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精选25篇)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篇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_恐怖_的事情,我们班的硕硕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硕硕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他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他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他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硕硕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硕硕擦干眼泪,哄他躺下后,我从他耳边说:“老师就是硕硕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硕硕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硕硕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硕硕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教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篇

1、体育教育叙事研究探索

、体育教学叙事--让学困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1、体育教育叙事——对“后进生”的激励

4、教育叙事研究及其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5、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6、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

7、信念与实践的冲突: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叙事分析

8、教育叙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9、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与思考

11、古代ギリシャの教育と体育-1-先史時代,ホメロスの叙事詩に於ける教育と体育 (綱島新哉講師?木村政彦教授退職記念論文集)

12、体育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个案叙事研究

13、中国教育电视台《体育评书》的叙事创新

14、身体教育:为儿童创造伟大的机会——新体育课程叙事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3篇

1、体育教育叙事研究探索

2、体育教学叙事--让学困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3、体育教育叙事——对“后进生”的激励

4、教育叙事研究及其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5、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6、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

7、信念与实践的冲突: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叙事分析

、教育叙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1、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与思考

11、古代ギリシャの教育と体育-1-先史時代,ホメロスの叙事詩に於ける教育と体育 (綱島新哉講師?木村政彦教授退職記念論文集)

12、体育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个案叙事研究

13、中国教育电视台《体育评书》的叙事创新

14、身体教育:为儿童创造伟大的机会——新体育课程叙事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4篇

适逢周末,又接近新年时光,主管部门的领导组织我们基层单位负责人在周末的下午开一个新春团拜会,会议地址就安排在三峡学院附近的宜昌市老年活动中心。新春团拜会以后,朋友们品着绿茶磕着瓜子互相交流互致问候。我看看时间还早,就单独一人下得楼来,沿着新建的体育场路,踱到建好时间不长的宜昌体育场。细细观察这座规模宏大、在整个湖北省也算得上是前三名的体育活动场所。

回想起儿时记忆里的老宜昌体育场,那是一年365天都充满活力、人气鼎旺的体育活动场所。那个时候的老体育场座落在现在的宜昌市珍珠路地段,俗称“灯光球场”。曾几何时,所有重要的体育比赛、宜昌市所有重要的政治活动,包括全市传达中央精神、召开全市抓革命促生产的誓师大会,都在灯光球场举行。曾记得,湖北省的省篮球队经常来宜昌比赛。穷人的孩子买不起票去观看,但是,硬要一睹为快的念头残酷地折磨着顽童的心理。于是,我们经常做一些以假乱真的球票,像模象样地高高举起,混进场内去一饱眼福。有的时候,看球正看在兴头上,冷不丁被查票的查出破绽,拧着我们的耳朵一个个清出场去,那个心里难受的感觉哦,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无奈之下,又寻找地方翻进高墙内继续观看,一边神情紧张地提防一边快乐的看,随时担心被查票的发现。小孩子在那种场合下的复杂情绪更是无法形容。……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儿时的快乐好象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如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像一个魔方,驱使着人们去追求永远无法满足的经济利益。却失去了最原始最初级的体育快乐。真是叫人怅然若失!

一阵寒风掠过,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好象在提醒我新年的来临。铅灰色的苍穹又开始抛下冰冷的细雨,那冷冷的雨洒在我的脸上,却凉在我的心头。再好的体育场馆,再先进的体育设施,也买不来最原始的体育快乐。我衷心地期望体育管理部门把新建的宜昌体育场馆能够科学管理好。为全民健身发挥应有的效应。但愿我们不要发展了经济却丧失了体育的初衷!

暮色降临,纷飞的细雨里,我在苍茫的暮色中离开了空荡荡的宜昌体育场。踏上回家的归途……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5篇

那一年暑假后,学校安排我直接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当时,我动了一个小手术,不能立即上课。一周后回到学校,老师们说到这个班,真是怎一个“乱”字了得啊?听完科任老师的一纸纸诉状,我真是着急。可急有什么用,得想办法啊。

初三刚刚并班,学生思想动荡,不稳定,班集体缺乏凝聚力,以往的老师全换掉了,学生心理也要有个适应。而且,最关键时,我这新班主任不露面,群龙无首,岂能不乱。可是面对这乱,不能乱发脾气,不能向希特勒那样实行高压政策。初三的学生,有思想,有主见,高压不成,恐怕会适得其反。思考再三,我决定使用我特殊的通行证。 第一天上完课,面对乱脏脏的教室,我说:“值日表还没安排妥当,今天谁来自愿值日?”话一出,教室内鸦雀无声,没一个人响应,我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一丝失望,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我笑嘻嘻地看着他们,停顿片刻,说:“我们共同组成了这个班集体,这个家,今后,我们将与她荣辱与共,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别忘了,我也是其中的一成员,一分子。今天,你们全部回家,值日由我做。路上骑车要小心!”说完,我走出教室,等学生出来。不少学生拿出书包,放在自行车上,但并没有回家的意思。几分钟后,我走进教室,里面还有几个人,磨磨蹭蹭地整理着书包。我拎起水桶,打水,泼地,清扫?渐渐的,我发觉扫地的笤帚不止我这把,而是两把,三把,四把?移动的脚步,越来越多。

整理完教室,擦擦脸上的汗,看着周围近一班的学生,一种叫感动的情感在内心涌动。正在此时,不知是哪个调皮鬼喊了声:“王老师,你的花脸真可爱!”学生们笑了,我,也笑了。

人,可以拒绝冷漠和虚伪,却无法拒绝真诚和真情。我知道,我用“爱”这张通行证,已走近了学生。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经常这样对学生说。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只要求学生,忽视了自己。这个家,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经营。 携一片阳光进课堂。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感到教师亲切,才会愿意和你亲近,才会相信你说的话,甚至是爱屋及乌,才会乐学你所教的学科。而让学生乐于亲近你,你必须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阳光,带阳光走进课堂。

记得一次上课,刚走上讲台,从学生中就传出了一声摔炮响。顿时,教室内鸦雀无声,空气也随之紧张起来,不少学生有些担心的盯着我。凭心而论,我判断出了炮声的源地,知道是小A,也想批评他几句。可那样的话,小A这节课都会心神不宁,更不用说专心听讲了。其他学生,也会因我得满脸乌云而影响上课情绪。但是,又不能置若罔闻。于是,我笑着调侃道:“我知道大家愿意让我来上课,有同学都喜欢到我一来,就拉鞭放炮了。”学生们一听,都笑了,轻松的氛围,也随之扩散,漫开在整个课堂。

课后,小A主动找到了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表达了对我的谢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的课堂总是很轻松,学习兴趣也很高。尤其是小A,对语文课,更是热情高涨。

走过了十多年的教学之路,我总觉得,在课堂上,老师的音容笑貌,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是一含笑的﹑鼓励的﹑期待的眼神,都会让课堂充满灿烂阳光。在这样阳光遍地的课堂,学生的内心也会是一片敞亮,心会被温暖润湿,学习效果会很好,并且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如果老师面无表情,甚至是满脸冰霜,训斥声不断,学生就会处在阴云笼罩之下,紧张包围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灵里,又怎么不会有阴霾,又怎么不会有叛逆呢?所以,聪明的你,不要太吝啬,即使你遇到了不快,即使不幸降临在你身上,进教室前,别忘了为学生携一片灿烂阳光。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6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为人师时,那时的我没有太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颗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孩子们的心。当时在大班代课,心里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好奇,在面对那些调皮、上课不爱听讲的孩子起初显得束手无策。为这些,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老教师取经,慢慢地我发掘了孩子们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才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晨晨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海水却是红通通的,虽然以前在书本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问他:“晨晨,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海水是红通通的呢?”晨晨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杨老师,傍晚了,太阳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红红的呀。”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训斥的态度,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7篇

在不断的成长中,我开始成熟了,开始变得对周围的事关心起来,也许这就是成长中的变化吧!但是,成长,不仅仅是身高、年龄的增长,还要明白许多事理,总结人生的经验。

至于我,对”成长“这两个字的了解并不透彻。但是,有些事却使我明白了成长中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有让我深刻领悟;什么叫”成长“。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阵阵寒风吹来,让人发颤。这时一辆摩托车疾驰过来,撞到了走在我前面的一位老爷爷,但是,肇事者并没有下车搀扶,而是逃的无影无踪。我连忙跑过去扶起老爷爷。这时,有好多人围了上来,有些人还以为是我将老人撞倒的,便振振有词的教育起起来,还问我是那个学校的。我没有回答,只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热,但是,我没有急于向别人解释,因为我觉得周围的人只会指责我,而不是真真的关心这位老人,只在一旁说个没完没了,没有一个主动上前帮我扶老人。这样想想,我的心一下子平静了许多,我默不作声的扶起老爷爷,帮他拍去身上的尘土,拿出了手帕,将他手指上的血迹擦去,老爷爷刚要向周围的人解释刚才发生的一切,我急忙说:”老爷爷咱们回家吧!“周围的人见老爷爷没有什么大事,也就纷纷散去,我将老爷爷小心地扶回了家后,自己才回家。

走在那条熟悉的回家的'路上,清凉的风放佛在向我诉说,路边的树仿佛在向我点头,脚下的路也仿佛在为我喝彩。回到家中,望着窗外,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因为我学会了冷静的对待别人给我的误解,而不会像平时那样受一点委屈就大哭大闹。我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这回使我成长的更快、更好!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8篇

一、教学主题是教育叙事的着眼点

教育叙事不是简单无目的地述说,而是必须围绕教学主题来进行,揭示探索其中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教育叙事之前,我们首先得确定教学主题,这些主题是事件的焦点,是教育故事的意义所在,不同的主题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和叙述重点可能不一样。教育叙事并不是各种教育事件的随意链接,而是依照诉说者的理解,围绕主题来建构相关的故事。教学主题是一根主线,通过主题,教师可以把一些零碎的想法和片段串联起来,赋予它们一定的逻辑意义,能够让听众和学生参与叙述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最终有所收获。叙事方式和教学主题应该具有相关性,且易于参与和分享。总之,教学主题是教育叙事的着眼点,教育叙事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题进行,不恰当的教育叙事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教学实施是教育叙事的实践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我们应该围绕教学主题,在舞蹈课堂中贯彻教育叙事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师叙事和学生叙事。教师叙事,主要是指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直接面对真实自我,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通过讲述和整理,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享。教师叙述的内容主要包括,自身过去的教育经验和事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体验等。学生叙事,主要指学生就教学主题和教师叙述做出的一些分享和回馈。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以“教师叙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自己练习舞蹈的经历和体会以及对具体某些舞蹈作品的看法等,将自己的心理体验与学生分享,并把一些著名舞蹈家、教育家的自传、文章、视频介绍给学生阅读、观看。这种动态、多元的教育叙事,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舞蹈家、学生等共同参与,彼此分享和探讨对某些作品的想法以及个人经验,并且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在沟通中产生思想火花,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在学生叙事的环节,学生们需要把课堂的心得体会、经历、体验以“学生叙事”的方式书写成学习叙事报告,与教师和同学们共享、交流。同时,还可以以叙事日志的方式把每天的见闻、自己学习的体会以及观摩一些舞蹈作品后的感悟记述下来,作为采风叙事报告。当然,除了教师叙事和学生叙事之外,我们也应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采用座谈会、专家讲座以及游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思考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把教师与学生都作为教育叙事的主体,通过互为平等的互动分享,陈述各自的教学或学习的日常生活场景去发掘深层意义,能够有效地使教学与叙事主体合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9篇

关键词:叙事;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

一、叙事研究的历史考察

(一)叙事

提起“叙事(narrative)”我们并不陌生,一个与它有着密切联系且为我们所熟知的词是“故事(story)”,人类的生活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故事,并且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人类得以反思和建构自我。我们的日常对话常常是在述说故事,或在倾听他人的故事,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通常会去了解他的故事。“叙事”是人类基本的表达方式,韦伯斯特词典(1996)把它定义为“用于表现一系列相关事件的一段论述,或者一个例子”。叙事就是一系列话语,这些话语将一连串相互关联的事件表现出来;而叙事研究指的就是任何运用或者分析叙事资料的研究,它既是对实验、调查等传统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其本身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

(二)克兰迪宁和康纳利与叙事研究

1999年,他们出版著作《叙事研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与故事》。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康纳利和克兰迪宁对为何要转向教育叙事研究的回答是:因为个体经历背后蕴藏着之于该个体而言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经验。从自身在研究取向上转移的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出发,克兰迪宁和康纳利在这本书里介绍并呈现了以个体经历背后之经验为探究核心与基础的教育叙事研究。他们以杜威对经验的论述作为“想象的基石”,建构出教育叙事研究的三度叙事研究空间,指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向:个人与社会(互动),过去、现在和未来(连续性)及地点(情境)。这本书不再定义叙说、不再界定教育叙事研究,说的是他们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故事,即叙说研究者做些什么。透过这些故事的述说,期望读者能够分享他们在教育研究中如何进行叙事式的思考,如何聆听、叙说以及展现自己和别人的故事。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是他们的研究工作促进了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形成。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的生活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构成的。他们用故事交流经验,表达困惑,给彼此以鼓励和支持。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人类不仅依赖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组织者。因此,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写得好的故事接近经验,因为它们是人类经验的表述,同时它们也接近理论,因为它们给出的叙事对参与者和读者有教育意义[1]。

二、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

根据叙事内容,可将其分为历史叙事、心理叙事、教育叙事等。教育只是叙事中的一种。蔡春教授将“教育叙事”定义为“教育当事人或教育研究者叙述发生在教育中的故事”[2],丁钢教授认为“教育叙事”是表达人们在教育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经验、体验、知识和意义的“有效形式”[3]。教育叙事从其叙事主体来划分,可以由教育研究者来叙,也可以由教育当事人(一线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等)来叙说。在叙事内容上,教育叙事可以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故事、教育情感等。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越广,教师的叙事领域就愈多;教师的职业感触有多深,教师的叙事延伸就有多长;教育叙事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甚至可以是家长对于教育的认识等等。

然而,人们对教育叙事研究常见的批评就是:有“叙事”而无“研究”。在这些批评者看来,某些叙事研究成果只是一些故事叙述,而没有学术研究的含量。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在于教育经验的呈现,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两者存在“叙事”的共性,其主要差别就在于是否是研究。教育叙事只要讲述一个教育故事即可,但是教育叙事研究却要严格遵守一定的研究规范,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并对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明确问题之后,要有研究的具体方法,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尔后写出研究报告,最后是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一种刨根问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对待叙事研究。可以说教育叙事研究所具有的“研究”气质,是其不同于教育叙事的最大特征。

三、教育叙事研究:“研究气质”从何而来

虽然教育叙事研究的形式各异,例如常见的教育叙事研究就有自传、传记、个人叙事、叙事访谈、个人纪事、生活随笔等16种之多[4],但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有着“研究”的气质,它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的。

(一)做好准备工作:走进参与者的教育生活

首先,研究者要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在明确研究问题之后,要确定研究的参与者。一般而言,教育叙事研究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为主,每个人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但这并不说研究对象的选择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恰恰相反,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比一般教育研究对象的选择更加严格。一方面,研究对象的教育经历要与研究的主体相关,相关性越大越好,另外研究对象故事的丰富性、代表性问题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研究主题、研究者时间、经历的制约性因素的考虑,研究者还要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个性特点、空间距离等因素。可以说,好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就是教育叙事研究成功的一半。

其次,是关于样本的大小问题。教育叙事研究一般以小样本为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其研究对象仅为单一个体。既然作为一项研究,材料的选择就以满足研究目的为最高原则。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般以材料的丰富性作为选择样本的参照。为使叙事内容更加丰满,研究者可以选择多个对象,但数量不宜过多,同时研究者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即将哪位研究对象作为主线,而将其他作为配角,这样才会使叙事具有说服力的同时又不失混乱。

再次,研究伦理方面的准备。一方面研究者要与研究对象之间要对研究目的、双方权利职责、研究道德等相关问题达成有效协商。另外如何对待那些涉及参与者隐私生活的关键事件呢?这就需要研究者与参与者进行道德伦理关系协商。比如对参与者进行化名处理,对事件的情节进行虚构改编等等。道德伦理问题贯穿整个研究的始终,研究者一定要谨慎处理。

最后,马克思·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教育叙事研究将研究对象直接指向教育实践,因此叙事研究更应该从直接感受的“显像”出发,以“直接的、交互的和生活的态度走向教育世界,面向教育实践,反思教育价值,构建教育意义”[5]。因此,教育叙事的研究者如果只埋头于图书馆,而不真正得走进参与者的教育生活当中去,教育叙事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搜集、整理教育叙事资料

本步骤的目的是搜集能够提供个体经历故事的田野文本数据。或许搜集故事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私人对话或访谈请研究参与者讲述其经历。但田野文本数据也可通过下列途径搜集:请研究参与者用日记的方式记录其故事;观察研究参与者,记录田野笔记;搜集研究参与者写给他人的信件;从其家人处搜集研究参与者的故事;搜集研究参与者的备忘录和业务函件;搜集照片、纪念品和其他个人、家庭或社会物品;录下研究参与者的生活经历[6]。

搜集资料之后,紧接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并重新述说研究参与者的故事。这一过程包括:检查原始数据、编码故事、重新组织故事和呈现一个经过重新叙说的、言说研究参与者经历的故事。这一过程的理论假设为:按一定逻辑顺序组织后,研究参与者讲述的故事可以被更好地理解。

(三)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合作过程

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这一操作步骤与其他步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研究者与研究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诸如:协商进入参与者的教育生活、预约见面时间,直接与研究参与者合作以获取有关其个体经历的田野文本数据,初步数据搜集之后,研究者对资料的解读得到参与者的认同与许可,用研究者的话语撰写和叙说基于研究参与者的个体经历故事的叙事研究报告等。

(四)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建构研究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克兰迪宁和康纳利将其称之为“来来回回”的过程[7]。呈现给读者的研究文本可以灵活多样。它的正文一般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实施过程、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四个部分。研究文本之中不要求进行专门的文献综述,重新讲述的故事要置于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的中心。确认和评估研究的准确性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真实可靠,研究者需要检查和确认这些问题: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是个人经验,是单一个体或少量的几个人;搜集了个人的教育故事;对参与者的教育故事进行重新讲述;形成的中期研究文本听到参与者以及研究者的声音;从建构现场文本的教育故事里浮现出不同主题或类属;教育故事里包含了有关参与者的背景或地点的信息;教育故事按照年代学顺序组织;研究文本有研究者与参与者合作的证据;教育故事恰当地表达了研究者的目的和问题。

参考文献:

[1][加]康纳利,克兰迪宁.叙事研究[J].丁钢,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4.

[2]蔡春.“叙事”“故事”何以称得上“研究”——论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5.

[3]丁钢.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32.

[4]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2006(2):56.

[5]王枬.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J].教育研究,2006(10):14-13.

[6]Clandinin,., & Connelly, F. M. Narrative inquiry: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Jossey_Bass. 2000:105.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0篇

关 键 词 叙事;道德叙事;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道德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仍然更多地停留在道德说教阶段,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低效。道德叙事看似“无目的”,却可能是最好的教育。通过叙事,“教师帮助学生从更加理性、积极的视角解读自我与他人,解读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和劣势,在自信的获取中潜移默化地增强积极体验和有效应对问题的能力”[1]。叙事性思维能为道德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拟从叙事和道德叙事的概念入手,对道德叙事作尝试性分析。

一、叙事和道德叙事

(一)叙事

在英文辞典中,“叙事(Narrative)”可以作为一个名词,也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作为名词,它有两个意思:(1)所做的叙述,记叙;(2)叙事体,叙述艺术。[2]根据热奈特的研究,叙事的概念包含了三种含义:第一种是讲述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即叙事话语;第二是指叙事话语中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故事”);第三是指某人某事的行为。[3]

虽然结构主义理论家对叙事和故事作了严格划分,但其他学者往往把二者混同起来。因此,本文采用后现代主义叙事学家伯格的定义:“叙事即故事,而故事讲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的异类生命、昆虫等身上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故事中包括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即叙述在一段时间之内,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一段时间发生的事件,这段时间可能很短,如童谣,也可能很长,如某些长篇小说和叙事诗。”[4]

(二)道德叙事

可以说,几乎所有叙事都包含有道德价值。我们所储备的有教育价值的文学叙事,为我们提供了愉悦和教育的能力。我们为故事的力量所吸引,它满足了我们的道德想象。叙事通过不同的转义方式(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讽),对叙事中的人的行为或者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人和事进行道德评价,进而达到所希望的道德目的。

这样,叙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引用到德育中去了。丁锦宏认为,“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包括寓言、神话、童话、歌谣、英雄人物、典故等)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5]。本文认为,道德叙事是指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道德叙事的重点不在叙事本身,而是在于对叙事的理解和阐释。学生本身是有理性的个体,他们通过对教师提供的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获得道德认知的方法和途径。

二、道德教育为什么需要叙事

(一)从叙事本身的特点来看

叙事核心在“事”,关键在“叙”。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关切,叙事中所蕴含的价值秩序,一旦找到合适的入口与切入点,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

1.叙事本身所蕴含的道德价值需要叙事

叙事本身具有情境性和“自我”性。叙事的过程既是思想传达的过程,也是叙事者与听者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正如Richoer所认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描述世界的模式。不管是传记的,或是虚构的故事,都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意义和归属。它们把我们同他人联系起来,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故事的结构给我们提供了想象、描述和隐喻的空间,使我们在道德上产生共鸣,促进我们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6]。正是一串串的故事和彼此之间的叙事,使人与人之间,人与历史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2.叙事是道德经验的主要表达方式

道德知识的学习是个体体认和感悟的产物。万俊人认为,“道德的知识原本不是靠道德的推理获取和证成,而是靠人们的道德生活体验和体认,也就是通过亲切可心的情感和心灵感应来传递和生成的”[8]。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道德情感体验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在于通过具体的、特殊的、具有丰富背景的道德情境去促进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因此,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体悟、理解、形象和感动的过程,而叙事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道德经验的主要表达方式。

3.叙事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道德教育将教育和学习视为外在历程,把学生定位为道德知识的接收者,教师的教育围绕课本已经确定的内容,以“说教”和“灌输”为基本的模式。这样的教育式缺乏学生自身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天性与认知特点。而道德叙事以“叙说故事的形式指向与诱发道德抉择的情境创设,使受教育者认知层面的道德想象得以具象,移情投射的共情能力渐进活跃,从而实现道德价值与伦理意义的无形传递,实现教者与学者道德认知与伦理判断的视域融合,促成其道德思维与逻辑理性的启迪升华。”[8]总之,叙事使学校德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发生改变,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学生的道德情境体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体现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

(二)从叙事中儿童自身的特点来看

1.叙事符合儿童的天性

好奇、富于幻想是儿童天性,而融情节性、戏剧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叙事,恰好能够满足儿童这一天性。道德叙事通过亲切、可心的情感和自然、逼真的故事感染学生,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启发学生的心灵,进而构建起学生的核心道德价值。

2.叙事符合儿童道德认知和记忆规律

在进行道德叙事之前,“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秩序之中,已经存在先验性的价值准备状态”[9]。儿童的道德素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道德叙事正是通过生动形象的道德故事,在自己喜欢谁、讨厌谁、想成为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进而提高道德感知和道德行为能力。另外,叙事也是受教育者储备记忆材料的过程。儿童记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善于记住那些形象、富有情节性的事件,而叙事的生动形象性及其故事情节性,正切合了儿童的这一记忆特点。

三、道德叙事应该如何开展

(一)注意x择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件

道德叙事并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不是任何故事都可以拿来作为素材。我们应考虑事件所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因素,选取那些适合时代主题,符合核心价值取向,具有现实道德意义的事件来进行叙事。那些常态化、平民化事件,因接近学生实际而让道德叙事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从而对他们的道德发展产生教育意义。

(二)注重师生对话关系的建构

传统灌输式、师生主客体二元对立式的封闭交往状态不利于道德叙事的顺利进行。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说,“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你与我)的对话和敞亮,这种你与我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你和我的对话关系的,均使人类萎缩”。由于各自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师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而通过对话与协商,师生之间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我,进而达成彼此视界的融合与心灵的沟通。

(三)注重叙事方式的把握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生命教育 叙事教学

叙事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地讲,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促进受教育者掌握教育内容,发展自身思想品德。结合幼儿生命教育来讲,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度,故事叙事方式贴近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且灵活的叙事方式可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幼儿生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以故事化叙事教育为主,重视幼儿的成长需求

对于幼儿来讲,其生活在美好的童话故事中,学习、生活乐趣及身心成长均与故事息息相关,幼儿不仅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还爱好自己讲故事,其所讲故事的形式多样,如自言自语、流水账式经历讲述、故事转述等,且故事内容涵盖范围广,一般包括简短对话、情节叙事等,但许多故事内容并不完整,成人倾听耐心不足,很少能够将其所讲的故事详细记录下来。事实上,幼儿在讲故事的时候,即是其通过叙事的方式将内化的生命经验实现外化,以及组织和探索全新生命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内部认知的过程,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以往传统的幼儿生命教育中,教育者仅单方面地为幼儿提供故事和素材,过于重视幼儿通过听故事获取知识,却严重忽视幼儿的故事创作主体性及其参与故事体验的过程,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此笔者建议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应用叙事教学,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幼儿作为叙述主体,激发幼儿主动讲故事,鼓励其将自己内心体会与自己的见解和探索过程采用故事叙事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其个体成长,并在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认真倾听,从其个体生命需求出发,保证其生命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故事化叙事教学的真实性与人文精神。

二、以文本叙事为教育基础,开发和利用幼儿文学资源

纵观以往传统的幼儿教育,大多数教育者经常将“幼儿故事”作为教育教学载体,在此过程中,许多教育者过于重视故事内容与相关情节知识,却忽视故事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其教育目的是通过故事叙事方式向幼儿传达故事中蕴含的教育知识或相关理念等,易导致幼儿生命教育失去“生命”本质,教育效果不佳。现阶段,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应用叙事教学,主要是指将文本叙事作为教育基础和教学起点,重视故事本身价值,通过叙事教学法让幼儿在听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并鼓励其主动表达自身对该故事的理解,实现“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指导幼儿通过故事体验,完善生命知识观与个人价值观的构建。同时,在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文学资源,以此作为教育基础和依据,将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细化,并科学设计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故事体验中通过主动表述的方式积极参与故事化教育过程。

三、促进师生共叙,启迪生命教育

目前,对于幼儿生命教育来讲,所谓的师生共叙主要是指教育者与幼儿以“故事”或“事件”为主要教育内容而开展的叙事教学活动,要具有情节性和连续性,且高潮点与冲突点明显,这就需要幼儿教育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生命教育交流的连贯性、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及教育内容的情节性,并尊重故事中原有的矛盾与高潮点,做到层层递进、矛盾突出及线索串联(注意:该线索需尽量源于生活),以增强叙事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幼儿参与故事化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学习,达到师生共叙的目的,启迪生命教育。同时,除了言语形式(包括故事讲解、讨论等)的故事化叙事教学之外,幼儿生命教育中还可应用角色扮演及其他艺术表达形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总之,于幼儿生命教育中应用叙事教学,主要可从故事化叙事教学、注重文本叙事的教育基础及增强师生共叙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与改进,重视幼儿的成长需求,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文学资源,启迪幼儿生命教育,培养其生存能力,实现其个人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2篇

昨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那次活动我们全班人都玩的大汗淋淋!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马上做好,这节课可是我们宝贵的体育课啊!体育老师一进门就告诉我们后天的体育课和下节音乐课换一下,所以我们可以连续上两节体育课!听到这里,全班立刻欢呼起来,有的拼命敲桌子,有的站在椅子上摆着猴子的动作 。

“安静,排队!”我们都一蹦一跳的来到操场开始上我们的“80分钟体育活动”了! 我们本来以为还要做准备运动,谁知老师竟然开恩让我们进行8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许多同学立刻窃窃私语,还有许多同学大胆的摸摸老师的额头,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老师笑了笑,我们全班一下子蹦到操场上自由活动,原本无人的操场上出现了我们全班蹦跳的影子――这整个1000米的操场属于我们班的啦! “我们玩捉迷藏吧!”陈心意蹦起来,“好啊,我要玩!我也要玩!”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加入了。“石头剪刀布!最后是锦小眚来捉,同学们都咽了咽唾沫――小眚可是“捉人高手啊!他长大还要当警察呢!他捂住眼睛的时候,同学们连忙向四处散开,争先恐后的找地方躲起来。“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地方,很多地方后面都挤满了同学。艺清,过来!还是雪芬好,她急忙带我跑上饭堂的阁楼里面,把门锁上,把窗打开一点缝隙来查看情况。我开始抓罗!抓到谁谁倒霉!小眚不怀好意的到处找,很快就找到绒莉、单森,水晶她们了!“哈哈,看看阁楼里边有没有人!糟糕,小眚发现我们的窗户开了!雪芬很聪明,想了个好好的办法!我们急忙拿出钥匙,以火箭的速度打开了仓库的门,飞了进去,小眚没有学校仓库的钥匙!(雪芬是学校学生会的,当然有钥匙拉!)我们紧紧掩映着铁门,那根筷子顶住了,露出一条小小的缝隙我和雪芬靠在上边,嘿,笨头笨脑的小眚在摸不着头的翻着米袋呢。

看看仓库里有没有人!”糟糕,小眚今天是不是吃了钙片?怎么聪明?我和雪芬急忙坐在高凳子上。太失望了,没人!他趴在地上看着门底下的缝,看见没有脚,就到别处去找了。我和雪芬长长舒了口气。半个小时过去了,小眚都找出所有同学了,一数:雪芬和艺清还没找找呢!眚,我们在这呢!”我和雪芬急忙跑下楼,没办发,小眚输啦,哈哈! 然后我们举行了一次小小的比赛,把自己认为最擅长的体育项目表现出来,体育老师来当裁判。比赛开始了,先是1号罗彬,他想表演跳远。我们班好器材后,他举着棍子往上一蹦,哇,他能跳的很远。可是他的屁股落在地板上了,哎呦,我的屁股啊!”罗彬刚说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接下来是2号何叶,她的飞箭似得速度跑了两圈跑到,哇,她得了个97分。终于到我6号了,我从袋子里拿出跳绳,疯狂的跳着。“1下、2下、3下32下50下!”我不行了,我急忙趴在地上了,累死我了,哈哈,我得了个98分。接下来的表演,让大家笑的大牙都掉了:嘉雨新扔沙包时扔到树上的鸟巢里了,摔碎了一个稻草鸟巢;夏晓跑步时把鞋子给掉出来了;箫岩射箭时把一只停在树上的鸟给射下来了.

无情的下课铃打了,我们都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这次好玩的大课间活动。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3篇

语文课本上的一张照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照片上,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男孩儿坐在一片废墟中嚎啕大哭,他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倒塌的楼房、断裂的月台、铁轨,还有一堆尸体。

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一个记者拍摄下来的真实场景。看着照片,我想象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有一天,人们得知日本人要轰炸上海的消息,惊恐万分急忙收拾行李赶去上海火车南站逃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日本鬼子知道了他们去火车站,所以早就提前做好了轰炸的准备。一清早,人们拿好行李就急忙飞奔过去,此刻在火车站的人们还不知道日本鬼子会来一个突然袭击,“嗡嗡嗡”的一声,人们抬头一看,害怕地大声呼喊到:“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可是,鬼子的飞机迅速地投下了一颗颗炸弹。“轰轰轰……”火车站顿时变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人都死了,所有的建筑都瞬间倒下来了,我似乎听见了哭声,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男孩的衣服破破烂烂,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娃娃,他撕心裂肺地喊:“爸爸,我害怕,妈妈,你在哪儿呀?”可能他不知道他的父母已经死了,再也回不到他身边了。这时,一名记者拍下了这悲惨的一幕,并好心的收留了这个小男孩。

想到这里,我真想对这些没良心的日本人说:“你们难道没有父母吗?你们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吗?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侵略我们中国人?让我们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你们这样跟禽兽有什么区别?”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还记录了中国人的耻辱,我们绝对不能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更不能让外国人在我们国土上耀武扬威!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其兴起背景出发,介绍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内涵、方式和特点及其实施的过程,并就目前人们对其一些普遍性的误解进行一些澄清。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应该更注重人本主义的质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最初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率先兴起,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已有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教师专业化实现的途径与方法以及教育研究的目的与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教育叙事研究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更注重教育故事所具有的意义,并通过对意义的重构与解读,来反思与提高实践,来丰富与优化理论;它关注教育主体实践智慧与个人理论的形成与优化。叙事研究基于对个体经验与故事情境的关注,降低了教师进入教育科研的理论高度,但并不否定教育理论的价值。它的兴起不仅意味着它是对教育生活探究的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而且也是研究者们的一种生存方式的转变。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1、理论基础

后现论

后现代思想家们关于主体的消亡、元叙事、对差异的颂扬等对叙事研究影响很大。反过来,叙事、故事、语境等词汇也成为后现代思想家们高频率使用的语词。

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

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叙事学成为文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叙事学中关于叙事的情节、结构、语言以及口头叙事与书面文本间的转换等.都成为当前教育叙事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同时,新时期叙事学研究由“所指之事”向“所用之叙”的重心“转移以及由经典叙事学向多元叙事学或新叙事学的转向,也对教育中的叙事运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象学和解释学理论

这两派哲学的主张为叙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现象学的意向性、交互主体性和悬置等思想,有助于人们暂时悬置主观判断和先见,尽可能地揭示教育事件本身;解释学则从方_角度强调了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主张对经验性文本进行解释和理解理解。

现代知识论观点

现代以来不同类型知识的划分表明了人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入,尤其是加涅()和安德森()的知识分类观点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知识的内涵,并确立了如今日益被广泛接受的一些新的知识观念。如,只有个体积极建构的知识对个体才有意义等。

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学研究的升温,对人类生存和交往模式的思考及其运用的田野作业法开始对诸多社会学科领域产生影响,同时社会学使用的扎根理论方法、行动研究,以及语言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等都构成了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的一部分。

2、内涵

国内目前对于教育叙事研究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广义的,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另一种是狭义的,专指教师叙事研究,当前似乎基于狭义理解的叙事研究居多。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和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

教育叙事研究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时间性、情节性和主观性。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实际发生的、有情节的相对完整的教育事件;无论是”所叙之事“还是”所用之叙”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能反映参与者的教育信仰、价值观念和理论水平。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叙事研究的过程是依照叙事研究自身的逻辑和方法所实施的过程,有研究者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1、现场工作。

主要是指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对所研究对象的体验。在这一阶段研究者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者要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通过全面深入的了解来获得资料。第二,研究者要从整体上对这一现场所产生的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2、从现场到现场文本。

现场文本不仅包括事件的客观记录还包括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关系,是经过选择、演绎解释的经验记录。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如口述史、故事、照片、回忆录、现场笔记、文献分析等。

3、从现场到研究文本。

研究文本要回答意义和重要性问题,可以用文学、诗歌、科学等不同风格撰写。

总之,叙事研究在内容与手段上与其它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还要求研究者要具有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的能力。

五、对叙事研究几种误解的澄清

有人认为叙事研究就是讲故事,就是把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表达出来。这样的理解是肤浅的,叙事研究是通过行为者对教育故事的叙述,来反思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重构教育实践的理论意义以优化教育实践规划质量。还有人认为,叙事研究就是不需要理论基础的研究,其实,叙事研究既要求通过叙事来体现理论对实践的解释与洞察力,也要求通过对叙事者个体价值与情感的认可及对故事情境的关注,来丰富理论的视野。更有人认为人人都可以做叙事研究,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实践智慧与个人理论,都具备做叙事研究的可能;但如果只是白描事实,而不反思与重构,不通过重构来丰富个人理论,就不是做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5篇

【论文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揭示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指导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有利于农村教师进行自觉反思、不断成长,还有利于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农村教师在具体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把握叙事的标准,处理好叙事者与研究者、特殊性与普遍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三组关系。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1. 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借此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它的研究主体既可以是教育主体,即叙述者(教师)本人(这种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为叙事人类学),也可以是专门的研究者(这种教育叙事研究被称为叙事行动学)。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应包括:叙述事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如解决时的所思所想,何以得到最后解决;反思事件——从整个事件的表面现象提炼出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升发事件——从先前的反思中建构新的思想或经验,使主题事件所蕴含的意义普遍化或理论化。

2. 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教育叙事研究最初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率先兴起,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的兴起受到了哲学现象学、解释学以及人类学中的“田野考察”方法的影响。

现象学强调对事物、事件本身的理解、分析和阐释,强调生活、情景和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正是由此受到启示:回到事实本身、交互主体性和生活世界,提出了它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式,不满足于传统教育教学研究中追求事物的普遍真理和客观规律,以及对概念等的抽象和泛化分析,而是回到人们的生活世界中去,用交际和对话等直观的方式从整体上去探索教育教学事件本身中的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一些值得他人借鉴的、应引起注意的东西。

教育科学是人文学科,它的研究不同于自然学科。自然学科需要“定量”,需要说明,一个板一个眼。而教育叙事研究则只能“定性”,需要理解,需要合理的解释。这种理解和解释以研究者的“先见”为基础,充分尊重和利用这些“先见”,逃离理论教条的束缚,通过对话确立主体间性关系而趋近合理。主张“理解”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正是受到解释学的影响而由此形成。

在人类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深入基层,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切身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和文化的理解。这种“田野式”的研究方式也对教育教学研究产生启发:教育研究者通过对话、交流或倾听,切身体会叙事者的所思所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对相关事件的一些质性认识。这样,教育叙事研究应运而生。

二、教育叙事研究对农村教师的意义

1. 有利于教学反思从“自发”到“自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事件中,教师们有时对于某些现象,头脑中会出现灵光一闪,似有所悟,产生自发式反馈行为,形成某个经验。有心的教师也许会在事后对其作以梳理,略作记录,做出反思。但大部分教师则会无所理会,任其流走,对这笔宝贵的财富视而不见。美国教育专家波斯纳(G . J . 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或者是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是经验的反思,那么即使他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那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可以说,反思是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以及教育研究的核心因素。

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经验,需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且反思还应该从自发的状态上升为自觉的行为。无论研究者是否为教师本人,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都贯穿了自觉反思:面对众多的教育教学问题或事件,需要反思、“筛选”;对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需要反思;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后的效果如何,得到哪些启示、经验和教训,更需要反思。可见,主动的教育叙事研究促成了教师们从以前自发式的、毫无意义的反馈阶段向自觉阶段转化,为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的自觉反思提供了契机。

2. 有利于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

教育和科研是学校里的两大工作。关系紧密,相互影响:教学为科研提供土壤,科研又促进教学的改善和提高。在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奇缺,师资不足、水平不高,开展“阳春白雪”似的传统教育科学研究,困难重重,农村教师无力、也无能问津,当然,更谈不上通过科研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对于“下里巴人”似的新兴的教育叙事研究,操作简单,不需要资金、设备、设施,只需要一颗滚烫而热情的心,农村教师完全可以为之,而且能有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善。这样,以前只有依靠少数教育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才能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行为,现在也能在广大的农村教师群体中开展并应用起来,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平民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3.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教育叙事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第一,能促进教师科研意识和素养的形成。教育叙事研究使得“平民化”的农村教师们除了教育教学外,更对地关注了一定教育教学事件后的反思及经验总结,这种习惯的养成必然会促进其形成一定的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为以后从事更高效、更复杂的教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第二,能促进教师有效处理师生关系和师师关系。 教育叙事研究体现了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其间,教师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学生的真实情感和复杂状态,于细微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更多地与学生对话、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彼此的更加理解。对于一项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教师们可能会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经验,大家从各自的视域中走出,互动、交流彼此的心声、理解和感悟,必然会促进教师们的共同成长与合作。第三,能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哲学。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是日渐麻木的教育教学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对业已模糊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和概念有了一次更加清晰的再认识、再理解和再诠释,从而根据个人的知识来源和形成,选择与建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经验。经常的这种教育叙事研究,必然能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教育教学哲学。第四,能促进教师成就感、使命感的形成。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的真实教育教学和生活状况得以深描,生命的激情和感性的灵光再次在研究中被他人或自己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全面释放,教育教学生活里充满更多的机智和幽默,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成就感的获得,也必然会促进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形成。

三、农村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

有效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叙事”的标准。首先,要具有“问题性”。教师生活在学校里,每天都会经历许多的教育、教学、生活事件,但教育叙事决不是对每件事件的叙述或记录,只有那些让教师或感动、或困惑、或后悔、或兴奋的能引起教师内心萌动的、值得注意的、表现为某种问题的事件,才值得叙述和研究。其次,要具有“情景性”。情节和环境是故事发生的载体和条件。每个人的思想、行为都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环境,故事也只有在丰富、复杂、变动的环境中考察才有意义。正如杜威所说,“环境不仅表示围绕个体的周围事物,还表示周围事物和个体自己的主动趋势的特殊的连续性。”也只有这样,研究后取得的经验才有其参照性的支撑点。故事情节蕴含着个人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情感变化,有血有肉的情节故事才能打动人、感染人、以情服人,引起听者注意,产生共鸣。最后,要具有“释放性”。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叙述要求叙事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所思所悟真实的呈现。它不仅是指教师面对自己、同事、研究者要完全甩掉心理包袱,摆脱心理困惑、担忧和顾虑;也是指教师面对传统教育科学研究的那种“自上而下”性和权威压制性要实现个人身心的全面解放和心理完全宣泄,表现出巨大的无畏性。

第二,处理好三队关系。首先,叙述者与研究者的关系。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叙事人类学中,叙述者与研究者为同一人。这时,教师不仅要正确发出作为叙述者的声音,也要正确发出作为研究者的声音。同时,在教育叙事研究的叙事行动学中,教师作为单纯的叙述者,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发出内心的真实倾诉和释放,应受到研究者的尊重和保护。研究者应既站在事件的外面,也“生活”在里面,这样才能获得叙述者的真正所思所悟,自己也才会有客观的经验所得。确定好了二者的关系,才会有双方合作的起点和平台。其次,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微观叙事”,是对个别对象个别事件进行的研究,注意研究材料的细节性、生活性、情景性和研究层面的深入性,因此,少有高屋建瓴的抽象概括和泛泛而谈的大道理,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在研究中,对这种特殊性,不能强调过度,否则教育叙事研究毫无意义。其实教育叙事研究也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表现为一种“启发性”和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参照性”。人们了解了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生活事件后,所产生的那种心领神会,唏唏之叹,那种“曲尽意犹在”、“掩卷思不罢”之感,正是这种“普遍性”。随之,后继者也才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其参照和仿效。最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面对众多的事件,叙事者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进行“筛选”,对其所思所悟也无不流露出叙事者以及研究者的主观价值取向和态度,体现出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特色。这本无可厚非,但叙事者和研究者也不能毫无节制地任其主观价值倾向四溢,尽量保持某种客观态度,把握一定的度,坚持“筛选”、“判断” 、“反思”的批判性和理性,遵守起码的研究规则。

参考文献:

[1]程方生.质的研究方法与教师的叙事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3,(8).22.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3]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8).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5]王凌.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简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3,(3).

[6]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

[7]黄爱萍,唐小华.关于教育叙事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8]陈娟.教育叙事研究及其方法[J].班主任,2005,(2).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6篇

1、体育教育叙事研究探索

2、体育教学叙事--让学困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3、体育教育叙事——对“后进生”的激励

4、教育叙事研究及其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5、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

1、信念与实践的冲突: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叙事分析

8、教育叙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9、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与思考

11、古代ギリシャの教育と体育-1-先史時代,ホメロスの叙事詩に於ける教育と体育 (綱島新哉講師?木村政彦教授退職記念論文集)

12、体育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个案叙事研究

13、中国教育电视台《体育评书》的叙事创新

14、身体教育:为儿童创造伟大的机会——新体育课程叙事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7篇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每天都会感受到孩子们童心的可爱和责任。上学期,我去新组的一年级上课,可是班上没有多余的椅子,所以我就站着放录音,这时有好几个学生把自己的椅子递在我的面前,一句“老师,您座!”写在一张张笑盈盈的小脸上。“我不座,你们赶紧做好”我激动了,又带着命令的口气让孩子们把椅子送回去,其实我的心里是感动的,虽然这些举动很微小,但是让我觉得孩子们太细心了,太可爱了。

还有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孩子们唱歌的时候嗓子有点哑,因为是刚开学而且一天要上四节音乐课,嗓子难免有点不舒服,被一个学生发现了,第二天,这个学生就带来了金嗓子,我这么一点小小的哑嗓子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作为教育者的我觉得:应该更多地关心我们的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我想他们会跟我一样是很快乐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多点温暖,爱惜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没有那么严厉,愿意跟我们接近。

我每一天都被孩子们这种稚嫩的行为感动着,被孩子们可爱的童心感动着。我爱我身边的这些孩子们,细心观察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天真,活泼,可爱。把严格与宽容化为一体,严格表现在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和危害性的分析上,语重心长,不要用威胁的语气;宽容表现在对孩子的错误的谅解上,因为孩子的错误有时是不自觉的。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更爱孩子,特别是那么些淘气,顽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关心,爱护他,去理解帮助他,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求知的表现。他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长大,我们的爱心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信心。

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我收到的鲜花是学生送给我的,听着他们对我的一句句祝福,在那些瞬间,我觉得:好幸福!让我们的教师都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怀每一个孩子,为他们创造一片美丽的天空,让他们愉快的成长。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8篇

雏鹰总要离开鸟巢,振翅高飞,轮船总要离开港口,扬帆远航。六年如流水,这时,让我想起那一件事。

小明是我小学生活中最好的朋友,一天,我拿出新买的钢笔出来,突然,小明一不小心把我钢笔的笔尖弄断了。争执中,小明又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语文书,用九一撕,一张张纸片像变花一样落下来。这时,小明用力打了我一个耳光就走了。我越想越生气,恨不得和他打一顿。

第二天,:我刚要走进教室,这时小明也正从教室里出来,只听他“哼”一声,就怒气冲冲地走了。我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最好他发生许多倒霉的事。

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老师检查昨晚的作业,巧好,小明的作业没有完成,老师严历地批评他一顿,我心里兴奋地想:活该,看你还和我作对不?

中午放学时间到了,因他没完成作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这时,我走到他面前,对他说:“活该,弄破了我的钢笔不赔,”只见他默不作声地低着头,理也不理睬我。我生气极了,就怒气中中地走了。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刚到教室就

看到我的学习台上有一支新的钢笔和一张小小的纸条。这支钢笔的样子和小明弄破我那支钢笔一模一样。再拆开那张小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小心弄破你的钢笔,我现在赔回给你。”这时,我不知所措。放学后,我意匆匆地来到书店,买了一本新书。中午上学后,我见到小明,意忙把书赔给本明。就这样,我们又开始友好相处了。

每当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真不应该。从中我又悔出一个道理:朋友间应要学会宽容。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19篇

在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的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通过学生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有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一条重要捷径。

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记得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探究无现象的酸(盐酸)、碱(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也有同学说,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成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但前面一位学生马上反驳:那么做一个对比实验不是也可以吗?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答案都表示赞同;第三位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第四位学生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z最后到PH<7。第五位学生说: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如果发烫,说明反应了。第六位学生说:将生成的产物蒸干,看它能否潮解(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氯化钠不能潮解),这样就可以判断是生成的新产物氯化钠还是NaOH。

学生们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解决实验中将会出现的新问题,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并做好记录

学生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pH试纸,但操作时间长,且数据不够准确;根据剩余物能否潮解来判断,蒸发时间太长也不可取;根据热量的变化来判断也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如果浓度太稀或量太少,热量变化也不明显;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断,由于蓝色到紫色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用酚酞作指示剂。

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0篇

师生交流的途径有很多:动作、语言、眼神、乃至心灵。从教多年,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心与心的呼应,是在三(2)班那节课上——《噢!苏珊娜》。

《噢!苏珊娜》这首歌曲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弱起小节。为了解决节奏问题,我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用有趣的语言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我用歌曲的基本节奏说了一句话:“当我看见你们的时候我心里真高兴!”同学们感到非常有趣,纷纷模仿,我趁机让学生模仿这个节奏创编自己的话。孩子都很踊跃的发言,这时候,我看见赵俊也受到感染,认真的听着同学的发言,小手好几次想要举起,却还是放下了。这时,我和他的目光又一次对视了,我没有“目光提醒”,而是投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下一个环节是用动作表现节奏,我没有先做示范,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设计,谁设计好了就上中间来带领大家做。教室里又一次热闹起来,大家一边说节奏,一边设计动作,都想上来表演。几个孩子表演完了以后,我再一次发现了赵俊矛盾的眼神,我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一次,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站到了中间,用稍显笨拙的动作进行了表演。看见他的变化,我心里特别高兴,为了保护好他脆弱的自信,我马上对同学们说:“赵俊很少到前面来表演,我都没有想到他做的这么好,我们大家给他一点掌声!”他的眼睛感激的望着我,小脸红扑扑的,满是兴奋的表情。这种眼神,一直穿进我的心灵,让我感到,当一名教师是多么美好啊,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关注,在孩子眼中,是多么重要!第一次发现,我和学生的心,挨的这么近。

这一节课我和孩子们“玩”的特别痛快,我一直关注着赵俊,看见他沉浸在音乐中,沉浸在课堂中,眼睛里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下课了,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以前跟学生交流的那么少!每一节课虽然都认真准备,但是,对学生的了解却未见加深。这令我想起来一次聆听林格教授的讲座,他说到:“一个老师用心灵来感应学生,比用其他方法来管理,更有效”。老师的一个眼神,也许能改变孩子一生!如果我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眼神,没有在他们迷茫、胆怯的时候给予一个肯定的目光,我永远也不能和孩子们走的更近!教育,是心灵的感应;音乐,更需要心灵的共鸣。我将继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眼神,与他们进行眼神到心灵的碰撞!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1篇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森林面积锐减,地表植被遭破坏,地下水被污染,被列为珍希物种和濒危物种的动植物日益增多,地球沙漠化,臭氧空洞日益增大,气温连年升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创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益恶化,长此以往,我们哪还有新鲜的空气呼吸,哪还有清洁的水源可以饮用,哪还有未受污染的粮食和瓜果蔬菜可吃,那么我们将如何生存?环保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负责教育下一代的小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是义不容辞,也是责无旁贷,当然也大有可为,在体育教学中,当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在启发学生练习情绪的小游戏中,在模仿操“小鱼儿游泳”、“小鸟飞飞” 等练习中,结合模仿操讲水是生命源泉,小鸟是人类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常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动作也做得十分逼真,在同伴中间,努力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保教育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陶冶学生性情,全面发展个性。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主要手段。如在进行体育练习,有时会碰到尘土飞扬的天气,特别是中长跑的练习时十分辛苦,此时,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正好引导学生要珍惜绿色,爱护绿化,保护植被,以减少扬尘。如在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中上体育课,不但学的效率高,锻炼效果好,而且人的心情舒畅、精神爽朗,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周边的环境都这么好,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更美好呢?要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应该怎么做呢?

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上课的主教材渗秀环保教育,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在教育“黄河、长江”的游戏教材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资源流失的严重性,以及导致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多雨受灾的主要原因。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学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2篇

1、体育教育叙事研究探索

2、体育教学叙事--让学困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3、体育教育叙事——对“后进生”的激励

、教育叙事研究及其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体育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6、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

7、信念与实践的冲突: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叙事分析

8、教育叙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9、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与思考

11、古代ギリシャの教育と体育-1-先史時代,ホメロスの叙事詩に於ける教育と体育 (綱島新哉講師?木村政彦教授退職記念論文集)

12、体育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形成的个案叙事研究

13、中国教育电视台《体育评书》的叙事创新

14、身体教育:为儿童创造伟大的机会——新体育课程叙事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3篇

【关键词】道德叙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叙事是对文艺理论中“叙事学”的借鉴和引用,当前,叙事不仅仅指一种学术研究方法,而且在心理治疗及德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叙事作为一种德育方式在中小学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尚未完全显露出来,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研究道德叙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一、道德叙事的内涵及特征

道德叙事是指叙事主体通过对生活中平凡而又富有深刻意义的事件进行叙述,从而发掘或揭示其内含的深刻道理,这些道理往往涵盖了生活事件或经验行为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念。受教育中从中能够学到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或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道德叙事关注道德经验的存在意义,充分尊重个人的生活现实,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故事、日记、口述、访谈、自传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人们的道德生活,以达到促进受教育的思想品德的成长的目的。其基础的特征主要有:

(一)叙事主体化

道德叙事是通过设想一定的情景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想和自主判断。这一过程,学生是一个明确的主体,教师通过这一教育方式来使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并促使学生将思考的结果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并加强其在学生道德实践中的运用。

(二)叙事情景化

在道德叙事中,比之于一般的说教,它具有更为生动的情景,道德叙事通常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虚拟的教育情景,使学生能更为真实地感觉到叙事情景中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能更好地模拟学生在面对道德两难时内心所引发的道德冲突。道德叙事的情景性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生活道德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

(三)叙事反思性

道德叙事的脉络横跨过去、现在及将来,其叙事情景往往也蕴含丰富的内容,学生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因为道德叙事不是对已发生事情的简单再现或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大致描述,它是借助于所叙述的事情来形成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理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作为叙事主体,他们对所述事情的理解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道德叙事。对受教育者来说,在聆听的过程中是用已经内化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自我价值观念来判断自己的得失,在出现认知失调时重新探求自身新的发展途径。

二、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道德叙事主要包括受叙者―学生、叙事者―教师以、所叙之事、师生间交流对话四个关键性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掌握一定的运用策略,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实现叙事主体的多元化。从课堂的道德叙事活动来看,叙事主体不应该仅仅是教师或叙事材料的有者,它更多的应该是指向受叙者―学生本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尤其对于一部分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学生,他们经历的分享常常会带动班上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对于有表达欲望而缺乏勇气或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实现叙事者主体的多元化。

2. 增强所叙之事的针对性。所叙之事最好不涉及过多的德育内容和道德维度,否则容易使学生抓不住叙事重点,如果叙述的故事情节过多过于复杂则有可能使学生沉迷于故事的情节而难以构建其意义框架,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对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对故事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对其内含思想道德的感悟能力,并能依据这种教学要求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出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丰富材料。

3.促进师生交流对话的深入。道德叙事的核心在于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使受教育者达成知识和经验的统一。其核心是呈现事实和阐释意义的互动过程。在叙事结束后,教师不应马上给出结论或评价,而是要组织学生开展相互讨论,对叙事过程中出现的异议教师要予以充分关注,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故事背后所蕴涵的哲理一步步显露出来,让学生在深入的交流对话中明晰道德叙事的内涵。

当然在加强所述方面内容时要防止道德叙事的泛化。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的时间不长。道德叙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长期以来,我国道德领域在理论化、概括化和普适性、推理性的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功,这对于加强宏观的思想道德理论的构建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道德叙事不能取代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而是对原有德育方式的突破和发展。

(二)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流程

道德叙事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讲述故事的形式来开展。其具体流程包括“选择故事―讲述故事一提出问题―交流对话―自我反思―归纳小结”。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应做好一系列的工作,选择契合教学内容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个故事,假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在开展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保持交流氛围的活跃,营造自由宽松的对话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让观点在不断的辩驳中愈辩愈明,促进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从而实现教学的所到达到的目的,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趋于统一。为叙述方便,以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具体阐述道德叙事基本程序。

1. 教师主导型道德叙事程序。在教师主导型的道德叙事中,教学扮演叙事主体的重要角色,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并综合考虑学生业已存在的思想道德水平,从实际生活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同时又能引起学生普遍共鸣的叙事故事。其次,教学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的习惯方式选择操作性强和情感表现丰富的叙事表达方式。在叙事结束后,教师应在故事材料的主题部分上或是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的地方合理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交流对话,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在这个情景中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真实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暴露出来。最后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交流讨论的结界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升华故事,强化主题。

2. 学生主导型道德叙事程序。在学生主导型的道德叙事程序中,学生作为教学课堂中能动主体充分参与进来。其具体操作程序为,首先,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收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或是具体积极教育意义的道德故事;其次,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德故事,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冲突,在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掘自身存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的倾向性,并对不良倾向及时予以指导纠正;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叙事内容作深入思考,深化道德认知,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倾向。

三、结语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道德叙事契合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运用,不但丰富了德育的教学方法,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叙事作为德育范式中一种,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各种教育方法相互结合,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并鼓励学生的道德实践,才能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农克锋.浅谈道德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0(9).

[2] 王龙华.叙事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22).

[3] 毛玲.道德叙事在独立学院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0).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4篇

今天我去操场的路上,碰到了几个爱说爱笑的学生,他们问我:“老师,今天的体育课上什么呀?”我说:“上立定跳远和跑步。”“又上这,真没意思。”我听后问他们:“那你们想上什么?”同学们高呼:“玩游戏,上有意思的.。”

课后我想了许多…的确,在旧的教学模式指引下,体育课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重复、机械地完成任务。毫无激情、毫无动力。老师在教学时也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单调的学习过程严重地导致了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学生只是完成任务,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毫无兴趣和乐趣而言。

所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学生的个性慢慢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我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育叙事范文 第25篇

4月19日 星期六 晴

这个星期里,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难忘的事情。那就是星期五第四节课—–体育课。

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用跳绳跳双人跳。也就是说,一根跳绳要两个人一起跳。后来,老师还补充说至少要跳二十个,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跳三十个,跳完才能跳其它花样。我想:昨天老师让大家尝试时,我和李璐已经很认真了,可就连十五个也没达到,最高记录也只是十二个,这次竟然要跳二十个,怎么跳啊!我根本跳不了啊!

开始练习了。我和李璐有认真,但当跳到七、八个时,要不就是两只脚都没跳过,要不就是一只脚过了一只脚没过,自成么也跳不到二十。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老师告诉大家可以先不用跳绳了。先两个人面对面,一起跳,直到跳的速度相同,再拿跳绳跳会更好。我们按照老师教的做,居然可以跳到了二十四个。我说:“我们跳三十个吧!”可李璐说她很累了,要休息一会儿。于是,我自己跳花样——-交叉跳。可没跳几下,我就把自己“绑”起来了。

最后,老师教我们大家一个人抓着一头,另一个人抓着另一头甩,并且在里面跳。李璐还没试过,就说不会跳,非要我跳。我本以为我一个也跳不了的,没想到还可以跳两个,很兴奋。

在这节课中,我收获了不少本领,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