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4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朋友们。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二
坪梅中学 王琴
一、说教材的处理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 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 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 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 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 凄凉 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 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 ,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 ),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2、(幻灯片“金鸡岭的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坪石的金鸡岭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下面请欣赏老师屏幕上的金鸡岭的优美的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金鸡岭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六、 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
2004年11月1号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1.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峡图片,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欣赏三峡美景,体会作品情感,进入作品情境。
2.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听课文看图片,想象三峡美景。
生积累重点实词:
自:从,由。这里是在的意思。阙:同缺,阙处:中断的地方。
自非:如果。曦:日光。襄:上。或:有时。宣:传达。
奔:这里指飞奔的快马。疾:快。素:白色的。良:实在。
湍:急流的水。属:连续不断。寒:清凉。三:这里是虚数。
生:从山水两方面。
生: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抓住了山连绵,高峻的特点。
生:抓住了不同季节水的特点展开描写。夏:猛,急。春冬:清,静。
生:夏——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婉美。
生研讨后归纳
1.抓住了景物特征展开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4.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
生:自豪,为我们祖国又多了一个世界之最而自豪。
生:感动,为我们祖国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而感动。
生:震惊,为祖国现代化发展之迅速而震惊。
生:在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的同时,我更要加倍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辉煌。
师:对,为了祖国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扩展阅读:
1.李白《早发白帝城》
2.吴君《与朱元思书》
3.余秋雨《三峡》
师检查文言实词的积累:
自:从,由。这里是在的意思。阙:同缺,阙处:中断的地方。
自非:如果。曦:日光。襄:上。或:有时。宣:传达。湍:急流的水。属:连续不断。寒:清凉。三:这里是虚数。
感悟文章:利用小黑板出示思考题,生小组合作研讨。
思考: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师:美丽的景色需要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写,需要高超的手法去展现,这样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一点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做到了。请同学们分析本文在写景及语言上的特色。
口语交际:三峡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具有神奇秀丽的人文景观。三峡水电站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三峡工程图片。举世文明的三峡水电站正在建设中,到那时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听到这一消息同学们有何感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我们带着对三峡美好的情感和无尽的遐想,带着对祖国美好的祝愿,一起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吧。
教后反思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中应注重朗读和涵咏品位,从而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分析文章景物描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片段写作训练,不失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