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小论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这7篇教学小论文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教学论文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小论文 篇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是我们也看到,多媒体课件在带给老师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很多困惑。

前不久,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一年级的《菜园里》一文。上课伊始,老师便在屏幕上出示了一系列的图片:黄瓜、豆角、卷心菜、白菜、茄子、西红柿……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课堂果然不断升温。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一一报出了这些菜名,然后便围绕这些菜开展了相关知识的讨论,接着开始学习相关的生字。整堂课,课件从开课的第一分钟贯穿到下课,伴随了孩子们整整一40分钟。

然而,我在想,明明豆角、白菜、卷心菜等等蔬菜我们身边就有,为什么不将它们带进课堂,让孩子们真正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多好?干吗非要通过课件呈现,清凉的气息,鲜活的质感,难道就不是媒体?要知道,这比课件中的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呢。

当然,我们并非“拒绝媒体”,多媒体本身没有错,我想,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的使用是否必须和恰当。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是教师必须驾驭媒体之上的更深的生成,让课件为课堂“使用”或“利用”,而不是“重用”或“运用”。看看我们的公开课、竞赛课,你会发现课件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大多数老师几乎用课件代替了板书。也许是害怕评委在这个方面扣分吧,有的事先写好课题,有的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把事先该先的内容写完,有的课题下面只有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我们的老师,张一下嘴,动一下鼠标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课不够,课件凑,这已经成了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此下去,必将会导致教师的懒惰和素质的退化。而孩子们,在习惯了眼花缭乱的荧屏世界后,又怎么面对那跳动着思想与灵魂的书面文字。

我们必须明确,使用新技术并不代表就是现代化,并不代表老师的教育思想。就课堂而言,推动教育前进的不是那些精于弄巧、懒于深思的“操作员”,而是那些劳作不息、朴实无华的教师;不是现代化手段,而是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小论文 篇二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教学小论文 篇三

一、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以前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话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课堂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方法。

二、设计好导学案是关键

编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导学案的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积极性,发展智能。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观念、结构、方法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用学案教学时,必须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论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实现探索、质疑、学习、应用层层推进。

三、提出明确的导学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导学使学生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先根据学案理清教材要点,记录问题,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四、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创造合作探究氛围

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是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应注意:

(1)分好学习小组,上中下搭配。

(2)不要放任自流,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

(3)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活动中要进行检查个别辅导。

五、用激情影响学生,使学生课上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导学案教学必须始终让学生主动,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合作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学生精力充沛、拥有较高兴趣,才能让其产生不竭动力,使交流合作获得最好效果。

教学小论文 篇四

1、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1.1教学方法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简单。比如,采用学生读一段,再翻译一段,老师纠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和翻译能力,并通过及时纠正改正学生的错误。但是如果整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考核手段的问题

考核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重点必然受到考核手段的影响。现在一些专业外语的考试通常是采用英译汉、汉译英等翻译和写作等笔试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很好的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2、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中实践的积极作用

专业外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语汇、专业词汇、学术论文的写作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而这些仅靠简单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如果能在课堂中引入多方面的实践环节,将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2.1开展专题报告

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几个在学生科研能力范围内的前沿课题,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就分配的课题展开研究。研究完成后,上交科研报告,并推选较优秀的学生代表全组在课堂做专题报告。在课堂开展专题报告是一种对外学术交流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课题,检索相关的论文和书籍,阅读并整理材料,形成一个教全面的课题综述。这将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检索、阅读、口语、文献整理能力,为日后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2.2创办课内期刊

创办课内期刊,由教师担任主编,由学生代表担任编辑。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结束前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并提交到课内期刊上发表。这一过程可以考察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2.3增加学术背景介绍

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学术背景介绍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用英文介绍所学的课程和掌握的工科专业知识,在英文面试时更加得心应手。而大部分学生在找工作时都将面临英文面试,在课堂增加这部分内容,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面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论文 篇五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巨大的压力。主要论述在新课改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好历史、喜欢历史的一些方法和感悟。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通常是由教师口述说一下这段历史,有时候还会照本宣科。课下学生也只是把相应的历史作业完成,而不会更深一步地去挖掘历史、欣赏历史,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历史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展望新课改,我想这将是一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换汤不换药是不行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要做相应的更新,使之适用于新教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正确看待历史、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下面是我认为的比较实用一点的思路。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

历史学科如果生搬硬套会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就是把书上的知识一成不变地转移到脑海中而已,这也使得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的创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不只是书上的知识,只要是相关的课外延伸都可以提出,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会适时地向学生讲一下当时的情形,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参与下,我相信学生会更好地参与课堂,更好地理解历史。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

二、让学生学会讨论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让学生学会讲述历史

听一百遍不如自己说一遍。每天上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讲历史。不是复述,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某个角度以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更活跃,也可以在课下更积极地去解历史。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学会表演历史

表演往往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它生动形象,更能感染人,尤其对于表演者,这种感觉就更强烈。每当一个单元结束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角度或者情节,然后表演出来,每组时间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下来,学生通过表演前的准备以及表演时的深入人心,可以将这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牢牢掌握。

以上几种方法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我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教学小论文 篇六

从教小学语文二十多年的我,教过一批批学生,改过一摞摞作文,见得最多的是“乏味作文”“抄袭作文”,造成这种现象根源在于教师引导不当,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调、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要多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意义。

教学中要摆脱教材的束缚,从用好、用活教材入手,让作文回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作为习作的内容,使得他们乐于观察,乐于表达。(1)改编要求。人教版十一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看图作文,从图上看,中心可以定为尊重教师,材料是农村小姑娘采花送给教师,而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自己选取材料,学生一下子就讲了许多身边的教师如何关心学生,学生如何尊敬教师的事。具体真切的感受使学生有内容可作,从而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2)更换内容。小学生富于幻想,他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加上他们的爱好、情趣、性格千差万别,在他们对社会有了一定认识和见解后,如果仍然按照教材要求单纯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就有可能束缚学生的创造性。

二、从阅读和生活中积累材料

现在有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几篇范文,脑子空洞得很,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的材料,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才如有“神”助。但仅仅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三、从模仿中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认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被后世的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从模仿上加以创新,培养文风。

四、从训练中得到提高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整篇,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平时应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假若我们学生平时能这样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想说的乐于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项“苦”差事,并非一日之功,要想寻到源头,那正像全国小语会整理事长丁培忠所说的:“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

教学小论文 篇七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这7篇教学小论文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教学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