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总复习》教案【优秀5篇】

期中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要认真复习。学校也会安排广播通知大家注意事项。关于期中复习广播稿的有哪些呢?高考家长帮为您精心整理了《总复习》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总复习》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1)二月份生产的洗衣机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2.5小时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1)一个数与7.6的和的2倍是24.8。求这个数。

(2)一个数除1.6等于2300减去2.8乘以450的积,求这个数。

一、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装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装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运大米和面粉4吨。

(2)百货公司进一批羊毛衫,进货价X元,出售价是进价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复习指导。

1、红星机械厂用9千克钢材制造一种机器,每台用钢材52千克,制造80台后,改进工艺,每台只用刚才45千克。余下的`刚才还可以制造这样的机器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A、算术方法。

(9-52×80)÷45

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请说出相应的另几个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

(3)比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四、五年级同学工植树187棵,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驶52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引导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独立作业。

复习五的其余题目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81]

总复习 篇二

(二十四)比和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1页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l~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能应用比的意义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二、复习比的知识1.复习比的意义。 (1) 提问:什么叫做比?(板书: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 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 (3) 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板书出一个比)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前项 后项 比值)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板书: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板书:前项÷后项=比值)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一般方法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怎样的数?(板书:结果是一个数) 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 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的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o。提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2) 提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板书:比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o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板书:化简比) (3) 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板书: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板书:是一个比)向学生说明要化成最简整数比。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 (1)引导比较。 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强调两者在解答的根据、方法和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 (2)做练习二十一第3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三、复习按比例分配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 2.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1)题。 (1)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板书: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怎样想。 提问:求公鸡只数和母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你认为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按怎样的方法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要怎样想。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口答,重点要求学生说明第2题怎样想的。 2.求未知数x。 1.3 :x=6 =0.5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强调说明长加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五、课堂小结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6题。(二十五)比例和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复习比例知识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o.4 :3=2 :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三、复习比例尺计算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3.学生讨论、操作。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 :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l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4.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四、综合练习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ll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五、讲解思考题让学生读题。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2)、(4)、(6)。(二十六)正、反比例及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l、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1.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还是积一定。 2.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四、课堂小结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题。(二十七)比和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l,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可以怎样理解?提问:按照1 :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老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找一找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讨论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各是怎样的? 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 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第(2)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提问:用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用比、分数或倍数表示两种量关系的条件)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活、合理地解答。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一练”第3题。

总复习 篇三

第三课时【复习内容】数的整除,p74页练习十四12—18。【复习要求】1、熟悉有关整除的概念。2、能区分相关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数的整除概念的区分和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本p74—75。二、知识梳理:通过学习回顾师生共同归纳:                  1    约数的个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质数                            互质数数的整除→自然数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短除法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奇数         能被2、3、5能不能被2整除    偶数        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了解区分以下概念1、整除和除尽  除尽包括整除,但整除不包括除尽。2、自然数的两种不同分类:按约数个数分,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按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分,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3、质数和互质数。质数指一个数,互质数是指两个以上数的关系。4、质因数和因数。5、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同点:都是三种方法    排列法一般方法(短除法)特征方法特征方法:⑴如果两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⑵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约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四、练习、巩固1、口答p75页练一练⑴、⑵题。2、课堂练习⑶、⑷、⑸题。3、同桌讨论p78页⑿、⒂题。4、作业:⒃、⒄题。5、补充作业:填空:⑴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分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数位上是零,这个数写作(        )。⑵用0、4、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中,能被5除的有(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有(    )。⑶用一个数去除30、45、60正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⑷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⑸有一个四位数a43b,能被45整除,这些数是(    )。

《总复习》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熟练利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口答。

6 X9= 8×8= 72÷9= 36÷6= 28+4=

18-9= 18÷3= 7 X4= 17+43= 20÷5=

10÷7= 58-28=8×1= 9×3= 6 X0=

40÷8=44+55=4×3= 5×6= 14÷2=

2.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譬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导人: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过的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同桌之间互背乘法1:3诀。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混合运算(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1)让学生完成综合练习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2)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3)出示第3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出示第4题。

这是一道口算题练习,让学生快速作答该题,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5)出示第5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1)每8个放一个盘子,需要准备( )个盘子。

(2)老师有15枝鲜花,每3朵扎成1束,可以扎( )束。

(3)老师有15枝鲜花,平均扎成5束,每束( )朵。

(4)小陈要折21个纸鹤,每天折7个,折( )天就折完。

(5)小陈要折21个纸鹤,要3天折完,平均每天折( )个。

2. 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5○5=3 3○3=9 24○6=4 16○4=4 5○5=10 18○6=12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总复习 篇五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1. 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

( 1 )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 9. 8.}     8 ÷1={7. 1. 8.}      42 ÷6={7.  4. 6 .}……

( 2 )填空

21÷7=   48÷6=   72÷=9

21÷=7   48÷=6   72÷9=……

6.比一比谁最棒。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 6=×3       2×=3×

7 ×> 8× 2    ( ) × 8 < 6×5      24÷ ( ) > 24÷( )

7.练习作业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