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优秀14篇7-6-83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www.kaoyantv.com爱岗的小编小月月帮家人们找到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优秀14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一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优秀14篇7-6-83

本人于暑假期间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实地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如下:

一、以来我县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简政放权、分类指导、促强扶弱、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汶上县xx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4%。

2、结构调整彰显成效。近年来,各县市都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力促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农业方面着力提质增效,推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新型农业建设,产业链条继续延伸,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工业方面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工业结构已由能源开采加工为主导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方面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打造新型服务业

二、当前我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1、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我县仍为省级贫困县,目前在全省排名为63位,相比同市的兄弟县市邹城市(9位)、兖州市(22位)有很大的差距,且我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处在全省70位之后

2、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特色。我县产业是典型的资源主导型产业,表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单一特征,产业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并且与其它兄弟县市之间产业雷同严重,经济主要靠煤炭拉动。

三、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战略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汶上作为经济欠发达县,经济总量小、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质量不高,面临着加快速度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崛起,必须坚定“产业兴县”不动摇,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民生和谐,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加速发展,探索走出一条速度、结构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1、坚持以新型产业化为主导,培育转型跨越新引擎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围绕培育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提升一产,优化二产,繁荣三产,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效益良好、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2、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科学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新风光产业园、led、太阳能光伏组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优势技术和优势品牌,抢占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做优做强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三大百亿产业,依托如意天容、万发服饰、金成机械、祥远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规划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加快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要求,实施农业“六大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精品、生态农业。

壮大大汶河现代农业、利生面业等企业规模,扩大奶牛、生猪、芦花鸡等特色养殖和山药、白莲藕、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打响生态和绿色品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抓住省加大扶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和比重提高。以大运河申遗为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旺运河枢纽大遗址公园,加快推进宝相宫、莲花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佛苑景区为核心、泉河景观带为轴线、运河文化旅游区和北部生态度假区、乡村田园旅游区为两翼的“一核一带三区”大旅游框架。加快圣泽国际大厦、中都大厦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仓储、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提高新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构筑转型升级平台。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互为配套、集群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机械电子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节能产品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完善次丘、康驿、白石等乡镇产业协作区,大幅提升产业协作配套和集群发展能力。加快联想化工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全面拉开发展框架,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按照“煤盐结合,高端发展”的产业定位,采用国内外先进、绿色、环保新技术,大力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倾力打造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化工园区。

4、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牢固树立“突破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的理念,坚持招商选资,提高招商门槛,紧紧围绕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节能环保类大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确保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每个乡镇至少新上3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

5、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打造转型跨越新基础

牢固树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理念,围绕“儒释圣地、生态水城”城市发展定位,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跨越转型的强力支撑。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加快推进城区道路与环城路的互通连接,力争实现县城到中心城镇二级路连接,乡镇之间三级以上公路连接。改善教育、文化、娱乐设施,推进绿化美化工程,确保绿化有层次、亮化有特色、美化有品位。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2、调查地点:县镇村。

3、调查人: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统计图略)

通过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统计图略)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统计图略)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三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而我的家乡就是湛江的一个小村庄—石头村。 小的时候,我每到过年就开始盼望年例的到来,这是我们村里传统而盛大的节日。年例比过年的气氛更加隆重,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时间一直走一直走,我也从村里的小学毕业到了城里读中学、大学。渐渐地,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几乎都不知道“年例”的存在才知道,年例是我们特有而特别的节日。所谓年例,即年年有例。

一。年例

有的地方会有大年例和小年例两个。而我们石头村的年例则是正月廿八。年例到来之前,各家各户便会紧张地筹备各种事宜,务求做到尽善尽美。大家和和美美地度过这一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主旨为敬神、祭礼社稷,祈求祖宗神公保佑全家或是全村人,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二、年例的主要程序

1、 游神活动游神就是把神像从宫庙里请出来摆放在轿子里,由强壮的青年人抬着在村里或者城镇的大街上游行。游神是年例的最隆重、最典型的活动,是年例的代表。我们村每户会把供品摆出来,每当游神队伍经过家门就要烧香、烧鞭炮热闹非常。游神一般会有规定的服装或者挂饰,村里的负责人会在年例前一个星期就把服装、挂饰、彩旗彩布等发到各家各户。当然,负责人会考虑村民们家里是否有合适的孩子青年。游神队伍一般很长,很多人。以我们村为例,一般有几百人参与游行。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村里有威望的穿唐装的长辈。然后就是扛着大彩旗的青年们(一般为男性),举着八宝扇或围着彩布的女生们,秧歌队,村里小学的仪仗队,骑马,飘色,彩车,狮子班,偶尔还会有舞龙的队伍,煞是壮观。敲锣打鼓,响声震天。不少宾客是冲着观看游神队伍而来。

宴客是年例不可或缺的内容。主人会邀请诸多亲戚朋友,开怀畅饮。为了做一顿丰盛的宴食给来客品尝,有的人家会请来酒店的厨师和服务员。湛江以海鲜出名,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海鲜。

大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曾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的就是当时的农民在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到来之前慷慨待客,庆祝丰年的情景。年例是我们津津乐道又延续不变的节日。许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在这一天赶回来做年例,大家齐聚一堂,春意浓浓,情义更浓。

年例当天村里的文化楼会有从城里请过来的文艺演出,舞蹈、歌唱、舞狮子等等。年例夜依旧热闹,文化楼张灯结彩,大放鞭炮,看大戏,一般是雷剧和木偶戏。台上鼓乐喧天,演员唱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我们小时候听不懂看不懂这些戏剧,但就好喜欢人多凑热闹,还有好多好吃的。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台下逐渐冷清。有些乡镇的年例还请来省级一流的剧团演出,搞些别的活动来增加年例的气氛。年例必不可少的是放烟花,更显现年例浓厚和隆重的节日气氛。天下为一家,来者都是客。我们都希望大家了解并喜欢年例,并且亲身去感受我们湛江的淳朴之情。让年例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 年例的起源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社、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历史。古时候,湛江人受福建莆田文化的`影响,每年的初春至清明期间各村都会挑一个固定的日子,开展舞醒狮、游神、演大戏,放花炮等多项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身健康和国泰民安。由于当时农村基本没什么娱乐设施,辛苦了一年的各村农民只有利用春闲时节各择吉日释放一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祈盼好光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年例。

湛江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听说在清代湛江做“年例”就已经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的压轴戏是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表演,以博取和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吃年例”还是亲戚朋友互相往来,酒足饭饱之后,聚集在一块,聊聊自家的收成情况,聊聊儿女的学业、工作以及婚姻等家常,嘘寒问暖、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相互关怀、相互勉励。“年例”对农民的文化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农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农村经济的繁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年例的现状

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起初是一种乡村的带着纯朴古风的仪式。它在当代社会继续出现,必然涉及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其冲突具体表现为:游神队伍中吹乐器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少,人才的流失若持续下去,可能会再没人继承这些古老的技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程度加深,尤其是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经商者越来越多,他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家乡传统的“年例”逐渐有所忽视,年例气氛已是消淡了许多,其它的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在减少。近几年,已经难得再见舞龙、木偶戏等庆祝活动了。年例过去最吸引村民的一点—热闹的气氛,更在悄然地变淡,人们普遍认为过去做年例更热闹,游神队伍更长,很多小孩热衷参与扛旗活动。现在却越来越少人参加这些集体活动了。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传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五、 年年有例

本人认为,年例作为一种自古便有的传统仪式,在粤西地区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继续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流传下去。

首先,年例并非封建迷信。在年例过程中的敬神、游神、拜祭活动就如同民间供奉的灶神、关帝那样无伤大雅,只是一种最基层的驱鬼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家过平安的拜祭仪式,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而已,况且在这些活动中并无骗取钱财的现象。其次,年例作为沿袭已久的传统节庆,它承载的绝不仅是简单的“节日”,“人情”“感情”的因素已深刻地深入其中。再次,与传统的中秋节、春节还有外国的圣诞节相似,年例实质上是粤西人民家庭团圆、乡亲相聚的日子,这是粤西地区特有的。这样特别的民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认识,当地居民应该有意识地去发扬和保护该遗产。

六、 展望未来

诚然,民俗文化如果不注意与现代接轨,那么,它的命运将很有可能消失在现实生活中。而粤西年例这个在当地深入人心的传统只需稍为精心保护即可大大地增强其生命力。例如,吴川市的人们就凭借年例而大做“招商引资”的文章,搞“一节一会”,一节就是吴川市元宵民间艺术节,一会就是吴川市经贸洽谈会。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的确是发展年例文化的好例子。去年高州市木偶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而木偶戏主要是在年例是表演,政府应该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既保护濒临灭绝的民间遗产又能使大众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经贸,这三者的结合才能使传统的年例旧瓶装新酒,更加平稳地在现实生活中发展。

家乡文化调查的报告 篇四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

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

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

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

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

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

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消费群众调查报告 篇五

消费群众调查报告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当然,我们也须谨防某些“富裕病态”的发生、甚至提前发生,尤其是在我们青少年身上发生。从调查结果的总体上看,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上,当今青少年群体身上并没有呈现出 非常态现象。

人们的消费心理及其所影响的消费行为是构成社会心理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青少年也不例外。

因此,在本课题小组实施的“青少年消费情况调查”中,对于青少年的消费情况从“消费观念与心态”、“消费方式与行为”两人方面进行了探讨,了解日前青少年在金钱观、消费观、理财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青少年消费情况提供依据。

我们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以上所提到的两大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分析。

一、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与心态的调查分析

1、青少年的金钱观念

问:金钱的作用有多大?对于“有钱就能办到一切”这种观点,您的看法是:

选项 百分比

完全同意 7.1

比较同意 27.6

— 般 24.4

较不同意 20.5

极不同意 18.8

不清楚 1.6

2、青少年的消费观念

(1)“勤俭节约”是否还值得提倡?

在这个正视消费的时代, 当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成为日常现实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勤俭节约”?调查结果说明,“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当今88.2%青少年的肯定: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有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以前曾经有用,现在已经过时:另有4.9%的人表示“不清楚”。绝人多数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

(2)关于花钱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构成消费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关于花钱的原则,被凋查者所持态度的具体情况为:35.8%的人认为,“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33.1%的人想的`是,“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14.2%的人表示,“心情很矛盾,说不清”;12.7%的人说自己“几乎什么都不想”;而4.1%的人所想的是,“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可以看到,在如何花钱的问题上,最鲜明地表现出的是两个基本原则,即“勤俭节约”和“为人民服务”。

[结论]1、青少年的金钱观念日益表现出现代特征。从总体上看,在金钱与人生目标的关系上,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且能够摆正金钱在个人生活中的位置。

二、不论在一般的社会消费观念方面,还是在具体的个人消费行为方面,青少年中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人数比例是最大的。“勤俭节约”的观念仍然得到了大多数青少年的认同。在花钱问题上,他们最鲜明地表现出两种基本趋向,即“勤俭节约”和“为人服务”。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决策问题上,多数青少年表现出了较理性的态度。

3、关于消费的问题, 多数父母仍对青少的的消费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他们注意“勤俭节约”。

二、关于青少年消费方式与行为的调查分析

1、青少年的消费方式

(1)不同生日情境的消费状况

“过生日”在当今的青少年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过生日”时的花费,也就成为体现他们的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最近一次“过生日”时,青少年中“自己没花钱”的人数比例最大,约占三分之一:花3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累计为82.6%;而花了300以上的人数比例累计占17.4%。可以看到,青少年中并没有普遍地存在“高消费”的现象。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生日消费”正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为“过生日”花了1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占到了11.6%。这个花费数对于还没有正式经济收入的青少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表1)

然而,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却表明:当今青少年的生日花费数目更少一些。对于“最近一次,过您的生日时,一共花的钱(包括您自己花的和别人为您花的)大约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花101—300元的人数比例最大,占18.4%,实际上与花1—50元、51—100元的人数比例很相近;花钱在3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累计为71.2%;花3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累计为28.8%,而其中花1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占2.4%。(见表2)

最近一次,您过生日时,您自己所花的钱大约是多少?

选 项 自己没花钱 50元 51—100元 101—300元 301—500元 500元以上

百分比 34.7% 18.8% 16.7% 12.4% 2.7% 14.7%

最近一次,您过生日时,一共花的钱(包括您自己花的和别人为您花的)大约是多少?

选 项 自己没花钱 50元 51—100元 101—300元 301—500元 500元以上

百分比 18.3% 16.4% 18.1% 18.4% 6.4% 40.8%

(2)零花钱的开销结构

零花钱是青少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自主支配的开销,尤其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消费意愿与倾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刊,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2.4%,排第1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休闲、娱乐方面的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以VCD/DVD/影带(累计占52.2%,排第2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占48.8%,排第3位)。学习、求知和迷恋新奇事物是青少年时期人们的主要特点。因此,用于精神追求或心理需要的 支出占居主要方面,而购买零食/饮水也是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你的零花钱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选项 零食饮料 课外书报 学习辅助书籍 CD/音乐磁带 运动服装鞋子 社会交往 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 其他 VCD/DVD/影带

百分比 48.8% 42.1% 30.3% 30.2% 27.6% 24.6% 13.2% 10.1% 8.8%

(3)名牌消费的心理基础

喜欢名牌服装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在青少年眼中,名牌服装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而,或者说穿名牌究竟有什么作用?调查表明,对于“在您看来,穿名牌衣服的目的在于”这一问题:回答“名牌就是质量好、耐穿,同时也有‘面子’”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为36.8%;其次有20.7%的人回答“既是为了给别人看,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心理感到愉快”;后面的答案依次是: 19.0%的人认为“主要是为了自己心理感到愉快,生活质量提高了嘛”,7.2%的人表示“没有太多的考虑,跟着社会上的潮流走呗”,4.2%的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穿给别人看,以免被人瞧不起”;此外,有12.2%的人表示“不清楚”。可以看到,当今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尤其是自我价值意识的提高,他们对于穿名牌服装的主要动机,并不是强烈的他人取向,例如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羡慕、模仿等等,而是自我取向的,例如使自己感到心情愉快和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

2、青少年的理财素质

对于没有收入的青少年来说,每年春节的“压岁钱”可是一个重要来源。对春节所得“压岁钱”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有11.6%的人没有得到“压岁钱”;而除了9.6%的人对得到“压岁钱”情况“不清楚”之外,在得到“压岁钱”的人中间,得到1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最大,占18.8%;得到1—100元的人数比例最小;为9.8%;而得到101—300元、301—500元、501—800元、801—1000元这几个档次的人数比例都几乎是在12—13%之间,它们累计为50.3%。可以看出的一点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上辈人对子女或子孙的宠爱有加,当今青少年的“存款额”正在越来越大。

(1)谁大在管青少年的钱?

调杏表明,在对自己的“压岁钱”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上,青少年自行支配的范围超过了由父母来支配的范围。最高的自主程度表现是,有50.5%青少年的“压岁钱”全部自己支配,这个比例数已经过半;较高的自主程度表现是,有5.8%的青少年的“压岁钱”小部分上缴父母,大部分自己支配;中等的自主程度表现是,有7.55%的青少年的“压岁钱”一半上缴父母,一半自己支配;没有自主程度的表现是,有14.6%的青少年的“压岁钱”全部上缴父母。

(2)有攒钱的习惯吗?

对于“您是否有将自己的零花钱(或“压岁钱”)积攒起来的习惯”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下:比例最大(35.8%)的青少年正在攒钱;而有8.5%的人“现在没有攒钱,准备积攒”。就是说,表现出攒钱行动和意向的人比例共计44.3%。有27.2%的人“以前积攒过,现任不攒了”;只有15.9%的人“从来没有积攒过钱”;有12.6%的人“没有钱可攒”。可以说,大多数青少年仍表现出了生活所需的行为习惯。

三、总结

以上数据均为我组成员经问卷调查后整理所得,真实地反应了有关青少年的消费情况。并且总结出青少年消费状况的特点如下:

1、大多数青少年的消费资金来源于父母和亲戚朋友,处于吃用父母阶段。

2、就消费方式来说,当前青少年的消费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成人消费方向,如“衣食、住行和储蓄、孝敬父母”。大多数青少年虽然有追求时尚、时髦的思想,但一般都能够根据家里和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入为出,量力而为。

对于从小长在蜜罐中的我们,应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生活作风,就是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我们要从生活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为建设富强祖国矢志不移。

家乡文化调查的报告 篇六

一。调查目的:

春节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汕尾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汕尾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别有一番风味。本次调查着重于了解汕尾春节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汕尾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共筑青春中国梦。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月31日—20xx年2月4日

三。调查对象:

家乡的居民(主要包括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

四。调查方式:

结合地方文化,为了能更直观详细地得出结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抽样法来完成本次社会调查

五。调查结果:

(一).贴门神、春联

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家家户户都会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门户装点一新。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还会在家里吊上大红灯笼,还会在家里的花盆插上富贵竹,代表着全家富贵。在贴“福”这个字,根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我要具体介绍一下,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二)全家吃团圆饭

除夕这天,女人们会准备晚上要吃的食物,主要的食物鸡,这鸡必须拜过神,据说拜过神的鸡,吃了之后就会平平安安。还会准备其他的食物,例如,鸭、鹅,海鲜,葱头,蒜头。葱头代表孩子学习越来越聪明,蒜头代表着孩子在学习上算数好。在春节期间每一样食物都代表不一样的寓意。做好了食物,就会一家人一起坐下来吃团圆饭。

(三).大年初一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紧接着就去拜神,拜完神回来后就要带上柑到期亲友家中拜年。拜年以亲疏顺序上门,故在我的家乡有俗谚:“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主客互相致吉利话,主人请拜访者吃柑,共品功夫茶,客人赠送主人柑,主人与柑回敬,俗称“换敬”,表示回敬美好愿望。

(四).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还有年糕,柑橘。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被我的家乡人称为“食日昼”。不仅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就连亲戚也要带着柑橘来拜年的。

(五)迎神接福

正月初五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五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

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六。总结情况

为了较深入了解如今汕尾春节的民俗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知道:青年一代对于春节拜祭祖先的习俗已经不似上一辈那么重视,大多数青年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上一辈的事,对于祭拜的实质并不了解,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尽管对于拜祭的各种情况并不甚了解、重视,但是仍有一半比例的青年人认为春节祭拜神灵是有必要的,拜祭所花的费用属于不可节省的正常开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年应该拜神祭祖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无论是这一代还是上一代,对于拜祭的花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七。提出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看,汕尾地区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烈,而拜神是春节期间在汕尾地区的传统习俗,然而这个习俗对整个社会思想的发展却是弊大于利,大致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无谓花费巨大;宣传迷信思想;严重污染环境。所以由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尽量减少拜神中的无谓开销;

2.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打击封建迷信思想;

3.摒弃迷信内容,弘扬优秀文化;

4.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创新。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七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在我市“工业兴市”的战略进程中,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在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为深入了解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促进与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实现步伐,营造一个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和谐奋进局面,团市委成立课题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六个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典型深入访谈,本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600份,回收596份,有效问卷为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3%,深入访谈39人。现将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及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占总体比例的52.7%;20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11.5%;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为初中和中专学历,分别占总体的31.2%和42.9%,其次是高中学历,占总体比例的22.6%,小学及以下学历只占3.3%。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其中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以49.5%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建筑业,为19.2%。新生代农民工工资集中在 1001元至元这个区间,占总体比例的59.6%,其次是元至3000元,占20.2%。居住情况以租房居住和住单位宿舍为主。 55.3%的被调查对象未婚。

近年来,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上,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单位和各社会组织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的市博物馆、白云书院、神农广场、市民中心和正在启动的季梁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各行业协会开展的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文化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活动、返乡农村青年招聘会等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帮助。

而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城市(乡镇)公共免费文化设施仍然偏少;2、新生代农民闲暇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精神文化生活;3、用工业主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单位组织的集体文体活动少,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3、企业内部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多样性的需求;4、社会、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正确引导不够;5、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意识弱,普遍缺乏较高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开展的学习培训,还存在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弱,相应的经济拉动能力差,导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产品少。用工单位安排的文化娱乐方式单调,对他们吸引力不大。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娱乐方式的选择基本随大流、靠模仿或是“无意识”的选择,缺乏对自身文化娱乐生活的理性安排和系统规划;

二是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由于学习成本较高和生活来源的不稳定,他们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很迷茫,对待学习付诸实践的不多。随着大规模产业升级,我市现在紧缺高新技术工人,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制约农民工求职的瓶颈;

三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不断的接受相应的法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真正转变,这也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工业兴市为主战略,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城乡统筹、转变发展方式,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晋档进位。作为参与工业兴市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专用汽车之都制造业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为我市特色产业培育添砖加瓦;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完成着向市民化的转变;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与潜力。我市正处于抢抓机遇,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工作,有利于我市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培育,有利于城乡统筹目标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文化大繁荣局面的形成。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潜在受众,新生代农民工理应分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先进成果,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意义重大。

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强化指导,充分发挥好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协同作用。

(一)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要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转变,以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新进展。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青少年事务领导小组”,整合人大、政府、政协、政府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事关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调查研究,并切实解决相关问题;

2、加大对城市(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十二五”时期XX市青少年宫规划建设,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扩大免费开放的力度。加大对报刊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文化公共服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服务,

3、建立农民工就业保障基金,对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培训、就业帮扶设立补贴政策。

(二)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1、各宣传媒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正面引导。开办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专刊栏目,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诉求,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学作品创作等。

2、党委宣传部门、文体部门加大营造文化大繁荣的社会大环境,提炼、创作新生代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文艺汇演进工地”等文体活动,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题材创作一些主题作品,把文化以多种形式送到新生代农民工身边。

3 、劳动和人力资源部门、建设部门、经济部门、商务部门、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进一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帮扶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建立起系统内新生代农民工的联系、培养、服务、跟踪制度。

4、各级政法、司法部门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和援助。设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岗”,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5 、各级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政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和各种鼓励政策,开办培训基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实用性技术培训和公共知识培训,引导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辅助等方式,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

6、各社区、街道办和各社会团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群体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动交流。要利用社区、街道办及其他社会团体等资源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增进了解,促进融合,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城市居民纠正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消除歧视,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并接纳他们。

(三)大力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1、用人单位业主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力度。提供合理的文化活动时间,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投入适当的文体活动经费。

2、用人单位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群众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八

群众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引言: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新中国社会经生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却似乎没有跟上节奏,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利用寒假在家的时间,特地回了一趟农村老家进行了这次调研,农村和城市群众文化生活上的差异令人感触颇深。

调查时间:20**、7、21-20**、7、22

调查地点:老家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坝塘村委会

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

一、调查背景

老家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320国道旁的一个小型自然村,我就是

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所以对乡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年回那里的时候,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变化。以前寸步难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大道,不足两米宽的桥也修缮了,今年发现路边还新装上了路灯。但这么多年来,有一点却几乎没怎么变过,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打牌打麻将,村民们的娱乐方式看起来似乎还是停滞不前甚至还退化了。针对这点现象,我认为对村民们平时的文化生活进行一次调研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观察的形式

三、调查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调查内容

我调查的内容有:村民文化生活的时间、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时间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村民日常劳动时间为8小时左右,除去其他一些零碎的时间,每天约有四小时用于文化娱乐活动。

然后是有关文化娱乐种类的调查,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我的调查显示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20%在家看电视,32%打扑克,4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8%做其它文化活动,可见打牌类占主导。而对于兴起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打台球等新型娱乐场所,其中喜欢上网的占74%,可见网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之大。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对贫乏单一,由于家乡的老人们大多数不识字,不会填表,所以我采用了口头调查的方式,发现绝大多数老人的文化生活以听戏聊天为主,还有一些则喜欢串门和其他老人聊天。

其次,我对村里的娱乐文化设施做了实地调查。观察发现,除了村口今年新增的几件健身器材之外,村里没有其他任何文娱设施。

最后,我对家乡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做了相应的调查。调查发现:82%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非常不好,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其他人则觉得有无文娱设施无所谓;另外超过60%的人认为,农村需要建设更多更全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等;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九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调查过程:

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

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12年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了。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8岁到30岁的新生代,他们趋向于一些新事物,他们喜欢上网,听歌、看演唱会、溜冰;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读书看报、搓麻将、下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粤剧、雷剧,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

晚上在烈士公园里面,很多妇女聚在一起练练舞蹈,娱乐一下身心,为此不难发现妇女的地位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了,以及她们的追求也发生变化了,她们不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日子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业余爱好。

其中,有些非物质文化是他们都喜欢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时所举行的舞龙以及醒狮的表演,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就我调查的家乡居民文化生化来说,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是不足的方面。

1、政府在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出政府业绩增长的原因。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点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为此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数了。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另外由于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或消失的状况。我县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图书阅读室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或是残旧。

2、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过少,居民文化生活贫乏

每年城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县委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在过年期间相对而言就多点,例如一些猜字谜、玩飞镖,春节演出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中老年居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由于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够重视,所以我县的文化队伍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文化专干年龄偏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从而造成大部分新生代的居民对于由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不感兴趣,使他们更多是去网吧,KTV、溜冰场等娱乐场所。

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

我们县是一个比较大的县城。人口大概有十万左右,居民空闲时间大都会选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有些还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而已,但是大部分都出现了变质,演变成了“赌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镇上的赌博场所近千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更加恶劣的还会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另外,镇里某些落后地方的迷信之风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去找“神灵”。

5、网吧和KTV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够

由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性文化场所开张,但是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不足,造成那些场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例如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就是很常见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场所,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二、我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镇城镇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城镇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城镇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城镇文化的发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管理部门和部分城镇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从而忽视了文化对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从而出现的居民文化水平增长追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

2、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县、镇用于城镇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又有相当难度。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3、城镇文化市场发育不足、居民文化素质偏低

城镇文化市场与其它商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形成鲜明的反差,城镇文化市场境况冷清。有些地方附近连一家书店都没有,居民买书难。与此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城镇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居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动、淫秽、暴力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城镇大肆泛滥,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文化管理体制不畅

文化部门人员大多被叫去进行办公工作,文化表演队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创新。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城镇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调查结论:

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些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虚,居民在自己的空余时间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动去参与的。但是相对于居民的经济的水平的增长,这些又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怎样让居民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是政府急需解决的事情。在党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我县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调查建议和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来建设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点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这得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进行依法取缔。从而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给居民。

家乡文化生活作文 篇十

家乡建设靠你我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青年人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的看法。

人各有志。有的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志在平淡;有的人不甘于平淡的生活,志在远方。最近在网络上爆火的四川小伙丁真,他放弃了娱乐公司对他的包装的机会,而是选择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美不美,自然是家乡水;亲不亲,还得是故乡人。”正是因为青年人打心底对家乡的热爱,使得那些在外的`游子们时刻牵挂着家乡,想着为家乡建设而出一份力。“家乡是一个贼,他偷走了我的心。”爱国诗人闻一多这句话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他虽身居海外,却心系家乡,为家乡投资创办了多所学校,在家乡教育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体现了青年人在家乡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当今社会,青年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点就到家》中三个青年人从大城市返回家乡云南创业,机缘巧合下合伙干电商,带领着乡村疯狂营销农村产品,令人没想到,最终带着村庄脱了贫。随着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对青年人才需求的增大,多地返乡大学生数量呈增多的趋势。这些富有干劲、拥有知识的大学生有的扎根山村创业致富,有的投身村级组织担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爱家乡的行为每个人各不相同。有的人选择像丁真那样留守家乡,也有人选择像刘强东那样在外有了发展然后回乡助力家乡的建设……他们的志向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为了家乡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目前理应好好学习,有了技术和本领才能为家乡的建设献一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的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奋斗吧!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群众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篇十一

群众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群众文化活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和完善文化产业配套资源,现对XX市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和群众文化人才储备情况进行基础调研,报告如下: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近年来,XX市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理念和方式,群众文化活动如春潮涌动,群芳竞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500余场次,有300余万人参加近20种的。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数不胜数,群众性文化活动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农家院落,形成“百花齐放”的喜人格局。

1、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健全,文化服务活动丰富频繁,为群众文化产业化营造了浓厚的市场氛围

XX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室四级群众文化体系健全,网络覆盖面广,从城市到乡村,每一级都设立文化服务机构,活动场所达标,文化设施完备,从业队伍不断扩大,活动种类不断增加。全市现有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县(市)文化馆8个,乡镇(社区)文化站X个,村级文化室X个。市县级广场X个,有村级文化广场XX个。20xx年,全市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X场次。其中,市本级大型广场活动X场次,参与人数达X万人次;县(市)区级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X场次,参与人数达X万人次;市县两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X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X项,参与人数达X万人次。每年参加各类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的人数均超过XXX人次。

2、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品牌化、特色化,为群众文化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XX市群众文化活动以“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为目标,文化工作者们在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到了发挥艺术才能的舞台,激发了创作灵感,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同时,广大群众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理解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交流信息和感情,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文化人才的积极引导和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为XX市发展文化产业,参与文化竞争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群众文化活动基层化。一是XX市坚持开展“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活动。XX市群众艺术馆现有馆办业余文艺团队6个,每年深入农村、社区、校园、军营、敬老院等场所进行文化服务不少于300场,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二是开展“建基地,种文化”活动。自XX8年起,各级群众文化单位在按照全国和省送文化(艺术)下乡的基础上探索了适合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新路子,实现了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的要求,深入到乡村、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建立文化艺术普及教育基地,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山乡沃土,为发现和扶持文化艺术新苗,为专业艺术群体输送高素质文化人才,为扩大从业队伍奠定了基础。三是开展“一对一”活动,激活了专业文化单位的工作活力。针对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市级群众艺术馆实施“一对一”服务工程,每人承包一个县(市)区,常年开展指导、培训和辅导活动,在加强艺术馆与基层文化单位业务交流的同时,切实提高了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为群众文化活动有特色出亮点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

多年来,XX市始终坚持发展品牌文化的思路,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先导,着力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文化活动的连续性和巨大影响力,实现了“活动创品牌,百姓得实惠”的最终效应。一是“庆佳节,闹元宵”,“秧歌赛”、“太级表演”等节日文化品牌活动;二是“庆‘五一,游龙山’少儿才艺展演”品牌活动;三是“XX之夏”群众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四是行业主题宣传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各县(市)区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如西丰县的“鹿城欢歌”,XX县的“北山广场群众大舞台”,XX市的“文化周”,XX县的“优秀文艺节目展演”、XX的“群众艺术节”等。这些品牌活动既带动引导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品牌活动越来越市场化,更为群众文化活动创品牌提供了物质支持和保障。

家乡文化生活作文 篇十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春节,众所周知是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但是各地又有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盐城这里的风俗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在年前,大家是要祭拜祖先的,我们通常称它为“送压岁钱”,其实呢,就是烧纸。大人们总会在送压岁钱的时候对着祖先的墓碑多多念叨几句,希望他们泉下有知,保佑自己及家人们身体健康。对了,从外公口中,我还听说到,外公的爷爷曾经也是考过状元的人,朝廷已将官服派发,而他却因为身体虚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动身回老家。那天下午,我们在老家贴春联,有种东西叫浆糊。我觉得这玩意儿很神奇,用它糊在对联背面,春联就可以被牢牢黏在门上,整整一年都不会松动。贴完春联,爷爷奶奶就开始搓汤圆啦,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吃汤圆。别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但是他们的手可灵活着呢。只见他们取一小块面团,搓圆,压成饼状,向中间添馅,再将四周的汤圆皮捏起来,再搓成球状,一个带馅的汤圆就完成了。接着再重复上述步骤,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白胖子就接连出世了。

除夕夜过得很充实,却又少了一番乐趣,少了烟花爆竹!少了那一份久违的天真与童趣。忆往昔,过年图的就是燃放些许“花里胡哨”的小爆竹。各色的烟花映衬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脸庞,而今年没有烟花,没有爆竹,但是这小小的愉快影响不了孩子们跃动的心,一起看春晚吧!一起守岁!只是可惜,我这脑袋瓜子不太争气,早早地就被周公吸引过去下棋了。

“姐姐。”“嘘,别说话,先吃点东西,吃完再说。”大年初一的早上说话前是要吃大糕的,吃完就可以开口讲话了。“快穿新衣服咯!”小小的人喊出了大大的声音。洗漱过后,有几位小朋友过来拜年,家里的长辈们笑意盈盈地抓了一把又一把糖给他们。“我也想去拜年”,妹妹怯生生地告诉爸爸她的小想法,那些小朋友听了忙停下来等她一起,还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她。妹妹说他们还约定好明年还要一起拜年呢。也许,这就是小孩子们的快乐吧。

新的一年,就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自己和小朋友们学业有成吧!

家乡文化生活作文 篇十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使命之魂不可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滚滚历史中,黄河和长江沿岸冒出好些聚居的地方,或百户人家农耕沃土,或于山野间重现自己的世外桃源。这些久居的地方便成了家乡,总让那里的百姓感到亲切、依恋。诗人们以月为媒,以樽酒销愁,思亲念乡之情绵绵不绝,挥笔谈吐间也就有了乡愁。大家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回到家乡,给家乡带来财富与机遇。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韩少功在《我心归去》里说,他困在满是法语的监狱无所遁逃,想象自己的母亲妻子儿女现在熟睡的模样,愿意隔着万里守候他们睡到天明。韩先生对家乡的思念,让他哪怕收获法兰西文学界的青睐也还是要回来,浮萍归根更归乡,以纸笔文学兴家乡。他希望年轻人都选择回来,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

是家乡蕴孕了鲜活的生命,青年人当以蓬勃之姿反哺家乡。青年,怎能忘记自己的“名与姓”,怎能忘记自己的出生地?秉承这份建设家乡的使命感,青年人看着家乡的每一处改变,心定若繁花绽放,情若泉涌不竭!可是,青年若是冷落了这份使命感,想来心会空落落的,仿佛失去灵魂而化作走肉行尸踽踽人间。因为,他们丢掉了他们的使命之魂啊!

毋庸置疑,青年总是在建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日月不淹,青年用实践证明自己不是大放厥词,而是用勤劳与智慧创造无限财富。有人会说,年轻人有钱了还会记得自己的家乡么,恐怕早就沉迷于都市的灯红酒绿了吧!网络舆论的风向瞬间转变,议论纷纷,殊不知这些人以偏概全,一知半解就妄加评论当代的青年!

四川小伙丁真缘笑爆红、一夜成名,他没有选择做什么流量小生,而是选择成为家乡的形象大使。希望用自己的意外走红,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他的家乡,哪怕是兴起旅游,也可以让家乡人生活得更好些,家乡更为富裕些。

同学们,若干年后大家分散在五湖四海,希冀大家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家乡,不用觉得害臊,这是我们的使命。

家乡,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青年,别忘记使命,速回建设家乡。家乡母亲,村里的乡里乡亲,等你……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群众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篇十四

调查时间:20xx年7月21日-20xx年7年22日

调查地点:老家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坝塘村委会

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

一、调查背景

老家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320国道旁的一个小型自然村,我就是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所以对乡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年回那里的时候,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变化。以前寸步难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大道,不足两米宽的桥也修缮了,今年发现路边还新装上了路灯。但这么多年来,有一点却几乎没怎么变过,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打牌打麻将,村民们的娱乐方式看起来似乎还是停滞不前甚至还退化了。针对这点现象,我认为对村民们平时的文化生活进行一次调研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观察的形式。

三、调查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调查内容

我调查的内容有:村民文化生活的时间、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时间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村民日常劳动时间为8小时左右,除去其他一些零碎的时间,每天约有四小时用于文化娱乐活动。

然后是有关文化娱乐种类的调查,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我的调查显示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20%在家看电视,32%打扑克,4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8%做其它文化活动,可见打牌类占主导。而对于兴起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打台球等新型娱乐场所,其中喜欢上网的占74%,可见网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之大。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对贫乏单一,由于家乡的老人们大多数不识字,不会填表,所以我采用了口头调查的方式,发现绝大多数老人的文化生活以听戏聊天为主,还有一些则喜欢串门和其他老人聊天。

其次,我对村里的娱乐文化设施做了实地调查。观察发现,除了村口今年新增的几件健身器材之外,村里没有其他任何文娱设施。

最后,我对家乡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做了相应的调查。调查发现:82%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非常不好,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其他人则觉得有无文娱设施无所谓;另外超过60%的人认为,农村需要建设更多更全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等。

五、调查结果

经过以上调查发现,老家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总结如下:

1、赌博现象很明显

我这次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村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正月的时候随处都可见挤了一大堆人的牌桌,麻将桌。由于农民生活的提高,赌博也变得日益盛行,以前只是玩玩的'“小钱”现在逐渐变成了“大钱”,更有甚者,输的乃至成千上万。

农村不像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赌博很难被发现,所以大家都有恃无恐,而且很多大人在赌博的时候有小孩子在一旁观看,这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这种坏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否则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2、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不够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视赚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娱乐生活热情不高,参与较少。文化娱乐活动做为一个独立的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认可,并且精神文化生活这个概念在人民群众中还没有普及甚至是不了解,使得人们无法重视起来,即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认知存在很大的障碍。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

调查的时候在村里逛了一圈,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可以供村民娱乐的场所和设施。和村长周大伯谈了谈,他告诉我镇里不是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设,虽然今年给村里拨了30万款项,但那都是用于道路等其他建设的专款,所以没有多余的钱来建设文化设施。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年在县城看到的一个现象,所有政府单位甚至我的高中母校的外墙都安装了绚丽的霓虹灯,而这一项完全没有必要的“面子工程”耗费了政府好几百万。

为什么这些钱不能够用在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哪怕是给孩子们放上一两个篮球架,摆几张乒乓球桌也比那些没用的霓虹灯来得实在。“重面子形象,轻社会效益”是我们当地某些领导部门的一贯作风,实在是应该有所改变。

六、我的建议

1、政府方面

(1)部分政府官员往往为了所谓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建筑往往位于城市内部,与农村的群众绝缘,只能优先满足市民的意愿。如果政府能为农村文化生活投入更多,那农民的业余生活就有了活动阵地。同时要适应农村的特点,可以举办一些富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如:农村运动会、插秧大赛、龙舟大赛等。

(2)鼓励和扶植各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和业余文艺团体,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多做工作。例如我们当地的“采茶戏”很富有地方特色,是村民们很喜欢的一种民间戏曲。但是那些会的艺人却很零散,也没有规模化的演出。政府若能对他们加以扶持,这种戏曲定能很好的发展起来。

2、农村自身方面

(1)农民群众应积极主动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组织,如戏剧协会、棋牌协会等,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且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摒弃如赌博等恶习。

(2)农民群众应主动的接受政府和社会群体各方面的帮助,主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且应当主动的通过合理的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文化娱乐诉求,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