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海啸奇迹》观后感7篇

当你看完了《海啸奇迹》这部电影后,你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亲情。亲情是瞬间的内心触动,亲情是不可估计的巨大能量,亲情更是一种永恒的责任。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分享的《海啸奇迹》观后感7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海啸奇迹观后感 篇一

在看片之前,我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题材不适合拍成电影。首先印尼海啸事件太过惨烈,死了那么多人,再把这件事儿翻出来拍有揭疮疤之嫌。其次,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撑起一部电影的长度。把这么大的灾难搬上大银幕,对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海啸奇迹》的编剧很聪明的找到了一条路子。他找到了一个在海啸中劫后余生的家庭所发生的真实故事,作为电影拍摄的蓝本。一方面这一家子在海啸中历经千难万险而幸免于难,这样的故事既有煽情的故事点,又避免了让观众再一次感受生离死别的痛苦。另一方面,改编把编剧的重点放在家人的团聚和亲情上面,侧重于家人之间的爱,而非灾难本身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符合观众们对大团圆结局的美好期待。

看完整部电影,我的第一感觉是,编剧用尽全力把这个简单的故事撑满两个小时。但由于故事本身过于单薄,编剧不得不运用大量的叙事技巧来弥补故事上的不足和断裂。人为着力痕迹过于明显,以至于让观众的情绪也始终达不到编剧想要营造出的氛围。

《海啸奇迹》前四十分钟无论是人物情绪的铺垫还是海啸、灾难场面的拍摄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一气呵成,毫无瑕疵。

影片开始到10分钟左右,导演运用一系列精准的小细节来铺陈人物的情绪。如飞机上的颠簸,到达酒店之后并没有入住原先定好的房间,父母不让小孩喝可乐,就连在海滩上放孔明灯的温馨桥段里也穿插着孩子对孔明灯飞行路线所产生的质疑。海啸来临之前,父母因为工作的事情发生争执,焦虑的情绪达到最高点。一切都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

影片的第14分钟开始,一场大海啸席卷而来。这场突如其来的的灾难一瞬间就把一切都摧毁了。主人公的度假之旅一下子就变成了荒野求生。母亲和大儿子在洪水中无助的挣扎,丈夫和另外两个儿子生死未卜。前面积累的那些不良情绪随着海啸的到来一下爆发出来。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那么渺小无助,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幸运的是母亲和大儿子活了下来。在面临生死抉择之时,母子俩还解救了另一个小孩。按照善有善报的叙事规律,很快她们也被好心人解救,并送到了医院。

此时影片进行到四十分钟左右。由于前面的剧情非常紧张,为了缓和观众高涨的情绪,以便为下一次的情绪高点做好铺垫。编剧安排了一系列医院里面抢救伤员和寻找失踪人员的过场戏。也许是由于前面的戏份太过精彩,医院里的剧情急转直下,观众的情绪在这里产生了断裂。过于常规的叙事,尤其是那些与主角毫无关联的过场戏看的人昏昏欲睡。编剧在此处安排了卢卡斯帮助他人寻找失踪家属的桥段,想要带动观众的情绪,但是这个事件与这一家人的故事没什么关联,所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就在我对于剧情的发展感到迷茫的时刻,男主角终于出现,前面平铺直叙的情绪又向着高点攀升。但接下来剧情的重点放在了一家人如何才能团聚上,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这个过程中除了男主角拿着电话飙了几分钟的演技,其余的基本上就是枯燥乏味。

在这个过程中,编剧安排父亲让孩子们和陌生人离开,独自留下来寻找妻子。不知道真实的故事是不是这样。让一个父亲在灾难中离开自己的儿子,这样的安排实在让人恼火。此处的编排明显是编剧不知道还有什么情节点能加入到影片中,而特意安排骨肉分离的戏份。于是这电影的剧情四分五裂。医院里大儿子找不到妈妈,两个小儿子坐在陌生人的车里四处漂泊,父亲则四处游荡,谁也找不到。

影片由一条线,变成两条线,再变成四条线。看的观众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

此时能让家人误打误撞的走到一起,成为了我对这部影片唯一的期待。编剧果然也不负我,在影片1小时20分钟的时候,经过一系列巧合和偶然,一家人终于幸运的团聚了。

看到一家人终于拥抱在一起,前面的漫长而枯燥的剧情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感动。此处是泪点,不哭这电影就白看了。

当我以为这电影就应该收尾了,可导演又通过演员的想象和回忆,把海啸的场面重新放了一遍。也难怪,海啸那一段是这电影唯一值得花钱去看的理由。

海啸奇迹观后感 篇二

在1996年12月26日,那次海啸夺去了无数认得生命。但在他们中,有一家幸存者。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活着踏上了回家的航班。

什么是坚忍?坚忍是在海啸带动木块一次一次给你带来创伤时,为了家庭,为了儿子不放弃希望的勇气。

什么是慈爱?慈爱是当自己浑身浴血,仍冒生命之危去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的善举。

什么是父爱?父爱是当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降临时,仍能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守护自己的孩子。什么是相爱?相爱是儿子与母亲一次又一次为对方的提示呐喊,一次又一次为了对方而受伤,一次又一次给对方的帮扶。

大爱无敌,即使是海啸也会在这浓厚的爱意下放爱一条生路。当他们一家人再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时,我们的眼中。

看着这情景,我不禁想起了您------奶奶。您是那么的疼我,可我,却不曾感谢过您,连一句简单“谢谢”也没有。直到您走,我才幡然醒悟,但,已经晚了。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爱,当有一天属于你的灾难降临时,才不会有更多的遗憾。即使你被撕扯得支离破碎,但,自己放了你灵魂一条生路,一条爱的生路。

爱,很简单,却刻骨铭心。

海啸奇迹影评50字 篇三

这里的“成长教育”指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监护人对其所进行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契合。(百度百科:“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上一部让我对国外的成长教育有所思考的电影是《阳光小美女》,而这部《惊天巨啸》亦让我感受颇多。特别是片中lucas面对灾难时的表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这与其父母平时的教育自然是分不开的。本文试着对片中场景略做评析,多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一、尊重教育

场景一:酒店里,lucas打开冰箱看到可乐,不敢造次,问妈妈可不可以喝。妈妈让他喝水,他乖乖把可乐放了回去。

场景二:lucas发现maria脚上的伤,maria转身过来时,衣服已经破烂,胸部外露,lucas一下转过头去,说自己不能看到她没穿衣服的样子,然后道歉。

场景三:树上,lucas打开可乐先给了妈妈,maria喝了一口递给了daniel,daniel喝了一口之后,又给回maria,并轻抚着她的头发,握住她的手。

场景四:车上,小simon说尿急,tomas让他憋着。直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了,simon才跑下车尿尿。

这几个场景里,分别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对女性的尊重、彼此尊重、对他人的尊重。诚然看上去似乎都太过微不足道,只是最基本的一种礼貌问题。但是正是这些最基本的,也经常最为孩童所忽略,甚至为大人所不以为然。

私以为,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最能体现出教育的潜移默化。

二、善良教育

场景一:听到daniel的呼救声时,lucas认为“我们自身难保,帮不上忙”,妈妈则说“即使我们会死,也得去救他”。

场景二:医院里,妈妈要lucas把桔子分一半给别人,并夸他是最擅长帮助人的孩子,让他去医院帮忙,做任何事都行。

场景三:父亲自己找人的时候也在帮别人找人。

同情、帮助弱小者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善良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的教育”。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都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责任教育

场景一:lucas,从海啸发生之后就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场景二:tomas,一个坐飞机会因为颠簸而害怕,在酒店因为害怕而睡不着跑去找妈妈的小孩,却能答应父亲,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在山顶的避难所,simon说害怕,小tomas教他“闭上眼睛,想点快乐的事”,并帮他盖好被子。

“promise”这个词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在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说“我不会丢下你的”,promise;医院里,妈妈要lucas去帮忙,他担心“我走开你真的不要紧吗”,妈妈promise之后他才走……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四、生存教育

场景一:游泳,如果不是小到simon那样的小孩都会游泳,那么海啸一来,基本已无生还希望。

场景二:海啸过后,lucas从水中捡起可乐,凸显其求生意识。水退后他就和妈妈撤到高处等待救援,并且明白在不知道救援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收集手边的淡水资源十分重要。

生存教育里重要的一门课就是“灾难教育”。培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水里的时候,lucas因为恐惧而发抖,抱着妈妈哭喊着“我害怕,我们回家好不好”,妈妈则温柔地在他耳边说“我也怕”。相似的对话在父亲与两个孩子间也出现过:父亲要继续去寻找妻子和大儿子的下落,拜托tomas照顾小儿子simon,他说“我害怕”,爸爸说“我也害怕”,然后说“如果妈妈和lucas也一个人孤零零的害怕,该怎么办”,tomas似懂非懂,就明白了。

正是这样的教育,让我们觉得,面对灾难时,恐惧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只不过恐惧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与其说是灾难让男孩成为一个小男子汉,还不如说是平时的教育在这时起了作用。

五、死亡教育

场景一: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沿途看到那么多的尸体。

场景二:帐篷里,lucas翻看死亡登记册,看着那些面目全非的照片。

场景三:山顶上,74岁的女人和7岁半的thomas之间的对话。

thomas说他喜欢看星星,女人说:“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y’re dead, 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www.kaoyantv.com)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 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烧殆尽。它们死了,但它们也曾经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过浩瀚的宇宙,终为我们的双眼所见。)

这里直接引用百度百科上的一段话: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六、后记

也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当然存在虚构、夸张成分。诚然片中的小孩都有超过我们意识里认为的“应有的”成熟与冷静,换做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我们要分析的其实不是这部电影里的具体事例,而是这些事例所反映出的现象。

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一提起天朝的小孩,首先想到最多的标签是:不尊重别人、任性、霸道、娇惯、生存能力差、自私……诸如此类贬义的形容?褒义的当然也不少,个例是不能代表共性,但是却能反应共性。

与天朝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相比,国外的“素质教育”历来为人推崇、向往。然而写这样一篇文章,本意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想说明“怎么做是对的”,而非“谁是对的”。国外自然也有不那么做的,国内自然也有那么做的,只是从比例上,国外的多为普遍现象,国内的却是鲜见的个案。

教育的本质即是以教育人,“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然而国内学校、家庭却多重于教疏于育,且限于形而松于心,每每看到各类无下限、三观不正的“熊孩子”,多感诧异、愤怒。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最基本的特质是素质和智慧,因此教育也应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电影里,车站团聚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在奔跑而来的弟弟们面前,lucas就是个兄长的模样;而在父亲面前,奔跑而去的他就是个孩子的模样。lucas和多数小孩一样,也会欺负弟弟,也有恐惧的时候,开始时也不想救丹尼尔,但是后来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了。他并不是一步就成长到位的,正是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引导下,他才慢慢展现出他的成熟。

海啸奇迹观后感 篇四

在12月26日,那次海啸夺去了无数认得生命。但在他们中,有一家幸存者。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活着踏上了回家的航班。

什么是坚忍?坚忍是在海啸带动木块一次一次给你带来创伤时,为了家庭,为了儿子不放弃希望的勇气。

什么是慈爱?慈爱是当自己浑身浴血,仍冒生命之危去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的善举。

什么是父爱?父爱是当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降临时,仍能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守护自己的孩子。

什么是相爱?相爱是儿子与母亲一次又一次为对方的提示呐喊,一次又一次为了对方而受伤,一次又一次给对方的帮扶。

大爱无敌,即使是海啸也会在这浓厚的爱意下放爱一条生路。当他们一家人再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时,我们的眼中。

看着这情景,我不禁想起了您------奶奶。您是那么的疼我,可我,却不曾感谢过您,连一句简单“谢谢”也没有。直到您走,我才幡然醒悟,但,已经晚了。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爱,当有一天属于你的灾难降临时,才不会有更多的遗憾。即使你被撕扯得支离破碎,但,自己放了你灵魂一条生路,一条爱的生路。

爱,很简单,却刻骨铭心。

海啸奇迹影评 篇五

其实从头看到尾,最大的感觉还是疼疼疼疼,Naomi拖着腿上和胸前那两处大伤往前走的时候;一边努力往树上爬腿一边滴血的时候;被救援者拖着在满是渔网和尖锐物的水里前进的时候;医院里那一呕的时候;还有Ewan头上被划个口子血直流的时候,我都是手一边抖一边咬着牙忍住不把头转过去。看过的灾难片也不算少,肉体疼痛感被如此完整地传达给观众的还是头一回,足见两人的演技之强大。

短评里有不少人拿《唐山大地震》来做对比,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避免争议就不细说了。稍微写下我觉得很打动人的细节(果然真人真事改编要震撼得多):

① 红色沙滩球,线索道具之一,先是作为礼物出现,然后成为寻人的关键,本来后面几场近距离擦身的戏是非常cliche的,但Henry失望的目光被几个玩耍孩子脚下的红球引导进而下车看见三个孩子瞬间就化解了这种尴尬的情况。

② 海啸过后从水中捡起的可乐,应该说Lucas的求生意识被凸显得不错,水退后即刻撤到高处等待救援,并且明白在不知道救援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收集手边的淡水资源。(当然,前面他在酒店想喝可乐没喝到,这可能是种执念。)

③ 三条线的切换,通常的灾难片都是一组人马走到底,剩多少算多少。但本片更多的重点还是放在寻人上,所以视角切换得还算频繁,一开始是Maria(求生),而后是Lucas(探索),最后是Henry(重聚)。一家三人都被填上了恰到好处的戏份,性格塑造也还算饱满。(Ewan重新出现的间隔有够久,这是故意让粉丝们的心悬在那里不得安生吧)

④ Maria两次让Lucas检查自己下肢是否变色坏死,尽管她知道Lucas对伤口有种本能的抵触,但身为医生而对身体部位的变化更为敏感所带来的担心和恐惧却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⑤ 把Maria遭遇海啸时的镜头剪到后面和手术麻醉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拼合到一起,伴随音乐和后面的水中慢镜头居然有种《穆赫兰道》的梦境感(应该是被NW的脸影响所致)。光暗参半,生者上升,死者下沉的诡谲慢镜应该是整部电影最让人屏息也最出彩的镜头之一。

⑥ 记有名字的纸片,线索道具之二,直接串起了海啸过后的众生相(生者的证明,死者的印记),群像戏中的重点部分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我觉得Tom Holland的寻人戏表演精彩度堪比《特别响,非常近》里的Thomas Horn。

⑦ 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long time.They're dead,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烧殆尽。它们死了,但它们也曾经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过浩瀚的宇宙,终为我们的双眼所见。)

其实这片真的就像短评里 @小斑 说的那样 “只要略略夸张那么一咪咪就从催泪变煽情了” ,这种精度上的把握最能体现导演和编剧的功力。最后,伊万打电话的时候哭得真是歇斯底里撕心裂肺,犹如核弹引爆,瞬间让我瘫在了椅子上。

海啸奇迹观后感 篇六

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亲情,当灾难来临,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太晚,他来得不给你一点点准备,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做,除了自己什么也带不走。

这部片子讲的是在巨大的海啸过后一家人是如何用爱和善良去相互扶持,相互感化。通过这部电影,可以明白一个好的教育对于孩子对于社会是多么重要,这样的人又是多么的优秀。

妈妈身受重伤明明可以不去救小天使,她告诉卢卡斯去帮助他;在医院里卢卡斯吓坏了,妈妈告诉他去帮助别人吧(这其实也是在鼓励振奋心理受到打击的卢卡斯)。

灾难很可怕,在天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弱不禁风,可是善良和爱很伟大,它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和美好,你笑它就笑,你坚持它就还有希望。

所以,请善良吧,给自己一些勇气,给别人一些温柔。当你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候,闭起眼睛,想一想那些美好的事情。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

海啸奇迹影评 篇七

这里的“成长教育”指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监护人对其所进行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契合。(百度百科:“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上一部让我对国外的成长教育有所思考的电影是《阳光小美女》,而这部《惊天巨啸》亦让我感受颇多。特别是片中Lucas面对灾难时的表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这与其父母平时的教育自然是分不开的。本文试着对片中场景略做评析,多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一、尊重教育

场景一:酒店里,Lucas打开冰箱看到可乐,不敢造次,问妈妈可不可以喝。妈妈让他喝水,他乖乖把可乐放了回去。

场景二:Lucas发现Maria脚上的伤,Maria转身过来时,衣服已经破烂,胸部外露,Lucas一下转过头去,说自己不能看到她没穿衣服的样子,然后道歉。

场景三:树上,Lucas打开可乐先给了妈妈,Maria喝了一口递给了Daniel,Daniel喝了一口之后,又给回Maria,并轻抚着她的头发,握住她的手。

场景四:车上,小Simon说尿急,Tomas让他憋着。直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了,Simon才跑下车尿尿。

这几个场景里,分别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对女性的尊重、彼此尊重、对他人的尊重。诚然看上去似乎都太过微不足道,只是最基本的一种礼貌问题。但是正是这些最基本的,也经常最为孩童所忽略,甚至为大人所不以为然。

私以为,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最能体现出教育的潜移默化。

二、善良教育

场景一:听到Daniel的呼救声时,Lucas认为“我们自身难保,帮不上忙”,妈妈则说“即使我们会死,也得去救他”。

场景二:医院里,妈妈要Lucas把桔子分一半给别人,并夸他是最擅长帮助人的孩子,让他去医院帮忙,做任何事都行。

场景三:父亲自己找人的时候也在帮别人找人。

同情、帮助弱小者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善良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的教育”。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都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责任教育

场景一:Lucas,从海啸发生之后就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场景二:Tomas,一个坐飞机会因为颠簸而害怕,在酒店因为害怕而睡不着跑去找妈妈的小孩,却能答应父亲,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在山顶的避难所,Simon说害怕,小Tomas教他“闭上眼睛,想点快乐的事”,并帮他盖好被子。

“Promise”这个词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在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说“我不会丢下你的”,promise;医院里,妈妈要Lucas去帮忙,他担心“我走开你真的不要紧吗”,妈妈promise之后他才走……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四、生存教育

场景一:游泳,如果不是小到Simon那样的小孩都会游泳,那么海啸一来,基本已无生还希望。

场景二:海啸过后,Lucas从水中捡起可乐,凸显其求生意识。水退后他就和妈妈撤到高处等待救援,并且明白在不知道救援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收集手边的淡水资源十分重要。

生存教育里重要的一门课就是“灾难教育”。培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水里的时候,Lucas因为恐惧而发抖,抱着妈妈哭喊着“我害怕,我们回家好不好”,妈妈则温柔地在他耳边说“我也怕”。相似的对话在父亲与两个孩子间也出现过:父亲要继续去寻找妻子和大儿子的下落,拜托Tomas照顾小儿子Simon,他说“我害怕”,爸爸说“我也害怕”,然后说“如果妈妈和Lucas也一个人孤零零的害怕,该怎么办”,Tomas似懂非懂,就明白了。

正是这样的教育,让我们觉得,面对灾难时,恐惧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只不过恐惧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与其说是灾难让男孩成为一个小男子汉,还不如说是平时的教育在这时起了作用。

五、死亡教育

场景一: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沿途看到那么多的尸体。

场景二:帐篷里,Lucas翻看死亡登记册,看着那些面目全非的照片。

场景三:山顶上,74岁的女人和7岁半的Thomas之间的对话。

Thomas说他喜欢看星星,女人说:“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y’re dead, 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 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烧殆尽。它们死了,但它们也曾经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过浩瀚的宇宙,终为我们的双眼所见。)

这里直接引用百度百科上的一段话: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六、后记

也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当然存在虚构、夸张成分。诚然片中的小孩都有超过我们意识里认为的“应有的”成熟与冷静,换做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我们要分析的其实不是这部电影里的具体事例,而是这些事例所反映出的现象。

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一提起天朝的小孩,首先想到最多的标签是:不尊重别人、任性、霸道、娇惯、生存能力差、自私……诸如此类贬义的形容?褒义的当然也不少,个例是不能代表共性,但是却能反应共性。

与天朝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相比,国外的“素质教育”历来为人推崇、向往。然而写这样一篇文章,本意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想说明“怎么做是对的”,而非“谁是对的”。国外自然也有不那么做的,国内自然也有那么做的,只是从比例上,国外的多为普遍现象,国内的却是鲜见的个案。

教育的本质即是以教育人,“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然而国内学校、家庭却多重于教疏于育,且限于形而松于心,每每看到各类无下限、三观不正的“熊孩子”,多感诧异、愤怒。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最基本的特质是素质和智慧,因此教育也应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电影里,车站团聚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在奔跑而来的弟弟们面前,Lucas就是个兄长的模样;而在父亲面前,奔跑而去的他就是个孩子的模样。Lucas和多数小孩一样,也会欺负弟弟,也有恐惧的时候,开始时也不想救丹尼尔,但是后来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了。他并不是一步就成长到位的,正是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引导下,他才慢慢展现出他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