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带来了《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一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叫------(指读、齐读课题)
2.讲了什么还记得吗?不急,谁来读?
出示: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摸着托起来低下了头
多高哇你呢
3.第一行,故事讲的就是……;第二行都是在讲动作,谁来做做动作?能不能边读边加上动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齐读词语。
4.接下来,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A.学习第一段。
1.自读,找找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儿?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点红)简笔画。让生上前摆一摆,说说原因。看来你读懂了这句话。谁再来读读?齐读。
3.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它每天都看到了很多美景。猜猜看,它可能会看到什么?(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B.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看看第一句话里,这是什么?(“ ”这是引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2.谁来读读小松树说的话。数一数,有几句?(!?也表示一句。)
(1)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a.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多高哇!)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很骄傲。)
c.再读读,你还注意到什么?(!)
是的,这个感叹号,也能感受到小松树很骄傲,很得意。
(2)接下来第二句,谁来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a.比较词语,它有什么不同?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可以听出来,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b.是的,如果把“很远”叠起来,会让我们觉得小松树能看得更远!读好“很远很远”这个词。把它送入句子中,谁会读?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c.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这句话,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还看出它很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d.范读。要想把句子读好,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自己想成“小松树”,还要注意显红的地方,就会读得更好。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试读、指读、齐读。
(2)学习最后一句:
a.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C.学习第三段。
1.大松树没有回答,但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怎么说?出示风伯伯说的话,自读、指读。数数有几句话?
2.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a.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引读S1)
b.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谁来读好第一句?
3.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二句?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
a.大山爷爷是怎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肩上,小松树在山上。)板:托
b.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刚才老师教小朋友怎样才能读好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风伯伯,小朋友们自己先试着加上动作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4.用刚才的方法读好S2、3。(分角色朗读)
D.学习第四段。
1.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惭愧)如果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高兴)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2.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山爷爷说的呢?选择一个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能把原因说一说吗?
3.看来,小松树真的明白了,它能看得远,是因为它站得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那大松树知道原因吗?所以“大松树没有回答。”相信小松树从此以后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三、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小松树明白道理,小朋友明白了吗?小松树很高兴,给小朋友送来了一些生字宝宝,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松答伯
(1)齐读生字。组词。说结构,看看有什么相同的?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
2.范写,说笔顺。
3.描红,写《习字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按照字的笔顺规则进行写字。)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篇二
说教材 :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说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说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想不想看,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小松树、大松树。
“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跟老师书空。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要写得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2、 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大家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去理解抽象的文字,从图入手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文。“思维是从疑问与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任务呈现: 请同学打开书第8课,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順。
自主学习: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一)认读生字词
1、第一组:大山爷爷 风伯伯 孩子
A、刚才小朋友们读得特别认真,,肯定也认识了它(出示大山的图),是谁呀?
出示“大山爷爷”,指名读。
“爷”字上面为什么有个“父”呢?再读。
B、(出示风的图),这是谁?
出示词语“风伯伯”,指名读。
C、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呢?
出示“孩子”,指名读。
D、读这三个词语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呢?(轻声)开火车读。
2、第二组:惭愧 低下了头 没有回答 托起来 摸着
A、小朋友们把轻声读得真棒,这5个词语宝宝也开心地跑出来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生自由认读。
B、指名读:惭愧、低下了头
故事中说谁惭愧地低下了头呢?
对, “惭、愧”两个字都是竖心旁,是说小松鼠心里怎么样呢?
再读词,男女分读句子。
C、指名读:回答
“回、答”两个字都是我们这课要学写地生字,两个字中都有什么?与什么有关呢?
对,都有口,与说话有关,我问你说就叫“回答”。再读词语。
D、指名读:托起来
这是什么动作呢?大家做一做。
你知道谁把谁托起来的呢?再读词。
E、指名读:摸着
我来摸一摸(师摸若干个小朋友的头),舒服吗?
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齐读。
【设计意图:字词学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环节通过做做动作,说文解字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字词学习 ,夯实字词基础。词不离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读顺重点句子
1、(出示小松树图),他在对谁说什么呢?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谁来学着读一读?
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这是一颗()样的松树。
2、。小朋友读得多好呀,把一个骄傲自大、不懂礼貌的小松树展现在我们面前。咦?刚才得意洋洋的小松树在听了风伯伯的话以后,惭愧地低下了头,想知道风伯伯对它说了什么吗?
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
3、我们读熟了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读好这个故事也就不难了。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在具体的情境中读书,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很好方法。这里主要引导学生熟读重点句子,让学生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练习感情朗读,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任务二:正确书写生字
任务呈现:“松、托、孩、呢、伯”出示生字,读读笔顺,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自主学习:自己想办法识记
展示交流:
1、 交流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
2、 生谈谈书写时注意事项
3、 师范写,
三、检测导结: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
学生写字情况反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写好生字,让学生通过观察、读笔顺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整体掌握生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水平。】
四、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 大山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包括《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三篇课文都是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两篇是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比起简单的说教,这种形式更易为学生接受,感触更深。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这三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内容。特别是《蘑菇该奖给谁》和《小松树和大松树》,充满童真童趣,要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感悟课文所含寓意,每篇课文的重点句恰恰是蕴涵道理的中心句,又是理解的难点。
如《蘑菇该奖给谁》可以从题目入手,和课文结合起来,提炼出文章脉络,可让学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谁得奖了,他为什么能得奖,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难点,也就是理解兔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它敢和高手比呀,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必须反复朗读课文,结合人物对话时的神态、语气,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如:得意、难为情等。并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小兔、兔妈妈、乌龟的头饰,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语言说话,变成自己的语言,在生动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课文,相信这一系列的活灵活现的角色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四、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是啊,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说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指名带上头饰说话。
对于学生的话,老师要做相应的评价和回应。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中的这个故事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松树 风伯伯
高 远 大山托
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篇四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叫------(指读、齐读课题)
2、讲了什么还记得吗?不急,谁来读?
出示: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摸着托起来低下了头
多高哇你呢
3、第一行,故事讲的就是……;第二行都是在讲动作,谁来做做动作?能不能边读边加上动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这些字,就能更好地读好这些词。齐读词语。
4、接下来,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A.学习第一段。
1、自读,找找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哪儿?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点红)简笔画。让生上前摆一摆,说说原因。看来你读懂了这句话。谁再来读读?齐读。
3、大家看,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它每天都看到了很多美景。猜猜看,它可能会看到什么?(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B.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看看第一句话里,这是什么?(“ ”这是引号,说的话要用引号引起来。)
2、谁来读读小松树说的话。数一数,有几句?(!?也表示一句。)
(1)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a.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多高哇!)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很骄傲。)
c.再读读,你还注意到什么?(!)
是的,这个感叹号,也能感受到小松树很骄傲,很得意。
(2)接下来第二句,谁来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a.比较词语,它有什么不同?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可以听出来,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b.是的,如果把“很远”叠起来,会让我们觉得小松树能看得更远!读好“很远很远”这个词。把它送入句子中,谁会读?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c.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这句话,除了看出它很骄傲外,还看出它很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d.范读。要想把句子读好,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自己想成“小松树”,还要注意显红的地方,就会读得更好。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试读、指读、齐读。
(2)学习最后一句:
a.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C.学习第三段。
1、大松树没有回答,但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怎么说?出示风伯伯说的话,自读、指读。数数有几句话?
2、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
a.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引读S1)
b.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谁来读好第一句?
3、出示句子,谁来读第二句?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
a.大山爷爷是怎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肩上,小松树在山上。)板:托
b.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还摸着小松树的头呢,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刚才老师教小朋友怎样才能读好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风伯伯,小朋友们自己先试着加上动作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4、用刚才的方法读好S2、3。(分角色朗读)
D.学习第四段。
1、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明白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惭愧)如果你是小松树,你听了风伯伯的话,感觉怎么样?(不好意思,难为情,不高兴)这就叫“惭愧”。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之后,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2、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有没有想对大山爷爷说的呢?选择一个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能把原因说一说吗?
3、看来,小松树真的明白了,它能看得远,是因为它站得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那大松树知道原因吗?所以“大松树没有回答。”相信小松树从此以后改正了缺点,再也不骄傲了,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它成为朋友吗?(愿意)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三、教学生字,布置作业。
小松树明白道理,小朋友明白了吗?小松树很高兴,给小朋友送来了一些生字宝宝,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松答伯
(1)齐读生字。组词。说结构,看看有什么相同的?
(2)你能认识这三个偏旁吗?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说字谜。(学生自由说,如:
(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胡子老爷爷。(伯)……老公公栽树。(松)一人咬一口竹子。
2、范写,说笔顺。
3、描红,写《习字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右脑,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然后教授字的笔顺,再按照字的笔顺规则进行写字。)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