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优秀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优秀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 篇一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趁着今天天气好,我和妈妈带着外婆来到了家门口的飞龙湖。

双脚还没踏进飞龙湖,漫天的风筝早已映入眼帘。妈妈一下子就看出了我的心思,领着我往卖风筝的小贩那走。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让我挑花了眼,还是印有奥特曼图案的风筝更适合我的风格。于是我带着我的风筝往人潮中走去。看着别人的风筝都飞的高高的,我跃跃欲试。

我让妈妈放着线,我带着风筝跑,但是不管我怎么跑,风筝没飞多高就往下落了。外婆好像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沮丧,“让外婆试试,这得配合风的方向跑,你们现在玩具太多了,都没放过风筝,外婆小时候都是自己做风筝放的。”果不其然,在外婆和妈妈的配合下,我的奥特曼总算飞上天去,在高高的天空中占领着一席之地。这下我只要时不时扯着线,一收一放,注意着风向,风筝便不会落下来了。

我左手握线满分作文网站在草地上,眯着眼睛抬头向上看,天空中好似举办了一场风筝选美大赛。不知是谁家的“超人老爸”悠哉游哉地飞在空中;“老鹰”紧缩着爪子在天空中盘旋,那双犀利的双眼紧盯着地面,像是在捕捉猎物;再看“艾莎”和“安娜”,也从冰雪王国到我们这里来做客了。

正当我沉迷于欣赏它们的风采时,一回神,我手里的线怎么消失了?还来不及反应,我猛地一抬头,看到风筝已经离我远去了,原来是线放完了,风筝飞走了。可风筝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掉落在哪里了,妈妈安慰我:它一定是回归天空,去更好的地方了。谁知过一会儿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看到一个小孩拿着跟我一模一样的风筝时,我很确信这就是我的风筝。上前确认一番,真的是我的奥特曼,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的太美好了。我的风筝之旅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风筝飞呀飞,心儿飘啊飘!快乐的心儿风筝里藏!

追风筝的人作文500字 篇二

线,断了。

风筝慢慢消失……

我和爸妈来到两河公园,找到一块不宽但总不见尽头的草地上,拿出风筝,把线系得紧紧的,左手拿起圈风筝线的滑轮,右手攥住一段线,理了理线头,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射了出去。

但风筝像跟我对着干,我跑得越快,风筝就越抗拒,它挥动双臂,拼命地把我向后拽。但它终究干不过我,便狼狈而不死心地跟在后面,一会儿躺在地上,蹬着双腿,想赖皮;一会儿又不留神地被我扯到空中,一摇一摆地跟着;一会儿又左蹭右蹭,我猛地一拽,它便飞了出去。

慢慢地,它便不再反抗,顺从地享受着凉爽的秋风所带来的快感,开始在空中飞翔。

不知怎么回事,风筝开始“抽风”,它剧烈晃动着,双腿抽搐着,头一上一下,呈波浪线形。它飞也飞得不怎么样,一会儿飞到左边,一会儿飞到右边,上下移动,情绪激烈。

我知道,它又开始反击了。

我拿出一把锋利的指甲刀,假惺惺地装作要剪断风筝线。

它好像看懂了我的意图,拼命摇头,不要,不要!说着,便像一支利剑,直直地穿透云层,飞到所有风筝的顶端,仿佛在展示自己的英姿。

放线的滑轮发出“吱吱”声,线到头了。

如果不接线,风筝将挣脱束缚,飞到空中或许掉落,也或许飞上大气层,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

“快去买线呀!”我急得直跺脚,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闭上眼,做着最后的祈祷。

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

线,断了。

风筝慢慢飘走,我总想抓住风筝线,但又总抓不住,我只能看着不可触及的风筝渐渐远去,变成一个小黑点。

风筝慢慢消失……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三

追风筝的人,将人类的伟大与懦弱、知足与贪婪、善良与残暴、忠贞与谎言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让人情不自禁地反思自省。

从阿米尔与哈桑,阿米尔与索拉博之间的千丝万缕,让人们享受着兄弟手足之情,血溶于水之感,为你千千万万遍。教导人们要尊重并珍惜身边的每个人,为彼此要勇于挑战,敢于承担,乐于奉献。也要保持真诚,信守承诺,积极交流。

我欣赏阿米尔与拉辛汗的微妙切合,两者之间或是朋友,亦或是师生,更甚是父子母女,一个微不足道的言辞举止都会给别人的人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或许这正是在教会我们这些即将为人父母亦或已成父母之人在教育子女时,多点耐心,少点苛刻;多点肯定,少点打压;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我甚赞阿米尔与索拉雅的结合,这俨然成了爱情美好,胜过一切的有力证明。无论出生,无论过去,欣然接受,坦然面对,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彼此理解,支持,信任,风雨同舟。

最后,我欣喜我生活在一个美丽和平,国泰民安的国度,生活富裕,温饱不愁,安全无忧。我深知祖国的荣辱兴衰,与每个国民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珍惜革命烈士给我创造的新中国,我热爱我的生活,更热爱我的祖国。我为正在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人们祈祷,愿你们能有个美好的未来,安定的家。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我追逐在路……

追风筝的人作文600字 篇四

今天,表弟和王炜哥哥都来了,我非常开心。

聚一起时,我们围成一团,好像要开政协会一样,大家商量玩什么,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做风筝。要做风筝,可把我高兴坏了,因为我做过风筝,这下我可要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

我说:“王炜哥哥,让我来做吧,我在学校可尝过呢!”可王炜不同意,居然神气地说:“我比你有经验,再说我读初一,你才四年级,我的动手能力肯定比你强!”我争论不过他,只好悻悻地把露一手的宝贵机会让给了他。

我们准备材料。我从家里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张报纸,王炜找到了一根有小芦枝的芦杆,他两脚踩在芦头上,两手抓紧芦枝,咬紧牙关,使劲一拔。可芦枝长得太不结实,王炜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接着继续,第二次,第三次……一共拔下了四根芦杆。然后他把芦枝裏在报纸的一角,卷了几圈,再用胶带一粘。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神秘地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只好耐着性子看下去。终于,一个菱形的风筝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恍然大悟,这才知道刚才做的是风筝的骨架。

接着,他又找来两根既短又粗的芦杆,将它们摆成十字架的模样粘在报纸的中间,做成风筝的龙骨,再找来一根长长的线,将线的一头死死地捆在风筝正中间的芦杆上,好像捆逃犯一样,又找来一根小棍子,将线的另一端系上并卷起来。最后又贴上一根彩色的丝带,装作风筝的尾巴,一只简单却很漂亮的风筝就做好了。

我们来到田里,表北擎风筝,我拉线,王炜指挥,嘿,风筝居然上天了!大家奔跑着,欢呼着,看着风筝越飞越高……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五

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为你追来那只蓝色的风筝,虽然付出某种沉重的代价,但这真的很棒,不是么?

“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你闭上眼睛,然后听到自己说。“我想我无法再面对哈桑。”

于是你把自己崭新的手表与阿富汗尼钞票塞在哈桑的毛毯下面,你大概想不到他会承认他做一场子虚乌有的偷窃。

你说你能够想象他们两个在那间昏暗的斗室里面如何的掩面哭泣,哈桑恳求阿里不要揭发你。

那么我认为哈桑是幸福的,他也是不幸的。

他的内心一片坦荡,从来不做令自己愧疚的事情,他成功的用自己的一切守护你。离开后他至死没有再见到你,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与你有着同一脉血缘。

“他只是个哈扎拉人。”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但我再没有见过令一本像这样动人心弦的书。

犯错。错过。然后用一生去寻找救赎。

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六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是来自哈桑,哈桑为了阿米尔可以去做任何事。而阿米尔却眼睁睁看着哈桑受辱最后跑开,隐瞒了一切就这样背负着这个秘密一生。

阿米尔其实很自私,为了单独得到爸爸的爱,在爸爸要带哈桑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拒绝,在爸爸要给哈桑礼物的时候嫉妒,在爸爸拍哈桑肩膀的时候羡慕。或许是因为他总得不到爸爸的赞赏,希望爸爸能够正眼看自己一眼。可是对于哈桑,真的很不公平。他与阿米尔同父异母。如果早知道这一点或许阿米尔就不会那么对待哈桑。或许只是一个身份就可以改变阿米尔的态度。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把阿米尔当作朋友,忠诚从不说谎。最后却是很无奈的说谎,离开,消失在阿米尔的世界里。一切又都是为了阿米尔。“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声音没有消散,街巷角的一幕一遍遍重演。不能说出的话,不能道出的悲哀,阿米尔只能承受他所应承受的。

“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这样说。

拉辛汗喜欢他写的故事,喜欢亲切的叫他“亲爱的阿米尔”,对他总是很和蔼。而爸爸那时没有过。

追风筝的人,追的是自己心中的信仰。哈桑知道风筝就在那里,从不用抬头看风筝的方向。他的方向在心中,无所畏惧。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七

这是一个关于阿富汗少年心灵自我救赎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人性真理的探讨。它是一个悲剧,一个宽恕,一个救赎。

人之本性虽是虚无,然万物生于一,归于一,在这份虚无中难免会滋生出一些原罪,他们分别是:贪婪,色欲,贪食,妒忌,懒惰,傲慢,暴怒。人们只熟知“饿”是一种本能,“ 渴”是一种本能,却没有意识到罪恶也是一种本能。在《追风筝的人》这种书中,所有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无一不是起源于人的原罪。每个人或多或少,手上总沾有一部分鲜血,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者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行为,又或者,被伤害者已经宽恕了这一行为,然而我们终将无法逃过自我良知的谴责。有的人或许怀着这份自我谴责煎熬的度过一生,而有的人,会走上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比如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阿米尔。

并非有所作为后才造成了罪恶,有时候“不作为”也是一种罪恶,阿米尔看着自己的同伴阿桑惨遭种族歧视之痛,受人侮辱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与其说是他的懦弱,不如说是他没有克服“恶”的勇气。他认识到这一种背叛,然而他自认为无能为力,甚至为自己的懦弱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来证明自己的“正义”。

人性就是这样,人们往往太以自我为中心,心安理得的在内心制定着道德的法则,所谓社会公德,人们只认同与自己内心道义相符合的那一部分,我们活在自我欺骗的世界里,活在“大多数人认为”的世界里,活在苍白的话语和苟且的文字里。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