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过 桥最新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整编的过 桥最新6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过 桥 篇一

兰兰过桥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三册第9课)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了解两座新型桥的样子、特点,体会新型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发明创造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向往科学和发明创造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读好课文。

2、            了解新型的桥的特点,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兴趣。

教学准备:

CAI课件:潜水桥的画面;鱼儿在桥周围游动,船在船顶划动的动画效果;塑料桥的画面;人物从塑料桥上通过的动画效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            你见过什么样的桥?还听说过什么样的桥?

2、            今天我们要和兰兰一起去过两座新型桥,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特别注意指导几个长句子中的停顿。

三、        分析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和词语,通过各种形式,达

到人人动口练读的目的。

2、            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运用已掌握的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形声字的规律、熟字和生字进行比较等方法记字形。)

3、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

结:右上边是“士”,不是“土”。

野:右边不要写成“矛”。

专:上面不是“土”,第3画是竖折折,最后写点。

4、            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学生写好字。

兰、专: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座:广字旁的“撇”要长,包住里边的“坐”。

野:左短右长,“里”的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5、  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过 桥 篇二

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表演诗歌。2、教育幼儿懂礼貌,知道要尊敬老人。

活动准备

小白兔、山羊公公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诗歌名称、内容。

1、有一首诗歌,说的是小白兔和山羊公公过桥的事,还记得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吗?

2、《小白兔过桥》的诗歌里讲了什么?

二、集体朗诵诗歌一遍。

三、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

1、小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怎么样?

2、小白兔看到谁走来了?

3、山羊公公是怎样走上桥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4、看到山羊公公走上桥,小白兔是怎么做的?说了什么?

5、河水听了小白兔的话怎样?

6、小鱼听了小白兔的话后怎么样?

7、河水和小鱼都夸小白兔什么?

四、学习表演诗歌。

1、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4、带领幼儿表演诗歌。

3、集体边念诗歌边表演诗歌。

过 桥 篇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要起边放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来过过去过往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西字头。

板书:—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第5笔竖弯,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起来起床起始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一边旁边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过来过去 要好 起来 起头

两边 天边 地边 放开 放学

◆[2005

过 桥 篇四

内容:过桥摘水果   目标:  1,幼儿踩着高跷走各种类型的桥(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的平衡木,不同 的间隔物),发展幼儿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让幼儿判断走不同的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及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重点:利用高跷在桥上练习平衡难点:用高跷上下桥时注意保持平衡。准备:高跷,录音机,磁带,水果,搭桥的各种材料场地布置如图:   过程:  一, 准备活动  1, 幼儿四散在场地周围上高跷  2, 幼儿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绳子拉紧点, 步子跨远点, 小脚抬高点  二, 探索活动  1, 探索过桥的方法  语言导入:这里有许多小桥,我们都去过过各种小桥,过小桥时想想怎么样才能稳稳当当地过小桥。  2, 幼儿第一次过桥交流:  1) 你过桥时有没有碰到困难?我们可以怎么样来解决?怎么样才能很稳地过桥?  2) 小结:线要拉紧,脚和高跷要做朋友,上桥时脚抬高一点,下桥时步子不要跨太大。  3, 幼儿再次过桥  1) 幼儿尝试走不同类型的桥(高低,间隔,宽窄等)  2) 教师观察并鼓励幼儿走不同的桥。  4, 幼儿合作搭桥,并尝试走自己搭的桥  语言导入:这里有一条河,河上什么也没有,我们要过河,怎么办呢?我们自己找些好朋友来,搭一座能过的桥。  1) 启发提问: 在河上可以搭什么样的桥呢?  2)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搭桥  3) 尝试走自己搭的桥(允许幼儿调整)  5, 游戏:过桥摘水果  每个幼儿选择一座能过的桥,过桥后摘一个水果。然后从边上返回,把水果放在篮子里,再过桥去摘水果。三种水果都能摘到,并鼓励幼儿过三次不同的桥。  三, 放松活动  我们一起来跳跳“摘果子舞”。结束。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体育不仅是对身体的教育(生理目标),同时体育又是通过身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活动(包括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健康教育等)本次活动《过桥摘水果》所选择的器材是高跷。走高跷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在走高跷的活动中可以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在本次活动中,我适当地设置了一些情景,增加一定的难度,帮助幼儿勇敢的迎接挑战,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3条。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流程:  第一个流程:热身活动  活动开始,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自由地在平地上练习走高跷,这个环节既是整个活动的准备,又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反馈,(活动前幼儿已会在平地上走高跷),同时,又渗透了下个环节中的动作技能。如教师让孩子绳子拉紧点,步子跨远点,小脚抬高点,这样使他们对上、下桥过程中的技能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流程:探索活动  这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让幼儿过平坦的桥——过变化的桥——走自己搭的桥三个步骤完成。  1、 过比较平坦的桥:让孩子在比较平坦的桥上自由探索,如何才能稳稳当当地上、下桥,通过集中讲评示范解决脚和高跷做朋友,绳“拉紧点”这个技巧,这也是一个教学重点,并让幼儿继续练习掌握这个技能。  2、 过变化的桥:当幼儿掌握了稳稳当当上、下桥的方法后,我就根据幼儿活动水平提供了可选择的、难度不同的桥(宽窄、高低、间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能力判断哪座桥适应自己,然后再进行选择。给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幼儿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发挥幼儿的潜力。  3、 过自己搭的桥: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这里,我让孩子自己搭桥。在搭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的动作和思维共同参与。由于这些桥是给孩子们自己搭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材料,再一次吸引和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增加了挑战性,孩子们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增强了信心。  4、 游戏“过桥摘水果”:游戏设置时,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桥,使每一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将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个流程:放松运动  整个活动后,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到位了,让幼儿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跳跳摘果子舞,有利于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

过 桥 篇五

(第一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1.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面,小同学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去)

(4)在河水漫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 要 起 边 放 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 ”,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 ”,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 ”,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 来过 过去 过往 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 ”,西字头。

板书: —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 ”第5笔竖弯“ ”,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 ),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 起来 起床 起始 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 一边 旁边 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 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 ”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过来过去  要好  起来  起头

两边  天边  地边  放开  放学

过 桥 篇六

北京景山学校 特级教师 马淑珍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二 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过(走过)  要  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    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又 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  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在生字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问学生,你们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呀?启发学生说出:"过"与"边"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都是"走之旁,"只是里面不同。这两个字,字形相近,可教给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再启发学生说出"起"字是”走”字旁,里面是自己的"己"字。教师告诉学生说:"起"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个'走"字,里面是个"己"字,(教学生说一句顺口溜:起床先别走,叠好小被子"指'己'字"再走。)同时告诉学生:"走字旁"的最后一笔要拉长,要托住里边的"己"字。  继续教学生认:"要”、"背”、"放”、"又"四个生字,从中教学生识记部首:"西字头”(要与西字区分);"反文旁”(攵)告诉学生是:四笔反文,不要写成三笔(攵),注意西字头与西字的写法不同,”西字头”的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要"字的下半部分的"女"字不是女字旁,第三笔是横不是提。最后可教说:"西女要”、"北月背”,以帮助学生掌握字形。教"又"字可告诉学生"又"字的意思是:"重复。连续"的意思。让学生用"又"练习说几句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字的字义。  带领同学齐读生字词:"过”,过桥的过,过桥。"要”,要过桥的要,要不要的要,重要,主要。"起”,一起的起,一起。”边”桥边的边,桥边。"背”,背过去,背过来的背,背上。"放"放学的放,放学。"又"又过来的又。(分行读、男女生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按结构分析字形,指名同学说出:"过、边、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要、背"是上下结构的字。 "放"是左右结构的字。  "又"是独体字。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字卡、词卡。(开火车认读)  2.用七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练习。  3,猜字谜游戏。 4.将卡片放在板槽内,请一名同学读字,两名同学找,看谁先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七个生字。  5.齐读一遍课文。  6.指导书写生字,每个字只写3遍,课上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 。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分析讲解课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受到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使 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复述本文,完成课后作业 。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齐读全文。  (二)分析讲解全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事儿?)  问:这段里只有--句话,这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座小桥。  问:一座什么样的桥?  答:是一座小桥。(学生答后,老师让学生讲讲小桥是什么样子,与大桥相比较。)  齐读这一段,自由读这一段,说出这一段里只有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段。(请五名同学每人只读一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打出投影幻灯:雨天里,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去上学。)  答:有一天下大雨,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  问:他们走到桥边看见了什么?(出示幻灯片)水从桥下流过,还是从桥上流过?  学生答后,教师说:"因为下大雨,河水涨得比桥高,河水漫过了桥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从图上看出,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重点讲"漫过"这个词语。)  问:雷锋和小同学都遇到了困难;雷锋是怎么说的?(让同学读第二段中的第三句话。)  读:来,我背你们过桥。  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回答后,再读一遍这句话。)  答:雷锋。  接着,齐读第四句话。读后提问:雷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同时打出投影幻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画面。)  指名读这句话后,提问: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怎么做的呢?(让同学齐读第五句话。)  问:雷锋背同学过桥的次数多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答:放学的时候,他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问:"一个一个"和"一个"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和一个个"意思一样吗?  齐读第四、五两句话,读后回答问题。  问:课文中的"背过去"与"背过来"各是指什么时间?  答: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教师说:这两句话具体讲雷锋是怎样背小同学过桥的。这里的"背过去"又"背过来"是告诉我们雷锋不止一次地背同学过桥。在大雨中,雷锋背着小同学来回走在小桥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体会一下,在大雨中,他背着打着伞的小同学在漫过河水的小桥上来回走很多次,你们说说,困难不困难,辛苦不辛苦。(讲这些话时,要引导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一边看图一边讲,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到雷锋在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的情况下,背同学过桥的困难和辛苦。)  (三)总结全文  1.请两名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读旁白的话,一个人读雷锋说的话。)  2.齐读全文。  3.问:这篇课文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儿?  答:讲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儿。  教师说:对。这篇课文是叙述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全篇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写雷锋小时候上学必经过-座小桥。第二段写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的,雷锋叔叔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过桥不好走,他想的是小同学过桥有困难,他在大雨里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又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里的"又"是指背了不止一次两次,"过去”、过来"这两个词就告诉我们雷锋从这边往那边(叫过去)又从那边往这边(叫过来)一个一个地背送小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向他学习。  (四)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大家要向雷锋学习什么?”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五)指导朗读  教师先范读,要注意几个长句子的读法。如:"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上学去"及后边两个重点句都比较长。在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小同学"后边稍稍停顿一下,要重视通过范读来指导朗读。  (六)指导复述全文  教师分段分句指导读,每读完一句话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掌握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再指导复述就容易多了。  (七)课后作业   1.回答问题:  下雨天,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2.填空练习。  ①下雨天,河水漫( )小桥。  ②( )的时候,雷锋把( )背( )。( )的时候,雷锋又把( )背( )。  3.读一读,比一比,进一步掌握字形,牢固记忆所学的生字。  方--放 西--要 己--起  4.写出本课两个走之旁的字,并组成词。  辶 ――( ) 辶 ――( )   5.朗读、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15.过桥  下大雨 河水漫过小桥  上学的时候 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放学的时候 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四 教学提示  (一)两个重点句子是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地方 1.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要让学生掌握 过去:从这边到那边。  过来:从那边到这边。  "背过去"又"背过来"是指背了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  一个一个: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的意思。 五 资料  雷锋,湖南长沙人,共产党员: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雷锋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六 课后记 七 提示  作者简介:马淑珍 女 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任全国集中识字教研会理事。1983年获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称号,代表性论著有《小学生训练与思维》《特级教师教学丛书》《启蒙教师的责任》等。 按照儿童年龄特点,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把集中识字教学同发展儿童语言和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