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科研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通用9篇9-18-63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9篇科研管理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研管理 篇一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分析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医学科研档案专题性强,时间跨度大,周期长,研究均以一个专题为研究对象,都是围绕着某种疾病病因的探讨、治疗和预防,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伤等进行专题研究。

一、医院科研档案的特点

(一)真实性

科研档案是医院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它真实地记录了医院的科研活动、科研水平,反映了医院科研活动的历时过程。

(二)实用性

科研档案是经过收集、分类、鉴定等科学方法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价值的文件体系,是医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能为科研管理机构和科技人员在科研管理、科技决策、科学研究、技术交流、著书立说、职称晋升、经验总结等方面提供信息和依据,起到凭证和参考作用。

(三)保密性

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拥有其知识产权的有价性。

(四)专业性

各医院有各自的专业特点,有各自的专业优势。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专业技术知识。

二、科研档案人员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科研档案人员的基本任务和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贯彻国家有关科技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订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参与本单位的科研计划管理、成果管理和技术市场的开发活动,及时提出对科研档案的管理要求。

指导、监督、检查和协助本单位各部门的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

立卷归档工作。检查、验收科研项目或上报评奖成果的档案是否完整、准确、系统。

三、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特殊性

医学科研档案专题性强,时间跨度大,周期长,研究均以一个专题为研究对象,都是围绕着某种疾病病因的探讨、治疗和预防,某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伤等进行专题研究。许多重大项目更是多专业、多学科综合研究、共同攻关完成。因此,除了项目初始的技术路线制定完成后,研究课题就步入了主要阶段,有的是每个病例信息归档后就纳入分析系统,有的是等全部试验调查数据收集齐全后进行系统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或是对传统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原始数据的收集只能在课题完成后,也因此导致科研材料收集、归档不齐。

(二)课题组成员组成的特殊性

科研人员工作繁忙,往往身兼数职,既要每天应对临床医疗工作,又要进行学术交流、进修,还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同时一个经历二三年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中不仅有正式员工,还有研究生、进修生;不仅有本科室固定的员工,还有处于轮转中的住院医师;有专门从事临床实验工作的人员,也有专门从事实验室实验工作的人员。科技人员在研究工作中形成的研究材料比较分散,这样对于日常科研材料的收集、整理,往往难有较高的收集完整度。

(三)科研人员科研档案意识淡薄

一是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医学科研档案工作促进医学科研事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或认为科研资料是自己的心血,应该归自己所有,不愿将自己的科研核心内容资料完整地、系统地移交档案部门。

四、医院科研档案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根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五章规定:“各单位都要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基本原则,根据科技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工作,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可见,建立和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医院科研档案有效管理和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科研档案做到集中统一管理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

一是重科研活动,轻档案资料管理;二是图自己方便多,从大局着想少。医院科研档案只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利用起来才能方便。至于有规章制度约束,使用时要办手续,是为了保证医院科研档案不失散,不损坏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长期使用方便的重要措施。理部门及档案形成部门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责任。

(二)实行课题全过程管理,确保科研档案质量

为保证医院科研档案内在质量的真实性,实现科研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档案管理,确保科研档案的质量,根据我院科研档案工作的特点,在遵照医疗科技档案规范管理原则的基础上,

从以下四方面确保科研档案质量。

1.立项指导。临床科研人员往往对档案收集的程序不熟悉,在科研立项时,由科教科的一名兼职档案员根据科研设计的内容,将科研项目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书面告知项目负责人,

并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该项目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

2.中期检查。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科教科的兼职档案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进展的动态,针对开展项目的每一阶段应形成的原始材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研究活动中原始材料形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参与验收。在科研课题结题验收前,项目负责人要将该项目的全部文件材料送科教科审核,兼职档案员应检查研究实施的原始资料、实验记载形成及管理情况、验收研究材料形成的质量,档案不符合要求的科研项目不予结题验收。

4.审核鉴定。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员要对研究项目形成材料实行全程跟踪,确保材料的齐全、完整,保证科研档案的质量。科研项目结题后,科教科的兼职档案员将档案移交到医院综合档案室,由医院专职档案员按照科研档案的归档要求对项目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鉴定后,集中归档到医院综合档案室。

参考文献:

[1]姜瑞博。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

[2]关欣。档案信息为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05,1(3).

科研项目的管理 篇二

关键词 科研管理 信息化 高校科研项目 企业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使用市场,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已经建设了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科研管理是对进行科研工作中所涉及的经费问题、人员和其他具体操作问题的管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和科研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保证科研管理的顺利有效进行,才能使具体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而使用信息化方法管理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通过开发和共享科研信息资源,能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之间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而相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能实现信息共享,在科研进行时搜集资料和科研成果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借助“211工程”和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包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等都随着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立而得到完善。各高校对信息技术有不同利用度,而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一般有三种模式,即联合开发、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结合。自主开发是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基于对科研项目管理信息业务的需求来使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开发有侧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代表高校是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开发则是高校基于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有侧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代表院校是四川师范大学;最后是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模式,即不参与系统开发,基于实际情况和科研管理的需求引进其他院校或科研机构成熟的可以项目管理系统,必要时进行二次开发来适应院校环境。

二、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准备工作阶段的管理、科研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科研完成后的总结、评估和内容储存。具体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申报管理。处理对其他项目申报的统计以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制定和管理经费预算,计划大概框架和分阶段研究进度,对科研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风险规避进行管理等等项目前期的各种琐碎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过程项目管理。首先是对研究项目批准后进行建档和经费统计的录入,而在科研活动中的不同过程如资料搜集、实验分析、整理总结等都需要金牛星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因此,这些阶段性总结报告和情况汇总包括需要以文字的形式也一起储存在管理系统中。另外,还要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管理,汇总个人的基本资料,在科研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用于有效地调度人员。

第三阶段,项目终结管理。一项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因此管理系统除了收入完整的科研成果和报告以外,还有项目的评估和验收报告、整个科研进度情况、最终所用的全部经费结算和审核文件等等。

第四阶段,完成项目跟踪管理。有的科研项目需要记录可行性和实践情况,因此需要将反馈信息输入管理系统。

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负责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有效快速地完成每个阶段的管理任务,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企业中的科研项目管理与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有所不同,前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后者是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在企业中,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与其他项目管理性质有所差异,因科研项目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因此很多研发型企业一般都是同时进行多个研究项目来相对地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笔者认为,企业中科研项目信息化的管理是在高校中单个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几个管理项目的简单叠加,项目管理者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各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员配置、资金配置和材料配置等)。因此,在实际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得到共享和交流,需要高效地处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问题,最终使科研项目信息正确地收入到各自的数据库中。

另外,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同的是,在企业中项目管理还要涉及到绩效问题,因此,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还包括有对参与科研人员在不同阶段的投入情况汇总来实现绩效管理。

四、结语

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能对科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因此在高校、科研单位和部分企业中都得到了推广,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和内容分析画出一个大致的信息化管理研究框架。在了解其具体的管理内容和流程之后能更好地应用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科研信息的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科研人员管理范文 篇三

一、引言

目前,国家正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高校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国家高科技人才聚集地,智慧资源集聚,拥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所以,高校在做好人才培养的本职工作外,应该结合国家科技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学研究工作。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利力的支撑,而且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成就。通过统筹考虑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科研政策以及科研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在人、财、物等科研条件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为科学研究工作保驾护航。

二、问题

虽然高校拥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汇聚,但是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下,高校科学研究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对高校科研带来新的挑战。

1. 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创新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校科技处、学院二级科技管理体制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制定有关科研政策和管理规定,组织编制学校科技发展规划,代表学校对全校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等;学院(系)则负责学院的具体科研管理工作,协调本单位项目的人员分配条件保障,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科研人员联系和沟通;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具体实施责任人,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下,对项目组织、人员调配、经费支配、项目实施等独立行使权利。这种机制下,科学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行跨学科跨团队的资源整合,以团队合作形式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2. 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进一步释放

近几年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了一些了政策和办法,对于规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起到了指导性的工作,同时国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发现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与不规范等问题,也查处一些科研腐败案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奖励激励机制亟需创新。目前,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比例非常低,导致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和释放。

3. 具有高显示度的成果凤毛麟角

目前,高校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仍然普遍强调规模和数量,高校科研管理重视项目申报而轻视项目过程管理,重视经费投入而轻视成果产出,大量低质量的论文和专利仅仅是为了项目验收需要而产出的,但真正具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却凤毛麟角。同时,高校科研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很少跟踪市场的需求,无法真正体现科研的核心价值和本质功能,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根本无法应用到市场,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这就造成了包括人才、科研经费等在内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4. 科研管理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一,大多数管理人员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尤其是工科院校,科研管理人员大多要求有工科背景,优势在于他们对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比较了解,对于科研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但是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素养有待提高;第二,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很多通知和政策等信息未通过分析和加工便出去,工作中仅仅充当了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作用;第三,由于高校缺乏对科研管人员的激励措施和制度,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尤其高校行政的特殊性,科研管理高岗的晋升渠道很窄,导致科研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很大,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进展。

三、对策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在“注重规模、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指导思想下,发挥高水平人才汇聚的优势,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前沿,做好高校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工作,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1. 科技创新,体制先行

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这条道路上前行,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对于科技发展做了长远规划。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紧跟国家的改革步伐,步调一致地进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工作。在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科研环境、加强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创新科技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奖励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高校两级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结合自身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做好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科技发展规划对高校的科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实施,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政策等方面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高校在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影响力。

在科研组织架构方面可以突破传统的院系科研组织模式,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在若干关键领域组建相应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汇聚高水平科研队伍。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交叉学科培育和发展,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努力争取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催生出高显示度创新科研成果。

2. 营造良好的科研?h境

科研环境的好坏决定着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创造良好的科研硬环境,使得高校科研在基础条件上获得充分的保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政策,培养锻炼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以及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气氛等措施提供良好的科研软环境,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在舒适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科技创新工作,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在考核激励方面建立分层分类考核机制,通过对科研人员进行分类,将科研人员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和专职科研型,通过细化考核指标,使科研人员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科学研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资源,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产出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3.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同

高校科研管理涉及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项目管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同。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成立科研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修订和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培训,同时在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监督科研人员使用好科研经费,及时地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成立科研财务管理部门,有利于解决科研管理人员不懂财务,财务管理人员不懂项目管理的问题,大大地提升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力。

4. 提升科研管理人员水平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 篇四

【关键词】 科研经费; 内控管理; 风险点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管理者围绕既定的中长期办学目标,为确保学校各项教育、科研事业有序运行,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断重视,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科研经费总量大幅增加,科研经费已成为不少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管理者对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不强,科研经费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暴露出诸多问题。当前,高校很有必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更加注重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从而调动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营造高校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笔者拟结合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对高校科研经费控制的目标、经费管理的风险点、经费控制的重点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控制流程及控制对策建议进行分析,进而为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为真实地了解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便于分析问题,笔者分层选取了江苏省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参照资料文献及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其他省份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综合总结。从调查情况来看,高校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理念错位

根据调查结果,有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参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科研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往往认为按现状也能把事情办好,也没有树立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普遍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过程管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或者有私心、私利,就会导致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科研经费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照其他高等教育经费严格、规范管理。但高校科研、财务、科研管理乃至监督部门人员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己经过“努力”而得来的,是科研人员自己的财产,不应“从严”而应“适当放宽”,其使用与管理属于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可以说,“从宽”是高校对待科研经费管理的普遍“心态”,财务部门、科研管理与监督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日益显现。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在对江苏省所在高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成本和效果的控制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的人认为所在高校该方面的管理很完善,51.7%的人认为一般,另17.3%的人认为有待完善,这也表明江苏省高校对资金来源的另一重要渠道——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欠缺,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科研违规和腐败案件。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活动中,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财务、资产和监察审计部门都是参与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科研经费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空白”;二是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抱着“你不管我也不管”的态度,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失控”;三是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对于一些科研工作和水平正处在“爬坡”上升期的高校,为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一直以来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较为宽松,科研政策的制定也以鼓励教师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导向,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特别是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和结余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薄弱。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较高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科研管理不当导致的腐败案件常见于报端,事实上也存在科研经费相当部分被用于“公务费”、项目研究人员的人员费支出等,没有全部用于真正的科学研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更有甚者通过巧立名目,将经费转移到个人腰包。从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角度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预算管理风险。一是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申报得不到批准;二是项目经费未按照预算规定的额度、支出类别、控制比例等要求合理使用,导致项目竣工结算无法报批。

2.财务管理风险。科研项目经费未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专门的会计科目统一进行核算。

3.支出风险。一是支出事项与科研内容不相关,存在潜在的风险;二是支出票据、手续不完备或者违规带来的风险;三是资金转拨违反规定造成风险。

4.采购风险。科研项目中设计的仪器、材料、设备和工程建设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存在的风险。如:应招标采购但未履行招标手续。

5.资产管理风险。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学校所有,不得作为科研项目组的私人所有,但现实中存在“巧立名目”、“张冠李戴”将国有资产纳入个人腰包。

6.结题风险。由于多种原因,科研项目最终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而存在的无法解题的风险。

这些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存在,损害了高校形象,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乃至高校自身的良性发展,对社会不良风气也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指科研项目从申请批复、资金到账、经费合理使用到竣工验收经费决算的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科研任务目标、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合理控制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整套控制流程和措施。

(一)明确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目标

1.合规、合法性。科研经费管理符合国家及有关部委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颁发的办法和规定;科研经费收支在遵照项目申报预算的基础之上,同样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要求;科研经费的增减、转拨和结余等变更也要合规合法。

2.效益性。科研项目批准立项时就规定了预期达到获取成果,通过有效控制,合理使用科研专项资金,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实施,达到预定的科研目标,争取实现科研经费的最佳使用效果。

3.风险最小化。当前,由于对科研项目控制薄弱,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腐败案件的产生,对项目负责人,乃至高校都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应内部控制可减少科研活动中的风险。

(二)突出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重点

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对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和执行。项目申请时,课题申报主要负责人结合科研的任务量,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按照经费管理的相关办法,协助和指导课题主要负责人编制预算。“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进度执行,不得超预算开支费用。批复后的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需调整,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科研经费的转拨。科研经费转拨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必须经学校科研管理、财务部门共同审核,科研项目负责人应该向学校职能部门提供该科研项目的批复、合同和项目经费本。杜绝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

3.科研经费的支出。科研经费的支出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各项支出应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不得列支无关的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各支出项目进行财务报销时必须提供真实、合法的票据,不得以假发票、白条等虚列支出。

强化大额支出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大额支出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按照控制制度的要求超过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必须经过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审核和签字,不得违反程序列支大额支出;对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大型设备的应严格执行学校相关采购程序,强化专家论证的必要性,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强化支出中项目劳务费、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国际交流费和会议费的管理。对于这几类费用,批复的项目预算和相关管理办法都规定了一定的支出比例。项目组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和支出相关费用时,不得随意编列和列支,严格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评审费的支出控制,对于涉及到人员支出的费用,发生相应支出时,必须由本人签收或汇入本人个人银行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由他人代签,同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4.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应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资产权属均为国有,要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科研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

(三)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流程

科研项目经费控制应当以科研项目立项开始作为切入点,以科研经费资金流控制作为主线,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同签订、经费到账、资金管理和使用一直到项目竣工结算结题上报,贯穿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其流程见图1。

(四)强化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措施

1.强化参与项目管理主体人的责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负责人,其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应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批复的预算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校内外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真实、有效和合理,对未按照有关办法执行的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主体,具体负责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包括立项和签约、合同管理和预决算管理等工作程序,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合同和项目预算开展科研工作,并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

学校财务部门是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结算工作主体。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报销流程等;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决算,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科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

学校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日常审计监督,每一项科研结题经费结算上报须经过审计部门审签。

2.构建统一和规范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和审核制度。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务管理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会计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按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要求设立统一的会计账户,对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对科研经费使用提供全过程服务,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和审核,同时加强财务日常监督,确保核算内容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对项目立项、经费到账、经费使用和结余等情况在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参与管理主体的项目信息管理中予以公开,及时了解和掌握经费使用情况。

4.建立科研经费监督检查制度。项目组负责人应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进度、合规性自查;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对照批复的预算,及时办理结题结账手续。学校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紧密合作,定期对科研合同签订、经费使用、经费划转和资产管理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正,尽早、尽可能在校内得到解决,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5.建立科研项目结题经费决算审计制度。每一项科研项目结题上报前,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决算,经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对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审计的重点为:预算执行情况、经费支出的合规性、结余资金的处理等。

6.建立项目风险责任制度。为防止项目不能很好、如期实施,按照项目总金额对科研项目经费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责任金,各种科研项目若出现失败风险,根据约定的风险责任予以赔偿。

7.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根据项目组织、管理和完成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学和有效使用并作出突出成果的项目、单位或个人,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对组织不力完成效果不好的项目和单位,学校有权进行管理和干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 钟正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8):23.

[3] 武彩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山西财税,2012(6):15.

[4] 何岸。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48.

科研项目的管理范文 篇五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涵与业务流程本文认为:科研项目管理是以科研项目目标的实现与科研组织竞争力提升为目标,以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为实施手段,在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申请与立项、实施与验收、推广与转化等环节,分配人、财、物等科技资源并使之得到有效利用,协调畅通项目委托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课题组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沟通,最终实现。(二)科研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增加对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应遵循创新发展的理念,制定科研发展战略,取得更好的科研业绩,为我国当前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研项目管理客体多人、多层次、多过程的特性决定其管理的复杂性,其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与数据。知识管理是对知识以及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实践的管理。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灌注并实施知识管理,不但可以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分享、转化与应用,帮助组织实现内部知识创新,并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竞争力的提升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知识管理在创新科研项目管理理念以及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大有可为。1.创新科研项目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知识管理环境当前,以行政化为基础的墨守成规的科研管理理念,造成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在管理中,重行政管理,轻需求服务,管理形式流于表面,管理力度不到位。这势必影响到科研项目的开展与整个科研组织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创新工作理念,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将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融入到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中并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方式,将科研项目管理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向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管理转变,挖掘科研项目承载的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改变科研人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科研知识学习与共享的内部环境,促进科研管理人员间形成一种开放共享的、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文化,做好科研项目信息咨询工作,满足科研人员的知识与创新需求,提升组织的知识共享能力与科研竞争能力。2.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科研项目是一种知识的高集成载体,但我国当前采用的课题负责人制度,使得每个项目之间缺乏联系,相互分离,不仅造成了项目间的“信息孤岛”,还有可能导致重复研究。而在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内运用知识管理,将大为提交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从而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在项目申报与立项阶段:知识管理在科研选题、申请立项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参谋作用。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信息重要的资源库。在进行科研立项和选题时,需要科研管理部门根据已有的科研项目资源库,查出重复课题或未来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这是启动新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科学系统链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科研管理人员应帮助科研人员获取相应的知识,满足科研人员的创新需求,启发科研人员思路,实现科研业务创新。在项目实施与验收阶段:树立知识管理理念,营造组织内科研人员的共享氛围,利用各种科研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各种来源知识(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对显性知识进行技术编码,注重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注重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信息化共享;对隐性知识进行“解码共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头脑风暴、报告讲座以及学术沙龙等活动,使科研人员头脑中的经验、体会得以表达,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明晰化、共享化,实现显性与隐形知识二者间的动态转化以及隐性知识共享,促进项目组科研人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科研项目创新。在转化与推广阶段:当前科研项目研究中始终存在“重科研,轻转化”的现象。就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而言,它具有跨部门、跨领域、多主体,多环节的属性,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一直属于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知识管理可就单个科研项目构建一个共享的信息系统,为解决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方法。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科研项目管理策略研究

(一)“以人为本”的科研人员需求服务“以人为本”反映了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以需求为宗旨,树立现代科研管理用户导向型服务理念,加强参与意识、主动意识、优质意识。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科研项目的熟悉,对科研项目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研究,以便给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科研项目信息服务,做到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应利用现代信息与技术手段,加强构建以科研项目核心内容的知识库(或知识管理系统),建立以项目研究过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研究专家、项目研究机构、项目研究领域以及项目研究文献等内容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库,从而打造科研项目总结与分析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科研素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需求。(二)“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氛围营造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以及项目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环境中,建立尊重知识的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畅通沟通渠道,建立沟通平台,促进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信息与知识交流;使组织内部人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要求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加强知识的分享与沟通行为,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三)“以编码为基础”的显性知识管理本文中的编码法是指:将科研项目中的可标准化的显性知识逐一编码并储存到数据库当中,使科研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地获取知识,使科研人员可最大程度的获取整个科研组织的知识资源并转化为潜在的创新能力。这要求科研组织要加强以下三个层次的投入力度:基础层——通信网络与数据库存储的投入,用于支持知识的传播;服务层——科研管理人员的投入用于知识的甄别与采集;信息层——数据库存储与传播的投入,用于构建知识的共享主体。(四)“以人员法为基础”的隐形知识管理本文中的人员法是指:以人员为管理对象的隐性知识的获取,将科研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用专业术语进行清晰表达并能进行传播与共享的显性知识。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深深地植根于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4因此,这就要求科研组织建立以下两方面机制,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通过各种平台、渠道与方法,如培训、会议、头脑风暴等,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激励机制为手段,构建合理的知识贡献率评价指标体系,使隐性知识拥有者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分享知识的愿望。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基于知识管理的科研项目管理策略图可总结出如下架构:

三、结语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 篇六

一、工作方向

积极参加**学习,关心时事**,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我们活动的指导方向!我们结合了校本教研开展了各项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我们以务实、创新的工作做分要求自己!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科学教师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切实解决科学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开创我校科学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本组的做法

本学期我们在校本教研与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作的结合下开展了活动!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本学年市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作: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和拓展作为我们活动主题!

在开展听、评活动中我们都围绕素养提升的主题进行讨论研究,并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所以在开展听评课前,我们的集体备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我们组成员在集体备课前都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 kaoyantv.com 保证在开课前能尽量地设计好!听课后认真评课,而我们评课的主题就是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拓展为方向,教法是否得当,教学**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经验、建议,全组教师一起积极研讨,这样不仅促进了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本组教师从备、教、辅、改、研、评等各个环节,树立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备课中不仅考虑教师的教,而且更多思考学生如何学,并且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我们尽量在工作中我们做到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展我们也遇到诸多问题,我们组内教师普遍年轻,实力和理论都不够,没有指导师,这样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就变得理论的指导性不明确,只能通过网上查询及咨询其它校外比较优秀的教师,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在摸****的方式中不断的尝试中!

三、反思与改进

反思我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不足,我们的教科研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步骤相应的实施虽然踏实的落实,不过部分成员会只流于形式;同时外出培训和听课的机会虽然有,但不是很多,这对老师视野的开拓有很大的限制;还有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许多实验设备和器材与新教材不配套,或者已经破损、有部分遗漏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科研项目如何管理 篇七

关键词:医院 科研管理 管理机制 创新

一般情况下,医院科研成果的产出是其科研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成效的一种具体表现。而目前,科研管理的基础结构与制度、科研项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以及奖惩制度设置等,都能够对医院科研管理绩效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实践中推动医院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建立起系统则应当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创新与调整,以下主要从基础结构与制度和科研项目管理这两方面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简单探讨。

1.医院科研管理基础的创新与发展

推动医院科研管理基础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是指在实践中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基本结构和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性调整。首先,医院应当建立起系统的科研管理机构,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对科研工作进行管理。

1.1建立系统的科研管理机构

提高科技兴院意识,建立院科两级管理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改善科研条件,形成第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扎实抓,科室和个人具体抓的层层管理。

1.2以制度化的方式进行科研管理

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推动医学研究单位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怎样利用好政策导向作用,抓好制度落实,提高管理执行力是管理者的工作重点。

从2009年起我院成立了医院学术委员会,并先后出台了《学术委员会章程》、《院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规范了科研项目的管理。

2.医院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医院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推动医院科学水平、加强医院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提升医院现有医疗技术与科研水平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要要对医院科研管理中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与发展,则应从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题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创新。

2.1科研项目的申报动员管理创新

我院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高等院校的直属附属医院,肩负着医、教、研三大任务,临床医师在承担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是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但现实工作中,大部分临床医师或自认为临床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不愿舍临床之“本”而逐科研之“末”;或“没有实验室,怎么搞科研”成为他们脑海中的固有观念。科研管理工作者要积极思考如何纠正这些观念,教会临床医师利用有限的精力、时间,结合自身工作需要,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发挥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研究的优势。引导临床医师在处理临床病例时点燃科研思路,在解决繁芜的临床问题时,能转变观念,加强科研意识,做到临床与科研兼顾。

同时引导科研项目所研究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科研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所涉及的范围从单纯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手术方法的改进等临床研究扩大到应用基础研究、生物高新技术研究、基因工程研究。从学科来看,要扩大到内、外、妇、儿、检验、药剂、影像、功能、病理等。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申报影响力大、学术水平高,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

2.2科研项目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创新

当科研项目立项之后,如何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科研目标的实现成为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在此管理环节制定相应的项目查促机制,确保在职责范围之内对科研项目的具体落实及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便于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并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协助相关科研人员解决其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当临床研究人员的课题在研究中期遇到困难时,管理者要及时发现并积极主动帮助他们,不至于使课题半途而废。

而对于落实相对缓慢且无法依照科研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项目,医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地作出反应,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具体的处理措施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收回部分经费,也可以取消该项目的研究,以便于通过相应的处置措施避免医院科研费用的浪费。

同时引导科室主任对科室研究课题合理安排时间、人力、物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并对取得科研成绩的医师在绩效考核和奖励方面要给予鼓励。

督促项目的负责人要按期结题,并及时地作出总结和验收,以便于为日后科研成果鉴定和科研成果奖励的申报、专利的申请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做好准备。

2.3科研项目后期管理方式的创新

所谓科研项目后期管理主要包含对科研项目的结题、科研成果评价、科研项目推广与应用以及科研成果应用追踪等。一般情况下,对医院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依据其获奖情况进行判定,毕竟获奖情况代表了科研成果的技术水平及其影响力。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医院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也代表了医院的科研能力与科技水平,也是医院获取更多科研自助的重要依据。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医院科研项目完成之后,必须加强对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医院科研工作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每一年,我国超过90%的科研成果基本都是束之高阁。也就是说在人力、物力高度消耗基础上而获得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在科研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时督促临床的科研人员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鉴定,并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有效的生产力,应用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为推动我国医学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 论

随着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医院市场竞争水平的提升愈来愈依靠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而我国各级医院都已经意识到科学研究对医院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要确保医院科研项目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加强科研管理,并在实践中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与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提升医院竞争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华,姜瑞博。关于如何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02).

[2]文翠容,李庆虹,杨坤,刘水文,唐彦,李进。加强创新意识对提高医院科研管理的作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04).

[3]许玉玲,黄云超,苏艳,周雪梅。浅议影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绩效的几个因素[J].科技信息,2010,(03).

[4]刘广东,郭渝成,刘亮,吴晓松。研究型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实践[J].中国医院,2011,(08).

科研组织管理怎么写 篇八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确立“教育科研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抓培训学习,抓课题研究,抓课堂教学实践,抓科研成果总结”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重视教师教科研成果的收集和整理,使我校教科研工作获得长足发展,对提高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了促进作用。现将几项主要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抓好教研活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读书自悟、集中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随堂听课、评课研讨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经过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教师上研讨课、评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和评选优秀说课稿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阵地作用,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研活动。各个科组长在科研主任的带领下针对学校实际情景,做到有计划、有记录、定时间、定地点、定资料。活动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注重实效。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另外,我们还在学校内开展了公开课、评课等活动,本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上研讨课和评课活动共计15人次,其中,语文组5人,数学组4人,图音体组5人,综合组1人。教师把注意力和创造力汇聚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上来,做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把课标解读、教材疏通和专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活动,进取探索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本学期我们在对前面教学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以教学设计为我校教学诊断的主要途径,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教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

提高的成长过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自觉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我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学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研组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我,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自我反思本事,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目标。

我校把校本研修与教师岗位大练兵结合起来,针对“缺什么,补什么”开展集中培训活动共计6次。其中,现代技术培训1次、简笔画1次、使用扫描仪1次、使用投影机1次、课件制作培训2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我校教师老龄化的特点,学校在对制作课件的操作上采取“导师带学徒”的形式进行培训,经过“传、帮和带”大部分教师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了。

同时,“磨课活动”聚集了团体的智慧,引领教师在交流中提升学科素质,在探讨中达成教学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展示教学个性。随着国培远程培训的学习进入尾声,大家把在学习中得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了很多东西,从心灵到教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本学期,我校共外出培训学习38人次,其中,语文组16人次;数学组17人次;英语3人次;实践1人次;信息技术1人次。外出学习的教师,没有忘却自我肩上的任务,在感慨人家先进经验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采取拿来的主义,把他们的好做法用于教育教学中,尽力做到学我所用、学与致用。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改水平

教育教学理论具有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科研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我们采用团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学习现代化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巩固强化对已有理念的领悟。同时解读课程标准,细化课程标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四、构建平台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如何有机地进行整合,关键是要寻找适合它们自身发展的平台。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所以,我们以课堂为平台,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进取开展研究活动。本学期立着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确定研究主题,精心编写校本教材,认真施教。

本学期,我校共有27位教师参加全国“创新杯”教育教学论文和课件大赛评比活动,其中,教育教学论文17篇;教学设计3篇;课件制作7份。吴彬、杨彩芬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多人获得一、二等奖。使课题研究真正体此刻教学中。

五、抓好常规使研究规范

为使广大教师能坚持进取的情绪状态,各课题组长能按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组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撰写有质量的论文,使课题研究活动日趋正常化,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六、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教科研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仍存在“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现象;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工作继续需要改善,。

2.综合实践方面,由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没有及时转变,所以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规范课题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科研本事;注重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提高教师论文撰写水平。

七。改正措施

1.进一步唤醒教师个体的科研意识,进取创设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促使转变,让反思和研究成为一种自觉。

2.在备课方式上必须有真正的突破,真正备出优秀的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逐步改革无效教案。

3.还是要增强教师的业务学习,以此为基础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4.争取让平时的教研活动实现月月公示,及时总结,让教师关注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由于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基础较薄弱,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前景是完美的,它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机。今后我们仅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能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科研项目的管理 篇九

关键词:科研生产项目 管理 绩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作者简介:

1 毕彩霞(1971-),女,汉,山东文登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质量标准化室,高级工程师,法律硕士,体系管理。

2 苏楠(1974-),女,汉,湖北武汉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质量标准化室,工程师,学士,质量管理。

石勘院进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管理体系中“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体系”的作用,以及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OA系统)中科技网的作用,使项目组、科研部门、院级/学术科技委员会三级责任主体按照职责、权限开展工作,确保科研生产项目按照相关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标准规定运作,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与科研质量水平。笔者总结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经验,旨在为企业进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质量目标的确立

质量目标的确立、分解及考核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科研生产项目关注的重点。依据长期发展目标和五年发展规划,石勘院每年制定年度质量目标、指标,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将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部门再落实到各个岗位。年终,依据目标责任书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三级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和考核,使石勘院的长远目标、年度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得到具体落实。2013年石勘院按照“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工作定位,已将经济财务、参谋与生产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安全稳定等工作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岗位。

2 管理策划

到目前为止,石勘院共制定有关科研生产项目的管理制度7项、工作流程18项,并严格遵照执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质量及完成率、优良率等各项指标逐年提高。

2.1 建立工作制度

制定并执行7项管理制度:《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细则》、《科研生产项目经费管理细则》、《实验室管理细则》、《国家重大专项管理细则》、《科技成果奖励管理细则》、《知识产权管理细则》、《对外协作项目管理细则》。其中,《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细则》规范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三级质量责任体系,对石勘院科研项目运行、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由项目组自评(一级审查)、科研部门督查(二级审查)、院级/学术委员会审查(三级审查)组成;三级质量责任体系规定了项目负责人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是质量保证的第二责任人,项目主审人、评审组组长、项目主评人是质量把关的主要责任人,评审组成员是质量把关的相关责任人。

2.2 制定工作流程

石勘院针对不同类型科研生产项目确定了18个管理子过程,制定了与管理制度具有协调一致性的工作流程,同时,在科技网将工作流程进行了信息固化,并在工作中通过科技网严格执行工作流程。重点包括:年度科研生产项目计划流程、立项流程、过程管理流程、验收流程、后评估管理流程、外协项目管理流程、专利申请与审批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与审批流程,等等。其中,立项管理流程、过程管理流程、验收管理流程等3项流程适用于各类型科研生产项目的过程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合理配置优质资源

建院十余年来,石勘院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装备水平实现了较大飞跃,同时,人力资源及科研装备的合理配置对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3.1 人力资源管理

至2012年底,全院1183人,其中科研人员867人。人才队伍中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科学家4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油田和社会调入骨干370人;博士315人,硕士423人;教授级高工82人,副高473人。45岁以下员工占69.3%。

石勘院通过建立院——部门——个人三级培训责任体系,实施中层干部暨专家培训、新员工培训、主任师和管理骨干培训、导师制培养、外语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分类分层培训,实现了“30%以上的员工累计岗位培训达12天以上”的工作目标,提高了员工岗位能力,为国内、海外技术支撑和生产等工作打造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保证了石勘院人力资源满足一体化管理及国内外科研生产项目研究的需求。

2.3.2 科研设备管理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石勘院逐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研装备,固定资产总值从建院初期的9千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的7.53亿元,其中硬件5023台套,软件420套,为科研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展计划部、科研管理部等科研装备主管部门严格执行石勘院固定资产采购相关工作流程的要求,严把“五关”,保证了科研装备的数量及质量。“五关”即:“规范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把好项目论证关;重视前期调研,做好技术交流,把好所购设备、软件配置关;做好招标文件,建立供应商资信,把好科研装备采购关;做好到货验收,细查调试结果,把好设备验收关;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好基地建设质量关”。

3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按照一体化管理体系及《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细则》的要求,科研生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科研生产质量实行分级控制。近年来,科研管理部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过程管理的有效做法,通过深化完善科研项目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业务流程固化、加强绩效量化考核等举措,加强质量动态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3.1 项目分类管理

按照来源的不同,科研生产项目分为国家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院控项目四类(其中纵向项目又分为科技开发部项目、油田先导项目等);按照性质的不同,科研生产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土资源部战略选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按照相关部委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管理;纵向、横向、院控项目在立项、过程管理、验收(鉴定)、后评估、归档等阶段执行科研生产项目管理的相关流程。

3.2 质量分级控制

不同类别项目的质量控制实行分级管理,其中重大项目执行三级质量审查,即:项目组自评(第一级质量审查)、科研部门审查(第二级质量审查)、学术委员会审查(第三级质量审查),以第三级审查评审组组长的签字意见作为提交甲方审查的依据;一般项目执行二级质量审查,即:项目组自评、科研部门审查,由项目主审人组织评审,以项目主审人的签字意见作为提交甲方审查的依据。科研(生产)管理部派人参加评审。

3.3 加强过程管理

通过提高信息化手段,完善科技网功能,实现了项目过程管理业务流程固定化、待办任务可视化和完成任务时限化,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制度和流程的忠实执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两年来,项目质量明显提高,科研生产项目各阶段研究成果在科技网的上传率由40%上升到95%以上,及时率由30%上升到95%以上。

3.3.1 信息化管理

科研生产项目已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下载、记录提交、网上审核。不同部委的国家项目在相应的网站上提交立项申报、阶段成果督察评估报告等。其中,重大专项通过OA系统链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及经费管理,并进行中期检查;纵向、横向、院控项目通过石勘院科技网进行管理。项目管理过程的记录通过科技网提交。

3.3.2 各级检查

科研部门根据承担的科研生产项目,每季度对科研生产项目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部门自检;科研(生产)管理部每季度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日常检查;质量标准化室每半年对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审核。其中:部门自检和日常检查通过科技网进行,监督审核通过OA系统中的QHSE审核子模块实现(该系统已与科技网实现链接)。

3.3.3 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量化考核,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效果。在考核方面,提高了科研质量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的考核权重,对项目立项论证、中期检查、验收评价等环节,提出了考核目标要求。对各个时间节点管理、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年终,考核部门依据有关流程的要求,根据项目在立项论证、中期检查、验收评价等环节的三级质量管理及时间节点的监督检查结果进行目标考核。两年来,石勘院项目质量明显提高,未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项目质量优良率大于90%,项目年度任务完成率100%,中期检查平均分高于中国石化平均水平。

3.3.4 整改措施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责任部门及时组织整改,管理部门验证整改效果。例如,2011年通过各级检查,发现科研生产项目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三级质量责任体系之责任人岗位职责执行不到位、过程管理中流程执行不规范和节点管理不守时、外协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缺少相关制度和流程等问题时,科研管理部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1) 明确各级职责

进一步厘清一体化管理体系中“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的主体及其职责,辅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实各级审查工作。同时,利用考核的约束作用,对科研部门和专家队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参与三级质量审查的职责和考核内容。

(2) 发挥主管作用

强化项目主管在过程管理中的督导、检查及引导、服务功能。项目主管依据相关制度和流程、关键时间节点的各项要求,定期随机抽查项目组上传的各种文档的及时率和准确度,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及时反映项目过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科研人员指导和帮助,加强“准问题项目”的高频次检查并督办整改。

(3) 完善相关制度

重新修订了《外协项目管理细则》,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制度中作了补充,并在外协项目管理中加强流程的执行力度,从而规避了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4 实施效果

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支撑下,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达到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障科技创新工作质量、满足海外项目及国内“会战”支撑要求的目的。

4.1 主要工作指标逐年上升

以石勘院2010年~2012年的3年发展为例,石勘院在科研收入、科研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主要工作指标均得到逐年提升。

4.1.1 科研收入

2010年~2012年,石勘探院年科研总收入由5.24亿元上升至6.89 亿元,其中,纵向项目收入由2.78亿上升至3.34亿,横向项目收入由2.46亿上升至3.55亿。基建、实验室投资由0.67亿上升至0.84亿。

4.1.2 科研服务

2010年~2012年,石勘院在提出具有影响力的决策建议方面以及海外生产和国内生产的技术支撑方面均有显著进步。中石化上游提出有影响力的决策建议每年以2份的数量递增,海外评价重点新项目以每年1项的数量递增,海外编制方案采纳率连续三年保持90%以上,国内生产被采纳建议井位保持在50口左右,2012年编制非常规勘探开发标准8项。

4.1.3 科技创新

2010年~2012年,石勘院申报科技成果鉴定连续三年保持在1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进步奖项8~10项,申报国家专利由20件上升至28件。2012年申请专有技术5件,软件登记3件。

4.2 科研生产项目质量不断提高

科研(生产)项目管理历来是石勘院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统计分析,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后科研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是一体化管理体系建成运行的第一年。石勘院共承担各类科研生产任务398项,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率和优良率达100%。在当年科技开发部组织专家进行的项目中期检查中,石勘院参评的项目平均得分86.3,高于中石化平均分85.4分。24个项目通过中石化科技开发部验收,平均得分88.1分,高于中国石化的平均分87.5分。

2012年,石勘院共承担各类科研生产项目(任务)50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率和优良率达100%,重点项目中检、验收、鉴定平均得分均高于中国石化上游平均成绩。在当年科技开发部组织专家进行的项目中期检查中,石勘院参评的项目平均得分87.5分,高于中国石化平均分85.7分。24个项目通过中石化科技开发部验收,平均得分86.7分,高于中国石化的平均分86.6分。石勘院牵头承担的3个“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顺利通过了项目(技术)验收并均获优秀评价,得分都在94分以上。

4.3 海外项目及国内“会战”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

在ADDAX项目支撑过程中,石勘院紧贴国际化管理要求,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节点控制,有效满足了国际高标准、快节奏的要求,石勘院设计、相关方施工的尼日利亚OSSU油田OS-23P井投产,最高获3452桶/天轻质油流,工作得到了ADDAX公司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研究团队已列入ADDAX公司内部团队管理,成为ADDAX公司不可或缺的支撑单位。

在川西会战支撑过程中,石勘院跨所、跨专业组成的支撑团队紧跟生产现场工作节奏,按职责办事、按流程衔接、按节点控制、按标准检查,一级对一级负责,为川西油气勘探开发会战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多次得到了西南分公司和总部油田事业部及党组领导的表扬。

5 结束语

石勘院科研生产项目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离不开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我们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的长远目标,以提高科研生产质量为出发点,以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为落脚点,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日益发挥其卓越的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荣、彭辉著,《流程管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2]孙健主编,《按流程执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