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合集28篇)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篇

我想把嘴巴

放在大树的树梢上

跟天空上自由飞翔的小鸟聊天

和树荫下玩耍的小朋友们打招呼

聊啊,聊——

草地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我想把眼睛

放在洁白的云朵上

看天底下劳作的农民

发现大海上一只又一只的海鸥

看呀,看——

眼睛里充满了世界的新奇

我想把耳朵

放在细小的花瓣上

听昆虫们的议论

听动物们轻轻的耳语

听啊,听——

我仿佛变成了那些不引人起眼的小虫

我想把我自己

变成那一株株小草

随风摇摆

享受雨露的滋润

跟小花、小虫、大树、蒲公英……

一起快乐的玩耍

但是,如果去到了那里

谁来照顾爸爸妈妈呢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篇

《梅花》原文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梅花》鉴赏

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钱澄之,清代诗人。原名秉镫,字幼光(一作饮光),号田间(别号四顽)。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南明唐王时(1645),授彰州府推官;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在吴江起兵抗清,又曾因避南明党祸出亡浙闽至粤,削发为僧,改名幻光。后还俗归隐故乡,又改名澄之,不再出仕。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3篇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尝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玻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尝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4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首联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这首赠别诗写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5篇

孤雁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

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自:一作亦。

译文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写作背景

《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赏析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 孤雁 。清人浦起龙评价说: 飞鸣声念群 ,一诗之骨 (《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 一片影 ,它与雁群相失在 万重云 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 谁怜 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 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 诗人与雁, 物我交融 ,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 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 ,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 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 (《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无意绪 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 王风 黍离》),诗人与这些 不知我者 自然无话可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 立体感。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庆初杜甫晚年旅居虁(kui)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6篇

我爱你,只因为你美艳

[意大利]塔索

我爱你,只是因为你美艳,

而我的星辰也怀着同样的心愿。

我对你,亲爱的人儿,一无贪图,

只期望你带给我痛苦。

如果有时你对我的眼睛表示怜悯之情,

我对你别无他求,

只希望哭个不休。

也并非因为你听到我短叹长吁,

我才为你倾吐心曲,

我这颗心对你不抱任何希望,

有的也许只是忧伤。

让我仍爱着你,望着你,

为你叹息,

因为痛苦、哭泣和悲伤,

都是我忠诚的报偿。

【赏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一位著名诗人托夸多塔索,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瑰宝,一部《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既成就了塔索在文学圣殿中的巨大荣誉,也让塔索的精神几近崩溃。在塔索的身上始终?缠着文艺复兴晚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因为早先时期彻底摆脱上帝和宗教的精神束缚之后,拥有空前的心灵和身体自由的人文主义者经历了狂欢节似的完全放纵,走出神的庇护曝露在尘世的阳光下,发现了另一种无力和忧郁。所以人们在反思文艺复兴运动带来的这场全民狂欢,然而这绝非是对它的否定,这个过程中让那个时代的人们包括现今的我们都受益匪浅。

《我爱你,只是因为你美艳》这首诗共分四节,抒情主人公“我”面对爱幕的人的拒绝,依然不改对她的钟情,全诗仿佛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你可以不爱我,但是却不能阻止我爱你。首先,主人公“我”被女孩的美艳打动,深深地爱上了她,在告白遭到拒绝之后,他坚定地表白了自己将不计结果地付出爱情的信念,即使没有回报,甚至只是得到痛苦、哭泣和悲伤的下场,他将义无反顾。其次,本诗在语言上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决,每一节都采用了相似的结构和词语,名言名句,例如“我对你……一无贪图”,“我对你别无他求”和“我这颗心对你不抱任何希望”,可以看出“我”对现实和结局的清醒认识,但依然没有目的和不计回报地爱着她。另外,“只期望”、“只希望”和“只是”这些在每节中都出现的短语表明了“我”对这场爱情的`小小希翼和要求,同时也是对爱幕女孩的苦苦哀求,请她不要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也拒绝,发誓自己不会给女孩带来压力和困扰,只希望保留自己爱的权利。第三,本诗结构完整,从前三节的并列倾诉到第四节的总结告白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结构,尽管抒情主人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场爱情的无望和痛苦,但是他愿意单方面地付出自己的真心,“让我仍爱着你,望着你”,而且诗人并不认为这场爱情是一个无谓的行为,“因为痛苦、哭泣和悲伤,都是我忠诚的报偿”,虽然不能得到女孩的爱情,然而在追寻的过程中诗人体会到的痛苦、哭泣和悲伤也未尝不是一种所得,诗人认为这些是对他的“报偿”。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看作是诗人塔索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对这场狂欢运动的反思,如何对抗狂欢之后的空虚,如何在走出宗教阴影之后找到心灵的安放之所,人文主义者陷入一种不安的困惑。但是诗人决不是否定这场运动,因为他认为即使有痛苦、悲伤和困惑,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报偿”。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7篇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总之,那女子旧事重提,不为无因。“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诗歌鉴赏篇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岑参是于乾元二年(759)至上元二年(761)出任虢州长史的,那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在这样的背景上面,我们看到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李判官呵!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象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么?”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汉武帝的豪情胜概已经不可再见了,唐帝国的声威功业难道也是这样结束了吗?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荡漾。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光彩,我们喜爱它,就不仅仅因为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了。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8篇

诗歌鉴赏6则

笑妄自年少饮彭觞

听深夜里的歌

呜呜的 像是风的声音

夹杂着的 酒杯的破碎

划过来 又荡过去

青青绿苔 碧色生翠

落下的泪是露

是风中摇摆的命运

我端杯倾诉 你自顾的笑

老年泪 少年愁

都是没由来的苦

望明月 舞袖魂

最寒不过独上高楼 碎成花的影子

如剪一江冷秋 凉在心头

笑你少年 何为愁

风去月来花满楼,潭空林静鸟封喉。

笑你少年 缘何愁

一刀平分山中色,九弦弹出眉下眸。

笑你少年 谓之愁

百代光阴皆逆旅,万古芳树笑春秋。

笑你少年 诉之愁

出乡又逢阳关客,自古吴盐胜似雪。

笑你少年 泣之愁

好月反是凝霜浓,无风竟自歌起楼。

笑你少年 眉上愁

阳春烟景不足赏,驾马扬鞭少年游。

笑你少年 心中愁

树转经轮星移位,御宇踏风强说愁。

笑你少年 愁愁愁

若自咸阳新橙破,正恰少年莫说愁。

为谁鞠躬

不知何年,我坚硬的骨头有了弯度

不知何时,我空空的肩膀有了重量

向身躯渐小的双亲致敬,向枯竭渐显的大地跪拜

向一日日渐瘦的兄弟姐妹,带来营养的粮食。并且

摊开双手,低垂头颅,甚至匍匐着,以求更贴近沃土

在该开花、该凋零、该硕果满枝、该入土冬眠时,潇洒来去

在这个尘世,腰身的韧度与双肩的承重让生命延展无限

更多广阔的天地,在我们俯瞰时尽收双眸深入心灵

中秋的月儿又圆又亮,

家乡的亲人各在一方。

林间小道桂花飘香,

却比不上故乡泥土的芬芳。

淘气的云儿不请自来,

挡住了月儿羞涩的目光。

繁华的都市灯火通明,

却少了故乡那淳朴的歌声。

多少个月圆月缺的深夜,

眺望着故乡把酒对月。

是思念,是离愁,

亲人的思念挂心头。

假如我老了

听闻一个35岁女人一经发现即肺Ca晚期有感

假如我老了,

我会感恩,我会从容。

拼搏了一辈子,

相信吧!总会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假如我老了,

没有了工作和教育子女的压力,

每天的时间都可以自己自由支配,

那时回到乡下写写字,画些画,弹弹琴,养花种菜,

如果身体力行,还能到处旅行。

我的心感恩着现在,

让我健康的活老的那天,

一切压力、痛苦、磨难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能让我活到老,那便是福气!

看到每天升起的太阳,是何等幸福!

海之恋 · 深海

大海,你这狂野善妒的情人

给我一个愉悦的诱惑和幽远的激动

此刻,心灵被丰盈充满

忘记了倾听

我把自己重新雕刻

雕成你的灵性与风格

渴望着生命的另一种蜕变啊

当我又一次濒临你的海岸

迎接我的还是你苍茫的、永恒的、激昂的世界

我赤诚的神往

你展开了怡然的、深蓝色的微笑

海风、海浪

不绝的'呼吸,我们相拥入怀

我感受你的热烈的情素

忘不了,这丰沛无比的激情

忘不了,这不衰的美色和永恒的纤尘不染

忘不了,这沉甸甸的梦想

我的心已负载了你全部的挚爱与欢愉

此时,圆熟酣畅的海魂呵

你给予我这深蓝色的心情

增添一抹微醺的

神秘的,没有一丝邪腻的韵味

精妙如斯

晨曦与落日并没有惊扰你

内蕴青靛靛的霎然通透的色彩

丽色的芬謦在思想里流泛

痴心回味,我的深海的恋人

再也不肯回头

那个遥远二十岁的春天

无论我怎样呼喊

谁指使岁月的雨

洗净了千捆思念的笔

无论我怎样哭泣

送你的那片草地

画满了青春的指纹

怎能抹去啊

即使是夏的风、商的雨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9篇

在那快乐的时光

我们在勤奋的做题,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全部做对的自豪感还是充满心底

在那快乐的时光

听着朗朗读书声,听着孩子们对于读书的渴望。

她们对于书的渴望像永远没有底的大海

在那快乐的时光

孩子们唱着欢乐的歌,展开歌喉,让大家享受歌声的美妙

她们的歌声动听的让我们无法自拔

在那快乐的时光

是在塑胶跑道的操场,我们跳着绳,欢声笑语充满了操场

她们的步伐真是非常轻盈

在那快乐的时光

我们在一起玩耍,在一起互相拥抱

我相信那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纯真的孩子。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0篇

在不远处的某一个地方,

有个散发着香味和淡淡紫色的地方,

咦?那个地方有什么?

哦,原来是一串串紫藤栖息的地方,

它们随风舞动,仿佛在跳一支轻快的舞蹈。

紫藤萝,散发着清香的紫藤萝,

你那一个个花穗,正为赶来观看的人们在风中摇曳着

你那淡淡的紫色,真让人沉迷于其中,

那是多么美妙,那是多么的让人享受!

校园里,你朝人们甜甜的笑,

你的笑像世界上唯一能够让人宽慰的表情,

你的笑仿佛让世界上的东西全部暂停,

只能远远地看着你。

亲爱的紫藤萝,

你是校园里最独特的风景;

你是校园里最美丽的女子;

当然,校园里能让孩子们开心的,

也只有那一束束散发着芳香的紫藤萝……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1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_形散神不散_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_散_与_不散_。(4)

答:

(1)①初夏的风光(或_初夏的景物_);②清和_清新、和暖_)。(各1分)

(2)这首诗的_散_与_不散_: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 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_不散_: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_分明_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_向日_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_散_与_不散_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2篇

对于现在人来讲,我觉得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要多,充其量我也是一个看诗的人,对于很多大家的诗与散文都有一种向往与追求。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诗,又有人说:懂得了生活才是一本好诗……

我不知道怎么了,也许我也是生活在农村,用自私的角度讲,对于海子和徐志摩我更偏向海子。海子是个先验性的诗人,在他的身上,预言性的、启示性的东西不断为人们所发蒙,所感知,这是海子神话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海子的诗歌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理想化,真实中透露着无能为力。海子死后,很多大家都对他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说海子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有的人断章取义说海子的诗不值得一读,平淡,思维混乱。对于以上的说法,我个人觉得海子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资料上看见这句话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原理来源与真实都无从考验,我觉得不论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理由果断的评价,最有价值的评价应该来源海子本人的诗,我觉得海子有大部分诗歌都有自杀的预兆,比如:《七月不远》、《自杀者之歌》、《跳伞塔》和《春天,十个海子》。每首都有让人读着凄凉悲哀的因素。

不管他是怎么去验证自己,我们都得看他的诗歌艺术性,读了海子全部诗歌,我都觉得每首诗歌都有一种阻力和向往。感觉海子的每一首诗都有孤独、徘徊、寂寥、憔悴、悲伤而绝望。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没有人能知道,城市与村庄之间剧烈反差,也源于当时社会与社会的斗争性,在他心里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强烈破碎,简单、偏执、倔强、敏感、对爱情执着,总是带着淡淡的伤感。他理想到面朝大海都能看见满山都有花,也希望生活中到处都是他理想的环境,在他诗歌中总是对生活感觉到死亡气息,对于一个诗人来讲,看淡了生活不就看到了死亡吗?因为生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同时,他在《献给太平洋》的诗中写道:“上帝悲伤的新娘,你自己的血染红/天空/你内部孤独的海洋。这里是有着海的死亡意象的,连同上面的死亡意象,这也可能是诗人选择山海关的一个原因。虽然,这种解释可能是那么的苍白和牵强。至此,一个诗人把诗歌当做了他的.生命,也许这是一种牵强附会的理解,或者是偶然巧合,“我们都的认为这是一种精致的自我毁灭与设计。”因为诗已经是他的信仰,死与诗人有着同等意义,在苍凉、悲哀、真实的生活中结束了最美好的一首诗歌,“我的前额是火,信仰是我的尸体”。最后用海子的诗歌“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暮色苍茫的水面/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然而每一个生活在现实,而不是梦想中的人,他所创造并遵从的思想,哲学,美学体系,难道最终不是应该去肯定生命,肯定自我,去调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么?海子诗中不可调和的现实与追求的分裂,只是为我们指出了问题的所在,而并没有为我们指出问题的结果,海子之死,其实是天才梦的破碎。对待海子的诗,我们更应该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3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4篇

可爱的小昆虫,漫天纷飞的树叶

小朋友们舔着雪糕的舌头,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身影

简直热的要见鬼的天气

哇塞,讨厌的夏天

太阳公公的笑,把我们心底的炎热赶走

甜甜的雪糕,抹去我们心头的厌恶

简直可爱的要把心萌化

哦,可爱的夏天

绿的发黄的树叶,跑来跑去的风娃娃

妈妈们晾起的衣服 小朋友们穿着小裙子玩耍的身影

简直快乐的要无法呼吸

太好了,快乐的夏天

快乐的夏天,可爱的夏天

讨厌的夏天,五彩的夏天

充满着无限光彩

到处还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

我爱你,夏天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5篇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这是闺怨、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6篇

我美丽的仙境

[德国]史托姆

我美丽的仙境

在高高的波涛上面,

浮现出美丽的仙境,

一会儿近,一会儿远,

可惜很少有人看清。

在这片国土之内,

天空的太阳永不西沉,

那儿人们俊俏无比,

往玫瑰花丛栖身。

神话般瑰丽的景色,

在温馨的森林之夜喧腾,

色彩缤纷的花儿,

正在相互亲吻。

那儿神圣的自由和爱情,

吻着纯洁的生命;

那儿什么都令人惊异,

那儿什么都无比欢欣,经典台词。

唉,只有在歌曲之中,

才有这样美妙崇高的仙境,

我只能希冀、期待,

可看到它,一辈子也不能!

【赏析】

史托姆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中短篇,但他更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他曾说过:“我知道,我是现在的诗人中的最大的抒情诗人,即使将来我的小说早被遗忘,而我的诗还会存在,而且越来越广泛地流传。”我国评论界一般认为,“史托姆的抒情诗数量虽然不多,就质量而言,他的一些最好的抒情诗却可以置身于德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之列”。

《我美丽的仙境》是史托姆早期的作品,选自他于1885年出版的《诗歌补集》。在这首诗歌中,史托姆以其凝练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美丽的仙境”。无论是诗歌标题,还是诗歌内容,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出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深受浪漫主义作家艾兴多尔夫、默里克等人的影响,强调作品的浪漫主义抒情性。

诗歌一开始,史托姆便将他的幻想之门打开,让我们得以窥见里面的神奇世界。我们远远地看到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发现海浪的最高处“浮现出美丽的仙境”。它“一会儿近,一会儿远”,似乎随着浪潮的每一次起伏和涌动,它也在顺势漂动。它亦真亦幻,亦实亦虚,不可捉摸。它就像存放在我们意识深处的某个场景,当我们怀着焦渴的期待在意识的漩涡里极力搜寻它的踪迹的时候,却往往徒劳无功;而在一次偶然的梦里,或者一次发呆的情形之下,它带着清脆的笑声闪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这个“美丽的仙境”,就是史托姆意识深处的理想王国。他一次次地向意识汪洋眺望,一次次地在其中寻觅,终于看清楚仙境上的美丽景致。在那里,“天空的太阳永不西沉”,“人们俊俏无比”,“往玫瑰花丛栖身”。在那里,景色有如“神话般瑰丽”,草木旺盛,花朵艳丽,充满了和谐与温馨。在那里,人们享有“神圣的自由和爱情”,生命因此而“纯洁”。“那儿什么都令人惊异”,“那儿什么都无比欢欣”。那里拥有一切真善美,拥有一切我们失去但仍然渴望的东西。这个仙境是那么“美妙崇高”,与其说它是幻想之境,不如说它是精神家园。它是史托姆在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中堆积起来的幻想投射,浓缩地表达了他的精神依恋。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寻根”的文学,浪漫主义作家们往往通过对远方的想象、对异域的向往来表现对理想的憧憬。他们疏离眼前事物,追求遥远异乡,将陌生的场景视为想象的释放地和审美的安置所。“仙境”便是史托姆内心凝聚的想象场所。他越是在诗歌中渲染仙境的美丽,便越多地透露出他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仙境中的“神圣的自由和爱情”,正是他当时备感匮乏的两样东西。他的家乡,笼罩在丹麦统治者的蛮横与骄奢之中,他和他的同胞们,作为德国子民,却要屈从于丹麦人的管辖,这是何等的耻辱!他爱幕多年的姑娘,狠心地拒绝了他的求婚,漫漫6年的痴情等待宛如被秋风横扫的落叶,转眼不知去向,这是何等的打击!这些现实中的不如意,在想象中却以另一番姿态出现。现实是有限的,想象却是自由的;现实不断化为往事,想象却意味着可能。

史托姆由衷地“希翼”、“期待”着那“美丽的仙境”,渴望它就像神话中的伊甸园一般,成为上帝在凡尘为人类建造的美好家园。然而,想象终归是浮云,生活还是依照原本的面目继续存在,他清楚地知道,“看到它,一辈子也不能”。在诗歌结尾,史托姆非常冷静地收住了想象的翅膀,把我们拉回了活生生的现实。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7篇

孔林连绵,孔墓方方

孔子何在?

万里长城今尤在,

不见当年的秦始皇

泰山仍巍峨

黄河仍咆哮

大地仍变换着四季的'容颜

一茬茬的人今又何在?

江山依旧

罗布泊成沙漠

棺里睡着一美丽的女子

这一睡就是上千年

灵魂走过了不知多少的繁华,荒芜

香体仍恋着这方土地

过客啊,

那些湖泊

那些繁荣

那些会唱的,

那些会笑的,

那些会飞的,

那些会行的

既然终是过客,那就

能唱就尽情地唱吧,

能笑就尽情地笑吧,

能飞就尽力的飞吧

能行就行千万里吧

能在纸上歌唱就尽兴地歌唱吧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8篇

什么叫四季,你可曾知道?

如果,我告诉你,

漫天的树叶,垂涎欲滴的大树

绿油油的草地,加上一阵又一阵轻言轻语的风声

和一朵朵争相开放的小花,

这难道不是春天吗?

我告诉你,什么叫做夏天

燥热的心情,被晒得黝黑的皮肤

不时感到干渴的嗓子,和不耐烦的身体

加上大发脾气带来一阵又一阵的`烦躁

这就是夏天给我带来的感觉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美好的

看着大树一天一天的落下黄叶,看着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

看着农民伯伯不停地为即将结果的果树施肥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不禁会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这就是我向往的秋天

冬天,白雪皑皑

一片片雪花带来了一声声欢笑

一双双小手带来了一场场雪仗

一次次玩耍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一个个雪人带来了我们对白雪的概念

这,就是一片白色的冬天

四季,你明白了吗?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19篇

两首诗歌鉴赏

◎一场孽恋:黑水河和白水河

流过阴山的水,努力淌出

关于一场风月的洁白

黑夜,漫过大地的`河床

天空,不再有百灵的歌声

一株百合,植在青春的岸上

日子就是滋生的惦念

黑与白——河水不再提及

◎日子

城市,不断的演绎同一首歌

凌乱,奔突。曲高和寡的竹林雅境

渐渐成为浓厚的粉底,不再说琼瑶

爱玲,以及荣幸的康桥

你把词语一再压缩,几乎成为裂变前最后的诅咒

向日葵轻仰头颅,说出一些

冰冷的句子。黄昏的太阳便沉入纤纤弱水

从此,西墙外,鼓声不停

日子就这样缓慢地流淌着。风,

不停地歌唱,不停地演绎,不停地涂抹……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0篇

[美国]布瑞兹特里特

我无力的头脑生下难看的你;

出生后,你本是同我呆在一起,

后来给好心的糊涂朋友拿掉,

把褴褛的你带出去给人家瞧,

让你犹豫,费劲地踏进印刷所——

人人看得出,伤感签名,那儿没帮你改错。

见你回来,盖得我涨红了脸——

怕白纸黑字的浑小鬼叫我娘。

我把你?开,感到你不该出世-

依我看,你的模样真叫我烦腻;

可即是我的骨肉,只要我能做到,

我的爱总会使你的瑕疵减少。

我替你洗脸,却看到了更多缺点;

擦去了污溃,还是留下了缺陷。

我拉你关节,要你的韵脚一样长;

可是一跑动,你跛得更不像样。

我想用漂亮衣裳把你打扮好,

可家里只能找到粗糙的衣料。

穿这衣服去百姓间流浪无妨,

但要留神别落进评论家手掌。

你去的地方要没人同你相熟,

要是谁问起你父亲,就说没有;

问起你母亲,就说她呀苦得很,

所以才忍心送你这模样出门。

【赏析】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1篇

《送别》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注释:

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解释】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译文1: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译文2:

请你下马喝点酒,我要好好地为你饯行。我且问你,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你说因为官场不得意,要到终南山边去归隐。那么,你就尽管去吧,我也不再细问了。因为我知道那里的白云是悠闲自在的,你从此以后所得到的隐居之乐,也一定会无穷无尽的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2篇

在沙滩上

[法国]雷尼埃

你躺在沙滩上,好词好句,双手捧起一杯尘沙,

然后让沙一粒一粒漏下,

太阳在晶莹的沙土上灼灼生光;

好吧,你且静静凝望

那和谐的大海和无限透明的天空,再闭上双目,

渐渐,当你悄悄感到

你的手轻盈得什么都消失了,

在你重新睁开眼睑以前,

沉思:在我们的生命里又增添了

流动的尘沙,在这永恒的沙滩之上。

【赏析】

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个优美而又常见的沙滩场景:一个人在一个风轻云淡、阳光和煦的夏日午后,放松地躺在沙滩上,双手会不自觉地随意捧起一杯尘沙,然后让沙粒一颗颗从他的手指缝中漏下,每一粒尘沙都反射着太阳那晶莹的光芒。他会抬起头,静静地凝望着风平浪静而又幽深无际的大海和晴朗透明的'蓝天碧空。然后他会闭上双眼,全身心地体验这一刻的轻柔、和谐、优美、幽深、高远……渐渐地,他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天堂,地球引力已经消失了,他像浪花一样在海面上嬉戏,他像白云一样在蓝天上游,他是如此的轻盈,以至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过了很久,很久,他慢慢地、慢慢地、很不情愿地睁开了双眼,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然后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思:也许在我们的心灵里,也有一个永恒的沙滩,那里有着流动的尘沙,它们也怀抱着大海,凝结着太阳的光芒,抚慰着、温暖着我们的生命。

雷尼埃是一个热爱自然的诗人,他对自然场景的体会是深刻而细微的。这首诗虽然描绘的是一个很普通的沙滩场景,但在诗人的笔下,那一个天堂般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晶莹的沙滩、和煦的阳光、幽静的大海,它们静静地解除了人们生活中所有的重负,让人们的生命得以提升,体验着无尽的轻盈和自由。全诗前半部分是一种叙述性的描写,诗人如同耳语般娓娓道来,带领着一步步进入诗的意境中,沐浴在艺术世界的阳光、沙滩、海水中,身体的疲惫、心灵的负荷被轻轻带走,精神进入到与物化游的绝对自由的境界。雷尼埃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让它的诗歌就此打住,停留在艺术体验的虚幻之境,而是又把读者拉回到现实中来,让读者的理性思维来提升诗性体验。当读者从艺术的高峰体验中返回现实世界时,他的生命就会获得充实和升华,艺术世界的纯美境界会转化为读者的生命境界,带给读者永恒的精神力量。全诗虽然表达了两层内涵,但却是在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中完成的,这使诗歌显得浑融完整,富有生机。

这首诗显示了雷尼埃平淡、朴素而又优雅的语言风格。诗人用第二人称,以口语般亲切的语言塑造了几个简单的意象:温暖的沙滩、晶莹的阳光、和谐的大海、透明的天空,当诗人带领着读者在这几个意象之间流转时,生命已经被艺术化了。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3篇

诗歌鉴赏

幻想细胞活跃地跳动

不愿错过六岁这个季节

我呆呆地盯着一本笔记本封面

试图要走进去

但更像是里面的风景在向我走出来

纯白的木屋,欧式——

柔软的地面上干净的白鲸

远离了海

却在陆地上有了自己绝美的姿态

遍布艳丽鲜花的院落

还有甘愿充当卫士的白栅栏

簇拥着白色木屋

像一群家臣拥护自己的君王

栅栏外的石径接受野草的拥抱

与世无争地躲在笔记本封面的边角

不起眼的.角落有时潜藏最大的未知

就像这条石径

只有它才能将木屋家族往图画里的远方带

才能拉长我们的想象停留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六岁的木屋

儿童乐园里的第一眼典雅

大人有权利界定这种美

却忽略了六岁孩童不知萌发自何处的悸动

封面诱惑霸占了孩子的呼吸

也让他的脚步迷醉

越来越深厚的美丽在注视中酝成一场盛情之雾

让人不再愿意去留心家的方位

让我们在雾中做一个失联的孩子吧

哪怕就一刻!

近三十年后为何还会忆起?

是因为那一场失踪劫持了三十年的时光

把我镶上了笔记本封面

完整了封面上的架构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4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初唐提倡风雅,进行文风改革的重要诗人,而他最为人们熟悉的是《登幽州台歌》。当时,陈子昂随武攸宜征契丹,由于武攸宜不谙军事,他曾屡次进谏,不被采纳,致使屡屡失利,他心情颇为抑郁,想起当年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往事,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参照《蓟丘览古》七首可知),于是吊古伤怀,而有此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般的读者很少会知道到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但还是一读之下,便被感动,这说明其中肯定有超越时代的东西,而不受时空的拘囿正是真正的艺术品的根本特征。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弄清了某某作品的“时代背景”时,对它的感受反而减淡了许多,因为我们通行的“时代背景”解读法限制了人的超时空的审美想像。

从超越时空的意义上看,《登幽州台歌》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怀古意义,而是表达了深沉的悲剧意识,从中透显出了人的.“觉醒”:当你独立于天地之间、直视生存真相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你正处于空虚与惶恐之中,你会询问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何在!“古人”和“来者”似乎皆不足为凭,过去和未来也似乎难以为据。那么,人难道就在这种困境中绝望了吗?不,个人也许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悠悠”的天道却是永恒的。只要你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天道中,你就会在“悠悠”的天道中获得永恒。这是中国主流文化———包括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强调个人要在向社会集体、道德本体、永恒天道的融入中获得意义,道家文化强调个人要在向自然本体的融入中获得意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与传统文化的底蕴相吻合,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吻合。《登幽州台歌》同时还表现了中国人的“觉醒”方式。中国人的“觉醒”是从对自己价值依据的追询开始的,只有走过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心灵历程,人的“觉醒”意识才开始萌生。接下来的“涕下”不是哀伤和悲痛,而是觉悟了“天地之悠悠”———价值依据———之后的感动,同时也是对人生悲剧真相的审美认同。这种感受,相对于六朝人来讲,昭示着初唐时期的一种新的人格的降临;相对于中国人来讲,任何时候都应该会引起内心的感动。每一次吟诵,都会使人产生一次思考价值、追询价值、确立价值的冲动和渴望,中国人的价值感便是在这种无数次的冲动和渴望中积淀而成的。

《登幽州台歌》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悲剧意识的基本特征。总的看来,与西方悲剧意识相比,中国的悲剧意识并不仅仅注重暴露人的困境,更不仅仅为人描绘出一幅绝望的前景,而是在暴露困境中又弥合困境,在彰显出绝望时又指引了出路。中国悲剧意识的这一基本特征既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相一致,也与执着与超越统一,此岸与彼岸统一,形上与形下统一的体用不二的传统哲学相吻合。

《登幽州台歌》先是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呐喊暴露了人的价值困境,然后指出了融入“悠悠”“天道”的出路,而融入“天道”的方式就是在现实的生活情节中感受“天道”,或者说是在“天道”的观照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节。这样,人生困境的暴露与弥合就在一首短诗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5篇

给一位女歌唱家

[俄国]费特

把我的心带向嘹亮的远方,

那边悬着哀伤像林后的月亮;

此声之中恍惚有爱的微笑

在你点点热泪上柔光照耀。

姑娘!在一片无形的涟漪之中,

把我交给你的歌是何等轻松,——

沿着银色路游去,向上向上,

如同蹒跚的影子追随翅膀。

你燃烧的声音在远方凝结,

仿佛晚霞在海外凝入黑夜,——

却不知从何处,我难明奥妙,

突然涌来了响亮的珍珠之潮。

把我的心带向唆亮的远方,

那边哀伤柔顺得像微笑一样,

我沿着银色的路,上升上升,

如同追随着翅膀的蹒跚的影。

【赏析】

自古以来的`大诗人已留下不少描写音乐的名篇,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德莱顿的《_之宴》等,后人再要写同类题材的诗似乎难于下笔了。但是费特却在“纯艺术”和象征主义方面开辟了自己的途径。他在《给一位女歌唱家》一诗中,既不实写歌唱家的容貌神态,又很少用具体比喻来描绘歌声形象,而是大量采用暗示和象征手段,借助于词义的朦胧化使诗句“音乐化”,像音乐一样直接诉诸情感和意志。这首本身就充满音乐魅力的诗,经柒可夫斯基谱曲后,成了一支著名的浪漫曲即罗曼司。

通常写音乐题材,诗人往往是先对乐音或歌声作一番客观的形象化的描写,最后再写自己听乐的主观感情。但费特的第一行诗“把我的心带向嘹亮的远方”,直接就把主客观描写融为一体了。歌唱家嘹亮的歌声仿佛响彻天际,而听者的心随之飞向那嘹亮的远方,离开生活中的千种局限万种烦扰,飞向了纯艺术的世界,——那也是个哀伤的世界,但与现实世界中不堪忍受的哀伤不同,在那个远方的世界里就连哀伤也美得像林后的月亮一样,在那里哀伤与微笑、热泪与柔光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心,本来是沉重的。如果能抛下沉重的负担,把自己交给歌声,随波逐流而去,那该是多少轻松啊!但是流着流着,“我”发现这并不像愿望的那么容易。原来歌声并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飞升向上,仿佛是沿着银河直上高天;而“我”的重负又卸不掉,重力仍然紧紧地拴着我,拖累着我,使我无力飞翔。“我”身不由己地追随歌声,因为我已被歌俘去,只能追随着它如影随形,然而歌清我浊,歌亮我暗,歌轻我重,“我”遂成了苦苦追随翅膀的“蹒跚的影”。这一段听歌的心理描写是很有独特发现的。

诗中只有第三节对歌声作了直接的形象化比喻,其中“燃烧的声音在远方凝结”和“突然涌来了响亮的珍珠之潮”两句,与《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与“银瓶乍破水浆迸”两句描写的音乐现象相同,所用的形象也很相似,比喻精辟,堪称双绝。只不过费特所写的歌声即便在远方凝结,也毫无冷涩之意,它仍然与那凝入黑夜的晚霞一样在燃烧,在召唤,而心也还在艰难地追随,追随……

在最后一节诗中,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借用音乐米语来说,这是以变奏的形式重现了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的两个主导动机。这种音乐式的模进和变奏大大加强了这首诗回旋缭绕的结构美和如歌咏叹的抒情性。

费特所代表的纯艺米派是一个唯美主义诗派,其抒情性要比巴那斯派浓得多,但同样远离社会现实和反对诗中说理。若与《_之宴》的强调教化作用相比,或与《琵琶行》中&ldquo,励志歌曲;平生不得志”的寄托相比,我们就能明显看出《给一位女歌唱家》的非功利和“纯艺米”的抒情特色了。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6篇

诗歌二首鉴赏

圣诞之约

(钱 敏)

站在隆冬的门口,

摸着圣诞老人的胡须,

恳请飘过的雪花停下脚步,

帮我捎去诚挚的信函,

邀约春天早来派对……!

情人节回眸

飘落的玫瑰花撩乱了我的眼帘,你的身影也已化成一种落寞的氛围,只能在记忆中回眸那个名字,那个身影,那种声音,让人心痛的思念如雪!想你的时候世界全部是你!

这种痛,不需要用眼泪来释放,也不必用叫喊来宣泄,只能独自咀嚼,慢慢回味。

这种痛,不是心中有多少委屈,而是在百转千回之后,发现曾经梦寐以求的已完全不是自己渴望的世界。错过的事,已经融入了走远的'岁月;错过的人,亦如过客般消失在天际!

这种痛,无须言语,相随永远。绵延不绝的相思承载着记忆,似水年华飘零远逝的缠绵缱绻……再次聆听《黄玫瑰》 吟唱着心伤,已经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不觉再沉重,只是,仍有几抹淡淡的隐疼,在心头萦绕着.....逝去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曾经刻骨铭心的岁月原来《只是没有如果》!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7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诗歌鉴赏范文1000字 第28篇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重点字词解析】

①双鲤:信函,代指书信。两块木板,刻咸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②一阳生:借指节气冬至。《史记》: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③辇下:借指京城。

④姜被;借指棉被。《后汉书姜肱传》载,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

⑤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晏耍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歌鉴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