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片段教学教案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4篇2-14-5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片段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多音字:妈妈喝【hè】住了她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炊烟袅袅、引人入胜”

2、学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回忆让自己感动和尊敬的'老师,准备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

一教时

预习:

一、词解

生涯;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

二、从文中摘录:

1、“我”听课入迷的句子:

2、“我”尊敬老师的句子:

三、我认为文中的田老师是位的老师,从可以看出。

四、提问

1、自问自答:

2、我问你答:

五、收集作家刘绍棠及其作品资料。

片段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荷花》一文的写作方法,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 学会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 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荷花图片,谁来说说:这是些什么样的荷花?

2. 要怎样才能把一种事物说具体、写生动,一直是个让我们头痛的问题,对吧?可是有人却能把一件普普通通的事物写得详细而生动,我们今天也来学学他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吧!

二、写法指导

1、(出示第二自然段)大家快速地看一看,这段话出自那篇课文?

2、对,这段话出自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一文,接下来咱们边读它,边思考:这段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荷叶和荷花? (指名答,板书:颜色 样子 )

3、颜色描写的指导

(1)句子中的哪些词是写它们的颜色的?(指名答后,变色显示)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写颜色的词?(指名说)

(3)老师也搜集了不少写颜色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吧(齐读)。

(4 )这些词语可以随便乱用吗?对,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对事物进行描写。比如:玫瑰,我们可以说( )的玫瑰……

(提示孩子:同一种颜色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4、样子描写指导

(1)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句子是写荷叶及荷花样子的。(指名答,变色显示)

荷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荷叶比作了什么?(大圆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2)你会说比喻句吗?那我们来试着说几个比喻句吧!

太阳像个_________。

荷花的花瓣全展开了,看上去就像_________。

那一个个的花骨朵好似_________。

荷花

(1)这些荷花有几种不同的姿态?

(2)为了把这几种不同的姿态描写,更好地组合在一起,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你能把那组关联词找出来吗?(有的……有的……有的)

5、抒情指导

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象,作者忍不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发自己的——感受。(板书 感受)来,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感受。(出示范文第三自然段,齐读。)

三、能言会道。

1、(出示范文二、三自然段)你看,刚才我们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的内容,现在变成了那么生动具体的两个段落。由此可见,写一种景物时,我们只要认真观察,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它的颜色、样子写清楚,最后再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了,对吧? 现在就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出示图片)请你认真观察一下,图上出现的是什么花?它有几种不同形态?(指名上台指出,老师用小标题做记录。)

2、现在我们把同学们观察到的这几种花的姿态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组关联词将它串起来读一读吧!

3、和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比起来效果怎么样?(干巴巴的,不生动)那我们就得用“比喻”的方法来帮忙了。(引导孩子逐句的说比喻句。)

4、看着这么漂亮的桃花,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

四、仿写文段。

1、大家说得真棒。其实,我们刚才进行的就是对《荷花》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段口头仿写。现在,只要将刚才我们说的或是心里想的内容按板书上的顺序写下来,就可以成为一段很棒的景物描写了。咱们赶快拿出作文草稿本,把它写下来吧。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文

六、布置习作

同学们,美丽春天已经来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许多景物值得我们去写。今天回去后,就请你用老师教给的方法,选择一种春天里的景物来写一写,好吗?

板书设计

颜色

写清 样子 用好比喻

感受

片段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片段:

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摆一摆: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看可以摆多少个?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再算一算有多少个的方法。说一说: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比较概括:师:我们知道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学习的好处,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方法上的基础。】

2、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这样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10乘10等于100平方分米,可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看一看,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填一填: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厘()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4、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建立在长度单位基础之上的,通过前面学到的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定义的得来,借助图形卡片,再次重现这些较大面积单位的得出过程。如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1分米乘1分米=1平方分米,同时还可以写成10厘米乘10厘米=100平方厘米,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学中,尽量借助较直观的物体与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得来过程。有些学生在面积第一节课给出的“面积格子卡片”学具中,早已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发现,他们有的是通过数的办法看出来的,有的通过数后自己结合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将“为什么?”化解开来。

所以,我们的教学仍旧需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上,这样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与理解。在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三个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后,我们对面积与长度单位间不同的进率进行了小结,让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性的知识体系,形成总结与经验,明确各级单位进率的化解办法。

但有些同学仍然很容易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弄混淆,更有很多学生在学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也有了负面迁移,自觉地将长度的进率也都变成了百进制。同此我得出这样一个感觉:光说不练的数学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只练在当下的数学教学更是空洞的,数学知识有仅像盖楼房走阶梯,更应该是一个链条,紧密地联系,长期地转动,知识才能持久地被掌握与拥有。

片段教学设计 篇四

案例:

学生顺利学完了《荔枝》这篇课文后,我问他们: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起〔kaoyantv.com〕初,教室里没有反映,沉默了一会儿,有同学举手,犹豫地说:老师,我觉得我懂了,可是我不理解肖复兴的母亲为什么明知儿子在安慰她而已,却依然很高兴。这个问题,学生们刚才已经讨论过,现在她再次提出来,是为什么呢?我问其他学生:你们明白吗?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原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说,他们懂了,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说,他们是不理解作者母亲的心理的。于是,我结合课后的一个选做题,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

习作课上,我问他们:你们为妈妈洗脚,妈妈有什么反映?教室里热闹起来,他们兴奋地说起了自己为妈妈洗脚的事。

我给妈妈洗脚,我妈妈特别高兴,说我长大了。

我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她一直夸我懂事了!。

我给妈妈洗脚,觉得她皮肤是那么的苍老,我感觉妈妈太累了!。

我妈妈昨天干活累了,我给她洗脚,妈妈问我怎么想到的,我说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同学说。

我一听,有趣,就问他:你妈妈很失望吗?

他说:我以为妈妈会不高兴的,可没想到我妈妈还是很高兴。

这时我瞅住时机,继续对他发问道:既然母亲知道这个是你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做的,那她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呀!

是这样的。别的同学插嘴说,我妈妈也是这样的。我还问妈妈为什么明知儿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那样做的,她却依然很高兴,我妈妈说,做母亲的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母爱。

教室里又沉默了下来。我很欣慰,孩子们终于真切地理解了母爱,我说:是的,母爱就是这样无私,你们高兴母亲就高兴,你们的孝心,哪怕是被动的孝心都会让母亲很高兴。母亲的爱天天如此,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用心去感受。

然后,我请他们把自己为妈妈洗脚的事写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埋头写起来,一篇篇优秀的日记便交到了我的'手里。

反思: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语者的思想感情,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忽视精神搞语言训练,丢开语言抓精神培养,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思想,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回顾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一、阅读文本,认识母爱。原定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认识母爱,他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模模糊糊地感受母爱是这样的。然而由于他们的年龄和阅历,让他们无法从情感上去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此结束,似乎也不能算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是多么遗憾!

二、创设情景,感受母爱。我根据学生的困惑让他们为自己的妈妈洗脚,孩子们很懂事,都认认真真地去做了,他们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母亲的赞许,感受到了自己的母亲同文中的母亲一样会为了孩子的孝心而高兴。其实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孩子们的身边发生,可是孩子们往往忽视,这个作业让学生认真地感受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同时许多学生也理解了做母亲的辛苦,当学生看到母亲赞许的眼神、幸福的表情,他们对母爱的感受深了一层。

三、实践中获得真知,理解母爱。学生亲身感受了母爱,再回到文本,他们发现原来母爱就是这样的,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原来的困惑消失了,他们终于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天下的母亲。这样的理解就不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表面解释,而是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认同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发了孩子们心中深出的共鸣。

四、凭借语言,赞美母爱。如果在学生理解了母爱后,就此打住,那么,这将是不伦不类的课,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进益会很小。我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让学生依凭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进一步让学生写下来,让学生依凭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作文来自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幸福地赞美着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