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二年级教案(优秀9篇)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回顾过去的教学,我们的收获和感动是弥足珍贵的,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做一份教学总结吧。但是教学总结的思路你学会了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分享的小学二年级教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识字游戏: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采取如下方式:开火车轮流读、小老师领读、抽字卡快速读等。

3、再读课文。

(1)通过识字练习,能把句子读通顺,准确。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采用新颖多变的方式,增强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www.kaoyantv.com≯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课件出示有一定识记难点的六个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板书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落实各项识字训练,引导学生领悟识字规律。

2、听故事,设计营救计划。

3、自读故事。领悟故事内容。

4、学习参与讨论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落实“描一描、写一写”的练习。

1、观察“象、却”和“垂、步”的笔顺和占格位置。

2、讨论: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二、落实“比一比,组词”的练习。

轻()脑()钻()

经()恼()站()

三、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1、出示带成语的句子,熟读,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听故事《猴子兄弟盖房子》

1、认真听故事。

2、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金钥匙”中介绍的学习方法,教师交待学习目标:运用金钥匙的方法,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分组讨论,设计营救计划。

1、提要求。要求全组齐心协力救掉到坑里的小兔子,不能有人袖手旁观。

2、讨论。各小组讨论怎样合作救小兔子。

3、表演。全组表演营救的全过程。

4、评价。全班评价合作最好的小组为“最佳营救小组”。

三、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课文《做灯笼》。

(本篇自读课文内容较容易掌握,重点放在自学生字上。)

四、小组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与别人合作?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释疑

根据课前的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收获?把你的疑问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观察操作,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例题,读懂题的意思,学生分小组操作。

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交流展示,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教师相机板书9的口诀。(也可以让学生边展示9的乘法口诀过程边板书9的乘法口诀)

三、熟记口诀,精讲点拨

1.引导思考。

师:还有其他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吗?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课件演示过程)

2.分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填表。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5.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总结规律。

6.集体交流。

7.师:记住9的乘法口诀还能用我们的双手呢?

课件演示“你知道吗?”的知识

学生共同完成双手及口诀的方法。

8.怎样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四、巩固提高

1.游戏:对口令

师生、生生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交流时说说用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3.拓展《九九歌》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六、作业布置

“想想做做”第3题。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买洗衣机》教案

教学目标:

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

(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评析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生:调查好了。

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

生1:xx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

生2:xx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xx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

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好吗?

(小组交流。)

师: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980元。”)

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

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

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

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对,786元接近800元,应该是600+800-1000=400(元)。

师: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精确结果?

生:第2位同学。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师板书: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机的价钱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522元,再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84元,因此需要攒3个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要买一台洗衣机是960元,还少84元,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3:我们组的想法和第二个同学说得差不多,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生4: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买洗衣机还不够,再加一个月的节余是1314元,这就足够了,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攒3个月。)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

(屏幕显示:小刚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们的好方法我已经学会了。再见。”)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理解应用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现在你就是你们家的小管家,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数据多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帮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或老师帮忙。

(评析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另外,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他们感到很高兴,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答了问题,同时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并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同学们的课上得非常好。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ün)、州(zhōu)、争(zhy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同学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 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1、识记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14个会认的生字;学会一个新部首“夕字旁”。

2、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的。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2)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物?

(3)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么?

(4)你们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么?

(5)请同学们先学会生字。

三、看图、读文、感悟。

(1)出示书中图:请你仔细观察,他在干什么?

(2)他的表情怎么样?出示“为什么”一词。

(3)带这种语气读一读。

(4)看书中一共有几个为什么?

(5)他们的答案你知道么?

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②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③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正因为他们善于提问,善于动脑,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希望你们像他们一样,勤于思考,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四、复习巩固

五、课外拓展

回家查找科学的故事。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⑴ 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①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④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⑵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⑶ 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⑷ 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

“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

“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

“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二年级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积累“笑逐颜开、荣华富贵、恩将仇报、下流无耻、无恶不作、披头散发”等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撒”“塞”。

2、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特点,明白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阅读《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九色鹿》《狼和小羊》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有兴趣吗?

老师说一句话或几个词,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黄铜胆瓶所罗门

《渔夫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了解特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长廊的第一站——《渔夫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1、简介《一千零一夜》:这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也叫《天方夜谭》。它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被大文豪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简介故事特点;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神奇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

三、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了解故事的情节:谁能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渔夫撒网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胆瓶,揭开锡封后放出了一个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真了不起,把那么长的一个故事读成了一两句话,你有超强的`概括能力。

2、体会人物的特点: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都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说。(学生板书)

魔鬼:无恶不作下流无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凶恶狡猾恩将仇报的魔鬼让你想起了谁?

《农夫和蛇》中的那条蛇、《东郭先生和狼》中的那条中山狼、《九色鹿》里的调达。渔夫:机智勇敢冷静沉着

四、深入文本,体会形象

1、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魔鬼的凶恶狡猾,用“——”划出来。

老师看了一下,刚刚同学们读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划了这几句。(屏幕出示) 2.反馈交流(预设)

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心惊胆战、一脸恐惧、卑躬屈膝、软骨头

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原形毕露

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一脸讨好、一脸媚笑、嬉皮笑脸、厚着脸皮、一脸哀求你能想象一下魔鬼当时说话的神态与语气吗?谁来试试?

不过,有的读者认为,这个魔鬼虽然无恶不作,但是挺守信用的。要是渔夫早点捞起胆瓶,渔夫一生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可以得到全世界的宝库,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三种愿望。渔夫真是太倒霉了,运气太差了!对于这种想法,你们有什么看法?这又让你想起了谁的遭遇?

正像故事《狼和小羊》中的狼一样,为了吃掉可怜的小羊,故意找了那么多的借口。面对凶恶狡猾的魔鬼,渔夫有没有像小羊一样耐心地向魔鬼解释?其实,聪明的渔夫在经历了捞着胆瓶时的喜笑颜开,因好奇打开胆瓶放出魔鬼时的呆呆地不知如何应对,已经慢慢镇定冷静了下来。他已经想好了计策,你们知道是什么计策吗?为了完美地实施这一计策,渔夫步步为营,巧妙地与魔鬼周旋。请看屏幕

“你决心要杀我吗?”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表面上一副可怜巴巴、束手待毙、认命的样子

你觉得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会是怎样的?神态又会是怎样的?谁来试试?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让我们一起夸夸渔夫。

这个渔夫不仅机智勇敢,而且做事果断,考虑周到。你能找出相关语句吗?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

师:孩子们,其实在勇敢与智慧的渔夫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你们知道吗/出示“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学生单读)

师:是呀,同学们,在这一信念的坚守中,弱小的渔夫最终战胜了强大无比的魔鬼。 (学生齐读)

3、学到这儿,我么已经对魔鬼与渔夫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具体的认识,不再是刚开始时笼统、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的认识了。谁能说说,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

实际上这些对话、外貌、动作、心理都是一种细节描写,有了这些描写,魔鬼的形象才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才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把魔鬼的本性和渔夫的智慧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感受故事的神奇

精彩的民间故事,不仅有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处处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谁能说说,故事的什么地方让你感觉最神奇?

隔了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这些神奇的描述,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阿拉丁的神灯,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长廊,感受了故事魅力。但我们知道,民间故事的魅力只有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才能在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老师建议同学们课后以渔夫的口吻向爸爸妈妈讲述《渔夫的故事》,也可以打开《一千零一夜》,看看聪明的渔夫最终有没有把黄铜胆瓶投向大海。

走进故事长廊,感受故事魅力,下节更精彩!

板书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魔鬼

沉着冷静

无恶不作

下流无耻

机智勇敢

恩将仇报

凶恶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