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找朋友教案(优秀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高考家长帮为您分享了找朋友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为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找朋友》教案 篇一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尝试新的题材,将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式、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驾驭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得突破。中班社会在交往方面的总目标是: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中班的孩子经过小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和学习,认识了许多的成人和同伴,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活动增加了,所以一些从没有碰到过的矛盾和困难也产生了。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平时的交往中不知道怎样与同伴相处,家长虽然能意识到让孩子交朋友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所以,我设计了《黄鼠狼找朋友》这个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引导幼儿学习适宜的交友方式,使其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往。

二、说教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黄鼠狼找朋友》是我根据《萤火虫找朋友》改编的一篇内容相近的充满浓郁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黄鼠狼找朋友的经过描写的既形象又逼真,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要想找到朋友和自己友好的相处,得到来自朋友的快乐,就得尊重别人,有礼貌。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此次活动的目标是:

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交往语言,掌握适宜的交往方式。

知识目标:知道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找到朋友。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交往语言,掌握适宜的交往方式。

难点:知道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找到朋友。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中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既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困难,让幼儿充分感受交往中的语言、态度及交往方式的适宜程度,是决定是否能找到朋友的关键,从而学会以适宜的方式、态度和语言与同伴及他人进行交往。

五、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的完成活动目标,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活动:

1、了解中班孩子在交往中容易遇到的和难以解决的困难。

2、了解中班孩子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感兴趣。

3、寻找并创编能帮助孩子们解决交往难题的童话故事。

4、根据童话故事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我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采用直观法:以多媒体手段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这样既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采用提问法:因为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例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这也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3、采用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4、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和故事中的小动物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幼儿一起游戏,帮助、引导,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的参与活动,真正做到了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职责。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能提高认知,锻炼能力,更能升华情感,本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2、讨论谈话法: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体验法:心理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就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八、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为由,我从“谈话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自由探索讨论—游戏体验”三个环节上去引导幼儿学习、讨论、猜想、体验,从而掌握本活动的重难点知识。

(一)谈话导入

一开始我就与幼儿谈话: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想干什么?今天有只小动物也是一个人在家,咱们去看看它想干什么。由此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自由探索讨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观看课件内容的`过程中,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观看课件,随着课件画面的逐一出示和一环套一环的问题逐层深入,引导幼儿在讨论和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故事内容加以印证。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让幼儿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等问题中积极地动口、动脑,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导他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懂得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交到朋友,得到快乐的道理,解决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游戏体验法:

通过讨论学习之后,让幼儿参与《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知道有朋友一起游戏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找朋友》教案 篇二

教学背景

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工作重点是开展区域教学。这一方面使孩子们的游戏大大丰富了起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常规管理要求。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很困难——他们年龄太小,简单的语言要求很难帮助他们树立起规则意识,孩子们经常把玩具混合在一起,老师跟在后面收拾都来不及。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次教学。

教学目标

1、知道玩完玩具后要收拾好,不乱放玩具;

2、能够区分不同的玩具,学习玩具分类;

3、愿意帮助他人,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愿意表达。

教学准备

积木篮1只;哭笑双面的积木表情1只;录音磁带,各种玩具若干,布置在桌子上。

教学过程

1、找朋友,引出课题

师:老师要找好朋友,谁愿意和我做朋友?

好朋友拉拉手,抱一抱。

点评

找朋友孩子们都喜欢,更不用说和老师交朋友了。拉拉手、抱一抱,孩子们非常喜欢而又简单的肢体语言把朋友的概念诠释得清晰明了,同时也为接下来教学的开展打开了话题。

2、分析积木哭泣原因,激发孩子愿意帮助积木的愿望

(1)(播放录音,哭声) “咦,谁在哭呀?这里有一个积木宝宝,它怎么啦?”

(2)师:“它为什么哭呀?”

幼儿回答A:它想妈妈了!

幼儿回答B:它肚子饿了。

幼儿回答C:找不到好朋友了!

(3)师:“到底小积木为什么哭?我们来问问它。小积木,你为什公哭呀?”

播放录音:我本来也有许多积木朋友的,可是,我现在找不到它们了。我真想我的好朋友呀。

(4)师:“积木宝宝找不到自己的积木朋友了,它伤心地哭了,怎么办?”

幼儿回答A:我们让它不要哭。

幼儿回答B:我们帮它擦眼泪。

幼儿回答C:我们它找积木朋友。

师:“你们愿意帮助小积木找朋友?”引导孩子对积木说:“别着急,我们来帮你。”

点评

当听见有哭声,幼儿都开始寻找哭声的“源头”,一下就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猜测小积木哭泣的原因,激发了孩子愿意帮助积木的愿望。孩子们在教学中学会了关心他人,还学会了用语言去交流。

3、帮积木找朋友

师:“后面的桌子上有许多玩具,请你找找小积木的朋友是谁?注意不要找错哦!”带领孩子来到桌子前面,帮积木宝宝找自己的朋友。找到后来到前面坐好,一起看是否找对。找对了就对积木说:“你的好朋友在这里。”,然后把积木放在表情前面的篮子里,把表情翻转过来。

点评

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对于宝宝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抽象的,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这一较为枯燥的常规指令,我设计了“帮小积木找朋友”这一环节。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制作了有表情的小积木教具,还把环节分解为:引起悬念→分析积木哭泣的原因→激发孩子愿意帮助积木的愿望→帮助积木并一起检查是否找对。整个过程我都把积木拟人化。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找相同,学会了关心他人,还学会了用语言去交流。

4、教师

“我们帮积木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积木宝宝哭不哭了?对,它笑了,很开心!我们开不开心?”

“帮助了别人,我们真开心!”

“下次等我们玩好积木,可别忘了把积木送回它的朋友那儿去哦。”

5、经验迁移

“宝宝看,小积木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可是这些玩具还没有找到它们自己的朋友呢,我们一起去帮玩具找朋友,再和它们做做游戏,好吗?”和幼儿一起把玩具送回各自的区域。

点评

这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玩好玩具后自己收拾的好习惯,所以老师的和提醒就在这一环节得以实施。孩子会把积木分类放好了,可是其他玩具呢?于是,就设计了“帮玩具找到它自己的朋友”这一环节,将学习经验进行巩固。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教学延伸:

和玩具做游戏。

《找朋友》教案 篇三

小班教学:找朋友

一、设计思路:

“找朋友”是主题教学“好朋友”下的一个集体数学教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许多的生活用品,其中很多的生活用品在一起才有用,如牙膏要和牙刷一起才可以刷牙,它们是一对分不开的朋友,桌子和椅子也是。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来自生活的内容作为本次教学的素材,用集体教学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发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并尝试为它们找一找朋友,配配对。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体验两个物体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通过连线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学准备:蜡笔、纸、信封、邮筒、花朵、衣服、桌子等图片、蜡笔、牙刷、小椅子、碗、幼儿操作纸。

四、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师:今天老师想画一幅画寄给我的好朋友。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画画的时候需要哪些东西吗?

总结:对拉,画画的时候需要蜡笔和纸,笔和纸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画画了,所以呀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师:老师已经把画装进了信封里,准备寄给我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寄信的时候应该把信放进什么里面吗?

总结:寄信的时候把信放进邮筒里,那信和邮筒你们觉得它们是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也是一对好朋友。

二、做游戏,找朋友(继续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在你们的桌子上找一找,看一看,有没有它的好朋友?(若是幼儿找不到,教师适当提示。一共出示三件物品。)

2、教师继续出示第二样物品。

3、教师出示第三样物品。

总结:你们真是太厉害拉,一点都没有难倒你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1、重点提问:这些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我看到了XX

重点提问:找找看,你觉的XX的好朋友是谁?

总结:对对对,XX的朋友是XX(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我们用一个好办法让两个好朋友手牵手,用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2、重点提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XX)

重点提问:XX的好朋友是谁?

总结:XX的朋友是XX(幼儿再次跟着老师一起念)。我们也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3、师:还有谁没有找到好朋友?(XX)

重点提问:XX的好朋友是谁?

总结:XX的朋友是XX(幼儿再次跟着老师一起念)我们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4、师:现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东西,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和老师一样,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让两个好朋友手牵手,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5、幼儿完成操作,教师适当点评

总结:今天我们帮那么多的物品找到了好朋友,真是太开心拉,我们下次在一起找好吗?

五、教学自我反思:

教学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入,以我说要寄信给好朋友引出笔和纸,信和邮箱是好朋友,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个环节是游戏部分,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到了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大部分的幼儿都找对了朋友,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的幼儿找错了朋友,这个游戏中我只准备了三个好朋友,觉得幼儿没有玩的尽兴,可以在增加一到两个朋友。第三个环节是幼儿操作,也是重点部分。我首先出示了自己准备好的范例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他们的已有经验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然后请幼儿来为这些物品找朋友,在这个环节中,我请的幼儿有点少,应该多请几个幼儿上来说一说找一找,之后就是让幼儿操作。操作下来,幼儿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的物品,通过幼儿的操作教学“为物品找朋友”这一形式,感知生活中许多物品是要在一起才有用的,同时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对生活中其他物品的关联关系,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最后让幼儿来说一说你为谁找到了朋友,我只请了2个幼儿,应该也再多请1到2个,让幼儿说的多点。

不足之处:

1、在第三个环节中展示范例图的时候应该把范例图上的物品一一介绍,让幼儿们认识了以后在开始让他们找朋友,不然有的幼儿虽然知道谁是谁的朋友,但是叫不出这个物品的名字。

2、幼儿操作包可以不必剪开,让幼儿提升经验。

3、最后讲解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全部停下来后在讲解,不然有的幼儿都没有听见。整个教学中可以让幼儿说的再多一点,老师说的少一点。

六、教学点评:

看的出来整个教学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在教学中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蔡老师鼓励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参加教学,并且能正确的完成操作。在整个教学教学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在教学的设计上还得多动脑筋,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带动气氛让幼儿开心的随着老师的引导能正确的区分谁和谁是好朋友。

《找朋友》教案 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放音乐《找朋友》

各种动物的简单几何图画

活动目标

辨别色彩与形状

辨别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小朋友拥有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体,动物,图形认知能力

难点:正确的引导小朋友形成正确的思维模板,把图案与名称相吻合记忆

活动准备

一堆五颜六色,型状各异,并且有重复的玩具。

活动过程

1让小朋友看那些准备好的动物图画

2让小朋友把多种图形玩具拼成自己喜欢的动物

3让小朋友们猜彼此拼的动物是什么

4让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图形

5让小朋友们评哪种图形最有用

教学反思

1 应该自己先做一个样板,分析一下,让小朋友有方向感

2 应该分配好玩具,就不会出现抢玩具的场面

3 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够,应该适量的指导,不是放任不管。

4 应该有时间限制,奖励制,激发孩子潜能

找朋友 篇五

教学理念

要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的现象,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通过 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才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之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现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现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有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走呀走》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学歌曲,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进行了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玩玩----说说----听听-----唱唱-----动动 五个环节做,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做文章。在教学过程 中,笔者还设计了较多的比赛、奖励手段。主要有:1.“音乐小明星” 的设置。表演星、歌唱星、聪明星、纪律星、动脑星……每颗星星都证明了学生好的表现。星星贴在学生的脸上,既有趣又能得表扬,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在整节课中,“星星”配合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有声有色!2.“好APPLE光荣榜”。在黑板上专门空出一个版面给学生,让受表扬的学生在这个版面上画一个大苹果,然后学生在APPLE里写上自己的大名。下课之前,教师评出最好的大苹果大APPLE !

在这样的既有乐趣又有竞争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全身心的调动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歌曲《走呀走》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走呀走》分别描写了老爷爷、解放军及小朋友的走路姿势,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唱游歌曲。

歌曲为一部曲式,4/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由4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二、四乐句相同;x       x-节奏型贯穿全曲,突出了主题“走”。乐曲用三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三种人物的走路形象。曲调活泼,歌词朴素,易于上口。

【教学目的】

1.通过图谱、语言、歌唱进行表演,进行创造,从有趣的律动中感受不同速度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物形象。训练、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

2.通过一系列节奏训练,加强学生对节奏、速度的认识,并能适当的运用。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速度、节奏表现出来的不同形象,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现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

歌词教学、认识不同的速度及其表现。

【教学用具】

录音机、小兔乌龟头饰、奖品等。

【教学过程 】

一课时

一、引发兴趣,导入  新课

1.听音乐进教室

教师操作:放《小兔与乌龟》音乐,随时将小兔乌龟头饰戴在学生头上。

学生活动:听音乐进教室,随音乐律动。

2.导入  新课〔玩玩〕

过渡语:今天叶老师要介绍两个朋友和大家见面,大家猜猜他们是谁呢?

教师操作:放小兔与乌龟的音乐,在黑板上写上快   慢 ,并边说边舞。

学生活动:学生随音乐律动,展开思维想象。

过渡语:大家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是兔了!那另外一个是谁呢?兔子快,谁慢呢?(乌龟)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来进行一次龟兔赛跑吧!

学生活动:听着音乐,模仿动物。听见速度慢的就学乌龟爬;听见速度快的就学小兔跳。

3.感受体验,玩玩说说〔说说〕

教师提问: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怎么知道听到慢的要爬,听到快的要跳呢?

学生回答:因为小兔跳的快,乌龟爬的慢!

教师总结:说的很对,音乐其实和生活是紧紧联系着的,小兔跑得快,音乐就快;乌龟爬地慢,音乐就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来评出最好的小兔与乌龟!(学生随音乐律动,教师颁发表演星,将"小星星"贴在小朋友的额头上。)

二、听听唱唱,理解表现

学习歌曲三部曲:〔听听、唱唱、动动〕.

1.听听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非常难的事儿----自己学唱一首歌《走呀走》.大家先来学一学老爷爷怎么走,好吗?〔教师弹琴〉

学生活动:随音乐律动,学老爷爷走路。

教师引导:我们会走了,但不会唱,我们能学会唱吗?一起来吧!〔教师放录音,歌曲第一段〕

学生活动:认真听,不动嘴,随音乐律动。〔第一遍〕

教师提问:老爷爷走的快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慢!因为爷爷老了,走不快了。

过渡语:老爷爷走的慢,我们就唱的慢。一起听第2遍,仔细听认真记,看看是谁最聪明!

学生活动:竖着耳朵听,记。身体律动。

教师提问:有“一点”会唱的小朋友请举手!〔检查学生“听”的情况〕就请这些会唱的小朋友轻轻地唱,其他人继续听!

学生活动:会唱的唱,不会唱的继续听。〔第二遍〕

2.唱唱

教师提问:又有多少小朋友会唱了?请举手!〔再次检查听的情况〕

请大家一起来轻轻地唱!

学生活动:边律动边轻轻唱。〔第三遍〕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歌曲的情况,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拍手律动。(可采取个人检查,小组比赛等的形式评比出歌唱星、聪明星、表演星等,并马上进行奖励。〕

3.动动

过渡语:我们学会唱了老爷爷怎么走,现在我们边长边走,看看谁走的最像!〔评出各种小星星〕

教师操作:弹琴,放录音

学生活动:边唱边快乐地律动!做各种老爷爷的动作,如:走路,抽烟,看书等等。

三、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一起把这一段巩固、掌握。

游戏:“我们一起来”

教师操作:放录音;站到学生中去。

A.教师充当问的角色,学生边唱边答。

B.学生问老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唱,一起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纠正学生咬字,节奏,音准上的错误。〕

四、APPLE大比拼

总结整节课的APPLE比赛的情况,评比出最大最好的APPLE!

五、下课

学生边唱边表演老爷爷走出教室。

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曲调,这节课关键是歌词上的问题和不同速度的表现。

一、玩玩唱唱,引出内容

1.模仿小兔、乌龟进教室。〔玩玩〕

2.复习"老爷爷走"

教师提问:还有几个小朋友记得老爷爷是怎样走的?请记得的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听着琴声边唱边表演。

二、再接再厉 ,继续加油(说说、听听、唱唱〕

1.教师提问:这有三个角色需要我们小朋友去表演,"老爷爷"、"解放军"、"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他们走路的样子是一样的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活动:开动脑筋想,放开胆子说。(老爷爷走的最慢,解放军有力,小朋友蹦蹦跳跳。)

2.学习第2.3段歌词

过渡语:现在老师要检查哪位小朋友的脑子最聪明,认字最多!

A.学生活动:专心认字,不懂的提问。

B.教师检查:采用单独一个检查、小组检查。颁发聪明星。

C.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念歌词

3.歌曲教学三部曲

A.第一遍:认真听。

教师操作:放录音,带领学生和着节奏拍手

学生活动:听,拍手。

B.第二遍:轻声唱

教师操作:再放录音

学生活动:轻声唱,拍手。

C.第三遍:边表演边唱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表演

4.评比小星星。发奖。

三、小小擂台赛〔动动〕

1.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演唱歌曲《走呀走》.表演唱,力求有自己的内容,最好与别的组不一样。(只要掌握住速度的快慢与人物表现的关系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小组的集体智慧)

教师充当评委,每个学生都是选手。

2.评比,发奖(表演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完了整首歌,而且是你们自己完成的。老师非常高兴!大家知道了每种人不同的走路方式,他们的快慢。后要注意观察,看看身边的人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将他们唱出来!

教师评比出好APPLE,学生表演唱《走呀走》出教室

找朋友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用连点的方法画不规定图形,并均匀地涂上不同颜色。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大胆涂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支记号笔、蜡笔、每人一张画有点的纸。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师:“蒋老师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李老师是好朋友,我和李啸雨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你和谁是好朋友呢?师:“有了好朋友可真开心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2、圆点找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圆点宝宝也想来找朋友了。

师:“圆点宝宝们找朋友可有趣了,它们伸出小手,拉拉手、可以横着拉,可以竖着拉,也可以斜着拉,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变成了神奇的形状,是什么呀?谁想来帮点点找朋友手拉手?

师:“点点宝宝找到了朋友可高兴了,它还想找到更多的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了好多好朋友。

3、变“地毯”——分格涂色

师:“圆点宝宝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想在彩色的地毯上跳舞,怎么变出彩色的地毯呢?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涂颜色时要注意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请小朋友记住不能把颜色涂到其它框里,要涂的均匀,要有耐心。

圆点宝宝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彩色的地毯上开心的跳起了舞。

4、幼儿作画

师:小朋友那边还有很多圆点宝宝,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它们手拉手找朋友,再给它们变出漂亮的地毯,你们愿意吗?

帮圆点找好了朋友再找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块面。把每个块面涂的满满的

教师在幼儿绘画时出现的错误即时纠正。

5、欣赏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看看图画象什么,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漂亮的颜色。说的好的小朋友给予肯定和赞赏。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随意画画,正处在涂鸦期,探索世界主要靠感觉,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作品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贯穿整个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尽情的玩色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

《找朋友》的小班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饼干铁盒、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每组一篮;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饼干盒,问幼儿“这是什么?”故作神秘跟幼儿说“今天老师给大家来变一个魔术,老师不用

手指抓饼干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会跟着老师的手慢慢地起来!”

1、请个别幼儿试试老师做的魔术

2、引导幼儿发现老师手中的吸铁石

二、认识吸铁石

1、请幼儿看PPT,各种吸铁石图片,让幼儿知道它们都是吸铁石。

2、请幼儿帮吸铁石找朋友,老师出示回形针、小积木、硬币、旺仔牛奶罐、布头、石头等小玩意让大家

认识,请大家说说它们谁愿意和吸铁石做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教师引导幼儿用吸铁石与每个小玩意亲一亲,看看会不会粘在一起。

2、提问总结:

你们找到的吸铁石的好朋友都有谁?

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怎么知道它是吸铁石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吸铁石的朋友都是用铁做的。

那我们把吸铁石的好朋友放在盒子里,我们送给吸铁石。

3、请幼儿拿吸铁石到教室里找一找,教师里哪些物品可以被吸铁石吸住?

总结:

你们在教室里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是用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