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吊唁通知(优秀11篇),欢迎阅读。
吊唁通知 篇一
一、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大体可分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两大类。官方节日一般指国庆日、建军节、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等;民间节日指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国际性的)和宗教节日等。
国庆日
世界各国对本国的国庆日都很重视,一般都要举行活动表示庆祝。一年一度的国庆招待会是各国庆祝国庆比较通常的做法。出面主持招待会的,有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也有的是外交部长。招待会的形式也各有差异,近年来采用酒会的形式日趋增多。招待会一般均邀请各国驻当地的外交使节出席。遇有逢五逢十的大庆,招待会的规模就更大些,形式也更隆重些。但在某些国家,在国庆日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
军事检阅和群众游行是某些国家国庆庆典的主要仪式。除本国领导人和军政官员出席观礼外,还邀请正在当地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各国驻该国外交使节出席,并对他们给予较高的礼遇。有的国家在节日之夜还放节日焰火、举行文艺晚会等活动。
某些君主制国家,以君主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这些国家除上述常见的国庆活动外,还在王宫客人签名簿,由各国使节前往签名道贺。
我国自1980年以来,只举行国庆招待会和联欢会。招待会由国务院总理主持,采用酒会形式,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华侨、港奥台同胞少数代表出席。国庆联欢晚会一般不邀请外国人参加。
为庆祝国庆日,各当事国驻外使馆在驻在国首都一般都举行国庆招待会。这类招待会规模大小不一,多以酒会形式,邀请驻在国政府领导人和有关方面人士以及各建交国使节夫妇和主要外交官员参加。如在中午举行招待会,则往往不邀请配偶。招待会上一般很少发表讲话。有些国家的使节只举行小型双边宴会,邀请驻在国少数官员,不请外交团人士。一些国家的驻外使馆也有不举行招待会的。各国对出席外交使节举行的国庆招待会的规格,按习惯做法和国家关系来定。除关系密切的友好国家外,有的国家还明文规定领导人不出席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
对别国的国庆日,国际上通常是发电、函祝贺,一般以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名义致对方相应领导人,少数国家在对等的基础上,以政府或国会的名义发贺电。在外交界和民间人士中经常用名片、函件等方式祝贺。在关系更为密切的国家间,常互相邀请政府代表团或特使参加国庆庆典活动。
各国对发来的贺电、函或名片以相应方式复谢。
建军节
各国军方对于建军节也颇为重视。多数国家由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等最高军事首长出面主持建军节招待会,邀请各国武官参加,有的也邀请使节出席。
各国驻外武官是否举行建军节招待会,视各自情况而定。这样的招待会主要邀请驻在国的军方人士和各国派驻该国的武官出席,有时也邀请驻在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外交使节等。
建交日、友好条约签订日
这类庆祝活动都是根据国家关系的需要在双边范围内进行。届时两国领导人或外长相互致电祝贺。两国驻对方的大使馆也可以举行招待会,邀请对方政府官员出席。少数国家对友好条约签订日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会,以示庆祝。
对于各国官方节日,民间友好人士间、有关业务部门之间,通常相互祝贺,对关系较好的国家还可登门拜访祝贺。
元旦
各国庆祝的方式各异,内容不一,但大都含有除旧布新、祝福、祈求来年丰收之意。元旦期间各友好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常常互发贺年片(或名片),这在国际上已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习惯做法。在某些国家则有外交团向驻在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登门团拜的惯例。团拜时,外交团团长代表全体使节致祝愿词,驻在国领导人致答词,并备酒水款待。
三八国际妇女节
有些国家由妇女组织发起组织各种报告会、座谈会、茶会等庆祝活动,邀请女宾参加。在我国内由全国妇联举行茶会,邀请驻华使节的夫人、女外交官和外国女专家、女记者参加。有时茶会上还安排一些余兴节目。
五一国际劳动节
鉴于各国制度不一、庆祝的方式差异较大。某些国家举行盛大群众游行和军事检阅,邀请外宾参加,而许多国家官方则不举行任何庆祝活动。我国八十年代举行群众游阅活动,党政领导人和群众一起联欢,也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其他外国朋友参加。
民间节日、宗教节日
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各自传统的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这种节日名目繁多。民间节日诸如印度的“灯节”,尼泊尔、伊朗的新年,瑞典的“仲夏节”,欧美国家的“狂欢节”,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我国的“春节”等。宗教节日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的“圣纪”、“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的“佛诞节”和“成道节”等。
对于民间节日,各友好国家之间也互相祝贺。如在一国访问时,适逢该国的民间节日,外国客人常向主人表示祝贺,而当事国也常常邀请外国客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佛诞节”等,各有关国家均进行广泛的庆祝,特别是以某宗教为国教的国家,庆祝的规模更为盛大。有关各国领导人之间和宗教界人士之间则有相互发送贺电、贺片祝贺的习惯。但其他国家一般不组织官方的庆祝活动,亦很少致贺。如在某国访问、游览,恰逢该国的宗教节日,则相机向有关人士表示节日的祝贺。
二、独立庆典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时,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庆典一般以升旗仪式开始。第一面国旗徐徐升起,象征着新独立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崛起。这时礼炮齐鸣,军人行军礼,其他人士行注目礼。随即第一任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发表施政演说,阐明其对内、对外方针政策。演说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军事检阅和群众游行。当事国对各国出席典礼的代表团和特使都安排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设宴招待。首都及全国各地还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民族歌舞。
对新独立的国家,各国政府或领导人一般都要致电祝贺。电文中表达对该国良好的祝愿,宣布承认其独立,并表示欢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愿望。应新独立国家的邀请,有的国家还委派政府官员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率团前往参加独立庆典活动,也有的国家委派驻第三国的使节以政府正式代表或特使名义参加庆典。
三、就职仪式
许多国家元首就职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登基则举行加冕典礼。就职时通常要举行宣誓仪式,并发表施政演说。有的国家元首或国王就职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阅兵式、文艺体育表演等活动。就职仪式一般邀请各国外交使节参加,有的还邀请外国政府派遣代表或特使参加。新元首或新国王往往还礼节性的接见各国外交使节。有的国家政府首脑(内阁首相)就职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各建交国对外国领导人的当选均应以相应的领导人名义致电祝贺,各国驻当地的使节按惯例亦应向新任领导人发函祝贺。
新任外交部长的任命事项颁布后,建交国外交部长也有发电(函)致贺的。
四、寿辰祝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已取消了对领导人祝寿的做法。不少国家还保留着祝寿的习惯,在对外交往中,应尊重各国的习惯做法。
祝寿的方式除发贺电(函)以外,对关系密切的人士,还可赠送花篮或礼品(如蛋糕等),对一般人士的生日则送名片或口头表示祝贺。若应邀参加生日庆贺活动,则都赠以小纪念品或花束。各国驻外使节一般都应邀出席驻在国领导人的祝寿活动(如宴请、授勋等),并转达本国领导人的祝愿。
五、凭吊
国家元首逝世
元首逝世的治丧活动,由于各国制度和习惯不同,做法有所区别,但大致都有如下程序:
讣告,宣布志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志哀。治丧国除讣告外,还由外交部发出照会通知当地各国使馆。讣告照会的信纸和信封一般都镶有黑边(但也有不带黑边的);与此同时还由治丧国驻外使馆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当地各建交国使馆(也有由治丧国政府直接通知各建交国政府的)
治丧活动主要有,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最后举行追悼大会或葬礼。吊唁活动一般在灵堂内进行。在我国,灵堂的布置力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吊唁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正面墙上悬挂死者的遗像,镶以黑边或挽黑纱。上方挂黑底白字横幅。大厅四周悬以黑黄两色相间的挽幛。骨灰盒或水晶棺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而亲属献的花圈则放在骨灰盒或水晶棺前。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的驻外使馆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所享有的声望确定其志哀的方式。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志哀。唁电(函)也可发给死者的家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亦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前往吊唁人员身份的高低视两国关系而定。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出来守灵,接受吊唁。有的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
遇有在世界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外国领导人逝世,不少友好国家还以政府命令规定本国的志哀期,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葬礼的当天,如正值议会开会,则以默哀或临时休会等方式表示哀悼。
派代表团或特使前往治丧国参加葬礼,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代表团和特使一般不进行其他参观访问活动。我国领导人逝世时,均婉谢其他国家派代表团或特使前来吊丧。
各国驻治丧国的使节、驻第三国的使节在接到治丧国外交部或使馆的照会后,亦应按规定时间前往悼念。至于是否献花圈或以谁的名义献花圈视两国关系和当地的习惯做法而定。
有的国家在其领袖人物逝世举行葬礼时,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志哀。届时如外国轮船适值靠该国码头,亦应按通例挂半旗和鸣笛。
联合国对会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并且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各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表示哀悼。
一般人士逝世
一般人士在国外任职期间因故去世,其丧事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其本国有关机构举办,但也有由所在国出面举办的。治丧安排常见的有设置灵堂、举行追悼会或葬礼等。所在国有关方面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哀悼,如向死者家属发唁函、送花圈,派有关人员参加葬礼等。信奉宗教的,还有各种宗教仪式。
我国人员在国外遇有外国友好人士去世,可以以口头或书面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有时也送花圈。如若参加追悼仪式或丧礼,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在参加有宗教仪式的丧礼时,不信宗教者可不做下跪等宗教性动作。
在我国,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友好人士、老专家等逝世,有的由中国有关方面为其举办丧事。对知名的国际友人在华逝世,还组成治丧委员会,报上发表讣告,设置灵堂,接受死者生前友好、外国朋友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的吊唁。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送花圈、参加追悼会。根据死者遗愿,其骨灰(或遗体)或运送本国,或安放(或安葬)在中国。
花圈制作
花圈一般为鲜花以及松柏树枝等制成,有的花圈用绢花、料器花制成。花圈以白色或红色缎带(有的国家用红色缎带镶黑边)为挽联,用黑墨水或金粉书写,悬在花圈的左右两侧
六、慰问
伤病慰问
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因故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往往发电慰问,或指令其驻当事国的使节亲往医院慰问。如因种种原因,使节不能亲晤伤、病者,也有发函或送花篮(附名片)表示慰问的。如周恩来总理重病住院期间,曾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发来慰问电,许多驻华使节也发函、送花篮表示慰问。征得当事国同意后,一些友好国家还专门派医生前往为患者治病。
对一般伤、病者的慰问,可适当赠送鲜花、水果等。为照顾伤、病者的休息,谈话和逗留时间应较短,并注意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
灾情慰问
吊唁通知 篇二
几种外事文书
1.照会
照会指国家之间用于外交方面有关事宜的通知,有关问题的交涉,外交礼仪的表示以及对某一问题的正式表态等方面的外交往来文书。按其重要程度分有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两种。
正式照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大使、代办、临时代办等人签名发出,并用第一人称写成,一般不盖机关印章。普通照会由外交机关(外交部)或外交代表机关发出,行文用第三人称,如盖机关印章,一般不签字。但有的国家要求加盖印章后再由使节或授权的外交官签名。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使用范围不同。
正式照会用于:一是重大事情的通知。如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大使、领事的更换,对某国承认、断交、复交等事项的正式通知。二是重要问题的交涉。如建议缔结或修改条约,建议召开双边、多边国际会议,互设领事馆,委托代管本国财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访问以及其他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问题的交涉。三是隆重的礼仪表示。如表示庆贺、吊唁等等。四是为了表示对某一件事的非凡重视,也有使用正式照会的。
普通照会用于进行一般性交涉、行政性通知、办理日常事务和交际往来。由于外事文书日趋简化,普通照会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政府之间关于重要问题的来往,现在也多使用普通照会。
普通照会以同样内容普遍分发给当地各外交代表机关的,亦称通告照会。例如,外交部用以向外交团发送各种事务性通知、规定、条例等照会,以及各外交代表机关用以通知大使、临时代办离任、返任,外交官到离任、休假日等。这类通告照会可油印,受文机关可写“各国驻××国外交代表机关”。
2.对外函件
对外函件(包括外交函件),指国家领导人、外交人员以及政府各部门各机构写给外国相应人员与机构的书信。根据内容情况,凡涉及重要内容的,为正式函件;凡属事务性和礼节性的内容,并由有关人员签署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代表之间的亲笔签名信应属外交函件。
3.备忘录
备忘录是一国与别国外交代表机关之间使用的代表本国政府对某一事件或问题进行外交交涉时,说明有关事实、立场和法律的观点,或者辩驳对方观点,或者重申某些外交会谈内容等的一种外交文书。备忘录可面交或送交对方,无客套语、致敬语,开头就叙述事实。在会谈或交涉中为了对方便于记录谈话的内容避免误解,可预先写成备忘录面交对方,也可在谈话后将要点用备忘录送交对方。为了叙述事实或陈述、补充自己的观点、意见或驳复对方的观点、意见,假如用照会过于郑重时,可使用备忘录。有时为了提醒某一件事,作为一种客气的催询,也可送交备忘录。
备忘录也可以作为正式照会或普通照会的附件。
面交的备忘录,不编号、不写抬头、不盖章;送交的则要编号、写抬头、要盖章。有的标上“备忘录”三字。
4.外事电报
外事电报指各级国家部门、机构及人员同外国相应机构及人员进行外事往来,为祝贺、慰问、吊唁及备种事务性联系而制发的一种简要文书。抬头应写清受电人国名、地名、职衔、姓名,落款要写明发电人职衔、全名或机构名称和发报地点。
外事文书的文体要求
使用外事文书首先要注重格式,不要用错。如外长和外交代表使用正式照会,不要用普通照会的格式,非外交代表机构使用对外函件,不要用照会格式等等。
人称要与文书格式相适应。正式照会、外交函件、电报均是以签署人的口气用第一人称写成。普通照会一般以单位名义用第三人称写成,称对方也用第三人称,一般不用“贵方”或“贵馆”等措词,而是重提受照机关的名称。以机构名义书写的对外函件也用第三人称。
签署者与受文者要相适应,即人对人、单位对单位。如:正式照会是人对人,普通照会是单位对单位。在个人对个人的外交文书中讲究身份对等,如总理对总理,外长对外长。但也有非凡情况,如大使作为国家的全权代表可对外长、总理、元首,而代办一般只对外长。其他的对外函件可根据实际情况书写。
客套用语要与格式相适应。如普通照会开头的“×××向×××致意”这一客套用语不能用作个人函件中的开头语,非对外机关发的对外文书也不用这一套语,照会结尾的致敬语使用时要注重与对方的身份、关系和场合相适应。如,致代办处的文书一般用“顺致敬意”或“顺致崇高的敬意”;给外交部和大使馆的文书则一般用“顺致最崇高的敬意”。事务性的文书,也用“顺致崇高的敬意”。致敬语不能自成一页,应紧跟正文后面另起一段。
称呼方面,文书抬头即受文人的职衔、姓名等要全称,文中第一次出现职衔、姓名也要全称。第二次出现则可用简称。
文书信封和文中的抬头的国名等均用全称。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可用简称。有些国家由于发生政变或其他原因,国名可能改变,须随时变更。
对外文书一般以本国文字为正本,但为了使收件人能够确切理解文件的实质内容,往往附有收件国文字或通用的第三国文字的译文。本国向外国常驻代表机关发送事务性函件,也可仅用本国文字,不附译文。较为重要的文书则附以译文为好(有的国家译文本上注有“非正式译文”字样)。各国套语用法以及行文格式与中文不同,翻译时要注重,应符合各种文字的用法。一般函电也可用接受国文字或通用文字书写。
我国对外文书格式范例
正式照会:
××国总统×××阁下
阁下:
×××××××××。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字)
一九九×年×月×日于××
普通照会例一:通知协定生效
(××)部×字第××号
××国驻华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国驻华大使馆致意,并谨通知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一九××年×月×日在北京签订的中、×两国政府×××合作协定已履行了法律手续。鉴于××政府已于一九××年×月×日通知中国驻××国大使馆,××国政府批准了该协定,根据协定第×条的规定,该协定将自本照会发出之日起正式生效。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盖外交部带国徽铜印)
一九××年×月×日于北京
普通照会例二:申述态度
(××)×(省名简称)外字第××号
××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向××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致意,并谨就×××问题申述如下:
×××××××××××××××。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盖××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带国徽铜印)
一九××年×月×于××
普通照会例三:申办领事认证事宜
×(省名简称)外(1995)认字第××号
××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向××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致意,并请对×××公司的全权委托书,计壹份,公证书上××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印章和出国治理处处长×××签字予以认证。
顺致崇高的敬意。
(盖××省外办带国徽章)
一九xx年×月×日于××
对外函件例一:吊唁
××国××州州长××阁下
阁下:
惊闻××州××(职衔)××先生仙逝。我谨代表××省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并通过你向××州政府和××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哀悼。
中国××省省长(签字)
一九九×年×月×日×于××
对外函件例二:通知
××国驻××总领事馆:
我办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决定,现通知贵总领馆如下事项:
××××××××××××。
顺致崇高的敬意。
(××省外办印)
一九××年×月×日于××
便函例一:婉拒
亲爱的×××先生:
蒙您邀请我参加圣诞晚会,甚为感谢。因我近日身体不适,不能前往,特致歉意。
祝您愉快。
×××(签字)
一九××年×月×日于××
备忘录例一:对外表态
××国总理致××国总理×××的备忘录
一、中国政府欢迎并且支持一九××年×月×日至×日在××举行的××××会议为促进中×两国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
二、××××××××××××。
以上两点只在中×双方官员会晤以前和会晤期间有效,不影响双方官员在会晤中提出的其他建议和作出的最后决定。
一九××年×月×日于××
注:此件是作为照会附件发出的备忘录。
备忘录例二:陈述意见。
备 忘 录
根据××州政府关于签订××××协定的建议,××省政府表示同意进行签订该项协定的谈判。
××省政府的意见,在××××协定中应包括下列各款:
××××……
……
当然上述各款可按双方愿望补充或变更。
请将上述事宜转达贵州政府。
一九××年×月×日于××
注:此件为面交备忘录
电报例一:贺电
×××(日本×县首府名称)
×××县知事×××阁下:
欣闻阁下连任贵县知事之际,我谨向阁下表示祝贺。
祝贵县在阁下的领导下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中国××省人民政府省长×××
一九××年×月×日于××
电报例二:慰问电
×××(州首府名称)
×××州长××阁下:
惊悉阁下因车祸负伤,谨向阁下表示诚挚的慰问。
中国××省人民政府省长×××
一九××年×月×日于××
电报例三:祝寿
××××(日本县首府名称)
××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先生:
在您××岁寿诞之际,我代表××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祝您健康长寿。
中国××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吊唁通知范文 篇三
汶川大地震之后,在中国政府宣布的哀悼日中,中国驻日本的使领馆也布置了灵堂,以供在日的华人和友好人士前往吊唁这次地震的死难者。来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间,有在日工作的华人,有来自日本的友好人士。但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却站在使领馆门外,样子很奇怪,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犹豫再三,进去了。和其他吊唁的人不同的是,他只拄着拐杖,别的什么也没有,不像其他人,拿了许多白色的花。他的脸特别红,似乎很不好意思,他并没有象普通吊唁者那样和领事握握手,而是直直地望着吊唁的祭台,一言不发。
忽然,眼泪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接着,老人丢掉拐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又磕了一个,泪飞如雨地痛哭起来。 老人不停的磕头……终于,一言不发的他说:“中国人于我有恩,我是该来报恩的……”原来,他曾经被中国的好心人收养过,这才没有死在路上……“中国遭了灾难,我该来报恩,可是我没有钱,我没有能力,就让我再磕个头吧!” 老人哭着跪下,坚持再磕一个头。 接着,他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张开手心,把一张汗水浸透的一千元日元纸币递了过去。 老人哽咽说:“就收下我这一点钱吧,我是没有钱没有能力的人,‘生活保护’的钱只是让我吃饭的,这是我一天的饭钱,这个钱不犯法。让我今天一天不吃饭来报一点恩情吧。” 老人所说的“生活保护”是日本救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的一个新政策,但每天只有1000日元,只够老人吃一天的饭,而且,这个政策还不允许存款,所以老人只有一天不吃饭,把钱用来来捐款,领事得知后,不断推辞,但不顾领事的推辞,老人执拗地强把这一千元纸币留下来,力气大得惊人。
接着,他拾起拐杖,蹒跚地离去。背影孤独而带着一点凄怆。
这个老人在门口整整徘徊了两个小时,才鼓足勇气进来,他为了报恩,把自己的吃饭钱都捐了出来,真令人敬畏,可有些人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却碍于面子,不肯献出自己的爱心,要知道“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不管善事大或小都该去做,而不是因为善事小而不想去做,有可能在你犹豫的时候,在地震中受伤的同胞们因缺水而失去生命,在这时,不管是多小的数额都能挽救一个弱小的生命……
吊唁通知 篇四
所谓“熬”就是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事情,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人生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刘国正和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刘国正能够九死一生地赢下来,也是“熬”出来的胜利。
蔡振华教练的经历更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以旋转球拍著名,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就黯然退役了。此后,郭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则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有今天的大红大紫。
其实,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终究难于让人记住。像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才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但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他们写一本书失败了,被批评了,就去写另外一本。别人说这本不好,他还拿得出另外一本,而不是为一本书喋喋不休、纠缠不清。最终你会发现他们已经走在了前面。
凭非常少的作品有大名的只有张爱玲,但那是张爱玲,别人做不到。写作其实也是长时段的艰苦工作,多产作家把一生的赌注分散到了许多书中,胜利的希望就大多了。
所以,我们只能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
(摘自《一个人的阅读史》)
“亲手”的魅力
陈大超
为了向阵亡的美军士兵的家人表示慰问和哀悼,按照传统,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应该在军方发出的吊唁信上亲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可是这位国防部长却在这件事上偷起懒来,在2004年发出的吊唁信上,他用的全是机器复制的签名。现在的机器,可是越来越先进了,先进得连签名都可以代替人干了。只是,这种事也能让机器代替自己干吗?不知道在指挥打仗上很有一手、总是想得很周到的拉姆斯菲尔德,在这件事上是怎么想的。
此事被人捅出之后,媒体上立刻传出了拉姆斯菲尔德在国会“遭围攻”的消息。国会议员纷纷就“代签事件”指责拉氏“冷漠无情”,说他这样做是对阵亡将士的家人“缺乏起码的尊重”,说他“太轻视这些信件,既然总统都能挤出时间在这些信上签字,国防部长却‘没时间’实在说不过去”,说“那些阵亡士兵家人只是希望能从吊唁信上看到国防部长还能抽出时间想到死去的这个年轻人,哪怕这种关心只是很短的一会儿,可是他却漠视这个小小的愿望”,不少议员还因此发出了请这位国防部长下台的呼声。于是,拉姆斯菲尔德立刻发表声明:从现在开始,每一封经他手发出的吊唁信都将留有他的亲手签名。
联想到前不久我们国家出现的一件事。一位大学生用电脑打印的信,居然被他的父亲拒收!他父亲说:“就是手写的字再丑,你也得用手写!”这使我想到,愈是在机器们无所不能的高科技时代,人们愈是希望通过亲手写、亲手做的方式来表达关怀之情、友爱之心、互助之谊;至于表达亲情和尊重,那就更是不能让机器代劳。昨天我还听见一位老人在抱怨:“我最讨厌的就是孩子们用电话、电脑来问候,还用电话、电脑来拜年。他们倒是感到方便了,可我的心却总是空落落的。我看那些发明电话、电脑的人,都没安好心。”
不是发明电话电脑这种机器的人“没安好心”,而是我们必须在使用这些机器时须更加“用心”。所以,前几天晚上我去看一个朋友的孩子时,就不仅只是问他冬天的衣服带够了没有,床上的被子是不是足够暖和,而且还动手去摸了摸他的棉被和棉絮――就是这一个亲手摸的动作,让他感动得连夜给他爸爸打电话,说我对他的关心“非常细致,连床上的铺盖都动手摸过了”;他爸爸也连夜打电话来表示感谢,说孩子在我们这里的学校读书,真是让我费心了。其实,上一次降温时,我只是给那个孩子打了一个电话。我想一个孩子嘛,我打一个电话关心一下就行了。那个电话打过之后一点“反应”都没有。不是人家没“反应”,而是用机器表达的感情,总是隔着许多东西――也可以说总是缺乏足够的诚意。
吊唁通知 篇五
    人去世后,家属和亲友都十分悲痛。重要人士的逝世,还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和关注。举行丧葬仪式,是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敬意与悼唁,寄托生者的哀思。    丧葬仪式各国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的葬礼活动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属或治丧机构要尽快“讣告”,将逝世的消息尽早通知死者的亲友、同事和商业上的合作者,并说明葬礼将于何时何地举行。“讣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发出,也可以用电话电报传递;如需要通知社会上广泛的相识者,也可登报。“讣告”所用的信笺、信封,往往带有黑色的边框。    接到“讣告”的亲友熟人,可以写唁函、发唁电给死者的家属,以示哀悼。    在许多国家都有为殡葬服务的殡仪馆、丧葬服务社等,承办丧葬的有关事宜,根据死者亲属的要求,协助安排后事。    西方国家,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停放在教堂中,由亲友轮流守灵。举行葬礼时,参加葬礼人员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亲好友在前面,一般亲友在后面。葬礼程序包括祷千、虽赞美诗和牧师致辞等。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遗体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们还象征性地为墓穴掩土。    非宗教性的葬礼,常常就在公墓的礼堂或墓地举行。    葬礼应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深思默祷,向死者沉痛志哀。在西方参加葬礼一般不嚎啕大哭。    参加葬礼,不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应穿深色或其他颜色暗淡的衣服。男子系无花黑领带,左臂可戴黑纱(也可不戴)。女子的饰物应当简朴。寡妇通常愿穿黑色服装。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参加葬礼当然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倾向于不要过分流露悲伤,因为那会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当然也不应强作笑容或谈笑。同死者家属握手时,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低声说一二名表示悼唁可慰问的话,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请节哀”、“多保重”等。在葬礼进行时,不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哀伤的死者亲属。    给葬礼送花,可在葬礼举行前,通过葬礼承办人或花店办理。如讣告上写明“敬辞鲜花”(no flower),则应当遵从,不必送花。送花时,应附上写有悼 唁字句或“献给x x x”字样的飘带,并附有赠花者的姓名。外国习惯不用纸花。    也有的人写挽联、诗或文章以纪念死者。    很亲近的亲友可以登门吊唁,并帮助家属治丧。但如死者的亲人哀伤不已,    不愿接见亲友,则应当为他(她)着想,不去登门。    对国家高级领导人去世,特别是对在职的主要领导人去世,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并下半旗志哀。有的国家还规定,志哀期内停止娱乐。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遗体下葬时,停靠在车站码头的火车、轮船、军舰以及工厂等要鸣笛并挂半旗志哀。    灵堂的布置各国不同。在我国,领导人去世,灵堂布置庄严肃穆。在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签名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下 面墙上悬挂死者遗像,镶以黑边或黑纱,上边悬挂黑底白字横幅。遗体置于遗像下大厅中间,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置于遗体前。    驻外使节,如遇驻在国领导人去世举行葬礼仪式,应遵从驻在国礼宾部门的通知,参加各种吊唁活动,并视情况送花圈,致唁函。对于宗教性的活动,可视情况回避,或参加而不履行某些纯宗教性的动作如下跪等。驻在国停止娱乐活动期间,应停止举行一般交谊活动,并按规定下半旗志哀。    长期在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或友好人士如在华逝世,我国有关单位可参照死者遗愿或其家属的意见为其举丧,并表示悼唁。其骨灰或遗体,可按死者或家属的愿望,送回本国或在中国安葬。    我国驻外使节如在任期间去世,可接受驻在国官方、外交团和各界人士的吊唁,举行相应的吊唁仪式,并下半旗志哀。    联合国对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亦有志哀表示,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同时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    丧葬仪式过后,对于曾来信、来电、送花圈、送挽联,表示吊慰的国家、团体或个人,应以适当方式致谢。
吊唁通知 篇六
丧葬仪式各国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的葬礼活动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属或治丧机构要尽快“讣告”,将逝世的消息尽早通知死者的亲友、同事和商业上的合作者,并说明葬礼将于何时何地举行。“讣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发出,也可以用电话电报传递;如需要通知社会上广泛的相识者,也可登报。“讣告”所用的信笺、信封,往往带有黑色的边框。
接到“讣告”的亲友熟人,可以写唁函、发唁电给死者的家属,以示哀悼。在许多国家都有为殡葬服务的殡仪馆、丧葬服务社等,承办丧葬的有关事宜,根据死者亲属的要求,协助安排后事。
西方国家,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停放在教堂中,由亲友轮流守灵。举行葬礼时,参加葬礼人员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亲好友在前面,一般亲友在后面。葬礼程序包括祷千、虽赞美诗和牧师致辞等。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遗体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们还象征性地为墓穴掩土。非宗教性的葬礼,常常就在公墓的礼堂或墓地举行。葬礼应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深思默祷,向死者沉痛志哀。在西方参加葬礼一般不嚎啕大哭。参加葬礼,不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应穿深色或其他颜色暗淡的衣服。男子系无花黑领带,左臂可戴黑纱(也可不戴)。女子的饰物应当简朴。寡妇通常愿穿黑色服装。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参加葬礼当然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倾向于不要过分流露悲伤,因为那会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当然也不应强作笑容或谈笑。同死者家属握手时,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低声说一二名表示悼唁可慰问的话,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请节哀”、“多保重”等。在葬礼进行时,不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哀伤的死者亲属。
给葬礼送花,可在葬礼举行前,通过葬礼承办人或花店办理。如讣告上写明“敬辞鲜花”(noflower),则应当遵从,不必送花。送花时,应附上写有悼
唁字句或“献给xxx”字样的飘带,并附有赠花者的姓名。外国习惯不用纸花。也有的人写挽联、诗或文章以纪念死者。很亲近的亲友可以登门吊唁,并帮助家属治丧。但如死者的亲人哀伤不已,不愿接见亲友,则应当为他(她)着想,不去登门。对国家高级领导人去世,特别是对在职的主要领导人去世,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并下半旗志哀。有的国家还规定,志哀期内停止娱乐。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遗体下葬时,停靠在车站码头的火车、轮船、军舰以及工厂等要鸣笛并挂半旗志哀。有的国家还要为国家领导人去世举行“国葬”。在美国,总统、前总统、当选总统去世,或某些重要人物去世向遗体告别和葬礼等程序。总统去世的第二天中午12时以后,其遗体便安放在白宫或其他指定地点。举行安放仪式的当天中午12时,送葬行列从白宫或其他指定地点出发,乘汽车将装有灵柩的炮车护送到国会大厦。到达国会大厦后,三军警戒线哨兵和军人组成的护送队一齐立正,举枪致敬。乐队奏哀乐和圣歌,鸣礼炮志哀。灵柩从炮车上卸下,抬往国会中央大厅安放。遗体安放完毕后,三军仪仗队严整地守卫在周围。人们开始列队从遗体旁走过,向遗体告别。遗体告别仪式约持续24小时,最后一小时用于死者亲属向死者告别。第二天中午12时,死者遗体从国会大厦运到葬礼会场,举行葬礼仪式,然后送往墓地入葬。
1994年,当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逝世时,克林顿总统宣布葬礼的当天为全国志哀日。联邦政府停止办公,邮局停止投邮一天。葬礼在尼克松家乡约巴林达隆重举行。克林顿总统、共和党领袖多尔以及基辛格和加州州长先后致悼词。美国各界2000多人以及88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葬礼。正在美国访问的邹家华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葬礼。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朱镕基、钱其琛副总理发了唁电。
灵堂的布置各国不同。在我国,领导人去世,灵堂布置庄严肃穆。在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签名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下面墙上悬挂死者遗像,镶以黑边或黑纱,上边悬挂黑底白字横幅。遗体置于遗像下大厅中间,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置于遗体前。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常有许多国家派政府代表团或特使前往吊唁。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的葬礼,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密特朗、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等53位国家元首、15位副总统和平共处2位总理等14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葬礼仪式。1992年老挝国家主席凯山·丰威汉的葬礼,我国派特使邹家华副总理前往万象参加。1994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逝世时,我国领导人发了唁电。邓小平、江泽民给平壤锦绣山议事堂金主席灵柩前送去了花圈。江泽民等领导人去朝鲜驻华馆吊唁。沈阳、广州等市的领导和群众也向当地朝鲜总领馆或常驻机构吊唁。在追悼会当天,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与人民大会堂下半旗志哀,广播电视停止播放娱乐性节目。对于外国代表要求来我国参加领导人丧葬仪式的,我国做法均予以婉拒。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其驻外代表机关亦应向驻在国有关单位和外交团讣告,设置灵堂和签名簿(驻外机构的灵堂布置一般比较简单。有的只挂遗像和设签名簿)。在规定时间内,接受驻在国官方代表、各界人士及外交团的吊唁。驻在国官方代表前来吊唁时,治丧国使节应亲自守灵,接受吊唁,并表示感谢。其他时间亦均应有人守灵迎候驻外使节,如遇驻在国领导人去世举行葬礼仪式,应遵从驻在国礼宾部门的通知,参加各种吊唁活动,并视情况送花圈,致唁函。对于宗教性的活动,可视情况回避,或参加而不履行某些纯宗教性的动作如下跪等。驻在国停止娱乐活动期间,应停止举行一般交谊活动,并按规定下半旗志哀。长期在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或友好人士如在华逝世,我国有关单位可参照死者遗愿或其家属的意见为其举丧,并表示悼唁。其骨灰或遗体,可按死者或家属的愿望,送回本国或在中国安葬。
我国驻外使节如在任期间去世,可接受驻在国官方、外交团和各界人士的吊唁,举行相应的吊唁仪式,并下半旗志哀。联合国对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亦有志哀表示,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同时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
吊唁通知 篇七
此处病房,每间两个床位,1500元一晚,如果单人居住两年即思味着近110万元的房费。
浙江温岭的一场豪华葬礼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3月4日,一场葬礼搅动网络。陷入争议漩涡的是一组新闻图片:某学校操场上,9辆豪华林肯轿车身披纸幡,16门金色礼炮威武气派,一条黑色地毯贯穿操场,尽头是巨大的老人遗像。两侧还各有移动大屏,播放着老人生前的视频。
这不是电影《大腕》片段重现,而是媒体所称的“浙江温岭富豪斥资500万为母亲操办豪华葬礼”。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炫富!教书育人的学校如何能够成为富人操演丧礼的道场?尽管网友诘问如潮,但其实,图片所示只是被夸大的葬礼一角,而整场丧事又是几千年殡葬礼俗酿制的一场闹剧。
以爱之名
故人姓陈,82岁,温岭市新河镇人。这是一个爱打几圈的老太太,虽然没有右手,但技术不错,一位邻居大爷说,这是子女“惯”出来的,因为,很长时间以来,她要“忙”的就只剩下享清福了。
镇里有人羡慕她,但更多人唏嘘这个家庭的际遇。“我十多岁时,父亲过世了,除了兄弟姐妹六人什么也没留下,全家只靠残疾的母亲独撑。”四子林大荣对曾经的贫苦记忆犹新,一家人住在该镇南门村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五个高个兄弟挤一张床。
那时,这一家捣腾过很多事,卖西瓜、甘蔗,用自行车送客,等等,但都翻不了身。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林家的命运成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的缩影。据《温岭日报》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年,林大荣去时称“小香港”的温州探望大哥,意外地见识了满大街的“阿姨头”。他在几家理发店门口蹲点3天,“瞄”了些烫发方法,后又聘了几位理发师。于是,新河镇上第一家理发店开张了。
多位老新河人直言,这是林家的第一桶金。而林大荣最为感谢母亲的是,张罗生意之初没有本钱,只因她“人缘好”,跟左邻右舍一家家借,一点点凑。理发店大获成功后,林家逐渐有了名声。
而20多年后,这一家已今非昔比,五兄弟均从商有成,以五子林大宇为例,其担任浙江正田控股集团董事长,拥有包括摩托车配件厂、酒店、房地产在内的5家子公司,固定资产总额逾8个亿。然而,随着家族财富剧增,曾经的“顶梁柱”日渐衰老。
10年前,林母查出糖尿病。5年前始,其住院的时间多过在家。近两年,她长住病房。面对得病的母亲,家底殷实的林家子女反哺尽孝让人惊叹。据了解,两年来,林母一直在上海瑞金医院9舍11楼的特需病区疗养。此处病房,每间两个床位,1500元一晚,如果单人居住两年即意味着近110万元的房费。
林大荣未承认为母治病已花去千万,但他坦言,厚葬母亲的动机十分单纯,是对她“不惜血本”的爱。“我们念着母亲的好,并用自己的实力,已让她延寿十年。但我依然非常悲痛,我希望她还有一个十年。”
2月25日,陈氏病情恶化,为“落叶归根”,林家特意购置一台新车,将其从瑞金医院接回老家,一路上,凡是能够延长生命的药剂均不惜代价。而再次回到发迹之地,不足半小时,陈氏过世。临终前,其称尚留有子女所给零花钱64万元,希望用这笔钱将后事办得“体面”一些。
百万葬礼
“像样的葬礼是母亲遗愿,正好兄弟们也有能力,所以,我们决定在64万元之上,各家再出些钱,但总预算不超过100万元。”
在深受殡葬礼俗影响的温岭,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并不鲜见。去年3月,当地一家新闻网站的殡葬费用调查显示,五成网友为过世老人操办过2万―5万元的丧事;耗费5万―10万元的比例为30%:高于10万元的亦有一。2010年5月,温岭市曾出现过逾200米的送葬队伍,包括礼炮、鼓乐方阵,宝马、保时捷、加长林肯等组成的豪华车队,以及45辆载着花圈的三轮车队。
为了刹住富人间的攀比之风,2010年8月始,温岭市全力推行丧葬礼俗整治。包括严禁使用花车、每场丧事花圈不超过6个、鼓乐队限定1支,等等。治丧户如果违反新规,将没收其抵押的3000元文明治丧承诺金。但对于富豪,这只是“九牛一毛”。
“和这一带不少少时贫穷青年发迹的老板一‘样,林家爱面子、讲排场。”几位目睹葬礼全过程的附近居民如是举例道,几天来,陆续有政府要员等送来鲜花花圈,为了使出殡之日鲜花娇艳,他们特意雇了洒水工,专职护养几百个花圈。再如,“加长林肯”是林母“钦点”,因为此前,一户邻居去世时,其子女曾用该车送葬,林母希望比邻居“体面”。
不过,葬礼虽豪华却不及媒体形容。事实上,在温岭,绝大多数豪华葬礼出自专业婚庆公司之手。“豪车”实为公司租借,“礼炮”不是炮,喷出来的只是彩纸碎:而多位目击者证实,送葬队伍绕行操场时,鼓号队6排,僧人1排,每排四五十人。据婚庆行业知情人士透露,这样派头的葬礼,租费不会超过100万元。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料到,这场葬礼竟会制造万人集结的局面。”林大荣说。
“路祭”闹剧
百万葬礼何以变成万人葬礼?
长期以来,温岭等浙江省东南沿海一带继承着相似礼俗:如果逝者之友携带祭品前来吊唁,一般会收到两件回礼:一块白毛巾外加一包中华香烟。前者代表白丧布,后者聊表谢意:如果不相识的朋友慕名奔丧,逝者家人给予的回礼常常较前者丰厚,也可折合为礼金。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据了解,林母过世后,其生前“麻友”曾陆续到林家探望,并收到过礼金,数目过千,但这些多为孤寡老人,并与陈氏关系亲密。但这一消息一经传播,却被不断夸大。3月4日,不少以为有钱可赚的“路人”纷纷买了祭品,往新中操场聚拢。
“什么大富豪,就是小气鬼!”一位葬礼前从未听说过林家的“吊唁者”有些生气地告诉记者,回礼中压根没有现金,只有毛巾和烟。“这点东西还比不上我送他们的香烛和水果!”觊觎“礼金”者失望而归时,不忘留给林家一堆口水沫子。
更为滑稽的还数当天的“摆路祭”。早在民国时期,全国多地都曾有过类似礼俗。而在彼时的温岭,富裕人家出殡时,若棺材的“扛头”雕有“龙头”图案,表明这户人家欢迎“摆路祭”,即,送葬队伍路经之处,只要有人自愿买来香烛、千张(一种“冥币”),摆出八仙桌,放上猪头、水果等祭品,那么,逝者家属要回送其至少两倍于祭品价值的礼物或现金。
正因如此,出殡消息传出时,不少“路人”想出了“赚礼金”的第二招。“4日早上,十字街上摆起了十几张八仙桌,惹来一路围观。有人甚至拿出了一瓶茅台酒外加一条中华香烟作为祭品。”居民马大爷告诉记者,过去,“摆路祭”大多因为逝者德高望重,而今,常常是出殡者为了排场,吊唁者为了礼金,两者一拍即合。
因此,不到9点,小半个新河镇被卷入葬礼之中,“主办方”,真、假吊唁者,以及围观者,总共逾万人拥挤不堪,场面混乱。而半小时后,戏剧性的一幕再次上演。由于温岭市的分管副市长率公安及当地政府 人员赶到,进行中的追悼会遭遇“滑铁卢”,包括“绕镇一周”在内的所有悼念行程均被勒令取消。
当送葬队伍直奔温岭市殡仪馆,准备“摆路祭”的吊唁者看着八仙桌上新买的祭品大叫后悔,“亏了,亏了,亏大了。”
谁的责任?
3月4日中午,这场“豪华葬礼”经温岭市政府专题研究,被认定严重违反丧葬管理规定并扰乱了社会秩序。为此,新中分管教务的副校长被免去职务,涉事的新中校长辞职,同时,协助操办葬礼的温岭市国税局办公室主任亦被免职。处理结果落地,学校承担主要责任,舆论再度哗然。
据了解,虽然林家葬礼正值周五,但新中的教学秩序并未遭受太大影响。首先,葬礼没有燃放鞭炮,并低声播放哀乐,而且,乐队仅短暂演奏:其次,新中校园里平置的“工”形,教学楼位于最东、最西两侧,距离中间的操场均有相当距离:再次,葬礼伊始,学校立即关闭了校内通往操场的通道,学生被要求留在教室。
“林家以停车之名借走操场,而凑巧,葬礼当天,新中校长及一位副校跃均外出参加温岭市人民代表大会,并不知情。被停职的副校长虽是当日主持常务工作的学校领导,但其主要负责教务,而非后勤。”在多位当地教育人士看来,学校负有责任,但客观来说,只是连带责任。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地不少居民说,这场葬礼最大的问题在于占用社会公共资源,其中,学校的责任不可推卸。至于“大操大办”,只要治丧方有能力,这不是过错,甚至可以拉动婚庆公司等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GDP。
而有接近新河镇政府的人士亦披露,在3月5日的内部通报会上,该镇主要领导曾坦言事前已多次劝说林家,要求其“丧葬从简”。但这依然扼不住富豪所谓的对已故父母“不惜血本”的爱。
目前,由于违反多条“简办丧葬”的规定,林家缴纳的3000元承诺金已被有关部门没收,并捐给慈善机构。此外,葬礼现场的氢气球也属违规使用,将招致一定金额的罚款。而这些就是一个家财几亿的富豪要为一场“影响恶劣”的百万葬礼付出的全部代价。
吊唁通知 篇八
告诉大家一个小故事,这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国内一些感人故事,但这件感人肺腑的事,却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
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政府宣布举国哀悼三日,中国驻日本的使领馆也布置了灵堂,以供在日的华人和友好人士前往吊唁这次地震的死难者。来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间,有在日工作的华人,有来自日本的友好人士。但有个普普通通的日本老人却站在使领馆门外,样子很奇怪,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犹豫再三,进去了。和其他吊唁的人不同的是,他只拄着拐杖,别的什么也没有,不像其他人,拿了许多白色的花。他的脸特别红,似乎很不好意思,他并没有象普通吊唁者那样和领事握握手,而是直直地望着吊唁的祭台,一言不发。
忽然,眼泪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接着,老人丢掉笨重的拐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又磕了一个,泪飞如雨地痛哭起来。 老人不停的磕头……终于,一言不发的他说:“中国人于我有恩,我是该来报恩的……”原来,他曾经被中国的好心人收养过,这才没有死在路上……“中国遭了灾难,我该来报恩,可是我没有钱,我没有能力,就让我再磕个头吧!” 老人哭着跪下,坚持再磕一个头。 接着,他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张开手心,把一张汗水浸透的一千元日元纸币递了过去。 老人哽咽说:“就收下我这一点钱吧,我是没有钱没有能力的人,‘生活保护’的钱只是让我吃饭的,这是我一天的饭钱,这个钱不犯法。让我今天一天不吃饭来报一点恩情吧。” 老人所说的“生活保护”是日本救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的一个新政策,但每天只有1000日元的资助,只够老人吃一天的饭,而且,这个政策还不允许存款,所以老人只有一天不吃饭,把钱用来来捐款,领事得知后,不断推辞,老人执拗地强把这一千元纸币留下来,力气大得惊人。
接着,他拾起拐杖,蹒跚地离去。背影孤独而带着一点凄怆。
这个老人在门口整整徘徊了两个小时,才鼓足勇气进来,他为了报恩,把自己的吃饭钱都捐了出来,真令人敬畏,可有些人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却碍于面子,不肯献出自己的爱心,要知道“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不管善事大或小都该去做,而不是因为善事小而不想去做,有可能在你犹豫的时候,在地震中受伤的同胞们因缺水而失去生命,在这时,不管是多小的捐款数额都能挽救一个灾难前弱小的生命……
吊唁通知 篇九
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大宗师》)
译文大致如下:老子死了,老子的朋友秦失来吊唁,哭了三声就出来了。学生问:“您不是先生的朋友吗?”秦失回答说:“是。”“可是,既然是朋友,这样吊唁可以吗?”秦失说:“可以。一开始我也是把他当普通人看待,而今不这样看了。刚才我进来吊唁,有老人哭他,好像哭他的儿子;有少年哭他,如同哭他的母亲。他们在这里哭泣,必然有不想吊唁而吊唁和不想哭而哭的人,这违背了天理,违反了常情,忘记了人禀赋的天性。古人把这叫做违背天性的刑罚。该来的时候,先生应时而来;该走的时候,先生顺时而走。应时而为,顺时而动(自然而然),哀乐不入于胸中,古人把这叫做天然束缚的解除。
谁能以无为头,以生为脊背,以死为臀部;谁知道死生存亡本来是一体的,我就与他为友。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所谓终极,就是最后的意思,对于人来说,生死之外不会再有问题,所以说生死是终极问题。
人们一般悦生而恶死,然而,庄子却一反常人的见识,提出了一番不同的见解,认为生死本是自然现象,生不必喜,死亦无需悲,超越于生死之外,不动心,人才能够自由自在。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必然。死亡并不因忧虑而避免,也不会因忧虑而延迟,那又何必去忧虑呢?若是参透了生死,那么,世间的任何艰难困苦也都无所畏惧了。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庄子是怎样理解生死的吧。
庄子认为,为死亡而忧虑没有意义,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生死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为什么说与自己无关呢?因为生死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该来的时候来了,该走的时候走了,我们不能决定自己何时来、何时死。所以庄子说:“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既然生死与自己无关,就应当把生死置之度外,不因生死变化而忧伤;摆脱对生死的牵挂,而复归于自然,从自然的角度来对待生死。这并不意味着自我麻醉,逃避生死,而是要参透生死,积极对待生死。如是,则能够一切处之泰然,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更何况利害呢?与生死相比,名利之类都不值一谈了。
而且生死本来一体,死原本就是生的一个构成部分。从时间过程上来看,人本来并不存在,可以说他本是“无”,“无”是他最早的存在状态,因而庄子说“无”是他的存在之“首”(头)。“无”是“非存在”,而这个非存在正是它存在的不可分离的构成部分。“生”则是这个存在的脊梁,而死是这存在的屁股。离开了头和屁股,脊梁是不能独存的。可见生与死本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
从大道转化的过程看,人只是天地之委形、阴阳之化生,是无穷的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而已,并没有特殊的意义。人死之后就化生为别的形态、别的事物,究竟转变成鼠肝呢,还是转变成昆虫的手臂呢?那就取决于大道和阴阳的造化了。人的死,正是其他形态事物的诞生。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因为死亡是阴阳变化的产物,而阴阳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它用大地负载我们的形体,使我们活着的时候劳累,老了以后得到安逸,死后得到安息。“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所以,如果生是值得欣喜的事,那么就应该同样把死看作值得欣喜的事。
天地是一个大熔炉,人只是这个熔炉中千万种造化的一种,即使变成了人,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高兴的。其实,在天地这个大熔炉中,到什么地方不可以呢?变成什么不可以呢?人的起点不可选择,也不可抗拒,只有接受事实并顺从今后的发展道路,才能安宁顺利地度过一生。
于是,我们就不知道现在的存在状态究竟是真正的生呢,还是真正的死?“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大宗师》)这样我们就不知道生死的先后顺序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生”或许正是别种生物的死,而所谓的死则恰是其他生命的生。人只是自然造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
然而庄子的观点并不总是一致的,他在教导人们不要害怕死亡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否定生命的倾向。比如鼓盆而歌的故事就是如此:庄子妻死,始而悲伤,终而快乐。夫妻生活了一辈子,谁无感情!庄子也不能例外:“我独何能无慨!”但他想通了一下道理后,不仅不再哭泣,反而唱起了歌:原本没有妻子这个人,没有这个生命,恍恍惚惚地存在于大道之中,然后由于大道的变化而有了生机,随着生机的变化有了形状,进而使她有了生命;现在的死亡实际上是又变了回去,重新回到无知无觉的状态。这种变化犹如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她安静地躺在天地这个巨大的坟墓中,我呼天号地地哭泣,岂不是太不懂得天命了吗?所以庄子就不哭泣了。妻子回到了永恒而安宁的大道怀抱之中,不仅不应悲伤,反而应为之高兴才是,于是便鼓盆而歌。可见,庄子本人也并非“哀乐不能入”。
庄子讲的道理诚然不错,但是人不可能是这么有理性的,不可能只要想通了道理就去照着做。人的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确存在着差距,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对于死亡正是如此。从理性上说,一般人也知道生死是自然现象,死是无可奈何的事,因此悲伤没有用;然而当面真正临死亡的时候却无法不悲伤。有人说庄子的思想是非理性的,但由此看来庄子的观点只有站在理性的角度才是成立的。
对于死亡,不应恐惧,但也无须欢欣,应如庄子一贯主张的那样:“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大宗师》)这才是得道的境界,也就是不动心的境界。既然生死是自然现象,所以生不必快乐,死亦无须痛苦;同样地,生也不用痛苦,死也不必快乐。在这一点上,庄子不是始终如一的:按其基本观点讲,妻子死了,既不应悲伤也不应痛苦,但他却鼓盆而歌;他还把生看做身上长的脓包,把死看做脓包的溃破、人生的解脱,这就把生看做了一件应当否定的事情,生似乎应当悲伤,而死却是一桩快事。
这就走向了另一极端:悦死恶生。悦生恶死,诚然应该否定;但悦死恶生也是同样错误的。对于二者应一视同仁,无所谓喜悦,也无所谓悲,才是可取的。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人身上的痈瘤,把死看作人生的解脱,那就是生不如死了。可是既然活着没有意义,死了不是更没有意义吗?人死之后,我不存在了,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从自然的角度看,庄子的看法无可厚非,但是从人自身的角度看却不然。生命确实只是事物无穷的变化历程中的一个形态,但是我毕竟是我,与别的形态有着实质区别,否则就没有我了。虽然说我是“道”的显形,但在显形为“我”之前和之后,我是不存在的;虽然说构成我的那些东西依然存在,可是那不是我;人与万物为一体,但我不是万物。尽管我们得到生命无须特别喜悦,但生命确实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因此,不让死拖累了生,这才应当是庄子思想的根本。
吊唁通知范文 篇十
今天,我们在假日活动中心的老师的带领下去访钱学森的故居,
吊唁钱爷爷。
我们穿过马市街,走进一条幽静的小巷,很快就来到方谷园二号,这就是钱爷爷的故居。这房子白墙黑瓦,周围绿竹环绕,房子是砖木结构的,分为二层,显得那么整洁、雅致。钱爷爷三岁以前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我们走进房子,通过仔细阅读刻在黑模板上的介绍知道钱爷爷是科学巨匠,他具有不懈的科学精神,他在原子弹和氢弹还有航天火箭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并且,他有伟大的爱国精神:1995年10月8日他突破重重阻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他从美国回到广州下飞机后说:“我就知道,我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他还有一种不朽的人格,就是:淡泊名利,姓钱但不爱钱。他数十年如一日,过着简朴的生活。
钱爷爷今年10月31日早晨过世,享年98岁。这几天吊唁他的有:学生、教师、等杭州市民,连外来的仰慕者都纷纷前来追悼他。中间的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张遗相,遗相上的钱爷爷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似乎还在望着我们。遗相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祝钱学森同志永垂不朽。遗照的左右两边写着;一代伟人颂扬华夏外交之雄,两弹一星成就中国行天之父。周围还放着菊花花篮。大家默默的从灵堂走过,一片庄严肃穆。
回家到时候,我一直在想。我要向钱爷爷一样严谨勤学,努力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吊唁通知 篇十一
[关键词]甘肃陇东;丧葬仪式;鬼魂崇拜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47-03
生命的终点即是死亡,由于一家人骨肉至亲,相处的时间久了,感情深厚,一旦长辈死亡,子女会觉得无所依靠,在悲楚哀悼之余会产生许多行为,以纪念死者。丧葬礼仪在不同民族、地区有所不同。2010年5月,笔者经丧家的允许,对平凉市庄浪县徐城村张志毅老人的葬礼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丧主简介
张志毅,男,1929年3月28日出生,2010年5月29日逝世,享年71岁。属该地的高龄老人,生前有三女两男,可谓儿孙满堂,在其生命垂危之际,其子通知已出嫁在外的女儿回娘家,亲房(同族)也闻讯赶到张家,29日凌晨1点,张志毅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离开了人世,其葬礼由亲房共同主持。
二、沉痛而繁琐的葬礼
(一) 落草
所谓落草即将死者的遗体从生前所睡的床上移至正屋的地上。由于在地上铺了一层麦草,故叫作“落草”。按当地的习惯在老人生命垂危之际,就要为他穿好寿衣。贴身穿的是衬衣衬裤,然后再穿上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长袍,长袍外面穿上长褂。整套服装不能有扣,要全部用带系,表示后继有人,也就是带“子”的意思。所以张老先生去世后,不存在“小殓”这道仪式。其中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张志毅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由亲房中的男性将死者的双脚合拢,并用麻绳将双脚绑住,以防止在移动尸体时双脚分开,与此同时,在死者的床头烧些纸钱,即“上路钱”,以备亡灵在通彼岸世界的路上使用。同时在该家的大门口烧纸钱,表示贿赂那些四处漂泊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对死者的亡灵进行阻拦而不能顺利到达彼岸世界。待尸体移到地上时,在死者的脸部绑上一张白纸,叫作“面衣”。
(二)破孝
破孝就是按照同族内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划分丧服的轻重。一般而言,儿子们的丧服最重。根据儒家经典《仪礼•丧服》所载的五等孝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来说,属于斩衰。孝子头戴由麻绳编制而成的丧冠,身穿由麻布做成的孝衫,腰系腰,脚穿蒙着白布的布鞋,手持丧杖。该孝衫用麻布斩截成毛边,左右衣旁和下边不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而在鞋面上蒙白布也有一个讲究,倘若父亲和母亲之中有一人健在,不可将鞋跟蒙住,否则就把整个鞋蒙住,丧期为三年。次者是女儿的孝服,她们的孝略轻于儿子的孝,在孝衫的长度上也略短,编织丧冠的麻绳根数也较少,鞋则不论父母是否还有人健在,都不能全部蒙住,腰间也不系腰,丧期为三年。其次是为侄子辈破孝,由于血缘关系较为疏远,他们只有丧冠,丧期为100天。最后是为孙子辈破孝,他们的孝衫比女儿的还短,腰间同样没有腰,而鞋只是蒙住脚面部分,丧期为100天。
(三)救尸
救尸这一过程有时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有女儿们亲自完成。即解开死者的上衣,在肚脐眼的上方放一个形似烟灰缸的面团,内倒浓度较高的白酒。由于面团的底做得很薄,所以酒会下渗,进入肌肤,就这样一次次地添酒,直到死者的尸体浑身僵硬。当地人认为尸体越僵硬越不容易腐烂,也就越能表现出女儿们的孝心。至于为什么说尸体越僵硬越能表现出女儿们的孝心这一点,笔者认为是因为这一过程都是女儿们跪着进行的,即使是六月天,在地上铺了一层麦草,但是跪十多小时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四)报丧、请阴阳先生
报丧就是在丧事安排已定之后,由丧家晚辈去将死者去世的消息通知亲友,并告知他们出殡的日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改以往的派专人去亲友家挨个告知的习俗而转为电话通知,但是对于两种情况必须派专人带礼品去告知,即请娘家或舅舅家。倘若亡者为男性则请舅舅家,反之则请娘家。与报丧同时进行的是派人带着烟酒去请阴阳先生,当阴阳先生来到丧家之后便在该家正屋开始下列活动:
第一, 书写文书。包括祭文、挽联、灵牌、讣告、引魂幡。祭文用于诵经时念,挽联贴于丧家各门口,灵牌共两个。一个放入墓地,上面书写“故先考××之灵柩”,另一个是待灵柩下葬之后由丧子抱回家中摆在桌子上用来长期供奉的,上面书写“故先考××之灵位孤子:××”。讣告则贴于大门外。
不孝男××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先考大人××,恸于×年×月×日×时终正寝,据生×年×月×日×时,享年×十有×,于本月×日扶柩出门,暂寄于井地。
而引魂幡意在让亡魂循者引魂归去,上是这样书写:
哞 哑 东极慈尊放祥光而接引先考李府一位正性灵魂升往仙界脱化升天
第二,诵经。诵经可以说是整个葬礼中的主调,诵经声和孝子、孝女的哭声和在一起,倍感凄凉。诵经的目的是安顿超度亡灵,保护生者免受鬼魂的困扰,重振家庭地位。由于当地人的思想中存在着深厚的灵魂观念和鬼魂崇拜思想,故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并认为灵魂有超人的能力,生者需畏惧它,但也能依赖它。并认为但凡是人与子孙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死后其灵魂还想在冥冥之中观察子孙的行为,可以保佑他,也可以予以惩罚,所以无论死者生前是好人还是恶人,子孙都不敢不崇奉他。生者为亡者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其目的就在于让死者的灵魂在通往阴间的路上少一些险阻。因为生者依照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模拟想象出的一个类似的鬼魂世界――阴曹地府中汇聚着所有死去的先人,并认为亡灵回归祖先的路如同人生的路途一样,也不平坦,灵魂要经过重重关卡,荆棘丛生的旅途才能归天与祖先团聚,生者担心死者在归途中遭受冻饿,怕死者在途中迷路遇险,因此在整个仪式中把亡灵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进行嘱咐。这一系列的交代及其生者对鬼魂的畏惧都通过阴阳先生的超度活动表现出来。超度的目的也在于盼亡灵早登极乐世界,减少对尘世的留恋,也防止鬼魂因对生前有些事、有些人不满而进行报复,从而达到保佑活人的目的。
(五) 哭丧
在进行哭丧之前要在正屋的桌子上摆放供品和一碗小米饭,米饭上插七个白面做成的小面团,称为“打狗粮”。其中四个会在入殓时装入死者的袖子,寓意人在死后要过巴儿狗山,山上有好多狗,打狗粮留着过山时用,以免被狗咬。剩余三个会在死者下葬的当天晚上算起分三个晚上连同米饭一起倒掉。另外,要在死者身前摆一盏“照尸灯”和一个瓦盆。据说,阴曹地府中漆黑一片,死者的灵魂要借助灯光才能辨别方向,看清道路。借助灯光还可以吓退恶魔鬼怪,此灯点起来之后,直到出殡不得熄灭。瓦盆(又称掉纸盆),将救尸用的面团及平时吊唁之人所烧纸钱等倒在里面,连同死者一起埋在墓葬,表示让子孙发家致富。待这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开始哭丧。哭丧的仪式由亲房中年纪较长者主持,孝子、孝女穿丧服跪地而泣,哭诉对死者的不舍和思念,尽显悲痛之意。
(六)吊唁
吊唁又称“吊丧”或“吊孝”,是孝子、孝女接待前来吊祭死者的亲友的仪式。报丧以后,孝子、孝女穿孝服跪在死者灵前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并哭灵,吊唁的亲友有的带一卷烧纸,有的带花圈、纸火等。吊唁者在大门口把带来的东西交给管账先生,然后来到正屋向死者叩拜,孝子、孝女则在灵前嚎哭,每来一批吊唁者便哭一次。
(七) 入殓
入殓在当地方言中叫做“暖棺”,即在早已准备好的棺材里铺上褥子和装有草木灰和柏树叶的三角形菱形枕头,将尸体用麻绳提着移入棺材,并在死者的袖子里装入四个面团和一些纸钱(现已改为钞票),纸钱一方面是作为阴间买路钱,另一方面是意在说明能让子孙后家致富。然后将绑于死者面部的面衣拉下来,放入棺材,以防后代出现盲哑之人。最后盖上被子待死者娘家人或舅舅家人见上最后一面之后便盖上棺盖,用木钉订好,忌用铁钉,因为铁钉会生锈不融化,被认为有碍于死者。在这一过程中,孝子、孝女及死者的妻子或丈夫都不能留在跟前,而是跪在院子里,不能发出哭声,担心死者会因为听到亲人的哭声不忍心而无法安心上路。
(八) 出殡下葬
按阴阳先生选择的吉日吉时出殡,在出殡前,丧家以单个不连续的炮声为信号通知送丧者毕集丧家送丧。灵柩由村子里青年男子抬着前往墓地,引魂幡在前面飘动,引魂纸飘散,丧子怀抱瓦盆,手持丧杖随后,孝女跟随其后,一路放声大哭,待灵柩一出家门,留在家里帮忙的人会将丧房里为死者死后所用东西连同地上铺过的麦草一同抱到村子的大路边烧掉。灵柩到了墓地时,就会在坟前空地焚烧纸钱,烧完之后,画圈圈住,以保证所化纸钱归亡灵所有。待灵柩下葬以后,长子跳到坟坑用笤帚扫去灵柩上的土,放下怀抱着的瓦盆和灵牌,解下绑在灵柩上的绳子,在灵柩上铺上由死者女婿和外甥买来的一种被称做“铭旌”的长条,该长条由红色的布制成,长女婿买的长九尺,剪下其中的二尺盖在抱回家的灵牌上,其余人的一律长七尺。当地人认为“明镜”是用来为死者在阴间照明的,并认为“铭旌”越多越好。做完这些事宜之后,孝子拿笤帚做扫东西之态退出坟坑并抹去自己的脚印由其他人拽上来,怀抱另一个灵牌继续做扫东西之态先行回家,意在为死者“叫魂”。等孝子走了之后,娘家人或舅舅家人往坟坑里扬第一锨土之后,送丧者很快掩埋墓穴,壅土成丘,在坟前插上丧杖,此后送丧者到丧家吃饭,而阴阳先生由丧家亲房中的一人陪着在后土诵经,诵经完毕之后回到丧家。他们来到丧家时,孝子、孝女跪在大门外为他们跪地磕头以表示感谢,吃饭时孝子要为送丧者及亲友逐个敬酒,表示感谢。饭毕,亲友及送丧者离去,整个丧礼才算结束,接着便开始漫长的供奉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祭祀仪式。
三、鬼魂崇拜
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界中无法把握、无法抗拒的现象都难以解释,因而便产生了对自然力的迷信和崇拜,进而又将其想象为似人的怪物,认为万事万物都有鬼神存在,从而对鬼神特别是对鬼这一事物产生了极其特别的崇拜心理。这种崇拜中既包含了敬重而又有着难以消除的畏惧。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肉体的毁灭,人死时只是肉体的死亡,而灵魂还活着,只不过是由此世转入彼世而已。生活仍与此世相通。他们的灵魂不仅不灭而且具有超能力,可以在冥冥之中对活人产生影响,庇佑或危害活人。正是这种鬼魂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所以人们不仅要对鬼魂进行安顿,举行丧葬,还要对鬼魂进行祭祀,通过一系列的安抚、献祭的方法来使其只施福而不降灾。对于亲人来讲,死者即成为自己的祖先神。而丧礼作为死者灵魂转化为祖灵、后人与该祖先神的第一次接触和沟通,生者自然要竭尽所能为死者举办隆重的丧礼,让死者在死后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方面表达子孙的孝心,讨好死者,让死者得到“永生”,最终让生者生活得更好;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防范死者因对生者不满或对尘世的眷恋而带来种种灾难。相反,如果丧礼办的不好,死者的灵魂就不能顺利到达彼岸世界,妨碍死者转生。其灵魂就会在人世游荡,使活人过的不顺,例如家里的人生病、牲畜出了问题、庄稼长的不好以及出现的各种征兆都会归结为因灵魂的不满所致。就要请阴阳先生进行安顿,虔诚地祭祀致歉,以保平顺。
在上述的整个丧葬仪式中,每一个过程无不显示出生者的小心谨慎,对死者用过的被子、枕头、衣服等都要统统烧毁,阴阳先生对死者的嘱咐、安顿,都是为了能让死者的鬼魂安心上路。求得生者的平顺,也体现人们对鬼魂的信仰。因为人们存在着深刻的鬼魂意识,所以他们对鬼魂的信仰也就存在着两种心态:一种是畏惧鬼魂的心理;一种是由畏惧鬼魂而产生的取悦鬼魂的心理。为了使鬼魂欢心就需要按照一套既定的礼仪程式来表现子孙后代“孝”的程度,从而使灵魂得到最高境界的超度,来体现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丧葬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复杂多样的,虽说其中含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但是活人基于对死人的鬼魂观念和对死人的恐惧,促使人们将对鬼魂的崇拜变得伦理化、制度化,一代代地沿袭下去,这对我们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与民间信仰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杰舜。汉族风俗[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
[2]张春生。中国传统礼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3]丁鼎。《仪论•丧服》考论[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