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5篇)5-4-29

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行为习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做父母的一定要坚持,你的坚持才有孩子的发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小编帮大家找到的5篇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欢迎参考。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 篇一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5篇)5-4-29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规范 优化 协调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顾名思义,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引用一位名人的话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二、让学生明确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益处,哪些行为习惯是不好的,对自己或别人有什么危害,从而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经常地规范、强化、监督检查。先让学生熟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可以利用班会课采用以下一系列方式逐条逐条地组织学习:1.读一读,做到读准读熟。2.背一背,做到脱口而出。3.默一默,做到牢记于心。4.议一议,做到明辨是非。5.写一写,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6.评一评,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先进带后进。然后学校、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规范、强化,并组织班委会、少先队监督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1.建设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认真立足校园软文化建设的一批教育阵地,例如:国旗下讲话、班会、班级主题活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外德育基地等。同时还要切实注重校园硬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方墙壁、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

3.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喜爱活动是学生天性,活动既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富教于乐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因此,围绕规范开展好活动,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在游戏中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比赛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针对不尊敬长辈、不团结同学的现象,开展“这是你吗?”的讲座活动;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开展“粮食的抗议”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珍惜粮食。

四、教师身先士卒,示范引路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师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工作作风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例如:为了让班中同学做到不乱扔纸屑,见到纸屑又能主动拾起,在每次上课进教室后,老师就应该首先观察地上有无纸屑,如若发现,就应该走过去把纸拾起来,然后走到卫生角投进纸篓,再回到讲台开始上课。经过多次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老师身上,不时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似乎所触动,长期以往,一部分人就会自觉地和老师一样去主动拾纸了。教师要始终以班集体的一员身份为班级服务,如扫帚倒了,桌子歪了,讲台脏了,等等,教师都始终主动亲自去做。我心中牢记着这么一句话:“与其说上十次,不如做它一次。”

除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作出表率外,还要树立班级、学校的榜样,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学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五、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统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力求做到要求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章永生。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指导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73-01

在低年级段工作近八年了,深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都很重要,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数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现在结合本人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小学是各种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低年级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一、在入学初就为学生的良好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入学时对于学习习惯有一点了解,例如: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等。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训练。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训练学习课前做好上课准备时,要告诉他们上课铃声一响,就要立刻安静下来,调整好心情准备上课。课前就准备好学习用品和课本,并做示范练习,要求人人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老师还可以以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良好习惯。如“铃声一响,快进课堂,学生用品,齐放桌上,安安静静,准备上课”等。这些是山区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在学生入学初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学生以后的学习有良好的影响。

二、山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靠老师的督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名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老师都不应该忘记地同学说声“注意三个一”。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行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三、教师要示范导行

示范导行是学生行为习惯训练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方法多种多样,异同均有,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应用导行方法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新生入学时,训练他们能遇事想到别人,会谦让这一良好的行为,如我们把教室当作一辆公共汽车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活动,行程中故意减少“车厢”里的椅子,让学生养成看到抱小孩子的乘客和老人等能主动让座的习惯。开始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就以身示范,进入角色,进行启发性的示范,主动让座,学生们很快就学着教师的样子开始行动,他们在无拘无束、充满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了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还有许多例子不能赘述,无数实例证明,学生只要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指道德行为认识%准则等知识)认识好坏、真伪、美丑,就能形成和巩固好的行为习惯。

四、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山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小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由于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开放活动、定期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家教合作交流,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不少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得相当不错,可一回到实里就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针对这种情况,先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讲明习惯养成的重要,请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将班规、学习、劳动等教育向家庭延伸,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礼貌待人,养成在家认真复习功课,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参与家务劳动,洗碗、倒垃圾。使家庭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另一大阵地。

五、培养山区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应注意平时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养成;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具体知识,而是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习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良好的学 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有细致观察。作文的写作需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学生只有细致观察周围的生活,耐心寻找和发现事物的更替、变迁,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等,才能激发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写出言之有物、感人至深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最重要的是从生活、学习中入手,引导学生处处留心。

(三)质疑发问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要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四)定期日记,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语文能力尤其是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三篇日记,写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定期交给我进行语言语法上的修饰、修改和润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教师要有耐心

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二)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学生的行为习惯常常受到教师的影响,有时教师说千句话不如一个行为来得彻底。如果教师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怎能要求学生呢?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

(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让学生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对此心中有数,并制定好应对策略,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脱盗罚这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学生顺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在保证。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 篇四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现代德育的主要原则是教育学生形成以良好习惯为基础的社会能力。这其中小学德育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而离开学校,学生也应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多方面地加强自我约束能力,以培养自我习惯的形成。针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眼常规,从活动做起

良好习惯的形成,源自于生活的点滴。为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一系列活动:卫生小红旗、学习标兵等。

卫生小红旗,每周由校领导带领教师对各班级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优异的班级,授予卫生小红旗以示表彰。这是对优秀班级的肯定,更是对暂时落后班级的激励。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标兵,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学习标兵勋章。并将学习标兵以小组安排的形式,分散于各个小组,在小组内起到带头作用。以此形式,使学生在形似比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言传身教,树立典范

对于处在敏感学习期的小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就成为其直接的榜样。教师和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良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更会使其一生受益无穷,因此教师和家长理当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细节上为学生树立榜样。首先,教师要在学生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树立典范,杜绝“只许官方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象的出现。其次,开展师生联合演出等一系列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师的魅力,以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资料显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言传身教,更能在学生身上产生反响。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最具收效性的教育方式,利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习惯。

三、教师引导,树立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判断能力比较薄弱,而对外界的反应又极度敏感。因此,教师应该切实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

四、脚踏实地,稳健有序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形成习惯的时候,要有耐心,对于学生的进步,更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为此辅助进行的各种活动更要持久。本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这项工作在稳健有序的过程中不断推进。

五、深化合作,共同监督

作为主力军的学校,固然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更为深层次的了解。从这个角度上讲,学校与家庭必须相互协作,才能更有利地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学校应该咨询家长学生具体信息,为学生提供可行性的计划。其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不仅要主动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更要对学生某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着重解释说明,以免学校在指导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意外状况。这样做,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培养学生习惯工作的深入,也使得家庭与学校间的关系变得密切,为培养学生习惯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

总之,培养习惯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校的积极引导,家长的监督鼓励,教师耐心的包容,更需要学生自我意识的树立,从而保证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成功养成。

参考文献:

[1]高梅。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1(1):34-35.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 篇五

著名作家与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学校应该始终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基本要求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主要有十二项: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卫生健康、锻炼身体、勤奋学习、课外阅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园“八无”的要求:地面无垃圾、教室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活泼文明无脏话、团结同学无斗殴、完成作业无抄袭、学风端正无作弊。

二、多种途径落实

1.利用升旗讲话“导”

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清怎样做对,怎样不对,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如《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谈行为习惯养成》《谈读书》等。

2.利用校园广播“引”

我校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二、四中午准时开播,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全校征稿,由学生负责播音、编辑工作,四至六年级的班级轮流主播,主要介绍校园新风、好人好事等。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使学�

3.利用日常检查“督”

人都有惰性,学生在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检查,我校采取教师督学生查的办法,实行教师学生轮流值周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通过“督”使不良行为失去发展的空间。

4.利用主题活动“促”

我校重点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以“轻声、慢步、札让、右行、问候”为校园文明十字公约。以“楼道文明、出行文明、集会文明、用水文明、活动文明、居家文明、课堂文明、购物文明、出操文明、就餐文明”为十个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5.利用学科教学“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校各学科教学都把习惯养成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如,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等。特别是语文、思品课中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他们的良好行为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6.利用学校文化“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感染,我校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诚信、博爱、励志、自强”为校训。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好问”的学风。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一楼“爱的教育”,二楼“行为习惯养成”,三楼“我们爱读书”。学校还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