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优秀6篇)(但愿人长久音乐课课件)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让您对于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6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一

一、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主要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

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

(四)转换师生角色,深入探究课文: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1、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你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2)学生各自朗读后两段。

(3)鼓励学生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圈画重点句段,准备回答。

(4)组织班级交流:

①指名说;②小组间相互补充;

③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词的意思:

(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④师生分角色读(分词和词的意思);⑤男女学生轮读。

(五)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三、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看美图,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创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准、读好。

4、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 思念)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

(5)苏轼转念又想?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宽慰)

(6)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导读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2、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过渡: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2)组织交流: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宽慰”。

(1)作者后来却改变了想法,读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作者的想法,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词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四)课堂总结

1、分享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五)拓展延伸

搜集“咏月”的诗词名句,下次课举办一次以“咏月”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

四、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 指名读 赛读 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 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 埋怨 眼睁睁 时隐时现 观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 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 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 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 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 师小结

四、初读4、5

1、 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交流: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圆,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 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读 指读

(2)范读 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 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 指名说

2、 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教学总结 篇四

《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教学本文,我注重扎实训练:

一、以词引意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理解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就是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词意,从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意,接着再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内容,让学生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学生快速动脑记忆的过程,学生发现其实意思很好记,多读几遍,多比较几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词意记住了。再花点时间背诵一下,就熟练了。

二、想象说话

本文可供训练说话表达的'地方颇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比如苏轼还会埋怨些什么?比如创编词,等等。有的采用填空式激发,有的采用语言情境激发,有的采用回忆讨论式激发。学生们在王菲的《水调歌头》的音乐中,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表达也自然顺畅许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教学到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苏轼的心绪不宁,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讲了许多开心的往事,以此铺垫,用自己快乐的心境和苏轼的孤独情绪相比较,从而深切感受苏轼的惆怅。适当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学生的理解。

学完本文,我们一起吟诵了《水调歌头》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调歌头》,在音乐中,又一起吟诵了苏轼的其它诗词。那种氛围,我也似乎来到了苏轼的那个年代,来到了苏轼的心境,感觉飘渺但很愉快。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 www.kuaihuida.com rdquo;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教学板块设计: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与文本对话]

师:中秋八月,月圆情浓。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笔下的《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

(课件呈现三句诗歌)师: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我们不妨一起呤诵几句

诗仙李白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张九龄曾笔下生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曾感叹“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跨越古代,穿越时空,月亮依旧高挂于天际。吟诵着这些诗句,你发现刚才诗人笔下的月亮踪迹分别出现了什么地方?(学生汇报并且出示课件 山中月、海中月、江中月)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苏轼笔下月亮的踪迹出现在哪呢?

生:可能回答中秋月,诗中月或者心中月(副板书 心中月)

师:请找到书中描写中秋月圆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生1:从“欢欢喜喜”体会到大家都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中秋节的到来。从“只有”和“心绪不宁”体会到苏轼的孤独和思念亲人的难过、悲伤的情绪。

生2:从“皓月当空和万里无云”体会到写的是中秋的月,是一轮美好的圆月,只有作者在孤独中度过中秋。他已经和弟弟分别七年了,特别思念家人。

[与作者对话]

1、分析“手足情深”

师:书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问“苏轼啊,你和弟弟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兄弟呢?”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怎样的感受?

师:你能用书中的词语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对兄弟么?生: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师: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生:说明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特别亲密。

(课件出示补充)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师:在课前查找的资料中,谁搜集到了关于他们兄弟之间情谊的故事?

生1:苏轼的父亲共生有三男三女,后来因为之前的四个孩子生病去世,只有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活了下来,他们相依为命地长大。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他们的老师,每天教他们学习诗文。

生2:苏轼和苏辙不但从小玩到大,连学习也是每天都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厚,直到长大当官后就分开了,但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据说,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书信就有几百封。

生3:苏轼21岁母亲去世了,29岁时妻子去世了,30岁时父亲也过逝了。可以说,只有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和感情的寄托。

师:苏轼、苏辙兄弟手足情深,所以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感情,贯注于词作之中,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指名读

师:此时苏轼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低沉的、孤独的、无奈的、思念的等等

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诗人的感情?(渐渐、睡不着、眼睁睁、埋怨)

师:再次引导用上述的语气去读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多么迷人的月色、多么难以入眠的苏轼,让我们饱含深情背诵下来吧!

出示“月亮( )( )西沉,透过窗子把( )( )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 )( )( )。他( )( )( )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 )( )起来:( )( )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 )( )的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呢?……”

师:引导学生背诵(前两句可以指名背,第三句齐背或者以组为单位分句背诵)

师:于是,在这样一个夜色如水的夜晚,苏轼欢饮达旦,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水调歌头》。配合动画,师范读全词

师:出示全词,体会写作意图(是否可用书画作品代表课件展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大家是不是也想读一读?我们配合一下。题目与小记大家齐读,男生读词的上阙,女生读词的下阙。

师:整整七年了,2600个日夜,62400个小时的分别,苏轼的内心在反复地焦着和期盼。于是在内心中矛盾与痛楚交织。

2、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课件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生:指名读句子并且谈感受

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 )也有( )、有( )也有( )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 )也有( )、有( )也有( )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生:试背诵

师:古人凝炼的语句特别的传神,苏轼是用怎样的诗句表达的?

(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课件出示)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只要人在,希望就会在

生2:只要心里有美好的愿望,就会实现

生3:只要盼望与家人团聚,这个美好的时刻总会到来

生4:只希望人能够健康而乐观地生活下去,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无限的美好

师:千言万语说不尽,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再次出示全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找男女生各一名领背全词

师:请大家再次地默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些什么?

生1:从一个“兼”字或者“寒”字我体会到诗人此时的心情特别想为国家效力

生2:我从课前资料中知道苏轼此时是被贬官到密州,他已经41岁了,心里很压抑,但后来他看到花有花开花谢、月有阴晴圆缺,于是就转念变得豁达和乐观

生3:我体会到作者是非常憧憬美好的未来的,他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师:引导男生、女生、老师融入,齐背全词

师:苏轼的一生起落浮沉,在政治上曾经是位高权重,也曾多次被贬至他乡漂泊。几经政治的浮浮沉沉,苏轼仍然怀揣着水调歌头的乐观和和豪放。所以这首词才成为了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师:相信大家在平日的积累中也背诵过许多关于苏轼的诗词佳句,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生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生5: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生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生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师:苏轼满腔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都化作了这千百篇的诗句被代代地传诵。于是李白笔下的月是孤寂的(课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张九龄曾笔下的月是想念的(课件出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看到的月是惆怅的(课件出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而苏轼眼中的月是美好的(课件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睹明月、思亲人,苏轼眼中的这句千古名句,已经不再单纯是兄弟之情。尊敬的李教授即将踏上返程的列车,我们将奉上最衷心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各位在座的听课教师,即将踏上回家的路途,我们也将奉上最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万水千山,我们期待下一次的重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品读感悟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法学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即兴简笔画(月亮),看到圆圆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大玉盘、大银镜、团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板题:但愿人长久)

3.齐读课题,说说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自主交流:①这句诗是谁写的?出自哪首词?②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词的?③文中的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二。品读感悟,学习新课

1.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后汇报,师生交流:

生1:我读懂了苏轼是古代文学家,他去密州做官已有七年了。

生2:我读懂了在中秋之夜,万家团圆,品尝月饼,欣赏明月,可高兴了。师相机引导: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人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欢欢喜喜、兴高采烈?)

生3:我读懂了在这天晚上苏轼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相机引导: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心绪不宁说话吗?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此时相机引导:此刻苏轼的心情?(思绪万千、愁肠百结?)

生4:我读懂了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师相机引导:

①手足情深怎样理解?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读一读。

②还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兄弟俩的`感情深?(形影不离、非同一般?)

(3).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指名读,同学点评。)

2.情景扮演,学习4—6自然段。(学生扮演苏轼,老师扮演学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想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点我很理解,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②指名说一说,全班跟着一起埋怨起来。

③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上画的是何时何地?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生交流后归纳:月圆人不圆)

④指导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齐读第四自然段。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①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得宽慰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几行我已读了,还是不理解这几行词怎样表达你的宽慰的心情?请你给我解释一下,可以吗?

②学生自由朗读后两段。

③学生读后交流,指名点评,相互补充。(领悟真情留人间) ④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⑤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自然段,体会作者宽慰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中秋将至,小华的爸爸在西安打工,中秋节不能回来,他心中很难过,你能代小华劝慰爸爸几句吗?

2、古人以月亮寄托自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还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课后再搜集一些,背一背。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重亲情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通情达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6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