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方案优秀6篇3-11-78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得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得地区和海外华人得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得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如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方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月十五的习俗 篇一

1、放天灯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放天灯的习俗,据传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传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天灯能将愿望上达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笔在白纸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愿,并燃放鞭炮助长天灯升高的气势。

2、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备受各民族的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每至年末岁尾,或重大节日节气,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要欢欢喜喜耍龙灯,以祈求神龙降瑞,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3、吃元宵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4、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的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运势。

8、捏生肖

捏生肖是山东荣城的风俗习惯。一般以黄豆细面作材料,生肖的姿态可以即兴发挥,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象征“五谷丰登”。生肖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要捻”。到元宵夜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大家围着观看,希望爆出灯花,灯花越大越吉利,预示来年大丰收。并且,谁的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将鸿运当头、健康平安。

9、偷菜

相传元宵“偷青”会带来好运气,特别是偷的过程中,被人发现更是好运连连,一到正月十四或十五的晚上村民就会敲锣打鼓地到彼此的菜地去偷]www.kaoyantv.com[菜,为的就是让别人发现。据说,被人骂得越厉害,来年就越好运气。古时候“偷青”当晚就得把偷回来的青菜吃掉,现在一般都是第二天吃。吃了这些偷来的菜,据说能驱邪祛病,人也会变得聪明、大度、心地善良。

10、祈娃娃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可以看到虔诚的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的泥娃娃带回家。这就是河洛地区的祈娃娃习俗。祈娃娃的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对儿子、儿媳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醒。

11、游灯

到了正月十五,乐城人就将城隍爷从庙里抬出来,用轿子抬着城隍爷四处查看民情,城隍爷所到之处,无不鞭炮声声,家家户户纷纷将肥鸡献上,以期来年一切顺利。此外,正月十五游灯也是琼海的一件大喜事。

12、看花灯

正月十五夜晚的主要活动是看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人们就行动起来,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到了元宵节之夜的夜晚,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戏。特别是明清时期,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在今天的灯市口、鼓楼、大栅栏一带,更是花灯荟萃,放花灯、赏花灯,灯火通明,“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13、听香

正月十五有“听香”的习俗。古时后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现今这种听香行占的习俗也已不多见了。

14、烧旺火

在晋陕蒙区域,正月里均有“烧旺火”的年俗。至于旺火,有些地区烧的是竹枝,有些地区烧的是松枝,还有的地区烧的是煤炭。据老人们讲,烧旺火的目的主要是驱邪祈福,当然也有迎神接福的另一层意思。在晋陕大峡谷一带的山西大宁、吉县,陕西延安府等区域,正月十五晚上,农村有在自家院里烧旺火的习俗。

15、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16、抢灯裘

在海南,不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在文昌,正月十五的“抢灯裘”十分有趣。灯,在海南话中与“丁”同音。在文昌,正月十五晚上,当人们高举着自己所扎的灯笼在村里绕一圈,挂到村里的公庙时,尚未孕育的夫妇就要前去抢得已孕育孩子的父母所扎的灯笼,求得来年能够有孩子。待来年如愿生了孩子之后,自己也要扎灯笼挂到村里的公庙,进行还愿,而这时,别的没有生育的夫妇就可以进行“抢灯裘”的活动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方案 篇二

活动时间:

xx年2月15日—2月24日

活动主题:

欢乐元宵节美容院赢大奖

活动目的:

1、打响开门红的第一炮,为接下来促销活动赢得人气;

2、年后促销拓展新客户,同时也维护老顾客,增加她们对美容院的忠诚度;

3、带动节后消费市场,刺激新老顾客的消费欲望,为美容院盈利“添把火”。

活动内容:

灯谜猜猜猜拿大奖

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凡在美容院消费满150元以上(包含150元)的顾客,均可参加“有奖竞猜灯谜活动”,凡猜中任一灯谜者,即可获得美容院提供的价值200元的精美礼品一份;没猜中的`顾客也可获得美容院提供的一份汤圆大礼包。

欢乐庆元宵共享团圆餐

过元宵节,注重的是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一家人一起出去吃团圆餐,享受节日的欢乐。为此,在这样幸福的时刻,美容院推出“欢乐庆元宵共享团圆餐”活动,顾客只要在美容院活动当天消费满588元,就能获得高级五星级餐厅的元宵团圆餐一张。

元宵喜乐会惊喜断不停

xx年美容院推出“元宵喜乐会惊喜断不停”的活动,让新老顾客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凡在活动当天,新顾客只要在美容院消费满288元,即可享受免费办会员卡的特权,同时还能获得一份超值的元宵大礼包;而老客户可在活动当天享受8.8%的优惠折扣,同时消费满688元,即可获得高级餐厅提供的元宵团圆餐一张。

活动注意事项:

一、明确促销目标

美容院需要根据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结合美容院本身的具体经营特色来确定元宵促销目标,避免盲目促销目标,而影响促销计划的执行。

二、严谨促销计划

制定严谨的促销计划是为确保接下来正确实施打下坚定的基础,如果没有切实可行(计划做保障,这将不利于接下来的正确实施促销活动。

元宵节的介绍 篇三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据《史记•乐书》记载,早在西汉初期,宫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礼仪活动。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花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

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背景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使美琪的孩子们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包汤圆、画灯笼、猜灯谜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孩子们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二、活动主题

欢乐元宵节

三、活动目的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通过各项活动营造节日喜庆氛围,让孩子大胆地想象与创造。

3、加强孩子动脑、动手能力,达到孩子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的教育意义。

四、活动时间

xx

五、活动地点

xx

六、参与人员

xx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致辞;(3分钟)

2、故事讲述:元宵节的由来(老师提前准备故事生动的讲述);(5分钟)

3、欢乐元宵——一起包汤圆(20分钟)

规则: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面粉、水、糖心分发给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并在其中三个中藏入小枚硬币,作为最后的幸运奖奖励),最后将汤圆入锅。

4、欢乐元宵——书写心愿卡片(20分钟)

规则:老师给学生发放准备好的卡纸,画笔,打孔器等活动需要材料并设计属于自己班级的许愿卡片,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书写心愿卡片,最后裁好并打孔穿线,交于教师保管。

5、欢乐元宵——提灯笼游戏(30分钟)

规则:本轮为亲子游戏环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用提灯杆在指定路线往返运送灯笼(可用旺仔易拉罐代替),挑选12组家长和孩子参加,游戏分三轮,每轮4组规定时间内孩子筐里瓶数最多者获胜,赢得奖品。

6、欢乐元宵——猜灯谜(30分钟)

规则:老师将家庭分组,每6组家庭围城一圈,每组分发5—10道谜题,答对题数最多组获胜,获胜组可以扎“幸运气球”赢取礼品。(灯谜及谜题见附件一)

配合音乐:欢快节庆音乐

7、欢乐元宵——和我一起吃元宵(20分钟)

规则:后勤人员提前做好的元宵和大家分享,汤圆中有三枚小硬币,吃到含有硬币的孩子(家长)则为本次活动的幸运奖获得者,并赠送奖品;

配合音乐:《卖汤圆》

八、物料准备

面粉、糖心、小枚硬币、矿泉水、奖品(猴子玩偶)、卡纸、彩色画笔、剪刀,打孔器,丝带、提灯杆、红灯笼、易拉罐、玩具筐、气球、条幅、音乐、桌椅、灯谜、答题卡、铅笔、活动背景、衔接ppt、电饭煲、碗、勺子

正月十五得习俗 篇五

1、放天灯

元宵节放天灯也是一大民间习俗。天灯又称孔明灯,为三国时代诸葛亮所发明,放天灯得习俗,据传是由福建惠安得移民传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得历史。传说天灯能将愿望上达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笔在白纸灯上书写姓名、地址和祈求得心愿,并燃放鞭炮助长天灯升高得气势。

2、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得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龙,作为中华民族得图腾,备受各民族得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每至年末岁尾,或重大节日节气,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要欢欢喜喜耍龙灯,以祈求神龙降瑞,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3、吃元宵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得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得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得美好愿望。

4、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得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得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得历史。

6、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得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得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得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得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得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得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得思想感情。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得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得风俗,有得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得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得情感运势。

8、捏生肖

捏生肖是山东荣城得风俗习惯。一般以黄豆细面作材料,生肖得姿态可以即兴发挥,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得种子和叶子,象征“五谷丰登”。生肖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得小棍儿,俗称为“要捻”。到元宵夜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大家围着观看,希望爆出灯花,灯花越大越吉利,预示来年大丰收。并且,谁得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就预示着新得一年将鸿运当头、健康平安。

9、偷菜

相传元宵“偷青”会带来好运气,特别是偷得过程中,被人发现更是好运连连,一到正月十四或十五得晚上村民就会敲锣打鼓地到彼此得菜地去偷菜,为得就是让别人发现。据说,被人骂得越厉害,来年就越好运气。古时候“偷青”当晚就得把偷回来得青菜吃掉,现在一般都是第二天吃。吃了这些偷来得菜,据说能驱邪祛病,人也会变得聪明、大度、心地善良。

10、祈娃娃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可以看到虔诚得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得泥娃娃带回家。这就是河洛地区得祈娃娃习俗。祈娃娃得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月十五。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对儿子、儿媳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醒。

11、游灯

到了正月十五,乐城人就将城隍爷从庙里抬出来,用轿子抬着城隍爷四处查看民情,城隍爷所到之处,无不鞭炮声声,家家户户纷纷将肥鸡献上,以期来年一切顺利。此外,正月十五游灯也是琼海得一件大喜事。

12、看花灯

正月十五夜晚得主要活动是看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人们就行动起来,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到了元宵节之夜得夜晚,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戏。特别是明清时期,花灯得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在今天得灯市口、鼓楼、大栅栏一带,更是花灯荟萃,放花灯、赏花灯,灯火通明,“灯市口”得地名便由此而来。

13、听香

正月十五有“听香”得习俗。古时后想得到佳偶得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

祈求神明指示听香得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得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得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得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但现今这种听香行占得习俗也已不多见了。

14、烧旺火

在晋陕蒙区域,正月里均有“烧旺火”得年俗。至于旺火,有些地区烧得是竹枝,有些地区烧得是松枝,还有得地区烧得是煤炭。据老人们讲,烧旺火得目得主要是驱邪祈福,当然也有迎神接福得另一层意思。在晋陕大峡谷一带得山西大宁、XX县,陕西延安府等区域,正月十五晚上,农村有在自家院里烧旺火得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 篇六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