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春游湖阅读答案【最新9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朋友们整理了春游湖阅读答案【最新9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春游湖》教学设计(精选 篇一

《春游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春游湖》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古诗诵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课程标准》第 一学段古诗阅读的总目标。本册教材说明中也明确指出“„古诗诵读‟在教材中自成体系,采用诗配画的方式呈现内容……一方面,古诗词语言凝练而优美,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图画大致了解诗句的内 容和意境,避免教师的过细的讲解与分析。”

分析教材内容:这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清新优美、婉转流丽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湖光水景。燕子双飞、桃花映水、春雨断桥、柳荫扁舟,这些 寻常景物在诗人以游湖觅春的行踪和心理为线索的巧妙布局下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有动有静、情趣盎然的春景图。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几、夹、岸、断、舟”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

1、培养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诗意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记诵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读题悟题

(二)自学古诗

1、指导学法

春天的湖畔有多美呢?我们想不想自己把古诗中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2、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3、组织学生合作识字,互相正音。

师:都读熟了吗?和你的同桌互当小老师,互读古诗。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三)开展活动,检查自渎

1、趣味闯关游戏

2、开火车游戏

接好断桥真高兴!开列火车来庆祝!

①先开个单轨火车。(开火车读生字)

②再开个双轨火车。(开火车词,同桌一起读)

③最后开一列横轨火车。(开火车读句子)

3、听读欣赏,感受节奏

三(变奏)再读课文:想像诗意,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想像诗意

诗呀,不仅像歌一样动听,还像画一样美呢!刚才读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一些美丽图画了?没看到也别急,我们自己再读读,注意(指板书“读到什么想什么。”)

2.全班交流:孩子们,看到诗中那些美丽图画了吗?(指名说)

3.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㈠指导读“双飞燕子几时回?”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课件显示“双飞燕子图”)

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咱们的老朋友燕子了,今天,它们那可爱的身影成双成对掠过湖面,突然映入我们眼帘,你真想说——(指名说)

2.指名读古诗第一行:

诗人徐俯看见小燕子也和我们一样惊喜!他在诗里是怎么问候小燕子的?(指名读)

根据指名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3.齐读古诗第一行

㈡指导读“夹岸桃花蘸水开。”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2、指名读古诗第二行

3、根据指名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表情愉悦,语调柔和的读。力求表现出桃花和春水的柔美来。)

4、男女生比赛读古诗一二两行

㈢指导读“春雨断桥人不度”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2、品读感悟

①悟诗情:桥断了,不能过湖,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②读诗句:

㈣指导读“小舟撑出柳荫来”

1、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2、品读感悟

3、齐读“小舟撑出柳荫来”

4、齐读古诗三四两行

四(高潮)背诵课文: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1、开“诗歌背诵诗会”背古诗。

①指名诵读:准备好了吗?谁第一个来?

②评读:谁是最佳小评委?

③齐声诵读: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背一次。

五(尾声)拓展延伸:激发读写兴趣

1、诗歌欣赏

2、总结

六作业设计:锻炼读写能力

春游湖阅读答案 篇二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参考答案:

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赏析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春游湖阅读答案 篇三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春游湖》阅读题目

8.“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9.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春游湖》阅读答案

8、“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9、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春游湖 篇四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风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断桥:把桥面淹没了。度:与“渡”同意通用。

徐俯,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1075-1141)。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由洪都分宁(沿今江西修水县)迁居德兴天门村。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有《念奴娇》、《卜算子》([二]、[三])、《踏莎行》([一]、[三])、《鹧鸪天》

(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著名。该词联想丰富,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豪迈气象。有《东湖集》,不传。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人不渡”,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小船撑出柳阴来”表现了诗人看见小船撑出时的惊喜心情。

山坡羊 未央①怀古

三杰②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②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③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④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⑤闲坐地:闲坐着。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该曲子大约是张养浩于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历二年)在陕西救灾期间所写。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 一句写的是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想到“三杰”,将兴汉到治汉的历史概括出来。感情至浓,是敬佩、赞美、欣赏的语气。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作后勤保障,从未拖过大军后腿,为刘邦解了后顾之忧;韩信足智多谋,将兵多多益善。当时臣忠主信,各尽其能。对比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而壮志未酬;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

“见遗基,怎不伤悲!” 一句写的是诗人见到“三杰”曾立功建业“殷勤纳谏”的处所未央宫,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感到悲伤。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这里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情色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表明了“三杰”的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这句警句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三杰”的热烈赞扬与崇高的敬意,也蕴含着“鸟尽弓藏”的愤慨。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写的是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送 魏 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有《水经注·三峡》中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赏析:

《水云楼词》中,此首最为悲愤。词人亲历战乱,漂泊江淮间,心境悲凉已极。“病来”二句刻画乱离之感,不尽曲江之悲。过片二句激愤感人,结二句温柔敦厚。诗人以梧桐自比,把自己病后憔悴的形态生动地描绘出来,抒发了作者的漂泊之苦和乱离之痛。“银潢何日销兵气”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平息的渴望;“剑指寒星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悲愤;“遥凭南斗望京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帝都京城的思念和对朝廷的忠情;“忘却满盛清露在天涯”一句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此诗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详,“久别者”是谁也难以确切考证。从诗意看,这是诗人与十年未见的故人重逢后又要分别时有感而作的。

此诗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www.kaoyantv.com)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一别十年再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千山万壑集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构成一幅在夕照中重逢又再作别的画面。这是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显出一种四顾苍茫之氛围。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这表明了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之情绪是表现得很明显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这进一步显示了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定**· 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下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

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这时的诗人正值悲伤之际,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让他更加觉得悲凉,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被罢官的愤懑之情,然而尾句写到燕子于夕阳中遇到春天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抱有信心。

此词分上阕与下阕。

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还要“醉千钟”,那么,连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冯延巳《鹊踏枝》词说:“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说作者居于小房子是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过片“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阕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上阕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瓯香篆小帘栊”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

下阙写道他始终注视那“小帘栊”,观察外边的变化。春风不断地吹,把花瓣儿吹落、卷走,而今已经“卷尽残花”,风还不肯停,春天就会随之破败,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说:“休恨!”为什么?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和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春风催放百花,给这里带来了春天。春风“卷尽残花”,春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试问春归谁得见?”这一句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

艺术手法

本首词中把春天拟人化,说她离开这里,又走向那里,这样的手法最早似乎见于白居易的《浔阳春·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夏日三首(其一)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1)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2)蝶衣:蝴蝶的翅膀。 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3)落落:稀疏的样子。(4)嘈嘈:杂乱的声音。

[译文]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赏析】

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首联、颔联诗歌描写的是燕雀、蝴蝶、蜘蛛等的动景: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这里诗人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

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尾联直抒胸臆: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我现在只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由衷赞许。诗人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希望到老能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进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感,不与世间相争的高洁。

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表明了他们的祥和,表现出农村的“风日清”;而农村的“风日清”正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难耐。“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表达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心已静极。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栖,载取人人蓬底睡,感谢风儿!

这首词和上首《卜算子》一样,又是用白描。从词意看,此刻女主人公已船行江上。满帆风急,船行迅速,不由生出“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这话从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来说,虽缺乏依据,但从此境、此情、此人的内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她想一想,就会觉得“无理”却有情,深层次表现她的“恨”,故“无理而妙”(贺裳语)。接着她又生奇思异想:“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眉因愁而皱,所谓“愁到眉峰碧聚”(毛滂),“柳眼传情,花心蹙恨”(曾协)。船重眉轻,吹得船儿去如飞,却吹不展一双愁眉!从置身事外的人看,本是很自然的事,却引起她的疑云和埋怨,又是“无理而妙”,“无理而有情。”她多么想惩罚风儿一下呀,可是“叵耐风儿”!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可恨又可恶!“叵耐”亦作“叵奈”。不可奈;可恨。唐无名氏《鹊踏枝》词:“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这里愈发奇想,愈多怪思,愈对风儿发出怨怒,愈表现出女主人那种强烈真挚的相思之情。

上片写了风,下片径从船儿写起。“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此用问句,但问中有肯定:若不是这偌大的一只船儿,自己这一腔相思如何装得下载得起?“愁之为物,惟惚惟恍”(曹植),本无重量可言,她却似乎能感受到。因此她对船儿似有了好感,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它身上:“船儿若念我孤栖,载取人从篷底睡。”“人人”,词中对所昵之惯称,此指所思念者。欧阳修《蝶恋花》词:“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晏几道《生查子》词:“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希望船儿怜自己孤独寂寞,把相念的人儿载放在蓬底下睡,这种美丽的幻想,与欧阳修《渔家傲》颇相仿佛:“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结以“多谢风儿”!她的愿望能实现么?还是“船儿吹得去如飞”,把她越载越远呢?她这一声“多谢”却仍表示出她那赤诚的心和对爱情的强烈追求!正是“有有余不尽意”(张炎《词源》)。

拘于过去出现在诗词中的行者多为男人,或说此词由首至尾是男人在“演唱”,女人似无此大胆。不过从两人的关系,如果是风尘知己,也很难说就无坐船的份儿。石孝友的词,无论构思架框,语言、写法,都敢于“创造”。此词从讲话的口吻说,主角更像女人。全首通俗浅白,却又内蕴深沉含蓄,与那些表面风趣、幽默而流入滑稽者流不同。它源于民歌,却无“男子而作闺音”(田同之语)的痕迹。通常写离情那种“伤如之何”的情调,淡然远去,我们好像听到只有悠扬的“风儿”、“船儿”声,在晴空万里的江上,飘荡,飘荡„„

题墨葡萄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那里他是自由的。

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晚年苍凉,孤苦伶仃,从“翁”“独立”“啸”可以看出。

“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徐渭的这首《题墨葡萄诗》,是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独立书斋啸晚风”句,仿佛画出了一个一生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倔强老人,在面对命运的多次捉弄后,仍不失傲骨,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形象。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要在书斋前,夕阳西下的晚风中,独立啸傲。

这一“啸”,是作者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尽悲叹。这一“啸”,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落寞命运的发抒。这一“啸”,还减缓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自古有才气的文人,大多心比天高,可命,却都如纸般薄。李白如此,苏轼如此,徐渭也一样。

遇上“胸中小不平”时,文人大都“可以酒浇之。”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可当遇到“世间大不平”时,酒已无法消了。

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世间的大不平,不是别的,是自己遭遇的不公与无尽坎坷的命运。若是还年青,可以拔剑四顾,指向不平,哪有不平哪有我。心若在,梦就在。与命运抗争的机会还多。可如今,白发萧萧,“一事无成人渐老”,你还能做什么?只能是“独立书斋啸晚风”了。

可叹千古失意文人,到了晚年,都只堪,做侠客梦了。 徐渭的那一“啸”中,想必,也曾隐藏着这样的一个梦吧? 本段思想感情

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⑴

八月洞庭秋⑵,潇湘水北流⑶。还家万里梦⑷,为客五更愁⑸。 不用开书帙⑹,偏宜上酒楼⑺。故人京洛满⑻,何日复同游?

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同游?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首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因此,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颈联宕开一笔,以正反夹写的句式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于是,结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它虽然不一定是诗美中的极致,但却是并不容易达到的美的境界,所以北宋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素淡中出情韵,张谓这首诗,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春游鸳鸯湖 篇五

春游鸳鸯湖

二月时节,春暖花开。爸爸带我到鸳鸯湖春游,我可高兴啦!

漫步在鸳鸯湖畔,弯弯曲曲小路傍,碧草茵茵,落英缤纷;闻着四溢花香,直沁人心脾。伫立在岸边的杨柳,垂下的丝条凌风飘扬,宛如轻歌曼舞的姐姐。我不禁吟起了高鼎写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和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吟完,一阵微风从湖面拂过来,一丝丝清凉。我不由得驻足欣赏这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水花潋滟,静静地荡漾着隐隐远山、蓝天白云。湖心有一对不知是白鹅还是鸭子在悠哉而优雅地嬉戏着,一派“春江水暖鸭先知”景象。

置身于春意盎然的鸳鸯湖公园中,我贪婪地举目四望,欲将满园的春色揽入怀中,尽收眼底。满园的树木枝繁叶茂,郁郁青青,生机勃勃。花坛里花团锦簇,含苞待放的花蕾,娇小玲珑,格外迷人;怒放的花朵,正开得烂漫,显得分外妖娆。

我正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绮丽风光中,一位管理员向我走来,指着这一片满园春色问我:“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在这里洒下了多少汗水吗?”是呀!浇水、除草、杀虫、修枝剪叶,„„这留下了工作人员的多少心血啊!朋友们!当我们流连这绿意盎然的鸳鸯湖,感受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时,请不要忘记感激那些默默无闻的园丁呀!

石燕湖春游感想 篇六

石燕湖春游感想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跟随春天的脚步来到了湖南省石燕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我们感受到了石燕湖的优美风景,感受到了石燕湖水之清幽纯净,山之雄伟高大;龙舟之激烈热情;石燕之神奇。让我们感受到了群山环抱,空气洁净,被誉为都市人绿蓝色的梦幻的石燕湖的美丽,更感受到了春姑娘的脚步。

这次春游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观看动物表演”。在这次表演中,首先出场的是黑熊。它将要表演的是“走钢丝”,看着饲养员架起两根钢丝,小黑熊再慢慢的爬上去,走着这危险的钢丝,尽管这对它可能没什么难度,因为在台下,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接着出场的是两只猴子,它们骑着小单车,围绕着表演舞台,台下的观众鼓起了掌,觉得它们的表演十分好。然后,出场的是一直山羊和一直小猴子,小猴子坐在山羊的背上。接着钢丝再次被饲养员架起。山羊在这钢丝上缓慢的行走,来来回回,却牵动着我的心。到了这个表演的高潮,我们只见山羊的四只脚都站在一个很小的圆台,看着它,似乎快要掉下来了,但又十分平稳的站在圆台上,“掌声”。当山羊下了圆台时,小猴子用手抚摸上演的头。顿时,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它们,这是在干嘛——难道这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祥和气息?难道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依靠动物来获得一定的收益?难道表演是为了赢得前来游客的掌声?它,一只普通的黑熊。本应该在森林中自由的生活,和自己的同伴们一起共同协作觅食;它本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而现在,却在那个铁笼子里生活,蜷缩着身子,弓着腰,因为那个铁笼子给它的空间是那么的狭小,仅容它自由活动,舒张筋骨的空间也没有;它们,很可爱的猴子,十分憨厚的山羊。这儿是它们的乐园吗?看着小猴子抚摸山羊的头,在场的人都没有一点感触吗?这个动作大概是在互相安慰吧。

看着它们那瘦弱的身躯,心中都有着对人类的憎恶之情吧,说什么它们是人类同住地球的朋友,要保护它们,可是人类做到了吗?大家心知肚明。

人类,行动起来吧!万物之灵之首,应负万物之灵之责啊!从现在起保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们,让它们不再受到伤害。善待动物,和谐生存

春游湖阅读答案参考 篇七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游湖阅读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春游湖阅读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春游湖赏析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春游湖阅读答案 篇八

语文是我们必学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时,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文采和智慧。下面就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徐俯-春游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试题

(1) 夹岸桃花蘸水开 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中蕴含的理趣。

(3)首句的提问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4)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5)诗题是 春游湖 ,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 游 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 游 的含义的。

【阅读答案】

(1) 蘸 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 桃花带雨 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 度 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3)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4)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视觉中觉得离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

(5)在 春雨断桥 的小溪上面,架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能度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 游 更富有情趣了。前进中遇到了障碍,又在障碍中前进:这个 游 字就这样在 不度 和 撑出 中被表现出来了。

【解析】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双飞燕子几时回 ,一句问候,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一个 蘸 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和岸上的花枝连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后两句从过桥与乘舟两路写游湖之兴。雨后水涨,淹没小桥,只好舍桥登船,柳阴中撑出一叶小舟,使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秀丽幽淡,虚实相生,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柳阴中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赏析: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外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 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 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 游 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 春雨断桥 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 人不度 ,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 游 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春游湖阅读答案 篇九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

趣。(4分)

答案:

14.(1)最传神的是“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时沾时离的情景,(2分)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或“喜爱之情”)。(2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产生了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趣。(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