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10-1-79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为大伙儿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10-1-79

1.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观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首先利用情境图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已有口算加减法的经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资料的信息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情境图。(出示PPT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收集数学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体验

1.(1)出示例1(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然后汇报。

算法一 先算35+30=65,再算65+4,结果是69。

算法二 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得数是69。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5)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加数连续加上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②把两个加数都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2.课件出示例1(2),学生独立完成。

(1)各组汇报算法。

算法一 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 用凑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 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2)引导学生比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例1(1)不需要进位,例1(2)个位数相加满十了,需要向十位进1]

3.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充分体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1]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2]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双重的。首先,本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这些口诀,并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其次,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课旨在发展学生在应用数学方面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树立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心。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这些口诀,并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情境,提出问题

1. 创设情境:呈现一个有趣的情境,例如,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2.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探究6的乘法口诀。例如,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哪6位同学愿意参加?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二、自主探索过程

1. 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2. 交流探讨:让学生在小组内和班级内互相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3. 确定口诀: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编写6的乘法口诀,并整理口诀的顺序。

4. 记忆口诀:让学生学习并背诵口诀,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进行乘法计算。

试着读一下这个口诀,看看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以记住?还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记口诀的。方法。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地记忆口诀。

老师和学生共同对着口令记忆口诀。

5. 利用口诀进行口算:6×26×56×36×1。

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进行口算的。

三、综合应用,进一步拓展

1. 开车玩碰碰车。

2. 练习射击技巧。

3. 打电话联系朋友。

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很有趣,于是它们给朋友打电话邀请去玩。

你能找出小动物打电话给谁了吗?(提示:得出的几个数字相等,电话才能接通)

让6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总结方法:先把钱两数相加,得数再加第三个数,求出结果。三、新课1、3+2+1=6 2、常识完成下列题,并说出做法2+1+4= 1+3+4=

3+3+2= 5+2+3= 3、小结:今天学习的连加法,在计算时先算出前面个数的得数,再加上第三个数求和让幼儿进行部分口算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设计说明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动手操作,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使学生初步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元、角、分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文具的单价初步感受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实际意义的不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都带了哪些文具?说一说你买文具花了多少钱。

学生自由汇报。

2.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文具店)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80页文具店的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

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和同桌交流后汇报。

组织学生填一填铅笔、直尺等文具的单价。

预设

生1: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铅笔0.50元,是5角。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6分。

生4:每支钢笔6.66元,是6元6角6分。

2.认一认,读一读。

(1)正式认识小数。

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作“小数点”。通常把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前后两个部分的读法不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变,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看见什么数就读什么数,不用读出每个数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

(2)组织学生试读3.15,0.50,6.66。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小数的读法和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6.66元,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整数部分的“6”表示6元,小数部分的“6”分别表示6角和6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 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 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 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老师也表示了几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同学们当小老师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结果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二)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吗?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页1、2、 3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