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整理的阅读《论持久战》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模板 篇一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体会优秀 篇二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成功预计了这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将面临的战争结局——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终胜利是中国的,只能持久战。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景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终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备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将其视为克敌制胜之法宝,组织军事专家深入学习。自我也更是认真研读,又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并不夸张!
精选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篇三
据传毛主席在延安窑洞连续七天七夜奋笔疾书,连右脚布鞋鞋底被烧出一个洞都没有察觉,终于完成举世闻名的《论持久战》。一方面由于好奇,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作业,于是便选择《论持久战》,结果我不得不承认毛主席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人。
《论持久战》全文共论述21个问题,前9个问题主要论述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后12个问题主要阐述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去的最后的胜利。《论持久战》的每句每字都是精华,很难找出那一句作为其中心句,若一定要的话,蒋介石的总结很精辟:“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毛主席将马克思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虽然现在建党90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持久战》就无用武之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毛主席的精神永不过时。
国防外交思想 篇四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指出: 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地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 “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1]465 -466这即指明了外交工作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形成了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一毛泽东的国防外交思想的基本点。在 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中国无论如何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1939 年初,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英译本的序言中又强调了这个思想,指出: “在伟大抗战中,基本的依靠中国自力胜敌……但同时,需要外援的配合”[4]146.毛泽东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抗日的外交思想,还制定了一系列抗日的外交政策: “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日意侵略阵线。联合朝鲜和日本国内的工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355 -356; 主张立刻和苏联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订立军事政治同盟; 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争取他们的援助; 积极开展民间外交,以弥补政府外交的不足。外交是国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军事斗争所不可或缺的。毛泽东的抗日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受到了广大抗日力量的肯定和拥护。最终,在国共两党和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下获得了预期的积极成果,中国的抗日战争先后得到了苏联、美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道义上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形成了广泛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加速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毛泽东抗日外交思想的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重视争取外援。这一在战争时期确立的基本原则,从未改变,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发展 m.jingyou.net 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既有生存安全问题、也有发展安全问题,既有传统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面临着十分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面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解决这些问题,仍需以毛泽东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外交方针为指导,主要是在把国内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营造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争得国际社会对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权益决心的理解、尊重和支持。通过国家层面、军队层面和民间层面的多层次外交工作来管控危机、遏制冲突,扞卫主权,达到维稳和维权的统一。多年来,我国外交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时代特点; 为稳定和发展同大国的关系,走出一条确保战略全局安全的路子,提出了构建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为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与互利共赢,提出了 “亲、诚、惠、容”合作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为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倡导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 为继续深化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出了 “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 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推动 “南南合作”和 “南北对话”,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实行 “远交近攻”外交战略,收到了积极效果。 “远交”战略即间接的“一带一路”和 “亚投行”战略,有人称之为习近平的 “双支柱战略”的外交大战略布局。 “近攻”战略即直接与有争端的当事国之间,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领土领海争端,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维护国家权益的能力。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特别是 “一带一路”和 “亚投行”战略布局的背后,深含着 “大国防”战略思想,对化解某些西方大国挤压、孤立、围堵中国崛起的企图和调整世界发展战略格局将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除了国家层面的外交努力之外,中国军队也全方位地开展军事外交,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同时,还大力开展民间外交,以民间外交推动国家外交,加强国家间的交往和友好相处,以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军事战略思想 篇五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是国防战略的核心。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为抗日战争提出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抗日的军事战略总方针就是持久战,其实质是积极防御战略。毛泽东认为,要具体地进行持久战这一总方针,还必须制定和实行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实行这些具体的战略方针,是由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即由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基本因素所构成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第一,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 ( 敌强我弱) ; 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 ( 敌退步、我进步) ; 第三,日本战争力量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 ( 敌小我大) ; 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 ( 敌寡助、我多助) 。这些特点、因素的矛盾运动,就决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根据这个基本规律,毛泽东将抗日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具体战略方针上,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实行战略的反攻战。战争形式上,在第一阶段,主要采取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 在第二阶段,主要采取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 第三阶段,主要采取的是运动战,而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毛泽东抗日战争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其精髓是革命的辩证法,其要义是自觉的能动性,其灵魂是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概括起来就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其内涵丰富,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1]590,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中央军委确立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并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适时地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制定出进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总方针的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1969 年,针对国际上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立在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基点上。1985 年,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判断,确立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题的前提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行了战略性转变,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应付和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基点上。1993 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基点。2004 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事战略方针的每一次调整,都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思想内核,同时又与当时国家安全形势和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有着显着的时代特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为实行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中央军委又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军事战略方针: 一是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在继续将军事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基础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二是创新基本作战思想。根据各个方向安全威胁和军队能力建设实际,运用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力量,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三是优化军事战略布局。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 加强太空、网络空间、海外利益攸关区等新型领域安全的维护。四是在军事力量建设上,实现陆军、海军、空军和二炮的战略转型。另外,还制定了一整套军事战略原则。[3]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