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怎么写 如何写读后感【优秀12篇】9-4-32

读后感的意思就说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如何写读后感【优秀12篇】,仅供参考。

读后感格式模板 篇一

每一次翻开床头的那一本书《呐喊》,都仿佛能听到,从记忆深处,涌出的一声呼唤,这是鲁迅先生对于吃人社会制度的控诉,更是他笔下,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对命运的拷问

听,跪在香炉前,像个木偶人的闰土,再追问,为什么她的生活总是哭,明明已经无数次的向神明祈祷,无数次的许下心愿,可是生活的境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

听,凝视着小栓满是皱纹的额头,老栓还在喃喃自语,为什么人血馒头,没有挽回小栓的生命。反而让他早早的天人永隔。

听,囚车里的阿Q的豪言壮语已经停歇,但他始终也想不明白,这一次,他的精神胜利法,为什么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安慰,为什么尚未出口的救命,竟成了他与世界的诀别。

听,还有那孔乙己垂死的呼唤,1V先生无休止的抱怨,狂人,救救孩子的呼唤。如泣如诉,声声不绝。

或许,鲁迅先生正是听到这一声哭诉,是抱怨,又似疑虑的呼喊。才决定以自己的笔来唤醒就中国那一个个半睡半醒的灵魂,所以才有了这一篇篇犀利狠辣的经典之作,所以我们才可以在中国这头雄狮已经完全觉醒的今天,领略鲁迅那一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爱国,爱民之情。

如何写读后感 篇二

一、学习范文阶段

1.初步感知。教师在介绍完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得到两个收获。一是识字,熟悉好的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圈注,抄在笔记本上,并理解它的意思,会造句,以便写作时运用;二是提炼散文的主题。教师适当讲解点拨,概括指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个永恒的主题。再作引导,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写作时选材打下基础,自然而然地做到了“以读促写”。

2.赏析把握。在初步感知主题后,再抓住文章重点描写、细致刻画之处进行赏析。父亲“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对我心灵的安慰;“甚是仔细”、“再三嘱咐茶房”表现出的不放心;亲自送儿子并“忙着照看行李”,与脚夫讲价钱,上车为儿子挑定座位。这些,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挚关爱之情。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从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赏析之后,大多数学生同作者一样深深体会到了父爱、母爱,同时体会到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魅力,这就为写作打下了感情基础。下课前可布置一个片断练习:写出父亲或母亲为你做一件事时的几个连续动作。写作时指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片段:“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一“探”一“攀”,一“缩”一“倾”。这些动作,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完成自然不费事,可是父亲年老体衰,而且是个胖子,平时走路就“蹒跚”而行,要做到这样,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种轻松的心情更体现出父亲早已把对儿子的爱化作了一种责任。学生在品读后,不仅有了写作的热情,而且下笔更容易了。这样,“读写一体”就初步体现出来了。

在引导赏析把握这个环节,除了引导学生把握父亲对儿子的那种亲子之情,还要指导学生赏析把握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钦敬之爱。赏析时,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等语句,使学生真正进入作者所渲染的情感世界,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其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3.归纳技巧。这篇文章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文章描写人物肖像时着力描绘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背影”在文中出现四次,其中有点题,有呼应。至于是如何点题的、如何呼应的,教师应带领学生朗读、讨论、分析、点拨。

《背影》是经典名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事简洁,抒情自然,语言平实,构思却极为精巧。如开头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似乎只是为了交代开端,其实不然。这个开头为整篇文章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出现的,这便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家境衰败、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接连的不幸,已使父亲身上的担子够沉重的了,可他还不辞辛苦地送儿子上火车,艰难地为儿子买桔子,显示出父爱的崇高、伟大,也彰显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作者用白描记叙,不作任何修饰、渲染,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体会到这一点,就要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中心巧妙地安排情节,不要只干巴巴地记叙主要情节,要进行巧妙的衬托铺垫,增强作文的艺术效果。

读后感格式模板 篇三

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她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在部长家的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隐瞒着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度过了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在这艰难的积攒过程中,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她偶然得知了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挂真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德白白辛苦了10年。

故事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项链》中,读者一旦进入其中,心思便会随着玛蒂尔德的感情而跌宕起伏,这种变化同时会引导读者的思维判断,既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到深切的同情,又觉得那样的结局是理所当然。在《项链》中,莫泊桑依旧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他们的心理去叙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又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他们独有的虚荣心。

小说发人深省之处是让我们目睹了污浊,虚假,拜金的社会中的一颗金子般的心,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不幸在于不能盼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白白地增加烦恼,

同时她是幸运的人,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是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过。

推荐这本书,同时也是希望我们都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千万不要一步错,步步错。

如何写读后感 篇四

关键词:依托教材 激发兴趣 学习技巧 妙笔生花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纵观当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这一板块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语文知识和素材积累的“贫乏”,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贫困”。如何不增加额外阅读负担,能让学生自由地抒写内心的感受呢?如何让学生有素材写呢?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写成初中生级别的优秀作文呢?笔者觉得可以利用课堂,依托教材,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积累广阔的作文素材的平台、引导选材、技法、语言等写作技巧,让他们愿意写、有的写,写得好,让作文课堂妙笔生花。

为此,笔者尝试以教材文本作依托,从兴趣、技法等方面进行作文指导训练。具体为:

一、依托教材、形式多样、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可形式多样地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个性诵读,以读促写。如依托教材《紫藤萝瀑布》,笔者让学生自由找出最喜欢的优美句子朗读,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小组合作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对读。这样充分放飞个性的诵读,激活了学生读的兴趣。乘着兴趣正浓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句子也仿写一句,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也在诵读中被调动起来了。

2.探究质疑,以想促写。如依托教材《月亮上的足迹》,笔者在探究质疑时抛出两个可展开想象翅膀的话题让学生想像写作。

话题1:“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

话题2:“如果将来你有幸成为宇航员登上月球,你设想会有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种有创意的想像力鼓动,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调动了写作兴趣。有学生想象写出了美丽的地球在人类觉醒后被保护得异常美丽;有学生想象写出了邀请嫦娥到环境污染改善后的地球做客的情景;还有学生想象写出了将来月球将成为人类旅游的景点……

3.拓展延伸,以写促写。如依托教材《爸爸的花落了》,笔者特意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的写作作业:请你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以此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在拓展延伸的写作中,学生心灵的碰撞点燃了情感烈火,潜移默化而溢于生活,写作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

二、依托教材,学习技巧,写作妙笔生花

常言道:“写文章,七分在选材,三分在技巧。”也就是说光是积累素材还不行,还要懂得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从新颖的角度去发挥,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人。纵观我们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正是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为后人传诵。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1.依托教材,学习表现手法。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从鉴赏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往往教师讲得很精彩,而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不懂也不感兴趣,因此对写作没有任何帮助。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把教材中优秀范文的表现手法与学生要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学以致用。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欲扬先抑,《爱莲说》、《行道树》、《海燕》中的托物言志与象征,《蝉》、《贝壳》中的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2.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如教材《范进中举》,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就将贪财、自私、虚伪的胡屠户淋漓尽致地展现要我们眼前,达到了写人如见其人的效果。于是在作文指导时,我依托教材中写人如见其人的细节描写方法,让学生模仿片断:练习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实践证明: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的确让学生妙笔生花了。

3.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表达。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个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的,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借鉴教材佳作名篇中的修辞手法,令文章赏心悦目、感染力更强。如教材《春》中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让人自然走进春花秋实、春暖花开、蜂蝶闹春的境界中。事实证明,借鉴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特点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的写作锦上添花。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要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教材来。”依托教材,吸取精华,授之以渔,语文作文课堂自然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读后感格式模板 篇五

学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圆明园在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前,曾是那么辉煌灿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瑶台、武陵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景色,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说,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WWW.SHUBAOC.COM★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再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崛起而好好读书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篇六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想一想,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也许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 齐读第一自然段。

3. 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4.齐读(1-2)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口头组词:

先( ) 工( ) 去( ) 奶( )

失( ) 江( ) 专( ) 级( )

1. 写字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

(六)作业

自由读课文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用 “同 级 工”扩词

2.读(1-2)自然段。

(二)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

2. 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

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7.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6.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7. 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8.分小组读3—8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词

1.教学生字“才、队” 认字“准、备、请、双 各”

2.写字指导。“队”字的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双耳旁的写法上,要强调“耳朵”高而小,以便给右边“人”字的撇留出空来;

(四)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出示课后“读读比比”

(1) 读一组,比一组。读,积累词汇;比,区分每一组字。

(2) 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比比,再在全班读读比比。最好能借助课件或卡片,帮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3) 再进行口头组词。

4.用“准备”进行口头造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家后将这件事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2.说说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有今后应该怎样做?

3.再读课题,解释课题。

4.汇报交流上节课的实践作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总结谈话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要从小事做起,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板书: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篇七

一、用心观察,从看图写起

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如何用心观察图片,看图说话,怎么把图中的内容说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了什么。我不要求学生能说多少句话,或说得有多好,我只要求学生要说清楚,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想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用一句话或两句话写下来。看图写话是我在一、二年级中重点抓的内容,从说清楚到写清楚,从交代清楚基本的内容,即三要素,到能用一些形容词、修饰性的词语去说去写。

在这个过程中,以一幅幅图画作为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第一步。从看图中,让学生学习写人、记事、写景、写状物、写想象,从而教好“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这两大关键环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一句话中,学生要学习找出关键内容,说清楚关键信息,再到培养孩子用两句话、三句话,甚至更多的句子或段落去描写,从而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积累,打开写作的大门

在过去,常常听家里长辈说:“肚子里没点墨水,怎么写得出东西?要想写出好文章,还是要多读书,你不看,怎么写?”我觉得他们说得真好,没有积累足够多、足够好的词汇和句子,又如何写出自己的好文章。所以,写作要从文字积累开始。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孩子多背四字词语、好词好句。二年级开始,则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好词好句,学习使用比喻句、拟人句,使自己说的话、写的话更生动有趣。三年级开始,学生要开始学习模仿别人的写作顺序和方法,使用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写作方法,去写清楚,写细致,写好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变得尤其重要。所以孩子手中,都会有一本摘抄本,或好词好句积累集,还有一个观察本,观察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甚至是天气的变化,观察所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为写作积累素材。

每节课的课堂,是我训练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说话,是一种积累,多给孩子说的机会,特别是上课的时候,我会鼓励他们自由发表意见,要使用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不要求说得多么优美,尽量贴近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课文就可以了。

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训练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积累。我告诉孩子们:所谓写话就是把自己说过的话记录下来而已,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把说的内容变成写的,用文字表达我们所说的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说话与写句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写话,就是用笔说话,用笔说话和用嘴说话一样,你想说什么,笔下就写什么,你想说多少,笔下就写多少。你的经历,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写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只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就算只有一句话,也是值得表扬的。

三、读写不分家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只有理解了文字内容、文章的意思,方能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为自己所用。因此,我每天给学生规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多读,读多了,学生写起来自然就比较顺手。

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文段的特点,如段落开头空两格,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观察文章的内容,如每篇文章或一段话的第一句会明确写清楚什么,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学生就能发现什么必须详细写,什么可以简单交代。所谓“详细写”,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并能够用上恰当的动词。在观察中,学生还学会正确使用“,”“。”“?”“!”等常见的、常用的标点符号,也能写通顺句子,然后做到在写话中不丢字,不多字,学过的字必须写字,没有学过的字,就写拼音。

同学们在读了无数遍课文,在和别的课外书做了比较,在读书中慢慢理解和积累了句子,就会慢慢地学会使用形容词、比喻句、拟人句等。在写作上,学生就不会感到害怕,也不会拒绝,甚至会爱上写作。

四、仿写,开始写作的道路

写作就是从模仿别人的写作方式、方法开始,慢慢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会和感悟,从而悟出自己的写作内容、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能独创一枝的方能成为大家。虽然,我不会要求学生成为写作能手、写作大家,但模仿是所有孩子进入写作的最好方式。

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写作的门槛,看图写话就是低年级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发现通过长时间的教学,通过不断的积累和阅读,当学生们正式开启写作之路时,将会轻松很多。我只需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仔细推敲,去写出自己要说的话;再要求学生找出要素,按照要素去写话,要求把关键内容交代清楚,如:谁在哪里做了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别人怎么把话写得具体,写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就会把他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上,甚至把电视中、动画片里学到的一些可爱的话恰当地用上,让人读了感到很有创意。如有学生写小猫抓鱼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

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它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于是,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花溅了一地。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可怜的小鱼,到死也没明白,它被骗了,真是可怜。这真是条笨鱼!

这样的习作是很有趣的。因此在模仿中,我会要求学生注意重点观察别人是怎么按顺序写的,只有按顺序写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在写景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我们的课文通常是怎么介绍的?为什么会这样介绍呢?我们能否用另一种方式呢?我要求的模仿也是要学会变通的,能做出改变的,能详略得当地描写,才能使作文更@张力,有所侧重。

读后感格式模板 篇八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目送》的书,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作品,拿起书看到书名时不免有些疑惑,起“目送”这个名字,是不是送人离别啊?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这本书。

记得一个雨天的下午,我因为没带伞而感到一阵不安,这可怎么办?这样淋回家可不行啊,伴着焦虑放学了,先和同学打一把伞吧,刚出了校门,就看见了奶奶小小的身躯在人群中踮着脚尖张望着,我赶紧跑到奶奶身边,就这样,我和奶奶打着一把伞回到了家,把我送到家门口,奶奶说:“好了,你到家我就放心了,我得赶紧回去给爷爷做饭了。”之前,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有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儿,总是干劲十足的,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有活力。可就当奶奶转身离开的那一刹那,我发现奶奶老了,头发白了,身子骨远不如原来了,我就这么看着她远行的背影,她的脚步伴随着雨声渐渐模糊了,渐渐消失了……奶奶老了,她真的老了。

如何写读后感 篇九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导;三问;检测

都说语文难学,其实是很多学生不会阅读文本。因为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虽然字面上的意思看得懂,但到底读懂了什么,心中茫然。那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通过“三问”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

一问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学生读完文本后,最起码要对文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大致说出写什么。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阅读,最后都可以通过复述、概括的方法来检测。检测的有方法三个:一是详细复述;二是概要复述;三是概括内容。详细复述就是要求学生把故事再讲一遍。概要复述就是复述文本的主要情节。概括内容就是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就限定概括字数。如学生读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能大致说出这篇文章讲的是自己爬悬崖的经历就可以了。如“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上悬崖,胆战心惊,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这个概括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限定在15字以内概括,可概括成“我爬悬崖遇险,父亲助我脱险”,这样的概括显得既简洁又准确。

单纯了解文本内容,还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读后要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这就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卒章显志,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找出,“我曾屡次发现,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意即当碰到困难时,应先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踏实走好每一步,直到最终取得成功。

有些文本主旨很含蓄,但再含蓄也总会有透露出作者写作意图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文眼”。如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文章抓住梅雨潭的“绿”尽情描写,抒发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而积极奋进的激情。开篇“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落笔点题,感情倾泻而出,不可抑制。无论是初看梅雨潭的“绿”景,还是细看远近景物皆可“惊诧”,无论是写“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 “追捉”,还是读者恍然领悟到梅雨潭的“绿”,都显示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绿”成为思想感情的载体,作者因自然之美而惊诧,是文章的文眼。文眼句完整地总提全文写景抒情的中心。[1]有的文章还要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来探求主旨。如《紫藤萝瀑布》,先写看到“瀑布”之盛,进而回忆十几年前紫藤萝瀑布之衰。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本文写作背景是因为作者弟弟的去世触景生情而作,抒发人生之慨,即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不幸是暂时的,要鼓起生活的勇气,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二问文本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阅读文本时,要潜心于文本“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两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研读文章,字斟句酌,仔细研读文本的字、词、句、段、篇,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结构安排和表现手法。词句的揣摩是文本阅读的重中之重。如读《故宫博物院》,我们要问,文章是怎样写故宫博物院的规模呢?通过阅读,我们找到第二段文字,“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紧接着问,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通过思考,我们知道这里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故宫规模之大。这样就理解了文本中用这么多数字来表达的原因。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是一个鉴赏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一时揣摩不出,可教学生采用“删一删、改一改、调一调”的方法来品读。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有一处景色描写:“暮色苍茫,出现的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只是交代时间吗?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这里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了“我”恐惧害怕的心情。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删去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天不暗,杰利就不会去叫父亲,父亲就不会来找我,也就没有了下文,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也就无从说起。因此,这一处景物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又如《金色花》的结尾有这么一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里为什么用“坏”字形容孩子呢?改成“好”字行不行呢?通过揣摩,我们体会到,用“好”字只能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担心,而用“坏”字既有嗔怪之意,更有怜惜之情,写出母亲根本没有真的生气,又表现出孩子的顽皮,“坏”字用在这里显得十分生动。这就是贬词褒用的妙处。

再如郑振铎的《猫》写了三只猫,第一只猫很漂亮,但病死了,第二只猫很活泼,但被人抱走了,而第三只猫被“我”冤打致死了。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通过调一调的方法把这三只猫的写作顺序打乱,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写前两只猫是为了给第三只猫作铺垫,突出自己的愧疚之情,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同情。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容易把握了。

三问阅读文本后有何启发、有何收获

对文本的局部进行仔细揣摩后,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文本。读后要问,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发或有何收获?这可以从文章的内容主题上说,也可以从文章的写作手法上说。对文章的内容、主题要能引起类比联想,想一想,有没有读过表达类似主题的文章、名言警句或诗句等。对于写作手法要问,这篇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如《散步》一文,写的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途中出现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由于大家尊老爱幼,问题得以成功化解,体现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读后我们要展开思考和联想。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表达类似主题的有“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的二十四孝图典故,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言,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等。

再如《白杨礼赞》,作者托物寓意,借白杨树来象征平凡而又伟大的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的写法叫象征。我们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象征手法。

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运用以上“三问”,既有整体感知,又有局部研读,既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能帮助学生走出文本,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做到真正把文本读懂。

参考文献:

如何写读后感 篇十

一、细致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也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是“无病”之作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要想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就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把作文教学融入富有情趣的生活之中,为学生接通生活和作文的“运河”,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二、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先导,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它以需要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交朋友。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例如,写作《记一次劳动》,我利用实践课把学生带到我校的植物园,聆听专业技术教师讲解如何栽花,让学生亲手实践后再写作文。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写出好文章。无论学生写得如何,只要是学生亲手采撷的生活“浪花”,发乎心,取之事实,无论“浪花”美不美,都要予以肯定与欣赏。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真切感受周围的事物,当学生接触的事情多了,感受深了,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写起作文就会激情饱满,得心应手。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还会为学生的作文发愁吗?

三、开展课外阅读

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篇十一

[关键词]精品化练笔;情感化练笔;补白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63-03

[作者简介]许伟(1975―),女,江苏响水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实施的建议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读和说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依据新课标理念精神,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精品化练笔,在典型构段处模仿写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比较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练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为学生的练笔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莫高窟》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莫高窟的彩塑,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些彩塑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生:这些彩塑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文中是怎样细致描写这些彩塑的呢?请把描写它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生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师:想一想,怎样能把慈眉善目的感觉读出来呢?注意一下表情、动作,再试试。

(生入情入境表演读)

师:很好,那么对于“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雄壮勇猛的力士”,你能用刚才读的方法把“威风凛凛”和“雄壮勇猛”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评价)

师:在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请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

生:这句话写了这尊佛有16米长,还描写了它的动作神态。

师:哇,16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了,你看作者写得多具体呀!看到这一尊尊佛像,游人有什么反应?

生: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知道了这些彩塑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也明白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彩塑的,以及游人看到这些彩塑后有什么反应,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呢?

生:能。

师:那好,在我们初读课文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还写了莫高窟的一些帛画、刺绣、铜像等。但是文中没有细写,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可以写铜像,也可以写帛画、刺绣等。

例:莫高窟里的铜像也有很多。这些铜像[CD#4],[CD#4]。有[CD#4],有[CD#4],还有[CD#4]。其中有[CD#4],[CD#4]。看到[CD#4],[CD#4]。

《莫高窟》的第二自然段是一个非常有写作特色的片段,它主要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莫高窟的彩塑写得惟妙惟肖。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读写结合,顺利实现了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尤其是例子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练笔环节。这种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情感化练笔,在情感共鸣处拓展写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情感共鸣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如:《船长》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正是因为有着哈尔威这样经验丰富的船长,才使船上的60人得救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哈尔威船长自己为什么不走,他为什么要放弃自救的机会?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生:因为他是船长,一切都需要指挥,如果他离开了,现场肯定会乱得很,不利于船上的人安全脱险。

生:他为了乘客宁愿牺牲自己。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诺曼底号承载着船长一生的追求,在危险来临时,他时刻牢记自己船长的职责:组织乘客安全脱险,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此时此刻,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望着哈尔威船长逐渐消失的身影,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请大家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人物,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果你是史莱芒,你想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获救的妇女,你会对船长说;

如果你是被救的儿童,你会对船长说。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处引导学生写话,可以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如泉涌,写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个练笔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而且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对船长的感性认识也得到了升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补白式练笔,在文本空白处想象写话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常常运用一些“空白”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独具一双“慧眼”充分利用作者这种“笔所未到,意有所指”之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及时对课文“补白”,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

例如:《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片段)。

师:大儿子想把烛台转移出去,受到了德军的阻拦,蜡烛在慢慢地燃烧着,这对于他们一家三口来说到了什么时刻?

生:气氛最紧张的时刻。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紧张的感觉读得再浓一点?你读得很流利,但是紧张的味道还不足。

(生读)

师:就在这最紧张的时候谁出来了?

生:小女儿杰奎琳。

师:她是怎么说的?

生:司令官先生……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师:你们觉得她这样说司令官会同意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她怎样说司令官会同意?

生1:显得有礼貌一点。

生2:显得可爱一点。

生3:显得乖一点,娇气一点。

师:那么你们能用这种语气把小女孩的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司令官同意了吗?他是怎样说的?

生:当然可以,我家……小女儿。

师:小女儿成功地把烛台带走了,那么在她出来之前她会想些什么呢?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呢?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情境把小女孩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但是这样的想象又是以文本为依据的,是合理的想象。在《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中,教师把小女孩出来前的内心活动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练笔,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情感。这种补白式的训练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如果能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以读促写,加强对学生的练笔指导,就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读后感格式模板 篇十二

看了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作品《女巫》,让我有了很多新奇的发现。他写的故事里有些真正坏透的家伙,他们干的都是些最令人不齿的坏事。

在这本《女巫》中,这些女巫是如此可恶,如此的恶毒,她们每天都要杀死一个孩子,如果她们办的到的话。遇到女巫可不是好玩的事,特别是当她们开大会的时候,当女巫大王宣布她的秘方的时候!你就会被变成老鼠的!可是只要记住,即使你被变成一只老鼠,你也要学会勇敢去面对,而且你还有机会去消灭她们。因为有爱和勇气,即使是变成一只小小的老鼠,也能够消灭全世界最最强大的女巫。

《女巫》中的我在姥姥的教导下知道了怎样去辨别女巫,怎样去应对女巫。这个我充满了智慧和聪颖,他遇事沉着冷静。让我羡慕不已,真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样勇敢机智,不过我还是觉得从他的身上看到,做事还要更细心点,要不然他的尾巴也不会断掉了。看了这篇文章,让我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主人公的乐观精神也让我佩服,当他问姥姥老鼠可以活多久的时候,姥姥告诉他老鼠可以活9年,他竟然乐观的想到到时候和姥姥一起死去,而不是伤感的想着自己只能活9年。还有就是他变成老鼠后,他也坦然的接受了这个事实。还利用老鼠的便利,去勇敢的消灭女巫。我觉得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学习的。但这本书的结尾我还是不太满意的,我真心希望到结尾的时候,书中的我可以找到变回人的解药,那样的结尾我觉得我会更喜欢。但是妈妈告诉我不是什么都会很圆满的,我们有很多时候要学会接受现实。因为很对现实都没有那么圆满!

看完这本书,让我懂得了面对生活要勇敢,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面对一些不好的人和事,我们也要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我都会以《女巫》中的我做榜样。勇敢,机智,善良,快乐的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