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大学信息 > 大学名单 >

南京中医药大学有哪些学院?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可知: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为中药学,共计1个。以下是高考家长网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有哪些学院?》,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院系设置

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药学院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体育部国际经方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二、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评估结果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未向社会公布,本文为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序号学校名称学科名称评估结果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A-
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A-
4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B+
5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B-
6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C-

三、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序号学校名称学科名称评估结果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A-
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A-
4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B+
5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B-
6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C-

四、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精神,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继续坚持安全稳定、坚持公平公正,科学选拔热爱祖国,热爱医药事业,德智体全面发展,能掌握本学科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

一、报考类别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热爱医药事业;

4.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和学校体检要求;

5.学业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6.我校不接收录取时未修满本科学制或本科提前毕业的学生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应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定向培养学生应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如考生因个人原因造成不能考试、录取或无法取得学籍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7.报考限制:

(1)我校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我校部分专业报考限制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8.推荐免试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免工作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管理服务系统”(网址: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详见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简章。

三、报考流程

报考流程分为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相关专业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考试、不予复试、不予录取、或无法取得学籍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招生简章的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必须根据网报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各项信息,由于填报信息错误造成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3.报名期间,教育部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校验结果,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7.我校部分专业对考生来源和专业背景有一定限制,考生在网报时,请务必详细阅读我校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凡由于考生本人未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不能复试、不能录取或无法取得学籍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二)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说明

1.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2.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均为专业学位型。

四、入学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时间: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三)初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

1.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2)201-英语一(100分)

(3)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300分)

(4)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300分)

(5)302-数学(二)(150分)

2.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五、录取

1.2024年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计划为统招暂定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为统考考生人数,不包含推免生人数、长学制学生数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部按照二级专业进行招生,1057中医学专硕将设“专业基准线”。

3.我校统考招生以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总和排序确定录取名单,详见录取方案。多个方向共用计划的则多个方向考生合并排序。共用招生计划的专业以导师双选结果确定最终研究方向。

4.报考“定向就业”的研究生须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报考“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须将全部档案材料及组织关系转入我校。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的,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六、收费标准及奖助政策

1.2024年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8000元/生/学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0元/生/学年。

2.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结合现有奖、助、贷等机制建立多元化奖助体系,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以完成学业。相关细则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公布的信息。

七、培养情况

1.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校部分专业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招生,招生计划将分列。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我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等多所国外高校建有联合培养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入学后可按相关要求进行申报,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联合培养。详情可参考研究生院网页历年申报通知。

八、友情提醒

1.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政策,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历年发布的考试公告及“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等相关文件。

2.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入校后须进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获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及正在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建议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否则由此引起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审核风险由考生本人承担。

3.105701中医内科学-38老年病的临床研究(033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方向,规培地点为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

九、其他事项

1.所有考生根据报考点要求完成相应手续后,不需要再向我校寄送任何材料。

2.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3.考生须及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http://gra.n,如国家或我校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及时在网上予以公布。我校全部招生信息以研究生院网页公布为准。

4.联系电话:025-85811028

邮箱:nzyyzb@n

附件1: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附件2:202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络方式。pdf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及附件:http://gra.n

五、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

序号学校名称双一流建设学科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六、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校友会版】

序号学校名称公布机构公布时间全国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23116*
2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22129
3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21129
4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20155
5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19186
6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18182
7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17191
8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16178

七、南京中医药大学是985还是211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该校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八、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

双一流建设,包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目前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九、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软科版】

序号学校名称公布机构公布时间全国排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软科2023医15
2南京中医药大学软科2022医17(130)
3南京中医药大学软科2021医16(122)
4南京中医药大学软科2020126
5南京中医药大学软科2018169
6南京中医药大学软科2017202

十、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建校64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诞生了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现有各类在校生近2万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整合医学学院、药学院、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心理学院、国际经方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2个、重点序列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现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博士一级学位点,学位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推进9年本博一贯制和“5+3”一体化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高校。现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33部,国家级教学成果4项。建设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八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26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和3所附属药业,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

学校科研实力强大,现有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海洋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建“新中药学院”。学校是国务院和文化部首批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中心南京分中心。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6、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项目经费总额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茅。学校主办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家云集,是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拥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4人,双聘院士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0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形成了一支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领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中医学专业,首开我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先河。学校着力通过中医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医药中心,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2010年6月20日,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医孔子学院,主席出席了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目前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并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在大洋洲、欧洲、美洲建立了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其中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瑞士、中国—法国3个中心成为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