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故宫博物院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1篇3-14-18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本页是www.kaoyantv.com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11篇故宫博物院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借鉴。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一

故宫博物院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1篇3-14-18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思路:

老师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注意重点句段。

教学工具:

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故宫以前的正式名称是什么?(紫禁城)

导语:唐朝诗人骆宾王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默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提示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标明作者参观路线途中的各景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思考给全文分段,明确:

总说――是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分说――是中间(3~15)。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总说――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3.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写建筑物的结构、空间的位置,要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常以推理过程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接入填写作者描述的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4.教师预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全班分两组比赛看哪组又快又准填写作者参观故宫的示意图。(两组各派一名代表)。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

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正确的参观故宫的示意图)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到景山,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三、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第五自然段中五个“金”色,色彩壮丽(金銮殿,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第六自然段写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各种各样的龙的装饰(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总体特点是: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结构统一。

(2)因为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是皇帝宝座所在,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小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四、课堂总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

五、拓展训练

(1)以“故宫知多少”为话题,列举你所了解的内容。

(2)我来当导游:假设现在是,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字数:200左右,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一、1-2故宫位置、地位、布局风格

二、3-15分述故宫特点:太和殿--外观气势内部装饰(由外到内)位置功用

三、16总述艺术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篇二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 :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玉玺 纪嫔 湛蓝

上谕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击罄 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 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四、五。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 :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玉玺 纪嫔 湛蓝

上谕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击罄 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 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

课后练习四、五。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词: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

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肃穆(mù)奏极(zòn)额枋(fāng)藻井(zǎo)

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3)给课文划分段落

〈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5.多好的天气呀!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参考答案】

1.命令2.劝说

3.催促4.请求

5.禁止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四

今天要说的课题是《故宫博物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解说我对这一课书的教学设计。

第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容量很大又缺乏趣味性,相对比较枯燥。但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于理解。

第二说学生: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第三,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一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第四,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文章总体结构:总—分—总。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六,结合新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学法。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

2.通过讨论协作梳理课文。

3.通过做小导游的片段作文练习深入理解课文。

第七,由于这是一篇篇幅很长而又比较重要的文章,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三个课时,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具体的课时安排。

全文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游踪介绍

重点:说明顺序,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讲解落实重点段落

重点: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文按空间顺序说明时该如何寻找立足点。

第三课时:课文知识,能力及其情感培养的拓展以及对课文做小结

重点:学习写作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根据以上设计,今天我就来说一说,第一课时的具体安排。总的安排了九个教学步骤,如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朗读并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五)完成课堂活动

(六)理清课文结构

(七)朗读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

(九)布置作业

(一)导入

以一系列珍藏于故宫博物馆的珍品图片激起学生对故宫的好奇,从而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读音。

(三)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学生自主介绍通过朗读课文1-2自然段所了解到的故宫。

3.演示课件,总体介绍故宫及简略介绍故宫四大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四)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1.根据图片及课文填写课后练习一中的图表。2.利用多媒体课件,重寻作者行踪,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故宫。

参观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五)完成课堂活动

根据图片和课文(5—8自然段),写一段导游词,介绍太和殿。

(六)理请课文结构

1.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与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相照应的句子。

明确: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课文首尾照应,都是对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描写,而中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博物院各大建筑的具体描绘,由此可见,课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七)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

(八)小结

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九)布置作业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2题

1.试着由北向南,从神武门进入,介绍一下故宫博物院。

2.从文中摘抄10个形容词,写一段课外练笔。

3.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4.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建筑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说板书设计,很容易看出,我们朗读的部分分别是课文总说的两部分,而具体分析的则是课文分说的部分。分说部分则又是按作者的游踪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的,而且我们做活动的部分正是课文写得最详细的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我们很容易得出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如若能够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达到以上设计,那就为后两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来说明具体事务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五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利用图片,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达到图文融

合。引导学生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的末句。

二、           默读全文,初步感知

1、              生字词的掌握(随机检测)

2、              快速抢答,检测学习效果

①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哪里?

②“三大殿”具体指哪三座大殿?

③皇帝在哪座大殿举行登基大典?

④雍正后,封建学子的最高级考试在哪座大殿进行?

⑤“后三宫”具体指哪三宫?

⑥在北京旅游时,假如你要由神武门到天安门与另一队同学汇合,要穿过哪些门,哪些大殿? (尽量走直线)

三、           比较阅读,掌握重点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著名的说明文,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因此得以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下面是词典中对“故宫”的解说。试比较阅读,说说文章强在哪里?

词典上的“故宫”词条: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XX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教师预设:

1、              顺序清晰:按照参观顺序,由南至北(找出交代行踪的词句)

2、              详略合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想一想:太和殿为什么详细介绍?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3、              说明语言:准确、科学

4、              情感真挚:自豪、幸福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以本单元前面所学知识为铺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学生自学,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作业设计

1、              到网上查找故宫博物院的,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北京市旅游网)

2、              以参观顺序为序,写一篇作文《我的学校》,注意详略得当,充

满真情。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顺序:参观顺序,由南至北

详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tian安门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tian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

2.选择你所在的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向别人介绍。

3.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该如何走?请向同学们介绍,欢迎他们到你家做客。

4.投影显示颐和园游览示意图:

佛香阁是园内的建筑中心,登上佛香阁,放眼远望,你会看到哪些景物,请按照空间顺序作一简明的介绍。

二、收集故宫相关的图片、资料,力求全面详细地了解故宫,以“故宫”为话题,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图书馆、网络皆可,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搜集)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tian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tian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参考答案:

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

3.迈进、穿过、到

4.列数字 空间顺序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1.故宫简介

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1644)、清(1644~1911)两朝皇宫。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俗称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苑部分约占1/3。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tian安门为其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由此形成了宫廷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宏伟气魄和井然秩序。仅在宫廷区范围内,共有殿堂馆舍号称9999间半(现存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城中之城”,明王朝倾全国人力物力,征调能工巧匠10万余名,民夫逾百万,所用建筑材料采自全国各地,真可谓“量中华之物力,给人间之仙阙”,堪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最。

故宫平面为长方形,其四周由高10米、长约3.4公里的宫廷围括,墙四隅各设造型别致的角楼一座。宫墙四面分别建有宫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墙外环绕护城河,河宽52米,长3.8公里,河水清幽,终年不断。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其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左右衔连文华、武英两殿。三大殿以北为内廷,内廷又分中、东、西三路,中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是御花园;中路两侧为东、西六宫。东六宫向南是奉先殿、斋宫、南三所,西六宫向南为养心殿。内廷的外围东有宁寿全宫,西有慈宁、寿安储宫。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礼所谓“前朝后寝”的格局。前朝为“大内正衙”,后寝即所谓“三宫六院”。

如此恢宏浩繁的建筑群,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故宫以其完美的古代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故宫主要建筑物简介

前朝

是故宫建筑物的重中之重。对旅游者来说,大体包括从tian安门至保和殿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即故宫中轴线建筑的前半部;严格意义上的前朝,应从太和门算起,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二殿为两翼。前朝是宫廷举行典礼、朝贺、筵宴的地方,故建筑物以高大、宏阔、豪华为特征,以表现皇家宫殿的至尊至贵以及皇权统治的绝对权威。

太和殿

殿内陈设如当年帝、后临朝状。6根蟠龙金漆柱中央为高约2米的地平台,上设明代金漆雕龙宝座,座后为髹金屏风。殿内金碧辉煌,庄严华贵。明清两代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接受群臣朝贺。

内廷

泛指乾清门以北,延至东西六宫。主要建筑物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它们是内廷最高等级的建筑群,也是帝、后频繁活动的中心,许多军国大事在这里决断,许多惊世骇俗的事件在这里发生,至今仍有许多文物保存在宫中,见物思古,能给人以无限的幽思与联想。

乾清宫

建于1420年。宫为重檐庑殿顶,高24米,面阔9间,深5间,饰以沥粉点金、双龙和玺彩画,是内廷等级最高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以此为寝宫,并在此处理朝政,皇帝驾崩,停灵柩于殿内。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第二篇材料是一个关于太和门的故事,赞美了扎彩棚的能工巧匠;第三篇材料截取了一张图片;第四则材料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区分了故宫开放与未开放地区。学习这篇课文不但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前面通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这两篇课文,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策略。本课给了四则形式多样的材料,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提出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在根据阅读任务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完成阅读任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通过多篇文本,进行筛选,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进而完成任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组合资料,进行讲解这个任务,完成起来尤为困难。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学生应该久闻其名,并对其有所了解。但从没到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对这个六百年的建筑还是存在陌生感,因此要结合书上图片并补充一些图片来引导学生体会故宫是宏伟的建筑群,拥有和谐统一的布局,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2.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设计。

3.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设计。

难点: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对材料中重要信息进行组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悉任务,筛选材料

(一)情境导入,认识故宫

同学们,在中国有一所宫殿,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这所宫殿就是“故宫博物院”,(出示规模宏大的故宫图片,板书标题“故宫博物院”。)

(二)读取任务,浏览全文

1.打开课本,同学们会发现文章前的导读提示有两项任务,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

☆为家人设计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2.同学们做出判断之前请先读一读材料,看看这材料分别讲述了什么?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把你的发现与同学分享?

预设: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是四篇材料组成的,类型不同,有文字,有图片;出处也不同,材料一是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二选自姜舜源的《故宫史话》。

(2)概括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

同学们通过浏览发现,感悟到这一次将会有四篇材料帮助我们完成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这一次试着概括四则材料分别讲了什么?

预设:材料一:故宫布局和主体建筑(根据学生板书)

材料二:太和门的故事

材料三:故宫参观提示

材料四:故宫平面图

3.根据任务,选择材料。

根据我们了解的任务,你会分别从四则材料中选择来完成任务呢?

预设:材料一、材料三四,完成任务一;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任务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着任务去阅读,初步理解四篇材料的内容,根据任务做出选择。为后面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二、筛选信息,完成任务一

1.回顾方法。

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帮助你们完成任务的阅读材料,下面开始完成任务一。任务一需要阅读三个材料,想一想在此之前我们归纳过“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预设:

(1)浏览内容法

(2)勾画中心句

(3)概括段意法

(4)提取关键信息法

(5)对比筛选法

(6)查找资料法

(7)根据方法,自主阅读

2.自学提示。

请在阅读课文时,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思考哪些是参观路线的关键信息呢?提取关键信息,并做出批注。

3.分享信息,梳理信息。

请同学根据你的阅读批注,讲述你选择的阅读方法,分享你的发现。

预设:

4.浏览全文,发现结构。

第一二段是整体介绍故宫,从第三段开始是按游览顺序,这是完成路线图的重点。

关注游览顺序,提取关键信息。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对照材料,把握信息。

材料三:有两个出口,但不可逆行

材料四:阴影部分不能参观

5.统整信息,完成任务。

根据学生发现的关键词,请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单上,用彩笔(颜色清晰)勾画出路线。

6.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请同学分享,并进行评价。

主要路线:(由南向北)

路线一: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补充路线二:进神武门,上燕翅楼,下来后去武英殿,再奔文华殿最后出东华门(参观特展,半日游览)

老师点拨:同学们设计的`路线大同小异,这是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的收获。同时还要根据家人的时间,家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故宫博物院的特点来安排。近些年,故宫每年都在午门东西燕翅楼进行特展,展品都是几十年才展出一次的。因此在参观之前,查找资料合理安排路线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设计的路线图进行调整。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略读文,复习了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并运用到本课两个任务中,教师借助方法,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

三、组合信息,完成任务二

1.回顾任务,挑选景点。

同学们完成第二个任务,你们需要选择一到两个景点进行讲解,你们会选择哪个景点?

预设:太和殿;三大殿;内廷。

过渡:大多数同学选择一个景点的时候都首选了太和殿,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文本,发现太和殿的特点。

2.聚焦太和殿,提取关键信息。

介绍太和殿,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来讲解?小组合作进行选择,并进行分享。

预设:

整体样貌

太和殿的龙

太和殿的位置

太和殿的作用

老师点拨:同学们能抓住关键信息,介绍时还要有顺序,比如先说位置——样貌——特点——作用,还可以补充故事,突出特点时用上数字和举出例子来。

3.小组合作,展示讲解。

小组合作介绍选中的景点,面向全班进行讲解。听众可以进行互动:补充、评价、提问。

教师按照学生需求,出示相关图片,并点拨:注意讲解时的语气,表达流畅,内容有趣、吸引人。

小结:同学们精彩的讲解令人意犹未尽,尤其是介绍三大殿的同学引用了“太和门”的故事,让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有同学提出了一些疑问,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故宫,才能挖掘故宫博物院多年历史中的故事,让讲解更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先关注文本中描写最详细的太和殿,以理解太和殿的描写为台阶,帮助学生把提取的信息进行合理安排,完成讲解的任务,突破了本课难点。)

四、总结全文,任务延伸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今天我们只能从课文中窥其一斑,但我们的任务还会继续,大家可以阅读《故宫100》,统整搜集来的信息,完善路线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家人一起走进故宫,在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中感受它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本课学习以任务驱动,文本是完成任务的资料,学生通过选择阅读方式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信息组合完成任务。并延伸到课外,链接生活,感悟故宫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

1.正音解词: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3)给课文划分段落

〈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

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

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

(zhě)

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

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

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

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

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

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

(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

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

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

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

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

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

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

(板书)总体布局

总概貌 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

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

1.祈使句

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

(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

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

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

(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例如:

1.哼!(别装蒜了!)

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

(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例如:

1.这孩子真听话!

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

(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例如:

1.好大的雪!

2.好勇敢的人!

【练习题】

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

2.太棒了!

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

4.好大的口气!(   )

5.多好的天气呀!(    )

【参考答案】

1.主谓句构成

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4.名词短语构成

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

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请求语气)

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

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劝说语气)

(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

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如:

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

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

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

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

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

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    )

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    )

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    )

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    )

【参考答案】

1.命令    2.劝说

3.催促    4.请求

5.禁止    6.禁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井 斗拱蟠龙 金殿 击

攒乾清官宁宫 肃枋矫

2.解释字义、词义:攒 挥霍蓝 井然有序 点缀 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标本,供人们参观。这个词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去参观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题采用“故宫博物院”既介绍了历史渊源,也体现了现实功能,与文章内容一致。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故宫概况与全貌。

提问:如果我是一名导游,你们是来首都北京观光的游客,我们就要去游览故宫博物院了,你们首先需要我介绍一些什么呢?

归纳:首先要介绍概况,即位置、历史、价值。对这些,刚才我在读第一段时做了介绍。

提问:我们现在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天安门前,我这位导游又该介绍些什么呢?

归纳:应当介绍一下它的全貌。课文第二段就做了如下说明:

教师朗读第2段。

这一段介绍了故宫的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面积,宫殿房屋数量,城墙、护城河和角楼。概括说,就是故宫的总布局。故宫建筑群的总特点又是什么呢?

同学齐读第2段最后一句。

“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十六个字,四个主谓短语,整齐和谐的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建筑群的总特点,全文就是围绕这十六个字说明的。

三、学习课文3——19段。理解课文主体的空间说明顺序。

(一)学习课文3——10段。

1.默读,标注有关建筑物的名词,表明方位的词语和说明走向的词语。

2.四人一组讨论,填写练习一中《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有关部分(第2段中介绍的也一并填写)。

3.出示《故宫博物院导游图》,边讨论,边填写,边讲析。(图,见文后)

讲析:天安门是文章导游的起点。“里”、“前面”、“东西”、“北面”、“中心”等词语标明了方位。“从……往里走,沿着……穿过……到……。走进……”,“过了……就到了……”表达空间转移的走向。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介绍这座宠大的建筑群,作者选取了沿中轴线由南而北的顺序,使读者很快来到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三大殿。对三大殿的建筑介绍有分有合:4段、7段合,5、6、8、9、10段分;有详有略:太和殿详,中和殿、保和殿略。文章选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而且很好的运用了这个顺序。

(二)学习课文11——19段。

讲析:第11段是过渡段。在这之前介绍的是前三殿,顺便提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武英二殿,合称“前朝”;在这之后转入介绍“内延”即后三宫,东西六宫。

对“内延”的说明也有个重点。那就是养心殿和储秀宫。同是重点侧重面与对太和殿的说明又有所不同,不同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下节课讨论。除此之外,“内延”的其他建筑也采取了合写方法介绍。“前朝”是皇帝政务活动场所,以“龙”为主要图案,“内延”居住后妃。“凤”图案增加。文章点明了这个主要特征的变化。

(三)对照图,归纳板书。

四、学习课文第20段,总结全文。

教师:至此,我们游览观赏了故宫博物院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对这座古代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有了初步认识。这时,作者带着我们走出故宫,来到景山,居高临下,再一次回顾这座“城中之城”。

同学齐读第20段。

教师:“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既写出了站在高处俯视的景象,又呼应第二段未句对故宫总的特点的概括,形象的语言给读者贸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令人不能不惊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热爱,钦敬之情;也是我们读到这里所必然引发的激情。

布置作业 

1.将字词记入积累本,并进一步巩固。

2.整理课堂讨论记录,完成练习一。

3.预习课后练习二、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养心殿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空间顺序和故宫特点。

2.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说明三大殿的部分(4-10段)。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游览了故宫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间顺序,所以我们对这座古代建筑群的特点──主要是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首先重点参观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进一步体会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学习按空间说明的顺序。

1.指名朗读第4段。提问:三大殿的名称是什么,总的特点是什么?

归纳:高大──台基七米多高、三层。

精美──汉白玉栏杆,刻着龙凤流云,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未进殿堂,我们已清楚的感受到三大殿的“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2.提问:现在我们来到了太和殿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应向客人们介绍什么,并按什么顺序说明呢?

归纳:作为建筑物,我们应介绍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作为古迹文物,我们还应介绍它的历史作用。

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我们观赏一下太和殿的外观。指名朗读第5段,注意突出事物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提问:这一段说明了太和殿的什么,请归纳。

归纳分析:介绍外观的高度,面积,格局和色彩。列出具体数字说明太和殿的高、大,格局的雄传壮丽。参照注释,同学们可了解大殿外部雕镂设计的华贵和精美。色彩以金黄和红色为主,金色表示富贵,红色象征荣华。上映湛蓝的天空,下衬白玉镶边的台基,的确是色彩鲜明,金碧辉煌。具体说明了“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3.现在,我们就要迈入这座雄伟大殿的门槛了,请同学们先阅读练习四,思考备答。

指名朗读第6段。提问练习四。教师逐一归纳:

①方位词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②立足点: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前。③按空间顺序:先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再向两旁介绍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导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中心点向周围展开,介绍上部装饰。

先择立足点,按照合理顺序,准确使用方位词语是运用空间说明顺序的重要环节。

提问:太和殿内,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讲析:龙多。座,雕龙;屏,雕龙;大柱,蟠龙;藻井,蟠龙。金色的龙成了太和殿的主宰。

提问:文章怎样摹写梁枋间龙的图案的?

讲析:先总写“彩画绚丽”,然后分两组写龙的姿态。“双龙戏珠、单龙翔舞”,主谓短语,对称整齐;“行”、“升”、“降”,排比出不同姿态;很自然的归结为“多态多姿”。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一句,更烘托出龙的气势。短短一段,十二次写龙,摹写简洁生动,太和殿,简直成了龙的世界。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多的摹写龙呢?

讲析:因为故宫建筑,尤其是“前朝”建筑,突出的就是龙。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化身,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因此,对故宫中心太和殿的说明也突出龙,这样,使建筑的特点得到明确。

4.阅读第6——10段。思考回答:

强调三大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讲析:突出皇权这个核心,皇帝的宝座就在这八公里中轴线的中心点。

第7段介绍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

讲析:描摹大典的历史画面,说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比起太和殿来,中和殿和保和殿说明得简略得多,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

讲析: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从政治角度来说,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故宫最大的大殿,是故宫建筑群中“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首屈一指,因此详细说明。

二、学习课文介绍养心殿到御花园的部分(16——19段)

1.阅读16——18段。思考回答:相对于太和殿而言,东西六宫介绍得比较简略,但也突了几处建筑,是哪些?重点说明的是这些建筑的什么内容?为什么?

归纳:突出说明了西边的养心殿,重点没有介绍它的建筑、装饰,而是说它的历史背景。还突出说明了西六宫中与慈禧太后有关的几个宫院,以储秀宫为主,重点点明慈禧太后的挥霍。这样选择说明重点和重点方面既避免了重复,还介绍了有关知识。使我们在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贡献的同时,也认识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对故宫有更完整的认识。

2.指名朗读第19段,思考讨论练习六。

讲析:介绍宫殿,尤其介绍太和殿,用的是精雕细刻的工笔画的写法;介绍御花园,用的是速写笔法。由“亭台楼阁”到“点缀其间”,寥寥三十三字,写出布局特点,烘托环境气氛。正如文中所说,这里“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不同的事物,运用不同的笔法。给读者的感受是景致典雅,布局和谐,耳目一新,仿佛参观之后享受到休憩之趣。

三、总结。

这篇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在赞扬祖国古代建筑的宏伟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对封建统治者的专权挥霍做了揭露。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装饰雕镂更是纷繁复杂。把这个建筑群介绍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成功的运用了空间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很好的体会、学习。

首先,文章选择了一条重点突出的、合乎事理的空间顺序。那就是在概述全貌后,经天安门、端门,选择了午门为说明起点,然后依次介绍前殿、后延,最后神武门到景山结束。由南往北沿中轴线为序正与故宫建筑本身的序列吻合,因此,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其次,在空间顺序的线索上,选择最能反映故宫本质和建筑特点的太和殿、养心殿等详写,其余略写,繁简适度,有合有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者,准确的运用了表示时间的方位词语,简洁而清楚的使用了表明走向的词语,使空间顺序一目了然。描写适度,既突出了事物特点,又不蔓不枝,十分得体。

这些,同学们应当在以后的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在写作中进行练习。

布置作业 

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完成练习二、三、四、六题。

2.思考练习五、七。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十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设计(二)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造句略。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十一

说在前面:在备课中,为了每个环节层次清楚,所以各处板书或投影设计单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它融在一起,抓住一块主板反复变换使用,可节省些时间!有些须探讨的问题加有自己的评注,仅供参考!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和重点: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4.进一步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三课时

三。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标清自然段;

2.看课文各页下的注解,掌握词语解释;

3.其他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正音解词。

○教学过程

一。字词教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diàn)    蟠(pán)龙     鎏(liú)金    藻(zǎo) 井          檀(tán)香    御(yǜ)花园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修缮(shàn)

鸣钟击罄(qìng)           诏(zhào)书    中轴(zhóu)线

2.解释词语: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攒:聚集,集中。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见课本注释)

蟠龙:(见课本注释)

中轴线:中心线。

二。理清顺序和结构

1. 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导游去游览故宫,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后练习一图。(顺次板书或用投影)

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了解结构,(边讲边板书画线句,也可不用板书)

问题: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划出主要词语。

1节:故宫的位置和历史沿革

(北京的中心  城中之城

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五百多年历史)             总写

2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可见教用书p114页扩展)

3节: 午门及护城河

4节: 三大殿概况(总写)

5、6节:太和殿(分写)

7节: 中轴线(插写)

8节: 太和殿(分写)

9节: 中和殿(分写)

10节:保和殿(分写)

11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

12节:乾清宫

13节:交泰殿

14节:坤宁宫

15节:御花园

16节: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

三。重点研读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太和殿。

2.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 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归纳: 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5. 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 课后作业

1.写一篇介绍学校校园的说明文,字数不限。(必作题,写在作文本上)

2.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的同学可直接在搜索栏内输入“故宫博物院”中文字样,即可打开故宫博物院网页。(有条件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