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的中位数具体该如何计算呢?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带来了认识中位数【7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教学目标: 篇一
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中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3.思想教育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4.经验目标:在已有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统计量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认识中位数并了解中位数的优点。
认识中位数 篇二
3、认识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80~81页例3、例4,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能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新授
1、将例题改为7个教师跳绳数据,分别是:238、107、105、102、100、95、93。
问:观察这组数据,说说自己的看法。
追问:你认为3号教师的成绩在这组教师中处于什么位置?
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办法?
可以算出平均数,用3号教师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教师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3号教师的成绩是第几名。
提问:平均数是120,3号教师的成绩是105个差很多,还有6位老师的成绩没有到达平均水平?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指出:为了更好的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课题)
2、提出要求: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学生按要求各自排一排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102”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这组数据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进一步指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提问:把3号教师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这位老师的成绩怎么样?
3、比较:中位数102和平均数120谁更具有代表性。
观察图表:提问(1)比120多5下或少5下的有几人?(没有)那么比102多5下或少5下的有几人?(4人);
(2)比120多10下或少10下的有几人?(没有),那么比102多10下或少10下的有几人?(6人)
提问:所以用哪个数代表7位老师的普遍数据更具有代表性?
追问: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得多吗?
仔细观察这7个数据,哪个数据显得特别?
小结: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组数据中出现了一些极端数据,这时考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说明整体水平比较合适,而一组数据中的数据如果都比较接近,没有极端数据出现,这时用平均数来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4、将极端数据再调大些、调小些,引导学生分析:平均数变了吗?中位数呢?发现极端数据对什么有影响?对什么没有影响?
5、分析歌曲比赛打分方法,理解为什么通常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的方法?在统计谁唱得更好些时,为什么用平均数而不用中位数?
6、介绍运动比赛中,跳远的成绩不用平均数,也不用中位数,一般采用取最高成绩的方法来评判谁的成绩最好。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出要求: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有困难时提问: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据时,中位数怎么求?
学生讨论后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2、组织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三、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独立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组织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后小结:因为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数据,而高于平均数的却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也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启发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学生讨论后,小结: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小于其他的数,所以造成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2题
(1)让学生分别求出表中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机时间比较合适?
(3)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3)题,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
2、做练习十六第3题
先让学生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再组织学生讨论第(2)题中的问题。
补充练习:
1、某厂生产一批男衬衫,经过抽样调查70名中年男子,得知所需衬衫不同型号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型号(单位:cm)
70
72
74
76
78
人数
8
12
15
26
9
回答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1)哪种型号衬衫的需要量最少?有人认为可以不生产这种型号?
(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有人认为可以按这个型号生产?
(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有人认为这种型号的衬衫产量要占第一位。
(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有人认为这种型号的衬衫产量要占第一位。
2、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6
16
2
12
12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优劣,说明理由。
四、小结: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认识中位数 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80~81页例3、例4,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能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3
问:观察这组数据,说说自己的看法。
追问: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办法?
可以算出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是第几名。
提问:为什么7号男生的成绩比平均数少,却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指出:为了更好的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课题)
2、提出要求: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学生按要求各自排一排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102”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这组数据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进一步指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提问: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3、启发:现在你认为是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后小结:因为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据的水平高于平均数,而有7个数据的水平低于平均数,平均数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位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据的水平,因而是不合适的。
追问: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得多吗?
仔细观察这9个数据,哪个数据显得特别?
小结:平均数之所以远远高于中位数,是因为9个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大于其他的数。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出要求: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有困难时提问: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正中间有两个数据时,中位数怎么求?
学生讨论后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2、组织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三、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独立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组织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后小结:因为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数据,而高于平均数的却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也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启发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学生讨论后,小结: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小于其他的数,所以造成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2题
(1)让学生分别求出表中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机时间比较合适?
(3)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3)题,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
2、做练习十六第3题
先让学生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再组织学生讨论第(2)题中的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前思考:
4月25日在苏州听到一节课,现将有关与教材有改动或变化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
1、将例题改为7个教师跳绳数据,分别是:238、107、105、102、100、95、93。
2、在得到中位数后让学生体会中位数102和平均数120谁更具有代表性,教师是这样引导的:观察图表,(1)比120多5下或少5下的有几人?(没有),那么比102多5下或少5下的有几人?(4人);(2)比120多10下或少10下的有几人?(没有),那么比102多10下或少10下的有几人?(6人)所以用哪个数代表7位老师的普遍数据更具有代表性?从而得出:在数据比较少,且有极端数据的情况下,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比较大,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的普遍情况更合适。
3、将极端数据再调大些、调小些,引导学生分析:平均数变了吗?中位数呢?发现极端数据对什么有影响?对什么没有影响?
4、分析歌曲比赛打分方法,理解为什么通常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的方法?在统计谁唱得更好些时,为什么用平均数而不用中位数?
5、介绍了运动比赛中,跳远的成绩不用平均数,也不用中位数,一般采用取最高成绩的方法来评判谁的成绩最好。
课前思考:
这一内容的教学最大难点就是让学如何明确什么时候用中位数说明一组数据的整体的水平。
要弄清,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往往是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两个相当高的数或一二两个相当低数是而让平均数发生偏离中心,这时可以用中位数来代替分析数据。当然为了更合理一点,我们应以平均数为依据,当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时(也就是,看平均数在一组中的位置,是明显靠前了,还是靠后了)我们就可考虑用中位数来代替数据的分析。
课后反思:
对于中位数这一概念学生应该很好理解,在教学例2的过程中,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之后,我指出正中间的那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时,就有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如果正中间正好有两个数怎么办?”有学生说就求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啊。令我有些意外,其实有些学生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平时一直低估了他们。考虑了一下,还是按照教学设计进行下去,就对学生说接下去我们就马上研究这个问题。
在算出中位数之后,也可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中位数就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求中位数的方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但在实际过程中让学生判断用哪个统计量最具代表性的话,很多学生都会有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整体一组数据有何差距。通常情况下,看平均数是否具有代表性,主要看它是否代表大部分数据的水平;看中位数是否具有代表性,看它两侧的数据大小是否均衡。
课后反思:
例题根据高教导提供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调大或调小(增加或减少)一个数后,平均数一般会变化。中位数、众数也可能发生变化,我们有时先去掉一两个不合理的数据——就如练习十六的第2题的最后一问,去掉a再计算看用这个平均数合适表示整个的水平合适吗?这样的问题有必要,像一些比赛的打分为了合理,都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平均分的。第2题只是去掉了一个最低的,算得的平均数与原来的中位数就很接近了,这时的平均分数很合理。有时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比较合理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然主要还是当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时,我们就考虑到用众数或中位数。
课后反思:
因为正在上课之前学习了高教导写的“课前思考”,很受启发。我也采用了高教导提供的例题进行了中位数的教学,这一组数据中因为出现了两个极端数据,所以在计算平均数后发现平均数是120,而7人中有6人低于平均数,所以学生们都感到这时用平均数来表示7位教师跳绳的平均水平不合适。这样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揭示了中位数后我再次让学生思考7个数据中哪些数据接近中位数,结果学生们发现有6个数据很接近中位数,所以一致认为用中位数比较合适。随后,也借鉴高教导补充的问题我把极端数据再改大和改小让学生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这时,学生们发现平均数很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而中位数不会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接着我再向学生做了补充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组数据中出现了一些极端数据,这时考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说明整体水平比较合适,而一组数据中的数据如果都比较接近,没有极端数据出现,这时用平均数来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课前思考:
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群平均年龄为17岁的游客,他们正准备去漂流,如果你是他们的导游,你觉得可以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揭示游客的实际年龄:6岁、6岁、7岁、8岁、10岁、12岁、70岁。我想这个较为特殊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有时会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有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时就需要研究众数和中位数。 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结合练习十六的第3题的教学,我们可以重点组织学生讨论第2小题,让学生理解因为这组数据中,低于平均数的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中位数两侧的数据大小也不够均衡,所以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补充这样两题: 1.某厂生产一批男衬衫,经过抽样调查70名中年男子,得知所需衬衫不同型号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型号(单位:cm) 70 72 74 76 78 人数 8 12 15 26 9
回答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1)哪种型号衬衫的需要量最少?有人认为可以不生产这种型号? (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有人认为可以按这个型号生产? (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有人认为这种型号的衬衫产量要占第一位。 (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有人认为这种型号的衬衫产量要占第一位。 2.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6 16 2 12 12
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判断这两个组在这次竞赛中的优劣,说明理由。
认识中位数 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本p105—p108,例题4和例题5以及做一做及习题二十三第一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中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3.思想教育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4.经验目标:在已有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统计量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认识中位数并了解中位数的优点。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意义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位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运用中位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特点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引出问题。 1、复习平均数及其意义。(课件出示套圈比赛规则:三年级男生分组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然后出示统计图)师:男生平均每个套中多少个?(课件出示男生套的数据统计图)怎么列式? 师:男生的成绩稳定吗?师:平均数客观反映了男生的成绩吗?师:对,数据比较均匀的时候,平均数能反映出数据的平均水平。(板书:平均数 均匀 总体水平)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计算与数据统计图,让学生明了平均数的特点。2、情景中引出中位数师:通过陈家村的收入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师:那偏大的数据导致了什么升高?师:又有多少个数比平均数低?师:那用平均数来表示村民的收入水平客观吗? 师:即一组数据里出现偏大的数据,用平均数来表示合适吗?引出为了解决数据里出现偏大数据这问题,数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新的表述方法:中位数(板书:中位数)设计意图:平均数的基础上,通过夸张的收入统计,让学生产生疑惑:这里用平均数已经不适合,那该用什么数学呢?自然引入中位数的概念。二。认识中位数。通过猜想,让学生说说来认识中位数。师:那么这个中位数*和那些数比较接近呢?师:看来,用*表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太合适了。认识中位数后,通过适当的习题巩固中位数及平均数的使用情况。(课件出示:例题4和练习二十三的第一题)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数据,用什么数来表示?(小组讨论)师:为什么都用中位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引出中位数这初步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找找,小组讨论,认识到中位数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三、探究求中位数的方法通过比赛,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以及寻找中位数的方法。课件出示:两组有规律(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数)两组没有规律的数。出现两组奇数个的数据和两组偶数个的数据通过比赛,让学生自主解决奇数个与偶数个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师:中位数是一个数,那么中间有两个数的怎么办呢?同学们真聪明,中间有两个数的平均数来表示中位数,板书: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师:同学们,同样是找中位数,为什么方法有两种呢?请大家观察这两组中的数据个数。 生:(发现奇数个数据和偶数个数据)师:(板书:奇、偶)小结:在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再观察,如果是奇数个数据,中位数就是中间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比一比,赛一赛,引起学生的好胜心与探索心,从而让学生在矛盾的碰撞中找到如何找中位数的方法。四、巩固练习 5年一班第一小组11名同学期中测试成绩统计表
成绩
100
98
90
60
14
人数
2
3
4
1
1你认为用什么数代表这些同学成绩的一般水平合适? 这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再汇报。说请你是怎样 排列顺序的一共有多少个数据。设计意图:通过适当的习题,加以巩固自主探索出来的中位数,享受数学探索的成功。五、课堂小结回顾本堂课内容。
总结。 篇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中位数有了怎样的认识?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求中位数 篇六
1、师:这样的数(中位数)你会找吗?你能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出示课件(1) 34、30、28、24、24、19、17(2)14、19、19、26、28
(3)10、15、4、13、5
学生汇报(1)(2)结果:24、19,简单说明理由。当汇报第三组结果时,有两种答案,引出矛盾冲突。(突破先排序)
师:通过以上找中位数的活动,我们在找中位数时,首先要干什么?
生: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要先把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师:然后再做什么?
生: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师: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先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2、 师:观察以下两组数据,你还能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出示: 23、21、17、14
13、15、16、18、19、20
(1)先找学生试着找,讨论后汇报。师:通过这两组找中位数的活动,你对中位数的认识有哪些增加?
(2)师总结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例5:出示 五年级(2)班7名男生的跳远成绩如下表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师:观察这组数据你会求他们的中位数吗?(会)首先我们要先(把这组数据排序)。
我们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课件出示)
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9)。(字的颜色改变)
师:这组数的平均数是多少?请同学明借助计算器快速算一算。
生:平均数是2.96。
(2)用哪一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师:2.96能代表这个组的一般水平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比它高的只有2个,比它低的却有5个,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师:用哪一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生:应选择中位数,比它大的和比它小的都有3个数据,处于正中间,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为合适。
(3)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的一般水平有什么优点?
生:它不会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4)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中位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可以结合二班比赛成绩来说明。
生:当这组数据中出现偏大偏小的数据,平均数已经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此时选择用中位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5)如果2.89 m及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吗?
师:根据你对中位数的认识,说一说从“五年级二班7名男生跳远成绩的中位数是2.89米”中你能知道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生1:跳2.89米的同学是第四名,有三名同学比他跳得远,有三名同学比他跳得近。
生2:还有可能有人和他跳得一样远。
师追问:现在知道这组的杨东的成绩2.94 m,张鹏的成绩大约是第几名?
生:第三名
(6)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杨东的成绩2.94 m,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师:说说你是怎样求的?(2.89+2.90)÷2=5.79÷2=2.895
生:首先按顺序排序,最中间的是2.89和2.90,所以中位数是(2.895)
认识中位数 篇七
1、认识中位数的特点。
师:老师板书“中位”,提问:按照你们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回答(中间位置的数)。
师:刚才这组数据我们已经排好顺序了,如果没有排好顺序,中位数还是位于最中间吗?
生:不一定。
师:也就是先要把这组数据?
生: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师: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最中间位置的数,顾名思义,我们就叫做中位数。
2、与平均数比较认识中位数的优点
师:为什么用中位数代表二班成绩的一般水平比平均数更合适?
生:在这组数据中,由于个别数据偏低,影响了平均数,平均数已经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师:中位数有没有受到这些偏小数据的影响?
生:没有。
师:也就是说中位数不会受到偏小数据的影响。会不会受到偏大数据的影响呢?
生:也不会。
师:正因为中位数有这个优点,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所以有时用它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出示: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因此,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