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优选6篇)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第1篇

语文教学论文模板

现在的农村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缺少阅读的习惯。而阅读是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读书,用心思考书中的问题,积累书中的优美词句、成语、格言等。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达到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成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第2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相较于思想品德课的优越性在于,语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它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想教育变得有声有色,自然流露的情感更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在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感动的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将文章的主旨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达到渗透的目的,过早或过晚地为文章贴上标签都不会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与楚王精彩的辩论将是整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则完美驳倒了楚王的谬论,维护了晏子及其国家的尊严,将故事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当讲解到这一时段时,学生被晏子不畏强权,维护国家尊严的行为深深感染,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对文章中心进行渗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一次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2.以文育人,把握思想教育尺度

把握好小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尺度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处于懵懂阶段,加之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时间跨度较大,导致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范围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首先就要把握好小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尺度。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模仿阶段,教师讲什么,他们就学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他们只是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一个雏形足矣。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师需要进行正面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造成人格偏差。

把握好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的尺度

在语文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时,最忌讳的就是脱离课本,脱离实际,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走形式主义路线。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枯燥僵化的教育形式无疑是一种折磨,不仅最终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本身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以课本为标准,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得到的感悟更加鲜活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握好渗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

通过语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区别,确定语文教学的本质,把握好渗透思想教育量的尺度,围绕这一主题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只有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并且以语言文字的培养为主体,才能打破本末倒置的特殊局面,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3.结语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第3篇

中职院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除了要教会中职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和做事。这些都体现在了人文素养上,所以说,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主导课程。

2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

在中职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的是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而现有的语文教学完全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堪忧。很多中职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部分学生更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他们不喜欢读书,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说话时经常词不达意。有些中职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谋得一份好工作,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们将语文课程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错误认知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过分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常常忽略了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功能。一些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来职业院校就是学习职业技能的,与语文没有关系,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课程上,学习语文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常常在语文课上睡觉、打游戏等。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一部分教师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没有清晰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为中职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没有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常识,完全脱离了中职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进而产生了叛逆心理,不愿意上语文课,常常逃课。

3对语文教学的初探

采用启发式教学

要是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启发诱导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相信未来它也将会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中职学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联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前提下深入体会语文的教育精髓。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中职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师生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赢。同时,语文老师要幽默风趣、富有激情、平易敬人,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发挥情景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专业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另外,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入挖掘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优势,让中职学生在特殊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用情景真正打动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盘,起导航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中职学生把听说读写的能力用到实处,让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高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努力地向其他学科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其成为中职学生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应该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只有在社团活动中才能充分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从组织到活动、从布置到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文道德因素等,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着语文的综合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中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逐渐完善中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学既给予了中职学生最实用的知识,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既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熏陶,也体现出了其实用价值。语文教学需要结合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给予他们私人定制式的引导,以实现中职学生知、行、意的和谐统一,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结论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第4篇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个学生都有其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其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相关内容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恐龙,就可提供介绍恐龙生活习性的相关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希望掌握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从而更愿意去探究。一旦发现可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知识,则更愿意去阅读其他书籍,从而达到发自内心地去读书。

二、适当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多读书,可是学生困惑的是:应该怎样读?教师应对阅读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才能在书中找到乐趣。

1、精读

根据学生兴趣及语文素养选择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在1—2月的时间内读完该本书。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准备好一个记录本,将书中的优美句子摘录在本子上,也可将文中描写人或动物外貌特征、心理活动的句子或片段抄录下来加以揣摩;也可将书中引用的名言、诗歌抄录后再理解、背诵,指导学生将每个星期对所读的文章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2、浏览

3、略读

了解大体内容,可看一下内容介绍或文章开头、结尾,了解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

要想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还需要给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让他们尝到读书的甜头。每个学生对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为帮助学生积极、及时地拓展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收获。我每个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为在规定的3—5分钟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会在会前精心准备发言稿,有的同学对书中某个细节描写发表看法;有的则对文章的写法或对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某一个字的用法等加以探讨。在交流会上,我指导学生对书中的许多感悟,如:为人处事、道德修养等联系到生活中,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想结合,将书读“活”。在交流会上,同学们经过读书、聊书过程后,吸收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更多的描写、叙事方法,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

四、“读书节”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升华

在每学期,我组织2—3次“读书节”活动: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每个学生选读的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则会认真思考中的内容,将书中的感悟由不完整到文字叙述过程中逐渐条理化、清晰化。在写读后感过程中,学生会对书中的1---2个问题去加以思考,为解决问题,他们会查阅资料,在与同学、师长等加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内化、吸收,真正获得滋养心灵的营养。对我感触较深的是学生李彬的读后感《我“母亲”的痛》,他在看了一本关于沙漠化的书籍后,引发了他对家乡水环境的担忧,于是他作了实地调查。在本镇曹家堰水库中有20多种鱼类,在堰坝下有两个纸厂,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小溪中,水面上漂浮着各种脏东西,水黑而且臭味扑鼻,水中无鱼儿游动,他在小溪边的污泥中找到一条黄鳝,头大呈三角形,身体瘦小,完成变异。同学们听了他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收获、体验。教师给予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分享快乐、分享收获,才能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思想在各种营养成分下茁壮成长;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阅读拓展到现实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乐趣、积累经验,让学生从一本书拓展到另一本书的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第5篇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现在,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高分,往往会在学习上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中语文老师一直是知识的灌输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为了应付高考,老师有时候不得不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或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强度,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老师的讲课往往会显得相对枯燥,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定位恰恰相反,往往是知识的承受者,是浇灌的对象,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客体。学生的学习显得相对被动,需要老师不断去引导,一般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思维不突出,学习效率不高。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刻苦用功,掌握大量的资源,却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处,学习显得空洞乏味。这种传统的定位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它与我们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相符,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要能够做到另辟蹊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教学,让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的必要性

(1)新课标改革的需要新课标改革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许,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定位。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变化,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变化,老师开始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老师开始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和学生的地位。

(2)教育人才观变革的需要现代教育对人才观有了新的定位,面对教育人才观的变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也要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不断对原有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产生冲击,试图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扼杀学生的天性。新课改主张高中语文师生地位转换的课堂教学研究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唐旭淦高中生发挥创新精神,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离不开语文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而这些又都离不开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转换。

(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动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下,教育流程往往过于简单化、格式化,老师会倾向于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学习被动低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的途径

(1)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的转换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一些活动,如观看影片、情景设定、户外活动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往往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之一,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师生地位转换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而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思索,同时去发掘与课本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相互交流,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3)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亲自动手做过的事情,往往会比老师演示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更容易开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升。

4。总结

要让老师与学生都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进行师生地位的转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引导,不断地去指导与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配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开阔思维。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高中语文师生地位转换的课堂教学发挥到极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语文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第6篇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职高语文课堂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而齐刷刷地趴下或者自娱自乐———睡觉、看课外书、听音乐;要么兴奋过度,课堂上一片嘈杂,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依旧喧哗。久而久之,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感到煎熬,老师感到束手无策。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由此可见,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综合性和实用性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所以职高语文教学革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职高语文教学出路———以学生为本,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需要能生成目,目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职高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老底够了“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空洞”,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心理,他们就能付于行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离开了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合理地处理教材。对于教材处理,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并进行了大胆取舍,补充了一些新内容,这包括一些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古典小说鉴赏、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等,毕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主体,教与学是互相并存。同时还复习巩固他们初中时就没有过关语文基础知识,正是因为学生素质低,教师才要对他们进行更多、更好基础课教育。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创设诱人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卢梭说:“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东西”,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将由消极而走向积极。

4。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本,必须让学生从分数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考评模式。我建议把教学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运用,反对死记硬背。

5。评价教学效果不应该是只看分数,而是要看能力。笔者总结多年教育经验认为综合评价体系要有如下特点;①要能体现学生学习现状、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习惯;②要能兼顾课本知识、实践应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考查;③试卷考试要与“才艺”展示相结合;④课内学习要与课外学习考查相结合;⑤学习成绩要与学习表现相结合;⑥教师考评要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总之,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岗位要素提供优质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实现。职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发挥语文教学实践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