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精选9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带来了《静悄悄革命》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100字 篇一

合起《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封面“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再次映入眼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校想要改变,首先从课堂转变开始,课堂改变需要老师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和授课形式,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开始。日本近代经济迅速崛起,从《静悄悄的革命》书中可窥到些许答案。《静悄悄的革命》是我继《教师花传书》之后阅读的第二本佐藤学的著作,两本书不约而同地谈到倾听的力量,而此书更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来例证如何改变课堂,记录得也更详实,更具参考和实践价值。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教室内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第二章,改变教学学校改革;第三章,设计课程;第四章,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

改变课堂,从倾听开始

“当学生不听讲时,与其责备学生听讲的态度,不如反省自己的讲话方式;少向整体发问,因为是无效发问;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佐藤学字字箴言。倾听如打棒球,如果老师能够及时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如学生投过来的棒球你能准确地接住,或者当学生投过来很差的球或者投偏了的球,你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这个举例多么恰当啊!教师倾听确实重要,记得有一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今天,你安全了吗》打磨时,课前我预设了板书的内容,“防患未然”“遵守规则”“科学自救”三个层层递进关系的板贴,第一个环节顺利完成,可是“遵守规则”这条学生就是总结归纳不出来,为了我的板书,为了完成课堂预设,当学生回答问题非我所愿时,我便会急躁,会顺着自己需要的台词、台阶步步向下引导,下一步怎么办?思考的完全是自己的教学,不理会学生的生成,错失欣赏的倾听方式和理解方式。当学生总是启而不发时,我干脆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牵强附会地向我需要的答案圆滑靠拢,根本没有针对学生的发言而做出准确判断,只想把板贴、预设顺利完成,早点完成任务,学生被我牵着鼻子走。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怎能有效?若平时授课还可以随意,优质课评选只有硬着头皮向下讲,教师作秀的成份多,学生的素养根本得不到提升,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本书中佐藤学告诉了我答案,当学生归纳不出来的时候,教师不要急躁,灵活机动甚至改变授课路线,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

改变课堂,从尊重孩子做起

佐藤学谈到曾经观摩滨野老师的公开课,当学生和树有意想不到的回答,我们觉得答案匪夷所思的时候,授课教师没有不屑一顾,而是耐心地寻问:你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归到课本,原来学生和树看到书中豆太“夺门而出”,猜想豆太的头可能碰到门框,才蹦起来,最终理解了和树的想法。课堂上当孩子回答非所问时,我们要尊重学生,让教室里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奏响爱的交响乐。日本一个班级学生大约二十余人,老师创造U型课堂,老师和学生平起平坐,学生更能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而我校的小班额学生也有45个,老师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课堂纪律,往往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儿童整齐划一地排坐在课堂,像服装裁剪一样,一刀切,也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位学生不能被照顾得面面俱到,很多学生的问题往往被忽略或者学生需要大声发言才能便于全班的学生都能听见,逐渐被冷落的学生就会拒绝举手,多次失望的孩子不再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很少展示自己,因为在低年级时我们很少尊重她们的想法,到了初中、高中之后他们就会拒绝回答,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位儿童,让胆怯的、小胆的孩子也要自信起来,创造局部的春天。

改变课堂,从教师做起

教室一般由大同小异的空间构成,但是每间教室感受到的气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传递的气息是不同的。佐藤学在观摩千余节课后,在上课之初老师向学生讲话阶段,感受教师的身体和语言后便大致知道其教学的成败。也就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不同,学生素养不同,教师转变,学校就能转变。佐藤学谈到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第一年公开授课的教研:每一位老师都要讲公开课,每个教师都带着自己的课题,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的教学研究;第二年简化机构和组织: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社会方式和教育活动为中心;第三年进行公开研讨会: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社会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我深以为然,只有全体教师敢于亮剑,开放自己的课堂,才能有效果,而自己平时很少主动公开自己的课堂,怕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每个人都关着门,把学生当成私人财产,把课堂和教学私有化,不能共享就不能有所改变。

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说:“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的简单复杂。”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心动不如行动,改变从当下做起,从倾听开始,从尊重开始,从开放自己的课堂开始。(蒙庆莲)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二

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户外,革命烈士的壮举,但是那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样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此刻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推荐。我下方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能够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发此刻这些不一样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

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此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能够说是很有帮忙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此刻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但是此刻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个性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能够透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务必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务必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思考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三

乍一拿到这本书感到很疑惑,该不会是有关于历史革命题材的书籍吧,为什么这时候要我们一线教师了解日本的革命历史呢?细度之后才知道这个“革命”是源自于教育实践、萌生于教室之中,是关于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老师崇高的敬业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他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没有深入浅出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也让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感悟思考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

本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在某次研究会上讨论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录像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的单方面的连续发言,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补充。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意思变得明了了,但是发言和发言之间微妙的相互碰撞或者是相互联系却没有产生出来。(其实佐藤学老师所列举的这一事例,也正是我们今天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老师们进行了讨论。 通过讨论老师们知道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读得太少,没有深入浅出的对于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和理解。最后有一个老师的发言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这里我把书中的原话复述出来就是:“作为阅读教学,在一节课里面,能让学生多次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的接触,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是,很有必要返回到阅读教科书去,一节

课中若干次反复的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文本的最佳方法。只有理解了,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感悟思考二——要善于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

本书中佐藤学老师所提到的关于京都大学的哲学家、诗人垘原资明对于“交往”进行了分类,他把交往划分为四种类型:只有一方讲话的“单项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响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可以肯定的说在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应该划分为“一言堂”的单项交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的今天,“一言堂”、“独角戏”早已经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最为普遍的“双向交往”,这的确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但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异向交往”尤为重要。因为学生无论是相貌特征还是性格特点都不可能是相同的,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对于同一个现象或者问题每一个学生的看法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相同。所以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有责任有必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进行思维大碰撞,这样才能达到交往的最佳效果,也是我们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体现。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置之不理,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下去的话,不但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会让交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从而变得非常肤浅和单薄了。

感悟思考三——注重倾听,打造实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那就是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他的考试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同学的成绩。在考试中那些十分优异的成绩,往往属于在课堂上并不是表现的太活跃的同学的。有时我也很纳闷,按道理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他的成绩才应该是优秀的,因为只有只有发言了才能说明其对问题有了见解,这也是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一种表现啊。可事实并非如此,左老师对于“创设一听为中心的教室”让我茅塞顿开。他让我知道了“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究竟怎样才能打造以听为中心的课堂,让教学有实效呢?左老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首先,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的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的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其次,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反应,应能慎重的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在此基础上,我想还可以通过有趣的人物故事等途径,努力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有实效。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长期坚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佐藤学老师崇高的敬业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他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真真切切的付出、没有深入浅出的思考,是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佐藤学老师为榜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现在开始就参与到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去,并下定决心将这样的革命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完成教育事业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四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指尖轻抚书页,静心品读,感受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几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 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大家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室里呆久了,那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这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滋润润地成长着。很是赞同,这也是一直以来追求的课堂。

二、静与活力同在的课堂

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结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在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一句话能不能引起我们大家的深思呢?学生当然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作为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空间。至此,我们就要咬文嚼字一番,细细地品味这一个“静”字。佐藤学教授笔下的“静”是指这一场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革命,而是“从一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静悄悄的革命”。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静悄悄地、默默地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中去。“静悄悄”和“活力”这一对词汇看似相反,其实并不然。“静悄悄”是一种学习环境,是教学改革发生过程的一种状态;而“活力”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将之联系起来,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之路上取得收获。

三、学会倾听

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但是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却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发言,或者希望学生的发言能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学生回答“是的”或是不住点头,我又怎能肯定学生是真的理解了,或是明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当看课领导和教师跟我探讨的时候我经常会说:“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想着,接着该怎么办,下一步该轮到哪个环节,所以有时会忽略学生的发言。”是的,作为教师,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制订好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兼顾学生的发言。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

四、心之向往

曾几何,我梦想着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学生能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收获知识,增长能力,但理想与现实似乎总隔着千山万水。课堂上不管我有多殷勤切切、长袖善舞,总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无动于衷。书中佐藤学先生也提到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样现象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创设“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学的课程”,创设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书中列举一些日本学校所进行综合学习的课程的实践,像“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了解羊栖菜”“海洋中的生命……”学生们兴趣高昂,连老师都很“愉快”!在这样的主题探索中,学生学习到了“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的,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但《静悄悄的革命》已悄然为我们点燃了理想之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之。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五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而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邦邦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或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而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这是书中的一段话,它引发我的思考:倾听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学校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即便是下岗的双职工家庭里,他们也会努力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孩子在家里往往是自己说了算,平时也见多识广,在人面前好表现,生怕比别人差。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提出问题,他们不假思索就举手,于是常常答非所问,或者是别人才说一半,他就插进来,别的同学发言他不听,一门心事争发言,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而大多数是他们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样不仅自己没学到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别的同学的思考。

书中有一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能生动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而且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些话让我感到:针对当前小学教师互动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应把握小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特点,充分发挥小学生在互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达到促进小学生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六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我被佐藤学先生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而书中论述关于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更让我深有感触,大受启发。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相互工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开放日等活动时,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七

尽管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真正读他的作品还是不久之前的事情。今年,学校给每位老师赠送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读着读着,真的如序中所说的那样,“读一读佐藤学先生的著作吧,肯定你们会受益匪浅的。”文中那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那一串串发人深思的问题,竟是那样贴近自己。我不仅被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教育理想的追求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感悟之一:倾听的课堂

佐藤学先生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还说,“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说,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其实,对那些不多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

我对佐藤学教授的“倾听的课堂”深有感触。确实,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在我们的平常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是,教师的问题刚刚提出,学生们便高举小手,争先恐后,热烈发言。这部分孩子的脑子里固然装着自己的见解,却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收不到最佳效果。

倾听,对于学生很重要,对于老师更加重要,老师更需要学会倾听。教师学会倾听并非易事,在课堂上,与每个学生交流,要竭力以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共振,聆听他们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让他们感到上课是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份快乐,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感悟之二: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

佐藤学先生认为,“究竟为什么所有的教师向同事敞开大门都如此之难呢?原因看来很多,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同事指手画脚。”他还说,“教师文化中也存在着问题,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该是要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就我们学校而言,现在“骨干教师示范课”、“同题研讨课”、“考核课”,应该说,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次数上是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的。但是,听课后的研讨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际的实例进行的相互学习显得比较薄弱,所以,课后的讨论显得尤为重要。

《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能给人启发能产生共鸣的一本好书。感受颇多,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一一道来,希望能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和读过此书的老师们多多交流。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八

时间过得真快。我无意识地工作了13年。作为一名初级班的班主任,我忙而杂。它很难读或写。因为“我工作很忙”,我的罪恶感逐渐消失了。我很庆幸自己在专业研究上没有取得进步。慢慢地,我未来教学事业的完美理想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然而,这个暑假,就在我静悄悄地意识到佐藤先生的“安静革命”之后,佐藤先生的教学研究精神却深深震撼了我几十年。作为一名“行动研究者”,佐藤先生数十年来走访了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维修学校,与一线教师一道,尝试从学校内部改革教育研究和学校管理。他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回顾自己的工作,我开始为自己自豪人民教师充满无数的完美幻想未来,现在他们正逐渐被日益复杂的日常工作,这是缺乏教育的不懈追求和理想,佐藤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

在序言——教师改变教学中,佐藤先生写道,小林先生决心改变从一个老师每年一次由法国菜一位老师一日三餐询问柴火、大米、油和盐,并可能使美味的菜肴;他下定决心要把原本期望学生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持续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后来的研究活动中,小林老师带来的视频震撼了每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师在当时所做改变的正确性和价值。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和必要的改变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安于现状的老师。有时他们甚至会被暂时的成就和困难所蒙蔽。他们会失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佐藤先生用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成功再次提醒我们。要改变教育,我们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九

寒假的时候,我看了一本叫《笑猫日记之蓝色的兔耳朵草》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红樱。我看了这本书后有许多感想。首先,我先向你们介绍一下书里的人物:笑猫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只会笑的猫,也是一只能听懂人说的话的猫。虎皮猫是一只雌猫,她的耳朵聋了。在每个黄昏,虎皮猫都会为人们敲响祈福的晚钟。杜真子是马小跳的表妹,还是笑猫的主人。

介绍完人物,我就来讲讲这本书主要的内容。我知道在遥远的群山之中,藏着一座晶莹得如同蓝宝石般的蓝山。生长在蓝山上的蓝色的兔耳朵草能治好虎皮猫的耳朵。但通往蓝山的道路危机四伏,根本没有人能通过。那巨大的山蜘蛛、凶猛的母老虎、残暴的公花豹,还有力大无比的湖怪,都能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为了虎皮猫,

这一路我走得义无反顾。但是我历尽千辛万苦才采来的兔耳朵草竟被几只谗嘴的兔子偷吃了。当我万念俱灰地回到马小跳的家,绿毛龟(一只被我称为大师的乌龟)却告诉我,只要心中有爱,奇迹就一定会出现……这就是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了。

在书上还有许多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地方。比如:“在池塘边的芦苇丛中,我找到了绿毛龟,向他请教这个谜团。‘这些科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绿毛龟将头从壳里伸了出来,‘他们只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却不知道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植物有感情?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我问你,’绿毛龟问我,‘那枯树和铁树,是不是都听过你给虎皮猫讲的故事?’我点点头。的确,枯树和铁树都听过我的故事,而且都听过不知多少遍了。”这段话体现了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所以我们不要破坏植物,要成为植物的好朋友。

这本《笑猫日记之蓝色的兔耳朵草》还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买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