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高考家长帮编辑沉默给大伙儿分享的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1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
教学目标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编排特点,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
②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
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为了有步骤、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难点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准备运用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巡视指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属于活动课的范畴,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
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学生对操作计算机漫无目点,不知所为。如在教学"……",能有效控制学生在"……"这个任务的带动下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巡视指导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个别施教的色彩,对于本课中,学生在练习操作"……"时,往往会出现"……"等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往往带有个人因素,巡视指导能有效及时地把这些问题解决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为了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本课要求掌握的。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掌握本课"……"。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课时,我力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学习操作技巧。
第1课时:主要是……
第2课时:主要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下面我重点来说说这课教学的安排)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计算机学习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延续性,为了保持其内容前后一贯性,我复习了前一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在巩固前课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
(二)演练结合,巡视指导
我演示了……操作步骤,从而使学生对……的操作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样接下来学生的练习就有了目点性,教师的巡视指导又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分析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最后部分,分析总结……,对学生掌握……这些操作技能、方法,起到一个重要作用,使本课教学目标的升华。并且在这个环节里,为了使WORD97的内容有一个边续性,我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为下一课的教学作准备。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难点,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表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全市统一的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表达”这节信息内容它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进行学习。
二、说学情:
而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交流,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
b、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c、理解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说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是知识目标的a和c。
难点是知识目标的c。
解决难点的方法是让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实例,然后老师进行讲说其信息表达规范化的带来的方便和作用。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学习任务单,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对《信息的表达》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的表达》学习任务单
1、 信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通过实例说明规范信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了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哪些疑惑及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三
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活动准备: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学生--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 、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1提问: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名片
1提问:小朋友,平时,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我这里也有名片,还有两棵名片树呢!(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装饰方法)
3小结: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都装饰得很漂亮。
三、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和设计名片的要素。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
2小结:名片有各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要求幼儿不忘名字、电话等设计要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幼儿设计名片
五、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是否会使用模具剪各种形状的名片;装饰得是否漂亮。
六、相互交流
1提问:你想把名片送给谁?为什么?(提醒幼儿可以把名片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
2 学生,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名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又分三方面)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粤教版的《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整本教材贯穿2个作品,一个是《快乐的校园》,另一个是综合活动部分的《社区环境保护》。本节课前面的内容,都是为这两个作品在理论和素材方面做的铺垫,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实例的制作过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掌握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制作背景图案的技能。
②学生应该灵活地运用Photoshop中的渐变工具和文字工具。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和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界面的基本过程。
②掌握存储制作结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会在学习中领悟制作过程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用Photoshop制作界面的过程,以及灵活运用工具对作品处理。
难点:制作中对审美的把握。
二、教学方法
1、教法的运用:诱导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2、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展示几幅图像作品和多媒体作品《快乐的校园》主界面,请同学们谈一下感受。学生说完感受,教师总结。这么有趣、美丽的图片是用什么软件,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Photoshop软件,以《快乐的校园》主界面为例,学习4.3《图形图像的加工》。(诱导法)
(3分钟)
2、介绍如何启动Photoshop软件及窗口布局。(2分钟)
3、作品的制作过程
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流程。
新建文件——背景制作——文字效果制作——图像存储
(1)新建文件(2分钟)
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做。参数可参照教材56页图4—6。
(2)背景制作(这部分为二步完成)
第一步:
教师演示:
新建图层——选取颜色(前,背景色)——使用渐变工具(线性渐变样式)——填充图层(上下拖动鼠标)。如58页图4—9效果。(演示法)
学生操作第一步。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通病,要及时进行全体纠错,然后再让学生实践。(5分钟)
第二步:
选取颜色(前,背景色)——使用渐变工具(径向渐变样式)——设置属性——多次填
充(拖动鼠标)。
"滤镜"——"扭曲"——"旋转扭曲"
"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具体过程学生参照教材58页(2)——(5)完成,最终效果见教材59页图4—12(b),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也可参考"帮助视频2"完成。(5分钟)(协作学习法)
(3)文字效果的制作
有上几步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可参照教材61页(1)——(5)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参照"帮助视频3"。(8分钟)(自主学习法)
(4)图像的存储
文件——存储为(类型选PSD格式)——用自己的名字做文件名(1分钟)
4、任务布置
制作名片:
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一张名片。
素材同学可以上网收集。
学生操作(12分钟)
5、上传作品(2分钟)
6、评价
挑选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让其他同学评价,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修改,对独道之处给予表扬。
7、小结: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5分钟)
8、布置作业
把没完成的作品完成,做完的同学加以修改。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学用图层样式》是由新时代出版社出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七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关于图层学习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二、说学习目标:
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我反这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会使用图层样式来制作一幅阴影字
2、学会使用图层样式来制作一幅浮雕字
三、说教学重点教学重
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的基本技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特点,重点确定为PHOTOSHOOP图层样式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学习中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图层样式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有力的工具,学习它的目的就是能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图层的样式”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途径。
四、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自主完成关于淡雾字和枕状浮雕字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和操作比较迟缓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五、 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有些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直观的多媒体演示教学。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情境导入新知——演示讲解——任务驱动探究——总结拓展。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前几节有关图层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图层的复制、移动、删除、链接的操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利用“图层样式“制作神奇的效果。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几张使用图层样式制作的带文字图片,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已有的图层样式图片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步骤:
1、全班齐读课题“学用图层样式”明确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设置图层样式”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图层样式的相关理论知识知识。
利用图层的一些基本知识制作群山。来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有问题可以举手。
2、利用对群山的修饰来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给图层加上阴影)
3、教师演示操作制作阴影字的过程。
4、让学生模仿上面给群山图加阴影的方法来制作一幅阴影字。(老师在下面巡视)
这一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在操作中学习,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图层样式”设置的一般步骤和规律。为一下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5、转播学生作品:作品评价讲解制作中易出错的地方。操作提示:不同的参数的设置所达到的效果不同。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操作成功的喜悦
6、体验二:制作浮雕字
首先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给学生观看浮雕字的效果。然后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1页制作浮雕字的操作,尝试合作交流探索完成“浮雕字”的制作。5分钟后,对学生设置图层的混合模式进行再讲解,同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图层混合”模式的应用效果。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层样式“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浮雕字”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
7、最后如果时间宽裕可以让学生综合利用“图层样式”菜单下的命令,给图片添加上自己想要的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说预设效果
预计学完本课后,85%的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把好东西扛回家》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好集学习与练习于一体的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三类信息的下载与保存。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分类收集与保存的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类保存下载的信息以及怎样解压缩。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掌握三种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搜*网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
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搜*网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
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中国儿童”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习: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习
进入活动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与总结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将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在一起,学生可通过网上的教学指导边学边做,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实现分层教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不足之处: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对下载的内容主题没有统一,使学生主要学到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俢。比如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可以将要下载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菊花知识》,图片下载任务中下载小榄菊展的相关图片,网页下载中下载与菊花有关的网页,软件下载中可将一些菊花作品压缩后供学生下载。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了下载与解压缩,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小榄菊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了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过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资料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资料循序渐进,资料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贴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资料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潜力,在教学活动中透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潜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2、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潜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潜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到达发展思维潜力,培养自学潜力和动手潜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资料,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用心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能够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取“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此刻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取底纹选项,然后选取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潜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简单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个性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潜力和自学潜力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八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下午好,通过这最后一天的说课,将会发现我的说课是最精采的,因为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一、教什么?
根据教材,明解教学目的,指出本节内容在本章及本册书的位置,1.1和1.2小节是本章的起始内容,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始,如何上好这节课,对高中的整个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将如下安排教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信息的处理过程,难点内容是信息的概念。
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是高中信息课的开始,目前的学生(相对于我市),在初中学过信息,尽管是非零起点的学生,但对信息的概念还是比较模湖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重点内容。
二、如何教?
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
1、观察引入、承前启后先问问学生,在初中学过信息课,谈谈一些初中信息课的内容及有什么感受。
再指出,在整个高中的信息教学过程要进行一次长达二年的“长跑”比赛。在后继课中,要经常分配课外任务,小到作品或大到课题,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学生好的作品,要奖励,发表在校园网上,还要送去参加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比如说“讯飞杯”)。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说说一些事物的属性,引出信息的概念。
2、设置情境,分配任务(无处不在的信息)。指导学生从理性角度了解信息的概念,教师认真讲解分析。
给出学生第一个问题:按现行座位分组,说出你身边的信息。哪组说出的信息的内容越多越好。
完成之后给第二问题:什么时候没有“信息”?根据第二问题引出信息载体的概念,并说清两者的区别。
3、重点内容的探索、破解、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的处理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重点处理:
第一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考得分数较高?
第二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善于“诡辩”?指导: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说说,再指导学生看看“信息的处理过程”(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再来说说,鼓励各组学生多发言。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完成任务,及时评价。
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部分,也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在这里,把仅这部分内容基本完成,余下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本章的最后一章《深入了解电脑》来比较详细地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化解学生的神秘感。
仅出一个问题:说说你所见过的有关计算机的一些东西。
5、知识小结,讲解巩固练习再次回到课本,从理性角度,把新学知识组成一环,梳理出节课的知识点,讲解教材第13页练习的第一题,起着现场巩固作用。
6、知识拓展,提出新问题。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九
教学目标:
1、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2、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3、体验即时交流的魅力。
教学重点:
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二、进行新课。
(一)申请账号
1、双击桌面上的POPO快捷键,启动
2、打开申请账号的`对话框;
3、输入自己的账号名称及个人资料等信息;
4、根据窗口中的提示继续操作。
(二)添加好友
1、教师演示、讲解:
2、向周围同学询问他们申请到的popo账号;
3、打开用于添加好友的对话框;
4、输入一个联系人的账号并添加为好友;
5、继续添加好友。
学生实际操作。
(三)收发信息
1、打开对话窗口;
2、输入并发送信息;
3、打开表情框,插入需要的表情符号;
4、输入其他表情符号或文字信息并发送;
(四)传送文件
1、打开“发送文件”对话框;
2、选定要发送的文件,提交发送申请;
接收好友发来的文件
1、接受发送申请,打开“保存”对话框;
2、选定合适的文件夹,开始接收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1、搜索感兴趣的图片;
2、查看并复制图片的网址;
3、设置“网络资源”;
4、发送信息,观察对话窗中出现的图片。
(六)练一练: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即时通信真便捷
一、申请账号
二、添加好友
三、收发信息
四、传送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课结构浅谈 篇十
信息技术课结构浅谈
信息技术课结构浅谈 我国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逐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我市中考将其作为升学考试科目,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信息技术作为中学的全新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搜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而它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还处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本人通过近几年的信息教学,深感课堂教学结构对上好信息课的重要性,下面就信息课的结构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体会。 运用旧知,解决问题。由于信息课课时少,学生遗忘速度快,所以教师每节课前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复习内容应以操作为主,教师可设计一些操作项目,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如在复习《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可设计填图、拼图等小游戏,让学生操作完成。 激情创境,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外在动力;协作是一种团队意识、集体精神,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进入新知学习后,教师不能一味讲述或演示,而应向学生展示操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要多问,多讨论,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在平常教学中,提出学习任务后,我一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乐趣与辛酸,逐渐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二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组内、组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体会集体荣誉感。 自主运用,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育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诱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设计。在平常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结合本节内容,提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竞赛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定主题,然后分头完成设计内容,最后评选出最优秀作品,给予“操作小能手”称号,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小能手学习。 及时评价,相机调控。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要注重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绩,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要通过投影展示,让他们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增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或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并引导学生及时纠正。我在平常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巡回检查与辅导。当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我总是穿梭于学生之间,随时保持师生交流,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相机调控。 总结归纳,完成建构。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成知识建构。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总结方法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学过的内容,如学习了哪些操作,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比教师复述,学生听讲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并不是每堂信息技术课的结构都应严格按照上述六步来进行,教师要根据实际问题,实事求是地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但无论采用何种课堂结构,都必须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特别是要突出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即光看书本,凭老师灌输是掌握不了计算机与网络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上机实践,多动手、勤动脑才能逐渐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十一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习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是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中学习的内容,文字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又是文字处理的重点内容,是文档排版的必备技术。
本节课是学习文字处理的第二节,在这之前已熟悉了Word的工作界面,文字内容的录入和文本的编辑,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对文本进行基本的美化,使其具有一般文档的基本样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字体和段落格式的作用;
(2)掌握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方法和格式刷的使用方法;
(3)掌握保存文档的各种操作;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字体格式;
(2)设置首行缩进、行间距、段落间距等段落格式。
2、教学难点
段落缩进的类型较多,利用标尺进行段落缩进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掌握后对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一个已设置好的多种字体和段落格式的文档。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某些工具(如标尺的各个滑块)的作用和用法,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几处需要进行文本的复制和移动等调整的文档让一个学生将其编辑好。再由另一个学生将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操作一遍。
(二)导入新课:结合实际情况导入,如:我们前面所编辑的文档形式单一,缺乏美观性,我们如何才能将文档变得漂亮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将它美化一下吧。
(三)让学生打开上节课编辑的文档(E:\Word\Zhly.doc)。不知道怎样打开的学生可以看老师的演示或请已掌握的学生帮忙,然后再由自己打开。
(四)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
1、将学生四至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以下各个任务。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教师提示,在设置格式之前,要选定文本或段落。)
(1)将标题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字、加粗、字间距为加宽四磅。
(2)第一段文字设置为楷体、小四号、颜色为紫色。
(3)标题文本居中对齐。
(4)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缩进3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22磅,段前段后各为1行。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每个任务都由不同的组选派成员到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教师给以肯定,并鼓励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师补充总结并演示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并讲解和演示"格式刷"在复制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档的方法。把所有操作方法显示到屏幕上。
(五)组织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对教师总结的操作方法认真练习,以达到内化技能的效果,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六)评价学习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七)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练习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档,下次上课时将进行部分展示。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十三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持者的作用,所以,我提倡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我将结合学生的对卡通人物的喜爱,将每种硬件的特性融入卡通形象,成为各个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此来导入一个“瞧,这英雄一家子!”为主题的故事情境。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记住了就不会忘喔,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嘿嘿,自恋一下,我也是家里的好帮手!我有一个细心又负责的妈咪,我们都很喜欢和她谈心,她把我们每个人紧密的连在了一起,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我们的英雄爹地,它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睿智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让我们离不了他,对他深深地崇拜着……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个得力忠心的助手,老爹也不例外,随从小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老爹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这一家子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将各个分离的部落连成一个整体,传递消息,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得了英雄之家的美名。
教师引出这么有意思的一家子后,自然过渡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英雄之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探趣环节。
2)探趣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卡通的性格能力,参考书本的讲解和网上搜索,找到桌上与人物相对应的硬件一家子。小组分工合作,组员自己确定角色,重点查找角色相对应的硬件,通过查找,能明确该硬件的名称和作用,再与角色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组员用标签记录硬件名称贴在该硬件上,并以简要的方式在记事本中记录该硬件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前准备了一些颜色不一的内存,让风扇虚盖着CPU,设置小小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根据实物,初步感知硬件设备,明确其对应的名称和功能,带着一种兴趣和可能性去发现,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小组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过程经历和结果后,做一个引导解释。
当学生认为自己都掌握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那他们又是怎样紧密相连,团结合作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由于场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先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展示,取得自己的真经!
学生视频观看主机的组装,了解分离的个体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承载了计算机的运行。
英雄一家子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庭中必不可缺的成员。这些硬件也如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谁生病了,找上一个替补就可以,不需要整个更换。
3)悟趣
当课堂推进到这里的时候,是否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了呢?不,教师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以“英雄总是要去解决问题,那这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获得,任务又是如何成功解决的?”的问题带出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帮助,完成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借助亲朋好友的帮忙!
情境中,有专门收集情报小队,有专门分布信息部门,他们分工合作,以英雄之家为中心,展开任务,解决问题。请学生联想,我们内部硬件之家的亲朋好友在哪儿,他们是谁,又是进行怎样的分工合作,展开任务的?请举例说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探究,尝试去发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输入设备——主机(各部件的通力合作)——输出设备。
4)疑趣
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和基本工作流程,可以说,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力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再把学生拉回课堂,在基本知识点清楚地基础上,抛出问题“现在的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小,看看我们的笔记本、上网本、IPad,你能找着他们的情报收集和信息分布部分吗,他们的内部硬件之家在哪儿?你知道他们和台式电脑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因为我考虑到,课堂的实物都不是社会上流行的趋势,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对学习的知识存在一个定势思维,为了拓宽相联系的知识面,引入流行元素,在变化中找到不变,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
本节课围绕趣字,通过闻趣、探趣、悟趣、疑趣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形象的卡通人物,学生能通过感知、对比、联系来验证猜想,形象地理解硬件的作用,感悟基本的工作流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十四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是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在以后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大红灯笼的制作,初步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演示、观察、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图形格式。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赏识教育、自我探究、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问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护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再网上祝福,也可以网上护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最高兴的节日就是过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
新春红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一:分析灯笼(小组讨论法)
观察后让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灯笼(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把制作灯笼分为三个部分:
⑴、制作灯笼提手
自学探究: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寻找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讨论完成后,进行灯笼提手的制作。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制作灯笼体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先让学生绘制一个椭圆并设置其图形格式。然后利用教学软件,师生一起进行协同操作:复制椭圆。复制完成后,调整椭圆大小和对齐椭圆。这样灯笼体就成功了。
⑶、制作灯笼穗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设置图形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制作灯笼穗依然采取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并注意以下点:
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展示灯笼总结回顾
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和图形设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