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编的音乐教育专业论文(优秀4篇),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 篇一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内涵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产品是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那么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
师资应该是怎样的呢?
目前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认为中小学教师要会吹、拉、弹、唱、跳。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在课程设置及专业师资配置上竭力求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掌握吹、拉、弹、唱、跳,认为只要学好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而我们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工作母机,其教学质量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衡量:
1. 学生的音乐学科知识及技能能否进一步提高,提高到怎样的层次。为什么说是提高?因为作为音乐专业学生,在进校之前已经进行音乐学科,尤其是技能学科的严格挑选,应该具备相当的水平才能以专业合格者的身份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
2. 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育实践经验积累了多少,及综合人文素质有多高。
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做些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学会理事长、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杨瑞敏明确指出,目前的诸多高师音乐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
由此看出,目前诸多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目标与所追求的质量,用前面所提出两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最多只能居其一。而作为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实践及在教育中必须具有的一系列人文知识应该是教师生产基地――高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原因分析
除了长期以来受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外,还有高师音乐教育学科自身的原因。
音乐学科本位与教育教学两者的主次关系没有得到解决
无论是教师学生,都认为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学习,就是学习音乐,而没有意识到作为教育专业的前提性。因此,有学生进入琴房练琴、练声、作曲、磨炼音准等,而很少有人进入图书馆阅读并研究教育教学文献;教育教学对象是人,却认为研究人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所做的事情;以后要在基础教育岗位工作,但我们的学生恰恰很少走进这样的学科去学习。
音乐学科本位与教育教学理论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对于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也许不是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而是没条件教,没精力学。由于高师音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在校本科四年也只能掌握基础教学所需要的音乐基础学科知识,有的甚至还不能掌握,哪里谈的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而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较高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庞大课程体系。
有些高师音乐专业随着扩招大潮在膨胀,导致教学设备、教学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水平质量没有得到解决时,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导致生源音乐基础知识水平降低,使前面两个衡量高师音乐教学质量因素无法两全其美。
音乐教育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特殊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新兴学科,各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对国外、国内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以促进学界对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的认识。
一、国外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音乐教育及相关认知和研究起源于欧洲。17世纪,作为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提出了“泛智”思想,他认为所有人,无论智力高低,能力强弱,“受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18世纪,法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在其论文《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又称《论盲人书简》,1749)和《给听说健全者参考的论聋哑人书简》(又称《论聋人书简》,1751)中也曾发表过类似见解,他认为“盲人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其余感觉”。同世纪,法国另一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Rousseou,1712-1778)在其代表作《爱弥尔》(Emile or on Education,Everyman’s)中,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说:“受有训练的触觉既可代替视觉,为何不可在某种程度内代替听觉呢?因为发音体的波动也可以为触觉所感受。你把手放在琴上,勿经看或听,只由琴木的颤动和震动,便可知声音为尖锐或平板,最高或最低。触觉若受有分辨这些差别的训练,我们将无疑地能由手指而知琴所发的全部音调了。”①这段论述表明,卢梭是主张通过触觉来进行音乐教育的。此外,意大利也有关于盲人音乐教育认知的记载。
数百年来,国外对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Bonet,1579-1633)出版了专著——《论声音的实质和教聋人说话的艺术》;随后,瑞士人阿曼(J.K.Amman,1669-1724)出版了《说话的聋哑人或按此法利用口语教会聋哑人说话》,强调口语教学对聋童的重要性和可行性;20世纪初,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创立了体态律动学,并于1906年和1917年发表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程》等著作,他认为“音乐来源于情感,身体动作是宣泄情感最简便的方式,因此,身体动作也是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感官和教学途径”,他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在当今世界各类艺术学校和普通学校中仍有运用,并成为特殊音乐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1977年,美国人迈克尔·L.马克出版了专著《当代音乐教育》,该书在第三部分“音乐教育关心的问题”中专辟一章写到了“特殊音乐中的教育”,不仅强调了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应该针对特殊儿童的需要提供个别化教学”。1979年,Alley,Jayne M.在论文Music in the IEP: Therapy/Education(Journal of Music Therapy)中探讨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疗法在特殊教育的角色,特别是在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殊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呈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音乐治疗”的出现,推动特殊音乐教育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层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主要著作有Songwriting: Methods,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Music Therapy Clinicians, Educators and Students(Felicity Baker, Tony Wigram,2005),Music for the Handicapped Child(J Alvin,1965),Teaching Music to the Exceptional Child: A Handbook for Mainstreaming(RM Graham,AS Beer,1980),Exceptional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William Lee Heward,1980),Music in Special Education(Alice-Ann Darrow ,2005),An Attitude And Approach For Teaching Music To Special Learners(Elise S. Sobol,2008),Teaching Music To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A Label-Free Approach(Alice Hammel,Ryan Hourigan,2011)等。同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如J Pellitteri的 Music Therapy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Setting、MB Zoller的Use of Music Activities in Speech-Language Therapy、Darrow,Alice-Ann的Early Childhood Special Music Education等。这些论著(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将音乐治疗运用于特殊教育的各种方法,为我们开展特殊音乐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外特殊音乐教育经过数百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两大教育体系,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层面:一个是美国特殊音乐教育机构体系,另一个是俄罗斯特殊音乐教育机构体系。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尽量使特殊儿童“回归”到社会“主流”中来,而不是将其与正常群体隔离,局限于特殊群体范围当中。如Keith Bovair在其论著Making the Special Schools Ordinary中,阐述了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正常化进程中的作用。而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应当针对残障儿童的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学。他们认为残障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会更有效。目前,俄罗斯特殊教育学校的种类已由最初的三类增至八类。与此相对应,世界上逐渐形成了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典型的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实施地方分权制度,具有完备的法规体系,运行比较规范,注重个别化教育和专家、家长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俄罗斯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教育与卫生、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协作,强调缺陷补偿和劳动教育②。
综观国外特殊音乐教育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关于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始于特殊教育启蒙之初,但当时的研究不够深入,相关论著(文)较少。尽管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外特殊音乐教育开始步入发展期,发表了一大批论著和论文,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实践层面,而对于特殊音乐教育的历史梳理略显不够,对特殊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也显得有些薄弱,虽然有一些专题性的研究,但尚不够系统。当然,他们将音乐治疗纳入特殊音乐教育体系等某些颇有成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国内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残疾人音乐教育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商代。《礼记·明堂位》记载有“瞽宗,殷学也”,《周礼·春宫》疏“释曰:云‘凡乐歌,必使瞽蒙为焉者’此郑玄解作乐使瞽蒙为之也”。《淮南子》卷一九《修务训》中说:“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尝鼓瑟者,虽有离朱之明,攫掇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何则?服习积贯之所致。”意思是说,盲人接受教育可以学会弹琴,假如不接受教育,即使视力正常的人也不会弹琴。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能查阅到的最早的有关特殊音乐教学的记载。
虽然现存资料显示我国自奴隶社会起就有残疾人音乐教育事象,但真正对特殊音乐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才兴起的。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题名”含“特殊音乐教育”的论文进行跨库精确检索,只搜索到1篇硕士毕业论文和1篇报道文章;后对“题名”中含有“特殊音乐教育”的论文进行模糊检索,也只搜索到28篇论文。为更多地掌握资料,笔者先后以“聋音乐”、“盲音乐”、“弱智音乐”、“孤独症音乐”等为“题名”进行模糊检索,分别搜索到论文9篇、10篇、17篇和12篇。随后,笔者又在“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对含有“特殊音乐教育”的图书进行了搜索,没有任何发现。此外,笔者还对含有“特殊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图书进行了搜索,分别搜索到了25本和47本。从查找结果看,目前,我国有关特殊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不多。对上述检索到的论文和论著,笔者通过对标题和内容摘要的阅览,重点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研读。从研究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特殊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2006年,围绕上海市特殊教育音乐课开设和课本使用情况,张馨、张文禄和徐胤对上海各县(区)21所特殊教育学校相关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表了论文《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现状与调查》,指出了当前课程实施方案单调、特殊音乐教育教材陈旧等问题。2006年至2009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平平、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程郁、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腾格勒先后撰写了《湖南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浙江省特殊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和《呼包鄂三市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等3篇毕业论文,从整体到局部对某一区域的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2)特殊音乐教育课程论研究
这一类研究主要散见于特殊教育和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中。1993年,曹理主编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其中第九章就专门论述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明确了特殊音乐教育的内容、目的和任务,将特殊音乐教育分为三类,即弱智儿童音乐教育、盲童音乐教育、聋哑儿童音乐教育,并阐述了三类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1994年,赵树铎出版了《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一书,详细论述了针对各类特殊儿童所设置的课程与教学法,其中就包括音乐课程设置,该书同时附有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计划,以便对特殊音乐课程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数据比较。2006年,谢嘉幸在其主编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第九章专辟一节,集中阐述了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发展概况、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各类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特殊音乐教育等内容。诸如此类的论著还有方俊明编写的《当代特殊教育导论》、张宁生编写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朴永馨主编的《特殊教育概论》等。
(3)特殊音乐教学研究
特殊音乐教学处于特殊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层面,业内对这方面问题比较关注,如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李韦的《音乐在弱智儿童智力启迪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李月如、张玲等的《聋儿音乐欣赏教学探讨》,谢正恭的《从盲童民族音乐教育实验的成果引起的思索》,张红的《如何利用音乐节奏带动小班聋儿发音学语》,曾艺的《音乐与弱智教育》,陈明大的《盲人高等音乐教育研究》,崔苏粤的《多种教具参与下的聋校律动教学》等。这些论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展现了音乐教育在盲、聋、弱智等各类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特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治疗研究
此类研究大多是尝试性地将音乐治疗纳入特殊音乐教育之中。论文可见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周为民的《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系陈莞的《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实施的探索》、《浅析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地位》,石兰天的《论音乐治疗对音乐教育的辅助作用》等。论著有何化均和卢廷柱的《音乐疗法》、张鸿懿和马廷慧的《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等。
(5)其他类
包括特殊教育史研究、国外特殊音乐教育研究、传教士与特殊教育的研究等,如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的《世界教育大系:特殊教育》,张福娟等编写的《特殊教育史》,刘宇晟的论文《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宝华的《美国早期特殊教育发展综述》,郭大松、曹立前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启喑教育》,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的《日本音乐教育概况》,王伟的《英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问题与走向》等。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读,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学者对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课程、教学、音乐治疗均有所涉及,涵盖面较广,这对于本课题研究和特殊音乐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些研究过多地局限于具体问题,论述的内容和深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往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的研究比较少。纵观国内有关特殊音乐教育的论著和论文,笔者发现竟然没有一本(篇)是关于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史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研究的时间段也多集中在近十几年,古代残疾人音乐教育研究、清末特殊音乐教育研究、民国时期特殊音乐教育研究乃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特殊音乐教育研究几乎是空白,只有极少的相关论述散见于某些论著当中。特殊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历史研究需要广大的专家学者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是对特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论文大多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视角比较狭窄,一些作者局限于本职工作,仅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往往局限于具体事象,很少涉及特殊音乐教育的体制性、根本性内容。有关特殊音乐教育的专题研究很少,研究不够深入,理论性、学术性不强。
三是缺少国内外特殊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音乐教育理论和课程体系源自欧洲。进入国门之后,它们与国外特殊音乐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上是否存在差异,国外的特殊音乐教育对我国具有哪些启示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国内现状来看,教育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欠缺,大家对这方面问题显然不够关注,有关中外特殊音乐教育专门性的比较研究尚不够深入。
三、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特殊音乐教育已日益关注,但特殊音乐教育研究总体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全世界有5亿以上的人由于心智上、身体上或是感官上的缺陷而致残。截止到2007年5月,我国共有特殊人群8296万人③。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不加强特殊音乐教育研究已不能适应日常特殊音乐教育的需要。特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专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在诸方力量的合作下,特殊音乐教育的春天能早日到来。
①[法]卢梭《爱弥尔》,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第103页。
②王玉琼、王玉娥《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6期,第68-72页。
音乐教育论文 篇三
首先,幼儿在入园时播放悦耳的轻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到安静舒适的音乐环境之中,使其愿意到幼儿园来,并愿意参加活动。园里活动中设有音乐角,配有麦克风以及符合幼儿特点的节奏乐器和纱巾,彩条,民族帽子等创设条件和环境,满足幼儿的唱,跳,欣赏和动手操作的愿望。其次,就餐时播放音乐。音乐能有助于驱除脑力和体力的疲劳,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幼儿的消化吸收,增强身体健康。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利于幼儿养成吃饭不说话的好习惯。再者,午睡时播放安静、抒情的摇篮曲,有助于幼儿入睡。音乐能够有效消除幼儿午睡时的恐惧心理,尤其是新入园的孩子。另外,起床这一环节是不好把握的。我便采用比较欢快的曲子,让幼儿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穿衣,入厕,洗手,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整个环节有条不紊,幼儿也非常愉快。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用音乐来指挥,有助于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在环节紧张或幼儿集合时,播放节奏紧张的音乐,容易使幼儿建立条件反射。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弹奏《小松树》,幼儿会马上收拾活动区域内的材料,入厕弹奏《小鸟飞》,幼儿便学着小鸟飞,有条不紊地入厕。教师弹奏《士兵进行曲》,幼儿便拍着手有秩序地排队。这样,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用音乐来指挥,幼儿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产生了兴趣,而且还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幼儿舞蹈教育是在音乐伴奏下,教师根据音乐性质引导孩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容易接受生动、活泼的事物。优美的舞蹈动作能生动地体现音乐的意境、起伏的旋律等,因而,更有利于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舞蹈这把钥匙启迪幼儿的智慧,能够使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更好地发展。我在每节教学活动中都根据不同的内容,编出了不同的儿歌。比如在教《腰铃舞》时,给幼儿每人身上都带上腰玲,边跳边说:“我的腰上有铃铃,动一动,叮铃铃,扭一扭,响三声,铃声铃声真好听。”这样,无论是活泼的还是内向的幼儿都能跳起来,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动作。为了加深印象,我还把幼儿分成几组,给他们一段音乐,让他们编出适合这段音乐的动作。能力强的幼儿编动作,能力弱的幼儿则把编好的动作做给小朋友看,这种教育方式使不同的幼儿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3通过唱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力
唱歌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幼儿最初对音乐的感受就是通过他们的小歌喉来表达的。学习一首新歌,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发挥唱歌教学的教育功能。恰当的运用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能充分地挖掘唱歌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歌曲的旋律简单,幼儿容易记。对于歌词幼儿记忆起来较难,学新歌时,把歌词内容在投影图片上基本反映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把歌词内容大体说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歌词内容朗读给幼儿听。实验证明,这样反复两遍,幼儿很快就能记住歌词内容。歌词内容记住后,教师采用的是填词法,即教师先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然后教师再弹奏歌曲旋律,幼儿把歌曲内容填到旋律中去,并试着唱出来,这样一首歌很快就学会了,在唱歌教学愉快的氛围中,以幼儿说、听、唱为主,避免了教师冗长枯燥的说教,缩短了教学时间,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学习习惯。
4结合其它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之美
幼儿时期在认识某一事物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情绪性,色彩、音响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为此,开展各科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挖掘音乐与其它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使之很自然地相互结合,发挥整体作用。因此,我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巧妙将音乐融入到各科教学中。比如,进行美术活动时,学习画小熊,教师先放一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让幼儿听一听,讲一讲音乐里都有什么,幼儿会说出音乐里有洋娃娃和小熊,因为小熊的身体很胖,所以,它跳起舞来很笨。这样幼儿就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了。在绘画时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民族乐曲,比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这样一来,幼儿就会沉浸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画,也避免了幼儿在画画时相互说话,进而养成了专心投入的良好习惯。幼儿学习儿歌、故事时,配上优美的音乐,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另一个面能提高幼儿记忆效果。比如,学习儿歌《小熊过桥》,这首儿歌本身很押韵,再配上合适的音乐,幼儿既喜欢,学得又快。音乐能起到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作用。比如《生日音乐会》,通过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情感等。可见这些活动都是把音乐同其他学科相结合,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去,使幼儿无论在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
5通过节日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音乐中健康成长
每逢节日,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有着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可以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改善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增进机体健康。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我都会安排音乐贯穿始终。比如,三八妇女节,先让幼儿欣赏《我的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然后让幼儿体会妈妈怎么爱护关心自己,怎么辛苦劳动,启发孩子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应该怎么做。编成儿歌,教师给儿歌谱上曲子,使之变成幼儿可以自己唱的歌,孩子看到自己可以编歌了,积极性很高,自信心与合作精神增强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六一儿童节是孩子自己的节日,在幼儿园组织的大型文艺联欢会上,通过歌曲《六一的歌》,《欢乐的日子》等,让幼儿感受老师和家长的祝福,感受人们对他的爱,使他们在爱的氛围中,身心愉快地发展。利用节日主题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但增进了幼儿对节日主题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6结语
音乐教育学论文 篇四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于2010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数千名专家、学者和教师相聚北京,进行学术交流、专题研讨和教学展示;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60余场绚丽多姿、各具民族特色的精彩音乐会进行展示和交流。本届音乐教育大会将为中国音乐教育界的广大学者和教师架起一座通往国际音乐教育学术论坛的桥梁,传递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的最新动态、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对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中外音乐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现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具体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参会的各项宣传、组织工作,确保这届大会圆满成功。
附件:关于举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方案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
中国音乐学院
2009年7月15日
关于举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方案
一、大会主题
“和谐与世界的未来”
“和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理念和追求的最高境界。围绕“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一主题,与会者将就音乐教育教学和音乐艺术实践等相关领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二、大会主办单位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CSME)、中国音乐学院(cCM)
三、大会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8月1日至6日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中国音乐学院
报到时间:2010年7月31日一8月1日
报到地点:中国音乐学院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四、大会参会人员
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校外、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音乐教师、研究生、音乐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各类音乐演出团体等。
五、大会形式
1 主题演讲(Keynote Speaker):会议邀请四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进行大会主题演讲(演讲时间各为1小时30分钟)。
2 教学展示(Class Teaching Demonstration):这是此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新增添的一种课堂教学展示形式。其内容为国内外小学、中学、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为55分钟,过程包括讲课40分钟,互动和讨论15分钟。
3 论文宣读(Spoken Paper):大会期间,论文提交者有20-25分钟的时间,用以陈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可以使用PPT)。之后,有5分钟提问时间,演讲者给予回答。
4 论文海报(Posters):大会将提供单位为70cm×100cm尺寸的论文展示板,供论文海报入选者使用。论文海报提交者可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于会前设计展示版面(不超过4个版面),印制成中英文海报,在会议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5 工作坊(Workshop):这是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关于音乐教学实践的一种相互交流、互动形式,内容包括音乐教学法、合唱与指挥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等。每个工作坊的时间各为60分钟,过程包括教学简要介绍5分钟,现场教学45分钟,提问、交流和互动10分钟。
6 专题研讨会(Symposia),也称为“圆桌会议”: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宣读论文并进行研讨。此研讨会的主持人身份,需由参会者自己提出申请、提交研讨主题和论文并通过审核获得。其职责包括:提出会议研讨主题、确定研讨会参与者名单、组织参与者提交论文、组织论文宣读与讨论。
7 音乐会(Concert):包括室内与露天音乐会,分别在中午、傍晚或晚上进行,参会代表可以免费观看。
(以上七种会议形式均配有现场翻译,中国参会代表没有语言障碍。)
六、大会注册与会员申请
(一)会议注册与报到
1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0日
说明:
(1)港澳台地区的申请者可按照中国代表参会标准注册。
(2)中国代表参会的名额限定为2000名,如未能在规定注册时间内注册,将不得参加会议。但由于特殊情况只能在报到时现场注册的。需在原有费用的基础上增加200元人民币。
(3)参会人员的交通、食宿自理,会议可提供不同标准的住宿条件。
3 注册办法
(1)网上注册方式:
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www.省略/2010/chinese),参见“大会注册与会员申请”,按照网上提示注册交费。
(2)邮寄注册方式:
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www.省略/2010/chinese)或“中国音教网”、“人民音乐出版社”网站下载“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注册申请表”,填写后邮寄(注册费需汇款或转账)至下述联系地址:
(二)会员申请
1 根据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要求,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代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或个体会员代表;二是学生代表;三是非会员代表。不同类型的代表,应根据不同参会标准提交注册费,方可注册参会。
2 各类论文的提交者(含学生代表)、教案的入选者以及音乐会申请人,需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个体会员。凡不是该会个体会员者,需在办理注册手续的同时,办理加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入会手续,方可注册参会。
3 一般参会者,只需获取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团体会员的资格。由于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CSME)已经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为此,凡中方代表已经是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者,可视为已经具有一般参会者资格;如果尚未加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且欲参会者,又具有在职在岗三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可在办理注册手续的同时,办理加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的手续;或直接加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以该会个体会员资格参会;或以非会员参会注册标准参会。
说明:
(1)凡申请加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者,请登陆“中国音教网”(www.省略)。点击“学会专栏”,下载“会员登记表”,并按照表上要求填写。在大会注册时。连同终身会员费(200元人民币)、注册费、表格、照片(两寸照),一并以网上注册或邮
寄注册方式提交大会组委会,会后将会员证邮寄本人。有关联系方式,请参见注册办法。
(2)凡申请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个体会员者,请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www.省略/2010/chinese),按照网上提示填写申请表:或下载、填写“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个体会员申请表”(中英文)。在大会注册时,连同会员费(普通个体会员450元人民币;学生会员300元人民币)、注册费、表格,一并以网上注册或邮寄注册方式提交大会组委会,会后将
会员证邮寄本人。有关联系方式。请参见注册办法。
七、论文、教案提交 (一)论文提交
1 提交时间
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31日
2 提交要求
参加论文演讲、工作坊、论文海报展示、圆桌会议的参会代表,需在申请时间内提交300~400字的中文和英文的论文摘要,及5000字以内的中文全文。请务必注明准备参加哪种会议形式(参见“大会会议形式”的2~6条)。
3 提交办法
论文一律采用网上提交方式,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www.省略/2010/chinese),参见“大会论文提交”,按照网上提示提交;或者下载并填写“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论文、教案提交申请表”,发送至邮箱。
(二)教案提交
1 提交时间
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31日
2 提交要求
组委会推荐的参加教学展示的预选者,需在申请时间内提交300~400字的中文和英文的摘要(含纸质版和电子版),及5000字以内的完整教案(含纸质版和电子版)和现场录制的教学光盘。大会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入选者在接到人选通知后,即可办理参加大会的相关手续。
3 提交办法
组委会推荐参加教学展示的教案一律采用邮寄和网上提交方式,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www.省略/2010/chinese),下载填写“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论文、教案提交申请表”,教案的中英文摘要和全文电子版由网上提交(见下列地址);教案的中英文摘要、全文的纸质版一式2份(A4纸打印)和教案光盘邮寄至以下联系地址:
八、大会演出申请
1 申请时间
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31日
2 申请要求
根据国际惯例,中国作为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会议主办国,可以安排20场音乐会。演出团体的组团方式可以省、市、学校、少年宫以及各类音乐团体等为单位。可以是专业演出团体,也可以是业余演出团体。节目内容、形式要求丰富多样,包括演唱(独唱、合唱)、演奏(独奏、合奏)、舞蹈、戏剧、杂技、武术等。具体要求如下:
(1)节目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音乐会演出时间长度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3)原则上演员人数不超过60人。
经专家评审后,组委会将于2009年11月通知入选单位,签订“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音乐会演出许可协议”。
3 申请办法
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www.省略/20i0/chinese),参见“大会演出申请”,下载填写“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音乐会)演出申请表”,将整场音乐会节目单(包括节目时长)、节目录像(DVD或VCD格式)、演出团体简历(中英文)、艺术指导或指挥简介、该团以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会的录像(DVD,CD)及相应节目单,邮寄至下述联系地点:
4 相关要求
(1)演出人员无需交纳注册费,但是所有人员的差旅、食宿、演出环境的设计装饰、旅游等费用,需由各演出单位承担。组委会提供会议期间用车、场地、钢琴、简单的灯光音响设备。
(2)演出人员可以相互观摩,但不参加开幕宴会等活动。
九、会议程序
根据国际惯例,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七个委员会的专题研讨会,分别于7月25日至31日之间在北京等城市举行;第二阶体大会(含音乐会),在北京举行。
十、重要说明
1 凡提交教学展示、论文宣读、工作坊、海报等参会形式者,以及音乐会申请人,大会将组织国际评委进行评选,入选者在收到大会组委会有关人选通知后,方获得以各有关形式参会及演出的机会。未入选者,可作为一般参会者参会。
2 大会将出版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秩序册(中英文)、论文集(英文摘要)、音乐会秩序册(中英文)及大会资料光盘(含大会秩序册、各类论文的英文全文、音乐会秩序册及各音乐会相关情况的英文介绍,以及相关图片、录像和录音),上述资料将在大会注册时发给全体正式代表。
3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与大会组委会将给所有入选者颁发人选证书。
4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与大会组委会将给全体正式代表颁发参会证书。
5 凡参与会议的有关活动者,均视为已认可并遵守通知的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