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最新6篇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带来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最新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

一、课程教学组织

(一)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首先,在深入企业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理财的需要和完成财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在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活动、活动控制与分析评价5个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整合包括筹资分析、项目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以及理论认知和价值观念10个学习项目。并根据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每个学习项目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次,建立企业案例库。企业案例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每个学习项目整理的项目案例,另一部分是综合案例。每一个企业案例就是一个项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信息、解决案例问题,完成分析报告。由搜集资料,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就是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是典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二)课程组织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教学组织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不同。

第一阶段:认知基本知识。本阶段通过课堂讲授、项目训练、网上资源和课余自学等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根据项目知识目标的要求,学会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对模拟资料作出简单分析。

第二阶段:深化基本知识。本阶段对项目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分组讨论(每组6~8人)、学生发言等方法,对给定的项目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给定的案例问题写出分析报告。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训练应用能力。本阶段通过对综合案例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案例分析过程,一般是事先布置任务,由学生搜集与案例企业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学生发现并提出案例问题;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最后形成案例报告。案例分析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生展示成果”等,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筹资项目为例说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筹资项目基本理论认知。本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预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并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最优的筹资结构。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资金需要量的确定、筹资方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筹资结构的确定,分解为图2所示的五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2个学习课时,本项目共10个学习课时。(2)用项目案例深化筹资基本知识。选择具体案例公司,分析该公司的筹资方式,以及筹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重组案例的分析,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重组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影响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财务风险。(3)用综合案例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选取发生债务危机的具体案例公司,通过对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启示。要求学生深刻认识过度负债对企业的影响,能够明确如何合理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金,如何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并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校企合作、创设实训的形式与内容

(一)课程校企合作的形式

聘请企业财务专家为兼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案例库;地方案例资料来自于地方企业,是课程服务地方的体现,也是课程校企合作的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实训,兼职教师或企业财务专家为指导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兼职教师来校讲座。通过这些形式的校企合作,使课程的定位更接近企业理财岗位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二)课程实训的形式与内容通过与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合作确定课程实训的形式和内容。实训的形式包括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包括会计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一是利用会计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的财务报表,对模拟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要求写出分析报告。二是ERP财务管理模块实训,该实训课程主要利用学校电算综合实验室采用的软件系统的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在业务核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在ERP环境条件下掌握以下内容: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成本费用管理等。三是企业案例分析,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

校外实训的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后,对该企业的某一财务管理活动作出分析并形成报告;二是到实训基地企业帮助其做具体的工作,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校外实训的内容。一是学生到企业搜集贷款需要的文件、办理贷款的程序等,并能够对企业的还款方式予以分析,写出报告。二是学生到企业搜集现金管理、存货管理或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资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对其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报告。=三是学生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帮助企业计算相关数字和编制表格预算;或者搜集预算管理的资料,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报告。四是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作出分析;或参与企业当年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作出分析。

三、建立教、学、做于一体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一般过程是:(1)阅读案例。先粗读再精读,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和查找导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2)进入决策者的角色。对案例数据加以组织整理,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3)定义问题。找出案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分析案例。站在决策者角度,作出判断。(5)确定立场。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并用分析来支持观点与方案。(6)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否则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7)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充分讨论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讨论。另外,要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以免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以突出重点、难点,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职业情景的差距。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革考核模式,建立全过程、多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改革考核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核形式,采用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二)改革考核内容学习项目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各自的比例为5:5。其中项目学习的终结性考核占60%,过程性考核占40%;实训的终结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占60%。

(三)改革考核主体采用学生与专、兼职教师多主体的评价

(四)制定考核标准对学习项目和实训项目的评价标准和分值比例均需作明确的规定。

学习项目成绩=∑MiKi×50%

实训成绩=∑MiKi×比例

=综合实训成绩×5%+ERP实训成绩×10%+案例分析成绩×25%+校外实训成绩×10%

=∑MiKi×5%+∑MiKi×10%+∑MiKi×25%+∑MiKi×10%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二

那么,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管理创新驱动因素上表现出 哪些普遍特征,又表现出哪些异质性?(3)受到中国 传统文化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管 理被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烙印,如家长式管理&]、集体主义导向8和关系等。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又表现出哪些特殊性? 然而,由于国内已有研究广泛采用‘‘由外到内”的研 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特 色驱动因素的发掘。因此,有必要基于中国企业的管 理创新实践进行“立地式”的探讨。

扎根理论正为从现象发掘理论提供了一整套适合的工具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 是以真实的企业实践和现象为数据,通过不间断的提 炼与比较最终形成新理论的研究方法10,具有理论 探索功能。据此,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选择真 实、典型、信息丰富和具有最大变动特征的中国企业 管理创新事件,聚焦驱动阶段,从中总结提炼普遍性 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并通过对不同类型企 业的比较,析出各类型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最后通过对分析结果与第4次英国社区创新调查(the 4th UK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CIS4)研究结论的比较,总结提炼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1 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设计

1.1研究样本选择

基于真实情境描述的管理案例是对企业管理实践或现象的白描性记录,适合作为扎根分析的样本。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MCC)的354篇文字案 例和首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百优管理案例”(百优案例)作为案例总体,在真实可信M、样本聚焦而信息丰富M、典型和最大变动M原则的 指导下选择研究样本。

真实可信是保证案例研究结论信度的基础。为 了保证选择的案例真实可信,要求案例是:(1)基于 实地调研、使用一手资料撰写的,并且具有企业授权 书;或者(2)使用二手数据撰写,同时标明数据来 源。企业授权书和有效的数据来源能够形成对案例 数据的三角验证,是保证案例真实可信的最有力 说明M。

样本聚焦而信息丰富是扎根理论研究选择样本 的基本原则。扎根分析从现象出发,通过对资料进 行层层编码和深入挖掘构建新理论,注重对有限样 本的深度分析,而非大样本的普适分析,追求研究样 本信息的丰富度而非样本数量的大小&0。为了保 证案例研究样本的信息丰富性,要求所选案例详细 描述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阶段,包括创新的动机和 决策等,评判的标准包括涉及因素的广度和写作翔 实度。

典型性是保证分析结果能够体现中国企业管理 创新驱动因素普遍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为此,要求 所选案例必须是源自典型行业、典型企业、描述典型 管理创新实践,并且创新情境具有典型性。

最大变动抽样用于多案例研究&2 ,是指在设定 构念的基础上使所选案例尽可能涵盖每个构念更多 的维度。在研究开始之前,经过讨论案例研究小组选择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类型4个构念, 要求所选研究样本能够覆盖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企业,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既有改革开放 前成立的企业同时也有新近成立的企业,国有和非 国有企业并存。

由于案例的信息丰富性和典型性评价,以及最 大变动案例的组合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使用专家法 选择样本。Eisenhardt等学者提出,多案例研究的样 本量以4-10个为宜M,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 结论的效度,本文选择10个案例进行分析。邀请 CMCC三名熟悉全部354篇案例的工作人员协助进 行案例选择。首先对一手、有企业授权的案例以及 二手、有数据来源的案例进行筛选。其次,关注对案 例质量的考察,对CMCC案例库中的案例以点击量 为标准,对“百优案例”则以评审专家的综合评分为 标准,分别选择了 20篇。再次,对这40篇案例的管 理创新动机和决策阶段描述的信息丰富度进行考 察,在这一过程中删除了4篇案例。然后,向三名工 作人员说明研究目的和评价标准,要求他们分别从 这36篇案例中选出15篇个人认为具有典型性的案 例。在这一过程中,被三位工作人员一致推举的案 例共有6篇,另有10篇案例为两位工作人员同时选 择,有7篇案例只为一名工作人员选择。最后,考虑 到6篇案例被一致推举,直接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 而对另10篇由两名工作人员推举的案例则通过共 同商讨在最大变动抽样原则指导下,将取得一致同 意的予以保留,否则删除;对只由一名工作人员推选 的案例则直接删除。最终选出10篇案例,结果如表 1所示。

1.2分析方法

选择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范式对上述10个案例进行 分析,分别进行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 (axial coding)、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和故事 线分析(story line analysis)。为了识别不同类型企 业驱动因素的特色,对各类型企业的驱动因素进行 整合、并使用图表分析法进行比较。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识别出案例中包含的管理 创新动机和决策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逐字逐 句编码,形成初始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不间断 的前后比较,对初始概念进行修订和合并形成新概 念。在主轴编码阶段,将在开放式编码中被分割的 资料依据各个概念与此概念之间关系性质的陈述加 以聚类,对现象形成更精确的解释2]。在选择性编 码阶段,对开放式和主轴编码结果进行整合,识别主 类别,并形成各个类别的连接,统合成一个较大的理 论架构,即进行故事线分析。使用故事线分析可将 编码还原到案例当中、结合案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对10个案例编码的信度。图表分析方法用于多案 例比较,是析出不同案例及其背后理论异同的关键技术M,在本研究中可用于析出各类企业异质性的驱动因素。

2 扎根分析

2.1开放式与主轴编码

两位作者分别对10个案例进行开放式编码。同时在解释研究目的、进行编码培训的基础上再邀 请一位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进行独立的开放式 编码。然后对三人的编码进行比较,对语义完全一 致的编码予以保留,并统一命名;对有两位编码者认 同的编码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若取得一致则予以 保留,否则删除;对只有一位编码者认同的编码直接 删除。其中,语义完全一致的开放式编码共有181 个,占总编码数的74.79% ;有两位编码者共同认定 的编码有42个,占总编码数的17. 36%,经小组讨 论后删除编码11个;只有一位编码者认同的编码为 19个,占总编码数的7. 85%。结果表明,开放式编 码具有较高的信度,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在开放 式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了主轴编码,结果如表3所示。

2.2选择性编码与故事线分析

对开放式和主轴编码结果进行整合,在此过程 中识别出一个核心类别一管理创新驱动因素,与 本文研究主题相符,说明编码具有有效性。

此后通过故事线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太钢 的战略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驱动;钢铁行业的快 速发展、低附加值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资源约束、 国家倡导的产业升级政策和不锈钢产品的市场需求 促使太钢从模糊不清的钢铁制造企业定位转向不锈 钢专业研发和制造企业的定位;而上市融资为其进 入高资金和技术壁垒的不锈钢行业提供了资金保障。(2)中远的信息化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驱动 力;国际化和多元化运营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 企业实施新技术;而一直以来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 先进性也形成了创新拉力;组织社会资本为管理信 息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信息源;而上市融资为管理信 息系统的上线提供了资金保障。(3)特变电工的战 略创新是以企业家和行业发展态势为主要双重驱 动;企业区位的限制也促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行 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而长期积累起来的组织资源能 力和政府力量则在其中起到了支撑和促动作用。 (4)谭木匠的营销创新是以企业家、经销商力量和第三方信息源为主要驱动力;组织资源能力的薄弱 迫使企业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渠道;企业的品牌战略、 质量管理、产品创新为连锁加盟营销模式提供了保 障。(5) HC的组织结构创新是以公司的管理问题 和外部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主要驱动;在企业家的推 动下形成的。(6)汇源的金融创新是以企业家为 主、市场竞争为辅驱动的,并且家长式管理和企业家 个人的扩张倾向致使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危机丛生, 只能通过持续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缓解燃眉之 急。(7) PPG & VANCL的商业模式创新均是以企 业家为驱动的;行业中标杆企业的商业模式为PPG 和VANCL的创新提供了模板;PPG的失败与 VANCL成功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和对顾客需求的持续关注而引发的持续创新。(8) 农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是以市场竞争为主要驱 动;是管理落后和系统-组织适配的客观要求;并且 以领导支持、组织社会资本为依托。(9)四川电信 的供应链创新是以供应链管理问题为主要驱动,企 业家和员工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10)大午的治理结构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驱动;也是企业发 展的客观要求。

综上,在这10个案例中体现出的中国企业管理 创新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家(7,3)、组织资源 能力(0,6)、市场竞争(3,4)、企业发展特征(0, 3)、 组织战略(0,3)、行业发展特征(1,2)、政策(1,2)、 组织社会资本(1,2)、资源约束(0,2)、市场需求(0, 2)、管理问题(2,1)和员工(0,1)。其中,括号内的 第一个数字代表主要驱动因素的数量,第二个数字 代表辅助驱动因素的数量。

2.3图表分析

根据企业所在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对 管理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分类比较,在显着因素的基 础上析出每个类型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显着因素 是指驱动此类型中半数及以上企业管理创新的因 素,特性驱动因素是指某一类型企业所独有的、并且 显着的驱动因素,结果如表4所示。比较结果表明, 资源约束和战略因素是我国制造企业的特性驱动因 素,而管理问题则是国有服务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

(1)资源约束

资源约束因素是制造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 因素,并不驱动农业和服务企业的创新。资源约束 是指原材料紧缺或价格上涨,对制造企业的发展具 有显着影响。在太钢的案例中,受制于铁矿石、镍和 铬等原材料的稀缺和价格上涨危机,太钢形成了研 发和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战略。在特变的案例中, 受铜、铝和硅钢片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引致行业整 体利润率下滑的危机,包括特变在内的行业各企业 期望通过兼并重组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企业的方 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进而形成了兼并重组战略。

农业企业的原材料多是自给自足或可得性较 强,因此资源约束并不对农业企业管理创新形成驱 动。服务业的原材料也多来自企业内部,以企业的 人力资源和知识等为主,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外部资源约束也不是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

(2)战略

与资源约束因素相同,战略因素是制造企业管 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并不驱动农业和服务企业 的创新。战略因素在驱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特 性作用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密切相关。市场竞争迫使 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持续创新才能获得立足之地,需 要企业将创新放在战略高度上。太钢在2000年以 前虽然定位为不锈钢生产企业,但在实际运作中却 是普通钢占据了主导地位。战略思路的清晰化和对 战略的重新定位促使太钢明确了发展不绣钢的专一 化战略。特变电工则是在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区位 限制的作用下始终坚持兼并重组战略,也由此产生 了一系列的并购行为。谭木匠则是自始至终坚持品 牌战略,促使企业在营销和渠道等方面实施差异化, 最终产生有别于行业传统、以连锁加盟渠道销售梳 子的商业模式。

而在我国,由于农业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并且受 到政策的种种制约,行业竞争相对平稳,各个企业在 行业中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同时也受制于农业企 业人力资源水平的限制,因此战略因素在农业企业 的发展中并不显着,也难以形成对管理创新的驱动。 战略因素缺乏对我国服务企业管理创新驱动的原因 在于:首先,受限于人力资源质量,传统服务企业还 没有对战略给予足够的关注;其次,现代服务业一方 面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尚未明朗,致使行业内企业只能制定简单的战略指 导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而无法制定周全的战略指 导包括管理创新在内的其他下层环节,同时战略又 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绝大多数现代服务 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自己的战略。因 此,目前战略因素对我国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 作用并不显着。

(3)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因素是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 驱动因素。具体到三个案例:四川电信存在管理问 题的原因在于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并且在成立初期 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而农行的管理问题也是长期 粗放式管理的产物;HC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却隶 属于一家成立于改革开放以前的资源垄断型企业, 沿袭了原有的关系型组织文化,并且企业家的过度 授权也致使企业受制于粗放式管理所引致的问题。 综上,管理问题对我国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驱 动机理表现为对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变革的需求。

而对于我国制造企业而言,并非不存在粗放式 管理带来的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对于驱动制造企业 管理创新不显着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选取的制 造企业案例样本均是面向组织外部的管理创新,而 非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创新,如 特变电工在兼并重组其他企业后也存在组织文化缺 乏协同的问题,这也引致了特变电工在组织结构和 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但由于案例主题为战略创 新,因此管理问题在其战略创新上的驱动效应并不 明显;另一方面,管理问题以间接的方式驱动管理创 新,因此也表现得不显着,如太钢前期战略意图的不 明确迫使企业家重新进行战略定位而引致了战略创 新。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由于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平 稳,因此即使企业存在粗放式管理带来的问题,也难 以引发企业的创新动机。同时,管理问题往往需要 管理者或优质人力资源的挖掘和解决。没有适合的 员工作为基础难以引发创新的动机。农业企业往往 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而无法就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 新的解决方案。同样对于非国有企业,管理问题也 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我国非国有经济出现较晚,具 有管理上的后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 实施精细化管理。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驱动 非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因素会体现在诸如企业 家和市场竞争等其他方面,而非管理问题。

3 比较分析

为了总结提炼中国企业的特色管理创新驱动因 素,在完成10个案例的扎根分析基础上,选取典型 的西方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研究成果与本文的扎 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选取 Mol 等发表在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上的‘ ‘The Sourc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When Firms Introduce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 ” ”26 一 文 作为比较文献。这一研究成果是在CIS4基础上得 出的,具有深入反映英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特征, 系统地总结提炼了英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驱动因素。 而且英国企业是欧美企业的典型代表,因此该研究 成果能够有效表征欧美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特征, 因此也适合用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中国企业特色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目的。该研究结果表明,组 织规模、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市场范围以及组织内外 部知识源是西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在 测量中,规模因素中还蕴含了对竞争和组织资源能 力的测量,市场范围因素中蕴含了对竞争者、信息和 机会的测量。通过比较,分别得到中外企业管理创 新共性和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特色驱动因素,如表5所示。

3.1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

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素包括组织资源能力、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特征、组织社会资本和市场需求。一些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原因进行了解释,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西方 企业,组织资源能力是企业推行管理创新的有形和 无形基础;市场竞争迫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以维持 自身的竞争优势;行业发展特征一方面推动了企业 管理创新的开展,特别是与竞争者数量密切相关,同 时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也成为企业推行 管理创新的源泉和拉力;组织社会资本对于管理创 新的驱动机理在于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源;而市场需 求因素迫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以顾客为导向,根据顾 客需求的动态变化推行新的管理实践。

3.2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1)企业家。本文对10个案例的扎根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是驱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主要 和重要的因素。符合Schumpeter的企业家创新主 体说和Daft提出的管理创新自上而下的特征44。 而在西方企业,企业家并不是驱动管理创新的显着 因素,员工却是驱动管理创新的关键。Blundell等 提出,员工是创新的关键资源之一,员工的受教育水 平越高、接触的知识和参加的专业组织就越多,也就 越容易接触新思想,成为企业的内部知识源,从而越 容易形成管理创新45。比较的结果说明并印证了 我国企业具有家长式管理的特征7],管理创新多是 由企业家发起的;同时也说明我国企业尚未形成全 员创新的氛围。

(2)企业发展特征。我国企业在早期发展中的 局限性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成为迫 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而由于 同行业西方企业与我国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 段,并且外部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较为成熟完善, 这就使得西方企业已经摆脱了发展阶段造成的局限 性,因此企业发展特征因素在驱动西方企业管理创 新中的作用并不显着。

(3)战略。战略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效 果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战略重新定位的战略 创新,如太钢和特变电工;二是战略指导下的管理创 新模式探索,如谭木匠。由于西方企业发展较为成 熟,引致战略重新定位的影响不甚显着。但并不能 排除企业战略指导下的管理创新,如联合利华在战 略指导下实行了多品牌战略,同时其他西方国家的 企业如IBM由设备提供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提 供商,Nike从制造行业向服务行业的转型都是西方 企业战略指导下实施管理创新的例证。因此,战略 因素还有待于CIS调查的进一步阐明。事实上,一 些西方学者已经围绕战略因素开展了相关研究,如 Sundbo等在对欧盟国家服务企业创新调查的基础 上提出的服务创新动力模型中就包含了战略 因素M。

(4)政策。政策因素的驱动作用在我国制造企 业中尤为明显。由于目前制造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 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制造产业 政策,包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配套人 才政策[47]。这些政策在驱动制造企业战略定位和 行为、技术管理、环境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发 挥了关键作用。政策的驱动作用体现为两方面:一 是提升产业发展,如太钢和特变电工,这说明我国企 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 调控的影响较大;二是政策自身的不断完善,如HC 案例,并且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持续影响相关企业, 迫使企业随着政策的调整进行管理创新。而在西 方,由于政府提倡自由市场经济并且政策环境也更 为完善,因此近年来政策对驱动西方企业管理创新 的效果已不甚显着。

(5)管理问题。管理问题对驱动我国企业进行 管理创新的根源在于企业对变革粗放式管理的需 求。经济全球化以及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我国 企业难以沿用过去的粗放式管理与其他新兴企业和 国外企业竞争,必须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才 能取得立足之地。而西方企业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先 进性使得管理问题本身并不突出,从而也难以驱动 管理创新的形成。

4 结论与启示

4.1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太钢、中远、特变电工等10个管理创 新案例为样本,应用扎根分析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的驱动因素和不同行业、规模、成立时间、所有制企 业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中外研究比较分 析了中国企业的特色驱动因素,取得了一些有意义 的研究结果。

首先,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挖掘出了管 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从CMCC和2010年百优案例 评选中选择10个真实可信、信息丰富、典型和具有 最大变动特征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在没有梳理文 献、构建研究框架之前,采用扎根分析对10个案例 进行了开放式和主轴编码,析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驱动因素的初始概念,并对相似概念聚类形成相应 的类别。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性编码和故事线分 析表明,提取的概念和类别与案例数据一致,编码具 有较高的信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家、组织资源能力、市场 竞争、企业发展特征、战略、行业发展特征、政策、组 织社会资本、资源约束、市场需求、管理问题和员工 等12个因素,其中企业家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其次,探讨了不同类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 因素的异质性。以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为 分类维度,通过图表分析对不同类型企业管理创新 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类型企业的驱动因素存在异质性,各因素的显着性 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具有如表4所示的明显差异;资 源约束和战略是制造企业的特性驱动因素;管理问 题是国有服务企业管理创新的特性驱动因素。上述 结果说明,行业、规模、成立时间和所有制是研究中 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重要控制变量,在今后 的实证研究中需纳入到研究模型之中。

最后,通过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析出了中外企 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异同。对10个案例的扎根 分析结果与Md等M在CIS4调查基础上形成的西 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组织资 源能力、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特征、组织社会资本和 市场需求因素是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驱动因 素;而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表现出企业家主导驱 动的同时,西方企业的管理创新则表现出以员工为 主要驱动的特征,此外,企业发展特征、战略、政策和 管理问题亦是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特色驱动因素。

4.2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本研究打破了对管理创新全过程影响因 素进行同一化研究的模式,提出针对不同阶段特征 进行分阶段探讨的思路,并就驱动阶段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研究。虽然已有研究对管理创新影响因素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但多以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忽 视了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的问题。本文在借鉴 Birkinshaw 勺基础上,以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为样本,选取其中的驱动阶段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挖掘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从而针对中国企业 管理创新驱动阶段的特征系统识别出了相关影响 因素。

其次,本研究超越了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对某一 类型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探讨,通过最大变动 抽样和图表分析技术比较了不同类型企业管理创新 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对某一个或 几个因素对某类型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探讨;在这 种背景下,即使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研究成果的比 较也难以系统揭示不同类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和 异质性驱动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先系 统挖掘再综合比较的思路,在系统总结提炼出各类 型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析出了共性和异 质性驱动因素,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驱动因素的系统性框架和实证研究中应考虑的控制 变量。

再次,本研究通过与西方代表性研究成果的比 较析出了中外企业管理创新的共性和中国企业特色 管理创新驱动因素。以后端比较的模式,即通过对 中外企业管理实践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的方式揭示中 国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的特色。这一思路还能拓 展至其他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 研究。

本研究结果对企业创新实践和相关政府部门具 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发展 特征、市场竞争、需求、社会资本、资源约束和政策等 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的驱 动作用,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类别加强对显着驱 动因素变化的监控和预测,及时推出相应的管理方 式和方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其次,企业家、 组织资源能力、战略、管理问题、员工和企业发展特 征等组织内部因素对管理创新具有驱动性,因此企 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应加强对自身显着驱动因素的 培养,在管理创新模式设计上使驱动因素能够最大 限度地实现与创新模式的匹配,避免浪费和不足。 特别地,企业家因素在我国各类型企业管理创新中 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家要特别关注 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管理创新中发挥更 加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在西方企业中,员工是驱 动管理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全员创新能够发挥 企业员工的集体力量,在很多时候能够形成对企业 家创新的有力补充。我国企业还应该向西方企业看 齐、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本研究 对政府部门的意义在于,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对我国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因此相关部门 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创新政策,并在企业家和人力资 源培养、组织社会网络构建等方面形成对企业创新 的协同,促进管理创新的实施。

企业管理问题案例分析 篇三

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合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四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将学术理论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被管理学院以及商学院教师广泛采用,并成为工商管理领域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商学院的教学领域当中,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Kunselman&Johnson(2004)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整合性的主动学习法,它能激发学生参与、分析与评估,是一项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经由大量的企业管理实际的案例解说以及讨论,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境当中,由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当中进行决策与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经过思考与模拟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实际运营其相近的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ippin,Booth,Bowie,&Jordan(2002)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安全的学习环境,它允许学习者学习在复杂不确定的情境中发展批判思考及敏感的觉察能力。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方式介绍

案例教学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是实证性案例教学法,二是分析性案例教学法。两种教学方式有各自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使用。

1.实证性案例教学法。本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实际的案例进行理论方面的说明并且进行对照讲解,也就是实际案例教学法。实际案例是将理论当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抽象的观念经由实际的案例加以解释说明。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务案例之间的应用,解决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困难以及对实务经验的理解差距;另一方面,又可以透过案例的实际解说,让同学们可以用融入案例情境的方式提升关注程度,经由老师的解说与互动提问方式将理论课程变成生活化的议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实用价值。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术理论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介绍的形式介绍同一理论概念中不同企业的实际案例,往往比从理论到理论更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性案例教学法。本方法是指当学生学完成某项主题课程或是一系列的相关课程时,由老师提供与专门领域相关的案例分析中使用,用来观察学生们对于理论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案例内容包括研讨主题、相关企业的基本背景资料,案例发生的过程与情境,所要讨论的问题等有关附件部分。分析性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案例交给学生,根据案例的所描述的内容与情境介绍,依据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由同学以个人或是分组的方式作准备,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互动讨论的过程当中,可以互相挑战(challenge)对方的观点以及回答的内容,由各个人或是小组进行总结并且说明观点及理由。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评述,引导学生们在案例索讨论的内容当中,带入理论学术的内容,进行理论实务的结合•明。分析性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层次也会有所差异,可以依据所涉及的知识面进行分类,一般又可以分为专题性分析和综合性案例分析两种。前者运用某一方面的知识,对某一专门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探讨员工招聘与甄选的方法,这就是一个专门针对员工招聘与甄选的主题进行案例分析。而综合性案例分析法是运用某一课程的多方面的知识,对某一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在企业战略规划课程就经常会使用到综合性案例分析,例如以诺基亚公司作为案例分析,要求同学们进行诺基亚公司的经营战略分析,就要应用多种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品牌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手法、企业财务操作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产品设计与开发、全球化运筹物流体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三、采用案例教学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各阶段的课程教学都已经普遍采用,而且也的确得到比较好的效果。但仍然有些问题是需要进行克服与调整,经过作者与学生沟通交流所做出总结,采用案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师本身不具备企业的实务工作经验。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实际的企业实务工作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法,实用性要求非常高,教师本身应当具有企业实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多数老师还是一路从学术理论的路径值接进入到学校教学,欠缺企业的实务工作执行能力与经验,对于企业真正的执行与运作会发生哪些实际的问题无法进行深入的解说,只能够从理论的部分给与同学们进行讲解。这样的情况就会发生实务工作与理论脱节严重,无法进行有说服力的沟通,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种情况下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从而造成案例点评不够深入与欠缺实际的观点,进而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2.学生不具备工作经历与知识层面局限,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进而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提出不同的思路与观点,达到学习的综合效果(LearningSynergy)。但是在校的本科大学生,因为没有完整的职场历练与经历,往往对于老师课程当中所提到的内容与观点无法进行有深度的批判与反驳,多数仍然是属于单向的知识接收与获取,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掌握也有限,所以往往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至于社会工作经历就更无从谈起,多数学生即使有实习的经历,但也都是基层工作执行层面操作为主,谈不上太多深入的主题。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单向教学方式的大学生来说,以往的训练都是在封闭式的环境之下进行问进行问题解决,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开放式的问题,不会仅仅只有一种答案或是解决方案,对于思维模式固化的学生来说就会发现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路狭隘、答非所问、欠缺逻辑性、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情况的问题。

3.教科书的案例缺乏本土案例。目前国内的工商管理教科书有许多都是由国外直接翻译的,而书中的案例也都是使用国外企业的案例,除非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企业,不然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度。从国外直接引进的管理案例可以参考,但在教学应用时,很难真正起到效果,因为东西方管理模式的差异和社会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差别,对于大多国内学生来说,很难直接借鉴外国案例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因为学生对于外国企业的认知程度不高,所以在进行案例讲解时很难有亲近的认知程度,这也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实践中针对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与效果评量

1.针对教师实务经验欠缺的部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作者本身具备了产业实务的工作经验,曾经服务过各类不同的企业从科技制造行业、咨询顾问业、传统塑料行业、集团化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本土企业,因此在课堂中可以引用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主题讲解,以自身的行业执行经验进行解说,将理论与实务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告知学生企业实际在运营执行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哪些问题?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专注程度达到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欠缺实务工作历练的部分。针对此部分作者所采用的方式是以案例分组报告的方式让同学进行练习。由学生进行分组,自行选择所要分析的个案公司,依据报告的大纲以及框架进行分组报告。当上台进行报告完成之后,台下的学生可以针对小组报告的内容进行询问,针对报告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来源及相关内容,分析的模式、提出的解决方案合理性等内容进行批判与讨论,而且在报告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评分做为小组的报告成绩。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所报告的内容深度与广度,然后由老师带领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由小组成员进行回答。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提交。

3.针对本土案例欠缺的部分。此部分的不足就由作者自身进行本土企业的案例搜集,藉由平时的财经报导、网络信息、专业期刊、管理从书出版品等方面进行案例的搜集。经过整理后提供给同学们作为学习的内容。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的管理案例库(张丽化、余凯程,2000),是针对本土企业所编写的一本案例专业书籍,可以进一步提高老师在选用案例的质量。吴晓波(2001)所写的《大败局》一书,也是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的时候一本不错的本土企业案例书籍。

4.案例教学法学生教评成果。作者2013-2014第二学期一共开了三门课程,分别是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学原理课程。本校每学期末都会进行教师教学评鉴,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认同程度,以教学评鉴的方式确任教学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作者所采取的课程教学法主要就是以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讲解与•明。为本学期的期末教评结果。的教评结果看出学生对于作者的课程教学满意度平均分数高于全学院的总体分数,代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是得到学生的认可,由教学评鉴的结果也可以得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工商管理系的教学还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五、结论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篇五

【关键词】案例教学;《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应用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并注重双向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被大力推广。

一、案例教学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在《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在实施中,一般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

案例的来源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包括: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3.概括总结

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二、改进《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建议

(一)选用恰当的物流企业管理案例

在现有的条件下,物流企业管理案例可以从以下的途径获得: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搜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获取案例。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它需要有合适的设问、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进行编写、整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故教师选取案例时应特别注意: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物流企业管理》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场地条件,发展师资

目前,《物流企业管理》教学场地就是在普通的教室,这种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让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三)加强《物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课堂组织

《物流企业管理》课堂组织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预读案例。要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深度地分析问题,学生必须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特点是不拘人数,自由灵活。具体而言,可以选择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课堂讨论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多角度发散思维。先不论对错,只要有观点、有看法就可以表达出来,倡导辩论、批评和争论。三是点评报告。在课堂讨论中,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应当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供选方案进行优劣评估,老师对案例不能进行简单的对与错判断。讨论结束时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是成绩考核。由于多数案例没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因此,在尽量使学生发言机会均等的情况下,鼓励开拓思维,勇于创新,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四)不断建立和完善教与学互动机制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是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懒于参加案例讨论的学生,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调动其积极性,改变部分学生落后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使其明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勇于发言者给予的平时成绩高等手段,让学生感到压力,使其产生动力和紧迫感,还可采取小组对抗赛、辩论赛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者、协调者的地位,这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要防止两个问题:首先是防止教师的缺位。表现在教师对案例没有选择,不公开组织评讲,或者组织讲评时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完后没有收获;对学生不组织,每人都是“单帮”,这样案例分析的目的没有达到。其次是防止教师的越位。表现在教师在案例分析课中唱主角,负责提供案例分析的所谓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杨中平,于永安,李涛。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4(8).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六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高职院校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倾向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仿真的实景,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所以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接受知识的模式太单调,学生也只是一味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而不能够去实际运用,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轨[2]。所以目前的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启动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

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美国的哈弗大学最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要求在运用该模式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动,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收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并且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理解到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情景中,反过来可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案例,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特点。案例一般会覆盖到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案例,学生来分析案例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贯通,从而掌握到一些重点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所以通过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

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使得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则是案例讨论的主角。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

管理学课程中的探索和运用在90年代末我国逐渐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案例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一般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对学生讲授必要的一些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才能对案例进行讨论。例如在学生针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评价这样的案例时,就应该已经掌握了GE矩阵模型分析和生命周期等基本战略理论知识。

2.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准备

在学生有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后,教师就要开始选择案例教学的合适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和思考。比如当学到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海尔多元化的战略这样的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找案例的关键因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3.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讲解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案例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比如选择一个家电行业内部竞争结构的案例时,可以选择苏宁电器在内部竞争过程中是如何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成熟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案例中所体现的问题。

四、小结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礼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168-169.

[2]葛成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3,(44):77-78.

[3]李磊,徐雨森。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与分析——以“沈阳机床跨国并购德国希斯”案例讲解战略联盟[J].中国商贸,2013,(2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