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内科疾病护理【优秀6篇】4-6-31

下面是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内科疾病护理【优秀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科疾病护理 篇一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42-02

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1]。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解释。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593±21)岁。80例冠心病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有57例,心肌梗塞患者10例,心绞痛患者13例。

12方法向80例冠心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关于患者的病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并且针对心血管病的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措施。

13心血管疾病的诱因(1)气候的变化。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如果气候变化较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因此气候变化过大,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以及运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2)运动量突然增加。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进行了过量的运动,因此运动量突然增加可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14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制定的治疗措施(1)加强预防。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所以在天气变化过大的时候采取相应保暖措施,以防受?鲆?发感冒,从而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切记过量运动。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运动情况,叮嘱患者进行运动的时候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自身的耐受程度之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15护理措施

15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为不了解心血管疾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的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有效的消除患者因为不了解疾病而产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关心,使得患者可以敞开心扉,同时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保障[2]。

15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就医环境。保证患者病房的整洁,并且注意患者病房的通风,保证病房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限制家属的探病次数,保证病房的安静,不仅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还使得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因为不良环境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53饮食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饮食护理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叮嘱患者食用低钠、低盐或者无盐的食物,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概率。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使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还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便秘情况的发生。

154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使得需要急救的患者可以及时的得到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抢救仪器、药品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摆放,对于抢救的药品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药品用量不足要进行及时的补充,抢救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如果心血管疾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马上报告主治医生,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55健康教育将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聚集在一起,医院为这些患者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增强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或者是将刚刚入院的患者与即将出院的患者组织到一起,让患者彼此之间自己交流康复心得,有利于患者树立自我护理的意识。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内科护理之后,80例患者对心血管疾病有了基本的认知,并且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复发的情况,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讨论

现今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并且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并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知识宣讲,增加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培养患者自主护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使得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内科疾病护理 篇二

关键词: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护理质量

神经内科疾病较为特殊,常涉及脑实质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往往存在躯体功能以及认知体系障碍等,临床治疗护理难度较大[1]。我院在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护理工作中介入优质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58例,其中,男102例,女56例,年龄37~82岁,平均为(54.1±3.6)岁;原发病:81例脑梗死,77例脑出血。均经脑电图以及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除外严重心肝肾脏器病变、原发或者继发性痴呆患者,均能够配合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两组年龄、性别和与犯病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疾病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①加强护理培训:对参与优质护理的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相关知识以及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人文关怀理念、护理安全理念,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护理职业道德、护理责任意识以及优质服务意识。②实行弹性排班: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职称、岗位性质等合理排班,实现新老搭配、优势互补,确保各班次护理人力资源均衡。③强化基础护理:以亲切的态度和得体的态度向患者介绍科室制度、基础设施以及主管医护人员等,并全程以微笑对待,消除其陌生感和紧张感。加强病房管理,合理调整病房温湿度,确保病房整洁卫生、床单元平整无碎屑。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患者擦浴、洗头、排便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④个性化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及想法,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等心理护理方法,减轻或消除其负面心理,协助其树立胜病信心。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护理安全因素排查,及时发现并分析总结不良事件原因及解决措施,杜绝再次发生类似情况。⑥建立健全护理考评制度:设置护理质量考评小组,定期考察护理质量,收集并分析讨论护理问题或者投诉意见等,同时提出并全面贯彻有效的整改措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以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支持、关爱患者以及健康宣教五个方面。由护理质量小组跟踪调查并评价护理质量,包括制度与标识(10分)、床单元(30分)和患者护理(60)分三个部分,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2.3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共发生不良事件1起,发生率为1.3%;对照组8起,发生率为1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这类患者多需接受长期治疗以及功能康复训练,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要求较高。优质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应用和延伸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体现人性化关怀以及预见性护理,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健康维系以及预后转归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周在霞[3]等认为,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临床护理质量。通过弹性排班,能够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转变传统被动式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认为,开展优质护理,通过新老搭配,能够更好地完成治疗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中占据较大比重,但不同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中更加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从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出发,为其营造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提高护理舒适度,能够间接性地提高其生活质量[2]。受长期住院、病痛困扰等的影响,神经内科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低落、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临床转归。因此,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不仅可改善护患关系,同时也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胜病信心,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是优质护理的核心,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稍有不慎即可发生不良事件。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预防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4]。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3%,较对照组的10.1%显著降低。在护理工作中,健全护理考评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护理薄弱环节,并进行循环整改,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制度与标识、床单元以及患者护理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甚至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文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3-84.

[2]王晖,黄润州,王攀峰,等。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期间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87-188.

内科疾病护理 篇三

【关键词】 护理管理;心内科疾病;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刚刚提出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有很多优势,首先,它有严格的时间框架,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地工作。其次,它能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而心内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治疗后预见性较差。因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心内科疾病患者中有着重要意义[1]。为了探讨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对在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自2013年6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这些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的年龄在19~54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2.4岁。这些患者均符合心内科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患者的主治医师和护士,告诉患者物品摆放、保管等,并给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第二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饮食,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并指导和告诉患者家属给患者喂食的正确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患者入院第三天,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患者入院四五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用药指导(包括用法、剂量等);患者出院前三天医护人员告诉患者相关知识,让患者进行锻炼;患者出院当天,医护人员让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由以上表格可以清楚知道,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实验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实验中,实验组中有35例对本院护理较为满意,3例患者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内科疾病临床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这些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

而临床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医患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护理资源的利用,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一方面,这种护理模式改变传统的护理方法。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让患者知道需要进行哪些检查、治疗及护理等,使护理工作人性化,更好的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

另一方面,临床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而有目的的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有知情权,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中有35例对本院护理较为满意,3例患者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是护理管理中的一种工作模式,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使得临床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符合我国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飞文,甘敏。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71.

内科疾病护理 篇四

个案追踪是一种关于过程管理的方法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和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概念,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和先进过程管理方法[1-2]。追踪方法学自2006年自美国开始广泛应用后,我国于2011年正式把追究踪方法学作为医院等级评定的一个引入方法,并出台了相关标准,可见追踪方法学在临床的重要性[3]。笔者对呼吸科住院危重患者运用追踪方法学,对照护理全过程14条,对护理制度、护理流程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患者住院全过程的感受,从患者的感受去改善护理服务,强化护理内涵,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及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呼吸科专科特点,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呼吸系统危急重症病例,如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肺栓塞、大咯血等在护理中有一定难度的60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7~91岁,平均(75±10.1)岁。患者中呼吸衰竭患者38例,重症肺炎患者12例,肺栓塞患者3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7例。这些患者除了呼吸科疾病外,28例伴有糖尿病、29高血压,20例伴有心脏病,9例为股骨颈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1例为断肠综合征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均为Ⅰ级护理。病重患者46例,病危患者14例。

1.2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意配合护理调查工作;(2)高龄患者,不能很好地表达意见和回答问题,患者及家属均沟通困难;(3)住院时间过短(

1.3 方法 本科组织主持开展危重疾病患者护理全过程追踪式护理查房60次,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请内分泌、心血管、ICU、消化、神经内科、普外科等不同专科的护士长、专科护士、资深护士参与了本科个案追踪查房,这种多专科的合作,更专业更全面地发现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为患者提供跨专业的护理照护。

1.3.1 追踪的目的 通过对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的检查追踪,了解医院各科室职能部门与呼吸内科相关的流程是否存在缺陷,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4]。医护人员对相关操作包括无创辅助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及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吸呼内科专属操作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操作。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是否存在与医生病历不符等情况进行改进。促进护理更加完善,减少医疗差错,增加病患满意度。

1.3.2 成立追踪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大内科护士长,呼吸内科护长,以及高年资护士及组长,下属护理。由于部分护理涉及到医护配合,故也包括了部分医生[5]。综合多部门医护职称资历包括了: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护士1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

1.3.3 确定主查者 主查者在追踪查房中起核心作用,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各项核心制度、流程、指引,对护理全过程14条的要求理解透切。主查者一般由护士长、责任组长或者高年资的护士担任[6]。

1.3.4 追踪查房准备 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指导下,由责任护士整理患者资料,内容包括:(1)患者病史如:咳嗽,咳痰,气喘几年,有无夜间呼吸困难,是否曾行肺功能检查;(2)主要治疗包括平常用药,目前治疗用药,检查评估患者是否能自己应用舒利迭等吸入性药物,用药后的反应等;(3)异常检验检查报告,肺功能检查的严重程度;(4)存在的护理问题:如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是否配合,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如何,神志是否清醒,痰液是否增多,血气分析结果是否好转;(5)针对目前病情已采取的护理措施等;(6)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为现场查房做好准备。

1.3.5 现场追踪 由主查者、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现场观察住院环境是否安静舒适、利于康复;床位安排是否与病情相符;特殊细菌感染的患者,是否有很好的隔离措施;是否备有隔离衣;痰多难排痰者,床边吸痰机的准备情况。床边查看患者信息,核对患者身份,查看手腕带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等信息与实际是否相符,观察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沟通的内容是否个性化,是否关注患者的需求,访谈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重点关注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感受。

1.3.6 追踪问题设定 查看病历,根据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包括做好入院患者护理、协助医生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和安全、提出护理诊断、增强治疗成效、立足病情和自理能力的生活护理、督导患者康复训练等方面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由科护士长、主查护士共同商讨,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第2版)、《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全程护理14项指标、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表、服务满意度为考核标准,通过查阅病历和护理记录,考查护士等形式,发现护理隐患或者不良事件。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对科内整体查房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护士、护长为对象,以追踪方法学为依据,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和患者对服务效果评价为标准依据,从患者的角度对笔者的服务进行评判[7]。

1.3.7 系统追踪和不良事件整改 通过对现场追踪,严格按设定问题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交流获得的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立刻整改,严堵医疗漏洞,对护理环节,文书工作,进一步疏理,最后全部执行并改正[8]。通过对危重病例进行追踪检查,将追踪结果与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专业标准、指南等结合起来,共发现在护理文书、患者安全、病情掌握等问题共238例次,其中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跌倒、压疮等高风险的评估及预防为前三位。发现的问题由护士长督促并进行整改,由追踪查房实施至今,修订制度57次,修改流程23次,见表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结果显示,病区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特一级护理方面分值均得到提高,而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最明显,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注重环节质控,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应用追踪方法学,从护理全过程14条进行追踪查房,从患者住院期间各个环节实施质量评价,确认出现问题的环节,前瞻性的找出潜在的风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物品安全和环境安全”[9]。

3.2 改变护理评价观念 传统认为,卫生局对医院或是医院对科室的评价是一个服务的肯定。但是它忽略了很多细节和患者的感受,追踪方法学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由患者对笔者进行评价,指出笔者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一些笔者想不到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使笔者切实地感受到患者的需要和心声[10]。

3.3 多专科合作,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呼吸科危重患者往往并发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追踪查房邀请其他专科的护士长或高责护士参加,他们对专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通过这种跨专科的指导,能够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

3.4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追踪查房的内容涉及专科护理、药物的正确使用、不良事件类型及上报、病情的观察及处理、危急值报告、医院感染与控制、健康指导、康复指导等,通过查房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采用评判性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及查阅文献的积极态度,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危重患者应急处理、抢救协助、交流沟通、主动服务,专业知识运用等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12]。

内科疾病护理 篇五

1一般资料

我科随机收集了在2014年2月~1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l00例,女性100例,年龄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上呼吸道感染者为84例,肺炎为96例,胸腔积液者2O例。

2.方法

2.1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从患者或家属到呼吸内科大楼,护士应该热情接待和引导,在呼吸内科大楼病房走廊两侧要按照惯性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设施服务项目介绍,医护人员要对疾病和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一些卫生知识宣传;在患者的病房内,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护士长应主动去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见,一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提出问题,医护人员应该去重视并且及时向患者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要求定期在全科室内开展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质量服务模式的认识,团结科室,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全面展开,倡导人性化管理。

2.2认真落实基本护理

认真落实基本护理,加强日常护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非常繁琐。为了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不怕复杂,增强责任心,认真对待生活中早晚间护理,特别是对那些生活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患者以及长期躺在床上的患者,应该帮助他们擦洗身体、洗头等,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另外,还要多注意饮食的状况,站在患者的角度,提供细致的服务,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2.3优化排班方式,确保患者安全

优化调度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了给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该科室以及相关部门应及时改进排班方式,实行了资历高者与资历低者相配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的措施,减少交班次数,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分层管理体系中,优化组合护理团队,使每一个班级都有其高级的护士员工、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明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职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患者需求,保证护理质量。

3.效果

通过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作,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任务,护患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家属的陪护率从100升至4O,患者对疾病预防的知晓程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从5O.56%上升至81.2,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真正的实现了患者满意、护理人员满意和领导满意的目标。

4.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点切入:

第一,护理工作质量提升需要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升,通过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围绕病人的护理服务来实现。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作用非常大,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责任要了解,能够认识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技术水平方面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提高质量,积极的进行自我完善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要达到以下的几点:①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后,要与患者积极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此外,要加强健康教育,丰富患者的健康知识。②护理人员应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这样增加自身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护理经验,有效的为病人护理,解决病人的问题。③建立科室管理制度,落实科室管理制度,促进护理工作有序推进,保证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其正确的操作。

内科疾病护理 篇六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疗效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微血管、静脉、动脉)、心脏,又可细分为慢性与急性,发病通常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疾病之间都有着相似的病人、病发过程,治疗方式也较为相似。冠心病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与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现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诱因分析以及内科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女性80例,男性1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30例伴有糖尿病,60例有过心肌梗塞病史,95例有过心绞痛病史,200例患者都没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1.2 方法

事先对200例冠心病患者实行问卷调查,了解冠心病的诱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合理用药知识、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疾病知识、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对冠心病患者实行系统的内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2 结果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患者的各种健康常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诱发冠心病的原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给予的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及实行的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及内科护理干预,较好的控制了患者冠心病的复发率,也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疲劳、眩晕、心悸、晕厥、呼吸困难、紫绀等。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国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已经达到8%以上。因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不容忽视[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诱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胆固醇升高所致,饱和脂肪酸的增多会加速血小板的活性与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诱发心血管疾病。第二,情绪的大波动或者是突然增加的运动量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问卷调查中,有42%(84/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激烈的情绪波动,而35%(70/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急速的运动。第三,气候的变化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在天气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天气回暖时,很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会有所增加,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关系,运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万不可突然增加运动量,打破由静到动的平衡点。问卷调查显示,有18%(36/200)的老年患者是由于在天气回暖的春季突然增加的运动量而诱发心血管疾病[2]。

3.2 针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性措施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一,对于胆固醇较高的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他们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第二,经由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介绍,尽量使老年人患者尽量将运动控制在自己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活动量的增加也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量力而行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三,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把他们的日常活动量控制在他们的身体可承受范围之内,最大程度上避免有大量的运动或者突然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避免突然产生激烈的情绪,以免加速疾病进程。

3.3 内科护理

3.3.1 护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量,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依照规律的周期进行观察与统计患者的心律、心率变化,为医生诊断病情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3.2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用最亲切温柔的态度与最关切贴心的语言去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心里疑虑,让患者自觉自愿的、以最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治疗,树立起对抗病魔的自信心,增加或者的康复率。

3.3.3 要密切关注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尽可能给他们选择低钠、无盐或者是少盐的饮食,防止增加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健康常识,帮助患者改善原本不良的饮食习惯,适量控制他们的活动量,增加他们的休息时间,纠正他们作息规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帮助他们增加睡眠。

3.3.4 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干燥与空气流通,时常给患者换洗床单等床上物品,确保病房空气清新,使患者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情与心态去接受康复治疗[3]。

3.3.5 通过给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熟知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诱发病因、并发症以及相关的自我护理方式等,使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护理甚至自我救治,降低患者的并发率与死亡率,最大限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4-5]。

3.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给予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行相应的内科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21-22.

[2] 肖艳,苏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08):89.

[3] 曹渺平。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