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快回答整理了10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一

鸿雁感言:

诸校是个真思考的人。所以,且不论课的成败,先搬过来品评一番,想来不会介意。第一课时三大板块,十分钟一个导入,够牛,正像干国祥等人后来评论的一样,纯属多余。第二板块诵读不足二十分钟,第三板块识字十余分钟。看来,诸校首先关注的并不是文章体裁:诗歌是不是该上出诗情来?但是,抛开遗憾不提,拿开学第一课开刀,恐怕读贴的你我未必就有这份勇气,而课后评点与改进意见更显金贵,彰显出这是一场不讲价的研讨——教学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研讨(拒绝好好先生的研讨)。

题记:

感谢诸向阳校长的自告奋勇,并提供了一个极有探讨价值的案例。这毫无疑问是新教育有效教学研究旅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堂课,也是新教育小学有效教学范式的第一块基石。

若没有这样的勇气与课堂,我们就无从接近真理。

上午第一节,8:35,三(9)班教室,与陈金铭和三年级语文老师一起听诸向阳校长的《长城和运河》一课,这是新教育小学每日对课堂进行观议思活动的开始。

课前,学生们或在各自的座位上,或者跑到朋友那边,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我们在课堂上极难看到的光彩。把这种迷人的光彩,保留、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上,在求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容光焕发,这正是我们理想,但事实上,我们目前远未能够达到。这并非是口号与一时冲动所能够完成的重任,而阻拦它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专业素养还不够理想,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种种“见障”时时妨碍着我们突破自己的旧皮肤。

我坐在教室的前侧,选定第一排两个学生,女生 ,我在笔记中记作a,男生 ,我在笔记中记作b。

我问a,预习做过了吗?做在哪里?——因为我看到他们的课本,都是干净得一笔未染,而且也没有预习笔记本。

a回答:预习过了,老师就叫我们读……

我在前天与昨天晚上,一直在思考预习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模糊的,不能检测的预习,既在知识习得上会低效,而且还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精确与检测,这可以视为预习的两大要点。

当然,这是开学第一课,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书本刚刚发下去,老师刚刚开始备课,可能大家都没充分的时间,来考虑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铃声响起。

诸校长先让同学们背诵了一下冰心的诗《繁星》: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然后在老师一小段诗意与激qing的讲述后,师生们正式开始了《长城与运河》的旅行。课文如下:

第一环节中,诸校长在打开书本之前的问题与口头练习有:

说一处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

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说长城,说说长城的样子;

说说运河,说说运河的样子;

逐一出示长城和运河教学挂图,说说图上的长城和运河;

至此,大约用了十分钟。这是第一板块,可以视为一个比较长的“导入”。

有学生在描述长城与运河时,用到了“巨龙”与“绸带”的比喻。

在全过程中,我观察的学生除听同学在回答外,只有一处个体活动,a对b说,(挂图中的长城与运河)太小了。这时候,老师的问题是: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诸校长用“那么诗人笔下的长城与运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过渡教学,引导学生打开书本,进行第二板块,重点在朗读的教学。

先学生自读两遍。a声音极小,b出声。

然后诸校长逐段抽一个学生检查朗读,读第一段的学生读得错误百出,诸校长引导学生对其指正,此生读第一段共三遍,近五分钟。但a与b皆成为漠不关心的看客。

第二段朗读一遍即过。

然后,诸校长再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问:

两节诗,哪一节写长城,哪一节写运河?

两个学生作了回答,但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答案,而且诗句中有明确的词语。这本不是一个问题。老师的本意或在后面一个问题:

标题中的运河与长城可不可以换过来?

不过,这个问题也没什么真正的挑战与明确的意图。

此后,学生再读课文。

至此,课堂进行到近三十分钟。也就是说,第二个板块朗读,计用时近20分钟。

最后的十来分钟时间,老师让同学们放下书,用课文中的八个生字(除“朽”字外),再配上字形相近的另外八个字,要求辨字组词。

a抄全部题目后再组词;b直接组词。b完成速度比a要快,用时约六七分钟,但质量较a略低。关键是“蜿蜒”的“蜒”,理解为“蜻蜓”的“蜓”,但仍然写作“蜒”,——这是因为小黑板上面有范字,只是第四笔竖折分成了两笔来写。另外有一个词语组错。

我看到两个人完成后无事可做,就建议他们交换作业进行批改,a帮b批出了两处错误并对他指出了。

最后一两分钟,诸校长着重讲了“蜒”字,抽学生组了四个词,但另外的字的书写及理解,以及组词的正确性,已经来不及更细致地检查。

综观课堂,共分第一板块特殊导入10分钟,老师的本意是为第二教时的内容服务的;第二板块课文朗读近20分钟;第三板块生字教学10分钟有余。

课后,上课和听课的九位老师聚在我办公室,进行了相当直率、深入的讨论,形成了诸多教学上的共识。

对诸校长此课,大家的改进意见如下:

第一个“导入”环节10分钟可以整个删除;

第二个朗读课文环节用时20分钟,但基本在同一个层面的朗读,应该有明确朗读的技法、朗读知识点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向明确的提升性朗读练习,譬如节奏与重音的训练。可以同学间、小组内互读。

第三个环节辨字组词是最为紧扣目标,且较为有效的。但可以在小组内的互批上建立更为严谨的程序,加强反馈。同时,对某些生字还应该加以重点教学。

至于或删除或改进后的课堂,在扎扎实实完成字、词、朗读的教学后,还能省出来的时间,则可进行“贴切的比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也可以与朗读结合起来进行。

对诸校长课堂上对一个学生三次重复读第一段并进行指导,共耗时近五分钟,大家认为,根据课堂观察,这时候其他同学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也就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最佳的处理办法是直接给予评价并采取课后措施:“你的预习太不扎实,今天读得太差,明天傍晚到我那里来背出课文。”而不能让其他同学作太长时间的坐等与观望。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此课教学上的具体建议:

一、在生字中,除必讲易错字外,每次可伺机讲规律性的字及有特殊意义的字,譬如这次可重点讲讲“族”字,以及同一部首下的“旗”字一族:旗、旌、旗、旃、施、旄……

“族”这个字,由“旗帜+箭矢”构成,表示同一旗帜之后的用武器保卫自己、猎取猎物的共同体,即氏族、家庭、民族。对我们今天而言,这面旗就是五星红旗,而矢,则包括坦克、军舰、导弹甚至核弹在内的一切武器。

而对“蜒”这样特殊的易错字,建议可以用填空来强调,如:“蜒”这个字共有___画,第四画是___。

二、在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时,可问“为什么要让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二段”?其实这背后大有讲究,因为第一段是群山上的长城,用巨龙来比喻,比较雄壮;第二段是平原上的运河,是水,用丝绸来比喻,相对而言比较“柔软”。这一问,事实上也就将朗读技巧,比喻的贴切,都蕴含于其中了。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能力目标可设定在两个:依据格式仿写,理解并运用贴切的比喻。比喻可以在朗读时结合着讲,仿写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完成,二者需要在仿写中结合。

比喻的贴切可以在上面建议二的基础上,讨论可否将“巨龙”与“绸带”二者互换,并在仿写中进一步体现。

仿写,则是注意诗歌的“重复”特点,以及题材(主题)与比喻的准确性。即:

1. 仿写在这里事实上是续写第三段,续写时,开头与结尾的四句诗是原封不动抄写的。要跟学生讲明,这是诗歌的重复,以加强一种韵律感,即一唱三叹。

2. 在仿写的题材上,要注意既不能用自然景观,如三峡;也不能用国外的人类奇迹,如金字塔;还不能用现代的建筑,如明珠塔。但这些不应该建立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在若干题材中选择,学生的错误选择,正好是探讨的基础。譬如,可出示“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塔、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等词语,让学生说说准备挑哪一个来续写,在辨析之后,再开始续写。续写时,要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3. 仿写可以按照以下的格式来“填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因为宝应正处于京杭大运河边,所以,可布置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查阅京杭大运河的相关资料(可在教室作资料展),利用星期天时间让爸爸妈妈陪伴,与同学家庭结伴游玩运河。写下“运河记”。

在教学框架上,大家达成以下共识:

一、预习环节一定要继续加强,预习什么并如何预习,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学生要能够“动手做”,课堂内要能够进行检测反馈评估——尤其是要利用小组内的检测评估流水线。

二、三年级及以上学生,预习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能在课堂上把这篇课文学得更好,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独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与习惯,最终在五六年级达到一个人能完成全部学习目标。

三、每一个板块,应该清楚紧扣哪一个知识点;落实的程度如何,要有一定的个体学生训练量,及必要的检测评估反馈。

四、个体学生的训练量,仍然极容易甚至最容易在教学中被忽略。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框架中的右手栏,大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意义所在。

还有一些关于教学的建议及技巧:

一、三人小组要形成常规性的学习小组,要建立小组的检测评估流水线,可依据学生知识高下,分为a、b、c三人,最优秀的a居中,批阅较差的c,c批阅b,b批阅a。各自在完成任务后,自动地无声地将练习本交到批的那位同学桌边,自己静静打开书本,在自己完成并获得应批阅的那位同学的练习本后,自动用规定的方式进行批阅。在此过程中,甚至不必要任何声音——除需要讨论的题目之外。

二、每个学期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误本”,对一切练习中的错误,要将题目抄在这个“错误本”上。但不要做出答案,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而且在复习时能够持久起到作用。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比喻句。

4、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发明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 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 折 蜒 谱 朽 篇 创 簇 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 左右结构 与“蜓”的区别

创 注意“仓”的写法

驾 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 长城 和 运河( 雄伟而壮丽)

驾 ( 惊喜而自豪)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2.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3.指导读诗句

三、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 背诵课文

2.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绵长柔美)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篇四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凤凰语文网点击数:83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课室

;star=1&replyid=354416&id=27670&skin=0&page=1

资源提供者:礼貌者

资源名称及内容:

第二课 时

一、复习导入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成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2)比较: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动作的时态。运用动画)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不但说明大运河的长,而且赞美了大运河处处美丽动人)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引导学生从奇迹的历史与特点这两个角度考虑)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第一部分应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篇五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 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 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 精读感悟

1、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 (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 (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 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 ),一个是( )。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 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 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 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 布置作业

1、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六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七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青蓝教育网点击数:8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默写。

2、疏通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气势,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正确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chóu dài chuàng zào mín zú bù xiǔ

(   ) (    ) (    ) (   ) (   )

pǔ xiě jǐng xiàng shī piān lián mián qǐ fú

(   ) (    ) (   ) (   )

qū zhé wān yán

(     )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地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二、总结课文。

1、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沧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板书:人)

2、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背。

3、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4、指名背诵,赛背,齐背。

四、课堂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的诗篇 ( )的景象 ( )的绸带

( )的长城 ( )的运河 ( )的祖先

2、多音字组词。

dōu ( ) xínɡ( ) qū( )

都 行 曲

dū ( ) hánɡ( ) qǔ( )

3、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 , 嘉峪关,像 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 ,南到 ,像 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 的、 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 、 、 、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 之情。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板书:1、长城和运河

教后记: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长城,并引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几个词语。学生对以上词语的引用不成问题,只要在远看长城全貌时加以运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但观察顺序要在文中体现,不一定要出现“远看”、“近看”之类的词语,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文章中加以运用,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句,可见作者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往下俯视的,再如“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一句,作者的观察顺序为远望。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知道写作时前后的连贯和观察的方法。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九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随堂课,教学内容是诗歌《长城和运河》.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诗歌从整体上描绘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特征,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历史久远,了解甚少,尤其是京杭大运河。而我班学生甚至连"京杭大运河"都读不清楚。因此,我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并且在学生表述不清时增加诵读词语的次数,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

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自主识字的方法,但我根据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有目的地在薄弱环节适当进行指点,并引导学 www.kuaihuida.com 生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如教"驾驶"这个词时,可介绍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所以这两个字里都有"马",这样便于学生记忆。还在黑板一角对多音字等字词常见题型进行记录型板书,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识字教学,启发想象,语言实践有机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通过教学,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阅读训练有些忽视,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长城和运河》课后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因为今年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我在这一天就准备上新课了。所幸在前天的备课中我就知道,要想上好这一课,需要大量的准备材料,课前也让学生回家准备,自己也上网查找了相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可能是我预先布置的原因,一早到校,我就高兴地发现,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像戴心悦、陈谦协、金合欢、王天宇、金林城等,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特别是金合欢小朋友,可能是他爸爸是中学老师的原因,还帮我从网上拉了整整两大张的资料,真是好样的,为我省去了不少时间。于是,以这些查资料的小朋友介绍开始,我就进入了讲课内容。也许平时听惯了我的介绍,今天听小朋友的介绍,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连平时几个特爱讲话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了这几个学生良好的开头,我觉得下面的课顺利极了,因为这是一首以诗歌的形式为主的课文,所以我便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只是可能是休息了一个寒假的原因,一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但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写话时,我觉得我没有好好把握住,现在想来真有点愧疚。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印象,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看来今后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时,我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文章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我试图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熟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这样在第二课时讲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教研室领导在评课时认为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事后我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第一课是什么类文章?”学生都能回答是诗歌。我再问:“课文分几小节?每小节讲什么?”学生也知道分两小节,第一节讲长城很雄伟,第二节讲运河很美丽。看来学生已经到达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事实上我的教学安排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些内容,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罢了。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0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