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惊弓之鸟》优秀6篇4-15-96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在这群鸟的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的同伴,也向这边飞来。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会有这样的事?”魏王真有点不相信地问。更羸说道:“可以试一试。”过了一会儿,那只掉了队的鸟飞过来了,它飞的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得多,飞的高度也要低一些。这只鸟飞近了——原来是只掉了队的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

教学准备 篇一

生字格小黑板一块、投影仪、写好的投影胶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二

一、引入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一起读课题“惊弓之鸟”

师:通过课题你读懂了什么?“惊弓之鸟”中的“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

师:课文中有许多需要熟悉的生字和理解的词,你是否查阅了?我们来看看:

认读课文中的词(课件)

慢慢地  悲惨  孤单失群  拼命  害怕

掉下来  使劲  裂开  作痛

师:同学们对生字认识掌握的很好,是否理解什么是“孤单失群”?

生:

师:“悲惨”是什么意思?

生:

师:在文中哪儿出现这个词,找学生读一读。

二、新授

(一)师:关于这只鸟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短的一句话说说。同学们可以用屏幕上的关键词汇成一句话。默读课文。

生1:

生2:

师:(课件)

本文写更羸和魏王外出打猎 时,观察到天上飞着 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后,只

拉了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下来的事。

(二)师:那让我们随着更羸和魏王一起走进林中目睹鸟是怎样掉下来的。(第一自然段)

师读:“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请看”(教师手势指引)“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叫。”(课件)找学生读更羸的话

生读:

师:你们此时听了更羸的话有什么想法?

生1:我认为他不可能做到。

生2:用箭有时还不一定射下鸟来,他不用箭能把鸟射下来不可能。

师:若你是魏王你在思考什么?

生:我认为他在说大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

找生读魏王的话  (怀疑)板书

师:我们在读魏王的语句时,语气要镇静、怀疑、或半信半疑。

师:找同学再读更羸和魏王的对话(课件)分颜色

师:你相信吗?真的有这么神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魏王看到了什么?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看到眼前景象,魏王太惊讶了(谁来读读魏王的句子。把你想象成魏王)

生1: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把魏王吃惊、不敢相信的语气读出来。板书:“吃惊”

生2: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 “为什么只用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你们想知道吗?”

师:课文中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的?

生:

师:大家看屏幕(男女分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句子补充完整(课件)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

3、因为 ,所以大雁一听到弦响,拼命往高处飞。

4、因为 ,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5、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 。

师:大雁是被箭射下来的吗?生:不是

师:那是因为什么掉下来的?生:因为听到弓弦响的'声音,心里害怕再次受伤,所以拼命飞,就掉下来了。

师:对这就是“惊弓之鸟”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课件)

生:

(五)师:都看到大雁了,为什么只有更羸能用无声的箭把雁射下来?

生:善于观察

生:善于分析、思考得到别人无法得到的秘密。

师:正因为更羸善于观察分析使得魏王对他不得不“佩服”(板书)

师: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学会思考,善于多问为什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大家一起分享。请看:《杯弓蛇影》

三、拓展一

1、学生快速阅读《杯弓蛇影》

2、找学生说说《杯弓蛇影》的主要内容讲的是: ,告诉我们

道理。(课件)

四、拓展二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看图片猜成语(课件)

五、小结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同学们课下可以多看一些成语故事,来丰富自己的内涵。

《惊弓之鸟》 篇三

10 惊弓之鸟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3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赢说的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用“△”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用“ ”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读文,纠正读音。

“更羸”的“更”读音是“g5ng”。

“因为”的“为”读音是“wèi”

2.用同音字,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惨( ) 愈( ) 魏( ) 箭( )

渗( ) 愉( ) 巍( ) 剑( )

猎( ) 雁( ) 悲( ) 痛( )

蜡( ) 燕( ) 辈( ) 疼(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理解“大吃一惊”一词时先重点理解“惊”字的意思,惊,出人意料的意思。再理解词的意思,“大吃一惊”的意思是:感到突然而吃惊。接着找出文中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此词,即魏王没有料到更羸真的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感到十分惊奇。

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

能手:是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本文指更羸是个对射箭非常熟练,有这方面高超技艺的人。

本事:口语,指本领、能力。本文指魏王不相信更羸是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本领。

孤单失群:指失去了同伴,无依无靠。孤单:单身无靠。失:离开。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愈合: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

拼命:把性命豁出去;舍命。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四。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激发质疑

1.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那只大雁落下来没有呢?)激发学生朗读课文。

2.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1.更羸为什么只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下来了?)

(2.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3.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二、激情朗读,用心揣摩。

读2-6自然段,抓住魏王的两句对话指导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这两句话是:

“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1.听老师读一遍这两句话,边听边想:这两句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吗?

(第一句话是在大雁掉下之前魏王说的;第二句是魏王在亲眼看见大雁掉下后讲的。)

2.请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注意听,听老师在何处停顿,在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词语。

(老师读“是吗”的后面停了一下,读“你有这样的本事”时“这样”读得重。)

3.再听一遍,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老师读:“啊”后也停了一下,读“真有这样的本事”时“真有”读得重。)

4.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这样读能起到什么作用?

(1.老师这样读可以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2.这样读,能读出魏王怀疑的语气。)

(3.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的心理活动。)

(4.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对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本事表示怀疑,能表现魏王亲眼看见更羸真有这样的本领时的惊奇和佩服。)

5.同学评一评谁体会得最好?

(第四个同学体会得最好。)

6.老师重点指导这两句话对学习课文起什么作用?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帮助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观察、分析、作出判断的。)

7.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朗读。

8.分角色练习朗读。

三、创设语境,领悟寓意。

读7-9自然段,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更羸你能说到做到,可真叫棒!)

(2.更羸天上飞来飞去的鸟儿这么多,你却能看出哪只是受伤的鸟,眼力可真不错啊!)

(3.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4.更羸你的经验可真丰富呀!)

(5.更羸你的本领真是无人能比拟呀!)

(6.更羸你的本领真是令人折服呀!)

四、深入探究,领悟方法。

1.更羸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

(只听得“嘣”的一声)

2.现在你对课题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板书:嘣

请你加上这半句,再做更羸的动作,找三人做,大家看他们做的跟图上更羸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3.正是因为这“嘣”的一声响,大雁真的掉下来了,下面请同学们出声读第5自然段,体会一下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

4.请你判断一下,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直:使劲,第二个直垂直。)

5.这两个“直”该怎样读?试一试,指读,思考:为什么不说射下来,而说掉下来?

(因为没用箭。)

6.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嘣的一声响”想想更羸怎么使大雁掉下来的?

7.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8.说一说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你从他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9.同桌两人互读一、二句,看看这两句什么关系,你从哪看出来的?

(因果关系,“因为”)

10.这两句哪句说原因,哪句说结果?

((1)句说结果。(2)句说原因)

11.你能不能先说说结果后说说原因?

12.看投影,默读这四句话,找找还有哪句和哪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小组讨论。

(②③句,③④句)

13.因果关系的句子该怎么读?谁来试试,评一评,他哪读的好,好在哪里,哪读得还不够,该怎样读?

14.小结:你们学得真好,通过第9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理清了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句子;句序是可以调换的,现在你们能解决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想更羸是怎么知道的。

15.你们再看看一、二两句话,能不能颠倒顺序?

(明确:观察是基础)

16.更羸的本事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

五、总结全文,领悟含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个成语故事,学后你对课题中的四个字都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把四个字的意思连在一起说说成语的意思?

(表面意思:害怕弓弦响声的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比喻意: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六、布置作业

1.回去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2.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时候使用?

板书:观察 分析 判断

课后反思

有学生说更羸不爱护动物,没有爱心,不应该射那受伤的大雁,应该表扬。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四

一、导入新课

1 、 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 、 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 、 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 、 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 、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 、(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 、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 、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惊弓之鸟》 篇五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懂得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0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

2.解题。

“惊”、“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鸟”在本课指什么?这四个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

2.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投影片认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几个新词的意思?(指名说)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伤的大雁的事)学生说时可以详细些。

四、质疑

过渡: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将展开讨论,大家要各抒己见,达到准确地理解课文,领会其含义。

二、指导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②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1一5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讲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3.学习l-5自然段。

(1)指读l-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结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别是大雁的“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要能演示出来。)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能读出这些意思吗?

①学生练读。  ②范读指导。③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9自然段。

(l)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独立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9自然段内容吗?

(4)朗读指导。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惊。)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①学生练读。  ②指名分角色读。(范读指导。)

(5)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教师引背。  ②学生试背。 ③指名背。

三、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词的意思。说说比喻意义。(比喻受过惊吓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2.人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3.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造句。

2.继续按要求练习背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指导观察插图,形象地描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动脑筋想,才能对事物有所认识。

探究活动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从更羸身上学到了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

3.学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学习方法、懂得道理、受到的启示等)?

4.练习写观察日记,在观察所得下面试试做些分析,持之以恒,定会收获匪浅。

5.在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 ),它使你( )。你最不喜欢的是( ),因为 ( )。

6.本学期你读的课外书中

《惊弓之鸟》 篇六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一、选词填空。

悲惨    悲痛

1、周总理去世的时候,全国人民(    )。

2、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    )。

怎么    这么

1、魏王不相信更羸有(    )大的本领。

2、更羸(    )会有这样大的本领呢?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    )     悲惨(    )      劝告(    )

发觉(    )     孤单(    )      鲜艳(    )

三、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选一个讲给你的同伴听。

(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㈡学习2至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课件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

(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让学生从第4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6.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㈢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8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4)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多媒体显示:

a、出示第1题:“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指生填写。(多媒体显示:飞得慢)

b、出示第2题:“因为              ,所以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指生填写。(多媒体显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c、指导学生想象第3题,然后自己做在练习纸上。

d、交流,齐读。

3.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4.教师小结。

5.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三、畅谈收获,拓展思维。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3、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4、成语今用。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四、课外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搜集和鸟有关的成语。

(二)

教学准备:

投影仪、表格

教学过程:

1、采访释疑

(1)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跟随魏王和更羸到郊外打猎,看到了哪些奇异的现象?

(2)出示表格,学生依据表格进行讨论。

寻找现象    分析原因

慢慢地飞

边飞边鸣

拉弓射雁

弦响雁落

拍翅雁掉

(3)用采访的形式,释疑。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奇异的现象发生?我们去采访一下更羸,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讨论分析原因。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完善,大致形成如下意见:

寻找现象    分析原因

慢慢地飞    受过箭伤    伤口作痛

边飞边鸣        孤单失群

拉弓射雁    受过箭伤    惊弓之鸟

弦响雁落    惊弓之鸟    心里害怕

拍翅雁掉        伤口裂开

2、练习表达

(1)自我表达。

学生用“……,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表达,要求把因果说清楚。

(2)用教材中的“……,因为……”“一……就……”表述因果。并用此种句式练习说话。

(3)注意前后文用词的变化,体会表达效果。

①慢慢地飞——飞的慢

②边飞边鸣——叫的悲惨

③它听到弦响,拼命往上飞,因为它心里很害怕。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上飞。

④它往上飞掉下来,是因为它使劲后伤口又裂开了。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4)学习表达。

熟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效果,请更羸现场答记者问,解答大家的疑问。

3、辩论明理

(1)辩题一:听了更羸的话,你们觉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能射下大雁,是不是因为他的射雁本领特别高超?

飞得慢            怕  裂

→受过箭伤→听→飞→掉→惊弓之鸟:只拉弓,不射箭

叫的惨

(仔细观察)      (善于分析)         (正确判断)

(2)辩题二:这只鸟掉下来主要是谁之过?“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学生明理,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