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爱岗的小编有缘人帮家人们收集的12篇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 篇一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财务管理 理财环境 影响
从财务环境起点论方面分析,企业理财环境决定理财模式。企业想成功壮大,必须深刻认识发展所处环境进,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理财模式。低碳经济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理财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来自企业方面的反响却比较微弱。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这必将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面对低碳经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和企业被动应对这一矛盾,着手研究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1、政府政策环境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企业减排政策、资金支持等。减排任务方面,西方国家制定较为系统、完善的减排目标和指标,如欧盟地区要求某些行业碳排放到2020年要比2005年降低1/5;碳税制定方面,美国首个提出对未达标的产品收“碳关税”,而国内规定2012年碳关税为每单位10元;碳交易市场方面,各国通过对CO2定价,超过一定额度要额外收取费用。各国政府为促进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如英国、美国、法国均有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的规定,除此之外,鼓励社会公众、企业直接进行投资亦是各国当前实施的重要经济政策。
1.2、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指出,气候的变化势必引起全球范围内产业和金融资源的变动,事实上部分银行、证券单位和具有战略性投资机构、个人已经逐渐向“低碳经济”倾斜。当前国内政府和金融界正加强对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和开拓,这亦显示未来金融领域将金融资源向“低碳经济”倾斜,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更易于被投资所青睐,反之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如美国私募基金收购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能源公司,原因在于买家坚持要 TXU 按比例削减其新建 11 个燃煤发电厂的计划,并相应增加能源效率利用、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1.3、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的观念变化,尤其是“消费思维”,究其原因为低碳经济发展是以“消费”为基础。低碳消费体现新时代人们消费理念、消费心态和消费价值,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作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开发和推行“低碳节能”的消费品,方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推行全民“低碳消费”奠定基础。
2、应对低碳经济的企业理财对策
2.1、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财务战略发展体系
由于低碳经济与现行“高能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模式有显著区别,它首先需要企业在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并可能要求企业改变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其特征是成本不菲且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益。因此,当前很多企业还习惯把环保仅仅看做社会责任,并忽略了由于环保投资带来的未来收益,在环保意识方面表现为被动应对。但是,当低碳社会构建已成必然,环保已经上升到了企业经营甚至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只有运用战略眼光进行财务管理,才能在此次经济转型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并获取竞争优势。为此,企业需要将促进低碳产品的消费和低碳社会的构建纳入企业使命、同时将现行以利润最大化为主导的财务目标修正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并通过企业文化和制度两条途径保证目标和使命的实现。
2.2、打造低碳经济“肤色”的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多从其具体内容上得以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有筹资管理、投资和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对企业财务决策、活动及风险的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要充分围绕其内容,立足于实际利益关系,打造绿色管理、绿色投资、绿色分配的制度,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即企业在发展和投资领域,要加大对低碳经济战略规划,,建立低碳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在企业筹资方面,要努力获取政府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力争获取更多的投资资源;而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分配领域,企业可按低碳收益对绿色投资者进行额外分配,同时为企业的后续低碳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2.3、打造利用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企业的财务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目标检查的标准和手段,其有效性直接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据调查显示,部分企业环保节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赏罚制度。因此,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成功做法:进行绿色财会核算,以此来衡量低碳成本、低碳资产、低碳负债和低碳收益;编制绿色年报,以说明在低碳方面的投入和收益;设计低碳财务指标,分别衡量企业、部门、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海芳。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03)上:36-37.
[2]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56-58.
[3]Nick Hoffman,James Twinning. Profit from Low CarbonEconomy. McKinseyQuarterly,2009(6).
行业环境分析 篇二
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企业环境 篇三
关键词:环境绩效 ;财务绩效; 面板分析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有史以来都是一个大难点,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被关注的焦点。大气层的污染、资源的缺乏、人口数量的倍增、植被动物灭绝乃至全球变暖等问题随时都危及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履行在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问题尤为严重,其中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纵观这些年来很多企业对于环境问题不予重视。而根据现论,一个企业只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有所发展,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关注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若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披露更多的更加真实的环境信息,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的环境问题尤其要引起重视,因此研究工业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环境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备受争议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见解,即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NicoleDarnall(2009)通过分析七个国家的制造业公司,得出好的环境绩效可以有更高的概率来增加企业的财政效益,进而可以抵消由于管理带来的成本,并且可以增加净收益;陈雯(2011)选取了2000-2006年整体的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胡曲应(2011)选取2006-2009年我国沪深A股1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样得出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程巧莲、田也壮(2012)通过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企业环境战略、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发现在我国的制造业中有好的环境战略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环境绩效,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绩效。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具有负向的影响。Chris-都认为一个企业对于环境方面投入的越多会增加组织的成本费用进而减少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得出是消极的影响的结论。McwilliamsandSiegel(2000)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较好地履行了环境责任那么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与那些不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得出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是负相关的关系。秦颖(2003)通过选取意大利、荷兰等地区的造纸行业为研究样本,利用了联立方程模型来研究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进行环境投入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就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不好的影响。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LarsHasse(2005),他以瑞典证券市场公司作为研究并且利用剩余收益计价模型,也得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因此也是消极的影响。李星元(2014)通过选取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企业的环境指标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环境绩效得分,来研究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绩效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因而在短期内,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削弱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ckness等(1986)采用对污染物进行回收重复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现阶段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但是对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能够准确的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有利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二、变量选取以及分析方法
(一)变量的设定以及数据的来源
通过研究,在我国或者国外一些有资历的学者在关于环境绩效方面的研究有些不同的理解和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于环境绩效的衡量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鉴于以前的研究,本文对环境绩效的指标选取遵循全面性,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以及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工业产值废气、废水排放量以及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在我国一般会采用会计指标或者市场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的绩效。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主要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市场的数据来分析财政收入的一个经营成果。并不是仅仅考虑对于股东的回报,而且指标数据相对来说易于收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完整性。本文研究的是企业环境对于财务的影响,主要考虑的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因此选取会计指标更为合适。鉴于以前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总资产报酬率来做为企业财务绩效的变量。因为本文研究的是我国30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因此选取了工业企业总规模、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鉴于以前学者的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分别选取一级和二级指标作为环境绩效以及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环境绩效、财务绩效、控制变量。二级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等等。本文的数据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西藏地区除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收集整理了与环境相关的各种数据。环境绩效方面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鉴》以及手动搜集各大网站,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手动搜集。
(二)分析方法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及面板回归的方法,以总资产报酬率为财务绩效的变量作为因变量,以环境绩效的各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工业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回归模型建立
本文根据上面对变量的定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环境绩效指标对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财务指标中我们用总资产报酬率代表财务指标的代表变量,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其中,Y为财务绩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X1为工业废水排放量,X2为工业废气排放量,X3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X4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X5为工业烟尘排放量,X6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7为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X8为单位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X9为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Z1、Z2、Z3为控制变量,分别为工业企业总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u为随机扰动项。
(二)F检验与Hausman检验
F检验的原假设是模型个体的截距相同,备选假设是模型个体的截距不同。F统计量的定义为:F=[(SSEr-SSEu)/(N-1)]/[SSEu/(NT-N-k)]其中SSEr为混合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为样本组数,T为年份数,k为变量个数。F统计量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服从自由度为(N-1,NT-N-k)的F分布。如果F≤Fα(N-1,NT-N-k),接受原假设,建立面板混合模型,反之则拒绝原假设,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判断模型应该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如果P值>1,则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Eviews的固定效应检验和霍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值都小于0.05,所以模型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三)回归分析
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R2为0.918,调整后的R2=0.887,说明整体拟合效果比较好,能够被解释的变量较多。此外,F统计量为29.540,相应的P值趋近于0,对于显著性水平0.05来说,因为P值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模型显著有效。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以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为因变量,从环境绩效指标方面探究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与环境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环境绩效指标中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且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 这一研究结论从理论上来说,符合修正学派的观点,修正学派认为,企业良好的环境绩效是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的因素。因为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良好的环境绩效和社会形象,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公众的认可,并且在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可以更快的得到环保的许可,从而更快的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抓取机遇。相反,一个企业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这样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环境规章制度和措施,会降低一定的成本和风险。鉴于此,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环境管理制度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企业良好的环境绩效也确实能够带来经济财务上的好处。首先,好的环境管理环境绩效,避免了企业因环境方面而受到的惩罚,并且好的环境措施节约了资源,杜绝了浪费,会为企业节约资源成本,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其次,因为有良好的环保,所以在新产品打入市场的时候能够速度更快,抓住机遇,增加了销售。现在消费者的环保意思越来越强,并且偏好于环境友好的产品,所以一个企 最后,随着近几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尤其去年多数地区的雾霾天气,使社会公众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根据现论,一个企业只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有所发展,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关注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若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这样的良好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为了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达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双赢状态,提出以下的建议:第一,我们的政府机关单位应当首当其冲的设立一个环保激励制度,加强对环保的管理力度。我们想要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想要限制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那么政府机关就必须要提升对环保的投资管理力度,工业企业的产业政策也应该是以保护资源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重复使用率等为首要政策。慢慢形成一个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第二,有关权威机构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更好的完善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建设体制,设立关于环保方面的技术指导,制约一些企业对于“三废”的违规处理,引导这些企业对它的环保利用和合理的控制使用。第三,要加大对旧能源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使资源能够更好的回收利用,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也要善于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开发传统能源之外的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并对其进行推广应用。最后,要建立明确的环境治理的奖惩机制,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往往会因此忽略环境的治理。在市场忽略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政府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应建立相关政策,对积极保护环境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破坏环境严重的企业实施处罚。因为企业在奖惩机制下,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企业才会主动保护并智力环境,我国社会才会踏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简而言之,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对环境问题引起决定性的关注。积极配合采取绝对有效的手段,来引导企业走向可靠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刘欢 刘叶云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行业环境分析 篇四
所谓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与所在地区3个层次的分析,来了解和认清国际、国内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寻求各种发展机会。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
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职业环境的变化。据我_威部门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后几年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变化。急需的人才和有前途的职业主要有以下10大种类。
(一)、高新技术人才
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是一批高科技人才研究、开发的结果。当代任何一个国家,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杰出科学家,并使科学家队伍平均年龄尽量接近“最佳年龄区”。
据权威调查统计,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峰值为37岁,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可见高科技人才竞争的焦点是年轻科学家。目前我国已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目的就是使中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高等学校中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专业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等。
(二)、信息技术人才
信息积累和传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在荧屏上纵横东西南北、Internet,跨洲连洋的今天,我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魅力,信息已成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及财富。
信息服务业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人员数量并不多。近年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20世纪末全国信息服务企业有8万多家,110多万人。到20xx年,我国从事信息服务所需人员将达700万~900万人。到20xx年,我国将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服务网。
高等学校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
高等学校中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四)农业科技人才
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目前农业的现状。人口在增加,耕地却在减少,中国人将来吃什么,已是国内外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
与农业科技相关的专业和职业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草业科学、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蚕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
(五)环境保护技术人才
我国的环保产业一诞生,就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一支劲旅。目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前,环保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是该产业存
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据权威统计,我国环保产业人员约为7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4万余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近2000人,中级职称1万余人。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0%,长江上游每增加一个亿的产值,下游就要损失10个亿。由此可见,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急需大量的环保科技人才。
与环境保护技术相关的专业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等。
(六)、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
2l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遗传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基因药物、基因治疗,这些高科技、新发现的不断发展,使生物科学对社会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现代生物学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心科学”。
众所周知,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前沿科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领域都具有很大的经济前景。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产业,而且将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物、能源和环境三大危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十年来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培育、招揽生物技术人才。
与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相关的专业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
(七)国际经贸人才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性的营销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求经贸人员不仅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还应懂得国际外贸知识、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和国际经济法律、营销技术、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等。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为数也不多。在2l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大批量地培育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国际经贸相关的专业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金融学等。
(八)律师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企业不但希望有个出色的法律顾问,帮助企业挣得更多的利润,个人也十分需要私人律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社会对律师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当前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师还不到2万
人,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两名律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果按每万人需要1名律师计算,我们十几亿人口就需要100多万名律师。因此,未来律师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治文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全面展开的法治实践需要先进成熟的法学理论的指导,法学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法学专门人才可在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等部门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等工作。
(九)保险业精算师
“精算师”称得上保险业的“精英”,是集数学家、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投资学家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不仅要具备保险业的专门知识,而且还要具有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我国的保险法规定,经营保险公司必须聘用一名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精算师。而据中国保险学会介绍,目前在12亿中国人中却只有几十名严格意义上的精算师,这种状况显然无法适应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精算师的市场需求量将在4000名左右。
保险专业精算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经济学基础和外语基础,掌握从事保险精算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熟悉保险精算技术和经济活动定量分析。在国外保险公司中,精算师是所有业务,特别是产品设计的绝对核心,保险公司的每个部门几乎都有精算师参与工作。而我国保险市场正在起步阶段,国内消费者的投资理念与国外有很大差别,所以“洋”精算师对中国的市场环境不是很了解,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本土精算师熟悉国情了解市场,有助于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国内的保险监督委员会、各大保险公司、高校、已获准开业的外资保险机构、合资保险机构、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银行系统等单位都对精算人才有较大兴趣。
(十)物流专业管理人才
作为与能源、信息流并列的物流业,是继劳动力、物流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利润的源泉。据有关人士预测,仅全球快递营业额,将从19xx年的350亿美元发展到20xx年的2850亿美元。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物流及相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剧增,在物流这个领域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知识、观念和人才上的差距。例如,当前国内企业超过1000万家,而真正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整合企业管理流程的不过万家。搞好物流,人才是关键。在上海去年首次颁布的人才开发专业目录中,
现代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急需引进的13类紧缺人才之一。近几年,既具有商科背景,又懂得物流管理的,并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中高级物流专门人才迅速走俏,甚至出现“二三十万年薪,虚位以待物流人才”。今后3~5年,需要培养、引进大量的专业物流人才,因此物流专门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看好。包括物流系统化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熟悉国内进出口市场业务的中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和物流软件开发设计人才、商务谈判代表、外语人才等。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 篇五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进入了一个“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通过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低碳的核心,是发展观念的更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进行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1.在人们认识低碳经济问题上,有以下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澄清。
误区一,低碳就是贫困。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所以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不等于贫困;
误区二,低碳就是摒弃所有的高能耗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限制所有的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即使是高能耗,也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
误区三,低碳就一定是高成本。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
误区四,低碳是未来的事,不一定非要今天就去做。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才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
误区五,碳低是国家的事,和我们个人无关。发展低碳经济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系到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发展低碳能源经济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时代不可逆转,它将与经济全球化、新信息技术的普及一样,成为重新规划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2.低碳经济也可称为低碳能源经济,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1)低碳能源的生产。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不会也不可能在节能减排方面“唱高调”,首先,应强调节能优先,从节能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来强调低排放发展。其次,是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即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
(2)低碳能源的消费。低碳消费就是要提倡与鼓励人们从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树立“低碳生活”的节能环保意识,控制或者减少每个人及和人生活相关设备的碳排放量。具体说来,可以在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观念,这就是节约能源,这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念;尽可能地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在选择住房方面,购买节约建筑材料、节能节电、建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大户型的小户型住房;在出行方面,购买与使用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最大限度的地减少用车量,多使用电话、电子邮件、MSN等现代化的即时通讯工具,尽可能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外出和休息时关闭各种电源。
3.低碳经济对发展中的中国能源行业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
(1)目前的中国处于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时期,正处在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长期的、大规模基础的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改变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改善和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都会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2)中国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只能
(3)中国经济结构的发展不均衡,决定了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部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尚比较落后,这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4)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瓶颈,是整体科技水平的落后,技术研发能力低下。
无论如何,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工作习惯,使用新型低碳节能设备等,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行动支持。
总之,低碳经济最终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科技探索与技术创新,研发出崭新的无碳能源及其相关装备,创造无碳经济,从而彻底摆脱化石能源潜在的危机,消除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开拓人类文明新纪元。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能源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低碳经济大大激活了能源行业创新的内在动力,给能源行业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必须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次性能源的使用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要从着力提高一次性能源的使用效率入手。当前已经有许多低碳技术可供选择,如煤炭液化、煤和天然气的净化燃烧、碳捕捉、碳封存等技术,但由于这些技术使用的成本过高,使得企业缺乏技术推广的动力,因此最终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减排,而不能单纯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来达到减排目标,还需要通过财税、金融等非技术手段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低碳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低碳市场化机制来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向低碳行业,如大力发展碳交易机制。
1.在发展低碳金融、低碳市场的过程中,给能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能源行业可以充分利用低碳行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金融需求。
(2)能源行业可以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构建,占领低碳领域制高点。
(3)能源行业可以配合适时推出与低碳相关的金融产品。
(4)能源行业可以通过自身“碳中性”实践不断进行管理体系创新。
2.尽管能源行业在参与拓展碳交易业务等过程中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还面临着以下的挑战:
(1)能源企业对于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充分。低碳经济的概念早已不再陌生,但能源行业本身对于低碳经济和碳交易对企业发展的优势认识还不够,尤其是对于技术、成本、利润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2)缺乏低碳领域的专业机构及人才。
(3)宏观上看,整个社会缺乏低碳法律环境及低碳激励机制的支持。在欧洲,欧盟颁布了《欧盟排放交易指令》和《链接指令》,构筑了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法律基础,并且搭建了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与京都机制和其他国家排放交易的桥梁;而中国国内还缺乏相应的低碳法律制度体系,使得中国在构建统一碳交易、碳排放市场体系存在法律缺失,也使得能源企业没有从碳交易市场要素相关联的各个方面得到法律支持的保障。
从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层面来看,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低碳金融、低碳市场、碳交易理念,来达到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
三、低碳经济下能源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发展低碳能源经济,能源行业的创新机遇和制度挑战都使能源行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但是能源行业的资金供给存在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雷声大雨点小、股票市场遥遥无期、债券市场可望而不可及、政府资助资金有限等问题。建立和选择合理的融资模式,解决资金供给紧张问题,是各个能源企业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当前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国内常见的能源企业融资方式有:
1.商业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目前国内企业最常见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它是指能源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和项目向国内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来解决能源企业业务发展或开展项目资金问题。
2.能源企业信用担保贷款
能源企业信用担保贷款是由能源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为能源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由能源企业向相关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一般来说,担保机构大多为公共服务性、行业自律性质的非营利性组织,并且,大多是采用会员制管理方式。担保基金的来源,可以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担保机构会员自愿交纳的会员基金、向社会组织或个人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专项资金等组成。具有担保会员资格的能源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借款时,可由担保机构予以担保。另外,能源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相比较银行而言,专业担保公司对企业提供的抵押品的要求更为灵活。但是,担保公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往往会要求能源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甚至还会派工作人员进驻企业,监控资金流动情况。
3.能源项目信用担保贷款
相对一些融资能力较差的能源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或是筹建中的能源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在银行缺乏资信记录,难以取得业务发展所需的贷款。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为了支持能源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国内特设了“能源企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能源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能源企业可充分利用该信用担保渠道。
4.能源项目向外国银行贷款
是能源企业为发展项目筹措资金而向国外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外国银行贷款的利率比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高,所以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较高。该种融资方式主要是采用“买方信贷”方式进行。买方信贷是指由出口国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银行提供的信贷。当能源企业需要就某些设备或原料进行国际招标和采购时,即可向出口国银行申请买方信贷。
5.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一些符合政策或条件的能源项目,还可以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国际金融机构可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主要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后者主要指国际经济合作银行、国际投资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近一段时期,我国国内企业主要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能源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和项目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能够符合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和政策,是有机会去争取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6.大型能源设备的融资租赁
这种融资方式是指不带维修条件的,集融物和融资为一身的设备租赁业务。该融资业务与分期付款购入设备相类似,其实质是由承租者向设备租赁公司(出租人)承诺按约定租金租赁设备,期限届满取得所有权,但在租赁期内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
7.能源企业的商业信用
所谓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因延期付款、预收预付等方式而产生的直接信用方式,这种信用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商业汇票、票据贴现、预收账款等,如采用分期付款等。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对于一些关联企业或长期合作的企业,可以适度合理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既不影响公司现有的资金结构,又可适当地解决短期资金紧张的目的。
8.能源企业应收账款票据贴现
应收账款票据贴现就是企业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票据按一定的比例折价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相应的贷款资金,该贷款在一定的期限内可用收回的账款来偿还的融资方式。这是一种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的综合性融资方式。对能源企业来说,此种融资方式的实质是将项目合同期内应分享的节能效益向银行进行贴现,达到提前收回资金,再投向其它项目的目的。该种融资方式不受贷款额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企业以后直接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
9.能源企业债转股
行业环境分析 篇六
自己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书,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自己能在这里做自己的第一篇职业生涯设计,使我自己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 篇七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 钢铁企业 价值链会计 成本管理
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企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传统的价值链分析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中,所以不能有效的分析环境方面的成本,影响了钢铁企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低碳经济和传统价值链会计,对价值链会计成本管理模式进行重构,优化价值链会计成本,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和价值链会计的概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利用较少的能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并尽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低碳经济可以促进高消耗、高污染行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要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低碳经济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是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赢局面。低碳经济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消耗问题, 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价值链会计
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的价值信息进行收集,并加深对这类信息的研究,促进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行,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价值链会计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思路进行,价值链会计大多应用在制造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扩大企业的管理视野。
二、传统成本管理研究
传统的会计成本管理就是对直接产生的人工、材料费用进行计算和控制,忽略了对间接费用的管理。而且传统会计成本管理比较偏重于事后管理,忽略了成本管理的预测,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成本管理的预防作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可以反映出企业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但是却忽略了对管理成本的核算,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并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管理体系中,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分析,所以需要对会计成本管理进行重构,实现低碳经济视角下价值链会计成本管理。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分析
(一)时间角度对价值链会计成本分析
时间角度下对价值链会计环境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事前、事中、事后,在事前需要分析企业的研发和设计成本,例如产品在研发阶段产生环境影响,分析产品制造时的材料采购环境成本,例如材料运输对于环境影响的程度等等;事中环境成本分析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环节、产品运输环节等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例如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等等;事后环境成本分析是指产品出现故障回收时和产品售后服务时所产生的成本,分析产品维修、故障产品回收处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空间角度下对价值链会计成本分析
在空间角度下对价值链会计成本进行分析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分别是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是指分析企业主要的作业活动对能源的消耗、以及产品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等等,分析在作业活动过程中每个作业过程的投资,体现出关键的作业程序,以求降低关键作业的成本,实现企业低成本竞争的优势。
在对外部价值链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企业生产对其附属行业的影响,寻找出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的环节,并对该环节的利润和经营模式进行分析,降低该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促进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的有效降低。在对价值链进行分析时需要对其他钢铁企业的作业成本进行比较,制定出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的优化
(一)树立钢铁企业低碳成本管理思想
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巨大的能源消耗,生产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要树立钢铁企业低碳成本的管理思想,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低碳管理意识,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实现钢铁企业的低碳化生产就需要对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保证生产原材料的规格,尽量做到清洁生产,降低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钢铁企业还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境监管,保证钢铁企业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低碳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低碳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可以作为钢铁企业低碳价值评价的标准,促进钢铁企业的低碳管理,管理评价体系考核钢铁企业的目标完成程度,及时的对不合格环节进行改善,保证钢铁企业具有良好的低碳成本管理氛围。对于一些能耗较高的生产环节,可以进行外包,转嫁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减少集中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五、结束语
低碳环境的视角下对钢铁企业的价值链会计成本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减低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对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的分析,研究优化价值链会计成本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婷婷。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研究[J].会计之友,2014,04:36-40
行业环境分析 篇八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对我的职业规划要做出一些风险的预测。如果我不能够按规划完成以上制定的计划的时候,我会有以下的发展路径:
1)直接参加工作,累积资本,为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2)在众人的帮助下自主创业。自己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书,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企业环境 篇九
关键词:绿色税制改革;环境绩效;环保投资;绿色创新
1研究背景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范文(优秀12篇)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绿色税制改革与企业环境绩效
学者们主要使用合法性理论来解释环境制度压力下的企业环境行为及其环境绩效[8]。根据SUCHMAN[9]的观点,合法性是指企业行为符合社会所构建的规范、价值观、信念和规定。其中,规制合法是合法性的重要方面[10]。规制合法来源于制度管制的强制约束,包括经济约束和环境约束两个方面。随着各方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11,12],环境合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因此,当环境合法压力提升时,企业有动力提升环境绩效。绿色税制改革,标志着由命令型的排污费制度转向经济型的环境税制度,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企业环境合法压力。一方面,环境执法力度层面,由于排污费制度的征收依据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征收部门是环保部门,因此排污费制度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强,环境执法力度较低。然而,环境税制度的征收依据是《环境保护税法》,征收部门是税务部门[13],致使环境税制度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弱,环境执法力度较强。同时,排污费收入由中央与地方共享,环境税收入全部归地方,因而税务部门更有动力征收环境税。另一方面,环境税费压力层面,由于排污费制度的收费标准较低[3],设置固定费率,费率弹性较低,因而排污费制度的环境税费压力较低。然而,环境税制度的税负标准较高,设置浮动税率,税率弹性较高,致使环境税制度的环境税费压力较高。当环境合法压力提升时,企业有动力进行环保投资和绿色创新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一方面,经营风险层面,环境税费会使得环境成本内在化,降低企业利润空间[6],而企业通过提升环境绩效能够有效降低绿色税制改革带来的环境税额增加,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当企业不缴纳或者不按时缴纳环境税时,企业将面临税收滞纳金甚至罚款,纳税信用等级下降,而企业通过提升环境绩效能够有效降低这些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资源获取层面,环境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机构持股[11]、政府补助[14]、债务融资[12]等利益相关者资源,而企业通过提升环境绩效能够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降低环保投资和绿色创新对经营资源的占用。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
2.2绿色税制改革、市场制度与企业环境绩效
理论上,绿色税制改革能够弥补市场制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当市场制度较差时,一方面,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强[15]。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地方政府会强化对企业行为的干预[16,17],通过降低排污费制度的环境执法力度来刺激企业扩大污染投资规模,导致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压力不足。绿色税制改革通过强化环境执法力度能够降低政府行政干预,更好地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另一方面,政府的资源配置较强[15]。面对环境税费压力时,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寻租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资源,而不是降低环境税费以获取更多的市场资源,导致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动力不足。绿色税制改革通过提高环境税费压力能够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更好地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当市场制度较差时,绿色税制改革更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
2.3绿色税制改革、环境制度与企业环境绩效
理论上,政府监管作为一种重要的正式制度,能够强化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现有研究发现,政府监管对促进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作用至关重要[18]。当政府监管较强时,一方面,政府通过频率更高的突击检查、建立环境监测平台等方式,能够发现更多的企业违规排污行为,帮助税务部门发现企业逃避缴纳环境税额的情况,从而督促企业按照规定及时缴纳环境税额,提高税务部门的环境执法效率,对企业施加更强的环境合法压力,表现为政府监管的信息效应。另一方面,政府会更加倾向于将资源优先分配给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14],�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当政府监管较强时,绿色税制改革更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理论上,媒体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能够强化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现有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在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20]。当媒体监督较强时,一方面,媒体通过实地调研、实地采访等方式能够发现更多的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为税务部门提供更多的征税信息,帮助税务部门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对企业施加更强的环境合法压力,表现为媒体监督的信息效应。另一方面,媒体通过报道企业环境负面新闻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借助公众的力量发现更多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税务部门的环境税收征收效率,强化企业环境合法压力,表现为媒体监督的公众效应。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4当媒体监督较强时,绿色税制改革更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沪深A股工业企业2013~2019年的经验数据,并剔除ST、ST等特殊情形、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1488个观测值。本研究数据来源如下:企业环境绩效衡量过程中环境税费数据源于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之营业税金及附加明细和管理费用明细,营业收入数据源于利润表;绿色税制改革测度过程中实验组界定标准源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控制变量数据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研究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
3.2实证模型
为分析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本研究构建如下双重差分模型:犈犘犻狋=α0+β1犜犚犻狋+β2犘犗犻狋+β3犜犚犻狋×犘犗犻狋+γ犆犞狊犻狋+犢犈+犐犖+ε犻狋,(1)式中,犻为企业;狋为年份;α0为常数项;β1~β3、γ为回归系数;犈犘为企业环境绩效;犜犚为分组变量;犘犗为时间变量;犜犚×犘犗为绿色税制改革;犆犞狊为控制变量;犢犈为年度效应;犐犖为行业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
3.3变量定义
为探讨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本研究进行如下的变量定义。(1)因变量本研究因变量为企业环境绩效(犈犘)。现有文献主要使用综合指标法[21,22]、污染排放法[23]、环境税费法[24,25]等方法衡量企业环境绩效。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综合指标法涉及主观打分,可能存在主观性偏差,而污染排放法的数据不易获得。因此,本研究参考张兆国等[24]、于连超等[25]的研究方法,使用万元单位营业收入环境税费金额(2018年之前称作“排污费”)作为企业环境绩效(犈犘)的指标,并+1取自然对数,使之更加符合正态分布假设。上述指标为逆指标,当万元单位营业收入环境税费金额越多时,企业环境绩效越差,反之亦然。值得说明的是,环境税制度的前身是排污费制度,致使排污费与环境税的征收对象是一致的,因而在衡量企业环境绩效时,2018年之前使用排污费数据,2018年及其之后年份使用环境税数据。(2)自变量本研究自变量为绿色税制改革(犜犚×犘犗)。参考于连超等[6]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将实验组设定为重污染企业,控制组设定为非重污染企业,据此评估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效应。本研究构建以下3个变量:①分组变量(犜犚),是指当企业为重污染企业时1,否则取0;②时间变量(犘犗),是指当时间为《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当年及以后年份时取1,否则取0;③绿色税制改革(犜犚×犘犗),是指分组变量与时间变量的交乘项。(3)控制变量参考既有文献[23,25,26],本研究控制以下变量:企业规模(犛犣),即对数化的年末总资产;资产负债率(犔犈),即年末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资产收益率(犚犗),即净利润占平均总资产的比率;企业成长性(犌犚),即营业收入增加额除以上期营业收入;企业年龄(犃犌),即对数化的当年年份与成立年份之差;产权性质(犛犜),即国有企业取1,否则取0;董事会规模(犇犛),即对数化的董事会人数;监事会规模(犛犛),即对数化的监事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犐犇),即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两职合一(犇犔),即由一人同时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时取1,否则取0,以及年度效应(犢犈)和行业效应(犐犖)。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犈犘的平均值为2.487,中位数为2.570;控制组犈犘的平均值为1.768,中位数为1.595,可见企业环境绩效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假设,且实验组的企业环境绩效低于控制组。实验组的样本量为912,控制组的样本量为576,可见实验组的样本占比约为61.3%。其余变量统计特征符合预期,故不再赘述。
4.2基本回归分析
绿色税制改革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基准回归结果见表2。表2列(1)~列(3)显示,犜犚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648、0.706、0.684,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与控制组的企业相比,实验组的企业环境绩效较差;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361、-0.373、-0.386,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平均来说,绿色税制改革之后,实验组的企业环境绩效比控制组提升0.386个单位。由此,假设1成立。
4.3动态效应分析
接下来,本研究进一步考察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动态影响,构建以下变量:犜犚×犅犈4、犜犚×犅犈3、犜犚×犅犈2、犜犚×犅犈1、犜犚×犆犝、犜犚×犃犉1分别是指当企业为实验组且时间分别为绿色税制改革的前四年、前三年、前两年、前一年、当年、后一年时取1,否则取0。绿色税制改革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动态效应回归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犜犚×犅犈4、犜犚×犅犈3、犜犚×犅犈2、犜犚×犅犈1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136、0.204、0.001、-0.155,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企业环境绩效在绿色税制改革之前的变化趋势一致。犜犚×犆犝、犜犚×犃犉1的估计系数为-0.320、-0.407,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绿色税制改革之后,与控制组的企业相比,实验组的企业环境绩效明显提升,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强。由此,本研究满足平行趋势假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逐步增强
4.4影响机制分析
结合理论分析可知,绿色税制改革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机制在于环保投资机制和绿色创新机制。其中,环保投资机制是一种短期方式,绿色创新机制是一种长期方式。为探究绿色税制改革下企业如何权衡环保投资决策和绿色创新决策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本研究使用逐步法进行分析,构建如下模型:犕犞犻狋=α0+β1犜犚犻狋+β2犘犗犻狋+β3犜犚犻狋×犘犗犻狋+γ犆犞狊犻狋+犢犈+犐犖+ε犻狋;(2)犈犘犻狋=α0+β1犜犚犻狋+β2犘犗犻狋+β3犜犚犻狋×犘犗犻狋+β4犕犞+γ犆犞狊犻狋+犢犈+犐犖+ε犻狋,(3)式中,犕犞为中介变量;β4为回归系数。企业环保投资(犈犐)参考黎文靖等[11]的研究方法,使用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本投资金额衡量,并+1取自然对数,数据来自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之在建工程明细。企业绿色创新(犌犐)参考齐绍洲等[1]的研究方法,使用企业绿色专利申请量+1的自然对数衡量,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环保投资机制和绿色创新机制的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和表5。(1)环保投资机制表4列(1)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386,统计显著,说明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列(2)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433,统计显著,说明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列(3)显示,犈犐的估计系数为-0.026,统计显著,说明企业环保投资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依然显著为负。经计算,企业环保投资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85%。结果表明,环保投资机制得到证明,即绿色税制改革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2)绿色创新机制表5列(1)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386,统计显著,说明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列(2)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145,统计显著,说明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列(3)显示,犌犐的估计系数为-0.122,统计显著,说明企业绿色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依然显著为负。经计算,企业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4.40%。结果表明,绿色创新机制得到证明,即绿色税制改革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由上可见,绿色税制改革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机制和绿色创新机制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且与环保投资机制这种短期方式相比,绿色创新机制这种长期方式的机制效应更显著。
4.5市场制度分析
绿色税制改革,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排污费制度转向市场主导的环境税制度,能够弥补市场制度的不足,更好地提升企业环境绩效。为此,本研究检验绿色税制改革与市场制度的关系。市场制度(犕犛)的衡量方法使用王小鲁等[15]构建的市场化指数。市场制度的回归结果见表6。表6列(1)和列(2)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612、-0.269,前者统计显著,且组间系数差异为-0.343(=市场制度较差组-市场制度较好组),通过显著性检验(狆=0.000)。结果表明,当市场制度较差时,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分析发现,当市场制度较差时,一方面,政府行政干预较强,致使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会降低环境执法力度,而绿色税制改革通过提高环境执法力度,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另一方面,政府主导资源配置,致使企业对环境税费压力的反应不敏感,而绿色税制改革通过强化环境税费压力,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由此,假设2成立。
4.6环境制度分析
政府监管作为一种正式环境制度,媒体监督作为一种非正式环境制度,能够强化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正向作用。为此,本研究检验绿色税制改革与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的关系。政府监管(犌犛)的衡量方法参考毕茜等[27]的研究,使用环境法律法规综合得分指标,其数值等于地方有效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影响力乘积之和,其中地方环境法规的影响力为3,地方环境规章的影响力为2,地方环境标准的影响力为1。媒体监督(犕犛)的衡量方法参考王云等[19]的研究,使用环境方面的媒体负面报道数量+1的自然对数指标。在界定媒体负面环境报道时,本研究通过检索媒体报道内容中是否包括环境污染、排放超标、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负面环境词汇。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的回归结果见表7。(1)政府监管表7列(1)和列(2)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249、-0.453,后者统计显著,且组间系数差异为-0.204(=政府监管较强组-政府监管较弱组),通过显著性检验(狆=0.034)。结果表明,当政府监管较强时,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过分析后发现:①政府监管能够为税务部门征收环境税提供环境信息,强化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合法压力,促使企业提升环境绩效;②政府监管能够通过政府资源配置来降低企业调整成本,强化绿色税制改革的资源获取效应,激励企业提升环境绩效。由此,假设3成立。(2)媒体监督表7列(3)和列(4)显示,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227、-0.569,后者统计显著,且组间系数差异为-0.342(=媒体监督较强组-媒体监督较弱组),通过显著性检验(狆=0.000)。结果表明,当媒体监督较强时,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过分析后发现:①媒体监督能够为税务部门征收环境税提供环境信息,提高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合法压力,督促企业提升环境绩效;②媒体监督能够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借助公众的力量来纠正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合法压力,促使企业提升环境绩效。由此,假设4成立。
4.7稳健性检验
本研究的稳健性检验如下。
(1)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本研究使用PSM+DID,旨在克服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差异,采取最近邻匹配法来寻找实验组的配对样本,结果见表8列(1)。
(2)安慰剂检验本研究使用安慰剂检验,旨在排除绿色税制改革之后其他因素可能带来的干扰,主要思路为:随机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回归分析,并重复500次。犜犚×犘犗在10%水平上统计显著的次数为52,占比为10.4%,为小概率事件,印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3)控制个体效应本研究控制个体效应,旨在剔除个体不随时间变化因素可能带来的噪音,结果见表8列(2)。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333,通过显著性检验,与研究结论一致。
(4)更换因变量本研究更换因变量,旨在克服因变量衡量偏误的影响,使用和讯网公布的环境责任评分作为指标,并+1取自然对数,结果见表8列(3)。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077,通过显著性检验,印证了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5)调整样本期间本研究调整样本期间,旨在降低政策评估的干扰因素,设定窗口期间为[-2,+2](2016~2019年),结果见表8列(4)。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341,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研究结论不受样本期间的影响。
(6)排除其他影响本研究排除其他影响,旨在降低其他因素对实证结果的干扰,控制离任审计政策(犇犝×犇犜),构建如下指标:犇犝×犇犜是指企业注册地位于试点地区且时间属 犇犝×犇犜的估计系数为-0.165,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离任审计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381,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研究结论不受离任审计政策影响。
(7)控制地区因素本研究控制地区因素,旨在排除税务部门在进行税收征管时地域特征的影响,构建如下指标:地区GDP增长率(犌犌),是指剔除物价因素的GDP增量占上年GDP的比重;地区财政收入(犐犆),是指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1的自然对数;地方官员任期(犜犈),是指地方省委书记的任期时间+1的自然对数;地方资源禀赋(犉犚),是指地方森林覆盖率,结果见表8列(6)。犜犚×犘犗的估计系数为-0.368,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研究结论不受地区因素影响。
5结语
本研究以2013~2019年A股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绿色税制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如下:①绿色税制改革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提升作用在不断增强;②绿色税制改革主要通过环保投资机制和绿色创新机制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且与环保投资机制这种短期方式相比,绿色创新机制这种长期方式的机制效应更显著;③当市场制度较差时,绿色税制改革更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可见绿色税制改革与市场制度呈现出替代关系;④当政府监管较强、媒体监督较强时,绿色税制改革更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可见绿色税制改革与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等环境制度呈现出互补关系。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研究启示:①持续推进绿色税制改革,有效发挥绿色税制改革的环保投资机制和绿色创新机制。既要优化绿色税制改革的征收程序,提高环境执法力度,又要优化绿色税制改革的税制要素,提高环境税费压力,倒逼企业提高环保投资和进行绿色创新,促使企业承担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释放更多的环境红利。②针对市场制度较差地区,积极推进绿色税制改革的落地实施。绿色税制改革能够克服市场制度较差地区的行政干预过高、资源分配不均等弊端,更好地促进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因而,需要通过给予政策支持、进行有效监管等措施,积极推进市场制度较差地区的绿色税制改革,弥补市场制度的不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③逐步强化政府监管,充分发挥其与绿色税制改革之间的互补作用。政府监管作为一种重要的正式制度,能够通过发挥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来强化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合法压力,更好地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因而,需要通过建立依托“互联网+”的环境监管平台、提高环境违法的惩罚力度等措施,为绿色税制改革发挥环境效应营造良好的政府监管环境,促进企业绿色发展。④不断优化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其与绿色税制改革之间的互补作用。媒体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能够通过发挥信息效应和公众效应来强化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合法压力,更好地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因而,需要通过拓宽媒体监督的渠道、提高媒体监督的独立性等措施,为绿色税制改革发挥环境效应营造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①研究对象层面,仅关注了绿色税制改革对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影响,但对非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影响如何,对此关注不足;②研究视角层面,仅关注了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效应,其经济效应如何,对此分析不够。未来研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①针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探究面对绿色税制改革的环境合法压力,非上市公司是选择履行更多的环境责任还是选择逃避履行环境责任;②拓展研究视角,探究绿色税制改革的经济效应,如劳动力雇佣、劳动力成本等,为推进绿色税制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1]齐绍洲,林磆,崔静波.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否诱发绿色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8,53(12):129143.
[2]斯丽娟,曹昊煜.排污权交易制度下污染减排与工业
[11]黎文靖,路晓燕.机构投资者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吗?———来自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12):97112.
[12]唐松,施文,孙安其.环境污染曝光与公司价值———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19(8):133150.
[13]金友良,谷钧仁,曾辉祥.“环保费改税”会影响企业绩效吗?[J].会计研究,2020(5):117133.
[14]姚圣,周敏.政策变动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权衡:政府补助与违规风险规避[J].财贸研究,2017,28(7):99110.
[15]王小鲁,樊纲,胡李鹏.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7]徐业坤,马光源.地方官员变更与企业产能过剩[J].经济研究,2019,54(5):129145.
[18]于连超,董晋亭,张卫国,等.ISO14001环境认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2,19(9):12801287.
[19]王云,李延喜,马壮,等.媒体关注、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6):8394.
[20]张玉明,邢超,张瑜.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1,18(4):557568.
[21]卢洪友,刘明,徐欣欣,等.环境保护税能实现“减污”和“增长”么?———基于中国排污费征收标准变迁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6):130137.
行业环境分析 篇十
1、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成员不多,是一家五口——相对轻松的家庭环境给我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由于家里两位哥哥都已成家,只剩下我一个还在读书,所以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爸爸妈妈都是农民,社会阅历尚浅,但他们的行为处事教会了我很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哥哥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虽然家里并不是富裕,且现在家里人连连出事,带给我很大的精神压力,但是我会努力去实现他们对我的希望。
2、学校环境分析:
高校的核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对人才要素的界定和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同步加剧,知识化与信息化的全面展开。这
3、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产生了基于数字互动的媒介汇流和产业整合现象,数字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数字媒体相关产业等,已经蓄势待发,时不我待。国家经济和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4、职业环境分析:
行业分析: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银行、进出口贸易单位、物流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经贸业务的管理、策划、国际商务、进出口业务以及各种国际经济合作项目的谈判等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职业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逐步体现,国际贸易在当今贸易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可以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贸易公司,随着地球村这一观念的提出,国际贸易正成增长的态势,而我们的专业正是这一方面的,以后能够从事在进出口公司做国内与国外贸易之间中介的贸易活动,或者是从事与外汇有关的工作,有着很好的前景,跨国的贸易正一步步的发展与壮大。
地域分析:湖南省长沙市作为那南方的中部地区,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有着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它上临湖北下临广东,左临贵州右临江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再加上湖湘文化的熏陶,使得这块土地正以神气的速度与外界进行沟通。近几年,长沙的崛起,国际贸易不断增加,并有着上升的态势,形势可观。
企业经济环境分析 篇十一
论文摘要: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现象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当今波及世界的企业创新浪潮密切相关。创新不仅涉及到企业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且与整个社会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在新经济时代。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是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经济的基本内涵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美国有线广播网财经新闻把新经济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指所有的科技公司,包括从传统产业改造过来的公司;狭义的新经济则仅指电信、网络和电子商务。联网杂志社《新经济百科全书》认为:“在新经济里,人们靠脑力工作,而不是依赖双手。在新经济里,创新比大量生产更重要。投资人中意的是新观念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不再是机器”。
引领新经济发展的美国吸引了众多目光的关注,美国企业在创新上表现出的活力,更是探寻发展之道的企业、组织甚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不遗余力地鼓励创新、扶植创新,创新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创新也成了出奇制胜的法宝。
这一事实的说服力是毋庸质疑的,创新应� 但是,如果多作一些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样简单的。例如,同样是发达国家的西欧各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同样的现象?日本在20世纪8年展势头直逼美国,为什么没赶上创新大潮?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在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反而出现了金融危机?与这些问题相对应的是,创新在美国是如 企业财富的创造日益取决于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品牌、员工的智慧和知识)。伴随着新经济而来的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许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根据统计和测算,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60%~80%,技术进步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1996年的报告中说:“据估计,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到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左右”。其中美国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中的14%提高到了55%,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和汽车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分别下降到了只有14%和4%。
(二)“知识”和“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知识和技术贸易”正在加速增长,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1990--1995年间,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为66.2%,大大高于制造业44.8%的增长速度。全球出口贸易中,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比重由1985年的13%左右提高了近1倍,而同期的低技术产品出口则明显下降。经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贸易的比重一般都在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70%,高技术贸易比重增� 此外,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也大大促进了知识和技术贸易的发展。
人工成本作为一种传统的比较优势,同其他的竞争因素(如开发研究、运筹设计等)相比,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促进了“用脑生产”方式的根本革新,人们“干”得少了,“想”得多了。半导体微型芯片的制造成本大约70%是来自“知识”投入,而劳动力成本只占12%。无形资产开始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
(三)创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因素
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新经济的发展正是有赖于一批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资金和资源更是由低成长产业不断流向高成长高科技产业。美国科技股市值由1990年的3000亿美元激增到1999年底的4.5万亿美元。科技股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由1990年的10%激升到2000年初的33%。高科技上市公司激增,使得美国经济可以对资源进行大规模重新分配,由传统产业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技术关联在产业关联中作用增加,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由于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技术关联,使得新经济中一个产业部门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将会引起相关部门相应生产技术体系的变化,从而增强了新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整体性。
(四)激烈的科技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加之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对企业而言,以前被认为风险最大的创新,相对于按部就班,反而成为企业求得稳定发展的手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在静态中实现或保持,而必须在动态进取中求得。“在信息时代,不是大公司打败小公司,而是增长快的打败发展慢的”。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
二、企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很广,这里特指的是在企业周围由于共同需求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情况和条件。环境对创新的推动力不容忽视,最为典型的要数我国著名企业——青岛海尔电器集团。1984年它还是一个亏损147万元人民币的集体小厂,经过10余年艰苦奋斗,到现在,海尔成为拥有400亿人民币资产,年全球营业额近50亿美元,产品遍及全球,在世界白色家电领域排名第6位的国际化大企业。它靠的是什么?一靠创新、二靠企业文化、三靠优秀的企业家张瑞敏、四靠地方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可谓是海尔经验的核心和精髓,而扶持和保护这种创新精神则得益于青岛市政府。作为沿海较发达地区,青岛市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真正地从百姓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出发,而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为百姓服务,所以,二者最终不谋而合,目标一致,企业努力开拓市场,政府为企业服务也是尽心竭力。这样,企业处于一个整体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经过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强势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所以,一大批强势品牌企业(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等)诞生于青岛就不足为奇了。
创新不仅仅是大企业的专利,随着小型企业在全球地位的逐渐增强,小企业创新日益得到关注。根据美国小型企业协会(sba)的数据,全美55%的企业创新是来自于小型企业,这得益于美国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美国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行政、管理、金融、诊断、培训、国际化、信息化和计划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以美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服务为例,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tpcc)的作用最为突出,tpcc的措施主要包括:(1)对中小企业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通过对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性质、范围等的调查和认识,弄清中小企业在哪些领域最需要资金,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融资最有效等,然后通过实施简化的、一条龙的融资服务,使中小企业出口商获得出口前的流动资金。(2)政府与私营部门密切配合。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tpcc意识到需要寻找更多的办法去筹集资金来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尤其是应该与私营部门密切配合。(3)成立贸易信息中心,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措施。(4)组建出口协助中心,并将其扩展为覆盖全美的出口协助网。这些中心,集中了美国有关部委的服务和计划项目,开展着范围广泛的出口协助活动。从上述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出口,鼓励其开展国际经营,美国政府从资金、人才、信息、机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作法是独具特色和注重实效的,值得我国借鉴。
三、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认为:制度高于技术。在此可以将美国与日本的发展进行对比,以探讨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以及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企业、文化界都陶醉在成为经济大国的成功情绪之中,美国经济正陷于困境。现在回过头看,这一时期正是各自的转折点。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另谋出路的intel、amd、ti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后重现活力,而日本半导体企业开始陷入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四小龙的综合成本比日本企业更低,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不幸的是,日本的大企业没有如美国企业一样壮士断腕,而是利用自己与银行、政府的密切关系寻求保护。银行降低利率以促进出口,政府想尽各种办法保护本国产业。这种保护短期内有效,但从长期看,问题会越积越多,难免总有掩盖不住的一天。而且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无论是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史,还是二战后实现工业化的现展史,都突出地显示了大企业行动的历史性作用,众多中小企业所作出的必不可少的贡献,也是在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系列化框架下完成的。日本的新经济的特点在企业层面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建设以大企业的发展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和新经济范式典型代表的风险投资,在日本主要是由金融机构的子公司承担的,间接融资的性质和场外交易范围较小的特点,限制了其在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20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出现过类似美国有限合伙风险投资公司的形式,日本称之为tsj。但是,tsj的数量并不记入日本风险投资公司的统计数字,并且tsj在日本发展也不快,对日本风险投资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绝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是大银行、证券公司的子公司,它们占日本风险投资公司数量的70%以上。由于这些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投资的相当大部分属于融资业务,决定了它们势必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传统企业而不是创新型的高技术小企业。积重难返的制度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企业不仅拿不出像上世纪70、80年代那样顺应时代要求又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实质性升级,而且在近l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生产下降、失业剧增以至企业倒闭。由此可见制度、体制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企业创新的法律环境
创新是知识的创新,所以新经济又经常被称为知识经济。探究创新为什么在美国成为一种潮流、如 美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较好的国家,不仅在立法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者的权益,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屡屡受到外国公司的,威盛接连遭到英特尔的打压,国内dvd厂商全面妥协,以及最近发生的思科华为侵权案,无一不反映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企业创新的成果,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法律途径,对自己知识产权认真保护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势必将面对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压力。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争夺知识产权。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也愈来愈大,没有专利的保护,就不能收回科技开发的投入,更不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就不能为下一轮技术研究与开发准备资金。企业不仅要有创新意识,更要加强利用法律手段实施自我保护的意识。
行业环境分析 篇十二
1、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IT):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高,首先是产品的质量好,服务到位。
所以在电器销售行业,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没有多少企业是在真正的做“服务”,从营销观念的角度出发,连市场营销的观念没有达到,当今电器产品营销服务人才的机会很多。
2)职业分析
当今的消费者有关电子的消费知识在增长,挑选的余地也很大,仅仅能说会道、热情周到的服务已远远不能如早期一样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应该如何进行市场的开拓,培养重视的客户?所以,将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结合,成为我的选择。
2、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