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高考家长帮为您带来了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总结 篇二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二年数学上:《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设计。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生:开火车口算

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

看84页的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2、师:(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生: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用乘法简便。

(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反馈交流、并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

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4、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出示83页3题

生: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教师口述:五九( )

指名填、抢答。

2、练习十九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几个几是多少,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3、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 ?体验它的含义。

教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小学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上:《第六单元-9的乘法口诀》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

看图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1)( )

(2)( )

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探究新知

1、根据2题小组摆一摆,讨论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用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1)做一做9、题,订正时重点说说式子的含义。

(2)同桌讨论8题的做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10棵树几个空?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看11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总结评价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具准备:

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

导入课题

生: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师:引导学生回答

提问:(1)学过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组为单位用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2、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师:出示乘法口诀表

探索规律

师:1、引导学生观察这张乘法口表。(横看、竖看、斜看)

生:小组讨论整理,全班交流。

应用拓展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 )=( )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

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

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习题设计 篇六

1、题目设计

2、 题目解析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学生分析 篇九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