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2-12-61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9篇《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优秀教案 篇一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2-12-61

【课文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教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教养目标:

⑴ 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发展目标: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

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

(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 默读这段,思考:

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老实 贪玩

贪玩 尽职

⑵ 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

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 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设计意图: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人物”永远是创作画的主题,特别是自己身边人,如父亲、母亲、小朋友等。他们想画各种各样的人,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态,以表达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他们画的人却又总是“千篇一律”:圆圆的脑袋,直直的身体,木棍似的手脚。显然,缺少一定的“画人”的技能,已阻碍了他们的发现和表达:以最新动画片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态小人物》中,好多孩子邀请身边小朋友——“模特儿”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但是他们不知如何表现出这些动态,好多孩子向老师“求救”:老师,这个弯下身体的喜羊羊怎么画?,老师,这个小人儿怎么画?

老师,我不会。孩子们不甘于画那“千篇一律”式的小人,却又不知如何下笔画出那形态各异的动态人物。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画人的技巧,学习一些写生的知识,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感。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采用动态线条辅助的方法进行动态人物的写生,初步学习“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方法。

2、能够细致观察,掌握“写生”的含义,避免简笔人物的模式画法。

3、能够为画面进行想象添画、完善画面。

4、开发学生的爱好兴趣、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和难点:

学生能对人物姿势动态线条的勾画,并对画好的动态线进行补充。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铅笔、橡皮、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环节与内容:

1、教师示范人物写生画的方法,引导幼儿采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学习“整体(动态轮廓)——局部(衣物、装饰品等的刻画)——整体(线条整理、添画)”。

2、教师:今天老师就请动态线帮忙来和大家一起玩画人的游戏,谁愿意做我的“模特儿”出示一人物写生的范画(画中的人物身体用一条动态线表示),引导幼儿评价出发幼儿学习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画身体动作的方法。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老师用一条线表示身体了,那这个人的身体动作是怎么样的?我们来学一学。

谁来帮忙把身体添画好?要让身体的动作跟这条线一样!

请一名幼儿上台添画身体轮廓。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小朋友的画,看她画的怎么样?

老师:身体动态画得很好,你是怎么根据这条线画出身体动态的?(把这条线当作身体动态,沿着它画出轮廓。这个方法真不错,我们给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取个名字吧!)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叫做“动态线”。教师讲解示范:

1、整体动态的刻画:首先,我们来画他的头、脖子,然后画出身体动态线,沿着动态线画出身体线条,最后画出腿、脚,手。(用铅笔画)强调两腿的画法,引导幼儿观察,避免腿部分开的“模式”画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写生。

2、局部细致的刻画:接下来我们该画什么了?

我们要把衣服裤子的样式、花纹等仔细地画出来,可以直接用水彩笔画。

引导幼儿不必拘泥与原来的身体动态形状。

3、整体画面的修饰:最后,我们要把画面上的线条整理一下。把不需要的铅笔线条擦去,需要的用水彩笔描画出来。

今天,我们学习了照着一个人把他画下来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写生。除了写生人,我们还可以写生什么呢?

引导幼儿添画:现在我们的这个人已经画好了,咦,他可能在做什么呢?他会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呢?

3、布置幼儿作业,教师辅导。

1、今天,我们就用写生的方法来画人,注意要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然后进行细致的刻画,画出衣服裤子花纹等,最后为这张画进行添画,使画面更加漂亮。

2、请一位幼儿做“模特儿”,其他幼儿进行写生。

4、作品展评。

师生共同欣赏、评论。

结束语:

教师在选材上非常接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师一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费旧物品,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让幼儿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领着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一步步的进行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问题的提出,就是幼儿将要实践的主题。使幼儿逐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真正体现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意义。教师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启发、引领幼儿在困惑时如何走出来,随时抓住幼儿迸发的创造性火花,加以引导、启发,懂得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启示,最后让幼儿自己得出结果。让幼儿获得一种成功感。在师幼的互动活动中,教师能通过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做到对幼儿实施有意义的关注。每一次关注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形式上的。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断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进行再创造。教师的适当启示使师幼互动变成有来有往的有效性互动,使互动中幼儿的反应成为有价值的反应。另外,教师在活动时,不是死背教案,教学具有一定的伸缩变化,能根据孩子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教案的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习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习记录卡练习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七、课堂检查

学生分析:风娃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知识与技能>: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理解难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

在读和演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了解剧本的格式。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排剧本。

设计教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2.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

二、练习巩固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订正。

3,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应用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8题。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

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时板书设计:练习课平均分要注意: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15个生词,学写12个生字。

2、通过读课文,让学生从中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整体认读中认字学词。

2、熟读课文,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感受快乐。

1、复习生字

先同桌互相检查,感受互相帮助的快乐,后老师检查。

2、复习词语,再次感受互相帮助的快乐。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捂快乐

1、动画展示,学生听录音并思考问题

小公鸡到哪里寻找快乐?它找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3、出示四次对话,教师指导朗读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先男女生比赛读,小组读,师生比赛读,表演读。

4、师问:他们的回答一样吗?

5、后来小公鸡找到快乐了吗?

6、你喜欢小公鸡吗?用\" 的小公鸡\"训练说一一句完整的话。

三、拓展延伸,分享快乐

1、你有没有因为帮助过别人而感到快乐过,让大家分享一下。用\"我,也很快乐。\"(先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2、总结。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3、积累和\"快乐\"有关的词语

四、写字,再次体验快乐。

1、四人小组交流,写\"最\"和\"帮\"时应注意什么?

2、指名说。

3、组词,造句

五、作业设置

1、做一个快乐的人

2、写生字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它、当”等九个字,学会一个新笔画――竖提,会正确书写“长、虫、兴、当”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它当风筝”。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新课。

秋天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这天,大树妈妈要为它的孩子――树叶娃娃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宴会(贴大树图),大家纷纷赶来参加,瞧,谁来了?(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将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图贴在黑板上。)多热闹呀,你们也想参加吗?(想)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树叶》去参加树娃娃们的盛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识字读文。

1、借助拼音自主读文。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组词。

(学习多音字兴、长、当)纠错

3、课件出示生字,抢读。

4、再读课文,提出要求。

①想想文中的“它”,“大家”“我”指的是谁?

②树叶和谁交上了朋友?学生依次将树枝和动物图贴在树叶旁边。

③逐个问贴画学生:树叶是怎样来和他们交朋友的,作者分别用了一个什么词?

(长、落、飘、飞,能换吗?)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创设情境,体会想象。

1、在读文后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播放动画)

用提示语进行引读,师说:“你们的聪明乖巧把风姐姐给找来了,吹动了树叶,树叶在摆动,就像扇扇子一样,感觉怎样?”

“舒服”“凉爽”

在学生回答之后,自由读,指名读,并让他们比较一下,看谁读的好。然后结合实例:(炎热的夏天,拿上一把扇子扇风,感觉如何?)来理解体会,进而以“舒适、凉爽”的感觉来朗读第一句话。

2、师:小虫还在户外,感觉很冷,你怎么帮助它?

生反馈引出第二句,指导朗读。

3、激趣引出第三句。

鱼儿在哪里?(水里)

为什么看不清?(被树叶遮住了)

小鱼把树叶当什么?(花伞)

生活中的伞有什么用处?(遮阳、挡雨)

有了伞遮风挡雨感觉怎样?(舒服、舒适)

指导朗读。

4、师:树叶飞得很高很高,谁看见了它?(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为什么把声音读的这么高?(想和小鸟比赛)

齐读(就让我们一起和小鸟比赛)

5、学习最后一句。

(1)找出树叶的话自由读一读。

(2)师质疑: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小树叶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说说它为什么高兴呢?

(3)指名反馈;引导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4)指导朗读树叶的话。(树叶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就让我们在朗读中和树叶一起分享快乐吧!)

(想象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想象力的拓展。)

(5)有大家的喜欢小树叶真高兴呀,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家都喜欢树叶?请从文中找找答案把!(齐读前四句)。

6、师教学生认省略号。

课件中出示省略号,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几个亲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句子,帮助他们认识。如:(1)公园里的花开放了,有红的,蓝的,白的。(2)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啊!有猴子,老虎。

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文中的省略号说明小树叶还落到了好多地方,想象一下树叶还会落到哪里,做哪些好事?(同桌合作,仿照诗歌作诗,反馈,评价。)

(四)拓展思维,积极实践。

这一环节,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有些叶子落在了大街上,它们认为自己把环境弄脏了,心中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在生反馈基础上,我进行总结:愿同学们都做一片关爱别人,热心助人的树叶,用爱心去装扮我们的生活。

(五)配乐齐读课文。

让我们再看着大屏幕读读这篇课文,把秋天里树叶的美记在心里。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秋天里树叶的美,其实除了树叶之外,还有许多的美景,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书本去与他们交朋友吧!

掩耳盗铃 教案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