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音乐教案《摇篮曲》(精选10篇)

摇篮曲欣赏08-07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理了音乐教案《摇篮曲》(精选10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朋友们。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曲 篇二

教学设计沙湾中学 商海青一、        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勃拉姆斯的这首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3、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轻柔声演唱2难点:分析综合中外的异同四、    教学流程程序教师活动预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钢琴弹奏旋律 和着音乐走进教室,找好位置坐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导 入 新 课打出幻灯片(母亲哄孩子入睡)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什么?自由发言(妈妈、小时候、入睡、歌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聆 听 体 验1、播放幻灯片打出问题: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幻灯片:为了表达的感情,用怎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3、请用你想象的处理方法试一试。 1、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唱的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2、讨论得出:速度徐缓,力度较弱。 3、提出自己创作的歌曲方案,用自己的方法处理歌曲1、初步体验歌曲,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基础。 为学习歌曲、总结歌曲特点做良好准备。 通过亲自体验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歌 曲 教 学范唱,要求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动作。边听范唱边做动作(有的模仿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小孩……)启发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1、          弹钢琴,2、          播放录音3、          要求用轻柔声演唱歌曲1、模唱2、跟录音一起唱3、用轻柔声演唱改变以往一句一跟的歌曲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完整体验。演 绎 歌 曲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的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动作、歌唱、用节奏伴奏……)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  合  阶  段欣赏中外:(一)声乐曲:1舒伯特2东北民歌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莫扎特聆听两首1、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2、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3、总结得出:是一种音乐体裁。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欣赏中外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摇篮》音乐教案 篇三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除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四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1、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2、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3、创作: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

2、通过演唱、欣赏,帮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3、通过创作练习,加深学生对摇篮曲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摇篮曲》风格特点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准备

星空图、旋律线条图,星星、月亮、白云、十虫、小乌、小宝宝的图片,旋律片段。

教材分析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摇篮曲,旋律琅琅上口,在学习上没有难点。而温柔甜蜜的歌声也很容易激起一年级孩子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想以歌曲的学习作为基点,拓展出欣赏、创作两个环节,通过唱、听、创,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下同民族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轻柔、亲切的情绪与情感特征,在美的音乐中奉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很美的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星空图,画面上展示的是夜空中满天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2、师:谁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在我们所学的歌曲中,你觉得哪首歌最能表现这幅画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画,听着音乐,用优美的歌声把这幅画表现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以形象思维和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课堂伊始,通过学生熟悉的画面和歌曲,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夜色中。)

二、歌曲教学:

1、师:非常感谢大家的演唱,你们的歌声好象真的把老师带入到了美丽的夜色中。瞧,现在夜更深了,星星闭上了眼睛,月亮姐姐也不动了,可爱的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摇着摇篮,轻轻唱起了歌。(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与录音范唱相比,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激起孩子的共鸣。)

2、师:听完妈妈的歌声,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用“1a”轻轻哼唱一下旋律

第一遍:哼唱,注意音准

第二遍:模仿妈妈怀抱婴儿。边哼唱边晃动身体,注意韵律感

第三遍:边唱边用手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注意旋律的起伏

(设计意图:教学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层次的推进。三遍哼唱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学生的'哼唱就不会显得漫无目的,而是能获得纵向的提高与发展。)

4、师: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在听唱中辨析歌曲的相同乐句,同时出示旋律线条图)

(设计意图:在聆听与演唱中培养学生听辩和分析曲谱的能力。)

5、师:妈妈对着亲爱的宝宝唱了些什么?仔细听!(师再次演唱歌曲)

你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星星、月亮、天上的白云、小虫、小乌、小宝宝)

6、师听学生回答,边按节奏朗读歌词边在旋律线条图上分别贴上这些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识字较少,歌词的学习往往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通过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很快识记歌词,用很少的时间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师:想一想,妈妈在看着自己宝宝哼唱时,会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表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这种轻柔的声音,安静甜蜜的表情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8、师:小宝宝听着甜美的歌声就要进入梦乡了,想想看,最后一句应该怎样唱呢?(引导学生用渐弱渐慢来处理结束句的演唱)

9、完整演唱歌曲,师揭示歌名:这首动听的歌曲歌名就叫《小宝宝睡着了》

(设计意图: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也就是要在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音色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延伸拓展:

1、师:妈妈的歌声包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你们还记得你们的爸爸或妈妈是唱着什么歌儿哄你们睡觉吗?

2、学生相互交流唱一唱。

3、师: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是听着什么歌儿入睡的吗?(师演唱黎族民歌《摇篮曲》片段)

4、小组讨论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师:像这样父母抚慰宝宝入睡时咏唱的歌谣,我们都可以称为摇篮曲,老师这儿有几个旋律片段,你能分辨出哪首是摇篮曲吗?为什么?

6、师:摇篮曲通常速度较慢,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深情。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就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它的作曲者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现在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在这整个欣赏环节中,从选材看,有童谣,有民歌,有外国创作歌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教学手段看,有师生的对话交流,有感知后的总结,有总结后的检验。学生通过这些环节真正了解了什么叫摇篮曲。)

四、创作:

1、师:优美的旋律,甜美的歌声让我们都陶醉了,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创作一首摇篮曲呢?

2、师先示范创作一首四小节的旋律。

3、分小组用d。、re、mi三个音创作四小节的旋律,并填入歌词。

4、展示各小组创怍的作品,集体演唱评析。

(设计意图:学生的创作并不要求有完整的作品呈现,只要有四小节舒缓的旋律展现,我相信学生就已经能准确把握摇篮曲的风格了。)

五、小结

布置作业:请学生通过电脑、音响等多种途径收集各国各个民族的《摇篮曲》。

(设计意图: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同时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这节课的教学基调却是抒情柔美的。如何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轻柔的演唱,充分感受摇篮曲抒情柔美的特点呢?我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静静地、深刻地体会音乐之美。通过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由于歌曲比较简单,所以我在理解教材主题内涵的基础上,自己重组了教材,将课题定为《摇篮曲》,教学内容包括唱摇篮曲,听摇篮曲,创作摇篮曲,教学中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唱、听、创作三个维度让学生感受表现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本课教学中,我摒弃了常见的播放录音范唱的环节,而改为老师自身的范唱。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诱发学生的实践举趣,产生了情感共鸣。在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

3、突出情感的歌唱教学

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我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创设了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避免简单地“机械训练”。教师的语言也要符合“美”的要求,对于学生不适合的演唱方式,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悄悄地提醒:“小宝宝要被吵醒了,妈妈的歌声能轻一些吗?”避免学生产生失败的挫折感。

音乐教案《摇篮曲》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心参加教学活动,用自然圆润、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2、通过分析,感受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习惯与潜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空拍换气及节奏的掌握。

教学策略:

感受体验法示范法设问引导法巧设铺垫法教师暗授学法

教学用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爱尔兰摇篮曲》,学生在温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2/41234│5─│i5.︳i5.│5432│1─‖

(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剧片段

(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

师问:家庭教师用什么方法让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的入睡了?

生:催眠曲

师:这天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练习要求:尽力持续喉头稳定,喉咙打开,声音位置统一。

【设计意图:

1、调整发声状态,用良好的声音来歌唱。

2、为解决歌曲中的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难点巧设铺垫。】-

三、新歌学习

(一)感受与体验

1、教师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学生聆听歌曲。

师: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2、师: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及曲式结构?

生:(讨论)较缓慢,温柔亲切,单二部曲式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

(二)学唱歌谱与歌词

1、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

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就应在哪换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2、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通过比较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带着对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的理解全体跟伴奏齐唱。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四、拓展训练,即兴创编

1、请1-2名学生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2、“换词游戏”,鼓励学生即兴创编

3、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带给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潜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五、课堂小结:

1、师:学习本课有何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期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设计意图:知识技能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对爱有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摇篮》音乐教案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让幼儿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让幼儿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相应的图片6张

三、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1)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2)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四、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音乐教案《摇篮曲》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时安排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环节目标(设计意图)

操作过程

环节反思

备注

情景导入

、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

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让学生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

、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

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它将贫穷送给舒伯特,让它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又冷又饿得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他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有一首克劳帝乌斯写的诗,使得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师读第一段歌词,出示第一段歌词)

3、师: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摇篮曲)看到这首诗以后,舒伯特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他想到了谁?

4、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人在情绪最脆弱和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摇篮曲》,甜甜的睡去。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

师生互动

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让学生理解节奏和速度。

、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使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学生朗读歌词

2、师: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费送给了他一盘烧土豆。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边,弹起了这首《摇篮曲》。(教师模仿舒伯特走到钢琴边弹唱《摇篮曲》第一段)

3、师:简单的八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了一首千古传唱的歌曲。哼唱一下这动人的旋律。

4、比较演唱,解决难点。

a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舒伯特为什么要在这儿(第六小节)加上一个前倚音呢?

b比较演唱:

师:让我们来唱一下没有前倚音的效果。(平淡)

再唱一唱有前倚音的`效果。(内心深处的触动)

小结:加上这个前倚音,更能表达舒伯特当时的那种内心深处被触动的心情。现在我们来唱一唱。

导入:回想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回答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等)

师:让我们用妈妈温柔、亲切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

a学生唱一唱。

b学生用动作参与演唱。

6、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动作?(教师提示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就做一个妈妈的动作)

7、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

8、整理摇篮曲的特点

(1)、主题:母爱

(2)、速度:中速稍慢

(3)、力度:弱

(4)、旋律:轻柔、甜美、徐缓

9、拓展延伸:欣赏几首摇篮曲,体会摇篮曲体裁的音乐特点。

(1)、东北民歌《摇篮曲》

(2)、舒伯特《摇篮曲》

(3)、网络歌手香香《摇篮曲》

用同一体裁,不同的音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很感兴趣。

小结

每一首摇篮曲都是由母爱谱写而成,每一句摇篮曲都是母亲对孩子美好的祝愿。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呼唤。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对摇篮曲的学习,更深刻的理解母爱、感恩母爱、用我们的行动回报母爱!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音乐教案《摇篮曲》 篇九

活动名称:

《摇篮曲》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解放军》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习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摇篮》音乐教案 篇十

一、活动题目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五、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七、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