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篇)6-2-19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页是敬业的小编惊云为大家收集的10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篇)6-2-19

重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五、单元教学安排

观察物体(二)。。。。。。。。。。。。。。。。。。。。。。。。。。。。。。。。。。。。。。。。。。2课时

学情分析: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3——P14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行观察。

2.出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小正方体,再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前面、上面 和左面进行观察。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

(3)小组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归纳结果。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小组交流后,概括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各不相同。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 3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连一连,并交流反馈。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的三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三组立体图形。

(2)摆好后每位同学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

提问:从上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形状相同,从左面看,形状也相同。但从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3)教师小结: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 4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

提问: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小组交流后,反馈总结。

(三)巩固发散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拼摆图形,交流反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等。

教学资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统计。)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自由发言)

引入: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复习升与毫升

1、整理与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15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

3、小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

2、整理与复习第17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3、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

4、整理与复习第1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5、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

1、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

2、整理与复习第21题

(1)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

(3)讨论交流: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

(4)独立完成统计图;

(5)小组交流: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结: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和两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有5个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角、相交与平行;统计与概率,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包括两个内容:节约一粒米和惊人的危害。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占的比例很大,可以说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这段数学旅途中,教材里既要有大数的感受,又要有数学规律的探索,还要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2、学生分析

本班有学生xx名,新接任本班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从前任老师那里得知,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坐不住,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

3、教师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具备了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于本班学生,我将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对什么样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对于本册教材,我已经连续上了两年,应该很熟悉了,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本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参考书,我将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教学。

2、教学难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难点。

四、目标任务

1、全面经历多位数认识、整数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四则混合运算、角、垂直于平行、统计等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多位数,会正确读写多位数。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能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建立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感。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

3、能用计算器进行多位数加减法计算,正确理解加减法的关系;正确理解加法交换率和结合律,会用加法运算率进行简便计算。

4、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5、掌握不含括号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

6、明确线段、直线和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意义,正确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意义,会画线段、直线、射线、角、垂线和平行线。

7、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8、探索乘除法计算的一些规律,掌握除法商不变性;经历探索有关乘除法规律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9、运用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在学习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计算能力。

11、了解多位数的认识及四则计算、角、垂直和平行、统计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2、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愉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4、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出发进行教学。

5、鼓励算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6、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习过程,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7、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8、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2、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练习:2.37米=( )厘米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设想:

1、新知识的探究应建立在学生以有的认知水平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的经验之上。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在低年级的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分类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在课前谈话的过程中,复习了分类的方法,渗透分类的思想。导入时也没有做过多的“活”,一上课就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问题很踊跃,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中,渗透三角形分类的标准。紧接着,直接揭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倡导学生们采取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时,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既动手又合作交流的机会。“接下来我们按照刚才讨论的来分分类,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记下来。”这一次动手实践与交流,为下边探索出新知识作了铺垫,又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部学生都在动手之后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体现合作交流的真正价值。

3、倡练习设计的基础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挑战性,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我在学生能够按三角形角的特点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安排了“猜一猜”的练习,当学生前两次能一次就猜对,而后两次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原因,他们马上深刻认识到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且还设计了填空练习,通过练习,照顾班级中后20%的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重视对课堂生成的预设,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生成的信息,并设计好相应的方案。如在探究按边分类时,我就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按边分分2类的:三条边都不相等,有两条边相等。按边分分3类的:三条边都相等、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不相等。只出现按角分的:3个角都相等的、有两个角相等的和3个角都不相等的。根据预设的这几种情况,我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多点预见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p.20、2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分。敲敲听听让〈WWW.SHUBAOC.COM〉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编辑推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买文具》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通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0.3元0.6元0.4元0.05元

2.填空。

5角=()元8角=()元10角=()元1.58元=()元()角()分4.06元=()元()分2.4元=()元()角6角5分=()元

二、质疑探究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生3:乘法算式为:()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乘法是加法的()。

(3)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元。

生5: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元。

生6: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4个0.2就是()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角3个0.4元=()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生:同组交流。

0.4是()个0.1,3个0.4是()个0.1,是()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探讨:0.011000=()

3.0.6+0.6+0.6+0.6+0.6=()()

0.34可以看成是()个0.3连续相加。

0.083=()+()+()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营养午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4.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6.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7.谁还能追问?

8.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9.课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10.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11.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身材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活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0分钟)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学生齐读营养专家的话。

4.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讨论后汇报。

5.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6.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用计算器计算)。

7.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营养标准)

8.学生独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意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9.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欢的菜式。

10.究竟怎样吃才有营养,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1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营养专家的话,的?(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12.谈话:那么谁知道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13.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4.引导汇报交流发现: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

15.根据你的发现,能结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6.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欢的五道菜式。

17.课件出示营养专家的话。

18.课件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19.课件出示检验结果。

20.课件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选择、判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此活动,并且自己喜欢去验证自己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

三、活动三: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3.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4.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知识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四、活动四: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来源。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4、发展性练习

棋盘题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看着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说故事: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战役中,拯救了整个国家,于是国王把他召进宫,要对他行赏。国王说:“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凌罗绸缎?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小伙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叫人拿来一些米和一个象棋的棋盘。他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了一粒米,在棋盘的第二格摆了2粒米,在第三格摆了4粒米,第四格摆了8粒米。他说:“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满整个棋盘的米就送给我吧。”国王哈哈大笑着说:“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国王请来了几个大臣,算算一共该给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们都算不个结果来,于是国王又请来了全国的数学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没算出个结果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子摆米有什么规律吗?(揭示规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该怎样计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这么多2连乘,难怪他们算不出了。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器,让我们一起来帮国王算算吧。

为什么你们都停止计算了?(计算器内的位数不够了)看来,我们手中的小型计算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许还有待你们去开发呢,其实有没有办法算啊?(大型计算器,电脑)

老师已经在电脑内算出第72格应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数据:2361183241434822606848)这是个22位数,这个数据几乎是全世界几年的粮食总产量。把这些米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约3亿圈。仅仅第72格就这么多米了,更不用说摆满整个棋盘有多少米了,你说,国王给得起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16页例3,练习三第3题和第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制计数法;认识整亿数,能说明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经历联系具体数量抽象出整亿数的过程,体验数的范围的扩展,感受整亿数具体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培养类比、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现实社会里的大数,了解数在社会生活和科研领域的应用,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培养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意识提高认数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认识整亿数的意义,掌握读、写方法,体会更大数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整亿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创设情景问题。

(出示图片)谈话:银行每年都会清点大量的1元硬币,你们知道银行是如何清点硬币的吗?告知:因为钱币的数量非常庞大,银行通常采用打包的方法估算硬币的枚数。

(出示动画)已知1万枚一包,10万枚一箱,100万枚一卡车,10辆卡车可以装10个100万枚,就是1000万枚。100辆卡车是多少枚呢?组织交流。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

10个1000万枚是多少枚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带领学生拨珠数数,拨到9千万的时候停顿一下,如果老师再拨一颗珠子是多少呢?10个1000万是一亿,你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亿”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这个计数器表示1亿已经不合适,应该重新选一个标有“亿”位的计数器。(出示标有亿位的计数器)现在你会表示1亿吗?指出:只要在亿位上拨1颗珠就可以了。

反问:1亿是多少呢?

揭示:“亿”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带领学生从1亿起,一亿一亿地接着往下数,十亿十亿地接着往下数,百亿百亿地接着往下数。

小结: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百亿是一千亿。

说明:数满十个一亿,就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亿”。数满十个十亿,就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百亿”。数满十个百亿,就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亿”。

追问:百亿和十亿、千亿和百亿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几个计数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谈话: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完成数位顺序表

引导:(出示数位顺序表)你能根据刚才的讨论,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回顾之前的学习,从左往右看,我们认识了个级、万级,今天我们学习了亿级,现在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吗?带领学生继续数一数,还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出示:亿级的左边还有省略号。

4、学习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

观察图片:你能对照数位顺序表把题中的数分别写出来吗?(出示例3主题图)

学生各自按要求写数,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提问:写这些数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写整万数时,要先写万级的数,再在个级写4个0占位。所以要先写亿级的数,再在万级和个级写8个0占位。

追问:为什么要在亿级上写2,后面写8个0

说明:二亿里面有2个亿,所以在亿级上写“2”表示有2个亿,万级和个

级上没有,每个数级有四位,所以万级、个级要连续写8个0。继续交流剩下的两个数各是多少个亿,怎样写的,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引导:各人看写出的三个数,先想想各有多少个亿,再自己读一读。

交流:这三个数分别要怎样读

指名学生读数,说说读数时怎样想的。

说明:整亿数看亿级上是多少,就直接读作多少亿;末尾的万级、个级上的0都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经常要用到比1亿大的数来表达信息,进而产生认识亿级以上数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数活动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还需要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但不管计数单位如何增加,计数时都要遵循“满十进一”的基本规则。

(三)比较应用

1、比较发现

学生各自完成后组织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判断它们各是几位数的?(我先把每个数写出来,再数一数就知道了)

追问:知道“五十”是两位数之后,你能直接推想“五十万”和“五十亿”各是几位数吗?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交流:和“五十”相比,“五十万”的万级也是两位,而个级一定是四位,2+4=6,一共就是六位。同样,“五十亿”的位数一共有2+4+4=10,也就是十位数。

追问:第一组三个数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集体交流,发现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每组中的三个数虽然所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同,但由于计数单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感受整“亿”数的大小。

谈话: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关于“亿”的知识,一亿到底有多大啊?

课件出示:

1亿枚一元硬币重600吨,假如一辆大卡车载重6吨,一亿枚硬币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大卡车呢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说明:一辆载重10吨的大卡车,需要运100辆这样的大卡车。

师:现在你对1亿这个数的大小有了什么感觉?1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一枚1元硬币这么轻,1亿枚却这么重。根据国家标准体质体重,四年级学生正常平均体重为40kg,1亿枚硬币的质量相当于多少个同学体重的和。

设计意图:推算1亿枚硬币的重量,是让学生感受1亿数值之大,培养推理能力的好素材。因此,通过推算汽车运的总结交流次数,可让学生更深的感受1亿之大,有利于学生的数感培养。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十进制”,人类还发明了其他计数法,请同学自己阅读“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