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老规矩,不能被遗忘高考满分作文精彩7篇

高考满分作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篇一

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你从此不再轻松。你会发现要做的事,要承担的责任难以计数。孩子对世界的好奇,父母对你的期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你无时无刻不被压力笼罩,直到穷尽自己的生命,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年轻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只是在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卑微存在,她的死却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为了唤醒某些失去耻辱观的中国人,毅然决定完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没有人能够体会在气候不适应的情况下,不顾自己身体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的张纯如承担的有多重。这种重,普通生命无法承受。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运动自由而无意义。

被称为史上最严重病毒之一的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各国肆虐,让当地众多社区成为废墟,数千孩竟沦为孤儿,百万民众食不果腹,死亡人数逐日上升。那些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的志愿者医生,用他们的汗水铸成了非洲人民生命的长城,但这也让许多医生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天堂,那里可以放下负担,路很平坦,可活在人间的白衣天使却步履沉重地走在坎坷的路上。当责任被套上了“生命”的意义,将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对于生活的追求,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安排与要求,而人活着本就是痛并快乐着的。生命的华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生命不能承受的力量。

福建省年仅10岁的泠然从小便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别人看来十分困难的“跳级”,对他来说却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但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面临没有大学可读的窘迫境况。高考成绩574分的他,未能如愿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急哭了。想象一下,这么一个只有10岁孩童的生命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重。

正如梁静茹唱得那样:爱真的需要勇气。放弃,何尝不需要勇气。面对当今社会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想取得辉煌的成就而因此肩起沉重的负担,但愿最终不会留下一声轻叹:“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凡事应讲究适度,顺其自然。也许少一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花儿会更加娇艳欲滴;少一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琴声会更加悠扬动听。我们应该放下生命之重去享受生命,放下才是快乐!

[高考满分作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 篇二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简评】

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材料的作文在这次阅卷中数见不鲜,这篇高分作文能在瞬间攥取阅卷老师的眼光,其特点在于它新颖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和紧凑的对比结构。

文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语言优雅凝练而富有跳跃感,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相聚瞬间,围绕“纪念”这一主题铺陈开去,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考生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亦展露无遗。考场急就能有如是佳作,实属难能可贵。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200字:谈谈那老规矩 篇三

【作文题目】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优秀作文】

老规矩新内涵高考满分作文 篇四

老规矩新内涵高考满分作文

每每听上年纪的长辈说起童年,总免不了老规矩的内容。见了面打招呼、上茶上酒的习惯、行为举止的礼节这些老规矩像一条条戒律,穿行于他们生命中,久而久之,也便成了老北京有规矩的范儿。

然而这一切于我,就像那夹菜过于匆忙时,被长辈的筷子制止而发出的哒声一样,并不真切地存在于童年里,它们大多停留在爷爷浑浊的烟酒嗓中,随晚风飘逝。无数的电子产品裹挟着洋风洋俗闯入了我们的`童年,老规矩刻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印迹,大约也就注定了要淡于父辈,更要淡于祖宗了。

因此,当长辈不满于晚辈对于规矩的疏忽时,往往会责备一句丢了规矩。丢了规矩,丢了的是一言一行间的礼仪风范,看似也就丢了曾经流淌在这片土地上德某些文化血脉。

难怪老规矩被重提,即刻引来一片哗然。那么,我们就真的在丢失老规矩吗?

君不见,现在社会虽然少了对北京规矩的三令五申,但年轻人在成长教育中似乎也养成了另一番规矩习惯。我们讲求与人相处要谦和大度、对长者怀有尊敬、吃饭喝茶时的礼仪风度、为人处世时讲求合作、敢于表现自我、乐于追求自由细细想来,这些无不来源于老规矩,然而又是老规矩的延伸,恰如古树绽放的新芽,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有道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当今社会物资丰富、文化多元,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悄然改变,继而延伸到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等,大数据云计算触及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将浪花洒向了老规矩的神经。渐渐地,有着京味儿文化底蕴的老规矩,在人们生活秩序中也在发生着某些微妙的转变但若细细品咂,它的内涵风度不减当年,变身为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生活并非一成不变的风向标,规矩亦不必拘泥于某些形式,只要那延续千年礼仁真善美的内核不变,老规矩亦将在21世纪文化交融的浪潮中,成为绘就公民生命意识的点睛之笔。

怀一份对老规矩的尊敬思考之心,审视慎思,不离不弃;

走一条对老规矩的继承创新之路,求真求实,且行且思!

被征服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 篇五

美无处不在,美无所不能,美让我们心情愉悦。美,就这样征服你我。——题记

于我而言,美是一个如神般的存在,洗涤我们的身心,祛除心里的污渍。想想都令人心旷神怡啊!清晨六点,当你拉开紧闭的窗帘的那一霎那,阳光射进房间,一切明朗。待你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流入房间,你吸一口,或许会讶异——那空气里夹杂着花的馨香!而后,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钻入你的双耳,你感到耳朵被疏通了一番,诚是清爽呵!清晨六点,那么一分钟,你看到了美,闻到了美,听到了美。于是,你感到了一阵神清气爽,甚至憧憬着六点以后吧。然后呢?你该上学了。清晨六点,那么一分钟的美充盈着你的身心。往常恨透了上学的你,也开始向往了吧?走在路上,你看着蓝天上变换着形状,嘴角一不小心就扬起30°。听见有人喊你,蓦然回首,哦,是你的好朋友呢!哈,你的眼睛眯起,卧蚕拱起。于是,你的一人独行变成了双人同行。你笑了,笑得很灿烂。很美啊。到了学校,扑面而来的,竟不是你厌恶的铅墨臭却是书本香。你想起了作业。你把书包卸下,拿出作业——书包顿时空了。你把作业交给课代表那一刻,你感到无比轻快。这心情,真美!等你回到家,母亲已布好饭菜。推开门那一瞬间,你闻到了饭香,看到了母亲的笑脸,你笑靥如花。美啊,美得你母亲皱起笑纹,美得连黑夜来临你也不惧怕。因为,你看见了星星,还有似玉的月亮。你拿起相机拍下,留念那漫天星的夜空。好美呢。天变得很黑,万籁俱寂,坐在台灯前的你,停下笔,关上了灯,睡下了。一夜好梦,很美的梦……哦,你拜在了美的“石榴裙”之下了。你自愿的。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老规矩实质是立规矩 篇六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20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老规矩背后是尊重 篇七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老规矩背后是尊重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家都有着自己的规矩。在我看来,老一辈人留下的规矩就是老规矩。拿我们家来说,在家里,吃饭得等长辈动了筷子我们才能开吃,大人回家了得主动问好;在外面,见到熟人,该叫叔叔叫叔叔,该叫阿姨叫阿姨,不许没礼貌不跟人打招呼。其实,在这些家里家外的规矩背后,无一不蕴藏着“尊重”二字。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社会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规矩已经不适合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了,但是,在那些我们至今还保留着的规矩的背后,“尊重”的观念从未被人遗忘。规矩只是一个表象,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才是这些规矩为什么存在的理由。

遗憾的是,无论是新规矩还是老规矩,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中,似乎都被一部分人给有意无意的遗忘了。

还记得在我小时候,在电梯间里,如果是我第一个上了电梯,我一定要帮助后面的人按着电梯开门键的按钮,为后面还没上电梯的人提供一份便利。这样的行为体现着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无论我是那个第一个上电梯提供这份便利的人还是后上电梯享受这份便利的人,我的心里都很高兴,能感受到一份陌生人之间的尊重与关怀。

但是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这种被尊重的感觉了。

“妈妈我要去买玩具!”,“喂,喂?我上电梯了信号不好!”。现在的电梯里,天南海北的口音不绝于耳,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却从来不会把温暖、善意的眼光投向周围的陌生人。

很多老北京人----这些老规矩的传承者----在不断的感叹,“唉,现在很多外地来的孩子都没规没矩的。”的确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还记得上次去香山,看到一些人在抽烟,我就对他们说,“山里不让抽烟,把烟掐了吧。”结果,我得到的是一个鄙夷的眼神,转过身后,还听见他们挑衅般的说了一声,“你素质可真高!”

不过,即便是在传承这些北京老规矩的老北京中,也有着那么些“离经叛道”者。前几天我做公交车,恰逢早高峰,我想往后站一站给后上的人腾出更多的空间。于是我就对前边一位正专注看手机的一位稍胖的先生说了句:“先生借过一下儿。”三秒钟后,这位胖先生的身体仍连稍微挪动一下的趋势都没有,只是从嘴里挤出了一句,“你倒是过去啊!”

仿佛是在赶毛驴一般的口气,这京腔京韵的口音。呵!这就是我的北京老乡!

后来,我准备下车了,对这位胖先生说:“这位先生您下站下车吗?”依然是那纹丝不动的硕大身躯,从嘴里又挤出了一句,“你自己挤过去吧!”

公交车上,他的眼睛始终没离开过他的`手机,别说正眼瞧,就是斜眼也没看过我一眼。

北京的老规矩,以及这些规矩背后所蕴藏着的“尊重”的力量,从来都不是靠血统来继承和维系的。一个北京人,你可以选择从你的家庭和你生长的环境中继承与学习这些北京人引以为豪的老规矩。一个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打拼的人,你可以选择熟悉这所城市的脉搏,学会遵守带给这座城市积极力量的规矩。

北京之所以是我们可爱的北京,离不开每一个在这里留下过汗水的人,离不开这些维系着人情关怀、社会氛围的老规矩。而现如今,这些老规矩已经在一些人的心中逐渐崩塌,或者被人们选择性的视而不见。

鲁迅先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救救孩子!”

如今,我也感慨道:救救这些老规矩,救救这座围城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