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高考家长帮为您精心整理了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饮酒》(其五)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有时候是爱喝点儿小酒,而且他们喝了酒之后诗兴大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比如我们前面所学到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又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再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学生还可以想到其他的如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们在七年级学到的《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他也爱喝酒,喝了酒之后啊他还留下了以《饮酒》为题的一组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第五首。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品读诗文
(一)一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五言古诗一般以二三划分)、读出情感(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心情愉悦,因而我们在读这首归隐之后所写的《饮酒》之时,应用一种舒缓的语速,轻快的语调,愉快的情感来读)。
1.学生自读。
2.全班朗读。
3.录音范读。
4.学生再度。
(二)二读:读通诗句
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以及手上的翻译书,能理解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并能读懂诗文。
2.重要字词:结庐、人境、车马喧、尔、心远、悠然、山气、相与、辨。
3.诗歌翻译: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解题
读通诗文之后我们发现,这首诗除了题目是《饮酒》之外,诗歌的内容和酒木有什么大的关系吧?那作者为什么要以“饮酒”命题呢?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三读:领悟诗意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心远”。即心志高远。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
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的情景,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辞官归隐、自然之趣)
(四)四读:合作探究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
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2.你最喜欢这首诗的那一句呢?为什么?可以来和我们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赏读,提问两三个同学。
四、归纳诗歌主题。
明确: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课文小结
板书设计:
结庐——人境——无车马喧
心远——地偏——道理深刻
采菊——南山——景物恬淡、心情悠然
飞鸟——相与还——返朴归真
此中——有真意——忘言(主旨)
根据黑板的提示,你能背下整首诗吗?(全班背诵)
会背了之你会写能默吗?(叫几个学生上黑板默写他们所喜欢的诗句)
六、作业布置
陶渊明在夕阳西下时,感受到了南山的美,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那么下面老师给你们看看我们校园的日落图景(黑板显示三幅校园日落图片),你们是否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点美呢?课后我们也试着写一篇文章好吗?
《饮酒》教学反思
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黄丽芳
本节语文课遵循新课改理念,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借助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
诗词的赏析是我们乡下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时效性,是我这个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好在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之前,在前面我们已经《www.kaoyantv.com》学过陶渊明的几篇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学生对陶渊明的个人经历、思想情感变化、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饮酒》其五这篇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诗歌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和师生的共同感悟达到预设的情感体验目标。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品诗句、明情感”这三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得失情况总结如下:
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人豪士饮酒的图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活”课堂。
二、朗读环节:读一直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因而在和学生回顾朗读诗歌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听专家范读、学生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等方式,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作者情感。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多。今后要加以改善。
三、品诗句环节:根据学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去品赏诗句,以“我最喜欢这句诗,理由是”的形式来与同学们共同品赏,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这个环节在设计上我给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时间不足,今后应给与更充足的时间并给予一定的提示,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四、明情感环节:在学生理解陶渊明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多媒体展示校园傍晚夕阳西下的图景,让学生在懂得欣赏陶渊明笔下的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不忘校园的美、现实中大自然的美。但这一环节中对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教学中还稍显生硬,期望今后能更自然流畅的引导学生。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指正批评。
《饮酒》(其五)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诵读并默写《饮酒》、(教学重点)
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3.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
4.感受陶渊明淡泊悠闲的隐者心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背景资料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3.反复诵读,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和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饮酒》: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合作探究
品读《饮酒》(其五)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作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四、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人生真谛情景交融
物我合一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完《诗五首》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诗作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其进行简介。
(2)请仔细品读下面的两组诗句,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对联。
第一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第二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上联: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明确:(1)示例:杜甫,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人誉称“诗圣”,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2)示例:读李杜吟唱壮志情怀(3)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地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我用一句古诗与大家共勉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独领风骚。
六、教学反思
1.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本教案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2.赏析诗句是教学重点,本教案侧重引导学生从炼字、写法、情感、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本教案注重“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学习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基础上默写诗歌;
三、学习难点
1、结合诗歌写作社会背景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寒山寺、黄鹤楼、白帝城的美丽景色,引出文人有关的诗句,过渡到庐山脚下的陶渊明其人其事。
(二)走近作者
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三)读诗——感知音韵美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译诗——理解诗歌大意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草庐,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
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里的景色傍晚更加秀丽,飞鸟结伴一起归巢。这里包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已经忘了要怎样表达。
(四)品诗——感知意蕴美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思考:为什么“无车马喧”?
远离名利根本原因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为“心远”?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无追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处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你是画家,让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色彩,画出哪些景物?安静、美丽、恬淡、悠闲
版本一:悠然望南山。版本二:悠然见南山。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正
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思考:看到飞鸟作者会想到什么?
古朴的院落、摇曳的秋菊、葱茏的南山、归林的倦鸟——人生真谛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章的主旨
为何“欲辨已忘言”呢?
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陶渊明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6、小结感悟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