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12篇10-17-31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如下是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12篇艾青诗选读后感,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一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

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写 www.kaoyantv.com 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画画,1919年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学生备受欺凌。后来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4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可以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希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二

将《艾青诗选》捧在手中,感受近代历史的痕迹。

一本橘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国男儿的坚强,勇敢,他们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凶狠残忍的帝国列强对我们国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将无法抹去。艾青以他苍劲有力的诗句述说着历史的悲凉。

艾青的《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将战争的胜利比作春天,用了多个那些以及将将土地比作野兽,吸着血,可以从侧面写出敌人的残忍,激烈,死伤惨重,表现出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战士的血液换来的,表达了艾青对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爱国的战士的赞美和敬佩。

艾青笔下的每一段诗歌都诉说了一段故事,表达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对战争的痛恨。最后呼吁人们和平,反对战争。读着艾青的诗,朗诵着艾青的句子,有种浓浓的爱国情谊涌上心头,眼前拂过战争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头。

艾青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战争的无情,冷漠的改变了他们。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利益的争斗中,死伤不计其数,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斗。我们应该保持初心,反对战争,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样,让勇敢无畏的人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站起来,反正战争,不要在利益的世界里被污秽沾染,我们要保持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三

《吹号者》,是我在《艾青诗选》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初二读后感 篇四

时间向前走,永远不会回头。随着艾青笔下的诗,我似乎走回了那个时代。

他的诗,是耀眼的红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颤抖了几下。他将自己比作一只鸟,为这片他热爱的土地歌唱一生。他的心被牢牢拴在这片土地上,即使土地被列强侵略后变得不堪,他也不愿离开。将自己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爱国之情在他的诗中挥洒地淋漓尽致。

他的诗,是忧郁的蓝色。

沙漠风吹起尘土,蒙上沙雾。原野被十二月的寒风冻结,人们悲哀地在风沙中前行,低矮的住房、枯死的林木与小河呈现在眼前,天空阴暗,盼不到太阳,雁群没了秩序匆忙逃离,北方是不幸的,北方的人亦是不幸的。他眼前的黑,由文字中溢出他的悲。这份忧郁淡淡的,就像蓝色,黏在心头挥之不去。他的忧郁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蔓延至未来生活的土壤中。人们将忧郁与悲愤化作前进的力量,他们眼中对未来的生活的希望与憧憬,成了这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让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力量,使我拥有了与他相似的期盼。

他的诗,是温暖的粉色。

翻开书,《黎明的通知》悄然落在纸上。黎明在通知什么呢?我往下看。“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温暖给人类”深受苦难的人们得到救赎,不幸者从梦中苏醒,黑夜快过完,而他们所期待的黎明即将到来,人们快要摆脱黑暗社会走向光明。“黎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冰雪消融,百灵鸟在枝头歌唱,忧愁从人们的眼中消失。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对于过往大都一知半解。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的心被他的文字牵动着,走进那个年代。他的文字沧桑却又充满生机,就像饱经风霜后依旧傲立在雪中的梅,一如他坚强的信念,永恒的爱国心。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初三 篇五

《艾青诗选》里面的《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六

当用手捧起《艾青诗选》这本书时,翻开第一篇被艾青优美而朴实的语言所吸引,他的诗不光是写诗,而是借诗来寄托情感。

艾青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乳母,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揭露了这个社会妇女悲惨的命运,表达了诗人的强烈爱憎。《太阳》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期间,当时民族正处于危险之际,艾青借太阳象征阳光、进步、自信,鼓舞和坚定人们的信心,凝聚团结向上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解放的信心。《黎明》写出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作者将多个场景结合起来一起写,体现在对黎明的迫切期待。对啊,在当年那个时代,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渴望出现黎明啊。《光的赞歌》写人民刚从黑暗中走出来,作者提及了社会主义的大好前景,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无限向往和期待。

艾青写得好诗还有很多,几乎每一首诗都带有诗人的情操,仔细去品味,会觉得诗人总是在关注中国的命运与人民的生活,他想用笔墨来鼓舞群众,挽救中国。到了新中国成立,作者又将事业转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足见诗人是个爱国主义人士。

我们可以通过艾青这位诗人来感受一下我们生活的〞艺术〞,当然这〞艺术〞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但都有着向上的力量。诗人诗中的《吹号者》便展示了一种无私奉献,不是牺牲精神;而《墙》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高、厚、长,激亢高昂的艺术情形;《启明星》让我们看到了追求光明,厌恶黑暗的愿望。

《艾青诗选》优秀读后感 篇七

艾青的诗是古诗的内涵和这首诗的外套的完美结合。它通常能够是我的开放,小幽默地描绘它。在他的诗中,此刻有一个安静流动的蓝色忧郁。我爱爱清的诗,因为诗这种蓝色的忧郁。是第一个担心和担心的世界,经过音乐和音乐的世界的忏悔精神,锻炼出了诗人对我的大感受;所以痛苦不是因为自我的私人,所以悲伤不是因为自我的利益。如果我是一只鸟,我应当用一根嘶嘶的喉咙唱歌,这根喉咙被风暴打了;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常包含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诗人的感情从自我的悲伤出来,会去哪里?中国的文化土产生了对祖国,人民和光的这样一个答案。人们的土地被栖息,作为诗人的心的形象自发地出现。曲元的香草美,杜甫的国家在山川和河流,城市春天深植被。感觉当花飞溅,恨其他鸟惊。不是因为时事的艰辛和选择精神逃避,不是因为食物和水果,担心整天吃没有鱼。也许无处不在,永远不会是一生,但我仍然会站在那里,微笑,看着大海。诗人走出了未来的内心经验,与古国的未来,未来和忧虑。你不能想象诗人的肩负荷的力量,他想要把更多的职责给世界作为他的职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基础的来源。

我爱爱清的诗,因其诗歌充满语言紧张。爱清的诗经常是上半年或直接的,或者活力澎湃,但往往是诗的最终使用表达方式到达诗的高潮,然后在高潮的窗帘调用。这经常产生一种已经做出的话,没有感觉,所以留下的声音,三天无休止。好的!

我爱爱清的诗,从爱清的广义;我爱爱清的诗,因其天然天成,有最大的方式,是深入的文化积累,彻底消化产品;我爱爱清的诗,因为我和诗人一样,爱这片土地和太阳。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 篇八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我们前进的路。我们被迫在家中闭关自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通过阅读来休养生息,让心灵得到慰藉。然而,有一本“宝藏”,被我挖掘了,它带给我无尽的人生思考——《艾青诗选》。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一本好书,更是在海洋中的灯塔,指引你前进,奔向诗和远方。

这本书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的中国概况, 作者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深郁郁地唱出了祖国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反映了祖国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从艾青的文字中,我们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无不感受到了浓烈深沉的爱国情怀。作者以土地和太阳为意象,讴歌人民,礼赞人生。

《礁石》一篇中所塑造的形象,让我荡魂摄魄。大海就像是人生中的艰难险阻,礁石就是面对困难仍赴汤蹈火, 披荆斩棘的勇士,历经沧桑,风雨,仍坚定不移,微笑面对人生百态。这不也正是当时的中国吗?中国人民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正是礁石的折射。

《我爱这土地》中,作者将土地比作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 ;将河流比作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悲愤 ;将风比作人们心中的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与反抗 ;将黎明喻为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必将降临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拼死抵抗到底的牺牲精神,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让我热泪盈眶!爱得深沉,痛得强烈,中国,坚持到底!不管长夜多黑暗,黎明终会到来,彩虹终会现身!

艾青先生对祖国热忱的爱,对光明希望的追求,将永远镌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青少年也要用自己的笔杆,对祖国献出自己的爱。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未来光芒万丈!祖国,我祝福您!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九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作者运用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诗人还异常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好像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喻,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周围所有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感情风格上深沉而忧郁,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特点,描述了许多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永远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艾青诗选》读后感模板600字 篇十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十一

当年我有一只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阿波里内尔

艾青,最早走向新世界的诗人,他的诗篇无疑,带给人们以更大的动力和希望。《艾青诗选》汇集了爱情一生的情感宣泄。太阳、土地充满希望光明,战争杀戮充斥着厌恶,从光辉岁月中感悟生命与时间。艾青就是这么一位独特的诗人,胡风对她的高度赞扬,――“吹芦笛的诗人”是完美的。

在《芦笛》一诗中芦笛象征艺术,节杖象征权力,借此抨击了帝国压迫者。芦笛像一把火点燃了诗人内心。芦笛还代表着诗人心中彩色的欧罗巴、个性鲜明和大放异彩的世界。这首诗写于诗人囚禁时,他无法直抒胸臆的公开抨击是非不分的权力者。而无笛恰恰可以用来诅咒这些权力者抹灭了艺术文明。所以这首《芦笛》被称为首篇“反叛者宣言”。

“我曾饿着肚子把芦笛自矜的吹,人们嘲笑我,因为那是我的姿态呀!人们听不懂我的歌,因为那是我的歌呀!”这几行个性鲜明的诗,半个世纪前就被许多评论家和诗人所引用,从中我可以知道,艾青,是一个自矜中透着倔强的人。

直到死去,艾青的自矜气质也没有丧失。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没有使他心灰意冷,他还唱着他的歌,令人感动,不已。

但如今,没有人嘲笑他的歌。有的人听懂了,他的歌,清醒又自信。他们将继续。这位吹芦笛的诗人的歌,带给世界光明和自由……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十二

或许真的是一首诗一种心情吧,读了《艾青诗选》里的很多诗,发现都是在感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为民族命运的担忧和一直追求光明,当我遇见《盼望》时,我却又是另一番心情。

都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们不仅是船长,还是水手,舵手,艾青说“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另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 之一,因为少了悲怆的气息,呈现的是一种豪迈慷慨的气魄。不管是盼望出发还是盼望到达,这样的海员都是勇敢坚毅的,他们不怕远方未知的惊涛骇浪,不怕前方的狂风骤雨,有了这份盼望,他们会果敢地克服即将面临的任何艰难险阻。我扪心自问,我心里有这种盼望吗?答案是模糊的,因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现在大学生活的思考,我会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说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会找寻近期的“盼望”,我会像那些海员一样,盼望着我的大学生活的出发,盼望着我以后理想生活的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