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最新9篇7-11-67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最新9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一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最新9篇7-11-6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体验式教学角色转变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体验性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体验知识,锻炼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现有学情、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现实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使小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文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产生情感的升华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以小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关爱并提升他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二、体验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可见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其成败的关键所在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关键的关键要看语文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体验式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现实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残缺的教育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三维目标得不到全部的实现,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情感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学习目标等同起来,一般都是重知识,轻能力和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设置不到位,不能涵盖每位学生。小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语文课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置课堂内容,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随意性和情绪的难控性,再加上老师的耐性不够,也使得体验式教学难以有效的开展。

(二)较低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有效实现体验式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因为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与教学研究密不可分的,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科研能力较低。虽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但所学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并且理论学习后没有认真的感悟,没有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能采用与本班语文课体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科研,但是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他们进行教学科研的实验基地,没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和研究完全脱节。

(三)教学管理的负担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会面对一些困难,这样就会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开展体验式教学。虽然绝大多数的教师其教学管理观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赞同体验式教学,但是,也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想加重课堂管理的负担,其还是愿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自然教学观念也是没有成就的。

三、体验式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分析

为了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体验式教学已经迫不及待,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转变自身角色也是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小学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式教学中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是关键。学习不但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使自身的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不但担任着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担当者小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要想实施体验式教学,转变自身角色,只有提升了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上述转变。

(二)参与校本教研,增强科研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语文的体验式教学,就要坚持以体验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他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三)转变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教学中实现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体验式教学设计确立的以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为结构的课堂设计,加大创新力度。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方法构成,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以体验教学思想为基础。它重在使学生认知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达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不同程度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在体验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关注学生的体验。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是贯彻国家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小学语文课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其必然选择。研究小学语文课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是希望为其教学注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活力,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二

教育论文范文一:初中教育教学改进与实践措施 【摘要】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 断深化,初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老师的素质 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初中教育教学 与改革。

中小学教学论文12篇精选。,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幼儿园教学论文3000字,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中小学教学论文,初中教学论文发表,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10篇 有效。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教师德育论文 3000 字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教师德育论文 3000 字 篇一: 至今无论是小学、初中、大学,甚至幼儿园,班集 体还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育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教育形态。班集体生活是学生之。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完整的论文范文 3000 字培养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语文教学研究能力和应用能 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1.素质教育概述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一种。

中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一:中学教育论文范文浅谈中学语文法制教育 关键词:中学教育论文范文,快速发表论文,中学语文,法制教育 一、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利用教材,自觉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 文章的时代背景,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结合。

2019年初中论文范文7篇_其它课程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中论文范文 7 篇篇。

完整的论文范文3000字 中学119 消防宣传周活动总结范文_完整的论文范 文 3000 字根据《xx 教安办[2015]xx 号文件》和《xx 安函[2015]xx 号文件》 的精神要求,我校于 2015 年 11 月 3 日—11 日开展了活动主题为 “认识火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十篇 (篇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三

一、通过教学形式生活化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流、描述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所感和想象,并用自己的思考将获得的信息描绘出来,用手中的笔描写出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在小学语文课堂开放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解放学生的思维定式。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有了观察和“看”的实际基础,学生再去学就能够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师在春天带学生去野外郊游,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将看到的小草、小鸟、花儿、刚发芽的柳树、冰雪融化的小溪的样子描写出来,并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想象小草经过了一冬天的冬眠苏醒后看到新的世界的样子,想象刚发芽的柳树在春风里飘舞的欢快。学生通过所见、所感和想象,写出来的文字肯定生动而且有生命感。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的课堂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到的知识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的素质的提高,而且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的兴趣更高,学习的效果更好。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表达,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沟通表达自我想法,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抛出的疑问,通过互动、合作过程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上的提高。

二、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始被应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能够使学生的知识认知和情感表达共同提高和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被动”局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每个组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分工,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能够积极参与发言,并且以往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学生能够积极带动相对比较沉闷和内向的学生共同参与小组任务或小组讨论,带动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如,让学生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有趣的事、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通过文字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内容生活化还应当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推进生活化教学。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培养学生语文生活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十分多,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累都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库。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通过电视、电影、动画、幻灯片、照片、网络等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

三、通过教学理念生活化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完成,教师应当灌输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贯彻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丰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中许多的实例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情感交融,通过生活中的历史,有助于为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教材中没有的一些关于挫折教育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共鸣,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司马迁、鲁迅等的坎坷经历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实例,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为目标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同时,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丰富教材中的内容,例如讲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例:2010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作为一个从小失去双臂的少年,他不断努力,最终用自己的双脚感动了全世界,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从这个故事和司马迁的故事中,学生可以发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会获得成功。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既达到了知识教学的目的,又通过实际生活实例发散了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感教育生活化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进行直观的想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了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收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对汉语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使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更上了一个层次。小学生尚不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通常对课本中语言描述的情境不能形成直观的想象,如果教师充分利用现达的电气化手段,如音乐、视频、动画等将教材中文章描述的场景展现出来,必然会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多用典型故事和案例,通过情感渗透,将故事中人物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善恶美丑融会贯通,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又通过情感体会加深了学生对善恶美丑的情感辨识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通过拓展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生活化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篇四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需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因此,现代教师职业面对的不再是三尺讲台,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走进的一个职业,它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专业化职业。目前“高质量的教育在呼唤着高质量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它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适应时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语文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一个人不是等学了语文才会用语文的,在社会的环境之中对语文早已有了沉淀和积累,所以语文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是一个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此次课改的重点之一。

(二)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它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变读书、问答的单调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评价等,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小课程连着大世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开发资源的意识。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把教材当做“唯一”资源,只“教教材”而不知“用教材教”,不知利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要打破“教科书是唯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倡导“大课程”观,开发包括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学科资源与活动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为了使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应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谈本小组的见解。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都要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五)加强教学反思,完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对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才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丰富自我素养,使有效经验得到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提炼、积累、升华,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日趋完善。

三、结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专业化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正确认识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途径,对于推动教师自我成长和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第郁,谢方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五

《北京文学》杂志1997年第11期“世纪观察”栏目发表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新闻媒体纷纷展开对语文教学的讨论。下面就如何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怎样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是,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不可否认,小学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表现在课程、教材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语文教学研究正不断引向深入。我国几百万小学语文教师在物质待遇微薄的条件下,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层出不穷。如江苏李吉林老师创造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经验,广东丁有宽老师创造的“读写结合”的经验,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山东烟台“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经验,以及众多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和过去比,在前进。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活跃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越是老、少、边、穷地区,语文教学的进步越明显。小学语文教学与台、港、澳地区相比,与世界其它国家母语教学相比,从整体上看质量并不差。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否定语文教学的成绩,不能轻率地否定语文教学经验。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学公正的、哪怕是十分尖锐的批评,但难以接受“误尽苍生”“祸国殃民”之类的指责。把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归咎于教师,更是不公平的,不能接受的。这样做只能伤害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实严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实是严重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费时多而收效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繁琐哲学危害师生。课上,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通过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课下,学生的精力用在做大量的机械、重复、无思维价值的作业、练习上。学生,特别是城镇学生的负担很重,语文能力的提高却很缓慢。

(二)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

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长此下去,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语文教学十分封闭

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语文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考试的指挥棒,自上而下一级指挥一级,并且是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到方式方法(包括标准化考试)全面指挥。加上教师评优、晋级统统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老师们不得不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比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默写汉语拼音音节,但是从小学毕业考试到中考直到高考,往往出“给汉字注音”的题目。于是,为了让学生拿到这两三分,师生要下很大功夫,要做很多练习。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得不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生怕哪个问题没问到,考试时学生答不上来;生怕哪个词、哪个句子没练到,考试时丢分。语文教学失去了情趣、情感和魅力,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的枯燥乏味的一问一答式的内容分析,就是抽掉内容、情感的千题百练的文字游戏。这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这样做,对相当多的教师来说是违心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学现状的显著特点是‘应试教育’。它带来种种弊端,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危害。

其三,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和素质不高。这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端正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一要树立和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二要树立和强化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的意识,并使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持久的、充分的体现。

三、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是新形势下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要坚信:学生素质提高了,能力自然强,成绩一定好。二是要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念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观念。三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内涵,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多么广阔。要变“死”为“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广阔的语文天地之中,促进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的改革

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总的来说要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估的激励功能;考查学生的成绩,可以实行评定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做法;对学生能力的测试要全面,要重视朗读、背诵和听说能力的考查;笔试内容要简化,要加强综合性,选择、判断题要慎用,要有思维价值;对教师教学的评估,要把是否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但是,考试和评估不能“光松绑,不改革”,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

1、要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教师要看到学生(包括暂时后进的学生)有巨大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仅喜欢学语文,而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

2、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大纲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教学要求,不要超越年段,随意拔高要求。教材不仅规定了教学内容,而且提出了教学要求。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都应当突出重点:理解的重点,语言训练的重点,能力培养的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四面出击。突出重点,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结构,是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体现。

3、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在理解能力上,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下力气扭转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注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的状况,加强有指导、有目的的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读中启发学生揣摩、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表达能力上,也要加强训练的整体性。要在年段要求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多一些综合训练,少一些无思维价值的单项训练。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训练,以及旨在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而要求学生掌握的识字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4、要继承好的学习语文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不少批评语文教学的文章给今后语文教学开的“药方”是“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传统经验,无疑要继承,但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仅停留在多读多写上,难以培养出跨世纪人才应具有的语文能力,所以要讲究语文训练的科学化。教师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读、写的指导,使学生不仅能读会写,而且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训练过程。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改革,涉及社会、家庭诸方面,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综合治理。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篇六

1 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都陆续走进教室,平时成绩比较好,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孩子们的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

“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教《找骆驼》一课,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老人是经过仔细观察才知道那只骆驼特征的。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你们瞧,老人清晰地说出了骆驼的特征,却说自己不知道它往哪儿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

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3 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七

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传承国家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等重大责任,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小学语文的课程创新是顺应社会的趋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在创新方面做得并不太好,本文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目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里有着明确的说明,语文的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上,注重基础的训练,加强平时的语言沟通,为学生今后能够在社会上合理地运用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究精神。课标中明确地说明了小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除了要学生在平时积极地积累和实践之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策略上做出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

虽然在课标中已经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教育者的教育观念陈旧。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仍然难以摆脱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书面知识,不注重实践能力;注重答案和结果,不注重寻求答案的过程;注重知识的记忆,不注重知识之间的拓展和关联;注重知识的工具性,不注重知识的人文性。这些陈旧的观念在教育者的思想里仍占据主导地位,师长为尊,旧的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对结论提出质疑的权利的观念,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教育目标变得不明确,和时代发展相脱节,让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和模式上越走越远。探究更深层的原因,是学校过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以及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了教学变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盲目攀比的工具,给学生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

2.教育模式的陈旧。在小学的语文课堂里,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度还不够,所以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作为听众和课堂活动的执行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交流。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薄弱之处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教师对课本上的古诗词进行解读时,需要运用到绘画的形式配合学生以感性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诗句、词句的意思,但大多数教师不会让学生去动手绘画,而是自己在黑板上逐字逐句地边画边讲,学生只用在课本上记好笔记就可以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却因为教育者的理念陈旧而没有发挥出作用,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三、教学创新时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而以上几点,既是语文教育创新的目的,也是在进行语文教育创新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解决问题。语文教学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综合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研究语文,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小学五年级的课文《推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篇文章以一个句子中动词应用和语句前后的矛盾之处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综合性,增加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

2.教师要敢于创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启示。例如,在课文《与象共舞》中可以运用两种教学思路给学生进行指导:一种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感悟文章所带来的启示;另一种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学习文章语言形式,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思路,给学生带来两种不一样的启示,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拘泥于现有规则。而现在我国小学语文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者观念的陈旧、模式的陈旧以及教学的策略运用不当等。小学教学的创新要通过教育者的实践去摸索,既要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东西,让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主动地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素质,激发自身的潜能,以适应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八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九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气氛 和谐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很多同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人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和保持有些体会,现论述如下:

一、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家长制”做法,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现代社会,小学生成长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靠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方法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显而易见,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1.教师播放故事片尾曲 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

2.呈现课题:《芦花荡》。

3.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三、改变师生课堂交流方式,引导自由的师生互动,营造语文课堂交流氛围

一堂课的开始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在上课过程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

另外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总之,从小学语文教学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时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韩研丽。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J]课外语文2014.4

[2]张代娣。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J]学生之友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