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该页是高考家长帮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统计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以来,经济形势经历了迭宕起伏的变化过程,主要经济指标落差变化较大,当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举措,经济逐期反弹。为了能及时反映经济生活的短期变化,即时跟踪政策措施体现的效果,人们的目光投向了gdp,寄希望gdp在以往累计核算的基础上,能有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结果,反映经济的季度环比增长情况。结合核算工作实际,笔者谈谈对当前实施季度gdp环比核算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季度gdp累计核算、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
季度gdp累计核算,是指从年初至每季季末累计作为核算期,计算得到的各季度累计经济增长情况。季度累计核算总量反映的是从年初至当季末经济累计运行结果,速度反映的是与去年同期比较的结果。由于受专业统计制度和部门核算资料的限制,我国目前季度gdp核算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国家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同步进行季度gdp累计核算(即分级核算)。其优点是消除了季节变动的影响,且运行近二十年,从理论和方法上都较为成熟。不足之处是核算期为季度累计,增长情况是与去年同期对比的结果,没有反映当季核算情况,且对比周期间隔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的短期变化。
季度gdp当季核算,是指以本年当季作为核算期,计算得到的当季经济增长情况。其总量反映的是本年当季经济运行情况,速度反映的是与去年同季度比较的结果。其优点是反映了“点对点”(即相邻两个年度同季度)的变化情况。其不足是,当前情况下,在没有专业和部门基础资料支持、核算方法尚待研究的情况下,当季gdp核算只能采用累计数简单求差方法推算(即当季累计减上季累计,如1-3季度累计减1-2季度累计结果作为3季度),由于推算方法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其在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中的参考价值。国家统计局从始开展当季gdp核算的研究和试算工作,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了,而正式对外界公布当季数据则是从去年开始,也只是公布速度,未能公布总量。各省由于受条件限制还未开展此项工作。
季度gdp环比核算,是指gdp当季核算结果与上季核算结果的对比,是相邻两个统计周期比较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化程度,如本年三季度比二季度。其优点是反映了相邻季度间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为政府及时了解经济变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但由于不同季节不可比因素对gdp核算的影响太多、太大,在当前核算技术条件下又很难科学地排除此类影响,所以无论国家还是各省目前都无法正式开展gdp的环比核算工作。
二、当前建立gdp环比核算存在的问题
gdp核算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在记录了经济这艘巨轮航程的同时,又为人们把握未来航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从以上三种核算方法看,各有优劣,从主观需要和现实需求看,gdp环比核算则较为“受宠”,然而,由于受季节性因素、专业统计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1、季度间不可比因素难以剔除。经济现象的对比和分析,首先要剔除不可比因素。季度之间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使得季度之间的对比(环比)缺乏可比性,就拿建筑业来说,它的活动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安装、装饰以及工程准备、提供施工设备服务等,由于受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土建活动每年都有几个月处于停工状态,要实现季度之间的对比,就要剔除其中的不可比因素,而要做到这一点,需从每个建筑企业、每个项目开始剔除,其它行业同样如此。从季度核算制度来看,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而在现有核算条件下,每个行业逐项剔除以满足gdp环比核算需要难度很大。
2、现行统计方式不适应gdp环比核算的要求。gdp环比核算是建立在gdp当季核算的基础上,而要建立gdp当季核算,各专业统计必须在统计方式上进行配套改革,建立相关指标的分季统计制度。从各专业统计现状看,与gdp当季核算相关的绝大部分专业指标均采用累计统计方式和同比计算,均未建立分季统计。另外价格统计只有不同年度的月度对比数据,更不适应gdp当季核算的需要。现行专业指标的统计方式难以适应gdp当季核算的要求,致使基础资料存在较大缺口,缺乏核算基础。
三、当前建立gdp环比核算的设想
gdp核算由于其严肃性和科学性而成为经济领域的权威性指标,为了即时反映经济运行的短期变化和政策所体现的效果,针对当前现状,我们认为可分短期和长期两个步骤来实现gdp的环比核算目标。
从短期来看,可将现行季度核算中所有行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季节性因素及其它不可比因素影响较小的行业,如煤炭开采、炼焦业、电力、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等,一类是受季节性因素及其它不可比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农业、建筑业等。对于受季节影响较小的行业可直接纳入环比核算当中;对季节影响较大的行业,可逐步分批纳入,当纳入环比的行业增加值达到gdp总量80%以上时,便可试行对外公布。当然,要做好这一步,需要基层会计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工程的有力配合。
从长期来看,要实现gdp的环比核算,加快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前提。推进相关专业逐步建立满足gdp环比核算需要的分季统计方案,改进相关指标的统计方式,在季度累计汇总的基础上,提供分季汇总资料,实现核算与专业之间的衔接;同时加强对gdp当季核算方法的研究和试算,逐步建立起完善的gdp当季核算和环比核算制度。如核算方法的研究、基础资料状况、基期数据的确定、历史资料的衔接等。
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正是在变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渐丰富起来的。gdp环比核算是核算工作的一大创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更需要部门和专业统计的协调合作。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这学期专业开设了统计学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但这都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统计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理论须用来指导实践,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统计学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我觉得也是学的有滋有味的一门课。通过这一个学期的《统计学原理》知识学习,在授课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获益良多。老师喜欢和我们同学一起互动,不象有的老师只是填鸭式教学,而不管学生吸收了没有。《统计学原理》不好懂是众所周知的,老师在上课时列举了很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师还会给我们留出提问的时间,解答疑难问题,更难得是在课后的时间里对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明确各章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占的份量。
其次,突出各章的学习重点,使教材变“薄”,便于掌握内容的精髓。
统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练习。结合辅导课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方面可通过做不同类型的练习,总结所学内容的异同,掌握其应用条件、解题程序;另一方面可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速度,避免犯低级错误。如相对指标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数列中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看起来都比较简单,我们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平时如不予以重视,缺乏训练,考试时会因小错而造成大错。而对于诸如已知变量数列资料、概率保证程度条件下的区间估计等分析计算内容,必须通过边学边练,才能逐渐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辅导教学中,通常在讲授了一种指标或计算方法后,即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我们马上在课堂上做,并针对我们解题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或讲解。辅导课上的练习只能集中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内容上。而课后的平时作业,可以检查我们对所学理沦与动手能力是否能有机结合,使我们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巩固和促进我们自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效果的途径。统计学原理中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都必须通过反复的运算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随着人们对定量研究的日益重视,统计方法已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几乎所有的的研究领域都要用到统计方法,比如政府部门、学术研究领、日常生活中、公司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都要统计。因此学好统计学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斗有好处,通过时间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20xx年1月6日——1月31日,我在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xx项目上担任实习资料员,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悄然度过,我短暂的实习期就在不知不觉中划上了句号。
这次实习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性考察,更是作为大四毕业生所面临的一项必经的意义重大的考验,这是我们在本科学习中最后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带着依然浓郁的求知欲望具体接触、探索有关土木工程房屋建筑的现场事物的毕业实习,因此,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突破了书本上的限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以及关键点。
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整个大学学习生涯我也经历过不少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是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的试炼。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测试我能否胜任未来的专业岗位。
土木工程实习,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应该说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都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而且教材的更新速度肯定比不上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书本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次实习中能使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的切入点,为我所用。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机会。在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为我们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所在。
这次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却知道这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这次实习是我们的毕业实习,作为我们深刻认识本专业的一个窗口,同时又是择业,社会交往乃至认识社会的第一次机会,所以我一早就决定,在这次实习生活中,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并虚心向各位师傅学习请教,让自己通过这次实习,确实学到一些东西,减少自己将来踏入社会的一些盲目性,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中能够走的更自信。这是关系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的!
我在项目上担任的是资料员工作,主要是辅助正式的资料员完成工地上的资料收集整理等等一些工作,我知道,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资料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势必促使我以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更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资料工作看似轻松,实则比较细碎烦琐,能够真正做好并不容易。
因为在半年前我就已经在这个项目上做过近一个月的实习资料员,所以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了解,因而再次回到这个项目这个工地这个办公室,心里颇为感慨,甚至有些小雀跃小激动,回到这里,大家都表示欢迎,特别是师傅和资料员姐姐,依然对我照顾有加,给了我很多帮助,教会了我更多的知识,有关于做人做事,于我自身于我未来的道路旅程都是一笔名贵的不可言喻的财富。我相信,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任职什么样的岗位,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
在二十六天的实习工作中,相较于上一次的实习,这一回我有了很多很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和体会到,工地现场与书本上讲的很多理论知识并不太一致。比如,实际上工地的现场环境是较为混乱的,虽然现场管理机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但的障碍还是秩序难以维持,施工班组人员并不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课本上对于这方面的描述则是相对理想化的,这也就是理论和实践存在的差距。
另外,在其他几个方面我也有了新的认识。对与人沟通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学会了与同事友好相处,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会了与建设方、监理方沟通协调,尤其是与建设方的沟通,以体现我们不是为他们服务,而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慢慢获得他们的高度认可和肯定。我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并能不断承担起他们给我的任务。任务也由简单到复杂,随之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对资料员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课本上并没有多少讲述,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以安全生产和全面的组织协调为核心内容。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学习和阅读过一部分施工阶段的资料,并了解到它有着严格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开工前资料、质量验收资料、试验资料、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施工过程资料、必要时应增补的资料、竣工资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档资料等,其中又可细分为几十上百种类型的资料。
这期间,我也逐步熟悉了本工程的建设情况。另外又阅读了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规章制度等,懂得了每个工序每个部分的要求都应该按规范明确表示。将自己以前书本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之外,并且格外的注意学习书本上没有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很有用的东西。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加深了对资料员工作的认识。
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我自身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工作方式不够灵活,由于知识面狭窄和对规范及施工程序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工作中的处理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管理协调以及现场技术能力。做到言行要严谨,做事要有条理,在文件处理及行文方面需要多下功夫,以保证行文的准确性和高度概括性。
专业方面:①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的养护时间以及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等等。②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图形难以很快的想象出立体的样子。很多符号标示都不能准确判别,有时候还会混淆认错。③随着施工规范的更新,对一些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以至于难以判断资料的筹备是否齐全晚上。④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一些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在认识了自己实习工作中的不足以后,就确定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首先要加强自己的管理能力,改进一些不当的工作方式,其次要都熟悉施工规范,深入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对施工质量的验收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加强交流交际能力,学会与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各部门的各级领导人员打好交道。
紧张而充实的毕业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近一个多月里我又有了不少的收获。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中非常重要,要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统计是有用的,数据是有信息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帮助他们来做出决策,了解一些情况,明白统计存在的教育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就可以拿过来当作教学素材。
例如:有一学期我们学校的学生征订校服,在班会课我测量了同学们,班长记录了原始的数据。量完以后,我接着就问我们怎么上报我们班校服数据,是把我们的刚才的原始数据直接交上吗。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样上报太麻烦,也没用。我们统计一下身高多少的`有多少人上报就可以,这时候全班同学都说这样好。可见,学生的统计意识一下产生了。接着,我就放手让同学们分组去统计,不一会统计表就出来了。我根据统计表上的数据让学生去发现信息。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校服征订任务,而且学生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并且了解了我们班身高在哪一段的同学最多,谁最高、谁最矮,自己和哪些同学差不多高等很多情况。
由此可见,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都可以用来当教学素材,只要合理运用,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统计的观念和随机的思想。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通过听取汇报、和大家座谈、到基层调研,对做好统计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概括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科学分析、服务决策、推动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培养"敬业、缜密、公正、和谐"的团队精神,切实增强"服务、质量、沟通"的团队意识,努力提高统计整体服务能力。
一、关于统计工作理念
正确的理念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支撑。做好统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科学分析、服务决策、推动发展"的统计工作理念。
依法统计、科学分析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方法和守则,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客观的手段和保障,是提高统计服务质量的基础和要求。否则,就无法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无法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决策、推动发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否则,统计就会迷失工作目标,就会丢弃自身价值。
二、关于统计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做好统计工作,必须着力培养"敬业、缜密、公正、和谐"的团队精神。
敬业是工作态度。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你在这个岗位,你做这份工作,就必须用心去做,负责任地去做。统计工作本来就比较枯燥,如果不用心,不负责,仅仅满足于按时完成报表,满足于就数字论数字,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统计工作做深做透,首先必须敬业。只有热爱统计工作,才会有信念、有追求,才会有激情、有干劲,才会有突破、有创新。
缜密是工作品质。做好统计工作,缜密很重要。思维要缜密,方法要缜密,制度要缜密,结果要缜密。要时时处处做到缜密,提升专业素质是关键。作为统计工作者,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认真研究理解统计方法、统计制度,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注意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对统计方法说得清,对统计结果讲得透。
公正是工作目标。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它不仅是学科、是专业,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部"、社会公众咨询的"信息窗"。所以,公正是统计的终极目标。只有做到公正统计,才能更好地服务决策、推动发展,才能切实提高统计的社会公信力。
和谐是工作环境。
在一个充满友爱、充满微笑的和谐环境中工作,灵感才会多,压力才会小,效率才会高,成本才会低。所以说,作为统计部门,单位内部要和谐,和上下级统计部门要和谐,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和谐,和被调查统计单位要和谐。和谐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营造,其核心是爱心、宽容;和为贵,忍为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关于统计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团队内生动力的核心。做好统计工作,必须切实增强"服务、质量、沟通"的责任意识。
服务是统计工作的落脚点。统计的基本职能就是服务,无论是服务领导,还是服务社会,都必须延伸统计服务触角,拓宽统计服务视野,努力提高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要注重学习。既要学习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做自身工作领域的"专才",又要学习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做统计工作领域的"通才";既要学习统计专业知识,做优秀的统计工作者、统计专家,又要学习经济、金融、管理、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做优秀的经济工作者、经济专家;二是要注重调研。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及时了解经济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避免闭门要数,关门算数。特别是要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选择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提出对策。从20xx年起,对各县(市、区)主要统计指标的增速和序时进度,要实行一月一通报,以有效监控经济社会运行动态。三是要注重分析。统计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要注意提高统计分析的层次、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一些数字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苗头性问题,形成有情况、有数据、有思考、有观点、有措施、有对策的高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提供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要注意把握统计分析的时效性,既要做好事后总结类的分析,更要做好事前预警类的分析。启用"统计监测要情"和"统计分析报告"两种不定期简报,搭建统计监测和统计分析平台。四是要注重创新。要跳出统计抓统计,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统计工作。坚守方法但不能困于方法,遵循制度但不能拘于制度,必须善于把执行方法制度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求创新、求突破、求亮点、求特色,找准统计与宏观经济动向的切入点和契合点,在创新中提升服务水平,在突破中增强服务能力。
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统计工作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必须在统计质量上下硬功。一是要强化基层基础。紧紧围绕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目标,按照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基础规范化、统计机构网络化和统计人员专业化的要求,抓联系指导、促责任落实,抓制度建设、促工作规范,抓学习培训、促素质提升,抓法制建设、促环境优化,抓优质服务、促水平提高,抓硬件建设、促条件改善,真正使基层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工作制度得到新完善,队伍素质得到新增强,数据质量得到新提高,统计服务得到新提升。二是要强化统计执法。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完善统计法定义务告知书制度,提高被调查统计单位的统计法制意识。改革统计执法体制,严格统计执法程序,规范统计执法行为。实行执法和执法监督分离,市局人事教育科加挂法制科牌子,承担依法行政指导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实行全员执法,统计执法活动由执法大队和有关专业科室共同完成。三是要强化数据审核。市、县统计部门不做统计数据的"二传手",要做统计数据的"守门员"。要在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增强调查样本代表性的基础上,强化对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关注数据之间的匹配衔接,关注统计数据的异常波动,及时发现和反馈基层报表中的逻辑错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对一些主要数据和出现异常波动的数据,要实行开门评估,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沟通是统计工作的连心桥。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途径。做好统计工作,学会沟通很重要。统计部门内部的科室之间要完善沟通机制,注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各专业科室要加强和上下级统计部门、同级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取得上下级统计部门和同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做到应统尽统,统必合规。要加强和被调查统计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确保源头数据质量;统计部门要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统计工作,使各级领导理解统计、支持统计。要注重统计宣传,使社会公众了解统计、信任统计。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大视角的沟通联系,积极营造有利于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
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矗。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
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已,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统计学的学习就是对数据的学习,而通过实验可以加强我们对统计数据的认知和运用,更好的学习统计学的知识。虽然实验时间很短暂,但对统计知识掌握的要求并没有因时间的短暂而减少,相反我们更得努力掌握和运用统计学的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促进统计学的新发展。以上就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自己有所帮助。
统计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统计业务是现在每家公司都有的一个部门,为了计算每个工作人员的业绩,任务量,同时这也是大家薪资的基础,我们要做好统计工作,切不可弄错,我们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新职员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初冬将至,我有幸赴xx县、xx县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作为一名刚到统计局的新职员,虽平时搞得是统计执法工作,但是主要围绕的还是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不难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必要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xxx老师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你要是将这份统计分析报告交到县长手上会。.。.。.”可见统计分析报告是领导了解本辖区的重要依据。领导根据统计分析报告明确未来的经济走向,从而做出相应的决断。这样看来,统计分析报告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外,通过学习使我明白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好。
本次培训于老师根据各专业人员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了讲解。我学到了数据图表怎们做才能直观生动;统计报表中主栏标题居左,宾栏标题居中,数据居右;写分析报告时图表不要跨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图表位置;饼状图、折线图怎么做才让人一目了然。.。.。.最重要的还是统计分析报告中对建议的讲解。建议文字要适中,一般为全文的三分之一,要有说理含量、据实的区情实际、精到的`数据支撑、巧用实证事例,做到建议由针对性、具体性、操作性。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主要需要四点支撑:一是思想质量。通过观察现象,研判问题,从而发现问题的特征和规律;二是学识储备。平时多关注经济时事,如看《央视财经对话》等掌握源头信息;三是业务功底。有一定的核算基础,对数据进行整理;四是区情认知。联系本区的经济载体和运行脉络,构成要素要合理。
通过此次外出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掌握了统计分析报告的一些写作技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今后的工作中知不足而奋进,不负老师的谆谆教导,不负组织的用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