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细心的小编sky给家人们整编的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通用8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二上册政治要点知识点复习 篇一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3.名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效益。
4.什么是名誉权?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5.侵犯名誉权行为表现及后果怎样?
公然辱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这些行为既是侵权行为,又是不道德行为,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6.什么是肖像权?
肖像: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法律规定: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此外,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7.什么是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法律规定: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 篇二
初二上册语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
1.重要实词
缘(沿着)、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或对……感到诧异)、穷(尽)、具(详尽)、咸(全,都)、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不通音信)、无论(更不必说)、足(值得)、及(到)、诣(晋谒,拜见)、津(渡口)、鲜美(鲜艳美丽)、属(类)、阡陌(田间小路)、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叹惋(感叹惊讶)、语云(告诉他说)
2.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篇三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语音:豁然(huò)开朗俨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语(yù)云诣(yì)太守邑人(yì)黄发重髫(tiáo)间隔(jiàn)问津(jīn)便要还家(yāo)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
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3、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4、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5、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翻译)6、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重点问题: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5、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6、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7、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8、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9、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10、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11、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12、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1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16、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19、“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0、课文结尾处写道:“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说明什么?
这篇文章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作者生活于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不安,民不聊生。文章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只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社会。课文结尾的几句话,说明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21、课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分析说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文章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形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所以中间部分写得详细,无论是写村落的概貌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动人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地,如见其人。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略。
22、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
⑴“忘路之远近”跟下文的“处处志之”是相互照应的,说明渔人此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
⑵从“问所从来”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为“外人”所知;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确没有“外人”来过。
⑶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下文重寻桃源的行动埋下伏笔。“处处志之”是指做了记号,“寻向所志”,寻的正是这些标记。
2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4、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5、《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
26、(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27、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答: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源桃花林小溪尽头。
2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
29、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
30、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人物:渔人
3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2、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3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
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34、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文章最后一段对桃花源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35、第一段中“渔人甚异之”的原因有哪些?
请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桃花林以前从未见过;桃花林面积广(夹岸数百步);桃花林没有其他树种(中无杂树);景色奇美。
开放性试题:
1、成语:(1)世外桃源:原指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怡然自乐:形奈和悦而自得其乐。
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1)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2)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3)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4)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渔人说的是桃花源人并不知道的世事变迁,即秦末以来汉、魏、晋的历史,以及世人在历史的改朝换代的战争中遭受的磨难。)
4、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6、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7、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桃花源外的美景。
答:考查语言运用水平。描写要有文采。
10、“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梦幻。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
答:先写心中圣景,后叙实现途径。
11、《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12对联: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初二上册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篇四
1、《走进大自然》三个追着说明孩子们脚步如飞欢快、愉悦、急切的想走进大自然。
2、《火烧云》通过描写火烧云上来、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3、《会说话的草》通过写我仰卧在草坪上看到的、听到的及想到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诗的材料》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荷叶大、圆)形状美,(碧绿、淡绿)颜色美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仿写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写一个排比句。春姑娘来到树林,树绿了;春姑娘来到花园,花儿开了;春姑娘来到河边,河水流动起来了;春姑娘来到学校,我们笑了。
5、《金色的草地》明白草地的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的变化。
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黄的,晚上又变成绿色的。
蒲公英早晨花瓣是合拢的,中午花瓣是张开的,晚上又是收拢的。
6、《回乡偶书》表达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情。我们还学过一首送别诗《赠汪伦》。
7、《走月亮》注意文中的排比句: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走月亮》让我们感悟到孩子和母亲之间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花儿在小路旁嬉笑。风在花园里捉迷藏。雨点在小河里赛跑。雪花在天空中漫步。鸟儿在森林中欢唱。树叶在枝头舞蹈。
你能写这样的句子吗?——————————————
8、《泥姑娘》泥姑娘舍己救人、善良、坚强。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泥姑娘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9、《难忘的八个字》海伦老师说的八个字是: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让我们感受到海伦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我”先前认为世界上没人会喜欢我,心里感觉痛苦、自卑,听到海伦老师的话后,感受到老师对“我”的爱,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难忘的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伦纳德老师是一位关爱、尊重学生的人。
10、《小摄影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想见小男孩?因为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愿意因为会见记者耽误时间,可他非常理解关心孩子,不愿意让小男孩失望,所以想见小男孩。《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高尔基对小男孩儿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中天鹅与孩子还有自然构成了和谐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贵、美好。
12、《“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感受到小男孩对生命的珍惜与爱护。小男孩扬起的手臂不仅仅挽救了小鱼的生命,还呼唤人类关爱弱小生命。《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感受到小男孩的关心、爱护弱小动物的美好心灵。
13、《特殊的葬礼》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极为重要,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的葬礼:一是因为它是总统主持的,二是因为它是为即将消亡的瀑布举行的。三是来参加葬礼的是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及大批热爱自然的人。
14、《狼和鹿》让我们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15、《会植树的鸟》:重点看描写鸟儿外形的句子
(小卡西觉得这些鸟一点儿也不漂亮,它们全身披着灰色的羽毛,尖尖的喙像一根铁钉,尾羽有一尺长,像半开的纸扇,两只黑黝黝的爪子特别粗壮。)
鸟儿种树的段落:4、5、6、7段。找出描写鸟儿动作的词,表现了鸟儿植树的本领强。《会植树的鸟》让我们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16、《会变色的报春花》中小达尔文敢于大胆想象,并勇于实践,我们要学习他善于思考、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精神。
小达尔文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恭恭敬敬地向爸爸献上了一束报春花,一束红色的报春花。“气喘吁吁”表明他此时心情急切。“恭恭敬敬”表明他既严肃又认真。“一束报春花,一束红色的报春花”重复的写法是为了强调花的与众不同及小达尔文此刻的激动地心情。
达尔文: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他写了一部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
17、《画杨桃》父亲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告诉我学习、做事都要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老师的话有两层含义:一、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认认真真。二、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一看,去想一想《画杨桃》使我们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妈妈认为:牵牛花生性软弱,不依附别人是不敢站起来的。孩子认为牵牛花从小生了病,不能站立。小树们都很同情它,都帮助它。牵牛花也有美丽的向往,它一点儿也不软弱,它攀着小树的肩膀站起来,多高兴啊。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第一个旅客向老榕树鞠了三个躬,并认为可以从榕树身上想到意志坚强、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只要有一点点条件,就能战胜环境,做出成绩。第二个旅客认为榕树象征着忘恩负义的家伙,由此想到了谋杀者、骗子、刽子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看法。
20、《惊弓之鸟》是指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鸟吓的掉下来。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懂得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更羸通过大雁飞得慢,知道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通过叫声悲惨,知道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所以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可以看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经验丰富。
采访手记格式:要写明: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记录。看一看书上106页。
21、《夏日绝句》这首诗是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生、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国情怀。《就义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面对死亡大义凛然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心。
22、《虎门硝烟》林则徐禁烟,是因为鸦片给中国人们和中国政府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23、《歌唱二小放牛郎》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24、《后羿射日》是神话故事,后羿是一个既武艺高强又爱民为民的大英雄。“后羿看到人们在炎热的太阳下苦苦煎熬,非常难过”,说明他心地善良,把人们的痛苦放在心上。于是,他“立刻搭上一支箭,拉满了弓,向太阳射去,一个个火球应声落了下来。”“立刻”表现了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搭上、拉满”写出了后羿的威武与英勇。“应声落下”说明后羿的箭射得又快又准,说明他箭法好,武艺高强。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撞到不周山等。
25、《小萝卜头的故事》选自长篇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学习文章要了解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文章写了两件事:一是小萝卜头远望群山,和看守特务对话,二是捉虫放虫,都表现出他对自由和解放以及回家乡的渴望。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小英雄:小兵张嘎、送鸡毛信的海娃等。
26 《晨读》作者:葛翠琳。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对晨读的怀念。使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7、《布勒门的音乐家》选自《格林童话》,作者:德国,格林兄弟。写了驴、狗、猫、公鸡从主人家里逃了出来,想结伴去布勒门,他们在路上吓走强盗,成为房子的主人的故事。称赞了四个伙伴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讽刺了强盗的遇事惊慌、胆小愚蠢。《布勒们的音乐家》使我们体会到动物们团结合作、自立自强、机智勇敢的战胜邪恶势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品质。我知道的格林童话还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玫瑰公主》等。我知道的《安徒生童话》有:《小鬼和商人》、《笨汉汉斯》、《打火匣》 《皇帝的新装 》《飞箱》《 丑小鸭》等。
28、《木偶奇遇记》作者:意大利科洛迪。 课文讲了皮诺乔在鲨鱼肚子中巧遇爸爸,互相诉说遭遇后,皮诺乔决定带爸爸逃生的故事。《木偶奇遇记》使我们体会到皮诺乔由一个淘气任性、爱说谎话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的成熟孩子。
29、《空城计》是根据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一小部分改编的,课文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谋、料事如神、才智过人的特点。《空城计》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
30、《屋内旅行记》作者前苏联作家米。伊林,选自《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屋内的每一件事物都包含着一个谜。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
词语填空:
一本( )( ) 月光( )( ) 月影( )( ) ( )( )烁烁
金光( )( ) 兴高( )( ) 奄奄( )( ) 成百( )( )
毫无( )( ) 罪魁祸( ) 为( )欲( ) ( )( )大笑
( )( )不得 气喘( )( ) 恭恭( )( ) 舒枝( )( )
( )颜悦( ) 老老( )( ) 认认( )( ) 盘根( )( )
( )( )叶茂 ( )( )负义 卑鄙( )耻 ( )( )反三
触类( )( ) ( )( )致用 融( )贯通 循序渐( )( )
无师( )( ) 豁然( )( ) 学无( )境 ( )( )如潮
( )( )深重 铿锵( )( ) 自投( )( ) 妻( )( )散
( )( )蒸腾 掷地( )( ) 见( )不妙 若有( )( )
( )( )所悟 原原( )( ) 安安( )( ) 二话( )( )
心( )胆( ) 尘土( )( ) ( )( )失措 轻松( )( ) ( )( )茅庐 料事( )( ) ( )( )横溢 ( )( )心细
鞠躬( )瘁 死( )后( ) 咆哮( )( ) 滔滔( )( )
一泻( )( ) 雄伟( )( ) ( )( )桃源 陶醉( )( )
( )( )忘返 慕名( )( ) ( )( )之鸟
写几个神话故事:夸父( ) 女娲( ) 精卫( ) 愚公( )
后羿( ) 嫦娥( )
填空:
瘦小的身材 甜美的微笑 生动的文章 清秀的脸 美好的情感 感人的画面
偏僻的小镇 迷人的宫殿 高峻的山峰 汹涌的河流 茂密的森林 鲜艳的花草
同音字:
防 仿 芳:
( )照 芬( ) ( )佛 模( ) ( )止
考 烤:
( )烤 ( )试 ( )卷 ( )火
摇 腰 遥:
( )远 ( )头 ( )带 ( )摆
站 占战:( )士 ( )领 ( )队 ( )立 ( )争
数 熟述:口( ) ( )悉 ( )学 叙( ) 烤( )
照 召朝:( )阳 号( ) 按( ) ( )开 ( )亮
记 季 纪 计: 日( ) 年( ) ( )节 ( )算 世( )
装 状壮:服( ) 形( ) ( )丽 ( )态 ( )饰
列 烈裂:破( )( )车 壮( )( )士 ( )式( )开
武 舞 务物:特( )( )术 ( )蹈 练( )歌( ) ( )品
质 治 制:( )度 ( )量 统( ) 品( ) ( )理 节( )
豪 浩毫:( )米 自( ) ( )然 ( )无节制 ( )猪
值 直 殖植:( )日 ( )角 繁( ) ( )树 生( )
但 旦蛋:鸡( )( )是 元( ) ( )凡 ( )夕
带 待代:年( ) 等( ) ( )领 ( )表 腰( )
坚 肩尖:( )强 ( )膀 ( )利 ( )持 双( )
提 题替:( )换 ( )问( )目 ( )防 代( ) 出( )
掉 吊调:( )查 ( )车 ( )落 ( )带 ( )走
威 危:( )险 ( )武 ( )胁 ( )急
扶 伏:( )手 埋( )圈 ( )击 ( )持
决 绝:( )对 坚( ) ( )定 ( )路 ( )句
慌 谎荒:( )地 ( )忙 说( ) ( )张 ( )话 ( )山
低 底抵:( )抗 ( )头 ( )下 ( )飞
管 馆:饭( ) ( )理 图书( ) ( )家
利 历:( )史 ( )用 有( ) 日( ) 年( )
丝斯:( )文 ()绸 ( )巾 慢条()理 瓦( )
则责:守( ) ( )任 自( ) 规( )( )备
按 安:( )全 ( )时 ( )照 ( )装
抓 爪:( )住 鸡( ) 被( )( )子
(二)
一、生字掌握熟练。
1、听写生字。给每个字组词。
2、看一看字词生字的笔顺,找出和自己平时写字习惯不一样的摘录到一个本上,重点记忆。
3、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把一些特殊的摘录下来,重点记忆。
4、会查字典的方法。认识的字要用音序查字法,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
先找音序(也就是大写字母),再查音节。例子:“糑”不认识,要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查得读音是( )。“扣”字认识,想知道它的意思,用( )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二、大小写字母要熟练。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三、背诵古诗词,默写不能有错字。课文里的古诗意思要记清楚,可以和资料不完全一样,能正确说出意思就行。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意思: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家乡的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白了。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少小:小的时候,少年时。老大:年纪老了。衰:衰老,白了。这首诗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作者心头有无限感慨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思: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告别,他要在这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的三月里远去扬州。孤独的帆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蔚蓝的天空,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奔流而去。
故人:老朋友。辞:告辞。烟花:指的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春天。碧空:蔚蓝的天空。尽:尽头,没有了。唯:只。天际:天边。
4、对子歌 晴对雨,地对天,旷野对平原。山川对草木,碧海对桑田。
山青青,水澹澹,溪流对山涧,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5、三字经 羊跪乳,鸦反哺,人之情,孝父母。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6、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8、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9、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意思: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有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把我夏明翰杀了,还有大批的革命后代。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几首送别诗:知道,能背写一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四、要求背诵的课文:
1、走进大自然 2、火烧云 3、会说话的草 4、诗的材料 6、古诗二首
7、走月亮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21、诗二首 22、虎门硝烟
26、晨读(两部分)
五、综合知识及课文大意,多读,有印象。加黑的背过。
1、环保词语:臭氧洞、水土流失、厄尔尼诺、生物链、沙尘暴、温室效应、
生态平衡、酸雨、节能、循环利用、生态文明。
(不看书和资料最少能说出五个)
2、自编环保宣传语:可仿照的例子: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环保是每个人的美德!
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3、世界环境日:6月5日
4、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会有不同的含义。
骄傲:1自豪。2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第一种解释: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骄傲的说:“我们跳绳比赛得了第一名。”
第二种解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意思:1、好玩,有趣。2、含义、内容。
第一种解释:这本书真有意思。我们玩的游戏很有意思。
第二种解释:我搞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你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了吗?
报告:1、告诉。2、在会议上向群众所作的正式陈述。
第一种解释:我把活动的经过详细报告了老师。士兵把前方打仗情况报告了司令。
第二种解释: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操场上听总结报告。我在大会上做总结报告。
5、跟学习有关的词语: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循序渐进 无师自通 豁然开朗 学无止境
6、不同的爱:关爱、喜爱、怜爱、慈爱、友爱、珍爱、溺爱、敬爱、自爱、
酷爱、亲爱、疼爱、心爱、博爱。(最少能准确背写出5个)
7、不同的笑:狞笑、狂笑、大笑、微笑、痴笑、傻笑、嘲笑、讥笑、冷笑、
哈哈大笑、奸笑、皮笑肉不笑、假笑、苦笑、哄堂大笑、
眉开眼笑、又说又笑、低头含笑(最少能准确背写出5个)
六、造句。不要背句子,以下句子只是提示。
1、有的……有的……有的……
天上的云各式各样,有的像小羊,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狮子。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踢毽子,有的玩沙包,有的跳皮筋。
2、……像……
天上的彩虹像一座弯弯的桥。
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圆圆的大盘子。
3、……好像……
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弯弯的桥。
八月十五的月亮好像一个圆圆的大盘子。
4、……像……一样…
天上的彩虹像桥一样弯弯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像大盘子一样圆圆的。
5、一会儿……一会儿……
贝贝一会儿拍球,一会儿瞄准篮筐练习投篮。
天上的云,一会儿像小马,一会儿像白兔,一会儿像狮子……
6、一边……一边……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妈妈说话。
7、不管……不管……都……
不管有多大的危险,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要把收缴来的鸦片统统销毁!
不管刮多大的风,不管下多大的雨,我都要到学校去上课。
8、多少……多少……多少……
有多少中华儿女沦为“东亚病夫”,又有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多少中国的白银,就这样装进了洋人罪恶的腰包!
9、不但……而且(还)……
她不但长的漂亮,而且(还)很聪明。
10、因为……所以……
因为小刚总是欺负我,所以我一直不喜欢他。
11、如果……就……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12、只要……就……
只要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13、是……还是
我是我们班的班长,还是学校的大队干部。
14、不是……就是
这件事不是小红做的,就是小明做的。
15、宁可……也(决)不
我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让妈妈伤心。
宁可……也要……
我宁可不睡觉,也要写完。
16、只有……才
只有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才能取得好成绩。
17、不仅……还……
他不仅是班长,还是大队委员。
18、即使(哪怕)……也……
即使(哪怕)是下大雨,我也要按时赶到会场。
19、……一……就……
我一看课外书就入迷。
20、......不是。而是。
花瓶不是明明打碎的,而是我打碎的。
21、无论……都……
润润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七、四字词语:
要求:能听写过关,没有错字。
趣味盎然 饶有兴味近在咫尺 劈啪作响 又湿又冷 初出茅庐
料事如神 才华横溢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轻松自得
心惊胆战 尘土飞扬 惊慌失措 安安稳稳 二话不说 原原本本
波涛汹涌 噼里啪啦 一闪一闪 结结巴巴 又吃又喝 大吃大喝
一字一句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气吞山河
力挽狂澜 浩气英风 世代相传 开天辟地 悲痛欲绝 奋不顾身
刚强不屈 若有所思 见势不妙 又快又准 昏头昏脑 人流如潮
长途跋涉 烟雾蒸腾 灾难深重 妻离子散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自投罗网 夏日骄阳 人多拥挤 英雄气概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循序渐进 无师自通 豁然开朗 学无止境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孤单失群 盘根错节
忘恩负义 根深叶茂 卑鄙无耻 各式各样 鞠躬致敬 参天大树
坚强不屈 艰难困苦 根深叶茂 生性软弱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和颜悦色 哭笑不得 气喘吁吁 恭恭敬敬 阳光明媚
为所欲为 整整齐齐 灾难降临 罪魁祸首 生机勃勃 青烟袅袅
饱含深情 气势壮观 生命垂危 奄奄一息 慕名而来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雄伟壮观 毫无节制 乱砍滥伐 水土流失 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 纷至沓来 从天而降 世外桃源 成百上千 翩翩起舞
蹒跚学步 金光闪闪 兴高采烈温柔可爱 先天失聪 毛毛糙糙
月光闪闪 月影团团 闪闪烁烁 一步不落 一本正经 一不留神
惹人注意 挨挨挤挤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舒枝展叶 滔滔不绝
八、多音字:
1、本学期学的:
似sì(好似)模mó(模糊)扇shàn(扇子)落luò(降落)相xāing(相同)
shì(似的) mú(模样) shān(扇风) là(一步不落)xiàng(照相)
朝zhāo(朝阳)召zhào(号召)提tí(提问)难nán(困难)调tiáo(调节)
cháo(朝代) shào(姓召) dī(提防) nàn(灾难) diào(调走)
分fēn(分别)差chā(差别) 恶è(恶狠狠)禁jìn(禁止)挑tiāo(挑选)
fèn(过分) chāi(出差) wù(可恶) jīn(情不自禁)tiǎo(挑战)
chà(差不多)
看kān(看守)背bèi(背后)中zhōng(中间)劈pǐ(劈柴) 呢ne(在哪呢)
kàn(看见) bēi(背书包)zhòng(看中) pī(劈开) ní(呢子)
弹tán(弹琴)量liàng(重量)教jiào(教师)倒dǎo(倒下)
dàn(子弹) liáng(测量) jiāo(教书) dào(倒水)
2、以前学过的:没有注音,请孩子注音后家长检查。
将 (将来) (将领) 占 (占有) (占卜)
中 (中间) (中毒) 传 (传说) (自传) 喝 (喝水) (喝令)
尽 (尽力) (尽管) 觉 (睡觉) (感觉)
蒙 (蒙蒙细雨) (蒙人) (内蒙古)
晃 (晃动) (晃眼) 省 (省会) (发人深省)
应 (应该) (答应) (应对) 还 (还有) (还给)
壳 (硬壳) (地壳) 转 (转身) (转圈)
便 (方便) (便宜) 要 (要求) (不要)
单 (单双) (姓单) 更 (更加) (更改)
朝 (朝阳) (朝鲜) 吓 (吓人) (恐吓)
强 (增强) (勉强) (倔强) 角 (角色) (角度)
当 (上当) (当心) 种 (种子) (种地)
为 (因为) (为人) 倒 (倒水) (摔倒)
宁 (宁可) (宁静) 行 (银行) (行走)
假 (放假) (真假) 重 (重要) (重复)
几 (几个) (几乎) 载 (记载) (超载)
间 (中间) (挑拨离间) 少 (少年) (多少)
空 (空地) (天空) 佛 (仿佛) (佛教)
骨 (骨气) (骨朵) 都 (都市) (都有)
挨 (挨打) (挨挨挤挤) 好 (好像) (爱好)
分 (分开) (分外) 背 (背着) (后背)
似 (似乎) (似的) 会 (开会) (会计)
大 (大夫) (大地) 得dé(得到)de(吃得饱)děi(得亏)
初二语文上册桃花源记 篇五
初二语文上册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全文以一个普通的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最后又有名士去寻访桃花源,却再也未曾遇见此源。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重难点
【重难点语句】
1、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仔细分析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来讨论这个问题。
桃花源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是作者所憧憬的理想社会的曲折反映。
2、写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是否为“蛇足”?
“画蛇添足”本是指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得不偿失。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看似与主题无关,但分析文中对南阳刘子骥的评价,说他是“高尚士也”,可以看出他是与陶渊明有共同志趣的人。在文章结尾提及他,作者显然是别有用意。
这不是“蛇足”,一方面它再次点明作者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暗示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独有的追求,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理想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同时委婉地表达了那种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3、如何评价陶渊明的“桃花源式”的理想?
分析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当然没有必要要求古贤超越历史的局限。
在当时兵荒马乱,社会污浊,官场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陶渊明的这一“桃花源式”的理想,不仅表达了他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反对剥削的愿望,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陶渊明归隐山林,消极避世在今天看来也并不可取,反映了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讲解】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2、渔人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表示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3、《桃花源记》所寄寓的作者的美好理想和文章的结构特点
本文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散文名作。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人民的理想世界。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虽然是虚构的,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却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它一方面无情地鞭挞了封建社会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另一方面大胆否定了君权制度,提出了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作者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回环、引人入胜的故事描绘出理想社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访问、离开后再寻找桃花源的情形,贯穿起来,写得曲折回环,若有其事,引人入胜。
课文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东晋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无情地鞭笞和批判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在当时是有现实意义的。但这种理想境界只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田园生活,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这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决定的。
文章按照渔人行踪的顺序,记叙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条理清楚;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想象丰富,用语朴素、简炼、生动。
初二上册政治要点知识点复习 篇六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颖脱不羁(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1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5、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表达实践
17、桃花源里景色奇异,人情淳厚,渔人无意中发现,一定感慨万千,当他离开后,想了些什么呢?试以渔人的口吻写一段心理描写。
中考链接
18、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⑴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⑵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⑶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
妙语精华
☆桃花源诗(节选)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⑵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⑶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⑷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⑸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⑹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⑺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⑻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⑼
[注释]⑴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⑵全句意思是黄绮到了商山,桃花源中的人也纷纷逃隐。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⑶全句意思是他们往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来时的路已经荒芜。迹,足迹,代路。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⑷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休息。⑸全句意思是桑树竹子撒下一片绿阴,种植庄稼的手艺也与时俱进。⑹全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⑺全句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相互鸣叫。⑻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衣裳没有新制的式样。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⑼全句意思是小孩们边走边纵情歌唱,老人则快乐的到处闲游。游诣,游玩。
13、(1)对感到诧异 (2) 类 (3) 束缚,拘束 (4) 停止
1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5、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
16、(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 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17、略
18、⑴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2)示例:农家乐,乐农家。(要求内容明确,表述明晰) ⑶略。要求:推荐内容要具体,特点要鲜明,语言表达富有文学性。
初二上册语文桃花源记复习练习 篇七
初二上册语文桃花源记复习练习
1.本文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是成语“”的来源。
2.文章以为线索,把()、()、()的情形贯穿起来,写得曲折回环,引人入胜。
3.用原文回答。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桃林美景怎样:_______
桃源人的'生活环境:______
桃源人的社会风尚:______
桃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______
4.注明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鲜美: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交通: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妻子: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无论: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不足: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如此: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俨然: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 篇八
一、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对公平的理解: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就是不公平。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 1)失去公平的严重后果: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A就会产生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自己)
B这种心理和个人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 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继续,(他人)
C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社会的长久治安(社会)
( 2)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A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我们才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 性 (自己);
B有了公平,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融洽关系,继而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他人);
C有了公平, 从才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
二、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①应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③要敢干破坏不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①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