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主持稿,主持稿在节目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主持稿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朋友们带来了《数鸭子》(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韵律活动 篇一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谱,尝试进行简单的队形变化。2.创编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剪羊毛》音乐,队形及动作变化的图谱一张。2.幼儿已欣赏过《剪羊毛》的音乐。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导入。二、学习第一段,重点创编剪羊毛的动作。1.你会剪羊毛吗?怎么剪?请几名幼儿示范。羊一开始不知道要帮它剪羊毛,孩子可以做些什么让它知道?2.师示范第一段。我是怎么表演的?(动作顺序、舞步、哪段音乐开始剪的)羊在一开始可以做些什么动作?3.请部分幼儿表演。三、看图谱学习第一段队形及动作。1.羊毛剪完了,小朋友剪了这么多羊毛真高兴,羊儿也觉得很轻松,他们一起又跳了一段舞,还变化了队形呢,你们看。变化了几种队形?你看懂了哪个?请一组孩子试试看。2.在变队形的同时他们还表演了什么动作呢?还是请这一组孩子表演。3.另一组孩子尝试。四、完整表演。将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表演。 执教反思: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2.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篇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儿,要怎么改变。对这次的图谱也是一样。在这之前没仔细看过队形的图谱,只是根据自己的编排、凭自己的感觉画了几个队形。画完就感觉图谱效果不好,挺乱的,至于具体不好在哪儿,又可以怎么改,我却没再细细思考。现在才感觉到,图谱的作用是让幼儿了解队形的变化,并能跟着图谱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图谱太琐碎,幼儿不能一下子看出原来的队形、要变的队形等。其实只需要把几个队形的样子画出来,如一开始的两排、后来的圆,至于具体的位置反正地上有点的提示。4.过高估计了幼儿的能力。经常在活动前我会想象幼儿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总容易过高估计幼儿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对孩子分乐句编动作能力的预测、上次《剪羊毛》活动中对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能力的预测,再加上这次对幼儿按顺序走圆形能力的预测,并且我还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引导的能力,以为就算他们不会,就算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我的引导也总能做好的。现在才发现自己的倔强,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难转变,就算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下次还是会不经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经历多少次挫败,才能把他牢牢记住,用理智克服这一不足,并逐渐内化为新的品质、习惯。可能以后在备课的时候我该先翻一翻之前进行的一些活动,回顾一下自己的不足,在来谨慎地思考新的方案。5.另外,我觉得学会队形的变化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目标,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看,让孩子体验到那种跟着音乐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活动有信心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感觉上次曹老师组织的剪羊毛活动成功的地方。6.开展课题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数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几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乐课的感觉了,但是进行了反思后,又对下次活动充满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觉,希望下周再组织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对再一次的失败。
韵律活动 篇二
动作建议:
第一段:
第1-2小节:三位小朋友手背后跟音乐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第3-4小节:三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小圆圈
第5-8小节:三位小朋友两手交叉,两位小朋友右手在上,一位小朋友左手在上,两两拉在一起、听音乐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第二段:
第1-6小节:最上面一层两位拉手的小朋友去套另一个没有拉手的小朋友,从头套进脚套出;
第二层,第三层依次套出
第7—8节:三位好朋友两手交叉拉手跟音乐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第三段:
第1-6小节:第一层到第三层依次从头套进,最终三位好朋友抱在一起。
第7-8小节:三位好朋友抱在一起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能根据歌词、节奏边唱边做动作。
2.掌握三人套圈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并能三人结伴进行游戏。
3.尝试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1)掌握三人交叉握手的方法;
(2)分层次套圈。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套人真有趣》歌曲mp3、难点示意图、手腕花18个(要求戴在右手上)
2.经验准备:会跳马兰花舞蹈
活动过程:
1、“马兰花”游戏入场,引导孩子跟着老师边唱边跳进场,游戏最后看谁的反应速度最快找到自己的同伴组成小花,调动游戏气氛
2、谈话导入,稳定孩子情绪,引出合作游戏师:孩子们,你们平时都玩过什么游戏呀?(回忆玩过的游戏,对游戏进行提升,让孩子觉得玩游戏可以有很多好处,增加做游戏的兴趣)3、听音乐欣赏游戏,初步感知游戏
(l)第一次欣赏,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
(2)第二次欣赏,让孩子跟深入的观察总结
4、发现游戏成功的秘密,跟音乐做游戏
(l)师:其实这个游戏想要成功需要几个小秘密,谁发现了?(通过刚才的尝试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细节)
秘密一:两手是交叉的
秘密二:三个好朋友怎么拉手
秘密三:怎么套
(2)尝试跟音乐做游戏
师:跟着老师边唱边玩吧(老师清唱,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操作,两遍)
师:我发现你们特别聪明,学的特别快,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今天玩的是音乐游戏,要跟着音乐节奏和歌词玩游戏,歌词里唱到小狗的时候去套小狗,没有唱到套小狗的时候能不能套小狗?(提出刚才游戏中的问题,引导孩子逮守游戏规则,听音乐做游戏)
师: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再来玩一次吧(大部分孩子熟练后跟音乐游戏)
5、增加游戏难度,学会完整的音乐游戏
(1)学习从头套进从脚套出
(2)学习第三段游戏
师:其实这个游戏还有好听的第三段,该怎么玩呢?刚才我们是从头套进从脚套出,第三段我们能不能在从头套进去呢?我请一组小朋友来试一试请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学会了吗?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吧(边唱边玩)
师: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玩吧(跟音乐)
6、反思评价,延伸游戏
(l)反思游戏过程,解除疑问
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谁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解除疑惑)
(2)游戏延伸
师:现在我们把歌词中的小鹿小狗小猪换成你好朋友的名字和老师一起边唱边玩吧
(1.可以相互交换伙伴再次进行游戏。2.最后和客人老师一起游戏,自然结束。)
韵律活动 篇三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鹅妈妈带小鹅韵律活动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小班孩子对鹅的动态非常的不熟悉,印象模糊,在系列活动“动物的身体”后,幼儿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由活动时,常发现幼儿在自发地模仿鹅“唱歌”,“走路”,做着各种动作。因此,以《鹅妈妈带小鹅》为主题的韵律活动为幼儿制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通过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旋律自然而然地参与进来,并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地表现,整个活动以有趣、生动的情景式串联而成。
二、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从中体验愉快的情绪。
2、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活动。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鹅的形象。
(二)活动准备:
1、鹅妈妈头饰、围裙、头巾、挂图(小鹅游泳)
2、录音机、磁带:录有《鹅的叫声》、《鹅妈妈带小鹅》。
3、请一名教师扮演太阳公公。
4、场地布置:池塘。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猜猜它是谁呀?(出示鹅妈妈头饰)并放录有“鹅叫声”的录音。
师:瞧,我来啦!(戴上头饰,走向幼儿)
2、学习律动《鹅妈妈带小鹅》。
(1)讨论鹅走路,鼓励幼儿创造想象。
师:鹅是怎样走路呀?
幼a:翅膀放两侧,慢慢走。
幼b:伸长脖子慢慢走。
幼c:鹅走路,尾巴摇啊摇。
(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都很自然地配以相应的动作)
(出示挂图)师:鹅妈妈带着小鹅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着,瞧!有的在洗脸,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比赛游泳呢。它们玩得可高兴啦!(放音乐,幼儿拍手,从中体验音乐的愉快情绪)
师:鹅是怎样洗脸的?
幼a:把头伸进水里洗脸。
幼b:用翅膀洗脸。
师:你们会不会像鹅那样洗脸呢?
(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听音乐练习鹅洗脸)
师:鹅是怎样梳理羽毛的?
幼a:它站在水里抖呀抖。
幼b:用脖子梳理羽毛。
幼c:用嘴巴在身上嘬啊嘬的。
(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听音乐,练习梳理羽毛)
(评析: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愉快地合理创编各种动作,如:洗脸、走路、梳理羽毛等,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及时鼓励孩子并给予充分肯定。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灵活地组织律动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真正地体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随教师学习律动。
① 将动作与音乐匹配起来。
师:瞧!太阳公公出来啦!鹅宝宝们,跟着妈妈到池塘去游泳吧!
鹅妈妈带着小鹅一起走(有快走、慢走)
师:啊!池塘到啦!我们去游泳啦!
师幼一起随音乐律动。(一遍)
(评析:教师在幼儿创造想象的基础上随机整理动作,并配以音乐,初步形成律动。)
② 带领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律动。(三遍)
幼儿在进行律动时,加入了自己创编的动作,不同的“洗脸”“梳理羽毛”,老师及时鼓励,幼儿兴趣盎然,积极探索,积极创造,整个活动幼儿情绪愉快。
③ 太阳公公回家啦!我们也回家啦!(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见河,鹅宝宝边做动作,边回家休息。)
(评析:太阳公公作为一个情景,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学习和巩固,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不生硬。)
三、活动评价
首先从幼儿兴趣出发,精心选材,所以幼儿对该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以鹅的角色积极参与,身临其境,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整个活动中,教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赞许的语言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积极创造,以好朋友的口吻和他们交流,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让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压力和疲劳,感到轻松自如,留下愉快的情绪,体验了创造的快乐。
大班歌唱活动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不同的节拍感觉。
2.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儿歌内容与歌词相同)
2.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复习儿歌《小熊过桥》
1.幼儿集体念儿歌。
师: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熊过桥》的儿歌,现在我们来一起念一念。
2.分角色念儿歌。
幼儿扮演小熊,老师扮演熊妈妈,进行分角色念儿歌。
二、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1.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默念歌词的方法,尝试进行词曲匹配。
师:现在我们一边仔细地听音乐,一边在心里跟着音乐节奏把歌词念出来。
2.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尝试小声演唱整首歌曲。
3.老师引导幼儿创编两个简单的动作,分别表示小熊害怕时的样子和小熊勇敢的样子。
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很害怕,脸部表情怎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又可以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4.幼儿刚加入创编的两个动作演唱歌曲,老师也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以不断地提示幼儿用与歌词想匹配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三、学习歌表演《小熊过桥》
1.幼儿在座位上和老师合作进行歌表演,老师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
师:你们愿意扮演熊妈妈还是熊宝宝?
2.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歌表演。
老师创设表演情境,在地上画上两条直线表示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开始,在两条直线中间走动,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进行表演。
3.请个别幼儿表演,并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说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
4.全班幼儿两两结伴站散点,两个两个地分别扮演小熊和熊妈妈,进行歌表演。
四、活动结束及延伸
老师引导幼儿反思,你觉得自己今天表演得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出色?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
《碧螺春》 篇四
作者:紫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
2、细读第二段
(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集体交流:
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
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
3、品读第三段
(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
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4、学习第四段
(1)引读:碧螺春正是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课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的两个词语造句。
四、实践活动
1、请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写一句诗,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请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 篇五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记得,去年我在一本杂志上匆匆一瞥,看到过一篇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已模糊了,但留在我心中的疑问仍很清晰:这样上语文课,不是等于在上茶道课、茶文化课、品茶课了吗?难道除此之外就没有东西可以挖掘了吗?所以今年我特别留心这一课,怎样上出《碧螺春》的语文味。我仔细地阅读着课文,一遍又一遍,自己都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是引用了一位外国诗人的诗句,我又反复地读着,想着作者引用这一句并不是十分华丽的诗句其背后的用意。读着读着,我豁然开朗,“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江南明媚的春光”难道仅仅是江南的风光吗?不,这里面肯定有更多的含义,更多的“春光”!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设计。
一、走进课文,引出“明媚春光”
师:上节课,我们读《碧螺春》,这节课我们来品《碧螺春》。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出示这一句)
同学们,让我们轻声读一读,细细品一品,你是否能读出些什么?
(学生们轻轻地读,细细地品,若有所思)
生(交流):
我读出了那位外国诗人对碧螺春的喜爱;
我读出了那位外国诗人对江南明媚春光的喜爱;
我读出了江南的春光明媚;
我读出了碧螺春是我们江南春的代表;
……
师: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真实感受,相信走进课文后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感受。
利用那位外国诗人的诗句切入文本,让学生一下子闻到碧螺春茶的清香,感受到江南的明媚春光。但由于对课文未进行品读,学生对这句话的感悟只是停留在表面。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二、走进采茶图,赏“明媚春光”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生学着老师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出现有关这幅画面的词语。)
生(交流):
翠绿欲滴
神采飞扬
欢声笑语
美丽动人
……
师:对,所有的这些词都化作了四个字——美丽动人。
师:让我们记住这些美丽动人的语句,想着这些词,想着这副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记下这段文字。
(两分钟后,有同学已经能背了,于是,请上第一个举手者,背得很流利,只是缺失一些情感;请同学们一起朗诵,告诉他们朗诵一方面是不看书本,更重要的是有感情,学生们开始了有感情地朗诵,三分之一的同学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再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师:细细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你又读到了什么?
(学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想)
生(交流):
我读到了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
我似乎看到了采菜姑娘披着晨雾在茶园中辛勤劳作;
我看到了采茶姑娘神采飞扬的表情;
我知道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里有采茶姑娘勤劳的身影;
……
在走进了美丽动人的清晨采茶图后,学生对“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中所看到的“明媚春光”的视野开阔了,不仅仅只是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明媚的春光”里还有那采茶姑娘勤劳的身影。
三、走进焙茶图,看“明媚春光”
师: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他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入夜焙茶图”,看看焙茶手的劳动,这一副景象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学生仔细地品读)
生(交流):
我认为可以用“繁忙”来形容这一场景;
我认为还可以用“新奇”来形容这一场景。
师:那你们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研读,读后进行交流,他们大多抓表现焙茶手一系列动作的词:揉、搓、捺、抓等,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焙茶手的那一份繁忙,同时又感觉到了一份新奇。)
再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再一次让学生进行品读)
生(交流):
我读出了在“明媚的春光”里还有焙茶手的辛勤劳动;
我读出了没有焙茶手的辛劳就没有如此明媚的“春光”
我读出了作者对焙茶手的赞美之情。
……
师:所以说“劳动就是美,劳动创造了美”。(出示这一句话,让学生高声朗读。)
此时此刻,学生对“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的理解又丰富了。
四、走进品茶图,品“明媚春光”
师:正因为有了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技术娴熟的焙茶手的辛勤劳动,才能使我们品尝到如此清香扑鼻的碧螺春茶,此时此刻,我们仿佛闻到了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赶快走进月夜品茶图,这一幅图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学生静静地读)
师: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齐说:陶醉)
师:同学们,还记得《村居》这首诗吗,一个“醉”字让我们看到无限春光,真是“问言与谁醉,却道春光明媚”。那就让我们再醉一回,这一次我们又醉在什么里?
(学生投入地读)
生(交流):
我醉在“夕阳西下,明月初升”的意境中;
我醉在碧绿清澈的汤色中;
我醉在那份真诚的情谊中;
……
师: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陶醉,难怪那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读着读着,这一诗句在作者眼里仿佛又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出示)
读到这里,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江南的明媚春光才一览无余。
五、走出课文,丰富“明媚春光”
师:多么诗意的语言,让我们也写上几句诗意的话,既要运用刚才所学的,又要发挥你的想象进行创作,出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到了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到了
…………
(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改变老师提供的形式,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未能进行交流)
附: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
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看到了清晨采茶姑娘兴奋的笑脸,
看到了入夜焙茶手繁忙的工作,
看到了夕阳下品茶人陶醉的脸庞。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
我听到了江南欢快的鸟鸣,
听到了采茶姑娘银铃般的欢笑声,
听到了焙茶手繁忙的劳作声,
听到了品茶人啧啧的赞叹声。
我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既要根植于语文文本本身,又要游离于语文文本之外。引用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并且不断地反复出现,不断地丰富其内涵,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最后是学生自己的创作,既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要让其跳出文本,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师:同学们,平时喝过茶吗?喝茶的时候有何感受?谁来说说?
生:舒服。
生:舒畅。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去品尝一种久负盛名的茶──碧螺春。(板书课题)读。
生:碧螺春。
师:全文用了一个词来说明碧螺春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了很大的名声,哪个词?
生:久负盛名。(板书)
师: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气呢?带者这个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关于碧螺春,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碧螺春,原来是一种野茶,被人称为“吓煞人香”。后来大家根据此茶产于碧螺峰,以及常用“春”来代称茶的习俗,便给它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
师:讲得多好呀!掌声送给他。同学们,读课文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读出字里行间的感受,品出字里行间的味道,更应该用心来感受。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主要写了摘茶,焙茶,品茶三方面的内容。
师: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师范读第四自然段,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生学着老师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出现有关这幅画面的词语。)
生(交流):
翠绿欲滴神采飞扬欢声笑语美丽动人……
师:对,所有的这些词都化作了四个字──美丽动人。
师:让我们记住这些美丽动人的语句,想着这些词,想着这副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记下这段文字。
(两分钟后,有同学已经能背了,于是,请上第一个举手者,背得很流利,只是缺失一些情感;请同学们一起朗诵,告诉他们朗诵一方面是不看书本,更重要的是有感情,学生们开始了有感情地朗诵,三分之一的同学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师:细细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你又读到了什么?
(学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想)
生(交流):
我读到了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
我似乎看到了采菜姑娘披着晨雾在茶园中辛勤劳作;
我看到了采茶姑娘神采飞扬的表情;
我知道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里有采茶姑娘勤劳的身影;
……
师: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他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入夜焙茶图”,看看焙茶手的劳动,这一副景象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学生仔细地品读)
生(交流):
我认为可以用“繁忙”来形容这一场景;
我认为还可以用“新奇”来形容这一场景。
师:那你们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研读,读后进行交流,他们大多抓表现焙茶手一系列动作的词:揉、搓、捺、抓等,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焙茶手的那一份繁忙,同时又感觉到了一份新奇。)
再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再一次让学生进行品读)
生(交流):
我读出了在“明媚的春光”里还有焙茶手的辛勤劳动;
我读出了没有焙茶手的辛劳就没有如此明媚的“春光”
我读出了作者对焙茶手的赞美之情。
……
师:所以说“劳动就是美,劳动创造了美”。(出示这一句话,让学生高声朗读。)
师:正因为有了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技术娴熟的焙茶手的辛勤劳动,才能使我们品尝到如此清香扑鼻的碧螺春茶,此时此刻,我们仿佛闻到了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赶快走进月夜品茶图,这一幅图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学生静静地读)
师: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齐说:陶醉)
师:同学们,还记得《村居》这首诗吗,一个“醉”字让我们看到无限春光,真是“问言与谁醉,却道春光明媚”。那就让我们再醉一回,这一次我们又醉在什么里?
(学生投入地读)
生(交流):
我醉在“夕阳西下,明月初升”的意境中;
我醉在碧绿清澈的汤色中;
我醉在那份真诚的情谊中;
……
师: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陶醉,难怪那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读着读着,这一诗句在作者眼里仿佛又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出示)
师:多么诗意的语言,让我们也写上几句诗意的话,既要运用刚才所学的,又要发挥你的想象进行创作,出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到了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到了
(学生在轻音乐中写自己的感受)
师:这就是碧螺春,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茶文化等待我们去品尝,就让我们在品中学会生活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