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金波优秀诗歌优秀9篇5-11-72

原名王金波,笔名金波,生于1935年。北京人,祖籍河北冀县(现河北冀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www.kaoyantv.com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9篇金波的诗歌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篇一

金波优秀诗歌优秀9篇5-11-72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你猜,我会飘落到

什么地方去呢?

我愿飘落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我愿飘落到广场上,

堆个胖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带雨的花》 篇二

我是您不听话的孩子,

我偷偷地跑出了家。

穿过树林,

走过小桥,

在明亮的'湖岸上,

我尽情地玩耍。

我忘记了您,

也忘记了家,

请原谅我,妈妈。

我去追赶蝴蝶,

它飞进了树林,

躲进了一朵小花。

我不愿再去捉它,

因为那朵小花,

就是它香甜的家。

我在湖边,

看一位叔叔钓鱼,

一条条青绿的小鱼,

真像鲜嫩的豆荚。

我还看那位老爷爷,

用一根羊骨头做诱饵,

就网上来那么多

蹦蹦跳跳的小虾!

我向叔叔

要一条小鱼,

我向老爷爷

要两只小虾。

我说,我保证,

不会吃掉它;

我家有个大鱼缸,

给它们做家,

让它们在那儿长大。

忽然,下起了雨,

雨点儿又急又大,

打在脸颊上,

又疼、又麻。

人们都在跑,

这时,我才想起了家,

想起了妈妈。

望着雨天,

我想起了

妈妈最喜欢

带雨的鲜花。

我在雨中,

采着野花,

采了一把,

又一把。

我多么高兴,

因为我能送给妈妈

一束带雨的鲜花!

我往家走。

我又有些害怕。

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刚才,我真不该

偷偷地跑出了家。

也许,就因为这个,

我会挨妈妈好一顿骂,

甚至一顿打。

望着手中带雨的花,

我在想,妈妈,您会吗?

《我捕捉古老又年轻的文字》 篇三

我看见古旧的墙上,

有斑驳如画的字,

随着岁月风云,

在眼前跳动、飞翔。

那些字,还原成象形,

如日、如月、如鸟、如马,

都是神秘的图画。

镌在石头上的,在舞蹈,

铸在铜鼎上的,在呼号,

写在竹简上的,唱着歌谣。

一个个图画的字,

不惧饕餮,乘着风云,

流动成精美的花纹

从蛰伏到飞动,展现历史沧桑,

复活古老传说。

我捕捉古老又年轻的文字,

不断地排列、组合,

编织成故事、诗与歌,

每一个字都是智慧的火花。

金波的诗歌 篇四

论文摘要:从艺术主张、艺术题材及风格和艺术手法几个方面简要论述阿波里奈尔诗歌中呈现的显著的现代性。

在法国诗歌史乃至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法国现代派诗阿波里奈尔都是一座里程碑厂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现代性的伟大坐标,众所公认的西方现代派的先驱。吉约姆阿波里奈尔(juillaume,1889-1918),是20世纪第一个伟大诗人,是20世纪诗歌道路第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他以其思想、才情、智慧敏锐开拓了20世纪崭新的诗歌理论视野、指引诗歌宙i潮流的方向。在他的身上、在他孜孜不倦的创作中,存在着显著的现代性的标志。仅从艺术主张、艺术题材及风格和艺术手法几个方面简要违其诗歌中呈现的这种显著的现代性。

1艺术主张

1913年,年仅24岁的阿波利奈尔献出在法国20世纪诗坛上将要算是最出色、最重要的一个诗集《烧酒集》。这部别开生面的诗集的问世,令久久沉浸在陈旧诗劲双气中的人们耳目一新。它体现了作者对诗歌的一种新追求,继承了法国诗歌爆冲屯粹、最直接的于拿究;既有精雕细琢,又自然、强烈、粗朴,而与传统成分并存的,则是浓重的现代色彩。其现代色彩既来自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及兰波所首倡的应和、通感、默启、暗示的艺术,也来自诗人发韧于对20世纪现实生活节奏与速度的敏感之中的对诗歌动感的追求,还来自他在诗歌的语言与形式上的反传统精神与急进的艺术主张讨也强调作家要有自己的艺术自由,千万不要模仿,希望年轻人破除迷信,推陈出新。从放弃诗歌的标点符号,只根据呼吸的停顿与内心情感的起伏来划分诗节,到无视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界限、不拘于诗的句形,棵用民歌谣曲的风格与俗词但语,甚至在1917年的讲稿《新精神》中留下了他的文学遗嘱,提出了对现代艺术的批判继承的问题:寄希望于排印技术的改革,使诗歌成为一种以视觉画面作为抒清表达的方式,提倡借鉴电影的艺术手法,消除时空的距离,让真实和虚幻同时并存与作品中,不可能成为可能。凡此种种,都表明了阿波里奈尔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诗人的才情、智性与勇气,对整个20世纪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艺术题材及艺术风格

阿波里奈尔一生坎坷,他恋爱多次,却多次失恋。从20岁到30岁人生的黄金时光,失恋在他的生活感受上扫上深深的烙印,诗人犹如在痛苦中孕育新生厂-次次从挫败中追怀、反省、奋起、觉悟、净化,在一连串不断的打击中炼就了他纯粹的个人品质与黄金般闪耀的诗歌。他个人的忧郁色彩与悲剧情调,却不意中就已超越了凡人庸常的生命体验、在痛苦的生命体验中完成了精神的升华,成就了一系列伟大的艺术诗篇。

《钊浇酒集》中的大部分作品题材来自失恋,源泉基本来自于他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与体验。痛苦和惆怅成为他第一个诗集,也是他诗歌创作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里,不仅仅诗歌题材的问题,更是诗人全部人生经历与感受的深刻所在,经过艺术的构思与加工产生的是心血的凝结。诗人置身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巴黎这个州圣陆离的人生大舞台上,目睹变幻人生,如梦年华,经历了如同烈火焚烧般的地狱人生与恋情,他不仅多次失恋,也同时被世人误解,曾被无辜卷人巴黎罗浮宫艺术珍品失窃事件,他曾参加作战,亲历过战争的阴影与监狱的黑暗,果真是饱经换患难、命运多外。也正因如此诗人处于社会的边缘,他的观察与视角广泛深人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具有极其生动的现代意味,描绘了变幻日期的历史社会图景。他的诗也因其选材的边缘性加之表现手法的现代性而具有庄严、华丽、探情而永巨的艺术又沸。在《伙水仙》里,他称‘‘你的眼睛像秋水仙啊深紫包像这秋天像这花里的黑眼窝游的眼睛也慢慢毒化我的生活”,在《克洛蒂尔德》中,“你恋的倩影逝去千万要追逐挽留”,在《茨冈女人》中,“沉重爱情如耍熊……左上何必讨苦吃。在《腊的号角中》,“每一一个不相干的鸡毛蒜皮吮不使我们的爱情凄婉”,在性命献给爱》中,“爱已在你的双臂中死去游忆起曾与它相逢”。这些诗句出自作者流血的心口,优郁悲伤,真挚感人,深刻细刀成池刻画出了现代人身处物质诗歌中面对那种面对爱情却心灵枯竭、精神冷漠、彼此隔绝的痛苦难堪的心理处境。创吧在爱情中的痛苦感受与心理,自然很快就扩充到人生之中,似一滴浓墨在纸上迅速渲染为一片阴暗,既然“假面具成群地过去政瑰花水漂流,’(《我的秘密》),“我之所见的人生社会也就无不一片萧瑟阴沉了。放眼世界,这是一个戴着重负的世纪,”惟有两三人投有戴上锁链,’(《锁链》),而作者的人生正如”好种爱在相互碰撞 (《凋残的暮色》)。这些语言虽然色调灰暗,但联系其身世背景与所处时代,却又令人不得不为其充满象征意味的句子所感染。

诗外困肠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米拉波桥》,更是充分展示了阿波里奈尔诗歌艺术的精髓,通感的象征艺术。《米拉波桥冲-要表现的是失恋后的惆怅凄凉的心绪与起伏难平的情感,但它与传统爱情诗不同,它并没有去铺陈渲染作为爱情失意者的感情本身,而是代之以桥头两人对面而立的静止画面,而桥下的流水哗哗流淌,日夜不息,更突出这种对面凝视所包蕴的巨大情感力量,诗歌的描叙艺术转化为绘画的造型艺术,而三幻查型的材料仍然是语言。不论怎样,在这首诗里,他所选择的一个故事,一个过程,一种感情,都是由一个耐人寻味的静止的画面来包涵着、代表着、象征着的,在艺术仓咋的选材上具有精当凝练、动儿魄的效果。

阿波里奈尔优郁的血液里也包含着浓烈的“流浪”意识月岛或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是资本主义大都会里的”无根的流浪人。坎坷的身世背景决定了他身上流淌着优愁与流浪的血液,作为一个私生子,他没有父亲。随母亲来大法国,直至逝世前两个月才获得法国国籍。“无家无国”的强烈无根之感使他在生活中失去归属感与安全感,没有了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他的生存状态。诗人自少年时于腿就过着独自谋生、浪迹社会的生活,由寸城市都会中的种种人生景象也有了深刻的感受。他诗的题材、诗中的形象、灵感,往往来自于城市,特别是来自巴黎,他像一个科湘街头的行吟诗人,不少诗作都取材于城市生活,如《区域》、《夜晚》、《檬帕纳斯》都充满了城市的形象,发散出浓厚的20世纪城市生活的气息,近似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这一定程度上是对巴黎街头景象的描绘。在现代文明的这个大地狱里澎变人海,沉浮不定的生存状态带给他的痛切感受是可想而知。他诗中城市的阴影、战争的阴影、要比光明浓厚得多。他的诗构成了zo世纪初期生活现实阴暗的写照,也正因其诗歌产生于漂泊沉浮的亲身经历中,诗人经过头脑与心灵的映照与酝酿,也就更能把其深切的体验以生花妙笔带人诗里。触目的形象、尖锐的情绪、浓烈的色彩随处可见,“我像狂人一样生活但年华流淌”、“一角夜空狰狞面 “我看见巴黎已经醉醉醚酉踏的月亮有一副疯子的嘴唇”等等。这一切富有强烈刺激性的语言形成了他如同烧酒样浓烈的艺术风格。

3艺术手法

金波的诗 篇五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1931年生于波兰。她是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诗人,也是第四位获得该奖的波兰人。波兰,国土面积不大,却是滋养文化的沃土,这与国家命运多折有关。伟大的钢琴家肖邦自不用说,而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蓝》《白》《红》更是屹立于世界电影殿堂之上经久不衰。从历史上三次被瓜分到令世界愤怒的卡廷惨案,生命的代价让波兰人学会了静默思考。《与安娜的四个晚上》是2008年波兰电影节的获奖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医院的锅炉工人生活寂寞封闭,备受压迫的底层小人物却爱上了一个女护士。无边的爱恋加上无声的行动,够成了影片的主体,全片鲜有对白,像一首无言的诗在流动,也像一团猜不透的谜。读过辛波斯卡的诗,你会发现她诗中饱含的流动感与画面感,是与波兰电影的气质相映成趣的。

对于诗人的职业,辛波斯卡有其独到的见解:诗人,是探密者,是寻路者,是怀疑论者,是“不知道分子”,是向混沌世界提问的人。他们没有任何头衔,甚至连“教授”都不是。诗人都寂寞,他们渴望被接受、被理解,却不得不享受“反叛性的自由”,顾城、海子的最后人生决定算不算是反叛性自由的通行证?世界很大,留给诗人的空间却太小了,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诗人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可能。阳光之下已无新事,诗人却用一派新鲜感化太阳。读诗,就是一趟去往美丽新世界的探索之旅,所有不曾发生的,这里尽有。

我不是诗的读者,却为辛波斯卡着迷。我沉迷于她词汇的灵气,句子的律动,最终是潜伏在谜题里的睿智。辛波斯卡在《万物静默如谜》里共收录了她从1957年开始的九辑诗歌。在辑一《呼唤雪人》里,一切都是生命的本源,繁衍无限生机。“无管你在哪里,钥匙啊,设法准时到达”(《有玩具气球的静物画》);“可对,可对,寂静碰撞寂静的声音”(《然而》)。钥匙能走路,寂静可发音,这样的想象让读者的视野豁然开朗,强烈的画面感,令人有种跳出圈套看世界的。辑二《盐》,写出了人类的荒凉。“手输给了手套。右脚的鞋打败了右脚。”(《博物馆》);“渐渐地,凝望有了挛生兄弟。熟稔是最好的母亲。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几乎分不清谁是谁。”(《金婚纪念日》)。谈及永恒,肉身永远是输家,人类最易输给时间,包括爱情,婚姻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婚姻中的两个人最终变成一个。辛波斯卡的洞察力是惊人的,她仿佛一直站立在世界的背后,观察蒙住常人双眼的景象。

金波的诗 篇六

在诗论诗《契合》中,波德莱尔提倡人与自然的交流、契合,主张使用暗示、幻觉和联想的表现方法,反对直抒胸臆的抒情和直露的叙述,强调香味、色彩和声音的通感,打破感官的局限。在《随笔》中,他说:“我并不主张欢乐不能和美结合,但我的确认为欢乐是美的装饰品中最庸俗的一种,而忧郁却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我几乎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美会没有‘不幸’存在其中。”在他的《魂》、《月之愁》,魏尔仑的《巴黎速写》、《夜的印象》等等诗作中,象征主义诗人们尽管表示要于恶中挖掘美,但他们追求用优美的艺术形式去揭露社会和人性的丑恶,强调意象的朦胧美和节律上的音乐美。

《里昂的车中》是李诗中极具特色的一首,诗中,诗人用连串灰暗、阴冷的意象,光的明暗变化的描写,新奇的比喻,写了车内外各种景象,外化了瞬间的内心感觉,构成一种象征性的情调,构成一幅“印象派”画面,突显了诗人疲乏、空虚、无奈以及那看破红尘的心。全诗虽不压韵,诗句不齐整,但却富于思维的间离和跳跃的节奏,虽不是格律诗,但却拥有内在的节律,语句诗味浓厚。可见,波德莱尔在《契合》和《随笔》中所提出的诗学主张都已成为李金发的追求,并吸纳进李诗的创作实践中。

在不断的诗学创作中,李诗日益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特征:

第一,主题伤感。单从诗歌标题就能让人们感受到这一创作倾向。《微雨》中的诗题,诸如《弃妇》、《琴的哀》、《悲》、《恸哭》、《寒夜之幻觉》、《幽怨》、《哀吟》、《生之疲乏》、《沈寂》、等等,诗题均涉及是那些令常人不愿触及的领域。无论是从视觉上写的《沈寂》,还是从听觉上写的《给X》,无论是从嗅觉上写的《丑行》,还是从心理感觉上描述的《夜之歌》,字里行间吐露的都是他对人生的悲观理解,各个感官都反映出现实世界的“荒原”式图景,拼合成灰暗沉郁的整体氛围。

第二,意象“丑恶”。李诗中的“丑恶”意象有三:一为令人感到凄冷、不寒而栗的自然景观,如“荒野”、“枯骨”、“寒夜”、“狂风”、“冷气”、“残阳”等等;二为凶恶或不吉祥的动物、鬼怪意象,如“饿狼”、“蚊虫”、“游鸦”、“恶魔”、“夜枭”等等;三为描述人的某种生存状态的比喻性意象,比如,在《有感》这首诗中,诗人将短暂的生命比喻作“残阳溅血”和“死神唇边的笑”,“夜之歌”将不堪重拾的粉红记忆比作“道旁朽兽,发出奇臭”,等等。

第三,“意欲”即诗。波德莱尔在诗歌《焰火》中写道:“我找到了美我的美的定义。它是某种热烈而忧伤之物,某种有点朦胧、容许猜度之物。”指出现代艺术是追求某种意味的表达,呈现的是一种“有点朦胧”、“容许猜度”之物,而并不追求意义的明确呈现。李金发或许是受到了波德莱尔诗学观念的启发提出了“意欲说”:“诗人因意欲而作诗,结果意欲就是诗。意欲在他四周升起一种情感及意想的交流。”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较为广泛运用了这种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方法,它极大地增加了意义的模糊度,令诗歌呈现出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读者们得出的其诗“恍惚”、“难懂”、“晦涩”等等结论即是明证。

仔细研究李波二人的诗歌作品,可以看到,创作动机和创作心境的差异是导致其诗歌作品呈现不同特色的重要原因。

首先,创作动机截然相异。波德莱尔在写《恶之花》时,其目的是对社会进行彻底的反思与批判,并进行新的道德重建。这是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语境,和西方文化传统中一贯的反叛意识的体现。李金发则不同。他曾说:“我的诗是个人灵感的纪录表,是个人陶醉后引吭的高歌。”在陌生化国度里对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现状的理解与认同,是他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一种潜意识,使得他的创作成为个体情感记录、心灵悲鸣的有效手段。这是当年他所身处的特殊环境和文化语境使然。

金波的诗 篇七

【关键词】波德莱尔;时代;诗意;美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73-01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是法国19世纪最负盛名的现代派诗人,所著诗集《恶之花》是19世纪最富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波德莱尔有他独有的时代触觉,运用自己敏锐的触角,抒发自身复杂的情感。

法兰西第二帝国下的巴黎,物质经济突飞猛进,商业主导的社会下,文化、艺术出现了严重危机,这时的法国,无论在文化精神或是外在形式上,都成为了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波德莱尔在这时代氛围下,感受着时代的迷惘,拥抱着高度文明带来的孤寂与罪恶,洞察出关于生命自身的种种。

诗人在失去信仰的颓废时代,生活在强烈的原罪意识中,希冀于从人类的苦难中解脱。他在赞美人生幽暗堕落的同时,也期待拥抱着最高的理想。以嘲弄的口吻,越过物质文明进步的表象,鞭辟入里地深入探讨时代的荒谬本质。

波德莱尔认为,商业是一种自私的形式,是冰冷与残酷的,人在城市商业中无所谓个性与本质,人只是一种工具,波德莱尔甚至认为,戏剧舞台上演员所戴的面具都比人的表情更丰富生动。商业的鼎盛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但诗人鄙视它,认为商业是一种自私的形式,并憎恶用金钱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崇高。波德莱尔认为,不断重复的、机械化的劳动,是现代社会新的生活方式,在制式化下,人类在物质挂帅的社会中丧失了作为个体的特殊性,在大量生产之下失去了主体性,这是现代人的魔咒。波德莱尔也不信任由法律、道德所形成的社会秩序,认为这只是秩序的幻觉。中产阶级作为文明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大多不是为了理想和报复而奋斗,而是为了经商与暴富,人们的情感在金钱面前被量化而式微。

艾略特说:“波德莱尔的见解远在他的时代前面,但还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大部分带有那个时代的有限优点、缺点及流行事物。”波德莱尔在时代中洞察其本质,揭示社会种种荒谬的进步幻象:“真正的文明学说,它不在煤气里,不在蒸汽里,它在原始的罪恶痕迹的消减之中。”在他眼中,文明的假象,让现代人感到更加孤独。在波德莱尔的时代感受下,波德莱尔“美化”丑陋的罪恶面,在文字的美感中祈求减弱原罪观念带来的痛苦。

对于诗,波德莱尔有其独特的美学观念,执着且疯狂,即使是在写作没有韵脚与节奏要求的散文时,他的作品依旧是优美、富有音乐性的。波德莱尔认为,诗属于哲学范畴,蕴含有深刻的哲理且可以聆听心灵的声音,是一种精神层面与形式的召唤与洗礼,揭示人生的深度、抚慰内心深处的苦楚。每个人的感性就是每个人特有的天分,波德莱尔非常重视人感性的一面。小说家的心灵偏爱分析,诗人的心灵则是充满想象的感性的律动,想象包藏着诗,使意向更加丰富饱满,使灵魂为之震颤。

波德莱尔认为诗的目标不是寻求世俗的真理,真理的求证法不在诗的范畴之内。功利的写作目的会大大削弱诗人的才华,诗会走向衰弱或死亡。诗的目的应是“为了使人愿意走向自己内心之深处,为了使人对话自己的心灵,为了唤起热忱之回忆。”除了自我实现,诗不应当有其他的附属目的,只有仅仅出于追求写诗的乐趣而写成的诗作,才是最高贵、最伟大的,才是真正配称之为“诗”的作品。

诗的原理是人类对于美的渴求。波德莱尔相当热衷于对美的探求,他所谓的“美”,不同于魍骋庖迳系墓勰睢T诖笾谘壑校美的印象是光鲜明亮的,是健康恬静的。但波德莱尔的观念中,美涵盖了阴森、邪恶、恐怖与颤栗,是在美与恶互动下产生的。“伤风败俗”是泛道德论者对《恶之华》的评判。波德莱尔相信诗必须独立于道德之外,只要是能表现出美的本质,即便是来自于地狱的声音,他都愿意去追求、去拥抱。“依照现代的观念,艺术是什么?那是创造一种幽暗性的魔术。”在《恶之华》中,随处可见他所追求的那种不健全的、诡异的诗歌美学。在丑陋中,将美展现出来,寻求善良的力量,藉以减轻灵魂在世间痛苦。

金波的诗歌 篇八

此次诗歌节由南京凤凰台饭店和“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联合主办。批评家何言宏担任诗歌节学术总监,诗人黄梵担任诗歌节诗歌总监,诗人育邦担任诗歌节秘书长。南京主持人马尚田义务为诗歌节做全程节目主持人。29号上午,举行了“第十七届柔刚诗歌奖”颁奖会、“2008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会、“凤凰台上”征诗揭幕仪式以及“凤凰台上”诗歌朗诵会。29号下午举行了第二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针对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新诗是一场失败”的观点进行了激烈讨论。29号晚上,举行了诗人与读者见面会,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获奖诗人桑克、美国诗人汉学家徐贞敏,与南京经济台受众群中的诗友会等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会场气氛十分感人。

此次诗歌节的举办恰逢南京凤凰台饭店十周年店庆,在“凤凰台上凤凰游”的诗意环境中,诗歌节缓缓拉开序幕。主办方“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由何言宏、傅元峰、马铃薯兄弟、黄梵等南京文化界著名人士发起,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推出了“2006年诗歌排行榜”和“2007年诗歌排行榜”暨“第16届柔刚诗歌奖”,连续两年在全国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文学报》、《新京报》、《文汇读书周报》和《上海青年报》等80多家报纸都曾广泛报道,引起了一场空前的“诗坛地震”。在此次凤凰台诗歌节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推出了“2008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暨“第17届柔刚诗歌奖”,再次引起了文化界的关注。

颁奖会在凤凰台饭店举行时,南京经济广播电台进行了全程直播报道。著名诗评家叶橹代表评委会宣读了授予北岛的荣誉奖授奖词。北岛特意托诗人商略发来得奖感言:“这是20年来国内给予我的唯一诗歌荣誉,请代我谢谢大家。”

著名诗人、小说家黄梵代表评委会宣读了授予潘维的主奖授奖词。接下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2008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凤凰台饭店特地设立了凤凰台诗歌奖,并在诗歌节上由著名翻译家张子清、凤凰台饭店总经理毛立人,为“凤凰台上”征诗大赛活动举行了揭幕仪式。

一小时的电台直播结束后,在“凤凰台上”诗歌朗诵会上,南京的著名主持人马尚田、方方、李孟静等,与会诗人和观众,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经典名篇、自己的诗作等,现场掀起了阵阵高潮。

第17届柔刚诗歌奖在南京诗人育邦主持和召集下,为了使评奖工作更加公正、兼顾多样化的诗歌趣味,成立了14人的评委会,首次把评委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包括了何言宏、黄梵、树才、李少君、马铃薯兄弟、马永波、敬文东、森子、吴晨骏、何平、杨四平、育邦、陈祖君、李森等14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旨在倡导中国诗歌的创新意识,鼓励和奖掖当代优秀诗人的诗歌创作。经评委会与柔刚先生协商,从本届开始,不定期设立荣誉奖,每届1名,(视情况可能空缺)。并从2008年11月开始向全国征集候选诗人。评选活动得到了诗界和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热心支持。截至2008年底,评委会一共收到了160份有效提名材料,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最终确定了获奖名单。诗人潘维凭借《潘维诗选》获得了奖金9999元的主奖,诗人桑克和李成恩分别凭借《陌生人》等三首诗和诗集《汴河,汴河》获得了提名奖,奖金2000元。著名诗人北岛获得了荣誉奖,以表彰他对中国当代汉语诗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金波的诗 篇九

一、诗歌,尤其是朗诵诗的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点,有利于锻造强健、坚韧的民族性格

有一首歌/在大地上传播/有一首歌/在阳光里穿梭/有一首歌/在脉管里流淌/有一首歌/在心里头铭刻//……这首歌/是前进时的火炬/这首歌/是焦渴时的清波/这首歌/是沉闷时的惊雷/这首歌/是迷路时的星座/……/这首歌/越唱眼睛越亮/这首歌/越唱心胸越阔/这首歌/名字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王宜振《有一首歌》

我们说,人心总是“向善”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最真实的愿望:小时候做个好孩子,长大了做一个优秀的成年人。要实现这一愿望,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些年,在可读性的号召下,俯就儿童的阅读趣味,一些温情的、轻灵的、幽默的、娱乐的文学浮出水面,这种重优美而轻崇高、重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忽视粗犷、激荡、刚健、雄伟、令人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的现象,愈演愈烈。这就直接影响了当代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锻造强健、坚韧的民族性格。我们的诗歌教育,恰恰能胜任这一使命,弥补儿童阅读成长中的不足和缺陷。

二、诗歌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容易形成儿童自己的心灵感知方式,也容易保留童年时的梦想

一个小朋友问我,生活是什么颜色//有时是闪闪桂冠的银色/有时是长夜漫漫的黑色/有时是飞腾火焰的红色/有时是阴霾天空的灰色/有时是浩瀚大海的蓝色/有时是无垠沙漠的黄色/有时是夏日森林的绿色/有时是黄昏薄暮的紫色/……/我无法告诉你生活是什么颜色/我不能想象生活只是单一的颜色/它旋转着,旋转着向前/闪射着灿烂的彩色

――曾卓《生活的颜色》

生活是什么颜色的?生活是彩色的。彩色的颜色是丰富的,由各种颜色组成。诗歌正像生活中的颜色一样,那样丰富。它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我们说,儿童与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对生活的好奇、奇特的想象以及对语言音乐性的敏锐感觉,都与诗有一种天然的相知相通。可以说,诗歌是儿童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今天,儿童并不能在身心上完全自由发展,成人要按照成人的愿望去塑造他们。他们要求儿童尽快具备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相对大的空间,以实现个人的存在价值。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比起来,更具有功利性。他们只是关心儿童成人后的情况,忽视甚至漠不关心儿童当下的感受,他们强制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地满足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而不惜牺牲儿童当下的幸福。这就造成了当下儿童失去了童年,没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没有属于自己的心灵感知方式。使他们的精神发展畸形化,内在心理极大倾斜。

一个人失去童年,就失去了童年的梦想。童年的梦想很重要,它是一个人一生起跑的动力和加油站。我们说,一个儿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有真正做过幼年梦、童年梦、少年梦,这是十分可怕的。虽然就知识技能方面,一个成年人远远优越于一个儿童,但在精神境界方面,任何时代的少年儿童都会优越于成年人。著名教育家、评论家王富仁说:“人类是在不断追寻儿童时的梦想中实现自己的精神净化的。儿童的梦想在整个人类发展中都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哪个时代的人淡漠了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一定会堕落,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哪个时代的人更多地保留着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人就是更为崇高的、真诚的、纯洁的,即使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够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恰恰适宜儿童进入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世界,形成儿童自己的心灵感知方式,养成儿童自己梦想的适宜土壤。儿童在这个诗歌的世界里,不仅如鱼得水,而且在身心上获得极大的自由,感受和感知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使自己不失(或尽量不失)童年美好的心灵状态。

三、诗歌的美好情感,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从而获得精神的升华、安慰和愉悦

阿嚏/阿嚏/真不好受/我不停地打喷嚏//奶奶说/是有人在想你/那人的想念/变狗尾巴草/挠你的鼻子哩//哦!是妈妈在想我/一定是妈妈/是真的//妈妈/今天快醒来的时候/我看见你了/在山那么高的楼房旁边/燕子窝一样的棚子里//不,不想你了/我再不想你/一定不想你了//为了不让狗尾巴挠你/我,我只轻轻地/轻轻地想你好不好/我只偷偷地/偷偷地想你好不好

――李少白《我不想你》

这首写留守儿童的诗,从一个小的视角切入,小到从一个喷嚏的“想”写起,可谓角度之小,但视角却极其独特、极其新颖。一个孩子那么想念远在城市打工的妈妈,却又产生了下决心不想妈妈的念头,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想妈妈会使自己的想念变狗尾巴草,狗尾巴草会挠妈妈的鼻孔,使妈妈不停地打喷嚏。为了不使妈妈打喷嚏,就下决心不去想。这里同样写“爱”,诗人却写得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孩子不想妈妈是不可能的,即使下再大的决心,也是无法控制的。那又怎么办呢?诗人在这里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那就是轻轻地想、偷偷地想,这种“想”是只有孩子的世界独有的想。这首童诗,把儿童的情感写得那样细腻、那样美好,不仅仅是儿童,即使成人也会受到感动。我叹服诗人从一个小小的喷嚏中,发现感动的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体现自己独立性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他们从大自然中被排挤出来,在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下生活,完全失去了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成人可以凭记忆和想象展开这个空间,儿童却不具备这个能力。怎么办?我们的诗人所能完成的,是展开这颗心灵的各种不同的构造形式。恰恰是这种形式,能够创造出一个仅仅属于儿童的独立的世界,儿童在这个世界感受自由和乐趣,进而开阔视野,拓宽心灵,丰富感性知觉。

我们说,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美好情感,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培育儿童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儿童的精神得到升华、安慰和愉悦,也可以使儿童纯洁、真诚、旺盛的生命力尽可能多的保留到成年。

四、诗歌超拔的想象,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呀,望――/蓝天是我的课堂//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呀,飞――/飞到遥远的地方//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高洪波《我想》

这首诗歌的想象,可谓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我们说,诗歌艺术的想象是和它所表达的激情分不开的。一方面,激动的感情是诗人进行艺术想象的基础;另一方面,奔驰的想象又使诗人丰富的感情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这首小诗,把激情和想象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我们说,人类的想象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想象,一种是文学的想象。科学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又不完全一样。雪莱曾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这首小诗,其中的想象不少都是变形变质的想象。它的特点是语言跳跃性较大,中间留下的空白,需要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这就使诗歌具有空前的张力,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

我们说,人生什么最重要?也许不少人会回答:知识。可是世界上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想象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是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电子传媒的影响,我们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不但没有增强,反而越来越弱。我们说,想象力又是创造力的基础,失去了空灵的想象力,就等于失去了创造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文学的想象力是一切科学发明的先导。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被人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美国科学家西蒙・莱克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由严密的逻辑加以论证。”世界上的创造发明,无一例外。诗歌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种文体。我要说,读诗写诗,有助于想象力的保留和开发,有助于创造力的形成。而创造力的形成,恰恰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基本能力。

五、诗歌优美的语言,韵律、节奏和音乐性,可以使儿童亲近母语,学会写作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来到去年树叶飘落的枝头/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金波《春的消息》

著名诗人金波的这首小诗,语言极其优美。我们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也是语言最精炼的一种文体。优秀的诗人,常常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金波的诗,是语言的典范。许多现代诗,不大讲究押韵,而金波却不同。金波不但讲究诗的节奏,讲究语音和情绪呈现的规律的起伏变化,而且还十分讲究外在的语音节奏,也就是说押韵。我曾向金波请教诗的韵律问题。金波反复强调,童诗最好要有两个节奏,即内节奏和外节奏。他说:“儿童喜欢朗朗上口、适宜诵读的诗。恰恰是诗的两个节奏,使儿童更容易亲近母语,从学习写诗开始学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