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中班育儿文章优秀10篇

育儿知识十分多,你又知道多少中班的育儿知识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您精心整理的中班育儿文章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中班育儿文章 篇一

在这一学年里,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孩子在我们设计的在每个游戏及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他们自信、自立,渐渐变得懂事、讲礼貌,与同伴之间能相处融洽,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自理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孩子们都活泼、热情,整个班级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氛围。看着这些天天在长大的孩子们,欣慰、自豪充满了我们的心怀,回想过去的一年,有许许多多辛勤的付出,但收获却更多。为了更好地吸取经验,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现将一学期工作小结如下:

一、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我们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我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如:《袋鼠跳》、《小蚂蚁》、《跳格子》等,提供了皮球、花镖、拉力器、彩带等玩具材料,并借鉴“三浴”实验,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对幼儿进行锻炼。同时,还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保教结合的原则,使教育自然渗透于各项活动中。如在国庆期间,组织幼儿参加泉州市“爱祖国、颂祖国”绘画比赛,组织幼儿秋游,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幼儿爱班,爱同伴,并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走失了怎么办?发生火灾地震怎么办?手受伤了,流鼻血了怎么办?等,逐步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促进幼儿自身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不会扣扣子的到喜欢铺桌布,孩子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因此,小小值日生就这样产生了。教师需教给幼儿一些技能,但又不能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强迫幼儿学习。于是,我们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我是能干的值日生”、有时也让幼儿扮演成“妈妈”,锻炼幼儿刷牙、折叠被子、迅速整理仪表等生活自理能力。在游戏中,一首首自理儿歌幼儿朗朗上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再次,我们还积极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就这样我们强化了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之逐渐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三、创设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环境有着教育人的作用,在强化环境的教育作用时,我班创设了创作区、,聊天室、小舞台、建筑工地、宝宝花园、聪明区等,并定时更换材料,引导幼儿增加玩法,美化材料,提高练习难度,使幼儿对区角活动充满兴趣;为了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我们尝试进行平行班互动,与其他班级幼儿玩具共享,这样有利于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和合和相互渗透,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四、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本班以舞蹈艺术教育为特色,它有助于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培养高雅的气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想象力及创造力、表现力。

1)、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创造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幼儿参与创遍动作。如,在学习舞蹈步伐时,教师的一句启发语言:谁来跳一跳,说说你跳的与老师的有什么不同,你的小脚丫在说什么,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及参与意识,使幼儿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更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激发创造动机,适时引导。创造动机是创造思维的动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每项活动,使其富有趣味性,吸引幼儿学习,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如,在欣赏〈秋日私语〉活动中先让幼儿想象你看见了什么,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觉?带幼儿玩小树叶,观察叶子飘落的样子,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这样,边听音乐,边歌边舞,孩子们听着音乐拍着、跳着、敲着、打着,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教研工作

我班两位老师能认真参加学园及年段的教研活动,学园的教研课题《探索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途径》,本班两位老师认真学习有关书籍和文章,针对本班幼儿特点,设计了《叶子飞舞》等活动参加学园的教研观摩,均深受好评。

配合柯老师的《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的课题进行研究注重观察了解,不断的反思,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课程及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材料,给幼儿自由的空间。

四、家长工作

我班家长尊重、信赖老师,以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幼儿达到家园教育同步。老师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义务。由于家长的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同。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教育,我班创办了家长园地专栏,鼓励家长多写育儿经验的文章,多交流。我班家长撰写的文章不仅多篇获奖,而且经常刊登在园刊《七彩桥》中。为使家长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我班(园)开展了“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元旦家园同乐”等活动,家长全部出席,积极参加。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存在不足

1、本班幼儿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但个别幼儿尚未养成。(如:吮吸手指头、摇椅子、跪坐地板等)

2、大部分幼儿大方、活泼,但个别幼儿倾听习惯较差,显得异常好动,不能很好地遵守活动规则。

中班育儿文章 篇二

为贯彻国务院《幼儿园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规范我乡幼儿教育办学行为,提高幼儿教育办学水平,结合我乡实际,现对我乡幼儿教育的布局调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市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进一步优化我乡幼儿教育结构、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确保今年全乡的幼儿教育布局调整实施到位。

二、工作任务

根据国务院《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及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全乡“十一五”期间总体规划设两所幼儿园,即根思中心幼儿园和老叶第一幼儿园。其中根思中心幼儿园在东升小学设一个幼儿班,老叶第一幼儿园分别在原周里小学、邵荡小学内各设一个幼儿班。撤销的幼儿园(班)有:南森幼儿园、河南幼儿班、复杨幼儿班、张许幼儿班、小百灵幼儿班、大新幼儿班、李秀河幼儿班、北湖幼儿班、老叶幼儿班、鞠庄幼儿班、鞠顾幼儿班、马北幼儿班、卢荡幼儿班。上述撤销的幼儿园(班)必须立即停止招生,否则造成的责任与后果自负。所撤销的幼儿园(班)今后不再注册。南森幼儿园撤销后,在原址暂保留幼儿班。保留时间为一学年,即二OO七年九月一日至二OO八年六月三十日,在此期间,南森幼儿班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服从根思中心小学管理,但在其保留期内不予注册。

三、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5月15日—8月20日)

摸清全乡幼儿园的现状及地理条件,为布局调整提供最佳依据;摸清全乡每个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幼儿教育聘用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2、宣传发动阶段(8月20日—8月24日)

政府开好各村支部书记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召开幼儿教师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提高认识,严肃纪律,使广大幼儿代课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调整工作。

3、组织实施阶段(8月24日—8月25日)

按方案组织实施,做好人员的辞退、聘用及清退等工作。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8月26日—8月31日)

布局调整后,配合市局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具体措施

1、建立乡幼儿教育整顿改革领导小组

幼儿园中班育儿文章 篇三

关键词:双向选择 分班 家长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40-02

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外界、媒体等影响,外来务工以及本土群众,对子女入学都比较重视,他们会提前了解各幼儿园,到了报名注册的日期,都能按要求做好工作,大大减少了以往常年有插班生的情况,无疑有利于我们的分班工作。

随着国家一系列对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政策、计划,结合教育管理创新的理念,应考虑创新、改革,例如在分班工作管理上,什么样的分班机制更具人性化,有效提高幼儿园优化管理呢?

传统的分班机制,是由园长依据两大原则来实行分班,一是年龄上,报读小班年龄通常是两岁九个月至三岁十一个月,把新生幼儿分为三个年龄段:即三岁前、三岁至三岁半、三岁半至四岁前。二是男女比例上,在确定年龄段后,就考虑男女均衡原则了。有趣的是,无论如何均衡,每班总会平均男生比女生多的情况,也许跟全社会男女出生比例相关。统计好男、女生的三个年龄段后,就在计划招生的班级里平均分配,再按老师的能力、资历分配好主班和配班老师,分别担任所分好的班级。

这是传统的“均衡”分班机制,人数、年龄、男女比例的均衡。但缺乏人性化,都是单向,由幼儿园内部的定向分法。管理学理论中“双向选择”学说,可以迁移到分班机制改革上,这样在均衡原则基础上更具人性化选择。

1 什么是 “双向选择” 分班机制

p向选择原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相互选择的就业方式,也是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市场就业方式。而迁移到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班级教师相互选择就读班级方式就是幼儿园的“双向选择”分班机制。

2 “双向选择”分班机制的作用

一是能形成良性竞争,每个班都努力打造本班特色、亮点吸引家长和幼儿。竞争,从普通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人类社会和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因此,每位老师的潜意识当中,就知道这样的分班机制意味着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淘汰,那么,她们就得想方设法,努力闪出本班的亮点,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二是能促进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化步伐。在竞争的氛围当中,每位老师都不断的努力完善自己,务求让自己处于优势的地位,那么,她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化知识、技能就会不断自我完善、提升。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工作能力强,但道德品质平时不够好的教师,在这样的分班机制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例如,从大班下来的梁老师,曾经被家长投诉对幼儿欠一份爱心,到了担任新小班时,一改以往作风,让幼儿感受到了她的那份爱心、耐心。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认可,同时,加快了专业化步伐,两者齐驱。三是有利于提高幼儿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素质。经常听到有老师的反映,她们班部分家长很难沟通,有的连最基本打招呼都没有,更不用说教育孩子在见到长辈和老师的时候要问好。有的家长,你向他反映他的孩子在园中表现,希望他们做相应配合工作,换来的只有一句:“我不会教,全靠你们了。”的话,就不了了之。而有些则说:“孩子在家从来不会这样,怎么来到你们幼儿园就成这样了呢?”缺乏了家长应有的素质。在家长看来,教育孩子一直都是学校的责任,却忘记了孩子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互为作用形成的。通过“双向选择”的分班机制,在入学前就能让家长明白作为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持有的态度。这样就能加强了学校和家长互动,有利于日后的沟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四是推动幼儿园整体发展,促使全社会对幼教的认识、理解、重视,从而对全民教育也有正效应。正所谓万事起头难,把好入学关,后面一切都好办。

3 “双向选择”分班机制的具体操作

3.1 家长对班级的选择。包括对班级管理理念、环境、保教人员资质的选择

每个班老师树立班级管理理念,突出班风、特色。为何要树立理念,如何突出班特色,是教师们重点的思考。我们的班级管理也要有自已的特色。至于如何彰显特色,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例如,小一班的严老师,她的舞蹈功底扎实而深厚,而且对舞蹈方面有着深入研究,配班老师年轻活力型,于是她们班很快就突出舞蹈艺术的培养氛围,到了期末,她们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明显强于其他班,经过有效训练,到了中班,舞蹈的表现力让家长感到惊喜,大班的毕业表演,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除了班级管理,布置活动室、睡室、洗漱间环境,老师与保育员向家长亮出你的职业道德――服务承诺、专业技能(包括个人简介、业绩、努力方向)等。都对家长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参考作用。

家长对班级情况有所了解,以及通过正面沟通和侧面了解,相信他们会作出合适、满意的选择。

3.2 保教人员对家长的选择。包括对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素质的选择

我们教师会对选择他们班级的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见面沟通,在问卷调查中会罗列一些幼儿在家性格、表现,家长期望值等,家长的答卷充分体现出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对孩子的观察能力、了解程度、评价艺术、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见面沟通中,会发现家长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因为沟通是双方传递和交流信息,这是一个有效了解对方的渠道,根据早年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提出的首因效应,我们跟家长的首次沟通,不难发现家长的综合素质。在用以上两种方法了解后,我们可以对那些素质不高的家长提出具有专业化的,科学的育儿教育,转变他们的观念。家长积极配合的,还可以入选,假如无法协商的,就请家长另作选择或交由园方另作处理。

最后,园方可根据各班级招生人数,进行内部全面调整处理,公布分班情况。

在打破传统的分班机制上,对各家长、教师进行重组,以实现分班上的同质性,家长与教师不能再停留在开学前不扯上关系,把好入学第一关,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双赢的双边关系作用。

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关系,要将社会上的相关人员、广大教职工、幼儿家长、亲属,都全部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实现幼儿园的任务目标,有效贯彻落实相关的《条例》《规程》《纲要》《指南》。

参考文献:

[1] 王兆明,顾坤华。大学生职业指导 就业创业实务[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 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中班育儿文章 篇四

一、以爱为流动儿童安家,重视“家文化”

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1]。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存在方言障碍、学业负担沉重的问题,有自卑、猜疑、封闭等心理[2]。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等相关因素也会导致流动儿童产生不安、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容易在流动儿童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与同伴交往的心态中体现出来,如:不愿意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2]。对流动儿童而言,班级就是除了家以外的另一个“家”,教师和同学就是除了父母以外接触时间最长的“家人”。将班级文化打造成“家文化”,对流动儿童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鉴于流动儿童在新环境中所遇到的系列问题,望通过家文化建设过程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接触的地方,其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与灵魂。它是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学生。班级文化作为群体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的集合体,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由此形成的家庭观念以及家庭伦理关系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人们在社会当中的言行举止。这些观念和伦理关系久而久之就积聚成为一种文化,我们谓之“家文化”。“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关怀、接纳和共生,其灵魂是爱。班级“家文化”创建的价值在于让流动儿童以及当地儿童携手融为一家,让流动儿童在这个城市、这个班级体会到家的温暖,以此更快地增强对陌生城市的适应性,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理念正在回归人、回归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怀、接纳和共生势必成为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关怀中接纳,接纳中共生。由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所引发的关怀教育就是要师生之间架起关怀的桥梁,学生彼此体验关怀的温暖。教师要切实地尊重和信赖学生。学生之间的关怀类似兄弟姐妹的关怀,渗透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当地儿童不经意间表现出的关爱也会让流动儿童有家的温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如何彼此关爱,在家的氛围中浇灌并享受关爱,关怀的同时彼此接纳。家文化理念下的班级接纳不管高低贵贱、聪明愚笨,都是被无条件接纳的,这种无条件源自师生的关怀与包容。流动儿童所需要的正是家文化理念下的班级中所倡导的接纳与被接纳,家文化的接纳是双向选择,仅仅班级、城市儿童以及教师接纳了流动儿童是不行的,还需要流动儿童同样地接纳他们。彼此接纳才能在关怀与接纳中共生,共生的过程亦是彼此磨合的过程,在爱的氛围中磨合成为一家人。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进行交往、合作、协商,教师、流动儿童、当地儿童与班集体达成不离不弃的共识,彼此相互依赖,共同成长。

二、和谐班级氛围,彰显“家文化”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各方面的发展。家文化要求塑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基于流动儿童的特殊性,让流动儿童在体验中切实获得家的感觉,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感受到家文化的熏陶与呵护。让流动儿童以及当地儿童两个群体携手融为一家,以此更快地增强流动儿童对陌生城市的适应性,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正是家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和谐班级氛围的价值所在。

和谐的班级氛围,顾名思义,即美的班级环境、均衡协调的班级气氛和情调。班级环境和情调的塑造表现在班级物质环境、精神以及制度建设中。物质环境建设即可见的教室的装饰;制度建设即班级制定的成文的规范条例用以规范班级管理;精神建设即需要感觉的文化气氛和情调。整个和谐班级氛围是以物质环境为依托,制度为保障,在班级精神熏陶下通过班级主题活动体现的。而制度、精神以及主题活动渗透又会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展现出来,它们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班级家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等,主要表现在班魂、班名、班训、班歌等的制定及能够凝聚班级团队意识、反映班级精神的活动过程。班级精神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班级创设的氛围、形成的价值观感染和影响班级成员,是内隐的,深层次的,看不到的,部分内容则会通过物质环境建设体现出来。为流动儿童有效融入新教育而设计班级精神,需要围绕家文化这个核心进行。如将班魂确定为“相亲相爱”、“不抛弃不放弃”等等,让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能感觉到自己将要为班级兄弟姐妹承担相应的责任;班名设计,突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浓浓的兄弟情,如“爱之家”、“温馨港”、“乐之园”等,让人听了就容易产生归属感的名字;班训设计,旨在激励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为了做到对彼此的“不抛弃和不放弃”要倍加用心和努力;班歌设计,最好可以让孩子自己作“词”作“曲”,重点并非强调专业化,而是儿童共同的参与,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

2.班级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守护班级兄弟姐妹,就要拥有能够守护的力量。而钢铁般意志的磨练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纪律和章法向来是良好精神风貌的保障,规章的制定通过让儿童群体自己合作制定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方式进行。此后,继续针对相应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制度文本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即主要侧重于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的合作事项、彼此谦让照顾等角度拟定。更多的是从家的角度设定规章,也可看作是“家法”,但区别于常规意义上的家法。不以否定形式呈现,要以鼓励的、肯定的语气陈述规章。比如,“作为兄弟姐妹我们要彼此谦让”,而不是“同学之间不能打架斗殴”。前者所采取的形式“我们”是主体,是儿童自愿的、主动的、积极的,而非后者是规训的、被动的、消极的。语气要柔中带刚,不失语言魅力。

3.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活动设计体现并反映关怀、接纳和共生的意义与价值,围绕“家”、“爱”等主题展开。活动密切结合流动儿童的身心特点,以流动儿童为主体,借助“在地”儿童群体帮助,帮助流动儿童重拾自信,增强对学校以及班级和学习的适应性。在活动过程中,师生真诚、平等地交往,彼此尊重与感恩。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能与学生平等地展开对话。比如,在“我的兄弟姐妹”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各类儿童的心理,结合平时的观察和交往,尽可能引向活动目标,渗透家的情感关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也是平等而自然的。对于流动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对其社会适应性而言,与当地儿童的交往更为重要。在上述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孩子描述班级成员的优缺点,回顾班级成员令大家感动的故事,讲述他们之间的生活点滴等,以此增进了解,深化情感。流动儿童与在地儿童的交往中各自取长补短,发挥优势,真诚交往、彼此关心、宽容理解,自觉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懂得微笑、倾听和赞美,体验彼此成长中的快乐。

4.班级物质环境

班级精神形成、制度建设及主题活动开展,除依靠无形的文化氛围感染儿童以外,还需要实体的、有形的、看得见的文化实体刺激儿童的视觉,让儿童在这种内外兼并的环境中坚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自然而然形成“班级是我家”、“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价值观。物质环境的创设,以多角多区为主要形式,比如,班级精神形成中,班魂是无形的,但班名、班训和班歌都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教室的一角,让大家除了无形氛围的体验之外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力;班级公约、章法同样以文本的形式粘贴在教室的另一角;主题活动中儿童的所感所想,以作品的形式陈列在指定区域。为了映衬家的温馨感,所用文本的色彩与形式要多样化,以体现热诚、和平的色彩为主。比如,班歌的文本可以配用音符标注,色彩尽量绚烂,班歌形式可以裁剪成为儿童心目中“家”的形象,或者是儿童认为有归属感、温暖、安心、踏实的标志物。班级活动需要流动儿童和在地儿童共同完成,教师尽量创设合作的环境和情景,以增进彼此的信任,同时也增加彼此磨合的机会。

三、融洽教学关系,形塑“家文化”

班级的构成要素中,儿童、教师是以主体形态出现,家长也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彼此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和谐班级氛围以及“家文化”建设的成效,为此,“家文化”建设当中,融洽的教学关系至关重要。

1.改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一直是我们倡导的。这种和谐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以及尊重的基础上。目前,随着对内尔·诺丁斯(NoelNoddings)“关怀伦理”的关注,出现了关心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需要以尊重为前提,用爱去浇灌和呵护。家文化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的是家长与孩子的角色,我们一直强调尊师爱生,但更需要的是尊生爱师。“尊”与“爱”是可以兼得与并存的。不管是尊师爱生还是尊生爱师,良好的沟通必不可少。沟通强调某种预期结果的达成。为此,教师要转换角色、确定规则、放弃权威适当调整教学[4]。

2.增进生生情感

在中小学,同伴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Sieber[5]认为同伴之间的互助所产生的多样性学习资源获取方式,是从少数的、单一的好朋友中所不能弥补的。这就为同伴群体作用的不可替代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当地儿童与流动儿童本身来自不同的环境,他们各自受不同家庭文化的熏陶,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家庭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的差异也导致他们基础素质以及性格的差异。流动儿童为此也出现了系列问题,所以,利用同伴关系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提升个体在社会、情绪性智力等方面的能力是有必要的。

3.紧密家长和教师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教师是孩子后天成长的引路人,二者的关系对个体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在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的交流与融合中作用更为明显。为此,家长与教师要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首先要彼此尊重,教师对待家长要客观公正;其次是彼此信赖,教师和家长做到彼此信任,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好地了解孩子。此外,孩子了解到教师与家长的亲密关系,也会不自觉地增进对教师的信赖,这是连锁效应;最后,要求彼此联系规律化,教师可通过开家长会、主题班会、节日活动等邀请家长参与。此外教师可定期做家访,跟家长紧密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过程。

此外,家文化的建设有赖于社会、家庭、社区以及学校的配合。基于多方合作,共同营造适合儿童的生活环境,共同关注流动儿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融入新学校,融入新教育,是值得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祁丽玲。常州市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研究。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2] 周春。农民工子女的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对策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中学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张紫晨,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幼儿园中班育儿文章 篇五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078―01

无论是幼儿教育专著还是国家幼儿管理条例都把幼儿体育放在了首位,可见幼儿教育中体育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现结合我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对西部各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思考,粗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中西部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现状

1.专业教师缺乏。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少,但是真正相对应学段教育专业的反而很少,尤其幼儿园的体育教师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男女体育教师失衡,幼儿园中男教师数量少之又少,男体育教师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一问题在我国西部各地幼儿园存在普遍性;另一方面,在幼儿体育教师中,属于幼教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也是非常缺乏。在各级各类师范类体育专业中,体育专业更多的是针对中小学。即使是幼儿师范学校,对幼儿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够。这种情形对于掌握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生理发展需求有一定的阻碍。

2.体育活动场地有限。很多僻远山区、牧区缺少甚至没有幼儿园,即使近两年政府加大乡村学前教育投资力度修建了一些幼儿园,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教育水准低下,家长们更愿意送孩子去城里的幼儿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由于招收幼儿过多导致幼儿活动场地少而小,有的幼儿园每个孩子平均不到零点五平米的活动场所。如果同时有三个班级上体育健康课,场地与器械就无法满足课堂需求。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多方面,如人口的集中导致入园人数的增加,还有建园时规划不够长远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需求等。

3.气候因素的影响。中西部气候特点也是影响幼儿体育教育的一大因素。在中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偏少,干旱期较长,由于植被覆盖有限,每到春秋季节都有风沙或沙尘暴的侵袭,很多户外体育活动不得不减少或者取消。全区冬季气候都比较寒冷,东北部冬季气温更是严寒,幼儿园户外活动被迫中断或转为室内上其他课程,压缩了幼儿体育锻炼的时间。

4.资金的缺乏。各地各类教育都会面临资金的问题,因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段,资金会更加紧张,公办幼儿园要好于民办私立幼儿园。面对资金困难,虽然各幼儿园都想方法来应对实际情况,比如倡议教师及家长自制体育活动器械等,但器械的使用长久性不够,在幼儿的需求面前仅仅是杯水车薪。再者,因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商业化,对土地过分需求导致地价上涨过快,由于资金缺乏影响到新建幼儿园的征地面积及旧园的扩建,等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大大限制了幼儿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体育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3-6岁阶段是幼儿生理、心理高度发展期,也是模仿最突出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幼儿的活动与体育锻炼会被冲击或者占用,使他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2.由于幼儿处于肌肉骨骼脏器生长期,体质较嫩自身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经常有孩子刚刚入园不久就开始感冒、发烧、咳嗽等。

3.家长过分溺爱,穿戴包裹太严实,孩子易出汗造成伤风等情况,家长中更有甚者,限制幼儿的正常活动需求,降低了幼儿体质,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4.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入园,突出幼儿园特色,在课程开设方面重特色轻体育,不能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导致幼儿达不到活动量,起不到相应的锻炼提高作用。

三、对策

1.幼儿体育教育要突出科学性,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设置课程。幼儿期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

2.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本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比如,小班幼儿可多选择游戏方式,中班幼儿多选择协调训练方式,大班幼儿多选择比赛方式等来进行体育教学,体现科学合理的幼儿体育教学理念。

3.通过不同途径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力度,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注重幼儿体育教育,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身体抵抗力。

幼儿园中班育儿文章 篇六

关键词:幼儿中班; 班级管理; 经验浅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27-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所任教的中班是从小班升上来的,经过小班一年多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我们班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进入中班后,孩子们汲取的经验越来越多,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愈加繁重。班级,是幼儿在园中最贴近也是最具体的生活场所,园内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相信任何活动都是以良好的保教工作为基础和前提的。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虽然我只有2年的教龄,但我始终要求自己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重视幼儿常规教育,为幼儿创造自由、民主的氛围。我还经常向老教师讨教经验,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一、抓紧常规不松懈,促进幼儿常规教育养成

中班时期在幼儿成长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这关键的时期,要对孩子们常规教育紧抓不松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每一次进盥洗间小便洗手时,我们都会要求幼儿先小便再洗手,洗手时挽起袖子,用肥皂把手心手背都擦一擦,指缝间也要搓一搓,再洗净擦干。正是我们一遍两遍“不厌其烦”的要求,孩子们都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从洗手这一点延伸,个个都是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宝宝。

班级里有33个孩子,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也特别喜欢和同伴讲话,有时,老师转过去做一些事情,他们一抓住机会就开始讲话、做小动作。渐渐地,这种行为还影响到正常活动的开展。为了使孩子们在聒噪的环境中马上安静下来,刚开始我会用力的敲铃鼓,用更大的声音来制止他们。但很快地,他们也越来越熟悉铃鼓的声音了,而且有的孩子还会捂上耳朵。于是我便开始寻求新的办法,我利用孩子们容易被新鲜多变的刺激所吸引这个特点,在他们吵闹时在前面做无声的动作,他们很好奇就跟着我一起做了起来,大家很快就静下来了;有时,我会故意轻轻地说话,让他们降低音量来倾听我的话语;我们还约法三章,当我在嘴上用手做×状时,他们无论在干什么,都要马上停止,然后注视着我。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较好的常规习惯,活动时也能积极地投入进来。另外,我们还培养孩子学会爱护玩具、主动整理物品;与同伴相亲相爱,不打闹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的行为举止会相互影响,我们经常表扬按要求做的孩子,发挥榜样作用,效果也很好。同时,我们与家长也经常沟通、联系,力争让家长在家也按幼儿园的要求来教导孩子,实现家园联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和家庭相互配合,需要两个老师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才能相辅相成。师幼之间相互协作,老师与家长之间默契配合,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用爱去灌溉孩子们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脾气也大小不一。到了中班,孩子们个个都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观思维,我们要管理33个孩子十分不易,不仅要公平公正,还要处处周到。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温馨、和谐、民主的氛围,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热爱同伴,热爱老师。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因人施教,做好个别教育。

我们班有个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又喜欢打架闹事的豪豪,豪豪的出勤率总是飘忽不定,有时下雨天不来上学,有时大晴天也见不到人影。一来学校就喜欢欺负小朋友,不然就是带着小朋友做违反纪律的事,批评了他,他还不以为然。为了改正他不良的行为,防止他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和家长联系,确保每天的出勤,使豪豪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不遏制他与同伴的交往,并鼓励他多与同伴一起游戏,让他感受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知道与同伴相亲相爱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欺负同伴将没有朋友;由于他好动的行为,我经常课余时间安排他去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树立他的责任感,渐渐地豪豪也愿意为大家服务了,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了。同时,我还请幼儿一起友善地监督豪豪,当他在活动中开始做小动作时就提醒他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循循善诱,也可能是因为同伴间的相互帮助,豪豪不再像个“捣蛋鬼”了,拥有许多的朋友,也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是天真、善良的,要建立与他们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用最真诚也是主要的条件去打动他们,那就是“爱”,用爱去对待孩子,用爱去管理孩子,那么收获的是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三、与家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强强联手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理解、配合。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进行家访、电访,促进家长与我们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时刻了解学校和孩子的一切动态。有些孩子在家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宠溺着孩子,对幼儿的要求从来是有求必应,教育方式也有许多的问题。即便我们在班级里规范了常规,但双休日一过,孩子们又恢复了本性。于是我们和父母经常联系,将好的育儿心得、家教心得与他们分享,让他们掌握更多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让家长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以相同的理念在家教育孩子,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提高了我们管理班级的质量。

中班育儿文章 篇七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重要性;材料选择;表达训练

幼儿的学校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幼儿学校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对今后幼儿的一言一行会起到带动作用。作为幼儿班语言教学的一名专任教师,笔者把幼儿班语言教学实践与自身的幼儿班语言教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幼儿班的语言教学放在了自己工作的重点。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班的语言教学做一些简单论述。

一、认识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中国人历来就非常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最早的文化典籍著作《易・蒙》中就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其把教育幼儿健康发育成长作为圣人的一种功劳,可见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正是缘于此,古人对幼儿语言的启蒙教学也是颇为重视,就拿古代的幼儿教育启蒙读本《三字经》来说,其用三个字即三言来行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出于对幼儿成长发育的特点考虑的。我们知道,幼儿班的学生从年龄上来讲普遍处于三到六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学会说话到学好说话的过渡阶段,其正是需要很好的语言教学的阶段。幼喊嗟挠镅越淌υ谡飧鼋锥稳绻采取正确的办法,有的放矢,紧跟幼儿学生身体成长发育,对其实施一定的语言正规化和标准化训练,无疑会对他们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处于幼儿语言教育一线,一直对幼儿语言教学充满信心,同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幼儿的语言教学能带动幼儿早期对学习的兴趣感和自信心。同时,幼儿语言教学具有连带作用,能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产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成长的乐趣。幼儿处于好学的阶段,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充满着好奇,所以作为语言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语言教学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以及全面发展进步。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语言教学材料

任何教育活动都要采用一定的材料作为教育手段实施的前提,幼儿语言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正确选取一定的积极向上的幼儿语言教学材料,才会对幼儿语言教学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由于时代的进步发展,幼儿语言教学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到结合古今积极有益的材料来促进幼儿语言教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关于幼儿语言教学的材料,教师可适当采用。比如,幼儿教育著作《三字经》,其在家庭幼儿语言教学中普遍流行,但是在学校教学中却没有被重视起来。这部著作以三字行文,适合幼儿读诵。而且这部著作不仅注重文学和说话,还注重幼儿的通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是一部非常适合幼儿语言教学的材料。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古代其他的著作材料,如《千字文》《弟子规》等,这些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幼儿语言教学。当然教师还要注重利用现今对幼儿语言教学有益的书画和影视材料来促进幼儿语言教学。

三、做好幼儿班语言表达训练工作

幼儿班的语言教学要注重实践,注重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进行幼儿语言表达训练的常规化,以有效促进幼儿语言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训练的展开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采取集体训练法,比如,教师可以开个头,然后让幼儿把后面的章节内容背诵出来,这是对幼儿语言表达训练有效的办法之一。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单一训练法,与每一个幼儿在不同时刻进行对话训练,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影视资料模仿方式,让学生学习优秀影视中有关幼儿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德忠。周易全书[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

[2]罗自国。早读三字经[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4.

中班育儿文章 篇八

第一条为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第三条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残疾人教育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普通教育机构在实施残疾人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增加残疾人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残疾人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六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应当积极促进和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七条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

第八条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

第九条社会各界应当关心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二章学前教育

第十条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

(一)残疾幼儿教育机构;

(二)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三)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五)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

残疾儿童家庭应当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

第十一条残疾幼儿的教育应当与保育、康复结合实施。

第十二条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

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

第三章义务教育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儿童、少年实行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安排实施。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应当包括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检查。

第十四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使其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应当与当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相同;必要时,其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以适当提高。

第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咨询,对其残疾状况进行鉴定,并对其接受教育的形式提出意见。

第十七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根据条件,通过下列形式接受义务教育:

(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就读;

(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对因身体条件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其他适当形式进行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教育工作,应当坚持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与身心补偿相结合;并根据学生残疾状况和补偿程度,实施分类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实施个别教学。

第二十条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适合残疾儿童、少年的特点。

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材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第二十一条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并根据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对其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辅导教室。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指导。

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可以适用普通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但是对其学习要求可以有适度弹性。

第二十二条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

第四章职业教育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实施。

第二十四条残疾人职业教育,应当重点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中期、短期培训。

第二十五条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由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和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组成,以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人入学,普通职业培训机构应当积极招收残疾人入学。

第二十七条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合理设置专业,并根据教学需要和条件,发展校办企业,办好实习基地。

第二十八条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学费和其他费用。

第五章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

第二十九条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第三十条设区的市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举办残疾人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班),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广播、电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或者转播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课程。

第三十二条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残疾人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第三十三条扫除文盲教育应当包括对年满15周岁以上的未丧失学习能力的文盲、半文盲残疾人实施的扫盲教育。

第三十四条国家、社会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六章教师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六条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应当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班育儿文章 篇九

1. 制定工作计划以及二。三月份教学进度。

2. 各班做好环境整改,创设亲切。和谐。愉快的环境。

3. 各班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以及新生接待工作。

4. 各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5. 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家长会。

6. 结合“元宵节”,各班举办花灯展,并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

7. 组织年段教师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三月份:

1.“3.8”妇女节,邀请妈妈来园参加亲子活动,并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

2.“植树节”,各班开展“人人学种一盆花”的活动,并请幼儿带来园,展示给全班幼儿看。

3. 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山城山庄踏青,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教育。

4.组织年段教师学习课改文章《让每个孩子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 (幼儿教育20xx.1)

5. 组织年段教师观摩中(3)班的常规培养。

四月份:

1. 制定四月份教学进度。

2. 结合“4.5”清明节,开展“颂英雄。 学英雄”活动:

(1) 教师结合图片给幼儿讲述英雄的故事,教育

幼儿向英雄学习。

(2) 组织年段教师出一期“永远的英雄”图片展,并组织幼儿观看。

(3) 年段开展“颂英雄”故事比赛。

3. 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

4. 结合“4.22”地球日,各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活动。

5. 组织年段教师学习家教文章《如何让家长愿意合作》。 (幼儿教育20xx.3)

五月份:

1. 制定五月份教学进度。

2. 结合“5.1”劳动节,开展“爱劳动”教育:

b) 组织幼儿擦洗园内的栏杆。

c) 结合日常活动各班评选“爱劳动”宝宝。

3. 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家园趣味活动。

4. 各班对幼儿进行夏季卫生教育。

5. 组织年段教师开展美工教学的探讨。

六月份:

1. 制定六月份教学进度。

2. 开展庆“6.1”系列活动:

(1) 各班评选好孩子以及优秀家长。

(2) 举办“庆六一”幼儿美工作品展。

(3) 邀请家长和幼儿参加园艺术节以及游园活动。

3. 各班制作区域活动材料以及户外体育器械,迎接园检查。

4. 各班与对口班联欢,对幼儿进行升班教育。

5. 结合“6.5”世界环境日,“6.25”中国土地日,各班对

20xx---20xx学年下期中班年段工作计划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中班育儿文章 篇十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小学。

第二条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本市特殊教育现状,制订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实施办法。

第三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普及和发展本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教育机构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随普通班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使残疾儿童少年与普通儿童少年一样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得到相同的教育。

第四条在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既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发展,又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第二章目的任务

第五条随班就读的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对他们的教育既要有与普通教育一致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矫正补偿等特殊要求。

第六条实施随班就读的目的是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能在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为他们今后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建立*市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全面负责落实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成立*市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负责本市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为学校提供师资培训和工作指导。

第八条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学校必须成立由分管领导、有关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研究随班就读生的合理安置及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管理。

第四章入学

第九条凡是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残疾、情绪和行为障碍、病孩等特殊儿童少年都可以纳入随班就读范围。

第十条随班就读儿童少年,原则上应当与普通儿童少年一样就近入学。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受这些学生入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在家长自愿的情况下,这些学生也可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的儿童少年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少年相同,特殊情况下进入小学起始年级可适当放宽。

第十一条安排的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须由家长申请并取得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鉴定同意,再由学校提出意见,在每年12月1日前上报市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经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核准后,方可确定为随班就读生,学校予以登记注册。根据教育部要求,每班安排随班就读学生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第五章学籍管理

第十二条对随班就读生实行双学籍卡管理,即:一张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学籍卡;另一张为随班就读学籍卡。对随班就读生的学籍卡要注意保密。随班就读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已能跟上班级正常的学习进度,且考试成绩合格,经家长申请,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审定可取消其随班就读生学籍,视为普通生。

第十三条随班就读学生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随班就读生,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对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未修满义务教育年限者,可视情况出具学业证明。

第六章教育教学工作及教材

第十四条从事随班就读的教师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德育工作要求,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

第十五条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严禁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十六条教学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积极情感,丰富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使之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测试应同普通学生有所区别。在学科抽测、中考时,随班就读生不列入学生基数,但所取的成绩可列入计算平均分的总分。

第十七条教学应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

第十八条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方案应贴近残疾学生补偿效果、语言交往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家长参与程度等实际,具体应遵循适度性、补偿性、互补性、规范性的原则。

第十九条坚持个别教学。随班就读的主要特点是以个别教学活动为中心。在全班整体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课堂集体教学内容,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课前预习个别引导,教学重点的课堂个别指导,教学难点的课后个别辅导。每份随班就读课教案至少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环节。每节随班就读课,都至少落实一项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措施。

第二十条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使用普通学校同年级教材,教材可以作适度弹性处理。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材,或按规定使用随班就读校本教材。

第七章教师管理

第二十一条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能力,积极参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逐步推行专职教师持有特殊教育培训证书的上岗制度。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的巡回指导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须持有市特殊教育培训证书,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经历,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组织、指导、研究、管理能力。

第二十二条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必须认真履行《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巡回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不同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行为特点、以及随班就读教育策略、方法研究,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等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效果。

第二十三条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工作。随班就读指导中心要将随班就读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纳入计划,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各种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丰富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帮助教师提高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各校要在充分肯定既完成集体教学任务,又使残疾学生取得良好身心缺陷补偿和文化知识学习效果的教师工作业绩。在表彰先进、晋升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担任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八章档案管理及资源教室建设

第二十五条普通学校要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逐人建立《成长档案袋》,妥善保管好学生的残疾检测原始资料、教育鉴定、个别教学计划、辅导记录、学习成绩考查和素质发展方面的其它材料以及与家长的联系记录等,随学生就读学校的变更进行交接。残疾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其《成长袋》交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统一保存。

第二十六条各小学、初中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要按随班就读学生的残疾类别分别建立花名册。除此以外,对听残学生还要尽可能储存听力语言发展情况的音像资料。

第二十七条各随班就读学校必须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做到专人负责并发挥其作用。

第九章经费保障

第二十八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学校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为残疾儿童取得所有经费(包括专项资金及各类募捐所得等)必须专项用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事业。

第二十九条市教育局在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时对随班就读学生可放宽额度。同时对考核合格的随班就读学校奖给专项补助经费,此项经费用于相关教师的超工作量补贴以及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费用等,学校不得移作他用。

第十章考核评枯

第三十条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对随班就读学校进行一次考核,每两年组织一次表彰和奖励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