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最新14篇)8-19-25

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湓浦口。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现在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只好委托终身给商人为妻子。于是命人摆上酒席,请她尽情地弹奏几支曲子。曲子弹完了,她带着忧伤的神情叙述年轻时候欢乐的往事。如今却漂泊沦落,容貌憔悴,辗转流浪,迁徙各地。我由京中外调已经二年了,一直是安逸自适的,被这歌女的话所感动后,这晚才觉得我有被贬官远放的感伤;因此作了这首七言歌行

琵琶行译文 篇一

《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最新14篇)8-19-25

琵琶行译文

琵琶行的诗意/琵琶行的意思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文言文 篇二

琵琶行文言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作文

《琵琶行》是感伤的。

瑟瑟荻花,萧萧枫叶;寂寂秋江,冷冷孤月;炎凉世态,冷暖人情——曲曲断肠的琵琶声中,诗人体味到的是宦海浮沉的苍凉。

红颜琵琶,当年在教坊曾属首部;诗人才情,也曾赢得一时盛名。而今相逢在天涯沦落的客船上,孤傲清高的心灵怎能不生出丝丝缕缕的怅惘和感伤。

经常说到唐代的风流和气度,唐代的确是一个奇幻而壮丽的时代,上个世纪末,还有一帮挺“前卫”的小伙子嚷嚷着要“梦回唐朝”呢,现今的人们似乎很难把唐代和“感伤”一类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然而历史毕竟有着自身的规律,天宝悲歌、安史之乱自是不必说了。近半个世纪后,被贬谪江州的白居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无奈和辛酸,几曲琵琶触动的是诗人早就郁积在心中的不平。因为不平,诗人感到孤独;因为孤独,诗人渴望交流;因为交流,诗人获得慰藉;又因为这难得的慰藉,诗人的两行清泪便毫无节制地濡湿了那一袭黯黯青衫,虽然他面对的是素昧平生且身份地位悬殊的江湖歌女。

对于出生在公元772年且久居长安并才华横溢的白居易来说,逝去不久的盛唐风流是他所熟知并向往的,但此时的他正处在人生最失意的阶段,他或许还不敢想象日后的安宁和闲适。晚年的白居易,在“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的物质环境里,在“晚来天欲雪,宁饮一杯无?”的闲适情调下,是否偶尔还会记起多年前那个让他泪湿“青衫”的琵琶女?那夜的感伤对白居易来说,也许只是暂时的,因为五年后诗人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长安,又见到了亲切的皇上(虽然皇上是换了)。而那位可怜的琵琶女呢?怕是更见苍老和憔悴了吧——人和人的命运究竟是不一样的。

古希腊人的观念认为,诗隐藏着一个民族全部的秘密。

秋风在窗外蹒跚着、叹息着,台灯下幽坐的我暗想揣想,《琵琶行》的“密码”是什麽呢?——是“命运”(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所发现的那个镌刻在石碑上的单词)。记不得是那位高人说过,二流的作家讲述故事,一流的作家讲述命运。诗人也不例外。

白居易用明白而精当的语言有意为我们展开的是两个人物命运的画卷,命运是神秘的,但白居易的语言却是明白的,明白的不禁让人产生疑惑——故事的背景恰是中国文人偏爱的冷落清秋,故事的。起因恰是“黯然销魂”的依依离别,再加上一位曾经是色艺双绝而今独守空船的纤纤歌女,而承担演奏任务的又是当时流行的铮铮琵琶,还有江边默默的画舫,以及空中寂寂的皎月——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是虚构的,那位空负才华而沦落江湖的歌女难道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即便真的如此,也不必费心地去考证琵琶女是否真有其人,人生中谁有悲喜沉浮,“她”就是谁的不离之身影!

要说白居易是一个感伤诗人,是不准确的,诗歌史更乐于提到他的“讽喻诗”。但《长恨歌》和《琵琶行》确是我国古代感伤诗歌的巅峰之作。问题还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艺术这一层面上。白居易——一个上层的精英知识分子,琵琶女——一个底层的民间歌女;前者不幸被贬,后者无奈沦落;宦海沉浮也好,江湖飘零也罢——都是天涯断肠之人,在这清冷的秋江月夜,两个脆弱而忧伤的生命相遇,两种内容不同但形式相似的命运撞击出了强烈的火花。这火花,既温暖了彼此孤寂的灵魂,也同时照亮了那个时代——白居易的遭遇折射的是朝廷的腐败,而琵琶女的身世反映的则是底层的困苦,两种命运的叠加便是时代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不难看出,曾经是风情万种的大唐王朝已呈“流水落花春去也”的颓势,因此感伤是注定了的。

作为中唐诗坛的大腕,白居易仍然算得上潇洒,但却没有了“李白、张旭那种天马行空式的飞逸飘动,甚至也缺乏杜甫、颜真卿那种忠挚刚健的骨力气势”,“一层薄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笼上了中唐诗人们的心头,韦应物的“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柳宗元的“惊风乱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还有卢纶、钱起、贾岛……但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在此后不久的杜牧和李商隐的诗作中,我们读到的便是更加彻底和纯粹的感伤,于是乎,大唐王朝就无可奈何地走向结束并渐渐远去,终于只剩下了一卷卷不死的诗歌(其中当然有《琵琶行》),等着后人去解读,去感慨……

看来,古希腊人是对的。

《琵琶行·并序》 篇三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注解】:1、左迁:贬官。 2、凡:共。3、间关:鸟鸣声。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8、浮梁:江西景德镇。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10、向前:刚才。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韵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 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 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 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 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评析】: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知识拓展]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长篇歌行。诗篇如泣如诉的描写,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仅就《琵琶行》的章法艺术而论,也足可以称为我国文学作品之林的不朽之作。

一、情节铺叙奇峰迭起,别开生面

《琵琶行》的章法艺术,首先表现在诗篇故事情节的铺叙中,往往于关键处奇峰迭起,别开生面,有一种笔意层出不穷而情节又波澜起伏的艺术境界,读之一唱三迭,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共由六件小事组成,即“江头送客”“巧遇琵琶女”“欣赏琵琶曲”“听‘倡女’自述身世”“诗人触发‘迁谪意’”和最后请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诗篇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谋篇布局,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流于平铺直叙,但《琵琶行》却在平易中显得曲折动人,引人入胜。首先是诗篇的开头部分。诗人在小序中交待,元和十年被贬,出京任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浔阳江湓浦口送一客人。诗中写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本是写送客一事,与本篇写琵琶女的故事相隔一重,而且诗中已经交待,由于环境悲凉,心情不快,饯别宴上,又没有丝竹歌舞之类聊以助兴,致使主客“醉不成欢惨将别”。诗篇写到这里,似乎笔逢结处,但是诗人就在这将尽未尽的关键处,笔锋一转:“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事件便由送别友人突然转到巧遇琵琶女这个中心事件上来,于是诗篇的内容如柳暗花明,又有了新的境界,诗篇的正题也便脱然而出。其实,琵琶女的出现,巧在主客将别之际,都是未必如此的事,不过是诗人的艺术之笔,使事件的叙述在关键处起伏变化,盎然生趣。读至此处,不能不令人暗暗称妙,这可谓诗篇情节的“奇峰”之一。诗篇接下来写琵琶女弹奏琵琶一事,这里,诗人不惜笔墨极尽描写之能事,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传神地把琵琶女演奏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琵琶女声情并茂的演奏,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艺术教养,同时倾诉了她悲伤幽怨、身心痛创的内心情怀,给在场的人以极大的艺术感受。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喝点美酒,听点音乐,本是平常事,而且这段音乐也了却了诗人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心愿,满足了谪居浔阳“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愿望,所以这里似乎应曲终人散。但是诗人偏偏在这关键处,又别开生面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的情节,使之既展示了琵琶曲“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艺术内涵,又为诗人抒发感慨打下了铺垫。至此,诗篇又一次跌宕起伏,变幻生色,读来令人感到余味无穷。这可谓“奇峰”之二。琵琶女激扬幽抑的琵琶曲和被侮辱损害的身世,使诗人感慨万千:“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于是诗人感伤同命,道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借琵琶女的命运抒发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接着诗人大段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之后,生活的枯燥和心情的苦闷,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虽然身份和地位不同,但遭遇的根源却相同的共鸣。至此,诗篇的主题已表达得非常充分,卒章收笔亦未尝不可,但是,诗人又出人意料地翻出一迭,挽留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最后,诗篇在重赏音乐、伤感泪下,即“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初读这一节,似乎感到重复,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这一迭翻得最奇最妙。它是诗人余恨难尽的表现,也是诗人与琵琶女产生深层次共鸣的所在。有了这一节,诗篇的情节才更完整,感情才更饱满,诗篇的主题也借此更加深化。因此,这一节可谓“奇峰”之三。

综观全诗在章法组织上就是这样不断地奇峰迭起,峰回路转,曲折动人,使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愈加鲜明、深刻,整个诗篇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兴味不尽。

二、章法组织步步铺垫,处处照应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巧妙地步步铺垫,处处照应,使长诗环环相扣,而又连贯回护,浑然一体。

大凡做长题不如写短句容易蹴就,松散离题是常见的毛病。这就需要作者在组材上铺得开,收得住,上下文既要铺垫,又须照应,前勾后搭,珠联璧合。《琵琶行》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诗篇开首一段,并非仅写送客一事、所遇之景和离别之情,实际上是为琵琶女出场做铺垫,也为长诗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肃杀的秋风,夺去了万物的生机,只有红的枫叶,白的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抖;冷冷的江月,毫无生气的夜色,更使秋意萧索凄凉。这种悲凉难耐的氛围恰好烘托了琵琶女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悲惨不幸的红颜薄命和诗人谪居失意的不满情绪,更与全篇抑郁伤感的基调相吻合。所以说诗篇一开始,不仅以“兴”开头,而且拢住了全篇。接下来写琵琶女的出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琵琶女难言的心理活动、迟疑的动作和羞以见人的情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可以想见,琵琶女出场前后有如此令人纳罕的表现,说明必有其鲜为人知的隐情。这就为琵琶女倾吐自己的遭遇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为下文悲伤幽怨的琵琶演奏和人物悲惨命运的铺叙创造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可见,琵琶女出场一段,虽然着墨不多,但蕴藏了很丰富的内涵,起到了伏笔、铺垫、领起下文的作用。诗篇主体部分写悲怨幽抑的琵琶曲和琵琶女宠辱翻覆的身世,前后呼应,相映成趣,同时又是江州司马伤发感慨的动因;而江州司马倾诉自己“谪居卧病”,生活寂寞枯燥,心情抑郁不快的境况,又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以及听琵琶曲和琵琶女身世的感受前勾后搭。结尾部分从“莫辞更座弹一曲”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一段连贯全篇的段落安排,诗中的人物、事件,得到了充分的`描写和展示,主题更加深化,尤其诗人的情怀得到进一步的抒发。诗篇从开始渴望听到音乐,到果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最后又扣在了重赏音乐上,使全诗的内容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而又跌宕起伏的动人篇章。长诗不仅大处着眼,而且小处铺垫照应之法也不乏其例。如主客即将分手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不仅是一笔过渡,而且也是一处铺垫。它暗示了琵琶弹技的出色,同时也照应了前面诗人送客渴望音乐助兴的欲望。再如琵琶女色艺双全,惹得众纨绔子弟争送“缠头”的红极年华,又从反面为年长色衰,委身商贾的凄凉现实做了铺垫。而结尾处“满座重闻皆掩泣”一句,除了记叙“重闻”乐曲感触更深的情形外,也是一处补笔。用“满座”照应了开始提出而又搁置了很久的“客”,使行文一丝不漏。整个诗篇从大的事件到小的情节,都能做到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前铺垫,后照应,使长诗一脉相连,浑然一体。

三、材料安排精当自然、详略有致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很讲究剪裁艺术,取舍精当,行止自然;详略结合,错落有致,使诗篇不仅有张有弛,而且主旨鲜明。

全诗的内容含量很大,有景物,有人物,有事件,人物也并非仅有琵琶女和江州司马,事件更是千头万绪,仅琵琶女的身世大约就有二三十年的跨度,如此纷繁复杂的材料如何组织在几百字的篇幅里,不能不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诗人却把材料处理得很工稳,全诗读来如行云流水,不着一丝人工痕迹,表现了诗人精湛的组织篇章的才能。

从大的方面看,景物的描写一律用略笔。这是因为已有的自然环境描写已经勾勒出悲凉的氛围,对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抒发悲愤的情感起到了恰好的渲染作用,无需多用笔墨。写人物,重点放在琵琶女上,诗人的形象是随着琵琶女形象的完成而逐步显露出来,因此着墨也在琵琶女之后。至于“客”,是开头“送客”事件中的一个人物,与中心事件关涉不大,故写得很简略。而“商人”“善才”“秋娘”“五陵年少”均未出场,只是应叙事的需要提到而已,但借琵琶女的嘴已道出了这些人物的本质和特点。诗中有六件小事,诗人紧紧抓住中心着力写了三件:一件是演奏琵琶,一件是琵琶女身世,一件是诗人的谪居生活,而以前两者为要,其他一概略写。诗人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剪裁手法。如同样写人物,琵琶女是明线手法,而诗人的形象则带有暗线的色彩,而且琵琶女侧重在经历上,诗人则侧重在感受上;同样写遭遇,琵琶女是正面描写,而写诗人却是侧笔的方法,迂回表现;同样写音乐,第一次浓墨重彩,侧重在弹者的表演上,而第二次重闻音乐则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听者的感受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其悲惨遭遇的集中写照,诗人为了突出命运的悲剧性,紧紧围绕“一宠”“一弃”大做文章。写她得宠之时,小小年龄(十三岁)就学得了高超的琵琶弹技,“曲罢常教善才服”;她天生一副娇颜丽色,“妆成每被秋娘妒”;芳年妙龄就色艺双全,赢得众多纨绔子弟的追逐,竟然能够“一曲红绡不知数”,她也以此忘形,挥霍放纵。“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个小镜头就极写出琵琶女得意忘形的狂态。诗人就是通过她的“才”、她的“色”、她的“被捧”、她的“狂态”写出了琵琶女京城名妓豪华放纵的生活和地位,其他的生活情节概不提及。紧接着,诗人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两句过渡,一笔就结束了琵琶女恣情纵意的享乐生活。收笔如此之速,一使行文简洁利落,二寓意琵琶女这段生活如过眼烟云非常短暂。写琵琶女被弃之后的生活,诗人巧妙地采用了两相对照的手法竭力突出其乐极生悲的不幸。琵琶女过去是娇颜丽色,现在却是“暮去朝来颜色故”;过去是门庭若市,“五陵年少争缠头”,热热闹闹,欢快惬意,现在却是“门前冷落”“老大嫁作商人妇”,冷冷清清、独守空舟;过去可以和纨绔子弟纵情欢乐,可以敲碎钿头银篦,可以嬉闹打翻酒杯弄脏衣服而不足惜,现在却是眼巴巴看着商人丈夫重利轻别出外经商,把她无情地丢在船上扬长而去。“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栏杆”,这个小镜头就写出了琵琶女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悲凉无奈的痛苦,她只能借助梦境寻找一点当年的欢乐,然而醒后潸然泪下,倍感心伤。现在惟一没有失去的是那高超的琵琶弹技,然而不遇知音又弹给谁呢!诗人正是通过这“一宠”“一弃”的剪裁,先扬后抑,让琵琶女在两个世界里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前后强烈的反差,使琵琶女的悲剧程度更突出、更强烈,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琵琶女不幸遭遇的社会意义。由此可见,诗人在写琵琶女的遭遇时,既有泼墨如云之笔,也有惜墨如金之处。泼墨如云就集中写她的“宠”,写她的“弃”,而且笔力放在“弃”上,极写她的“悲”、她的“怨”;惜墨如金就精选几个生活小镜头画龙点睛地写她得宠之时的“狂态”和被弃之时的“哀情”,而其他材料都一概舍去。经过这样巧妙的剪裁处理,一个哀愁、怨恨、遭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蹂躏的女子形象就活脱脱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感和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也借此得到充分的宣泄。仅此一例,就可以看出诗人在剪裁方面手法灵活多样,驾驭复杂题材的能力胜人一筹。

综上可见,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仅是一篇思想内容方面的上乘之作,而且其艺术成就,尤其在章法艺术上也是难得的佳品。

《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 篇四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的。声调,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音调轻快流畅,象黄莺在花丛中啼叫,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象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四弦齐响,象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周围大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整整衣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教坊第一部里就有我的名。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当初。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琵琶行译文 白居易 篇五

琵琶行 并序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第一段(时间、地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琵琶女出场)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二段(弹奏琵琶的手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段(琵琶女自述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写此女昔日红极一时)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并序原文-翻译-赏析 篇六

琵琶行 / 琵琶引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鉴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wenxue/)、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知识拓展]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每二课时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 商妇 怨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3、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4、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5、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三、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琵琶行翻译及原文并序 篇七

琵琶行翻译及原文并序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唐末**,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衫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首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声,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

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唱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

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

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

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

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

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

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

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

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

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

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

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

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琵琶行(并序 篇八

白居易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注释 篇九

①元和十年:81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②左迁:贬官,降职。

③九江郡:即江州,州治所在九江。

④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唐时常以谪官充之,有职无权。

⑤明年:第二年。

⑥湓(pén)浦口:湓水(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入 长江,江口称湓浦口。

⑦铮铮(zhēngzhēng):模拟琵琶清脆的声音。

⑧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⑨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⑩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11)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12)贾(gǔ)人:商人。

(13)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4)快:畅快。

(15)罢:完,毕。

(16)悯(mǐn)然:忧郁的样子。

(17)漂沦:漂泊沦落。

(18)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

(19)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20)出官:京官外调。

(21)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22)迁谪(zhé):贬谪,放逐。这里表示被迁谪。

(23)因:因此。

(24)为:创作。

(25)长句:指七言诗,唐人的习惯说法。

(26)歌:作歌。

(27)以:并,并且。

(28)凡:总共。

(29)言:字。

(30)命:命名,题名。

(31)浔阳江:长江流经浔阳郡境内的一段。

(32)荻:水生植物,形状像芦苇。

(33)瑟瑟:微风吹动草木之声。

(34)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意为:我和主人一同下马,然后一起上船。主 人,白居易自指。在,上。

(35)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指音乐。

(36)暗:轻声。

(37)欲语迟:想回答又有些迟疑。迟,迟疑不决。

(38)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使灯光更亮。

(39)半遮:即“遮半”,遮住半边。

(40)转轴拨弦:调弦校音的动作。轴,弦柱,琵琶有四根弦柱。弦,琴弦。

(41)掩抑:低沉抑郁。

(42)思:名词,思绪,愁思。

(43)平生:平素,往常。

(44)得志:得意。

(45)低眉:低头。

(46)信手:随手。

(47)续续:连续。

(48)拢、捻、抹、挑: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以上是 弹琵琶的四种指法。

(49)初:开始。

(50)《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据说是开元时从印度传入的,原名《婆罗 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作者还有《霓裳羽衣舞歌》,对此有较详细 的描写。

(51)《六幺》:琵琶曲名。也作“绿腰”,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 得名,是当时流行的曲调。

(52)大弦:指琵琶四弦(或五弦)中最粗的弦。

(53)嘈嘈:拟声词,形容声音的浊杂粗重。

(54)小弦:指细弦。

(55)切切:拟声词,形容轻细之音。

(56)珠:珠子,此句形容琵琶声清脆圆润。

(57)间关:拟声词,形容鸟声婉转。

(58)莺:黄莺。

(59)语:鸣声。

(60)滑:流利。

(61)幽咽(yè):低泣声,这里形容遇塞不畅的流水声。

(62)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一作 “冰下滩”、“水下滩”。

(63)幽愁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64)银瓶:汲水器。

(65)乍:突然。

(66)进:溅射,飞进。

(67)铁骑:带甲的骑兵。

(68)出:出击。

(69)拨:拨子,弹奏琴弦时所运用的工具。

(70)当心画:是弹琵琶到一曲终了时常用的手法。画,通“划”。

(71)帛:丝织品的总称。

(72)舫:船。

(73)言:指说话的声音。

(74)唯见:只见。

(75)沉吟:要说话又有些迟疑的样子。

(76)整顿:整理。

(77)敛容: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

(78)京城:指长安。

(79)虾蟆(háma)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旧说董 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 蟆陵。

(80)教坊:唐高祖时设置的宫内教练歌舞的机构,唐玄宗又设内教坊和左 教坊、右教坊。这位弹琵琶的娼女当是挂名教坊,临时入宫供奉的。

(81)第一部:首席乐队。

(82)服:佩服。

(83)妆成:成妆,化好妆。

(84)每:常。

(85)秋娘:当时的一位名伎,唐时歌舞伎常用此名,这里借指貌美善歌的 歌伎。

(86)五陵年少:富贵人家子弟。五陵,指汉代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 陵,都在长安城北,是汉朝王公贵族的聚居处。

(87)争缠头:争先恐后地送缠头。争,争给,争送。缠头,古代赏赠给歌伎 的丝织品。

(88)红绡(xiāo):红色绫缎。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89)钿(diàn)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钿,用金玉珠宝等制 成的花朵形的首饰。篦(bì),一种齿很密的梳子。

(90)击节碎:随着音乐打拍子敲碎了。击节,打拍子。

(91)复:又,再。

(92)秋月春风:指一秋一春,即一年。

(93)等闲:白白地,随便。

(94)弟:指小于自己的歌伎。

(95)阿姨:指歌伎院中的老鸨。

(96)暮去朝来:一天过去,也指岁月流逝。

(97)故:陈旧,衰老。

(98)老大:年纪大了。

(99)浮梁:唐天宝间改设的县,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镇北浮梁,是个茶叶贸易 中心。

(100)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

(101)妆泪:脂粉和眼泪。

(102)阑干:(泪水)纵横。

(103)重(chóng):更加。

(104)唧唧:叹息声。

(105)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

(106)沦落:沉沦流落,遭遇坎坷,失意无欢等。

(107)帝京:皇帝居住的京都,即京城长安。

(108)卧病:抱病,带病。

(109)终岁:一年到头。

(110)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

(111)黄芦:芦苇。

(112)苦竹:竹的一种,竹干较粗,笋味苦。

(113)何物:这里指什么声音。

(114)杜鹃:又名子规,鸣声凄切。相传古蜀国的一位国君名叫杜宇,又称望 帝,死后魂化杜鹃,鸣声凄切,常常啼叫得口角流血。

(115)春江:意指春江水流。

(116)花朝(zhāo):意指花开的早晨。

(117)秋月夜:秋夜月照的意思。

(118)还:即,便。

(119)独倾:独酌。

(120)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形容乐声杂乱难听。

(121)难为听:叫人听不下去。

(122)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奏的乐调。

(123)暂:顿时。

(124)翻作:按曲填写歌词。

(125)良久:很久。

(126)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

(127)促弦:把弦拧紧。促,紧,迫。

(128)凄凄:形容琴声悲切。

(129)向前:刚才。

(130)满座:所有在座的人。

(131)掩:掩面。

(132)江州司马:作者自指。

(133)青衫:黑色单衣,青,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篇十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 一作:伏)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然后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敛(深思时悲愤幽怨的)面部表情。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绕船的月光白得像霜,江水也那么寒冷。

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译文对照 篇十一

《琵琶行》译文对照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 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 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琵琶行》原文译文 篇十二

《琵琶行》原文译文

《琵琶行》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注解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琵琶行》赏析 篇十三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篇十四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赏析】

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