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整理的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

(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

(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质量的概念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1) 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 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五、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三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 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 一 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实施实验教学,现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共有三章,内容为主要功和机械能、比热容、及物理与社会。分组实验比较少,主要时间用来复习,准备迎接中考。

三、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九年级上半期的学习,带学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从实验基本操作来看,已经从原来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完成,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熟悉,能利用所学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学措施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分组实验,能按要求操作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按照课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实验,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们进行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之后,能对实验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并对实验提出改进方法与意见,在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步骤之后,能自主设计一定的实验,这才是实验教学的难点。

1.对所有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实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六、具体安排

分组实验(根据常德市20__年度初中学生实验考核物理实验操作要求随机安排)

1.天平测物体质量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研究电磁铁

4.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五

一、学情分析:

根据本学期的安排,我担任九年级3个班的物理教学,每周15课时。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我发现优等生各知识点掌握较好,中档生各知识点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本学期是中考最关键的一学期,作为九年级的物理教师要好好的把握这学期的教学时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本学期主要是总复习,想办法提高课堂的复习效果,让学生更有效的复习;学会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更快的提高学业成绩。由于近年来等级分录取的现实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不能出现严重的偏科,应对中考教师一个重点是对物理学科跛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不要因为物理学科的成绩影响他的升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八年级与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的基础知识的梳理,结合20__年中考纲要及以前的中考题型帮忙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2、实验动手操作训练,实验专题训练和科学方法渗透。

3、近四年来中考热点分析,加强重点知识的练习和讲解。

4、考前的实战模拟与解题方法、格式的指导及考前的心理辅导。

5、跛腿学生针对性的帮忙性的辅导。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重点:力学和电学知识,跨学科的问题及环保问题是近年来命题关注重点。

难点: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率》,力学中的《浮力》、《力与机械》、《机械效率》知识点。

四、教材复习计划:

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中考复习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本轮复习从2月23日至5月29日)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资料,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对物理学史的重大发现的了解,这类试题绝大多数是源于教材资料,要求学生必须要仔细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

(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的意义。如:光滑、静止、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摩擦和滑轮重,PZ220-40、2.5V、0.3A、正常工作等等。

(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构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等物理规律,这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此外,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也考核了其他一些常用方法。如“模型法”,例如: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等。此外还有“类比法”、“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观察法”等。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轮复习:本轮复习从5月30日到6月15日。

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所以,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到达的目标是经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本事,从而提高素质。初中物理大致能够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我编织知识网络,自我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忙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本事。我们还能够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到达帮忙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的目的。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白炽灯,就牵涉到许多物理知识,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氩等气体?灯泡的灯丝为什么要用钨丝制成?灯泡的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功率小的灯泡的灯丝细?等等。

第三轮复习:本轮复习穿插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中。

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终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本事、获取信息的本事、实际操作的本事、正确决策的本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洞察本事及创造本事。所以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我留下思考的时光,考生应根据实际情景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经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必要时能够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

3、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如: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料,让学生坚持浓厚的复习兴趣,自觉地钻研、提高和发展,从而到达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师的团体智慧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内40分钟精讲多练,经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精选各类作业,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避免题海战术和不必要的重复练习。

2、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进取性,相互竞争,互帮互助,力争大面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3、经过理化实验考试,加强实验专题讲练和实验动手操作本事培训,以实验促进复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解决学生怕做实验题的现象。

4、对物理学科跛腿的学生进行单独的个别辅导。

六、教改设想: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景,有效利用课堂时光,使学生每节课应掌握知识,到达较好的效果,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学资料,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充满自信

2、加强巩固,多查多测,让学生充满斗志去经历挫折及成就感,及时反馈各章节出现的问题。

3、加强实验测查资料的练习,争取实验少丢分

4、争取时光,对最终的专项训练总结,典型题目的多练习,积累经验。

5、在后期主要是让学生排除非智力因素,简便的应对中考。

总之,本学期将面临中考,竭尽全力的为学生供给好的复习资料信息和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让学生不再感到难,让学生学得简便,练得愉快,考得满意,给自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

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