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大学信息 > 大学名单 >

青岛的大学有哪些 青岛所有大学名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名单可知: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城市学院、青岛工学院等24所大学,其中本科学校13所,专科学校11所。该页是高考家长网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青岛的大学有哪些 青岛所有大学名单》,希望可以助您更好的了解青岛有哪些大学的相关信息。

一、青岛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

青岛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为103名。青岛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学校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固定资产38亿元,馆藏图书328万册,电子图书170万册。主办8种学术期刊。拥有2所附属医院,9家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招生本科专业7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型;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

二、青岛高校排名

青岛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1、中国海洋大学

2、山东科技大学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青岛科技大学

5、青岛理工大学

6、青岛农业大学

7、青岛滨海学院

8、青岛大学

9、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10、青岛黄海学院

11、青岛城市学院

12、青岛工学院

13、青岛电影学院

14、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15、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16、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17、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18、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19、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20、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21、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22、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23、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4、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

2022高考填报志愿时,青岛有哪些大学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截至目前,青岛有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城市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电影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等24所大学,以下是所有大学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青岛的大学

青岛的大学共有21所,名单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大学、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具体完整院校名单见下表。

1.青岛本科学校名单【13所】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备注
1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青岛市本科

2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本科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部青岛市本科

4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本科

5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本科

6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本科

7青岛滨海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本科民办
8青岛大学山东省青岛市本科

9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本科民办
10青岛黄海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本科民办
11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本科民办
12青岛工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本科民办
13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本科民办

2.青岛专科学校名单【8所】

序号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备注
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青岛市专科

2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专科民办
3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省青岛市专科

4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青岛市专科

5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青岛市专科

6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专科民办
7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省青岛市专科

8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省

青岛市

专科

四、青岛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青岛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1、中国海洋大学

2、山东科技大学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青岛科技大学

5、青岛理工大学

6、青岛农业大学

7、青岛滨海学院

8、青岛大学

9、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10、青岛黄海学院

11、青岛城市学院

12、青岛工学院

13、青岛电影学院

14、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15、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16、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17、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18、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19、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20、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21、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22、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23、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4、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

五、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设有19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人文社科奖励51项,被 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04项,授权发明专利9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6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六、青岛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青岛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七、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3640余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9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亿元。学校设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32个,独立学院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有85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3个、自筹经费建设一流学科1个、培育建设一流学科1个,另有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800余人。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26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人选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2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58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49项,省部级项目96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2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62项。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2000多人,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00余人。

校训:“惟真求新”,校风:“团结、勤奋、求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